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血管瘤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要点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要点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一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1 •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

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岀生•腭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一、神经嵴的分化胚胎发育的第3周,三胚层胚盘形成。

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其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的外缘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演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组织成分。

1 •神经系统组织: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面神经的膝状节,舌咽神经的上节和迷走神经颈节,与V、叩、区、X各脑神经相联系的自主性神经节、神经节内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脑膜。

2内分泌组织: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细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3 •软硬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大部分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胚间充质。

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血管周细胞、血管平滑肌。

横纹肌、腺体及皮肤脂肪组织的周围组织也来自神经嵴细胞。

4 •皮肤组织: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真皮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鳃弓和咽囊的发育与面部及颈部发育关系密切。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

它们由头至尾端依次发生。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者称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口腔组织病理学内部资料2

口腔组织病理学内部资料2

牙源性钙化囊肿-----基底细胞极性倒置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肿瘤组织内可见淀粉样物质钙化,成同心圆样沉积组合性牙瘤----肿瘤内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排列同正常牙牙源性腺瘤----玫瑰花样结构早期釉质病变的暗层生长线和横纹不清楚。

釉质龋---由深到浅,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透明层---病损的最前沿,与正常釉质相连,是龋损最早发生的组织学改变病损体部---是釉质龋病变的主要部分,且生长线和横纹较明显,是釉质龋中脱矿最严重的层次,在所有病损中都存在表层----在釉质龋的最表面,是龋损发生时候首先酸蚀的部位窝沟是龋病最好发的部位牙本质龋---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透明层—又叫硬化层,是牙本质龋最深层,最早的改变脱矿层---有死区存在,为病变扩展至牙髓提供了通道坏死崩解层---牙本质龋损的最表层含牙囊肿的病理改变----囊壁较薄,衬里上皮为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只有2~5层扁平或矮立方细胞组成,无明显上皮钉突,囊壁中偶尔可见牙源性上皮岛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婴幼儿水痘,婴幼儿营养不良,母亲患风疹,母亲患梅毒在口腔被覆粘膜中---包括颊,唇,舌腹,口底,软腭粘膜。

粘膜下层不明显的是舌腹粘膜牙本质的形成---成牙本质细胞合成1型胶原分泌到牙乳头的基质中,最先分泌的胶原纤维粗大,与基底膜垂直,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在牙冠发育和牙齿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4微米。

细胞非典型增生---上皮内个别细胞发生紊乱改变氟斑牙---一般发生于恒牙临床无实质性缺损的牙釉质发育不全是------釉质基质矿化成熟障碍,而成釉细胞釉基质合成分泌正常良性角化不良----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且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骨纤维异常增生的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人,病程长,病变发展缓慢,上颌比下颌多见,颌骨膨胀,颜面不对称,可触及明显包块,周界清楚,牙移位,正常咬合关系改变牙源性腺样瘤与含牙囊肿的区别-----牙源性腺样瘤的肿瘤上皮为结节状细胞巢,可形成玫瑰花样结构,肿瘤上皮为立方或柱状细胞吗,形成腺管样结构,由多边形嗜酸性鳞状细胞组成小结节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病理表现----肿瘤由多边形细胞组成,上皮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岛状,瘤细胞边界清晰,胞浆微嗜酸性核多形性明显,但核分裂少见。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一十三)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一十三)

4)混合型中的静脉-淋巴管畸形应指老分类中及临床常见的所谓海绵状淋巴血管瘤。

而微静脉-淋巴管畸形则系指老分类中的毛细管型淋巴血管瘤或血管淋巴管瘤。

(二)血管瘤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月之内)。

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1.组织发生及病理学特征:血管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

(二)血管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

深部及颌骨内的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

2.分期及临床表现: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

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三期。

增生期:最初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四周围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随婴儿第一生长发育期,约在4周以后快速生长,此时常是家长最迫切求治的时期。

如生长在面部,不但导致畸形,还可影响运动功能,诸如闭眼、张口运动等;有的病例还可在瘤体并发继发感染。

快速增生还可伴发于婴儿的第二生长发育期,即4~5个月时。

消退期:一般在1年以后即进入静止消退期。

消退是缓慢的,病损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

据统计,约50%~60%的患者在5年内完全消退;75%在7年内消退完毕;约10%~30%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

消退完成期:一般在10~12岁。

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以后遗局部色素沉着,浅瘢痕,皮肤萎缩下垂等体征。

(三)脉管畸形1.静脉畸形:旧分类称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

血窦的大小、形状不,如海绵结构。

窦腔内血液凝固而成血栓,并可钙化为静脉石。

静脉畸形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

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紫色。

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

当头低位时;病损区则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胀亦随之缩小,恢复原状,此称为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血管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是软组织常见的肿瘤之一。

多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好发于头颈部。

可以自发性消退,如生长迅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二病因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

三临床表现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

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

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

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面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

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

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

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

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

深部者,皮色正常。

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

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

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

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四检查表浅血管瘤因为有明显的特征,较易诊断;位置较深的血管瘤有时要靠穿刺、体位移动试验等来配合诊断;对蔓状血管瘤以及头面深层组织内的血管瘤,可以采用动脉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来协助诊断。

近几年来DSA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造影,对诊断及了解血管瘤的部位、侵及范围、吻合血管情况等具有重要价值,并能指导治疗。

五诊断1.询问病史疑为深部海绵状血管瘤者应行诊断性穿刺。

2.视诊口内外血管瘤的范围使患者垂头(头低至心脏平面),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变化,以推测血管瘤与血管的交通情况。

3.如血管瘤范围深广应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确定其范围及周围状况,同时便于区别血管畸形及血管瘤。

4.检查血管瘤与肌肉的关系应使肌肉收缩,同时触诊,以分析血管瘤部位的深浅。

各种部位血管瘤的特征

各种部位血管瘤的特征

各种部位血管瘤的特征口腔血管瘤包括颊部血管瘤、牙龈血管瘤、舌部血管瘤、唇部血管瘤这几类。

口腔血管瘤诊断应该根据每种血管瘤的症状结合CT、B超等检查方法可以确诊。

1 、口腔颊部血管瘤口腔颊部是血管瘤好发部位,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前3种类型临床上常见,而蔓状血管瘤,临床上少见。

(1) 毛细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细血管在黏膜层增生而形成,表现为颊部黏膜呈红色或紫红色圆形斑块,与口腔黏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黏膜,压之退色,边界清楚。

常因咀嚼食物时擦伤黏膜引起出血。

深层组织亦可发生毛细血管瘤,如咬肌、腮腺。

其边界不清楚,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触诊坚硬,不可压缩,穿刺可以抽出少量血液。

咬肌毛细血管瘤,在上下颌用力咬紧时肿物隆起,放松后消失。

(2)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常见的肿瘤,由多数毛细血管及血窦所组成。

血窦大小、形态不一,窦内静脉彼此相通,如海绵结构,内衬有内皮细胞,有时窦内有血栓,经钙盐沉积形成静脉结石。

发生于口腔黏膜下及皮下,可侵犯邻近周围组织,侵入肌肉,皮下组织肿瘤向口腔和面部突出,肿瘤增大使面部发生畸形,影响进食,有时咀嚼时咬破血管瘤处黏膜引起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如病变深时口腔黏膜颜色正常,如病变在黏膜下浅层时黏膜呈紫蓝色,压迫时可缩小,当压力解除后,肿块迅速恢复正常。

