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及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及旅游产品规划设计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及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一、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四川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市东北部,北以广安为界,东与邻水县毗邻。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组团式布局,由石林景区、天池景区、小山坝景区三个独立的景区组成。

地貌条件上公园位于华蓥山背斜中段南东翼,地势由西向东渐高。

园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

园内地貌类型有平坝、台地、低丘、深丘、低山等。

高登山为华蓥山最高峰,海拔为1 704.1米,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高峰,最低处海拔为260米。

园区内地貌特征为岩溶地貌发育,河流溯源侵蚀强烈,地势起伏较大、山势陡峭。

气候条件上公园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山地气温的总趋势是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降水量1 282.2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月~10月。

东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均有降雪。

由于公园气候适宜,一年四季皆可游览,春、秋景色秀丽,夏季避暑休闲,冬季银装素裹,气候资源优越。

(一)类型齐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5个大类。

地质剖面系统完整,地质构造典型,古生物化石保存完整,地貌景观形态多样,水体景观成因复杂。

其中以地貌景观为其典型,包括石林、石芽、溶洞、钙华、漏斗、落水洞、暗河等,几乎囊括了地貌景观的各种类型。

(二)景观独特公园景观以石林景区景观为典型代表,其景观不同于很多喀斯特地貌的纯粹石林景观。

华蓥山石林除了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象形山石,成群结队的漏斗、天窗之外,其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与森林镶嵌融为一体,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形成典型的“林中林”景观,林中生石,石上生林。

生命力旺盛的藤蔓植物沿着石柱的缝隙攀爬而上,在石柱的顶端成簇发育,枝叶呈花形散开,如同天然盆景一般,故又有人称其为“生态石林”。

(三)科研科普价值高岩溶石林与生物群落的和谐共生为我国南方岩溶良性生态非石漠化景观之典型代表;天池湖的构造成因和岩溶成因有别于四川境内乃至国内其他天池和湖泊的成因,极具科研价值;华蓥山属于较为罕见的未被破坏的背斜山,在地貌研究中,由于褶皱形成山体后往往迅速被侵蚀,因而很难看到未被破坏的完整的背斜山。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成因及评价顾炳伟1,徐恒喜2,程明1,孙和君3,杜良1(1.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2. 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管理处,江苏·连云港 222061;3.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苏·连云港 222061)摘 要: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大别—苏胶褶皱带的苏北—胶南背斜的一翼。

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水侵蚀、活跃的水体资源与地形地貌的耦合形成了园区独特的以山体、洞穴、奇石、地质构造、海蚀地貌为核心的地质地貌景观,辅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海域风情,赋予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关键词: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国家地质公园;花果山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4-0028-06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不可再生资源,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历来高度重视[1]。

早在1872年,美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欧洲学者也在1996年提出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的建议。

地质公园成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发展的载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建立全球地质遗迹的保护体系[2-4]。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中麓,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

其伴随着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问世而让世人熟知,闻名海内外。

历朝历代留下的古建筑、古石刻等人文、古建筑遗址遍布山中,自古有“东海第一胜境”“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的美誉。

区内旅游地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5],结合前人资料及以往相关研究[6-9],拟对园区内各类景观资源,尤其是地质遗迹的特征成因作一探讨,并对其定性评价,以期对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作者:聂云莹马雪倩杜瑞雪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6期作者简介:聂云莹,女,1990年03月,四川省内江市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与风景园林规划。

聂云莹马雪倩杜瑞雪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罗平古生物化石群地质遗迹为主体,辅以锥形卡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河流,瀑布等水体景观以及布依族风情、布鲁革水电站等人文景观。

公园地质遗迹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保存精美,是研究三叠纪时间地理环境的理想素材。

本文从罗平生物群地质遗迹概况,保护现状及对策,开发现状以及对策三大方面,探讨罗平生物群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以期能实现罗平生物地质遗迹的巨大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

