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高天下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选用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ReL≥390Mpa),可减少钢 材用量及加工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为了提高结构 的抗震性,要求钢材具有高的塑性变形能力,选用低屈 服点钢材(屈服强度ReL=100~225Mpa)。 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中规定八 个牌号,其中Q390、Q420、Q460、Q500、Q550、 Q620、Q690 属高强钢范围;《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 有九个牌号,其中Q420q、Q460q、Q500q、 Q550q、Q620q、Q690q 属高强钢范围;《建筑结构用 钢》GB/T 19879 有Q390GJ、Q420GJ、Q460GJ 三个牌 号属于高强钢范围;《耐候结构钢》GB/T 4171,有 Q415NH、Q460NH、Q500NH、Q550NH 属于高强钢范 围;《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 28905,有LY100、 LY160、LY225 属于低屈服强度钢范围。
掌握建筑业10项新技术这些知识,对上述得分点有直接帮助。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 宣贯资料
本文部分摘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主要起 草总负责人:王清勤先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资料。其余图 片来源于网络和我自己作品。
采用图文方式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逐条宣贯 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针对现代钢结构形式复杂、使用功能要求高的特点,对钢材性能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BIM技术的深度应用,钢结构 BIM建模新技术需要总结并推广,同时也为提高钢结构材料的管理信息化应用 程度。 2017版 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新增)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新增) 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新增) 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保留调整) 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保留并调整) 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新增) 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5.9 索结构应用技术(新增) 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保留调整)
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包含内容)
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申报书示范工程名称:第8代显示屏高端显示器工程示范工程执行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1 自主创新和逆攻关技术1.1厂房综合施工技术①定型化陶粒混凝土空心板胎膜施工技术地坪地基与基础中存在大量承台、地梁、基坑等均需要支撑大量的侧模来成型,而传统的木模与砖胎膜工序繁琐、成本较高、工效低;采用定尺的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通过专用的粘结料制作成模板体系,待模板体系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先将基坑(基础梁)两侧的土方回填夯实(回填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模板体系)。
然后将定型膜内的泥土和渣滓清理干净无须抹灰即可进行防水防潮施工至后续的承台结构施工的施工技术。
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定型胎膜施工技术由于材料新颖轻质、拼装简单、工效高可以有效的实现节约工期。
通过批量化生产、定尺的预制陶粒混凝土空心板定型胎膜实现现场的组装式安装,工效是传统工艺的4倍左右,有效的缩短了工期。
4、用手扶式抹平机横向抛光,并用3米直尺进行刮平修整;完成后纵向抛光,并用3米直尺刮平修整;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达到良好的抛光效果。
5、混凝土地坪面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安排专人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下铺一层0.4mm厚塑料薄膜,薄膜幅边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
6、然后满铺旧模板或木胶合板进行成品保护。
7、至少三次加装圆盘的磨光机作业、整体、表面光洁无明显色差、无机械刀片划痕。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24小时内进行切缝,在要切缝的部位弹出墨线,然后用混凝土切缝机进行切割,长宽比小于1.5。
切割缝和施工缝必须平整笔直,宽度均匀,间距小于6m切割为最佳。
③可移动变截面定制钢框木模施工技术可移动变截面钢框木模表面采用酚醛胶特殊处理的20mm厚胶合板作为面板。
横肋采用100×100,间距为500,竖肋采用50×50,间距为300,焊接形成网状刚骨架。
横肋上每隔间距50mm设置一排调节孔,可根据所需截面进行变换。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宣贯2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第7章 绿色施工技术
按节水、节材、节能、节地、环境保护的顺序,选择了节水、建筑垃圾减量化等 技术,突出可循环、低碳技术,选用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具式防护技术。 2010版 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新增) 7.2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保留调整) 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新增)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新增)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新增) 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新增)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新增) 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新增) 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新增) 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新增) 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新增)
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新增) 传统测量手段越来越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钢结构施工需求。采用基于测量机 器人、卫星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无线数据传输、多源信息融 合等技术的一整套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钢结构 施工定位、姿态检测、结构监测等测量工作。
第5章 钢结构技术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 技术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覆 盖建筑机电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 阶段,其执行者可以由独立的第 三方、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 或机电分包商等承担。目前最常 见的是业主聘请独立第三方顾问, 即调试顾问作为调试管理方。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第6章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4 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 装配式成品支吊架由管道连接的管夹构件、建筑结构连接的锚 固件以及将这两种结构件连接起来的承载构件、减震(振)构 件、绝热构件以及辅助安装件构成。该技术满足不同规格的风 管、桥架、工艺管道的应用,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管路定位和 狭小管井、吊顶施工,更可发挥灵活组合技术的优越性。近年 来,在机场、大型工业厂房等领域已开始应用复合式支吊架技 术,可以相对有效地化解管线集中安装与空间紧张的矛盾。复 合式管线支吊架系统具有吊杆不重复、与结构连接点少、空间 节约、后期管线维护简单、扩容方便、整体质量及观感好等特 点。
封闭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施工技术研究
封闭降水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通过探讨工地雨水利用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并依据实际条件对雨水污染情况进行模型预测或实际监测,充分考虑收集利用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工地可利用雨水回用的水质要求、水量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规模配合,研究采用装配式PP模块雨水收集系统方案,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期限长久,而且可以保证能够高效的回收更多的雨水,保证回收的雨水长期储存于模块池内并保持良好的水质。
