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精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引新二、教学新课三、四、作业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2、引入新课1、教学例1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说顺序后练习。

3、例2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练习;练一练2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练习111~3、4、5课后感受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

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的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的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的竖式加法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竖式加法运算方法计算简单的两位数加法题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两位数竖式加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正确使用进位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教学练习册等。

2. 教材准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教学参考书。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简单的两位数加法题目,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运算。

概念讲解:1. 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解释竖式加法运算的步骤:垂直对齐个位数和十位数,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最后对结果进行合并。

2. 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当个位数相加超过10时,需要向十位数进位,进位后继续进行个位数的相加。

实例演示:1.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两位数的加法题目,一步步进行解答,注意向学生展示进位的处理方法。

2. 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试着解答几个题目,并和同桌合作,互相核对答案。

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2. 部分学生上黑板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进行讲评。

综合运用:1. 教师出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加法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尝试解答。

2. 鼓励学生使用竖式加法运算方法,正确解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展题目,挑战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更复杂的加法运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互动中参与了教学活动,明确了两位数竖式加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掌握了进位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加法算式的构成,如加数、和等概念,让学生明确加法算式的各个部分。
2.演示加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数轴、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法运算的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100以内加法的计算规律,如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等,并进行讲解和举例。
4.强调加法运算的顺序性,让学生明白加法运算中加数的位置可以互换,但结果不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加法运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进位加法的掌握。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3.培养学生通过加法运算发现数量关系和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练习加法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1、2、3,注意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场景,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将问题及解答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例如,计算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法算术运算的基本概念,理解加法是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方式。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3.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总价、合并两组物体数量等。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

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中共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

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果实是一样多的我们用算式来表达一下,也就是早上三个加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加晚上三个是相等的都是七个3+4=4+3这个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加法运算定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加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掌握加法运算律;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学练习册;
3. 加法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如加法符号、算式排列等,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问题。

二、讲解:
1. 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求和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以具体例子讲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三、示范: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四、活动:
教师准备加法计算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五、练习: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知识。

六、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七、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活动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探索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有大课间活动吗?有什么项目?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学生自由发言)2、自主提问。

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生回答:(1)跳绳的有多少人?(2)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二、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17=45(人)或17 28=45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 17=17 (4)照样子写一写。

师: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写写)(5)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投影展示并交流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6)教学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 b=b 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7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

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观察发现。

说说两道算式中发现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教师小结。

6、初步练习:(1)填空: 96 35=35 □204 □=57 204□27=□68 147 □=a □(2)357 218 用加法验算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45 25) 13○45 (25 13)(36 18) 22○36 (18 2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4、观察发现。

出示要求:(1)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2)你还能找到什么不同点?(3)从中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并试着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尝试叙说规律)5、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说说发现的规律再自主举例,教师板书有关算式。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出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例2.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1)全班试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49=48+(50+49)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模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模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模板《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王霞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发现、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25+75= 48+70= 133+77= 150+390=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二次备课:在25+75=100中,25是()数,75是()数,100是()。

】2、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

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

(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

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

(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次备课:如果学生分析的没有困难,就不需要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看情况在定。

】3、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二:56+40=96(千米)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与减法口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与减法口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与减法口诀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本教案将介绍一些有趣且实用的口诀,帮助他们记忆并灵活应用这些运算规则。

二、加法口诀1. 加零律:任何数加0等于它自身。

例如:5 + 0 = 52. 数字顺序不变:两个数字相加时,无论将数字写在哪一个位置,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3 + 4 = 4 + 3 =73. 连续数相加: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简化计算:a) 相邻两个数字之和等于连续数字总数的一半乘以其个数。

例如:1+2+3+4+5 = (5/2) * (5+1) = (5*6)/2 =15b) 若数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奇数,则有中间值乘以连续数字个数即可得出结果。

例如:1+2+3...+9 = ((9-1)/2)* (9+1)= 4 * 10 = 404. 单位进位:当加法的某一部分和超过10时,我们需要将结果分为两个部分。

十位上的数作为进位数,个位上的数保留。

例如:7 + 8 = 1(进位)+ 5(保留)= 15三、减法口诀1. 减零律:任何数减去0等于它自身。

例如:6 - 0 = 62. 数字顺序不变:两个数字相减时,无论将数字写在哪一个位置,结果都是不同的。

例如:5 - 2 ≠ 2 - 53. 相同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减去自身等于0。

