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全册实验化学教案设计
初中全册实验化学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
学生年级:初中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对铁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氧气对铁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以及铁的氧化反应。
实验材料:
1. 实验台
2. 扁平的铁片
3. 镊子
4. 火柴
5. 铁片夹子
6. 磁铁
7. 铁屑
8. 灯心草或者其他表示氧气的物质
实验步骤:
1. 首先,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扁平的铁片,并用铁片夹子固定住。
2. 用镊子将一小块铁屑放到铁片上。
3. 用火柴点燃磁铁的一个端部,然后让磁铁靠近铁片上的铁屑。
4. 观察铁屑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5. 将灯心草或其他表示氧气的物质放置在火焰的正上方,观察灯心草的变化。
实验原理:
1. 当磁铁靠近铁片上的铁屑时,铁屑会受到磁力的引力作用而移动。
这表明铁具有磁性。
2. 当灯心草在火焰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火焰。
这是因为火焰中含有氧气,燃烧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氧气对铁的影响,以及铁的磁性特点。
同时也认识到了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拓展了我们对氧气和铁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_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
2.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2]能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并能计算纯度对实验进行评价。
2、能力目标[1] 信息的给予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2] 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肯定自己、肯定别人;[2]通过对气体发生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的设计和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计算与评价[教学过程]【教师】:初中化学综合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1、O2、CO2、H2等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主要考察反应原理,装置连接等方面的知识。
2、CO还原Fe2O3的实验,主要考察实验现象、装置的作用(验证、除杂、尾气处理)、实验计算、实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1、气体的制备、收集(1)气体发生装置:师—生回答:通常我们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药品)状态等来确定。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小结】: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2)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归纳氢气的制取、收集方法2、气体的除杂、验证(1)用本装置作为除杂装置时进气管为_____ .装置装有浓硫酸可除去______;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______;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锌粉、硫酸、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 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3. 将试管倒立放入烧杯中,使试管的口部浸入到锌粉之中。
4. 在试管的一端点燃蜡烛,使热气气体升起。
5. 观察试管口部是否冒出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看是否可以继续燃烧。
6. 实验结束后,关闭试管口,将试管拿出,继续观察试管口外的气泡。
实验原理:硫酸和锌的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出能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试管口,以免溢出氧气。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口外冒出的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可以继续燃烧。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整理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整理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掌握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锌、铜、铝、盐酸、硫酸、试管、试管夹、滴管、燃烧器、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 将锌片、铜块和铝箔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硫酸,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
3. 记录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现象;
4. 根据实验结果,归纳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产生新的化合物和气体。
实验要点: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酸和金属接触皮肤和眼睛,小心操作火源。
实验内容和结果: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试管温度升高,试管外壁起雾;
2. 锌与硫酸反应:同上;
3. 铜与盐酸反应:不发生明显反应;
4. 铜与硫酸反应:生成气泡,试管温度稍微升高,试管外壁起雾;
5.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泡较大,试管变热,试管外壁起雾;
6. 铝与硫酸反应:同上。
实验结论:锌、铝与盐酸、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盐类。
铜与盐酸、硫酸并不产生明显反应,可能是由于铜的活泼度较低,不能与酸反应。
注意事项:实验前需穿戴实验服,戴实验手套;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溅出酸液;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室卫生。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五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例1 (2013· 黄石)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
镁难溶于水)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解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尽管CO具有可燃性, 但在CO2中不能燃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吸附有 颜色和气味的物质,不能吸附钙、镁离子化合物,所以 不能将硬水软化;碳酸钙难溶解也不和水反应,不能除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2.(2013· 福州)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
误的是(
)
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
B.氯化钠与碳酸钠—用稀盐酸
C.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
D.氯化钾与氯化铵—用熟石灰
答案:A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用稀盐酸区分铁粉和木炭粉 C.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D.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橱柜中的食盐和蔗糖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8.(2013· 咸宁)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
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 是蒸发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充分反应
― → ―
过滤, 将得到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课程主题:化学反应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条件: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试管架、酒精灯、蒸馏水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2.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3.记录下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实验要点:
1.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注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是化学实验课上的一个简单示范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
中考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题3——有关实验设计、仪器连接的实验题1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专题——有关实验设计、仪器连接的实验题【知识要点】在仪器连接题的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仔细审题后识别清楚是除杂质还是验证题。
〔2〕假设除杂质题,一般先除去二氧化碳,再除水蒸气。
假设为验证题,一般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再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3〕除杂质水蒸气或枯燥中性、酸性气体,常选浓硫酸。
