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成功模式的案例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成功模式的案例借鉴
案例一: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技术产业化事件:
2009年10月29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与合肥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合肥签订技术转移协议,双方将合作成立项目公司把材料所研发成功的“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技术”进行产业化,材料研究所除了获得400万元的技术入门费外,还将以技术入股方式在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的新公司中占有23%的股份。这次科研项目的转移转化,是宁波材料所自2007年落成后第一个成功转移的重大技术项目。
对于该项目为何没有在宁波就近转移而是首先在合肥实施转移这个问题,该项目负责人郑文革博士回答说,他们也希望把这个项目放到宁波转移,但是由于宁波的一些企业家过于保守、求稳,从而被更善于研判该项目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合肥公司捷足先登。2008年上半年,宁波有不下十家企业与他们谈过该项目技术的合作问题,当时该项目技术的中试还未完成,而该项目的产业化要求投资比较大,因此,宁波的企业都希望在技术更加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合作。当年8、9月间,合肥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寻找新项目时来到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家由广东美的集团投资的企业负责人对包装材料市场作过专门的调研。当得知该项目可用于绿色包装材料时,马上想到我国很多出口产品包括材料因不符合欧盟ROHS指令的环保要求而需另外支付一笔环保费用,那么使用了符合要求的绿色环保材料则可帮企业省下这笔费用,因此他们对该项目技术的前景非常看好,并一直跟踪该项目的研发进展情况,而省内的企业则再未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联系。2009年3、4月间,材料研究所与合肥公司就尽快对该项目进行产业化达成了共识,并就双方合作的细节进行洽谈,到5、6月间已基本谈妥。为表示诚意,合肥公司于10月初把技术入门费的70%计280万元支付给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发的“绿色聚丙
烯发泡材料技术”的知识产权将属于新设立的公司,材料研究所凭此项技术在新公司中占有23%的股份,并且不会因为以后的增资而稀释,只有当公司为了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进行扩股时才按相关规定处理股权。郑文革博士将到新的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材料研究所还将派一个团队到新公司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该项目总投资将达8000万元,预计到2012年销售收入达2.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该项目的成功转移转化对我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发泡材料上下游技术保障,并实现绿色包装材料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技术是符合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研究技术,由宁波材料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研究员郑文革领衔研发,目前已经实现高发泡倍率(密度<0.04克/立方厘米)发泡聚丙烯的长时间稳定量产,且其生产重复性好。之前,研究人员已在宁波材料所建成国内第一条聚合物微发泡连续化挤出的中试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和直接挤出技术,建成用于聚合物发泡成型研究和工业技术开发的100吨/年规模的示范生产线。
此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已产业化的聚丙烯发泡技术,该项目的实施将开创聚丙烯发泡材料生产行业的新技术,在行业内提供一种高性价比的技术与装备,并填补国际上在利用大品种常规聚丙烯在连续化发泡技术及产品上的空白。相对于利用进口原料或利用国外技术,该技术具有性价比高、原料来源广阔、易于产业实施等优点。
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EPP)的规模产业化成果,主要为成套超超临界流体聚丙烯发泡材料、装备及其二次加工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可用于汽车、新型环保包装、保温材料等领域。
案例二: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自主产权技术产业化
事件:
2009年12月11日,青海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碳酸锂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半个月后,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00吨碳酸锂产品正式下线。作为我国目前盐湖锂业开发的两强,青海锂业工艺的成熟与中信国安产能的突破,不仅
意味着中国的盐湖锂资源开发冲破了少数国际锂业巨头的市场打压,也标志着中国在盐湖新材料开发中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简介:
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多年来,美国塞浦路斯福特(Cyprus Foots)、FMC等著名公司投巨资进行长期研究,均未取得突破。该项目负责人、青海盐湖所研究员邓小川表示,根据多年来对盐湖锂资源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他们抓住了锂镁分离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开展技术创新,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适合青海盐湖卤水的生产新工艺,达到了对镁锂高效分离的目的,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的世界难题,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生产提锂提供了迄今唯一经济实用的工艺和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对建立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盐湖锂盐产业,促进青海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锂盐产业的更新换代、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在盐湖镁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青海盐湖所研究员李丽娟领衔开展的“年产2000吨氢氧化镁阻燃剂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与昆仑镁盐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年产2000吨级氢氧化镁阻燃剂工业性示范装置,成功开发出了阻燃剂级、高纯超细、重质等高品质系列氢氧化镁产品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使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了企业产品的升级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长期工作,而加强产研的合作,尤其是与国内中型企业合作,是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渠道。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之初,盐湖所领导班子迅速达成共识,探索以股权期权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一方面研究所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今,青海盐湖所以股权方式开展合作的企业包括青海盐湖钾肥有限公司、青海锂业有限公司和云南中寮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其中,与青海盐湖钾肥有限公司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累积达3000多万元,股票市值近3亿元人民币。在与云南中寮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青海盐湖所以技术入股,股份比例为8.47%,技术作价2911万元。目前,青海盐湖所还在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