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与能源知识精析-中考物理知识归纳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一、物理信息1.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声传递、光传递、电信号传递和无线电传输。

-信息的传递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来衡量,常用单位有字节和比特。

2.信息的存储与处理-信息的存储包括磁盘存储、光盘存储、闪存存储、云存储等。

-信息的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电子设备等进行。

3.信息的获取与安全-信息的获取包括网络、图书馆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

-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

4.信息的传感与展示-通过传感器可以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以获取信息。

-信息的展示包括液晶屏、LED显示屏、喇叭等用于显示或播放信息的设备。

二、能源知识1.能量的含义-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做功的能力,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消失。

2.能源与能源转化-能源是指能够开发利用的能量载体,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能源转化包括能源的获取、储存、转换和利用过程。

3.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更新或不会耗尽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存在数量有限且无法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等。

4.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5.节能与能效-节能是指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改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式实现。

-能效是指能源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实现高效能转换可以提高能效。

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17 信息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17 信息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专题17 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开展考点一: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的传播: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 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 MHz=1000 kHz=1000000 Hz〕它们的关系:c=λf3.电磁波的分类:长波、中波、短波、微波4.无线电播送大致过程: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考点二:信息的传递1.(1)构成: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作用:话筒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听筒与对方的话筒是串联的。

2、交换机:利用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2.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信号的发射:①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②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使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③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的接收:①利用天线接收电磁波;②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特定信号;③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入扬声器;④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化为声音3.移动移动既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收电磁波,它的发射功率不大,灵敏度不高,所以要靠基地台进行转接。

4.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微波频率高,可以传递更多信息。

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要通过很多中继站才能把信息传到远方。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十七讲 信息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十七讲 信息的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Hale Waihona Puke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Jie Shu Yu
站在风雨中若想看见彩虹, 那只有坚强的往前走。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2017年中考物理命题研究(河北专版)

中考物理第一篇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22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本课件

中考物理第一篇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22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本课件

7.(2021·武汉)关于核能和太阳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现有核电站是利用聚变来发电的 B.核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 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裂变反应 D.太阳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电磁波及其应用
产生
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⑤_变__化_____时,导体就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 磁波
按⑥__波__长____由小到大可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 电磁波谱
、红外线、无线电波
传播
电磁波⑦___可__以___在真空中传播 光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 度一样
)B
B.北斗导航系统主要通过传递信息来实现定位导航
C.北斗导航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小于光速
D.北斗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的最小精度为1千米
4.(2021·武汉)2021年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 我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如图所示,天和核心舱沿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运 行,不受空气阻力,因此机械能守恒。 (1)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_____能___(选填“ 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1 信息的传递 1.电话 (1)话筒:①_____声_______信号变成②______电______信号,原理为电磁感应。 (2)听筒:③_____电_______信号变成④______声______信号,原理为磁场对通电
导线有力的作用。 【注意】 (1)电话是1876年贝尔发明的。 (2)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着陆火星,并及时传回大量火星表面的图片资料信息。探测器将火星相关信
息及时发送回来是利用( ) D
A.光缆
B.次声波

中考物理复习导学案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

中考物理复习导学案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

物理中考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一、知识梳理(一)信息的传递1.固定电话(1)组成:由听筒和话筒组成.(2)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听筒把变化的电流变成。

2.电磁波(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m/s。

(3)波长(λ)、波速(c)和频率(f)的关系:c=λf3.现代通信(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利用传递信息。

(2)信息传递方式: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

(2)二次能源:不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得到的能源。

(3)可再生能源:可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

(4)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后不可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2.核能(1)定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释放的能量。

(2)获得核能的途径:和聚变。

(3)核电站:利用发电,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3.太阳能(1)来源: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时释放的能量。

(2)利用:一是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能;二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能。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性。

(2)未来理想能源的条件:一是必须足够丰富;二是必须足够便宜;三是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四是必须足够安全、清洁。