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为主,辅以其他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进而形成地集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方式,也是目前公认地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数量众多,集聚典型性、稀缺性和观赏性。

由于开发经费不足,公众保护意识薄弱,相关政府部门消极对待等,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园地质遗迹概况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大洼子村,公园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类型多样。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类型为罗平古生物化石景观,其次为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

2011年,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排名第一的佳绩,取得了国土资源部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其建立对于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实施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和促进当地人民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二、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罗平生物群地质遗迹数量多,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精美,是开展地学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也是开发地学旅游,探索地球地学奥秘的有力研究对象。

由于外在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如随意破坏,偷盗等因素,迫使具有极高科研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饱受破坏,开始被污染,退化。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摘要: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并发育有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自然景观,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古人类化石;微型岩溶景观;地质遗迹;沂源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北部,总面积30.37km2。

是以古人类遗址和岩溶地貌为主体,花岗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要观赏内容,集科学研究与地质考察、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型地质公园。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地层园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淄博-新泰地层小区。

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晚古生代月门沟群;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新生代官庄群及第四纪松散堆积[1,2]。

1.2 构造公园区地处郯庐大断裂以西约50km,华北地台东部的鲁西地块北部,属三级构造单元的泰沂隆起区,由鲁山凸起和沂源凹陷两个四级构造单元组成。

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主要包括稀有的古人类化石、精美的岩溶地貌景观,发育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及水体景观;其中沂源溶洞群内所含的古人类化石及微型岩溶地貌景观是公园主体、亦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遗迹。

共划分为6个大类、11个类型、14个亚类。

3 主要地质遗迹特征山东沂源鲁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共33处。

经评定[3]地方级地质遗迹点15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

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分别为沂源猿人化石、千人洞遗址、九天洞、鲁山二长花岗岩剖面。

3.1 古人类3.1.1古人类化石沂源县是“沂源猿人”的发现地,是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之一。

1981年和1989年两次文物普查,已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1块(图1),眉骨2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1段及伴生动物骨骼化石10余种。

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

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


引言
地质遗迹是地球 46 亿年演化过程的遗存 , 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发展并保 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 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 是 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 , 是地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基 础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对地球上生物分布和人类文明演进均有深刻影响。国内外地 质学、地理学、旅游学及相关学科学者对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2-14]、保护与开发的 协调性 [15, 16]及与旅游业的关系 [17, 18]等进行了广泛研究。新疆是我国地质遗迹资源最丰富的 省区之一 ,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程度较低 , 本文试图从分析国际和国内地质遗迹 保护的发展轨迹入手 , 结合新疆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特征 , 在对新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 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 提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步骤和优选模式 , 并据此建立新疆重要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备选名录。 1.1 国际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 人类对地质遗迹的探索和研究由来已久 , 近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矿业兴起而出现 的现代地质学 , 使地质遗迹的研究走向深入 , 地质遗迹的价值逐渐得到认识 , 其保护得 到国际学术组织和各国政府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际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发 走向自觉、从分散走向联合、从国家走向世界三个阶段。 1872 年 , 美国为了保护间 歇 性 喷 泉 等 独 特 的 地 质 1.1.1 第一阶段—从自发走向自觉 遗迹及生物多样性 , 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 并逐渐完善和形成 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随后 , 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近两千个 国家公 园 , 这 些 国 家 公 园 中 有 相 当 部 分 包 含 地 质 遗 迹 , 或 者 是 以 其 为 核 心 内 容 建 立 的 。 国家公园的建立把人类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由自发上升为自觉的行动 , 由分散的社会努力 上升为国家行为 , 但未能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 , 只产生了局部影响和效果 [2]。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方世明;郭旭;郑斌;阎世龙;孙占亮【摘要】所谓冰洞是指全年365天都存在冰的洞,是一种极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发现的冰洞只有10多处,其中山西宁武冰洞冰量最大,形态最好,冰花种类最多,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基础上,对公园范围内发育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然后对宁武冰洞这一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地貌特点、冰洞发育及成因进行归纳探讨,并对国内外目前所发现的10多个冰洞进行比较,指出宁武冰洞是现在世界上已知在中纬度中高山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冰体最多并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古冰的冰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罕见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6页(P605-610)【关键词】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作者】方世明;郭旭;郑斌;阎世龙;孙占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7;P928.3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地质公园建设是对地质遗迹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好方式。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批准建立了 183处国家地质公园, 22处世界地质公园, 其中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占64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约35%。

