微生物学教学片总复习-微生物实验考试玻片图片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160 / 0.17 ↓↓
镜筒长 盖玻片厚度
数值孔径: N.A. = n﹒s i n α/ 2 n — 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 α— 光线最大射入角。
分辨率(最大可分辨距离)=λ/ N.A.
λ—波长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微 生物形态观察
2.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
(1)双手取出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接上电源,打开开 关,调节合适光量。
AB CD 油镜加镜油的原理
“油镜”。
微生物实验实1- 验一空显气微镜2使- 用玻 及微片 3-油镜透镜 4-镜油
生物形态观察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至正下方。调节两目镜镜 筒间的距离。
(3)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夹住,移动观察对象于圆孔 正中。
(4)侧视物镜,转动粗调将载物台上移,至载玻片距物 镜头约5mm时停止。
(5)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 慢下移,若标本显出但不清晰,可用细调节器调至清晰。若 粗调旋转太快,超过焦点没有看到标本,则必须重复(4)、 (5)步骤。不能在眼睛观察目镜的同时旋转粗调,以防物镜与 载玻片相碰撞,造成损坏。
(1)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用滴管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一小滴,放在
载玻片中央。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混合 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混 合液上。片内不能有气泡。 (2)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
先用低倍镜观察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形 态图。标明名称、放大倍数和微生物的大小。
二. 实验器材 1. 光学显微镜 2. 示范片:颤藻、曲霉、青霉、酵母菌、 放线菌。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微 生物形态观察
三. 实验内容 (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构造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1. 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微生物实验标本片汇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链球菌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脑膜炎奈瑟菌G-
(菌体呈肾形或蚕豆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破伤风梭菌(G+ 鼓槌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肉毒梭菌(汤勺状或念珠菌(真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曲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肠杆菌G-
显微镜下的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霍乱弧菌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破伤风梭菌芽孢(G+ 鼓槌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变形杆菌鞭毛(G- 周鞭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肺炎双球菌荚膜G+
产气荚膜梭菌
(G+ 芽孢位于次级端,椭圆形,小于菌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钩端螺旋体(“C”形,“S”形
枯草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炭疽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考试
单染色1、涂片:用接种环沾取细菌培养液,在玻片上涂成直径约为1.0cm 的菌膜。
(Tip:菌量不宜过多,以免标本过厚,影响染色结果)2、干燥: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也可在远离火焰上方微微烘干,但切勿靠近火焰以免烤焦标本。
(注意:如烘干,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3、固定:火焰固定。
将标本涂片在火焰外层内来回通过3次。
固定的作用一是杀死细菌,同时可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为活的细菌一般不让各种染料进入细胞内)。
再者使细菌与玻片粘附牢固,三是使细菌蛋白凝固后保持其固有的外形。
4、染色:滴加结晶紫、稀释复红或碱性美兰液1~2滴,使染液盖满涂膜,1~2分钟后,用细小流水洗去多余的染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轻轻吸干(切忌拖、拉)。
5、镜检结果:用结晶紫染色的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呈紫色;用复红染色者均为红色;用碱性美兰染色者均为蔚蓝色。
复染革兰染色法过程:初染:结晶紫1分钟媒染:碘液1分钟脱色:95%酒精半分钟复染:稀释复红半分钟每步染色完后均需水洗。
葡萄球菌的革兰染色变形杆菌的革兰染色链球菌的革兰染色紫碘酒红一一半半球阳杆阴阳紫阴红注:脑淋卡白抗孢除外过程1、涂片:用棉签或接种环沾取细菌培养液,在玻片上涂成直径约为1.0cm 的菌膜。
2、干燥: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也可在远离火焰上方微微烘干。
但切勿靠近火焰以免烤焦标本。
3、固定:火焰固定。
4、革兰染色过程:初染:结晶紫1分钟媒染:碘液1分钟脱色:95%酒精半分钟复染:稀释复红半分钟5、镜检:球阳杆阴阳紫阴红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化脓性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触酶实验原理:产生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分子-出现气泡。
操作步骤:在洁净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取少许细菌培养物与生理盐水中乳磨均匀,然后加3%过氧化氢数滴;或直接滴加3%过氧化氢于不含血液的细菌培养物中,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观察: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切片复习ppt课件
微生物鉴别习题
常见微生物鉴别
01
提供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通过对比分析,提高
鉴别能力。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
02
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生长特性以及通过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的技巧。
微生物药敏试验
03
了解微生物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药敏试验在临床
治疗中的应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纤毛虫
具有纤毛的动物,如肾 形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等。
孢子虫
无细胞壁的原生动物, 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肉足虫
以伪足为运动胞器,如 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
贾第鞭毛虫等。
03
切片考试常见问题解析
切片辨识问题
切片辨识问题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中,考生常因无法准确辨识切片而出现 错误。为解决这一问题,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以便在考试中准确辨识。
答题技巧
80%
仔细审题
在答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确保 理解题意,避免因误解题目而答 错。
100%
抓住关键信息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筛选出 重要信息,忽略无关紧要的信息 。
80%
逻辑清晰
在回答问题时,注意逻辑清晰, 条理分明,避免出现混乱和重复 。
考试纪律与注意事项
遵守考试纪律
在考试过程中,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抄袭、 作弊或违反考场规定。
注意个人物品安全
保管好个人物品,避免丢失或被盗。
提前到达考场
提前到达考场,以免因迟到而错过考试时间。
05
复习资料与习题
微生物学基础复习资料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 性等。
