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写法(用韵和平仄)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明刘绩《听胡琴》:“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如明夏寅《春夜曲》:“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清沈受宏《同钱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烟戏题》:“酒绿灯青夜语中,家乡同隔海云东。伤心一种天涯客,卿是飞花我断蓬”。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绝句的格律
绝句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每首四句。
绝句的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数:五言绝句共20个字,七言绝句共28个字。
2. 句式:绝句的句式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种。
仄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四声),平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
3. 音韵:绝句的音韵要求相对严格,要求每句的平仄相对,即平声和仄声相互对应。
平仄的搭配有固定的规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4. 对仗:绝句的对仗要求较为灵活,中间两联通常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的词语对应位置要有相互呼应、互为对仗的关系。
但并非所有绝句都必须满足对仗要求。
5. 押韵:绝句的押韵要求较为宽松,五言绝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七言绝句首句通常押韵。
押韵的位置可以是偶数句(第二句、第四句),也可以是奇数句(第一句、第三句)。
总之,绝句的格律要求在字数、句式、音韵、对仗和押韵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制,但相较于律诗等其他格律诗,绝句的格律较为灵活,给诗人留下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展开全文作者:贾忠谦1:七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规则-----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回忆我的童年母校天真烂漫念书香,教室清晨映暑光。
朗朗书声传野外,动人歌曲唱家乡。
注:韵为:香丶光丶乡。
2: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五月天万里无云绿满川,蝶飞鸟唱紫生烟。
纱裙影照清风媚。
留恋温馨五月天。
注:韵为:川丶烟丶天。
3:七言绝句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 乡国风情绿水涓流千影月,青山欲静万归春。
清风映日飞云尽,润雨滋苗碧草垠。
注:韵为:春丶垠。
4:七言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自然而然青春易逝难回反,草木初花换季开。
九曲黄河流大海,月儿走了太阳来。
注:韵为:开丶来。
以上四种写法,是按《中华新韵》写的。
《中华新韵》很适合当代人写诗填词而用韵,原因很简单,由于普通话的发展,不但中国人会说普通话,甚至世界人都在学中国汉语普通话。
所以,当代诗人没有必要拒绝《中华新韵》。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诗韵。
唐朝之前用《切韵》,而后演变为《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新刊韵略》,《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等的韵书广泛传入民间。
时代在变化,人类在发展。
语言的统一和普通话的普及,必然与旧时代有所变更,有所冲突,为了继承和宏扬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用和谐的主人公精神,用好《中华新韵》。
但《中华新韵》还不够完善,应该由专家和学者作出辛勤努力,使它尽善尽美。
七言绝句也是属于格律诗的范畴,提到格律诗,初学写诗的人就感觉很难。
七绝格律56方法
• 如明陆容《题画》:
• 林屋重重枕野塘, • 水花千顷一归航。 • 何年了却公家事, • 来趁山人几日凉。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 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 如唐孟浩然《送杜十 四之江南》:
• 荆吴相接水为乡, • 君去春江正淼茫。 • 日暮征帆泊何处, • 天涯一望断人肠。
• 宋苏轼《又和景文 韵》:
• 牡丹松桧一时栽, • 付与春风自在开。 • 试问壁间题字客, • 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 “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 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 如唐白居易《魏王 堤》:
• 花寒懒发鸟慵啼, • 信马闲行到日西。 • 何处未春先有思, • 柳条无力魏王堤。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 “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
其句首。
• 如唐李贺《南园》: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
(若个:谁,那个)
• 唐张继《与贾岛闲 游》:
• 水北原南草色新, • 雪消风暖不生尘。 • 城中车马应无数, • 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 “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 用在第四句之首。
• 如唐李白《赠汪伦》: • 明解缙《赴广西别甥 彭雪路》:
•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多情为我谢彭郎, • 采石江深似渭阳。 • 相聚六年如梦过, • 不如昨夜一更长。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 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 字。
绝句的平仄
绝句的平仄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
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
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
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
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通常看第2、4、6字)。
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首句完成之后,由第一句产生出第二句用的是“对”,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
由第二句产生第三句用的是粘,原则是平粘平,仄粘仄。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1)全部押平韵;(2)一般偶句押韵。
绝句2、4句必韵,律诗2、4、6、8句押韵。
1句可韵可不韵,3句不得押韵。
(4)一韵到底。