肿瘤周围界限不清,多数无包膜。

(3)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和临床特点,表现颊部黏膜呈红色或紫红色,卵圆形斑块,高出黏膜表面,呈小丘状或结节状隆起,质软压之缩小,肿块界限不清,由于颊部肿瘤影响咀嚼,常被自己咬破浅层毛细血管瘤,引起出血。

2、牙龈血管瘤牙龈血管瘤是牙龈及牙槽骨黏膜部位血管瘤,由于此处黏膜血管瘤大多数是毛细血管瘤,也可发生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常见颊侧牙龈及牙槽骨处黏膜呈红色或紫红色、扁平或高出黏膜斑块,境界清楚,压迫时退色,去除压力后立即血液充盈而恢复原来颜色,逐渐向周围扩展,刷牙时常引起牙龈出血,致使一些病人不敢刷牙,血管瘤侵犯舌侧或腭侧牙龈时,常易引起牙周炎,伴有疼痛,出血加重,有时咀嚼时会引起牙龈出血。

血管瘤培训资料

血管瘤培训资料

血管瘤培训资料一、什么是血管瘤?(进行性增生疾病)血管瘤是以胚胎性原始血管瘤发育畸形为病理基础,以储存循环血液为特点的局部性、多囊性良性肿物。

二、血管瘤特点1、血管瘤产生是发生在胚胎期。

2、它的病理基础是原始血管瘤发育畸形。

3、血管瘤的容物是循环血液,具有流动性。

4、血管瘤是一个局部的血管网络畸形病变,它不会转移。

5、血管瘤的结构的多发囊性特点,对治疗提出特殊要求。

6、血管瘤是良性肿物,具有良性肿物的特点,一般不会恶化增生。

血管瘤产生是发生在胚胎期,三、血管瘤是怎样产生的?血管瘤是在胎儿早期,因胚胎的血管网络组织受到某种外部刺激的影响,使胎儿的血管网络细胞出现了部分畸形发育而形成的。

(先天:母体药物环境等刺激的影响后天:碰撞撞击)四、血管瘤的分类(一)、草莓状血管瘤(出现几率最高)(25%消退几率,来院确诊有无消退几率,等的话拖延治疗时间留下萎缩性疤痕影响美观;避免孩子抓挠患处,以免溃烂感染)出生时多没有发现,后天在1-2个月的时候患处会出现小红点,然后慢慢变大,红色的逐渐高出正常皮肤,和正常皮肤界限明显,不发青色不肿大,一般生长速度比较块。

常见的会出现局部脱白皮,还会出现溃烂的情况。

其病变主要是在浅筋膜以外的脂肪层,婴幼儿皮肤被拉薄而透明,因此血管瘤呈鲜红色,因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婴幼儿皮肤弹性好,使血管充盈扩张不受限制,常使血管瘤凸出皮肤呈现丘状。

(二)、皮下血管瘤1、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出生不久便发现患处是正常的皮肤颜色或多发青紫色(多偏青色),多质软,摸上去局部温度不高没有像脉搏的跳动感,会随着患处充血情况不同表现大小不同,比如说患处在脸部,在低头的时候患处就会明显增大,抬头后会有所减小这样的情况。

做影响学检查如彩超CDFI:可见血流信号2、蔓状血管瘤(动脉)多是出生后便发现患处,多瘤体稍大,颜色深,偏紫红色,局部温度偏高,用手摸上去有像脉搏的跳动感。

做影像学检查彩超会这样描述,“期间充满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信号频谱为主,血流速度不一”3、淋巴血管瘤原始性淋巴管发育畸形造成的一种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类似,体表的不好区分,需要做彩超检查才能区别清楚,常见的淋巴血管瘤多发生的部位是舌部、口唇、腋下、大腿的根腹股沟部位、小腿等部位,具体的还是要以检查报告为准。

口腔病理组织学重点

口腔病理组织学重点

唇裂;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腭裂: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釉柱: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甚至牙表面釉梭: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釉板: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可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横纹: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绞釉:釉柱在近釉牙本质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为明显,可以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无釉柱釉质在近釉质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和多数乳牙及恒牙表层约30μm厚的釉质均看不到釉柱结构,高分辨电镜下可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

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成为上皮根鞘上皮跟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

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细胞上皮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管周牙本质: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的呈环形透明带的的间质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

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有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修复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成为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