关键词:封闭降水;雨水收集;传统的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池采用混凝土浇筑,需建立雨水回收机房,整个雨水回收系统全部布置于机房内,不仅回收雨水效率低、收集池极容易渗漏;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要求,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污水、雨水回收系统,将水资源进行合理回收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1技术特点该技术无需使用雨水回收机房,整个雨水收集池完全置于地下,不占用建筑面积且能收集更多的雨水。
模块雨水收集池直接采用模块拼接组合的方式,无需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材料运输便捷,施工周期短。
PP 模块采用环保材料制作而成,外包裹两层土工布,一层 PE 防渗膜,收集池内不会滋生微生物,可以长时间保持水质;且完全避免了收集池渗漏水的问题。
系统设有安全分流井、弃流装置、初级过滤等可以控制进入处理设施的雨水水质,防止优质雨水的二次污染,降低水质处理的负荷,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系统设置雨水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等,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2工艺原理在项目部设置大量的雨水收集口,且整个项目部路面的坡度满足雨水排水要求,雨水经过项目部路面雨水收集口进行汇集,汇集后的雨水先通过自动弃流过滤装置拦截降雨初期径流,当拦截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弃流结束,雨水进入收集池进行蓄存,多余雨水溢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同时雨水在收集池内进行沉淀,且收集池内设有排泥装置,当需要用水时,通过收集池内雨水提升泵,将雨水提升至 3P分散式雨水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雨水自流进入清水池,清水由清水池内的清水泵加压并经紫外线消毒后供水至回用水管网。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可真不是个小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的雨水收集系统没做好,那个“水货”就得直接漏进地面,甚至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堆麻烦。
别看水收集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背后可是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它的安全和效率。
要说质量保证嘛,得先把这整套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做好,不仅仅是装个雨水收集桶那么简单。
咱们得说一说技术设计的重要性。
你想啊,要是设计图纸没过关,管道接错了,材料选错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最基本的,设计就得严格。
千万不能马虎,得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地形地势复杂的地方。
你要知道,水是“趁机而入”的,哪里低,哪里就容易积水,哪里积水就容易出问题。
设计要考虑到这一点,要让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收集系统里,不会因为设计失误造成排水不畅或者积水问题。
说到技术,咱们还得提提材料。
说实话,选材这事儿得像挑选鞋子一样慎重,别看便宜的看起来很实惠,一旦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漏水、堵塞什么的都可能随时发生。
高质量的管道、过滤设备、储水桶,没一个能差的。
比如那些耐腐蚀的材料,用在雨水收集的管道上就特别合适;还有过滤器,一定要挑那种能够有效去除泥沙、杂质的,不然积水里一堆垃圾,想用都难。
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水质的清洁,还能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然后得提的就是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后期的使用效果。
你看,雨水收集系统的管道布置、连接得稳稳当当的,管道间的接头也得确保严密无缝,不然到时候水一泄露,问题可就大了。
施工的时候,咱们的工人师傅可得眼光毒辣,别让那些微小的接头漏掉什么,像螺丝不拧紧、接头没对准,都是隐患。
雨水系统也有个特点,就是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受风吹日晒,所以防水、防腐的材料都得用上。
尤其是那些易腐蚀的地方,一定要做足保护工作。
在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也不能少。
没有什么系统是能一直“铁打不动”的,尤其是这种要靠自然条件运作的设备。
第五章绿色施工技术
第五章绿色施工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
该通知在既总结传统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又引入了前沿技术,增加的绿色施工技术,其核心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
第一节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一、封闭降水技术发展概述基坑封闭降水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应用比较早,其封闭施工工艺来源于地基处理和水利堤坝的垂直防渗。
我国从1958年修建上东省青岛月子口水库圆孔套接水泥黏土混凝土防渗墙第一个垂直防渗墙工程开始,20世纪50〜70年代垂直防渗技术发展很快。
最近20年,封闭降水技术较为常用的有:薄抓斗成槽造墙技术、液压开槽机成墙技术、高压喷射灌注(包括定喷法、摆喷法和旋喷法)成墙技术、深层搅拌桩截渗墙技术等。
传统的基坑开挖多采用排水降水的方法。
近些年,由于降水带来的环境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已经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项技术才被重视起来。
北京在2008年3月1日起,实施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要求采用封闭降水技术。
二、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内容、特点及措施1. 基本原理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基坑周边采用增加渗透系数较小的封闭结构,有效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流,在抽取开挖范围内少量地下水的控制措施。
2. 主要技术内容及特点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多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办法。
截水帷幕常采用深层搅拌桩帷幕、高压摆喷墙、旋喷桩帷幕、地下连续墙等。
特点、:抽水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不污染周边水源,止水系统配合结构支护体系一起设计,降低造价。
3. 技术指标与技术措施(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绿色施工新技术-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1.1 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1.2 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b h L w 5.02.0-=式中 L ——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 w ——作用水头;b ——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1.4 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2.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2.1 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再利用。
绿色施工技术规范【最新版】
绿色施工技术规范7绿色施工技术7.1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1.1.1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7.1.1.2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式中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w--作用水头;b--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 1.0×10-6cm/s。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7.1.1.3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7.1.1.4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7.1.2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2.1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2.10 预应力技术 (34)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8)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6)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56)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5 钢结构技术 (6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83)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98)7 绿色施工技术 (101)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08)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4)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17)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31)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9.4 建筑移位技术 (133)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10 信息化技术 (14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9)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1.1.1 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7.1.1.2 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bh L w 5.02.0-=式中 L ——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h w ——作用水头; b ——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7.1.