一、五言绝句及平仄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A.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C.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塞下曲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又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D.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绝句写作教程 - 格律
第六讲绝句的格律一、押韵汉字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人部分组成的。
韵母相同或其主要部分相同的字,叫做同韵字。
诗人把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诗的句尾,就叫押韵。
律绝要求二、四句尾字押韵。
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
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细说的是,写近体诗应该依据哪种韵书。
目前的韵书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
1、《平水韵》是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编写的。
韵部以声调为纲,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分为五大韵部。
其中,上平15部、下平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约有9500字。
是近体诗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2、《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写的。
分为19个韵部。
其中,平、上、去三声14部、入声15部,是词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3、《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编写的,是曲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4、《诗韵新编》是196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
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而为旧体诗作者编写的一套“新韵”。
1978年修订后的《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但《诗韵新编》存在一个旧韵的遗留问题,就是保留了入声。
这个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
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5、《中华新韵》是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根据《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的要求,参考和借鉴了现代、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吸取了诗词作者的意见,推出的一部由14韵部组成的中华新韵,约有7500字。
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那么,我们写近体诗时,究竟应该遵守哪部韵书呢?目前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写近体诗主要应遵守《平水韵》。
一是因为我们学写近体诗,首先就要从《平水韵》开始,否则,你读不懂近体诗,更谈不上写近体诗了;二是我们肩负传承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严格地学习和遵守《平水韵》。
同时,为了适应时代,也可以使用《中华新韵》来写,以发展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
但使用《中华新韵》时,一定要注明“新韵”。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绝句律诗平仄谱
绝句律诗平仄谱绝句律诗平仄谱【五絕】五言絕句的省稱。
指五言律絕。
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
【五律】五言律詩的省稱。
八句四韻或五韻。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絕】七言絕句的省稱。
指七言律絕。
学写格律诗——绝句之五绝仄起式
学写格律诗——绝句之五绝仄起式
概念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绝句和律诗一样,也讲究平仄和粘对、用韵等。
五言绝名
五言绝句是格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却能表达丰富的内容,令人着迷。
五言绝句的格律分平起(起字为平声字)、仄起(起字为仄声字)两种,平起和仄起又各包括两句叶韵和三句叶韵两种形式。
平起式(两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举例
山中王勃(唐)
长江悲已滞,——平平平仄仄,万里念将归。
——仄仄仄平平。
况属高秋晚,——仄仄平平仄,山中黄叶飞。
——平平平仄平。
——韵脚:归,飞。
用“微”韵,现代汉语中的“ui''ei'.
习作
春音
东风知我意,
万里送春音。
绿柳抚人面,
繁花醉人心。
欢迎朋友们指正并留下自己的大作。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转)(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liè,转折点)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南山秀竹这里说的五七言绝句,是指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是古代诗人们创立的,经过近代诗词学家们不断的归纳总结,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在每首五七言绝句中,每个字是平是仄都是固定的,除了个别位置可以活动外,都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违反了就是出律,就不符合格律规则。
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请看下边的分析:一、五言绝句的平仄五言绝句又称为五绝,其平仄包括下边四种类型:1、五绝仄起(首句不韵)例诗:⊙仄平平仄白日依山尽平平⊙仄平(韵)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欲穷千里目⊙仄仄平平(韵)更上一层楼这种平仄格律的规律是:第一句为两仄两平加一仄。
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反,为两平两仄加一平。
第三句是三平加两仄,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反,为三仄加两平。
其中,一、三、四句的第一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可不论平仄,第二和第四句末字必须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韵,叫仄起仄收,即第一句前两字用仄声开头,最后用仄声收尾。
2、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例诗:⊙仄仄平平(韵)北斗七星高平平⊙仄平(韵)哥舒夜带刀⊙平平仄仄至今窥牧马⊙仄仄平平(韵)不敢过临洮这种平仄格律的规律是:第一句为三仄加两平。
第二句为两平两仄加一平。