口腔主治(中级)--组织病理学一些疾病的总结

口腔主治(中级)--组织病理学一些疾病的总结

1白斑癌变:1)多发生在异常增生的白斑上,个别也可单纯增生2)癌变率取决于白斑的诊断标准3)非均质性白斑容易癌变4)白斑与组织类型的关系,并且与上皮增生程度有关5)最后确诊应依靠组织学依据6)指征是增生的C突破基底膜向结缔组织浸润2白斑的鉴别诊断:1)白色水肿:界限不清,像雾状,组织学检查棘C水肿明显,无过度角化,浅白色.白斑:界限清,有过度角化,明显白色2) 白色海棉状弯痣:无过度角化, C棘水肿明显,有家族史,白色皱折状,在其他粘膜也有,范围广.白斑:局限,过度角化,无家族史,无棘C水肿3扁平苔藓(OLP)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的鉴别:1)OLP固有层有带状淋巴C浸润,CDLE淋巴C浸润广,有围绕血管浸润倾向,有时有较多的浆C浸润2)CDLE血管及胶原纤维的变化比OLP明显3)CDLE常有角质栓塞,棘层萎缩,OLP没有角质栓塞,有棘层萎缩,但这一点不能作为2者的诊断依据4复发性阿佛他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理变化:早期粘膜上皮水肿C内及C间均可发生水肿,上皮C间有白C移出,以后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非特异性溃疡,溃疡表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所形成的假膜,有时表面为坏死组织所覆盖.粘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纤维弯曲紊乱,断裂,严重时胶原纤维破坏消失.cap扩张,充血,血管内皮C肿胀,管腔肿胀甚至闭塞5天庖疮的病理变化:1)棘层松解2)上皮内庖形成3)天庖疮C4)如庖顶破裂脱落,依然可见到上皮的基底C附着于结缔组织的上方,在庖底可见不规则的乳头向上突起呈绒毛状,这些乳头表面均排列着单层的基底C5)上皮下粘膜固有层可见中等程度的炎症C浸润6)松解的棘C膜周围亦可见翠绿色的荧光环6良性粘膜类天庖疮的病理变化:形成上皮基底层下庖,基底C变性,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有大量淋巴C浸润,晚期粘膜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免疫病理呈翠绿色的荧光带7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镜下可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弥漫性或灶性炎症C浸润,主要见于血管周围为上皮样C,淋巴C及浆C呈结节样聚集,有时结节内有多核巨C,在结节中心部位无干酪样坏死8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的病理变化:组织学上一般分为两型,一型为滤泡型,另一型为非滤泡的弥散型.本病的特征大多固有层或粘膜下层有淋巴滤泡形成,淋巴滤泡间可见大量的淋巴C与浆C.血管扩张,充血.还有一型淋巴滤泡不明显,可在大量淋巴C浸润见到密集的淋巴C呈灶性聚集,呈淋巴结状结构,为非滤泡型9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变化:骨髓组织高度充血和炎症性水肿,并见大量的中性粒C浸润;且随炎症的进行,组织溶解坏死,骨髓腔充以化脓性渗出物和坏死物质,形成脓肿;脓肿周围的骨组织可见到活跃的破骨C性骨吸收,残存于脓肿或坏死组织内的海绵状骨小梁,其成骨C和骨C完全消失,表现为死骨10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变化:为伴有明显骨吸收和死骨形成的慢性化脓性病变.死骨主要表现为骨C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C.死骨周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主要为成纤维C和cap增生,扩张,充血,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浸润,并常见到反应性新骨11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根据骨硬化灶波及的范围分: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和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12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变化:表现为不规则的骨小梁新生,主要有编织骨和板层骨构成,其中含有复杂的嗜碱性的骨改建线;狭小的骨髓腔含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并见轻度的淋巴C浸润13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变化:整个病变可见活跃的骨形成,有致密的板层骨,不规则的编织骨和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致密的板层骨中含有复杂的骨改建线,增生的编织骨周围有时可见成骨C围绕,淋巴C轻度浸润14 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Garre骨髓炎)的病理变化:在密质骨的表面,新生骨小梁与骨面垂直,互相呈平行排列,周围有成骨C围绕.骨小梁之间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伴有轻度的淋巴C和浆C 浸润,无中性粒C15 肉芽肿性炎症包括颌骨结核和颌骨梅毒,颌骨放线菌病16 颌骨结核的病理变化:颌骨骨髓腔内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骨髓组织内随处可见混有朗汉斯巨C的上皮样C性结节.结核结节的中心常形成干酪样坏死.有时可见死骨形成.如继发一般化脓感染时,可见大量的中性粒C,有时可形成脓肿17 颌骨梅毒的病理变化:早期可见骨膜和骨髓组织内局灶性水肿和淋巴C,浆C的浸润,梅毒瘤主要由上皮样C,朗汗斯巨C构成.有淋巴C,浆C浸润和成纤维C的增生.中心区常形成干酪样坏死灶,与结核不同的是软化倾向少,而纤维化倾向强18 颌骨放线菌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以脓肿内含有放线菌团为特征,菌团嗜苏木素,周围绕以放射状排列,嗜伊红染色的棒状结构.脓肿周围可见到肉芽组织形成,其中有淋巴C,浆C,巨噬C和多核C的浸润,泡沫C的出现是本病的特征1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理变化:病变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含许多幼稚骨小梁.成纤维C呈梭形,大小一致,幼稚的骨小梁形态不规则,类似C,V,W等英文字母,无板层结构,排列无方向性,一般无成排的成骨C,常见到骨小梁中的纤维与周围组织中纤维移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富含血管,有时可见到软骨岛及破骨C20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牙骨化瘤的鉴别:一相同点:1)病变中都可见到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正常组织2)都有颌骨膨大,面部畸形,牙齿移位3)X光都有颌骨膨大的改变二,不同点:1)骨化纤维:可见成骨C,看不见纤维性化骨.骨纤维异常:可见纤维性化骨,看不见成骨C3) 骨化纤维:骨小梁成圆形或条索状.骨纤维异常:有多种形态4) 骨化纤维:相对缺少血管.骨纤维异常:血管丰富5) 骨化纤维:病变局限.骨纤维:弥漫6) 骨化纤维:有包膜,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骨纤维:与正常骨无明显界限21家族性巨颌症的病理变化: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成纤维C较多,其间有大量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C,血管丰富,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C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22粘液表皮样癌根据其癌C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1)高分化或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中,粘液C占50%以上,表皮样C分化良好,中间C不多.核无异形性,有丝分裂极少或不见有丝分裂象.C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样腔隙2)低分化或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粘液C不足10%,肿瘤系中间或表皮样C形成的实性团片.瘤C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异形及有丝分裂象.肿瘤常向周围组织浸润3)中分化或中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中间C 和表皮样C较多,常形成实性团片,偶见有丝分裂象23牙源性角化囊肿易于复发的原因:1)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囊壁薄,易破碎,手术难以完整摘除2)可沿抗性较小的骨小梁之间呈指状外突性生长3)角化囊肿可能来源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C增殖4) 牙源性角化囊肿主囊的囊壁内可含有微小子囊或卫星囊5)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组织来源,来自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24单囊型成釉C瘤:组织病理上有三个亚型:第一型单囊性成釉C瘤:即所谓的Vicker-Gorlin标准,简称V-G标准.其具体改变是1)囊腔衬里上皮基底层C核染色质增加,着色深2)基底C呈栅栏状排列,核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3)基底C的泡浆出现空泡变.第二型类似第一型,但部分上皮呈结节状增生突入囊腔.增殖的结节由牙源性上皮组成,类似于丛状型成釉C瘤.第三型,又称为壁成釉C瘤,其特点是在纤维囊壁的不同层面存在丛状型或滤泡型成釉C瘤25血管瘤的病理可区分为四钟类型:cap瘤,海绵状血管瘤,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1)cap瘤(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肿物无包膜,由大小不等的cap组成,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2) 海绵状血管瘤:镜下由衬有内皮C的无数血窦组成,其间可见菲薄的结缔组织间隔,当窦内有血栓性成时,可发生钙化和机化3)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组织学上为毛C血管瘤,常伴有明显炎症,表面上皮多受压萎缩,或有溃疡,可有炎性肉芽组织形成.4)蔓状血管瘤:肿瘤高起呈念珠状,由口径较大迂回扭曲的小V和小A 构成,血管壁厚26牙龈瘤的组织病理学上可分四型,即肉芽肿性龈瘤,纤维性龈瘤,血管性龈瘤和巨C龈瘤1)血管性龈瘤: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常伴溃疡和出血,cap丰富.组织学上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的特点是血管内皮C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间质常水肿.炎症C浸润不等,但溃疡下区炎症明显.2)纤维性龈瘤:质地坚实,颜色与附近牙龈相同,由富于C的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可见骨小梁3)巨C性龈瘤:富于血管和C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C样C,呈灶性聚集.巨C数量多。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doc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doc
3.顺下颌关节紊乱病镜下的主要病理改变
4.何谓骨关节病?
5.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
8.骨果突肥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
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
问答(思考)题
1.舍格伦综合征和慢性唾液腺炎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2.坏死性涎腺化生和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6.口腔黏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第六章
问答(思考)题
1.比较三种大唾液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
2.比较浆液细胞与黏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3.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4.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
多选题
1.胞浆内可见大量酶原颗粒的细胞是
A.分泌管上皮细胞
B.闰管上皮细胞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 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 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 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1.球间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
5.管间牙本质
6.管周牙本质
7.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
10.托姆斯粒层
11.死区
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口腔组织病理学就是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发育过程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各种变化的一门学问。

简单说就是看口腔里正常和生病时组织是啥样、咋变的。

②重要程度:在口腔学里这可太重要了。

你要是不懂正常的,咋知道啥是不正常的呀?不管是当牙医看病,还是搞口腔研究,这都是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知识,知道细胞、组织这些基本东西咋回事。

就像盖房子,你得先知道砖头(细胞)咋砌成墙(组织),才能理解口腔里的事儿。

④应用价值:牙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你看这人嘴里长个东西,是不是癌啊?靠啥判断?就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看这个东西的形态结构跟正常的有啥差别。

在治疗时也有用,比如补牙要知道牙齿结构,才能把材料补到合适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口腔学科里就像树根一样重要。

很多其他的口腔知识都是从这个基础长出去的枝叶,像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啥的都跟它有关。

②关联知识:和口腔解剖学联系可紧密了,解剖学知道长啥样在那,病理学知道正常的坏了变成啥样。

还有生理学,知道正常功能,就能对比病理时功能受多大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很多微观结构和细胞的病变不太好理解。