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常选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4〕除杂质二氧化碳,常先用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必须选用澄清的石灰水。
〔5〕导管连接时,一定要长导管进入液体,短导管排出。
【典型例题】[例1] 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纯洁、枯燥的氢气,并进展复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图1答复以下问题:〔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那么装置B内所盛液体应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复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响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复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顿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顿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例2] 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图2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答复以下问题:〔注意: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图2〔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首尾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
[例3] 某同学用纯洁、枯燥的一氧化碳做复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响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答复以下问题:甲 乙 丙 丁〔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III成立
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________。
溶液变成蓝色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讨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
【拓展实验】
(4)小慧实验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________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入足量水中
B
NaCl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Cu(OH)2,过滤
A. AB. BC. CD. D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A. AB. BC. CD. D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 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探究活动一】取少量废液等分成2份,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利用其中一份进行如下探究: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20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安全性;④简约性;⑤单一性;⑥对比性。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1。
实验评价题由题目提供多套方案,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解题时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方法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方案,选择、创造更好的方案。
2。
通常有如下的方面:(1)对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的评价;(2)对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的评价;(3)依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设计物质的制取、成分的推断、定量组成测定等实验方案。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例1 (2014·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思路点拨:要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金属与可溶性盐是否发生反应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金属Cu与Ag和Fe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或用金属Ag和金属Fe与Cu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也可以用酸、金属Cu、金属Fe和Ag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
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2014·山西)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例2 (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初中的化学实验设计题教案
初中的化学实验设计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制备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试管、试管夹、架子、酒精灯、玻璃棒、木楔、点火器、水盆。
实验步骤:
1.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填满试管的一半。
2. 将试管夹夹在试管上,并将试管倒置放在试管夹上。
3. 在试管底部加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直至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4. 用木楔把试管垂直挺起,使试管口冒气。
5. 用点火器点燃试管口冒的气体,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2. 加热试管时,要避免试管碰撞或开孔,以免发生意外。
3. 燃烧氧气时,要保持安全距离,注意不要靠近试管口。
实验结果:观察到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能激发火焰,燃烧更加旺盛,有一定的活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制备了氧气并观察了其性质。
氧气是一种能激发火焰的气体,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反应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针对小丽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一
二
实验操作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有有气气泡 泡产生,,溶溶液液由
预期的现象 pH<7
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 HCl
废液中含有 HCl
实验方案
三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
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AAggNNOO33++HHCCll======AAggCCll↓+HNO3
(3)小刘对上述探究活动思考后,认为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还可以设计不同
方案探究小丽的猜想:
操作步骤
预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黑黑色色粉粉末逐末渐逐溶解渐,溶溶液 金金属属氧化氧物化,物如氧,化如铜、氧氧化化铁 由解无,色溶变为液蓝由色(无现色象与 废液中含 等铜(或、碱氧,化如氢铁氧等化铜(或等)碱, 所变选为物蓝质相色对(应现) 象 有 HCl 【解如释氢与结氧论化】铜同学等们)根据以上实验与,所讨选论得物出质废相液的对主要成分是 CaCl2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
据的实验现象是锌锌片表片面表比面铁片比表铁面产片生表的面气泡产快生的。过一会儿,他又 发现铜片表面有银气白色泡固快体附着,这说明铜铜的活的动活性动比银性强比 ,请写出 反应方程式:CCuu++2A2gANgON3O=3===22AAgg++CuC(uN(ON3O)3)22银。强
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
方方案案二较二好较,好安全,环安保全环无保污染无,污原染料的,利原用料率高的。 利用率高
15.★(2019·宁夏)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和性质”的实验活动时,产生了许多废液。于是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 活动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废液中只有 CaCl2;小丽的猜想:废液中还 有 HCl。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教学内容:实验整合教学
目标: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材准备:
1. 实验器材:实验室台架、试管、烧杯、移液器、玻璃棒等
2. 原料: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钙等
3. 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流程:
1. 引入实验: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可能的结果。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材料。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规律性。
5. 总结反思: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实验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评价方法: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