二、考点导学考点一:电磁波的应用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光纤通信没有应用电磁波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波和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3.关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微波炉加热食品B.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C.使用手机打电话D.做"B超”检查4.我国自主开发的歼20“隐形飞机”在成都首飞成功.歼20的机身呈菱形,能使反射的电磁波偏离接收它的雷达.它的表面采用新的雷达吸波材料制作,能吸收来自雷达的能量.对歼20“隐身”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歼20飞行很快,电磁波追不上B.“隐身”是由于其外部涂料吸收所有的光,人眼看不见飞机C.通过改用新的雷达吸波材料,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D.通过改变飞机形状,增强向雷达探测设备方向反射的电磁波考点二:现代通信技术5.电话信号分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8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8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物理
6.(2022·荆州 16 题 2 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有助于实现国家提
出的“碳中和、碳达标”的目标.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B.出行时尽量选择驾驶私家车
C.就餐时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2024版 物理 Nhomakorabea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物理
考点 2:能源的分类
1.能源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定义
实例
获取 方式
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 风能、太阳能、核能、
一次能源
能源
化石能源、水能等
通过消耗□4 一一次次能源源才
二次能源 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汽油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物理
是否可 再生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 生能源
2024版 物理
第18讲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P144~P181;北师大版八上P55~P57,北师大版 九年级P169~P21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物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物理
考点 1:电磁波
1.产生:迅速变化的□1 电流 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无线电波、光波均
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 水能、风能、太阳能
断得到的能源

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
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 化石能源、核能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考物理《第21、22章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第21、22章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考点总结
PART 01
考点总结
考点1 信息的传递 考点2 能源 考点3 核能 考点4 太阳能 考点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总结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信息的传递
1.电磁波
(1)产生:由迅速变化的① 电流 产生,它是传递信息的②载体 .
(2)分类:电磁波家族按波长由大到小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③
2. 利 用 : (1)太阳能转化为⑲
化学能,如
植物进行光合阳灶;
(3)太阳能转化为 电能 ,如太阳能电池板. 3.优点:太阳能分布广,获取方便;太阳能安全、清洁,对环境无污染.
考点总结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 有 (选填“有”或“没有”)方向性的,人们是在能 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 2.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3)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3.以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 发展方向.
考点总结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信息的传递
1.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波速(c)、波长( )、频率( )之间的关系为 ;因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由此可知在同种介质中波
长与频率成反比. 2.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的 信息就越多.
考点总结
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 非清洁能源
定义
举例
可以从自然界中⑦ 直接 获 取的能源 通过消耗⑧一次能源才能得 到的能源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精练版)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精练版)

第二十一章停息的传递1、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2、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在电台中,采用专门的电子器件和电路来产生变化得非常快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

将振荡电流送入电台的发射天线,就会在天线周围空间中激起电磁波。

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为3×108m/s。

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真空中非常接近。

4、波速与波的频率、波长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v=λf.在波速一定的条件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5、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

通常电磁波频率都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6、微波炉的磁控管产生微波,微波束通过波导管进入炉腔后,在金属壁上发生多次反射,食物中的水分子吸收微波的能量,发生快速而剧烈的振动,使食物的温度升高,也就是把电磁能转化为食物的内能。

7、频率很高的振动电流能够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波并向外界空间发射,这种电流称为射频信号。

由声音转换成的电流信号称为音频信号,由图像转换成的电流信号称为视频信号.把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搭载"到射频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6、天线的作用:发射和接受电磁波.7、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8、现代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把10—9m作为一个长度单位,称做纳米,大约是10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3、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这是一半径约7×105km,表面温度达6×103K的恒星,其核心温度高达1。

5×107K。

4、用中子轰击铀,使铀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叫做核裂变。

把轻核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称为核聚变。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八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回顾考点梳理考点一信息的传递1. 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的①________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②________介质。

电磁波的波速c=③________ m/s。

(3)电磁波的应用:微波炉、遥控器、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等。

2. 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微波的波长为10 m~1 mm,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因此,必须每隔50 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个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

(2)卫星通信: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如中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3)光纤通信:电磁波的波速等于光速,实际上光也是一种④________。

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光导纤维里传播,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⑤______,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4)网络通信: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考点二能源的分类考点三核能1. 核能(1)核能: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⑩________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⑪___________,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⑫_______和⑬_______。

2. 核裂变和链式反应(1)裂变: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核电站:核电站利用⑭________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⑮_________,核电站利用反应堆产生的内能,通过⑯_________做功,带动⑰ _______发电。

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是⑱________转化为⑲________。

(3)应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⑳______控制的,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可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突破-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突破-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梳理1.电磁波:(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5km/s,(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4)广播、电视、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能源:(1)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

(例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

(例如:电能、汽油等)3.核能:(1)核裂变:核电站、原子弹等。

(2)核聚变:太阳能、氢弹等。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例如:核能、化石能源、可燃冰)(2)可再生能源:能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