可以说,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力度和水平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方世明, 2008;陈英玉, 2009; 龚明权, 2009; 赵汀, 2009;赵逊, 2009)。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保护摘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地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类有关的文化遗址遗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且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地质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主要特点、分布情况、开发保护一、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性。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分布的空间也极为广泛,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河、无论是喀斯特还是黄土、沙漠,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都以不同方式存在。

就后者而言,由于地势、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旅游资源,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山岳旅游地质资源方面,我国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大山,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且各具特色。

2、空间定位性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是指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这种空间位置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内在分布规律。

例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碎屑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并且与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有关。

3、永续性及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

因此,相对于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同时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以)再生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及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其它钙华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以百万年或万年计。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关于我国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正文】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

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

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

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

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分析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分析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分析五台山以佛教圣地著称于世,而五台山之所以成为举出瞩目的佛教圣地,却与它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不仅构成佛教文化的自然基础,也是重要的观光旅游资源。

下面,我就从地质遗迹保存的特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三个方面,带大家一起领略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风采。

五台山地质遗迹及其保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面积大、路线多、露头良好;二是自然环境优美、佛教文化发达、人文景点与地质、地貌景点空间上相交叉或叠加;三是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素材;四是地质遗迹跨越地质历史较长(从太古宙-新生代)、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五是五台山在中国北方地质、地貌、植物生态等方面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重大地质、地貌事件的命名地和唯一完整保存区域;六是佛教文化与自然地貌、地质的完美结合;七是在地质学研究上,具有国际知名度,是中国典型的花岗岩绿岩带区,也是建立中国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理想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八是五台山是认识中国大陆早期地质演化的窗口和地质实验室,并成为国内众多外专家学者科学研究和高校地质学的教学实习基地。

五台山地质旅游资源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五台山前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完整,剖面清晰,且几套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清楚,如新太古代(五台群)与古元古代(滹沱群),中元古代(长城系高于庄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新太古代的石咀亚群、台怀亚群与高凡亚群,古元古代的豆村亚群、东冶亚群、郭家寨亚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均可目击,这在全国和世界上少有。

第二,五台群绿岩带发育完整的,与相伴出现的花岗岩,组成了我国典型的花岗岩绿岩带,在世界上具有可对比性。

第三,古元古代滹沱群,沉积巨厚、发育完整,上下界限清楚,沉积相清晰,复式向斜构造特征清楚(两翼次级不对称褶曲,一翼陡,立侧转,一翼缓,轴面向外侧倾斜,小背斜褶皱向内侧倒转),并可全景试目击,这在世界上罕见而典型和具有代表性。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摘要: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自然遗产的珍贵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在其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服务措施,以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引言地质遗迹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保留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岩石结构和地质历史信息。

保护地质遗迹是保护地球生物演化和地质形成历程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护人类文明和自然资源的需要。

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保护地质遗迹的特殊区域,具备特定的管理服务需求。

但同时,地质遗迹保护区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潜力,适当的开发和资源利用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意义与挑战2.1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地质遗迹保护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质文化,具备吸引游客的优势。

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形象,同时也有助于地质遗迹的宣传和教育。

2.2 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度开发和资源利用可能对地质遗迹保护造成损害,破坏其原始状态。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章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的管理服务策略3.1 规划与管理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建立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包括制定保护区边界、确定旅游开发区域、设置适当的游览路线以及制定游客管理措施等。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旅游开发活动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3.2 营销与推广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建立合理的宣传渠道、开展专业培训和展览活动,将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独特魅力传达给游客,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3.3 教育与解释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加强教育与解释工作。