比如说癌细胞在口腔组织里的变化,那些微观结构改变可小了,得用显微镜看,比较抽象。

- 关键点:把正常结构搞清楚是关键。

比如牙齿有牙釉质、牙本质等好几层,你要是弄不清正常的每层结构啥样,病变时就蒙圈了。

④考点分析:在口腔医学考试中占比很大。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给你个病理描述让你选疾病;还有简答题,让你说说某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特征之类。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正常的口腔组织像牙齿、牙龈等都有各自正常结构。

牙齿外边是硬邦邦的牙釉质,这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保护里边的牙本质等结构。

- 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龋齿,按我的经验,龋齿就是细菌把牙釉质、牙本质腐蚀了。

病理改变包括牙齿颜色改变、质地变软等,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就能研究到底细菌对这些组织干了啥坏事。

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四)

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四)

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节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四)(四)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

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

如发展迅速时。

也应及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治疗。

七、成釉细胞瘤(一)概述成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

在牙源性肿瘤中较常见。

多发生于成年人。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下颌骨比上颌骨多。

(二)组织发生及病理表现大多数认为成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

长期以来。

成釉细胞瘤一直被视为易复发。

易恶变应属“临界瘤”。

具有高度局部侵袭性。

(三)临床表现成釉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壮年。

以下颌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

生长缓慢。

初期无自觉症状。

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大。

造成畸形。

左右面部不对称。

X线表现:早期呈蜂房状。

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

单房比较少。

成釉细胞瘤因为多房性及有一定程度的局部浸润性。

故周围囊壁边缘常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在囊内的牙根尖有不规则吸收病理现象。

(四)诊断:成釉细胞瘤大多为实质性。

如囊性成分较多时。

穿刺检查可抽出褐色液体。

可以与颌骨囊肿液多为淡黄色相区别。

(五)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

传统的观点是:因成釉细胞瘤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

故手术治疗时不应施行刮除术。

须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

手术时做冷冻切片检查。

以明确诊断。

如有恶性变时。

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处理。

八、骨化纤维瘤(助理不考)(一)概述骨化性纤维瘤为颌面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骨化性纤维瘤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或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很难鉴别。

后者一般认为不是真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骨化性纤维瘤常见于年轻人。

多为单发性。

可发生于上、下颌骨。

但以下颌较为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骨化性纤维瘤易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相混淆。

应结合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确诊。

了解口腔壁血管瘤

了解口腔壁血管瘤

了解口腔壁血管瘤口腔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属先天性,是由血管内皮增生而来。

多见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

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

而以前两种常见。

那么今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腔壁血管瘤,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或治疗。

治疗方法激光治疗血管瘤是目前比较抱负的有效方法,为取得完好的结果,大血管瘤术后必需应用药物治疗,尤其是口腔内巨型血管瘤。

因此术后施以抗菌消炎药及能量合剂,手术中严格无菌术者加大维生素C用量(5~8g)及多簇维生素的治疗1~2周,可不需用抗生素。

术后不用激素治疗,凝血剂的应用应依据治疗考虑,一般激光治疗中多以密闭式切割,而且激光有直接封闭血管的特别功效,因而出血极少,可不必应用促凝剂。

手术后口腔内创面加强爱护1~2周,忌食粗硬食物损伤术面,同时避开高温、刺激强的食物,尤以巨舌症似血管瘤术后更应留意。

口腔卫生,这一点很重要,特殊是巨大血管瘤的激光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便,可用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洁口剂每天含漱数次,或用棉签清洁口腔。

治疗后,肿瘤灶可消失反应,不能正常进普食(咀嚼受限),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饮食保健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留意饮食规律。

2、依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预防护理血管瘤是先天性的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清淡饮食,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理病因⑴常常摩擦,引起口腔血管瘤破溃出血:毛细口腔血管瘤除了鲜红斑痣大部分病人为婴幼儿,由于有的毛细口腔血管瘤会有瘙痒的症状,由于孩子不懂事,常常抓挠,所以引起破溃出血,还有就是口腔血管瘤生长在隐秘部位,衣服等来回摩擦,引起破溃出血。

⑵刺激性破溃出血:有的孩子口腔血管瘤长在会阴或口腔内,由于小便和唾液的刺激,引起破溃出血。

⑶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破溃出血:由于各地治疗条件的有限,有的地方只有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这类型的治疗方法原来就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治疗后会有相应的创面,所以会破溃出血。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1.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是口腔内部覆盖的一层薄膜,其病变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炎症性病变包括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红、肿胀、易出血等。

非炎症性病变包括扁平苔癣、白斑病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溃疡、白色斑块等。

2.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病变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炎是指炎症蔓延到牙槽骨和牙周膜,导致牙龈下陷、牙齿松动等症状。

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是指牙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导致牙齿周围骨质吸收、牙槽骨丧失。

3.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形成的新生物。

常见的口腔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无侵袭性。

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其特点是生长迅速、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口腔组织感染。

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和口腔疱疹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牙痛、牙齿敏感等症状。

根尖周炎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根尖肿胀、根尖脓肿等症状。

口腔疱疹是一种由口腔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等症状。

5.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由于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面部外形异常。

常见的口腔颌面畸形包括错颌、牙列不齐等。

错颌是指上下颌骨错位,常表现为上下颌前后关系不正常、咬合不良等症状。

牙列不齐是指牙齿排列不整齐,常表现为牙齿拥挤、错位等。

6.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前病变指癌变前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

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包括白斑病、红斑病等。

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块,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红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红斑,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以上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

1.神经嵴(neural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腮弓(branchialarch)原始咽部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

3.腮沟(branchialgroove)相邻的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

4.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这些细胞在切缘或牙尖部为柱状,在牙颈部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为立方状。

5.缩余上皮剩余(Serre上皮剩余)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团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

6.釉梭(enamel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呈黑色。

7.釉板(enamellamellae)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

&釉丛(enameltufts)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

9.横纹(crossstriations)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

横纹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ym。

10.生长线(incrementallines)又名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较横纹的间距大的多,约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

11.绞釉(gnarledenamel)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12牙本质小管(dentinaltubule)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13.牙本质生长线:原发性牙本质基质的节律性沉积形成的线条。