第三句是三平加两仄,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反,为三仄加两平。
其中,一、三、四句的第一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可不论平仄,第一、二和第四句末字必须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叫仄起平收,即第一句前三字用仄声开头,最后两字用平声收尾。
3、五绝平起(首句不韵)例诗:⊙平平仄仄鸣筝金粟桂⊙仄仄平平(韵)素手玉房前⊙仄平平仄欲得周郎顾平平⊙仄平(韵)时时误拂弦这种平仄格律的规律是:第一句为三平加两仄。
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反,为三仄加两平。
第三句两仄两平加一仄,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反,为两平两仄加一平。
其中,一、二、三句的第一字和第四句的第三字可不论平仄,第二和第四句末字必须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韵,叫平起仄收,即第一句前三字用平声开头,最后两字用仄声收尾。
绝句的结构、五绝的写法及语言风格、
绝句的结构、五绝的写法及语言风格、【诗词学堂】绝句的结构诗评万象格律诗中的绝句是中华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自古以来最受欢迎的艺术。
其中名篇名句多不胜数,朗朗上口,家喻户晓。
原因是,绝句用最少的字表现最突出的主题、最感人的画面;语言明了,让人一看就懂;题材平常,带普遍性的;意味绵长,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绝句之所以如此,除了作者善于用物象表意,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外,就是善于组织语言,是驾驭语言的高手,精通凝聚语言的链条。
这个链条就是绝句语法艺术。
一首艺术高超的绝句,都离不开科学的语法结构。
语法和语言总是如形随影,形影不离。
高明的语法结构必然导致高超的语言和语篇。
反之,枯燥的语法结构,必然导致枯燥的诗句结构;混乱的语法结构,必然导致混乱的语篇。
这就是把绝句写得生动、灵动、耐品的秘诀。
现在,我们一起来从语法入手,研究、学习唐代诗人的名篇,从而提高我们绝句的欣赏和创作水平。
例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诗。
借景抒情。
两幅对联,四处景物,一句一景,被称为四条屏。
诗的上联写草堂周围近景,由视觉从下到上捕捉景物: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白鹭向青天深处飞去,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诗的下联写草堂远景,同样由视觉起,由远及近:上句远景,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下句写近景,向门外一瞥,近处可以见到停泊在长江岸边的来自万里东吴的船只,想象开阔,意味深长。
从语法结构看,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定语数词:两个对一行;主语景物:黄鹂对白鹭;谓语:鸣对上;宾语:定语:翠对青;宾语:柳对天。
语法主体结构是:第一句: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第二句: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主语:窗对门;谓语:含对泊;宾语:定语+雪对定语+船。
绝句格律并不难三个口诀就学会
绝句格律并不难三个口诀就学会绝句格律并不难,三个口诀就学会上一章我们认识了五言绝句的四个基本格式:平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仄起不入韵。
学会了一个简单方法:根据首句的第二字和第五字判断五绝的基本格式。
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五言绝句的格律,只需三个口诀就够了哦。
一、句中格律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五字根据韵来定。
句中格律,就是指一个句子内部的格律。
一个五言绝句只有五个字,但是它们的地位各不相同。
其中第二字、第四字是律的关键,所以必须写分明;第五字是韵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合乎用韵规则;一和三字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它们的平仄原则上可以忽略不论。
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先关注每个句子的第二字和第四字,要求平仄分明。
如第一句:日是仄,那么山就是平。
河是平,那么海就是仄;穷是平,那么里就是仄;上是仄,那么层就是平。
由此可见,所谓的“二四字分明”指的就是一句诗中的第二字和第四字的平仄必须是明明白白相对的。
前者平,后者必须仄;前者仄,后者必须平。
其次关注每个句子的第五字,必须符合绝句的用韵规则:二四押韵或者一二四押韵。
如第一句的“尽”和第三句的“目”都是仄声,第二句的“流”和第四句的“楼”是平声,且全部都是十一尤部,所以我们称它为二四押韵。
如果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也是平声十一尤部,那么它就是一二四押韵了。
所以我们说第五字根据入韵或不入韵来判断。
值得提出的是,无论是一二四押韵,还是二四押韵,第三句的尾字都必须是仄声不押韵。
最后了解每个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三字。
对于它们的平仄要求相对自由,也就是说在不违反特殊规则的前提下,它们是可平可仄的。
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剖李商隐的《歌舞》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二四字分明。
云响,平仄;雪腰:仄平;要流:仄平;倾自:平仄2、五字根据韵来定。
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详细说来,押韵的要求是指每首绝句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字,可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且必须为平声字,但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以用邻韵,也可不压韵。
如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即为“出韵”或“落韵”。
七言绝句如果第一句用韵可以增加音乐美,故七言绝句首句用韵教常见,五言绝句首句不用韵者教底盘。
一个韵脚的字不可重复使用。
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
在格律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安排,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首句入韵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所谓平起仄起,是指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平声字为平起,仄声字为仄起。
具体要求如下:(⊙: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必须为平声字;仄:表示必须为仄声字)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1、韵字必须为平声字;2、不管是七言还是五言,记住第一句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必须平仄相隔,如七言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记“仄、平、仄”,单数上的字分别分别与它紧挨着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3、第二句双数位置上的字与第一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如第一句是“仄、平、仄”,第二句、第三句则为“平、仄、平”;4、第四句与第一句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5、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声字。