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

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

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乌蒙山顶峰及其东坡高原喀斯特地质遗迹为特色,以盘县动物群化石为重点,拥有云贵高原东坡新生代以来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融合特有的六枝梭戛苗族风情等文化,为综合性的地质公园。

文章重点介绍其地质遗迹的特征和价值。

标签:地质遗迹;特征;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六盘水引言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贵州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包括两大园区和五大特色景区,两大园区即北盘江峡谷园区和碧云洞溶洞群园区,五大特色包括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盘县三叠纪动物群、金盆天生桥、韭菜坪黔之巅、阿勒河。

地质遗迹有地层类、构造类、古生物类、地质地貌类、地质灾害类以及水体类共6大类14小类。

1 公园概况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六盘水市,涉及六枝、水城、钟山区和盘县4个县(区)。

贵昆铁路、内六铁路,公路320从境内通过,六盘水到贵阳有贵黄高速公路,水黄高等级公路连接,到贵阳龙洞堡机场约4小时30分的行程。

公园以乌蒙山顶峰及其东坡高原喀斯特地质为特色,以北盘江喀斯特大峡谷为主体,拥有云贵高原东坡新生代以来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地质遗迹。

在人文方面整合了六盘水六枝梭戛苗族民族风情等夜郎文化,利用得天独厚的地貌优势开展探险性旅游活动,形成一个集地质科考、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需求的游客的多功能综合地质公园。

2 区域地质背景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的西南部,经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发育四个构造作用带,即水城一紫云北西向斜列式构造断裂带、发耳构造断裂带、郎岱三角形构造断裂带和盘县三角洲构造断裂带。

区内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以二叠系、三叠系广泛分布[1][2]。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如下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的各类地质遗迹。

第三条本规定中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四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第七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山、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七、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第三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区的建设第八条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以下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旅游开发价值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旅游开发价值

关键词 : 地质遗迹 ; 旅游开发价值 ; 广西凤山
中 图 分 类 号 : 9 .9 29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1121)9 86 3 10 84 (00 o —05 —0
X hn U S eg—ld, HE i a a C N We—h i
1 前 言
研究 区构造线总体上呈北西向、 北东 向和南北 向。印支运 动使区内中泥盆统至中三叠 统( 2 I) D 一, 普遍褶皱 和断裂 , 2 岩石 中裂隙发育 , 为岩溶作用提供 了适宜的构造条件 。
凤山县地处 云贵 高原 的东 南缘 , 西壮 族 自治 区的西北 广 部、 河池市的西 北部 , 介于 164 1 Oo73” 、4 1 0 ̄02” 71 3E 2 ̄5O 一 一1 2  ̄93" 。地势西北高 ( 高海拔 11m) 向东北 和南部 渐低 44 0N 最 38 , ( 最低海拔 22m) 6 。主体 海拔 5 ) 10m, ( - 00 地形起伏较大 , X- 高差
凤山国( . 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05 ; . 1成 10 92 中国地质研究院 岩溶地质研究所 , 广西 桂林 5 10 ) 404
摘要 : 广西凤 山岩溶 国家地质公 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规模宏大 、 特征鲜明 , 有 1 共 5类岩溶为 主的地质遗 迹类型 , 中岩溶 洞 其
C a a trsi fGe lgc lHe i g sa d T 一锄 Ex li t n Vau s o e g h n Na o a o a k h r ce it s o o o i rt e n hl c a a p ot i l e fr n s a t n l ao i Ge p r
A s atFnsa a t aoa G r hdaudn, r a n eickr el c eig su_¥T e e 5k d f bt c:eghnK r tnl e  ̄ a natl g s l ads c a t o g a hraer or ̄.hr wr 1 i so r sNi o b ae c e p f i sg o l i t a o A e e n