3. 口头答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口头表达和讨论,展示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同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多组织实验交流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九篇)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按照校历,第____周内,本阶段必须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时间不多。
三、复习策略(一)三阶段第一阶段(____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首先,熟悉教材,我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要去熟悉教材。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化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本,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实验,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抓实基础。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说明了熟悉化学课本的必要性。
对每一单元,我们按照学生读书教师讲解学生小结师生归纳四步骤进行复习,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次,解析教材,发掘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后,分析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检测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精讲精练,发现学生知识缺陷,找出疑点、易错点,及时纠正并辅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再次,融汇教材,设计单元反馈性练习与过关测试题。
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带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第二阶段(____周):分块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____周):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约在____月底。
本阶段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知识缺性,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
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二)让学生三到位第一、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考点、热点应理解、掌握到位,对识点、考点、热点要训练到位。
第二、能力培养到位我们认为,培养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从文字中获取相关化学信息。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并了解溶解性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关。
实验材料:
1. 碳酸钠、食盐、砂糖各一小勺
2. 三个透明杯子
3. 水
4. 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一小勺碳酸钠、食盐、砂糖。
2. 分别用水将三种物质溶解,搅拌均匀。
3. 观察三种物质是否都完全溶解在水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4. 思考并讨论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实验总结:
1. 碳酸钠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碳酸溶液。
2. 食盐在水中也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盐溶液。
3. 砂糖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砂糖溶液。
4. 通过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发现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对其溶解性有影响。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比较不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溶解性,并观察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也可以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如酒精、醋等,以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规律。
2017-中考化学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1.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________(填序号).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_________.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1);③准确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设为n),放入广口瓶B 内;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2).试回答:(1)实验操作④、⑤都要缓缓鼓地进行,其理由是_________,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装置A中的试剂X应选用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3)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4)置A与B之间的弹簧夹在第_________项操作前必须打开,在第_________项操作用其以前必须夹紧.(5)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_________.3.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___;②将1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300g;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_________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2)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3)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4)分液漏斗中的稀H2SO4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_________.(5)若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4. 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1)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_________.【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均完全).(3)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_________,再接上装置C和D.(4)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目的是_________.装置_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 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方案】①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_________(填离子符号)②取实验①中的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_________;(2)重新连接好装置,并_________;(3)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g;(4)_________K1,_________K2(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5)_________,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6)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实验数据如图(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3)据上面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6. 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图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2)小华取10g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①C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②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7. 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_________,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_________(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_________;(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连接仪器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_________(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8.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实验装置】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_________;(3)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玻璃棒;(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 CO2↑+CO↑+4H2O(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2)实验前应先_________.(3)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5)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_________.停止加热后_________.(6)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数据分析与计算】【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7)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_________<m<_________.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实验反思】反思1: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反思2: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10.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实践目的:
1. 熟悉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2. 锻炼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进行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
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将少量盐酸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溴甲酚蓝指示剂,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两个试管中的液体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溴甲酚蓝指示剂,液体颜色变蓝;
将少量亚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两个试管中的液体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当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后,液体呈中性颜色。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溴甲酚蓝由蓝变为黄,淀粉溶液由白色变为蓝色。
六、总结与讨论: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化学反应中指示剂的作用。
3. 表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注意事项:
1.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溅洒。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作台。
以上为本次化学综合实践课的教案,欢迎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祝实验顺利!。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5 篇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构造学问的扩展。
对于第一局部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贵重的自然资源为题,争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严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生疏,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到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重视了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根底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稳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
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学问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使学生生疏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力气目标:a、培育学生的观看探究力气;b、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力气。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关于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加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试验和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学问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供给丰富、生动、直观的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课,简洁明白在讲授课前,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呈现一杯水,培育学生从观看中觉察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试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展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呈现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学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
除杂
H2O: 无水CuSO4 (白变蓝)
CO2: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浓 H2SO4
NaOH溶 液
HCl: AgNO3溶 (液白色沉淀)
NaOH溶 液
验证
除杂
H2:
灼热
无水CuSO4
(C黑uO变红) (白变蓝)
灼热CuO
CO: 灼热CuO 澄清石灰水 灼热CuO (黑变红) (变浑浊)
思考:
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理由是(化学方程 式表示):CO + CuO= Cu + CO2
CO2 + Ca(OH)2 = CaCO3 + H2O
2、 甲 CuO
乙 丙 丁 戊 己 C粉
无水CuSO4 NaOH Ca(OH)2 浓H2SO4
根据上列装置图用序号回答:(1)根据实 验现象能直接证明CO中含CO2应将气体通过_丁 装置;(2)为验证CO2中含有少量的CO可将 气体通过 甲 装置;(3)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 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 对生成的水进行称量。为防止杂质干扰,按正 确连接顺序选用装置是:不纯的氢气→丙→ → → 戊。 甲 乙
1、混合气体
灼热CuO
无水CuSO4
H2
H2 CO H2O 黑色变红色
变蓝
答:不能,无水CuSO4变蓝可能是由于原混合气体中的
水蒸气造成的,因此在验证H2前要排除H2O的干扰。
2、混合气体 灼热CuO
澄清石灰水 CO
H2 CO CO2 黑色变红色
变浑浊
答:不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由于原混合气体中
CO2造成的,因此在验证CO前要排除CO2的干扰。
三、装置连接顺序
气体发 生装置
验证 或 除杂
主
尾
要
气
实
处
验
理
验证时:先验H2O
除杂时:后除H2O
课堂练习
1、有CO、CO2、H2、H2O(蒸气)四种气体的混 合物,请用下图所给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每种装置限 用一次),验证上述气体中确有CO和H2。
3、下图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A
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B瓶
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D瓶中出现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
____
答案:吸收空气中的CO2,证明空
气中的CO2已经完全除去,溶液变
浑浊,呼吸作用
4、某气体可能由H2、CO、CO2、H2O、HCl中的一 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气体通过有关装置时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装置编号
A
B
C
D
E
试 剂 硝酸银溶液 澄清石灰水 氧化铜粉末 澄清石灰水 无水硫酸铜
现 象 无明显变化 变浑浊
变红色 无明显变化 变蓝色
试推断: (1)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课堂小结
装置连接顺序:
气体发 生装置
验证 或 除杂
主要 实验
尾气 处理
验证时:先验H2O
除杂时:后除H2O
Ⅱ、下图是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CuO的性质实验装置 (假设各步试剂是足量的)
A、洗气瓶甲中盛有的溶液是___N_a__O_H_溶_;液; B.洗气瓶乙中盛有的溶液是____浓_硫__酸__;
C.最后一步的操作目的是 防止有毒气体CO污染环境。 D.在气体从乙进入丙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检验CO的纯度。
Cu
O
无水CuSO4
浓硫酸 Ca(OH)2 NaOH
A
B
C
D
E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有: 混合气体(E) ( )C ( )A( )B( ) D
CO、CO2 H2、H2O
CuO
无水CuSO4
NaOH溶液浓硫酸
E
C
A
Ca(OH)2溶 B液 D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CuO由黑色变为红色,并且无水CuSO4变蓝
H2、CO2
_________
。(2)该气体中一定没有
___C__O__、__H_ C。l
5、实验室常用固体草酸(H2C2O4· 2H2O)受热来制取CO气体, 方程式H2C2O4·2H2O=CO↑+ CO2↑+3H2O,将生成的CO2和水蒸气 除去后,即可得到较纯净的CO气体。试回答:
Ⅰ、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中可能用到的仪器有:①试 管②烧杯③长颈漏斗④酒精灯⑤铁架台(带铁夹)⑥带导管的橡 胶塞⑦量筒⑧集气瓶,用到的仪器是__①__④__⑤__⑥__。(填序号)
常见简单装置 气体的验证与除杂
装置连接顺序
一、几种常见的简单装置
1、洗气瓶
气体 长进
短出
2、干燥器
气体大进
小出
球形干燥器
U形干燥管
3、尾气处理
燃烧法
(处理CO、CH4、H2等)
或用气球 收集尾气
水溶解法
(溶解HCl、NH3等)
4、量气装置
5、H2、C、CO还原CuO的装置
气短进 水长流
二、常见气体的验证与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