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考研笔记-1成釉器的发育分三个时期: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2绞釉的生理意义: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3为什么要早期实行窝沟封闭:在釉质的咬合面,有小的点隙和狭长的裂隙,大多为窄而长,开放呈漏斗状或口小底大,深度可达釉质深部,裂隙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15~75um,不能为探针所探入,由于点隙裂沟内较易细菌和食物残渣滞留而不易清洁,故常为龋病的始发部位,且一但发生龋,则很快向深部扩展,因而如能采取措施早期封闭,对龋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减低龋病的发生率4釉质牙骨质界:简称釉牙骨质界,三种连接方式: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10%左右是二者不相接,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5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1)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部分2)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3)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4)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5)废用性萎缩6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7少牙好发于:第三磨牙8对称性牙缺失最常累及:第三磨牙,上颌侧缺牙,下颌第二前磨牙10多生牙最常累及:上颌前牙区,磨牙区11正中牙最常见于:多生牙12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常见于:单侧牙早萌及巨牙13小牙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14双生牙,融合牙发生率较高的是:前牙,上颌15发育性结合牙常累及:第二磨牙16畸形舌侧尖主要位于:恒上侧切牙17畸形中央尖最常见于:前磨牙,常为双侧性,下颌多见18牙冠牙内陷又叫畸形舌侧窝,以好发牙顺序排列为:恒侧切牙,中切牙,前磨牙,尖牙,磨牙.上颌多见19釉珠最常见于:上颌前磨牙,下颌磨牙次之20颈部釉质延伸好发牙位依此为:第一,第二,第三磨牙21弯曲牙最常见于:上颌恒切牙,牙常未能萌出22牛牙症病变多见于:恒牙5先天性梅毒牙病变切牙称Hutchinson切牙,这些改变在上颌中切牙最明显.23桑椹牙:先天性梅毒牙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24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25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2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病理变化:根据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成溃疡型和上皮型.溃疡型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C和散在的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 等慢性炎C浸润.上皮型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C和胶原纤维构成,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可能由口腔粘膜上皮脱落C种植而来,或由龋洞邻近的牙龈上皮增生而来.此外,慢性牙髓炎中还有一型特殊的牙髓炎称残髓炎:镜下表现为残留牙髓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淋巴C,浆C,中性粒C等炎C浸润,严重者牙髓脓肿或坏死27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改变:1)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使病变缩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性反应加重,炎C浸润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2)根尖肉芽肿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中央组织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又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如不彻底治疗则可迁延为慢性根尖周脓肿3)上皮性根尖周肉芽肿,可转变为根尖周囊肿.通过以下方式转化:A增生的上皮团中心部分由于营养障碍,液化变性,进而发展成囊肿B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缓解后转变为囊肿C被增生的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也可以发生退变坏死形成囊肿4)有部分年轻患者,抵抗力强,X线示根尖周局灶性阻射影,与正常骨分界不清,此称致密性骨炎28胆固醇晶体变隙见于:根尖周肉芽肿29牙髓坏疽病理:若牙髓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牙髓呈现黑绿色外观,称~这是因为坏死的牙髓组织被腐败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分解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色.牙髓坏死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根尖周炎30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31剥脱性龈病损是哪些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包括类天疱疮,扁平苔癣,天疱疮,红斑狼疮或其它大疱性疾病32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呈条索状或网眼状,有大量炎症C浸润,并见一部分炎症C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C浸润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已被炎症C取代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C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固的附着33白斑的病理改变: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伴或不伴上皮异常增生.34上皮疣状增生的病理改变: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35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性C.上皮钉突可伸长起且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C,浆C浸润,36癌前病变包括:白斑,红斑,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扁平苔藓37扁平苔藓的病理变化:1)上皮为不全角化层,在粘膜发红的部位,则上皮表层无角化2)棘层增生较多,也有少数棘层萎缩3)上皮钉突显示不规则延长,少数上皮钉突下端变尖呈锯齿状4)基底C层液化变性,基底C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明显者可形成上皮下庖5)粘膜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C浸润带,其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粘膜下层6)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粘膜固有层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为均质性嗜酸性,可能是C凋亡的一种产物7)电镜观察可见基底C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肿胀,胞浆内出现空泡,基底C和基膜间半桥粒数量减少,可见基膜增殖,断裂和脱位38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1)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2)上皮棘层变薄,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3)基底C发生液化,变性,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庖,基底膜不清晰4)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C浸润,主要为T细胞5)cap扩张,管腔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管周有淋巴C浸润6)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7)基底膜区域有一条翠绿色的荧光带,又称之为狼疮带8)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检测患者自身循环抗体存在的情况及其滴度的改变39天庖疮与良性粘膜类天庖疮的共同点:1)都是口腔的庖性疾患2)上皮下都有炎症C浸润3)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点:1) 天庖疮:A庖剥脱后,结缔组织面有乳头形成及基底C层覆盖B有棘层松解C庖壁薄D有周原扩展现象和尼氏征(+)E自身抗体滴度高F免疫荧光呈翠绿色鱼网状荧光带G上皮内庖2) 类天庖疮:A庖剥脱后,结缔组织面无乳头形成及基底C层覆盖B无棘层松解C庖壁厚,灰白D无周原扩展现象和尼氏征(+)E自身抗体滴度低F免疫荧光:翠绿色荧光带沿基底膜分布G上皮下庖.40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病变分类: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HIV牙龈炎,HIV坏死性龈炎,HIV牙周炎,口腔Kaposi肉瘤,口腔非霍奇金淋巴瘤41艾滋病的口腔表证中的口腔毛状白斑的病理变化:口腔粘膜的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棘层明显增生,呈粗糙的皱褶或绒毛状.多为过度不全角化形成的刺状突起,有时可有脱屑.靠近表层1/3的棘C层常可见肿大的气球样C,可为单个或成簇状排列,胞浆浅染,一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或在胞核周围呈现环状透明区.电镜观察在上皮靠近表层部位的细胞之间以及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大量病毒颗粒,这种颗粒可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也可出现于细胞核中,其直径长短不一.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炎症不明显,有时由于真菌感染,在菌丝周围可见单核细胞呈灶性浸润.42慢性涎腺炎的病理变化: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C;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C和浆C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43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的病理变化:1)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C浸润于腺泡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C所取代,且形成滤泡.2)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C,组织C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3)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此表征可区别于腺体的其他慢性炎症4)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C呈圆形或多边形,具有泡状C核.上皮团片内有嗜酸性无定形物质5)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44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变化: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较完整.剖面呈实性,灰白色,瘤组织中可见浅蓝色的软骨样区域,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区域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多形性腺瘤具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既含肿瘤上皮,又含粘液,软骨样基质,上皮C常组成腺管样结构或肌上皮C和鳞状C团片.1)瘤组织中腺管样结构显示双层C排列,即内层的腺管上皮C和外层的肌上皮C,管腔内常见红色上皮性粘液2)肌上皮C形成的实性条索与团片,此条索与团片或为纯肌上皮C形成.肌上皮C呈梭形,上皮样,透明样或浆C样3)鳞状上皮化生在瘤组织内颇为常见,或呈典型鳞状上皮结构4)在上皮条索和腺管样结构周围,粘液C呈星形连接,酷似透明软骨的软骨C位于软骨陷窝内5)间质结缔组织不多,可见玻璃样变,钙化或骨化6)肿瘤的包膜大多数完整,少数包膜内有瘤组织侵入或形成卫星瘤结,侵入包膜45粘液表皮样癌根据其癌C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1)高分化或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中,粘液C占50%以上,表皮样C分化良好,中间C不多.核无异形性,有丝分裂极少或不见有丝分裂象.C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样腔隙2)低分化或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粘液C不足10%,肿瘤系中间或表皮样C形成的实性团片.瘤C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异形及有丝分裂象.