李铁--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

李铁--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

浅谈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李铁1赵左1杨建平2徐勇 2(1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2西安市国土资源局)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地处西安市南,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

素有“中国人的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造山带,是全球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之一,是形成统一中国大陆的主要结合带,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

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地处秦岭造山带的主体部位,是中央造山带的经典地段。

依次分布有: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和黑河、沣峪两条科学考察路线。

是至今为止距大都市最近的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风景奇特的地质资源,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资源,独具魅力的历史遗迹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资源在国际上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和特殊科学意义;在全球文化领域具有唯一和不可替代性是人文与自然、地质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下,根据其公园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深入调查分析,充分运用政府管理职能及市场运行机制,结合西安大都市的旅游特点及周边旅游资源优势联合开发,提升其地质遗迹保护及旅游品牌形象建成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宗教朝觐等为一体的西安后花园。

以提高属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PROTECTION OF GEO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OF QINLING ZHONGNANSHAN GEOPARKLi Tie1, Zhao Zuo2, Yang Jianping2 & Xu Y ong2(1.Xi’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2. Xi’an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The Qinling Zhongnanshan Geopark of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recinct of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roximately 25km to the down town. It covers an area of 1,074.85 square kilometers. The territory of the Geopark lies in the main sectio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at formed a naturally transitional zone dividing the China’s territory into the southern and the northern parts. Both the parts are featured in different natural geographic factors in geology, biology, water system, soil, climate, and also in cultures. The Geopark is separable into five sub-geoparks that are featured in their own specialties and mutual relationships, in which eight individual scenic areas and two ad hoc itineraries for geo-tourism are included. They are Cuihuashan Mountain collapse-slide sub-geopark, Lishan rift horst sub-geopark, Bingjingding shear zone and tectonic migmatite sub-geopark, Yushan sub-geopark of island-arc granite peaks and ridges landform and South Taibai sub-geopark of plates and the Quaternary glacier, and the Heihe itinerary and the Fengyu itinerary ad hoc geo-tourism. The geopark is abundant in geoheritage sites with verities of different geomorphology types, long history of folklore cultures, historic relics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It is an ideal place for popular geoscience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geological field trip, history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artistic appreciation, tourism and sight-seeing. The geopark has a global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typicality in the heritage sites of orogeny, mountain collapse-slides,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and remains of paleoanthrop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e geopark is featured in its independent character and irreplaceableness in the global cultural field. It is also a fine example of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nature, geology and esthetic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in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in development, region joint development will be commenc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djacent tourist resorts around Xi’an regio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geopark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 life and to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地处西安市南,距市中心仅25公里,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其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兼有稀有美学价值的地貌景观、生态景观和不可替代性的历史、宗教、文化景观。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旅游开发价值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旅游开发价值
wh c f e s mu tp e f n to s u h a ce tfc i v si ai n c e t i d c to ih o r l l u c i n s c s s i n ii n e tg t ,s i n i c e u ai n,e o t u im ,a d l iu e i o f c —o r s n es r . Ho v r t e v l e o e l g c lr man s n twh ly e u lt h o r s v l e I r e o ma e a r t n l we e , h a u f g o o i a e i s i o o l q a o t e t u im a u . n o d r t k a i a o d c so o mp e n i g p a n n , x l i to n o sr c i n ti e e s r o a s s he wh l au r m e i i n f ri l me t ln i g e p o t i n a d c n tu to ,i sn c s a y t s e s t o e v l e f o n a

要 :陕西 延川 黄河 蛇 曲国家地 质公 园是 我 国 目前最 密集 ,规模 最 大 、发 育最 完好 的干流 峡谷 型蛇 曲 。她
以黄河 秦 晋大 峡谷 壮 丽 的 自然 景 观 为依 托 ,以河 流 地质 遗 迹景 观 和黄 土 地貌 景 观为 主体 ,以人 文景 观 为陪 衬 ,给游 客提 供优美 舒适 的户 外游 憩环 境,集 开发 科学 考察 、科 普 教育 、游 览观 光 、生态旅 游 、休 闲度假 为
Aca Ge s in ia S nc t o ce t i ia c