例如:8 -8 =04. 借位减法:当被减数个位小于减数个位时,我们需要借位进行计算。

借一就要退十。

例如:34 -17 = (3-1)(4-7)=16四、游戏活动1. 卡片配对游戏:a) 将加法和减法的口诀写在卡片上,并将卡片打乱放置在桌面上。

b) 让学生依次翻开两张卡片,并尝试通过运算符号匹配问题与答案。

c) 翻开卡片后,学生可以快速回答,并解释所用的口诀规则。

2. 快速抢答游戏:a) 教师随机出示算术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答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是基础而重要的运算之一。

掌握加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技巧,对孩子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加法运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掌握基本的加法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1.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运算规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概念的讲解与加法运算的技巧训练。

2.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小学生数学练习册和笔。

五、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5分钟)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

让学生明白加法运算符号“+”的含义,以及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二、加法运算规则的讲解(10分钟)1. 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交换律的概念。

让学生发现无论先加哪个数,最终结果都是相同的。

2.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结合律的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交换括号里的数,让学生发现最终结果保持不变。

三、加法运算技巧的训练(20分钟)1. 单位和零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加法运算中,可以运用单位数和零对运算结果进行调整。

例如,2 + 8 = 10,可以调整为2 + 7 + 1 = 10。

2. 进位的应用: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题,教师示范进位运算的方法。

例如,7+ 5 = 12,先将个位数相加得到2,进位1,最终结果为12。

3. 进行简单计算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熟悉运用单位和进位的加法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四、应用实例训练(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问题,让学生把学到的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一、引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加法和减法作为基础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孩子们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牢固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2. 掌握加减法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3.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4. 培养孩子们对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加法运算规则(1)复习数字和数字大小关系,巩固数字概念。

(2)让孩子们观察图片或物体数量,并提问相关问题,培养他们对集合和数量感知的能力。

(3)介绍加号"+"和等号"="的意义和用途。

讲解基本加法公式:被加数 + 加数 = 和。

例如:2 + 3 = 5。

(4)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题目,引导孩子们理解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例如:2 + 3 = 5,3 + 2 = 5,可以交换加数的顺序。

(5)设计一些生活实践中常见的加法问题,让孩子们动手解决,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2. 减法运算规则(1)复习数字和数量概念,引导孩子们回顾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介绍减号"-"和等号"="的意义和用途。

讲解基本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差。

例如:5 - 3 = 2。

(3)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题目,教导孩子们减法运算规则。

例如:5 - 3 = 2,不同于加法运算,不可以交换减数的位置。

(4)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并指导孩子们亲自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

三、巩固练习与拓展(1)针对加法运算规则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混合练习,帮助孩子们熟悉并应用所学知识。

(2)提供一些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在小组或个人间进行探究和解答。

(3)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

2.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2.教学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 出示情境图,激发求知欲。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么?都喜欢哪些运动?有多少同学会骑车,最远到过什么地方?(2)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出示情境图)2.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介绍自行车上的仪表。

(2)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探究与解决(一)1. 教学例1(1)让学生把题目完整的读一遍。

(2)根据从上面情境图中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上午40千米下午56千米?千米(3)帮李叔叔算一算,独立列式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二: 56+40=96(千米)(4)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这两个算式都求的是什么?得数怎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把40和56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 归纳规律(1)比较小的数有这样的规律,比较大的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大家举两个较大的数验证一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导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导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_三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7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

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观察发现。

说说两道算式中发现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教师小结。

6、初步练习:(1)填空: 96 35=35 □204 □=57 204□27=□68 147 □=a □(2)357 218 用加法验算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45 25) 13○45 (25 13)(36 18) 22○36 (18 2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4、观察发现。

出示要求:(1)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2)你还能找到什么不同点?(3)从中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并试着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尝试叙说规律)5、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说说发现的规律再自主举例,教师板书有关算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摸索,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那个伟大的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要注意观看、摸索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究出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由科学家从一个平常的现象得出伟大的发觉,引导学生应注意观看周围的一些平常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的出一些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适应的教育。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随着气候慢慢转凉,从下个月开始,同学们都将投入到冬季锤炼中去了。