山西省运城市东康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显微镜、临时玻片课件(共27张PPT)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5.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
总有污物,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
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D )
A、玻片上
两眼 睁开, 左 眼看目镜 内。转动 反光镜 ,看到 明亮的视野。
(三 )、观察
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标本要正对 通光孔 的 中央。
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 低倍物镜接近标本。 ★下降时,眼睛一定 要看着物镜
(三)、观察
再注视 目镜,调节 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四)、复原和收镜
取下玻片标本,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 离 通光孔,将镜筒下降到 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 镜放入显微镜箱。
• 按保存时间长短 临时玻片标本 永久玻片标本
• 按取材方式 切片 涂片 装片
擦 滴
撕 (长宽0.5cm)
盖
染
吸
使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
1、显微镜呈现的是( 倒)像。(“倒”或“正”)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当换用高倍镜观察时,细胞数量会变(少),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6.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左 移,才 能使物像居中。
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
④
③ ②
⑤
① ②
④
⑤ ③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液泡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视野会变(暗)。
1、在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 野,应该使下列哪组部件成一条直线(D)
微生物的实训报告看玻片
一、实验背景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等方面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微生物学实验中,观察玻片是了解微生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玻片,加深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熟悉微生物玻片的制作与观察;3. 识别常见的微生物种类;4.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原理微生物玻片观察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通过对比显微镜下的图像,可以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制作合格的玻片,以及观察微生物的技巧。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斜面,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等。
2. 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镊子,滴管等。
五、实验步骤1. 涂片:取一块载玻片,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微生物,混匀并涂成薄膜。
2. 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 热固定:将载玻片通过火焰2~3次,使细胞质凝固,固定细胞形态。
4. 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约1~2分钟,水洗。
5. 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分钟,水洗。
6. 脱色:用95%乙醇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蓝色时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7. 复染:用番红染液染1~2分钟,水洗。
8.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呈球形或椭圆形,成链状排列,有芽孢。
2.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呈球形或椭圆形,单个或成对排列,无芽孢。
3. 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单个或成链状排列,无芽孢。
通过观察玻片,可以了解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七、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1.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临本微生物图片总复习
单核巨噬细胞
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 黏附性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 (左,普通光镜)。
淋巴细胞
血液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现象溶血环
血液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现象溶血环
链球菌(革兰氏染色,油镜)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苦笑面容)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
根据肠道杆菌生化特性在双糖含铁培养基中的显色 特点,其中细菌应为( 痢疾志贺氏菌 )
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油镜)
链球菌(革兰氏染色,油镜)
荚膜(油镜)
特殊结构-鞭毛油镜)
菌落
菌落
菌苔
液体培养基中
沉 淀 生 长
混 浊 生 长
表 面 生 长
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 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
无鞭毛细菌则只能沿穿 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病毒衣壳( 螺旋 )构型
病毒衣壳( 复合对称 )构型
病毒包膜表面的刺突
病毒的包膜
病毒的衣壳
细菌的“接合”状态
弹状的狂犬病毒
(真菌,电镜)
放线菌(电镜)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 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 半固体培养基:
无动力
有动力
链球菌(革兰氏染色,油镜).
革兰阴性杆菌(油镜)
根据肠道杆菌生 化特性在双糖含 铁培养基中的显 色特点,其中细 菌应为痢疾杆菌
根据肠道杆菌生 化特性在双糖含 铁培养基中的显 色特点,其中细 菌应为沙门菌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芽胞)
破伤风梭菌(芽胞)
钩端螺旋体: Fontana镀银染色,镜下可见棕褐色 两端有钩的螺旋体,菌体整齐,粗细均匀,呈“C” 或“S”型,螺旋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眼结膜刮片,Giemsa染色)
炭疽芽孢杆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支原体菌落(纯培养物印片, Diense染色)
新生隐球菌(脑脊液沉渣涂片,墨汁负染色)
变形杆菌(示鞭毛)
取材:纯培养物 染色法:鞭毛染色 放大倍数:10X100
微生物学教学片
病原学实验中心制作
结核杆菌
( 痰涂片,抗酸染色)
葡萄球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甲型链球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白喉棒状杆菌(纯培养物涂片,Neisser染色,示异染颗粒)
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腹腔液涂片, Hiss染色)
淋病奈瑟菌(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腹腔液涂片,荚膜染色)
白假丝酵母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破伤风梭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肉毒梭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梅毒螺旋体
• 感染兔睾丸组织涂 片 • 镀银染色 • 10×100倍
钩端螺旋体(纯培养物涂片,镀银染色)
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小鼠腹腔液涂片,Giemsa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