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以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以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2、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结合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可以开发一系 列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展古生物化石挖掘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 体验挖掘出古生物化石的乐趣;或者设计火山地貌观赏路线,让游客近距离感 受火山地貌的壮观;还可以开发相关的地质旅游纪念品和科普读物,满足游客 的购物需求。
3、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游客的重要 保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例如, 建设宽敞舒适的游客中心,提供完善的导游服务;改善公园内的交通设施,确 保游客的出行安全和便利;同时,加强公园内的环保和安全措施,确保游客能 够在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地质旅游的乐趣。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仅仅依靠资源的自然禀赋是不足够的。合 理的开发与规划是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的理 念:“旅游发展的问题其实主要是思维的问题,不是资源的问题”。对于山旺 国家地质公园,应注重以下几点规划:
1、深化地质旅游资源的挖掘:尽管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具有丰富的地质旅 游资源,但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开发古生物化石的形成 过程和生态环境,以及火山地貌的形成与变化等。通过增加地质知识的普及和 展示,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地质旅游的魅力。
4、资源影响力: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对公众具有极高的吸引 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同时,该地质公园也是进行科 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四、结论与建议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丰富且高质量,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 值。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旅游价值和科普教育功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 例如,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举办各种活动,如摄影比赛、徒步比 赛等,吸引更多游客。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价值保护与开发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价值保护与开发

试析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摘要: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内,是一个历史遗迹的风景名胜区。

它以中外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为主,以“湘西型”岩溶地貌景观为辅并兼有大量的地质。

目前被公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便是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

因此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价值特色自然遗产旅游资源遗产保护适度开发可持续旅游保护工作作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方面是由于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这就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另外,不少地方为吸引更多的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因此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导致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

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价值、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1.价值特色亿万年前,武陵源是一片汪洋大海,通过大自然不停地搬运、雕琢,变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

这里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

武陵源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人们征服。

武陵源更以其具有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这“五绝”闻名于世。

2.自然遗产(1)地质地貌具有突出的价值。

(2)地貌景观奇特多姿。

(3)生态系统较为完整。

(4)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

(5)气候景观多姿多彩。

3.旅游资源武陵源有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主要风景特色。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又称地文旅游资源,它包含地质遗迹、地质体以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一种。这种旅游资源就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造景功能和人文特点,该特点能有效被旅游所利用[1],进而能带来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是地质地貌可单独成景:自然环境中的地质地貌要素千奇百怪,会呈现出多种特殊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吸引人们观光驻足。这些地质地貌景观,有时就可以单独构成一个主景供游人赏析。例如 云南路南的石林、周口店猿人遗址、西岳华山、沙丘景观、自贡市的恐龙博物馆、黄土景观等等[2],这些地方的地质地貌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往游玩、观赏。
[3]陈安泽.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dilidizhi.
四是地质地貌的配角美 有些景区的地质地貌本身不具备单独作为主景的特质,但通过其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和谐搭配,也能形成很好的风景。如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西湖十景的确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是由于西湖周围的山地绝佳的配景作用才可以起到如此好造景效果。
此外,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它作为一个客体,能使主体游人感知其造景的寓意和内涵,并受到情境熏陶和教育。
一是地质地貌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一宽泛的概念,地质地貌属其一范畴。就上文所述,地质地貌也有多种种类和类型,因而,自然环境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受到不同地质地貌的影响。被影响后的自然环境又可以被开发利用,进而形成新的旅游环境。例如,滨水环境为发展滨海、滨河旅游提供广阔的空间。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设计与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相协调。而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运用原有地貌特征,做到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当然,有时地质地貌也会对旅游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发生,都会影响到旅游相关活动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探讨--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2007级指导教师:罗明云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来分析了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特征,同时以遗迹保护和地质遗迹景观开发为核心,对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旅游开发做出初步规划。

