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 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格尔尼卡》这幅世界名画的基本信息(作者、年代、尺寸等)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明白画中每个形象的象征意义(例如牛象征法西斯),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从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入手,学会从构图、造型等基本美术语言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引领下,通过自己寻找资料、思考问题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去深入分析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可采取集体绘画同样题材作品、用肢体表现画面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作品内容等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诠释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感受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对生命热爱与尊重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2.教学器材:录播教室;3.教学课件:PPT课件、公益广告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

在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需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3.画家名字,哪个国家?4.画家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创作?同学们还要结合课本认真听讲,老师会随时停下,让你来接力讲述这个故事。

好,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那我们就开启今天的美术之旅。

二、新课(一)格尔尼卡的故事师:老师要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格尔尼卡》(音乐响《钢琴曲---辛德勒的名单》),请同学们浏览课本。

板书:格尔尼卡。

师:《格尔尼卡》是什么?生:一幅画。

师:是的,格尔尼卡是一幅画,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幅画,它还是一座小城的名字,在西班牙,曾经宁静而又美丽,但1937年4月的一天,德国空军疯狂的轰炸了这座小城,三个小时,变成了废墟。

后来毕加索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格尔尼卡》教案设计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好胜心强,在接收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兴趣的感性知识。

而这幅作品内容显得抽象、复杂,画面给人惨烈的印象,不同于意境优美的画面作品,如果让学生自己看书评价或直接讲述,他们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比较复杂,欣赏难度比较大。

学生平时对立体主义的作品接触较少,可能在没学会欣赏之前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所以要做到教学是首先吸引他们,然后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研读和设计,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达到了课前的预设目标。

做到了一节普通的欣赏课能够走进学生心里,让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幅作品当中并用心体验画面带给他们的感受与思想的交流。

本节课,学生无论在个人思考方面还是在小组合作方面,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不仅全面的理解了《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意蕴,也学会了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为以后的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烈的视觉形象,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传统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学生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学生深入探讨。

如:毕加索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我们从毕加索的创造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等。

课中主要用八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并总结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根据本课所学的欣赏方法,课下自选一幅绘画名作,进行解读,写一篇鉴赏短文或者用立体主义绘画风格创作一幅肖像画,和同学们分享。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课题:格尔尼卡课型:欣赏。

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毕加索及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能力培养点: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情感激发点: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关键:《格尔尼卡》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PPT、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文字或图像资料。

二、引课:(4分钟)展示《格尔尼卡》,请同学们观察作品,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格尔尼卡三、新课:(27分钟)(一)作者:巴伯罗。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出生于1881年,去世于1973年。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印象派、野兽派直至立体派。

早期描绘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倾向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境界独特、视角独特,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作画从不临摹实物,他说:“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说明,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二)《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

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夷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以这一事件作为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的题材。

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哀悼。

为此,他放弃了原本正在创作的一幅作品,用六周的时间将此画完成。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

《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熟悉《格尔尼卡》一画,体会作品中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初步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风。

教学难点:理解《格尔尼卡》一画中,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为突出的代表作。

2、熟悉《格尔尼卡》一画,初步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变形、组合、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的造型方法。

3、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学生分组、课本、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画,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争议性、最具诱惑力、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幻灯片引出答案:他就是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

二、作品展示:大屏幕显示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教师: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毕加索最为有名的一幅代表作,作品名是:《格尔尼卡》,现在大家静静地看这幅画一分钟,大家静观一分钟后,来讲一讲你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是什么。

学生交流第一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乱、惊慌、恐怖、灰等。

三、作者简介:教师:我们在赏析这幅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创作这幅画的作者毕加索,以及他的几大创作时期。

结合幻灯片讲述毕加索生平简介,以及一些趣闻,并展示几幅代表作,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列出毕加索艺术生涯几个重要时期:1、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关注全体学生,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定制本课教学内容,确定适宜目标。

在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突破学科本位并以信息技术为后盾努力拓展课程资源,积极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由于该作品有别于传统绘画中的那种单一视角下的写实表现,学生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学生深入探讨。

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创造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三:学生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及浙美版七年级上册最后一课的内容,作为七年级的新生,直观、感性的内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平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格尔尼卡》作品所呈现的痛苦、阴暗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创造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分表现战争这一主题。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及象征性表现手法。

2: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3: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了解《格尔尼卡》作品的艺术语言,体会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爱好和平的思想。

六:教学难点理解认识毕加索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知道它描绘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画面构图的理解。

2. 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采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审美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对和平和战争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3. 分析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构图。

4. 欣赏艺术特点: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和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和平和战争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等展示设备。

3. 准备纸张和画笔,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七、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构图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和平与战争的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毕加索及立体派的起源,掌握《格尔尼卡》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并能够运用方法鉴赏其他立体派的作品。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中学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美术3、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格尔尼卡”、“9、11事件”等。

二、教学课题这幅作品是20世纪美术的经典作品。

选用这件作品作为初中美术教材的开篇,是为了突出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作用,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能够揭露黑暗、反对战争,从而唤起更多的人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人的情感的。