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7.1.1.4 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7.1.2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2.1 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主要内容一、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项目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本工程结构单层面积大,南北向最长约200m,东西向最宽约150m,零层板面积2万多㎡,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采取优选材料符合相关质量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掺合料和外加剂使用量,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浇筑及养护温度,加强过程养护和保温,采用掺CMA体积稳定抗裂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措施保证大面积结构防裂、抗裂。
三、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工程钢筋主体结构多采用400MPa、500MPa级钢筋,力学性能强,可以降低建筑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
为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施工经济合理。
四、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本工程钢结构加工、安装等工序使用BIM系列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同时使用计算机放样制图,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用详图外,还配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临时施工支撑设计、施工安全性分析、结构变形分析与控制等工作,推动钢结构工程构件和节点的定尺定量标准化加工下料,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水平和效率。
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和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安全有积极意义。
五、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专业电焊工在就建筑高强钢结构进行焊接处理时就定位焊间距以及大小进行控制,注重把控引弧板与引出板的具体材料以及尺寸,保证其符合技术操作规范。
同时,针对厚板焊接操作,焊接人员尽可能的选择多道多层焊方式进行焊接处理,就焊缝宽深比以及层间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六、钢结构防火防腐技术本项目地上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钢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两层防腐涂料施工即出厂涂刷基层防腐涂料,结构施工完成后涂刷防火及防腐涂料。
大大增加了钢构件的使用寿命。
七、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本工程基础钢柱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柱,可显著减小柱的截面尺寸,提高承载力;柱脚钢骨混凝土承载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大大增强。
绿色施工技术38709
一、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是指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北方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2.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二、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2.技术指标3.适用范围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2.技术指标3.适用范围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一)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1.主要技术内容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一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2.技术指标(1)基坑涌水量式中:Q0——基坑涌水量(m3/d),按照最不利条件下的计算最大流量;K——含水层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S——降深(m);R0——影响半径(m),;r0——基坑换算半径(m)。
(2)降水井出水能力式中:q0——单井渗水量(m3/d);l1——进水管高度(m);d——进水管直径(m);α'——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经验系数(经验系数取值范围30~130)。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1.1.1 技术内容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7.1.1.2 技术指标(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b h L w 5.02.0-=式中 L ——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 w ——作用水头;b ——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7.1.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7.1.1.4 工程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7.1.2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7.1.2.1 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省市:辽宁省鞍山市邮编;114000摘要:绿色施工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即“四节一环保”,本文具体阐述了8项绿色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空气能应用技术、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施工噪声控制技术、绿色施工在线监测技术,绿色施工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施工;房屋建筑施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引言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
1绿色施工的重要性1.1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在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对资源的浪费,比如,对建筑材料的浪费,对淡水资源的浪费等,而施行绿色施工,可以采取技术进步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支出,实现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2能够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房屋建筑工程在使用传统施工技术展开工程建造时,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扬尘污染、建筑垃圾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对生态资源造成影响等。
而绿色施工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规避这些污染,能够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有效的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
1.3能够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传统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包括水资源、电能等,特别是在水资源的使用上,不合理的施工管理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出现水资源浪费。
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可综合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等新能源,以及对水资源收集综合利用,可极大地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2.1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节能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并用于施工现场照明系统的技术;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当照明负载为直流电时,不使用)及照明负载等组成;照明灯具负载为直流负载,灯具选用以工作电压为12V的LED灯为主,施工现场生活区安装太阳能发电电池,保证道路照明使用率达到90%以上。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3.