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可分为五个区进行规划开发,即化石游览区、峡谷地貌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综合服务及科普教育区以及生态旅游区。

关键词:硅化木;地质公园;旅游开发Analysisof geologicalremainsand tourism Developmeton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A Case ofShehong National Geologicalpark in Sichuan provinceLand andResourc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grade2007instrutor: Luo MingyunAbstract:Article is summarizing thecharacteristicsofSichua npetrified woodresources, with emphasis on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Shehong petrified wood remains werestudiedand analysed.Through fieldvisitsandaccess to a variety ofl iteraturetounderstand the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petrified wood Shehong geologicallandscape features,For theprotectionofgeological heritageand developinggeological heritagelandscape,the characteristicsof the geologicallandscape ofzheShehong National silicified Forest Geopa rkis analysizedandevaluated,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given,And its tourism developmentto ma kea preliminary plan.Sheho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petrified woodcanbe divided into five areas ofplanning and development,the fossil resort,canyon resort, leisure area, comprehensive services,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andeco-tourism zone.Key words:silicified forest;geological park; tourismdevelopment1 四川硅化木资源概述硅化木主要生成于中生代时期,以侏罗纪、白垩纪最多。

我国各省均有侏罗纪、白垩纪的分布,硅化木的地理分布范围遍及各省。

人为的异地硅化木,由于某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的花卉奇石市场,处处都有硅化木的踪迹。

下面仅搜集四川部分原地、异地硅化木产出相关资料以示分布的广四川硅化木分布地区四川省自贡市大山埔是侏罗纪恐龙的聚集地,还产有树干长20多米的硅化木,自贡市硅化木出露于月长山岭采石场,硅化木埋藏在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纪下沙溪庙组底部砂岩中,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相毗邻;永川县永泸乡的石松坪硅化木;四川省永川市王坪镇中生代株罗纪硅化木化石,植物名称石松,杜甫曾写“万年松化石”;四川宜宾市东南68km处,有一天然竹园,那里粗如碗口的楠竹,根连枝叠、拥青泻翠、郁郁葱葱,这就是国内外罕见的蜀南竹海,在竹海北面二龙口乡有裸露地表的硅化木群,分布在4km2的范围内;四川安岳县的马门溪恐龙是侏罗纪晚期马门溪恐龙化石,为亚洲第二大恐龙化石,距今1.4亿万年相关的还有硅化木、大象、熊猫、鱼龟等化石;四川省简阳三岔湖花岛,有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树种银杉,1.5亿年前的硅化木。

2003年,通过国家及省市地质和生物科学专家多次联合考证,射洪侏罗纪硅化木化石群在地下沉寂了1.5亿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四川遂宁和射洪地区发现的良好侏罗系剖面和独特的古生物及保存完好的硅化木化石群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是进行古生物研究和地质研究的圣地。

2 射洪硅化木的资源特征1.区域概况1.1 地理位置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射洪县明星镇境内东南4km处,其东南角位于大英县回马镇境内,居于射洪县南部龙洞河两岸。

园区地理坐标范围: 东经:102°22′31″~102°23′25″,北纬:30°38′24″~30°40′48″南北长4.5 km, 东西宽4.3 km, 面积约12 km2。

与其它硅化木地质公园相比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在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部最大的两座城市重庆成都分别位于它的东西两翼,有高速公路相连,距成南高速公路大英段隆盛出入口4km,距中国死海15km,西距成都市136 km, 南东距重庆市140km, 北距绵阳市130 km, 东距南充市84 km,到遂宁市30km,以上周边中心城市行车仅1~2小时即可抵达。