电脑出示第54页的例题,这是某个班级进行冬锻的情形,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依照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运算的问题吗?依照学生的回答,电脑依次出示: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动身,让学生自由地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制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在黑板上张贴: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3、你们能赶忙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什么缘故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4、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以来吗?教师连续板书:28+17=17+ 28认真地观看一下这两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觉?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点相同?什么地点不同?5、你们能够自己仿照写出几个如此的算式吗?依照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如此的算式能写几个?6、我们再认确实观看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有什么发觉?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们的发觉吗?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后板书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工具:1.教师讲义。

2.黑板。

3.投影仪。

4.练习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图片和故事等引入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二步:讲解(1)教师通过黑板和投影仪等工具,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步: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难点问题。

(2)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第五步: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再次巩固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二、合作探究1、加法交换律(1)引出等式: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学生齐读等式)(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300+600=()+()()+ 65=()+35 0+15 =()+()a+ 80 = 80 +()2、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1)出示例2,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加法口诀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加法口诀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加法口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加法口诀,提升计算速度。

2.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教学重点1. 学生掌握加法口诀。

2. 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不同位数相加的口诀,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四、教学方法1. 听、说、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法。

2. 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1+1=2、2+2=4、3+3=6、4+4=8、5+5=102. 6+6=12、7+7=14、8+8=16、9+9=18、10+10=203. 在以上基础上,教授同位数相加口诀,例如:11+11=22、12+12=24、13+13=264. 让学生了解不同位数相加的口诀,例如:9+3=12、8+7=155.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数字间的关系和交换律的作用,例如:1+9=10,9+1=10,同为10。

六、教学步骤1. 教师讲授以上口诀,并要求学生跟读。

2. 锻炼同位数相加的口诀,并结合实际计算。

3. 教师跟学生练习不同位数相加的口诀,并结合实际计算。

4.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口诀,并自己编写题目,检查口诀的掌握情况。

5. 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七、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开展口算竞赛,考察学生口诀的掌握情况。

2. 组织课内竞赛,比较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 学生自评、互评,督促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责。

八、教学反思教学三年级的加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掌握口诀的同时,能够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经常性的总结,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应用并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小学三年级教案:加法口算的运算规律

数学小学三年级教案:加法口算的运算规律

数学小学三年级教案:加法口算的运算规律一、加法口算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律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口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加法口算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律,以便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数、被加数和和这三个基本概念。

其中,加数和被加数是参加加法运算的数,和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例如,在算式2 + 3 = 5中,2和3分别是加数和被加数,5是和。

2. 同加法的运算规律在加法运算中,有一些运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口算。

(1)交换律:即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加数和被加数的位置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和的结果。

例如,2 + 3与3 + 2的结果都是5。

(2)结合律:即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将这个和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是一样的。

例如,(2 + 3) + 4与2 + (3 + 4)的结果都是9。

(3)零的性质:任何数与0相加的结果都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5 + 0的结果是5。

(4)整数与0的和等于整数本身:例如,8 + 0 = 8。

二、加法口算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口算的运算规律,教师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进行口算训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加法口算训练方法。

1. 分解法分解法是指将加法算式中的一个数拆分成更容易计算的数,然后再进行求和。

例如,对于加法算式7 + 8,可以先将8拆分成5和3,然后进行计算:7 + 5 = 12,再加上3,最终得到15。

通过分解法,可以减少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负担,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补数法补数法是指利用已知的加数和和的关系,通过补充适当的数使得计算更加简单。

例如,对于加法算式9 + 7,可以先补上1个单位,变为10 + 6,然后进行计算:10 + 6 = 16。

这样,通过补数法,能够将复杂的加法计算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7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

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观察发现。

说说两道算式中发现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教师小结。

6、初步练习:
(1)填空: 96 35=35 □ 204 □=57 204
□ 27=□ 68 147 □=a □
(2)357 218 用加法验算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
(45 25) 13○45 (25 13)
(36 18) 22○36 (18 2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
4、观察发现。

出示要求:
(1)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
(2)你还能找到什么不同点?
(3)从中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并试着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尝试叙说规律)
5、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说说发现的规律再自主举例,教师板书有关算式。

6、概括规律。

7、小结。

8、填空练习:(45 36) 64=45 (□ □) 560 (140 70)=(560 □) □
18 (24 □)=(18 □) 32 (18 □) b=18 (a □)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0=0 82 47 (30 8)=(47 30) 8
(84 68) 32=84 (68 32) 75 (48 25)=(75 25) 48
2、请做的快的同学介绍介绍经验,从而发现可以选择算括号里加起来等于整百数的那道算式,那样比较简便。

3、选择结果是100的两个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