肿瘤常向周围组织浸润3)中分化或中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中间C和表皮样C较多,常形成实性团片,偶见有丝分裂象46牙源性角化囊肿易于复发的原因:1)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囊壁薄,易破碎,手术难以完整摘除2)可沿抗性较小的骨小梁之间呈指状外突性生长3)角化囊肿可能来源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C增殖4) 牙源性角化囊肿主囊的囊壁内可含有微小子囊或卫星囊5)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组织来源,来自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47单囊型成釉C瘤:组织病理上有三个亚型:第一型单囊性成釉C瘤:即所谓的Vicker-Gorlin标准,简称V-G标准.其具体改变是1)囊腔衬里上皮基底层C核染色质增加,着色深2)基底C呈栅栏状排列,核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3)基底C的泡浆出现空泡变.第二型类似第一型,但部分上皮呈结节状增生突入囊腔.增殖的结节由牙源性上皮组成,类似于丛状型成釉C瘤.第三型,又称为壁成釉C瘤,其特点是在纤维囊壁的不同层面存在丛状型或滤泡型成釉C瘤48血管瘤的病理可区分为四钟类型:cap瘤,海绵状血管瘤,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1)cap瘤(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肿物无包膜,由大小不等的cap组成,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2) 海绵状血管瘤:镜下由衬有内皮C的无数血窦组成,其间可见菲薄的结缔组织间隔,当窦内有血栓性成时,可发生钙化和机化3)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组织学上为毛C血管瘤,常伴有明显炎症,表面上皮多受压萎缩,或有溃疡,可有炎性肉芽组织形成.4)蔓状血管瘤:肿瘤高起呈念珠状,由口径较大迂回扭曲的小V和小A构成,血管壁厚49牙龈瘤的组织病理学上可分四型,即肉芽肿性龈瘤,纤维性龈瘤,血管性龈瘤和巨C龈瘤1)血管性龈瘤: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常伴溃疡和出血,cap丰富.组织学上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的特点是血管内皮C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间质常水肿.炎症C浸润不等,但溃疡下区炎症明显.2)纤维性龈瘤:质地坚实,颜色与附近牙龈相同,由富于C的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可见骨小梁3)巨C性龈瘤:富于血管和C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C样C,呈灶性聚集.巨C数量多1.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胚胎期完成.腭部发育在胎儿期完成.2.N嵴C迁移开始的标志是C间粘附分子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3在模式发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Hox基因4面部的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第6至第7周的面突联合期5面部的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唇裂,面裂等6鼻腭N的通道:前腭突和側腭突联合的中心,留下切牙管或鼻腭管,为~7腭部发育异常有:腭裂,颌裂8涎腺的上皮条索终末膨大区的C是干C,它们将分化为腺泡C和导管C.肌上皮C也来自这些干C并与腺泡C同时发育.上皮末端膨大区部分C最终分化为闰管C,成为腺泡C,导管C 和肌上皮C的干C9腮腺导管的开口:最初在上颌第一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在3~4岁时位于上颌第二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12岁时为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成人时在上颌第二恒磨牙相对的颊粘磨处10胚胎第12W后黑色素C和朗格汉斯C出现,梅克尔C出现在第16W11牙胚的组成:1)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2)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3)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12凋亡在口腔颌面部发育的意义:1)在牙胚形成过程中,内釉上皮C凋亡抑制C过度增生2)在组织形成期,C凋亡起着清除衰老的C保持牙胚的正常活动3)在乳恒牙交替的过程中,牙周膜吸收也存在着凋亡4)在腭形成的过程中,腭突上皮C发生凋亡有助于腭突的相互融合,面突其他组织中也存在着凋亡13牙本质的形成:在钟状期的晚期,牙本质首先在邻近内釉上皮内凹面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至整个牙冠部牙本质完全形成.在多尖牙中,牙本质独立地在牙尖部呈圆锥状一层一层有节律的沉积,最后互相融合,形成多尖牙牙冠部牙本质.牙本质的形成是由成牙本质C完成的14釉质形成包括两个阶段:即C分泌有机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这一阶段完成之后,釉质进一步矿化,与此同时大部分有机基质和水被吸收15牙板的功能:1)乳牙的成釉器2)部分恒牙的成釉器3)形成继承性的牙板,恒磨牙的成釉器16成釉C突即托姆斯突,突起中含有:初级分泌颗粒和小泡,而C体仍含有丰富的合成蛋白的C器17釉质矿化的调控是由成釉C调控18牙乳头诱导作用:1)外胚间叶组织诱导原始口腔上皮形成牙板和前庭板,牙板形成牙胚,前庭板形成口腔前庭沟2)内釉上皮诱导牙乳头C分化成牙本质C,进而形成牙本质3)牙本质C诱导内釉C形成成釉C,进而形成牙釉质4)上皮根鞘诱导牙囊C成为牙骨质C最后形成牙骨质5)牙乳头诱导非牙源性口腔上皮形成成釉器19上皮根鞘意义:上皮根鞘对于牙根的正常发育是很重要的,例如上皮根鞘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在根分叉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C,而引起该处牙本质缺损,牙髓和牙周膜直接连通,这时形成侧支根管.另一方面,如果上皮根鞘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发生断裂,仍附着在根部牙本质的表面,则牙囊的间充质C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C形成牙骨质.这样在牙根表面特别在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引起牙颈部过敏20牙萌出的过程分为:萌出前期,萌出期,萌出后期21釉柱的起自:起自于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22釉柱的走行及排列: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23釉柱的形态光镜所见及超微结构:.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呈鱼鳞状,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头部朝咬合面方向,尾部朝牙颈方向.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不同部位釉质的釉柱横断面可有不同的形态表现24釉牙本质界方向:小凹突向牙本质,凹面向牙釉质25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结构;釉梭,釉丛,釉板26牙本质组成: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C突起和C间质所组成27牙髓的C有:成牙本质C,成纤维C,组织C和未分化间充质C,树枝状C,淋巴C28牙髓中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的分布:胶原纤维主要由Ⅰ型和Ⅲ型纤维以55:45的比例所组成,纤维交织成网状.嗜银纤维即网状纤维,为纤细的纤维,主要构成是Ⅲ型胶原蛋白,分布于牙髓C之间,也有Ⅳ型和Ⅴ型胶原29根据牙骨质中的C分布和来源可将牙骨质分为:无C无纤维牙骨质,无C外源性纤维牙骨质,无C固有纤维牙骨质,有C固有纤维牙骨质,有C混合性分层牙骨质30无C牙骨质和C牙骨质的分布:无C牙骨质分布于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牙颈部往往全部由无C牙骨质所占据.C牙骨质常位于无C牙骨质的表面,或者C牙骨质和无C牙骨质交替排列.但在根尖部1/3可以全部为C牙骨质结合上皮的增龄变化:结合上皮在牙面上的位置因年龄而异,年轻时附着在釉质上,随年龄增长而向根方移动,中年以后多在牙骨质上31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可分为五组(包括分布,功能,走行):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广泛地分布在牙龈固有层中,是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穿过固有层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3)环行组: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行排列,常与邻近的其他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上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5)越隔组:是跨越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只存在于牙邻面,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保持牙弓上相邻两牙的接触,阻止其分离32牙周膜厚度为:0.15~0.38mm34牙周膜五组纤维的改变及功能:1)牙槽嵴组: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2)水平组:是维持牙直力的主要力量,防止牙侧方移动3)斜行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并可限制牙的转动4)根尖组: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N5)根间组: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35牙周上皮剩余的形态,分布及意义:1)分布:在牙周膜中2)形态:在光镜下C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电镜观察上皮C有基底膜将C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C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3)意义: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36牙周膜成牙骨质C的形态及分布:分布在邻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C扁平,胞核圆或卵圆形.C平铺在根面上,在牙骨质形成时近似立方状37牙周膜成骨C的形态及分布:在骨形成时,邻近牙槽骨表面有许多成骨C,形态为立方状,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静止期的成骨C为梭形38牙周膜破骨C的形态及分布:破骨C是多核巨C,胞核数目不等,胞浆嗜酸性,位于吸收陷窝内39固有牙槽骨的分布及结构: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牙周膜的血管和N纤维穿过小孔进入骨髓腔中40束骨的分布:组织学上固有牙槽骨属于束骨,由含有粗大纤维的编织骨构成,其中包埋了大量的牙周膜纤维即穿通纤维.在邻近骨髓侧,骨板由哈弗S所构成,其外周有几层骨板呈同心圆排列,内有N和血管通过42咀嚼粘膜与被覆粘膜的区别(结构特点):1)咀嚼粘膜:上皮有角化,正角化时有明显的粒层;不全角化时粒层不明显.棘层C间桥明显.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嵴呈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2)被覆粘膜:无角化,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粘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比较平坦,有较疏松的粘膜下层,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43涎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即由腺上皮C组成的分泌单位与导管系统.分泌单位呈泡状,管泡状,过去统称为腺泡.导管S由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N出入44涎腺腺泡中浆液C的C特征是: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45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46各大涎腺的组织学特点:1)腮腺:分深浅两叶,其间有面N穿过.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属纯浆液腺,闰管长,分泌管多,染色浅.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是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有时淋巴组织呈壳样包绕在腮腺叶外围,淋巴结出现了腮腺.这也是涎腺发生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淋巴瘤以致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腮腺导管中多出现晶样体2)颌下腺:是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在混合性腺泡外围所覆盖的新月形浆液C比较小而少,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则较腮腺长.在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之淋巴组织.3)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是一种混合腺,其中粘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其颗粒基质明显少于腮腺和颌下腺,闰管及分泌管发育不良4)小涎腺:包括唇腺,颊腺,舌腺,腭腺,舌腭腺和磨牙后腺等,位于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在唇腺纤维结缔组织中,浆C分泌IgA,唇腺是唾液分泌型IgA的主要来源,其浓度比腮腺高4倍。