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遂渝铁路和遂绵高速公路在此构成交通网络连接园区。

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交通地图1.2 地质概况园区为川中典型丘陵地貌,在侵蚀作用下,桌状山、馒头状或台状丘地貌多见, 海拔290~420m, 最高丘峰为446.1m, 一般高差70~-100m, 丘间谷地形态多呈“U”型。

园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均降雨量931mm,平均气温17℃ , 植被以柏、松、水杉、银杏等为主, 覆盖率42%。

园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川中台坳之川中台拱的南充台凹,区内地质构造以宽阔平缓、近东西向的褶皱( 蓬莱镇背斜) 为主, 断裂不发育。

出露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地层, 岩性有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 倾向北西,倾角5~7°[1]�。

园区以低山丘陵地貌龙洞河“U”型峡谷( 四川射洪龙凤峡风景区) 为主线, 构成一幅山水相连、生态优良、风景秀丽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旅游景观区。

2.射洪硅化木化石群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成因2.1 硅化木化石群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硅化木为主,其主要分布在射洪县明星镇的王家沟、曾家沟、田家沟、龙龟寺、龙洞子电站一带及大英县回马镇李家沟,产于蓬莱镇组下段的长石砂岩中,现以发现硅化木512根左右。

硅化木的产状复杂多变,以平卧为主,少量与层面斜交或直立,因它形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盆地差异升降、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等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以平卧为主,少量与层面斜交或直立;形态各异,两端参差不齐;断面形状多样,呈椭圆形、圆形、半圆状、板状等;直径0.1~1.0m,长0.01~8.0m,多为树干,少见树枝,树根,树皮。

其外表颜色多呈褐黑色、灰白色;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木质“结构”年轮清晰可见[2]。

射洪硅化木为保存次生木质部的侏罗纪松柏类植物,隶属与拟罗汉松型、云杉型、原始松型、南洋松型等分类单元[3]。

2.1.2硅化木的形成原因射洪硅化木化石群形成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

早在三叠纪初期四川盆地全被海水淹没,三叠纪中,晚期,在“印支运动”作用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之间,形成印支褶皱带,向西与巴颜喀喇和三江,滇西的广大印支褶皱区相连,四川盆地边缘隆起高山,海水后退,亚欧大陆主体形成,四川盆地变成内陆湖泊和湿地森林。

印支运动以后,四川盆地位于当时的川鄂盆地内形成了稳定的内陆盆地,但它东面位于环太平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川鄂盆地面积大,拗陷幅度大,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如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泥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

但中生代气候从晚三叠纪的温暖湿润往侏罗纪时期的炎热干燥气候演变,当时生长的植物以苏铁、银杏、松柏为最主要的代表。

这些树木因后来的一系列地壳变动,如盆地差异升降、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等,则有利于形成了硅化木。

[4]中生代裸子植物空前繁盛,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喷发、地震、盆地差异的升降等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将大量的树木埋入地底,在高压、低温、缺氧环境下浸泡于高浓度的含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交代,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

射洪硅化木群所在区的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及蓬莱镇组中都含有大量园区内恐龙骨骼化石分布于王家沟、李家沟、蔡家坝等地。

恐龙化石与硅化木产于同一地层的长石砂岩与泥岩中。

骨骼化石直径约0.1~0.3m,长度0.15~0.5m,据分析多为恐龙肢骨化石。

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研究,恐龙体长超过20m,为食植物的蜥脚类恐龙,与四川马门溪龙相近。

[5] 2.2.1 恐龙化石的形成原因恐龙化石的形成也是在侏罗纪时代,但它的具体灭绝原因正在考证,有的专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一系列的地质运动导致的,如盆地差异升降、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等等;气温的突然降低可能也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

恐龙化石的成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掩埋、石化、回归地表。

当恐龙因为地质运动、地壳运动、地震、自然灾害、自然死亡等因素死去很快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

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

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

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

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

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在化石回归地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

在成千上万的化石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变弯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

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可能让化石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