作品内容抽象、复杂,画面给人惨烈的印象,不同于一般画面意境优美的作品,它是立体派风格的代表作品,选材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大量事实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概括特征,既提高了欣赏能力,又掌握了欣赏评价作品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教材是人美版初中美术第一册的内容。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1937年创作的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烈的视觉形象,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它是中学阶段美术教材中的“鉴赏示范系列”之一。

“鉴赏示范系列”于每册第一展开页置放一件大幅作品及对作品整体介绍与评价,2~3页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析以及创作过程与草图,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它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示范。

本课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2.教学思路:本课教材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从这一点出发,在版面安排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从背景到艺术家构思的过程,让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经过充分的自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格尔尼卡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格尔尼卡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格尔尼卡美术教案-格尔尼卡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格尔尼卡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格尔尼卡(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格尔尼卡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格尔尼卡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

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1.2 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对《格尔尼卡》的第一印象,了解学生对这幅画的初步认识。

1.3 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美术作品《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风格等。

2.2 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场景、构图等。

2.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理解。

第三章:创作手法分析3.1 教师讲解:分析《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手绘练习。

3.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手绘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第四章:作品拓展4.1 教师讲解:介绍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拓展视野。

4.2 学生研究:让学生选择一幅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4.3 分享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灵感来源的美术作品。

第六章:作品分析与解读6.1 教师讲解:《格尔尼卡》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达,分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6.2 学生思考:让学生探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反战情感。

6.3 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格尔尼卡》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艺术技法探索7.1 教师讲解:介绍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法进行创作。

7.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艺术技法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或装置艺术等形式。

7.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

第八章:文化背景探讨8.1 教师讲解:介绍《格尔尼卡》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格尔尼卡》的背景及作者毕加索。

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节: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培养其审美能力,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格尔尼卡》,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教学过程:1. 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及作者的绘画技巧。

3. 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节:创作指导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内容:学习《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教学过程:1. 讲解《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培养其创作能力。

第四章节:学生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节: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格尔尼卡》的背景、主题、创作技巧等。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格尔尼卡》是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格尔尼卡》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分析其平衡、对比和节奏感。

指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色彩,探讨其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分析《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和质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细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提供美术术语的定义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格尔尼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的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示例,引导学生参考和模仿。

分发工作纸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作品。

4.3 教学方法:安排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九年级美术 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      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3)结合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4)黑白灰色彩的运用
(5)画家内心的挣扎与悲悯
三、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的价值意义
它是能够融入公众文化血流的少数作品之一,70年过去,这幅作品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黑色历史记忆也足以让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进行深思。
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知识点来源
□学科:美术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岭南版
□所属章节: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录制工具和方法
Explaineverything录屏软件
设计思路
这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打算引导学生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绘画象征语言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过程
一、导入毕加索工作室创作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创作和平鸽的意图
二、走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介绍创作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毕加索是如何用绘画象征语言来表现出残暴、绝望、死亡和呐喊的?
(1)找出动物元素,归纳动物的象征
(2)找出人物及物品元素背后所隐藏的残酷现实。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的评述,激发学生爱国拥护世界和平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画家的艺术风格、主题内涵,感悟艺术美、生命美及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毕加索绘画的象征语言,学会点评画家作品。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2. 毕加索与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3. 《格尔尼卡》的画面分析: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4. 《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和对战争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及其在《格尔尼卡》中的体现。

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立体主义画派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准备白板、记号笔等教学用具。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作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创作背景:介绍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3. 分析立体主义画派:讲解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4. 欣赏《格尔尼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尝试绘制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蜕变时期 格尔尼卡(油画) 1937 毕加索
动物的象征 毕加索解释说:“公牛代表残暴和黑暗。 马代表痛苦的人民。
惊骇的叫声 在惊恐中逃命
的人绝望地从楼上 跳下,所有的人和 动物都张开嘴发出 了尖叫声。
人形的扭曲 躺倒在地的战士肢
体残缺,死不瞑目;所 有受到沉重压迫的人, 变成了扭曲、不规则的 形体。母亲仰天长嚎, 怀中的孩子已经死去。
毕加索
如果没有毕加索,现代艺术根本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毕加索生平
•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 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 才,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 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 勃勃,从不满足。
•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 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 “请看这块面包,这是 面包师出的主意。它 们只有四个手指,这 也是它们被命名为毕 加索的原因。”毕加索 曾如此对杜瓦诺斯说 道。
•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 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
➢ 油画 1885 幅, ➢ 素描 7089 幅, ➢ 版画 20000 幅, ➢ 平版画 6121幅。
“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 千道光芒。除此以外别无所有。 ”——毕加索来自手握鲜花与断剑的士兵。
色彩的组合 采用黑白及灰色的阴影,创造出
一幕挣扎于死亡边缘的景象。
俯身奔跑的女人是那样 仓惶,以致后腿似乎跟不上 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 都是可怕的空炸受难者的真 实写照。。
• 毕加索—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
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 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 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 毕加索说,“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成为书 法家,……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如何像 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 画般的纯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