口腔考研基本知识点归纳

口腔考研基本知识点归纳

口腔考研基本知识点归纳口腔医学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考研时,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口腔解剖学:- 掌握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包括上颌骨、下颌骨等。

- 了解口腔软组织,如牙齿、牙龈、舌、颊、腭等的解剖特点。

- 熟悉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

口腔生理学:- 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乳牙和恒牙的更替。

- 牙齿的生理功能,如咀嚼、发音和美观。

- 口腔黏膜的保护和修复功能。

口腔病理学:- 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如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

- 口腔肿瘤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 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口腔诊断学:- 口腔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 口腔影像学,如牙片、全景片、CT等的阅读和诊断。

- 口腔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病理切片等。

口腔治疗学:- 龋病的治疗,包括充填、根管治疗等。

- 牙周病的治疗,如牙周刮治、牙周手术等。

- 口腔修复学,包括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的修复。

- 口腔正畸学,涉及牙齿排列不整的矫正。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卫生宣教,包括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

- 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如氟化物的使用、窝沟封闭等。

-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口腔临床技能:- 掌握基本的口腔临床操作技能,如牙科器械的使用、局部麻醉技术等。

- 熟悉口腔手术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口腔医学伦理学:- 了解口腔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 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口腔医学研究方法:- 了解口腔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 掌握科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

结束语:口腔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考研的同学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大家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九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十九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管瘤 是⼝腔颌⾯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好发于⾯颈部⽪肤、唇、⾆等,表现为紫红⾊的斑块,可突出表⾯。

⼤多数⾎管瘤如不治疗,可持续存在。

(⼀)⽑细⾎管瘤: 直径从数毫⽶到数厘⽶。

位于真⽪、粘膜固有层或⽪下组织。

光镜下见,肿物⽆包膜,由⼤⼩不等的⽑细⾎管组成。

⽑细⾎管由单层内⽪细胞衬⾥。

内⽪细胞增⽣,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海绵状⾎管瘤: 肿瘤呈蓝⾊或紫⾊,触之柔软,低头时肿瘤因充⾎⽽膨⼤。

镜下肿瘤由⽆数⾎窦所组成,⾎窦由内⽪细胞衬⾥。

⾎窦⾥可形成⾎栓,⾎栓可发⽣钙化和/或机化。

(三)蔓状⾎管瘤: 肿瘤⾼起表⾯呈串珠状,有波动感。

镜下见肿瘤由扭曲的⼩动脉和⼩静脉构成。

⼆、⽛龈瘤(Epulis) 表现为⽛龈局限性龈肿⼤,常见于⽛间组织。

肿瘤有蒂或⽆蒂,表⾯可发⽣溃疡。

⽛龈瘤有术后复发的趋向。

(⼀)⾎管性龈瘤 组织学上见于⾎管内⽪细胞增⽣,⾎管增多,充⾎。

(⼆)纤维性龈瘤 纤维增⽣明显,胶原纤维束状排列。

可有钙化或⾻化。

(三)巨细胞性龈瘤 细胞间质中含有多核破⾻样细胞的巨细胞,呈灶状聚集。

三、鳞状细胞癌 是⼝腔颌⾯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发⽣于唇、颊、⾆、⼝底、⽛龈等部位。

表现为⽆痛性的肿块、硬结或溃疡。

如继发感染或侵犯神经,可出现疼痛。

肿瘤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WHO1997年分型:Ⅰ级:肿瘤中异型性⼩,核分裂少,⾓化明显,细胞间桥可见。

Ⅱ级:肿瘤介于Ⅰ-Ⅲ级之间。

Ⅲ级:肿瘤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化少,细胞间桥⼏乎没有。

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鳞状细胞的特点,有⾓化,形成⾓化珠。

具有细胞间桥。

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

肿瘤细胞呈蟹⾜状浸润性⽣长,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界限。

肿瘤的间质中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增⽣。

四、疣状癌 是鳞状细胞癌的疣状变异型,表现为⾼分化⾓化上⽪和外⽣性过度⽣长。

肿瘤⽣长缓慢,局部推进式⽣长。

转移发⽣较晚或不转移。

五、恶性⿊⾊素瘤(Malignantmelanoma) ⽪肤以头颈接触⽇光照射的部位多见;⼝腔粘膜以腭部和⽛龈多见。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2017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颌面部其他来源肿瘤和瘤样病变口腔颌面部肿瘤除牙源性和涎腺来源的之外,颌面部的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都有可能发生肿瘤,这些组织发生的肿瘤,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相同组织的肿瘤有共同点,称为其他来源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

肿瘤(tumor):一种异常增生的组织肿块,其生长超过正常组织并与之不协调,而且当诱发的刺激因素停止后,仍继续过度生长。

瘤样病变:具有肿瘤的某些特征,其本质是炎症或增生性疾病。

多与刺激因素有关,去除刺激因素后可停止生长。

第一节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良性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口腔各部粘膜,单发,疣状或乳头状生长,白色或淡红色。

镜下:表现为增殖性复层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上皮表面角化,无异常增生。

生物学特点: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无恶变报告,亦不是癌前病变。

二. 血管瘤:hemagioma由分化较成熟的血管构成的血管畸形或肿瘤。

好发部位:面颈部皮肤、唇、舌、颊、腭等处粘膜。

分型:1.毛细血管瘤又称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年龄:婴幼儿多见,女>男部位:多见于颜面部皮肤和腮腺组织,发生于真皮、粘膜下层及皮下组织镜下:肿物无包膜,呈分叶状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腔隙细小,有的尚无管腔形成。

2.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唇、颊、口底,位置较浅者;呈兰色或紫色,柔软,可触及静脉石;低头时充血膨大,复位后局部恢复原状。

镜下:由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内充满血液,并见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现象。

之间有薄的结缔组织间隔3.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肉眼:多为息肉状,有蒂,以牙龈、口唇、面部多见。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801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801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八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第一节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牙龈瘤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新生儿龈瘤除外。

牙龈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四型:血纤巨肉1.血管性龈瘤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牙龈瘤。