再简化的说,记住三点:1、韵字必须为平声字,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2、第一句的第2、4、(6)字平仄相隔,第一句与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同,第二句和第三句与第一句和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反。
(五言绝句每句只有第2、4字)3、更换第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即可换得其他句式的格律。
五言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言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由四句构成,每句五个字,总计二十个字,而平仄则是指诗句中的音节音调分为平仄两种。
在五言绝句中,有一定的平仄要求,这也是其基本格式。
五言绝句的平仄要求按照韵脚的平仄情况来决定,韵脚为句末两个字的音调(平、仄)结合词的读音来决定。
一般而言,五言绝句的格式有四种平仄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
在这四种组合中,平仄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即两个平音和两个仄音。
这种比例被称为“对偶”的形式,使五言绝句在音韵上更富韵律感和句感。
为了理解五言绝句的平仄要求,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平仄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中,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的音节发音时声调平稳,而仄声则是尾声上升。
在五言绝句中,平仄的规律是:一二两句为平声句,三四两句为仄声句。
具体来说,指定第一句的韵脚平仄,第二句就要与第一句相反;第三句的平仄与第二句相同,第四句的平仄与第三句相反。
这种平仄的对偶形式呈现了一种整齐有序的韵律感。
以仄仄平平仄为例,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解析:(1)第一句是仄声句,意味着句末两个字的读音要上扬。
比如“白日依山尽”(bái rì yī shān jìn),其中的“尽”读音上扬,是一个仄声音节。
(2)第二句是平声句,即句末两个字的读音要平稳。
比如“黄河入海流”(huáng hé rù hǎi liú),其中的“流”读音平稳,是一个平声音节。
(3)第三句是平声句,与第二句呼应,意味着句末两个字的读音要平稳。
(4)第四句是仄声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意味着句末两个字的读音要上扬。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仄仄平平仄的平仄要求:句子的每一句交替出现仄声和平声。
这种平仄的对偶形式使得诗句在表达上更加有节奏感和美感,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音乐上的享受。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在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要求诗人准确运用音律,还要求语言的准确表达。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绝句律诗]--格律、韵式
[绝句律诗]--格律、韵式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仄仄平城下暮江清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也称七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丘勒谈绝句的格律和写作
略谈绝句的格律和写作(提要)丘勒主讲绝句是近(今)体诗的一种,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成熟并兴盛于唐朝。
绝句要讲究用韵和平仄,可以用对仗,也可以不用。
共四句,分五言和七言两种。
(一)绝句的格律一、用韵:“同声相应”叫做韵,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字,便可以互相押韵。
在写诗押韵时,要以韵书作工具。
过去的“平水韵”有106个韵部,现在还在用,但是它繁琐而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提倡使用以普通话语音声调为审音用韵标准的新声韵新韵。
新韵书通用的有《诗韵新编》十八韵,近年又编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都是可以使用的。
押韵,就是在一定句子的末尾,必须用同一韵部的字。
又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
其同韵字在1、2、4旬末尾;首句不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2、4句末尾。
绝句押韵要用平声字。
举列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li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仄),-- (lóu),这首诗用韵合“平水韵”十一尤,也与新韵七尤相合。
平仄如标注,合格。
一联、二联皆对仗。
首旬不入韵。
举列二: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jiāo),○---- (huán)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仄),----(shān)。
这首诗用韵合“平水韵”十五删,也与新韵八寒相合。
平仄如标注,合格。
不对仗。
首句入韵。
二、平仄:汉语拼音一、二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三、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无入声字。
绝旬平仄的四种句式:关于平仄的格律可以总结为: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邻旬之间平仄相粘。
要避忌“孤平”、“三平尾”、“三仄尾”(三平调)。
所谓“1、3、5不论,2、4、6分明”的说法不够科学。
论不论,要看会不会因改动平仄而形成“孤平”或“三平调”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成了“拗句”,必须加以补救,就叫“拗救"。
拗救有三种形式:l、本句救:松暗水涓涓夜凉人未眠○----○--西峰月犹在遥忆草堂前--- , ○---(张籍《寄僧》) 这首诗可以说明3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
(平) 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十五删韵)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例;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五微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四支韵)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四支韵)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