3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建筑应用) 2024 年 03 月
该项目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采取了有效
措施。碎石类、粉类建筑垃圾经过合理的级配处理后,
用作基坑的回填材料,既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
节约了新材料的使用。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和
砌块碎块,经过破碎和筛分后,可作为道路建设或其他
范作用。
3 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应用
3.
1 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减量化策略
项目在施工过程 中,采 取 了 一 系 列 建 筑 垃 圾 减 量
化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首先,项
目采用绿色施工新技 术,如 使 用 模 块 化 和 预 制 建 筑 组
件,如图 3 所示。这些 措 施 可 以 在 制 造 过 程 中 更 精 确
m3 ,年处理量则达到 36500m3 ,这 些 经 处 理 的 水 被 用
于施工现场的各种需水环节,如土钉墙支护用水、混凝
土养护用水等,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减少了施工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2.
3 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在此项目中,封闭 降 水 及 水 收 集 综 合 利 用 技 术 不
92m2 ,包含了多元化的 建 筑 结
面积 30432.
02m2 ,地下 2 层,面积为 12551.
81m2 ;中
试车间一、二、三,地上 6 层,局部 7 层,总 建 筑 面 积 65
861.
57m2 ,其中中试车间一采用钢结构,跨度为70m;
学术报告厅、职工餐厅及活动室、倒班宿舍等辅助建筑
也依据科研 人 员 的 需 求 精 心 设 计。 项 目 自 2021 年 2
公共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
公共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摘要:绿色建筑的产生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绿色施工技术被用于工程的建设当中。
而本文中研究的公共建筑是与人们工作、消费等各项活动息息相关的场所,绿色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
因此,本文就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展开了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几项公共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共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前言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类型包括办公类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
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使用功能、环保质量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想要使公共建筑更加绿色环保,相关人员就要加大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从根本上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有限的资源建造出可持续利用的公共建筑。
1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绿色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施工技术,其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施工效率高、对环境的影响小、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而且绿色施工技术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会结合绿色施工技术管理理念,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
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绿色施工的标准进行施工,充分利用现场可以利用的资源,达到材料和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绿色施工技术注重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能源的优点,使得所建造的工程既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和质量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年限。
2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2.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的内容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的建设正向地下空间迅速发展,基坑降水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已经成为焦点。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是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十项新技术之一,其主要是综合利用基坑侧壁止水帷幕和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来防止基坑侧壁以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
与此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下水,以达到降低基坑水位的目的,其排水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适用范围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
利用技术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技术内容
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技术指标
(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
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
L式中 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作用水头; h w b——帷幕厚度。
)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2(.
-6cm/s。
×10(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工程案例
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再利用。
回收水.
可直接用于冲刷厕所、施工现场洗车及现场洒水控制扬尘。
(3)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或净化等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绿化、结构养护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等。
技术指标
(1)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有回灌量、集中存放量和使用量记录。
(2)施工现场用水至少应有20%来源于雨水和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等。
(3)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4)基坑降水回收利用率为
Qqqq%K100R Q3/d),按照最不利条件下Q--基坑涌水量(m 式中0的计算最大流量;
Q--回灌至地下的水量(根据地质情况及试1验确定);
3m(—现场生活用水量 /d);q 13m (—现场控制扬尘用水量/d);q 23/d); --q施工砌筑抹灰等用水量(m3K--损失系数;取~。
6适用范围
基坑封闭降水技术适用于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雨水及废水利用技术适用于各类施工工程。
工程案例
天津津湾广场9号楼、上海浦东金融广场、深圳平安中心、天津渤海银行、东营市东银大厦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