病损表现为质软、紫红色包块,常伴有溃疡和出血。

组织学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

间质常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2.纤维性龈瘤为有蒂或无蒂包块。

组织学上,由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素组成。

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

3.巨细胞性龈瘤镜下观,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4.肉芽肿性龈瘤质地软,易出血。

似炎性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

二、血管瘤1.婴儿血管瘤,特征为围生期或先天发病。

该瘤有三个明显发展阶段:(1)快速增生期(8~12个月):以丰硕的增生性内皮细胞构成明确的、无包膜的团块状小叶为特征,有外皮细胞参与。

(2)较长的退化期(1~12年):管腔增大明显,毛细血管和静脉样血管混合存在。

(3)末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脂肪残留2.海锦状血管瘤由生长缓慢、血流动力学不活跃的血管畸形组成。

瘤体较大,触之柔软,可被压缩,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镜下见,由多量薄壁血管构成,血管腔大小悬殊,相互吻合,腔内充满血液。

3.动静脉血管瘤为界限清楚的血管增生,又称动静脉畸形,以存在动静脉分流为特征。

病变高起呈念珠状,有波动感。

第二节恶性肿瘤口腔癌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鳞状细胞癌,具有不同程度鳞状分化的上皮性侵袭性肿瘤,有早期广泛淋巴结转移倾向,且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烟酒嗜好者。

(一)鱗状细胞癌肉眼观常呈菜花状,也可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

由于许多口腔黏膜与颌骨邻近,因此口腔癌易侵犯颌骨。

基底膜不完整或完全缺失。

如果癌细胞浸润范围较表浅,仅限于基底膜下方时,可称为微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801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801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八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第一节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牙龈瘤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新生儿龈瘤除外。

牙龈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四型:血纤巨肉1.血管性龈瘤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牙龈瘤。

病损表现为质软、紫红色包块,常伴有溃疡和出血。

组织学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

间质常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2.纤维性龈瘤为有蒂或无蒂包块。

组织学上,由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素组成。

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

3.巨细胞性龈瘤镜下观,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4.肉芽肿性龈瘤质地软,易出血。

似炎性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

二、血管瘤1.婴儿血管瘤,特征为围生期或先天发病。

该瘤有三个明显发展阶段:(1)快速增生期(8~12个月):以丰硕的增生性内皮细胞构成明确的、无包膜的团块状小叶为特征,有外皮细胞参与。

(2)较长的退化期(1~12年):管腔增大明显,毛细血管和静脉样血管混合存在。

(3)末期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脂肪残留2.海锦状血管瘤由生长缓慢、血流动力学不活跃的血管畸形组成。

瘤体较大,触之柔软,可被压缩,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镜下见,由多量薄壁血管构成,血管腔大小悬殊,相互吻合,腔内充满血液。

3.动静脉血管瘤为界限清楚的血管增生,又称动静脉畸形,以存在动静脉分流为特征。

病变高起呈念珠状,有波动感。

第二节恶性肿瘤口腔癌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鳞状细胞癌,具有不同程度鳞状分化的上皮性侵袭性肿瘤,有早期广泛淋巴结转移倾向,且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烟酒嗜好者。

(一)鱗状细胞癌肉眼观常呈菜花状,也可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

由于许多口腔黏膜与颌骨邻近,因此口腔癌易侵犯颌骨。

基底膜不完整或完全缺失。

如果癌细胞浸润范围较表浅,仅限于基底膜下方时,可称为微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血管

一、血管瘤
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唇、舌等,表现为紫红色的斑块,可突出表面。

大多数血管瘤如不治疗,可持续存在。

(一)毛细血管瘤:
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

位于真皮、粘膜固有层或皮下组织。

光镜下见,肿物无包膜,由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组成。

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衬里。

内皮细胞增生,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二)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呈蓝色或紫色,触之柔软,低头时肿瘤因充血而膨大。

镜下肿瘤由无数血窦所组成,血窦由内皮细胞衬里。

血窦里可形成血栓,血栓可发生钙化和/或机化。

(三)蔓状血管瘤:
肿瘤高起表面呈串珠状,有波动感。

镜下见肿瘤由扭曲的小动脉和小静脉构成。

二、牙龈瘤(Epulis)
表现为牙龈局限性龈肿大,常见于牙间组织。

肿瘤有蒂或无蒂,表面可发生溃疡。

牙龈瘤有术后复发的趋向。

(一)血管性龈瘤
组织学上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增多,充血。

(二)纤维性龈瘤
纤维增生明显,胶原纤维束状排列。

可有钙化或骨化。

(三)巨细胞性龈瘤
细胞间质中含有多核破骨样细胞的巨细胞,呈灶状聚集。

三、鳞状细胞癌
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唇、颊、舌、口底、牙龈等部位。

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硬结或溃疡。

如继发感染或侵犯神经,可出现疼痛。

肿瘤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WHO 1997年分型:Ⅰ级:肿瘤中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角化明显,细胞间桥可见。

Ⅱ级:肿瘤介于Ⅰ-Ⅲ级之间。

Ⅲ级:肿瘤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角化少,细胞间桥几乎没有。

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鳞状细胞的特点,有角化,形成角化珠。

具有细胞间桥。

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

肿瘤细胞呈蟹足状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界限。

肿瘤的间质中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

四、疣状癌
是鳞状细胞癌的疣状变异型,表现为高分化角化上皮和外生性过度生长。

肿瘤生长缓慢,局部推进式生长。

转移发生较晚或不转移。

五、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皮肤以头颈接触日光照射的部位多见;口腔粘膜以腭部和牙龈多见。

口腔粘膜表现为色素沉着的斑块,硬结。

生长较快,呈侵袭性发展。

肿瘤预后不好,容易出现转移。

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变化: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弥散排列或旋涡状排列。

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圆形或奇异形。

胞浆中含有或不含有色素。

肿瘤细胞核大、异型性大,有畸形核,或
多核瘤巨细胞。

核仁突出,核浆比例明显增加。

六、纤维肉瘤
是纤维结缔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颊、唇、腭、颌骨等部位。

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梭形成纤维细胞呈人字形或旋涡状排列,细胞核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七、软骨肉瘤
多发生于上颌,30-40岁为高峰年龄。

临床上为无痛性包块,可引起牙齿松动或鼻阻。

X线表现为骨质虫蚀状改变,或呈单囊、多囊病损。

组织学特征:肿瘤由恶性肿瘤性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

瘤细胞分布稀疏,为单核或双核软骨细胞,有软骨陷窝。

肿瘤有轻度到高度的异型性。

肿瘤中可出现纤维肉瘤的成分,但不能出现骨化或钙化。

八、骨肉瘤
以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4岁。

上颌、下颌均可发病。

临床上表现为肿胀、局部疼痛。

牙齿松动,感觉异常。

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骨膜反应出现Codman三角。

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向成骨、成软骨和成纤维三个方向分化肿瘤中可出现血管扩张、出血、坏死。

九、恶性淋巴瘤
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

常见于颈部淋巴结,青年人和儿童发病率较高。

早期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发烧、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恶病质体征。

(一)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扁桃体、腭部,Sjogren综合征发生淋巴瘤的越来越受到重视。

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也可发生淋巴瘤,如口腔粘膜、涎腺、颌骨。

组织病理学特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地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包括各个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大小不等。

如果形成淋巴滤泡,则滤泡内外的瘤细胞是一样的。

不出现正常的生发中心。

(二)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病):
多发生于结内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少。

肿瘤成分多样,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及"镜影"细胞肿瘤分为四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