(例如:太阳能、电能、风能)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军用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B.卫星是通过红外线传递信息的C.光纤通信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D.汽车导航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风能C.煤炭D.天然气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很多汽车里都安装有该接收装置。

该接收装置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

卫星向北斗导航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激光4.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即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收电磁波B.吹奏唢呐发声是由木管振动产生的C.军事装备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倒车雷达都是通过电磁波工作的D.电磁波和声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5.如图是2021年12月9日二次出征的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B.王亚平在天和核心舱内授课依靠电磁波与地面学生交流C.空间站的外壳使用了密度大、耐温性好的新材料D.太阳能实质上是核裂变释放的核能6.和平利用核能,提高清洁型能源比重,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1.1 信息传递与能源丨知识精析丨挖空练★知识点一:信息传递1.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话的组成: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信号;听筒把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信号。

(2)电话的工作原理:声音→话筒→产生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电流信号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

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例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例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识别信息和处理信息。

(3)模拟通信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4)电话交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递,而电话与电话机之间的信息传递靠模拟信号,但是不论哪种通信都需要电话线。

3.电磁波:如果在空间某处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这个电场就会产生磁场,如果这个磁场也随时间变化,那么它又会在空间产生新的电场,这个变化的电场,磁场并不局限于空间某个区域,而是由远及近的传播出去,这样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即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4.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特殊物质,可以在中传播,传播不需要;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3×108m/s,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c=λf,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

5.电磁波的应用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

2)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工作原理: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传播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

3)无线电波: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值数百千赫兹至数百兆赫兹的那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而有不同传播特征:分为地波,天波,空间波三种;激光:激光束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制成激光测距雷达;激光束的亮度高,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能集中很大的能量,利用激光束切割物质,焊接金属,医学上称作“光刀”。

【真题跟踪一】(2018·贵阳)用手机通话和面对面说话,都是信息交流方式,传递信息时前者主要靠电磁波,后者主要靠声波。

从传递能量的形式看,电磁波传递的是能,声波传递的是能。

【答案】电;声。

【解析】手机通话是依靠电磁波来实现的,传递的是电能;面对面说话,声音传递的是声能。

故答案为:电;声。

【真题跟踪二】(2018·威海)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

若某时刻如图所示,地面制控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它们之间是利用通讯的,测控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鹊桥”到达月球背面,大约需要 s。

【答案】(1)电磁波;(2)1.75。

【解析】太空中没有空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鹊桥”与月球背面及地面进行通讯,必须利用电磁波;地面制控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测控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鹊桥”到达月球背面,经过路程为:,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真题跟踪三】(2018·怀化)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B.利用北斗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C.用手机打电话; D.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答案】D。

【解析】A、利用微波雷达可以跟踪飞行目标,微波属于电磁波,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B不符合题意;C、手机可以发出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3.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

“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4.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5.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6.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7.太阳能的利用(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8.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9.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10.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真题跟踪一】(2018·威海)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C.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答案】D。

【解析】A.风能可以循环作用,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太阳能、水能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C.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发电的,故C错误;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向空气排放大量的污染性气体,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故D正确;故选D。

【真题跟踪二】(2018·龙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其具有主动躲避障碍物的功能,它在运动时将电能转化为能。

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电机转动时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填“变大”或“变小”),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

【答案】机械;变小。

【解析】(1)扫地机器人工作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故它在运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电机转动时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杂物进入吸尘器。

故答案为:机械;变小。

【真题跟踪三】(2018·滨州)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答案】聚变。

【解析】在太阳内部,太能之所以能发光发热,实质相当于无数个的氢弹爆炸而造成的,即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核能。

答案:聚变。

★考点一:信息传递信息的传递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本章内容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处于了解、认识、知道的位置,但作为学习物理学,此内容又是学生需要了解和知道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

本章的主要考点有:电话的利用及其知识、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的应用、卫星通信知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电视广播的知识等。

出现本章考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曾出现填空题,但较少。

考查内容多数是知识性、基础性和概念性,一般不会太难,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有关知识,解答会较容易。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一般情况下单独作为一个考题的不多,常见的是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所以,在进行复习时,抓住这些特点会对本章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例一】(2018•淄博)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扫码支付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B.光在光导纤维内壁上多次折射传递信息;C.化石能源和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核反应堆通过可控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答案】C。

【解析】A、手机扫码支付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B错误;C、化石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