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从外来到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文章从中国英语的定义和特点、成因和影响因素、与标准英语的对比分析以及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英语”研究现状。
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研究的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
然而,在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也面临着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意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英语使用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
“中国英语”是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反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其特点包括:(1)语音和语法方面:中国英语的发音和语法受到汉语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和语法特点。
例如,中国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音译词和语法错误,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造成的。
(2)词汇方面:中国英语的大量词汇来自汉语,这些词汇通常被音译成英语。
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国英语中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语篇结构方面:中国英语的语篇结构常常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即从外围问题入手,逐渐引向核心问题。
这与西方英语国家的语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英语的成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背景: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价值观,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
例如,中国人注重谦虚和尊重他人,因而在交流中会使用一些委婉语和敬语。
(2)社会环境: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地位也对其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被纳入英语中,如“大妈”(dama)、“土豪”(tuhao)等。
从五个角度入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五个角度入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门打开后,西方文化蜂拥而至,部分国人盲目崇拜外国文化,许多商家也借洋节之名大肆宣扬营销。
如果教师能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正确引领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生们正确接受外国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保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国新生代将不会再“崇洋媚外”。
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以及英语教材编写的初衷,更是关于民族之根的教育。
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也是当下需要教师重点探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一、中华文明礼仪之美小学英语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编写教材。
例如有关“打招呼” 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当如何在其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呢?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授课前,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搜索中国人见面如何行礼打招呼,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到古人对于行见面礼的讲究,更懂得当今不少正式场合,如何行礼打招呼而不失分寸也是很有学问的。
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打招呼用语,如“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Good afternoon” 等,以及“Goodbye” “See you” “Good night” “Take care” 等西方人在分别时使用的礼貌用语。
在掌握这些词汇后,学生在同师长以及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这些英语。
在教学中,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学生们从中国这些看似繁杂的礼节中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自信。
二、中华传统节日之美小学英语教材中介绍了许多西方传统节日,如 Christmas,Easter 等,但少有中华传统节日。
因此,在讲授西方传统节日单元时,笔者会首先询问学生们对于中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自己收集资料了解东西方节日来历的不同。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外教现象
借攀外国的文化 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带来一‘ 定的障碍 。因此,能 讲一 口流利的地道的英语 ,且熟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具有跨 国 一 界,跨东西方文化意识的人才将备受青睐。
西方 国家去感受英语 的魅力。我们缺乏对所学语 言国家的风俗和 惯例方面的知识,说话往往不得体。这种不得体、不恰 当的英语 比语法、语音方面的错误更难被英语本族人接受。在课堂上,教 师就是学生的语境和社会 。凶此 ,教师对社会文化 因素在外语教
出现 的 问题 , 并 针 对 解 决 之 道 给 出 自己 的 看 法 。
关键 词:外籍教师;英语教学法 ;填l 式教学 鸣 中图分类号:H3 9 l
收稿 日期 :2 0 —4 1 0 90 .0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0 02 0 )20 1 -3 6 32 3 (0 90 .180
模 仿 ,可 以这样 说 ,它 是 人 的一 种本 能 。【 】 4
随着中国加入 WT 成为现实,世界接纳了中国,中国也走 O
向了世 界 。 握 I 术和 英语 已成 为新 一代 高 素质 人 才 的必 备 的 掌 T技 条 件 。随着 国际 各行 业 集 团与 科研 机 构对 外 语 人才 需 求 的加 大 ,
了语言习得的心理障碍,学会 了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讨 论等 ,在课堂. 很容易抓住 I } 二 司学们的兴趣点,让同学们在学习英 语时宵身临其境的真实语境感觉。这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 英语 内容的理解 、加深印象、用英语交流 ,而不在 于纠正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叶 学
低 ,说话 者 之 间的 交情 的 深 浅与 语 言 的关 系 。
老外中国英语教学
老外中国英语教学
老外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通常是指外籍教师(通常来自英语国家)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兴起,成为提高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老外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外籍教师通常会使用他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适合中国
学生的教材和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他们也会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文化交流:外籍教师不仅教授语言知识,还会与中国学生分享他们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语言实践:外籍教师通常会组织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等,
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场景中使用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老外在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1/ 1。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外来文化和本位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
对 中国传统 文化承 继问题进行 了思考 。
【 关键词 】文化导入 文化 对比 文化 融合
一
、
对 “ 西 方 文 化 ” 的 讨 论 中
为君 子应 该 以 “ ”为根 本 ,走忠 恕之 道 ,其他 一 切品 孝 格都 应 以此为 基础 ;西 方传 统道 德 的品格 是勇 敢 、智 慧 、节制 和正义 ( 苏格拉底 、柏拉 图 ) ,其传统 价值观 也
贯 主张竞 争 为先 、适者 生存 ,这 种强 调 自立 、 自我 的
个 人英 雄 主义显 然不 会认 为凡 事退让 以求 平 和是道 德 之 精 华 。毋 庸质 疑 ,中西 方文 化必 有可 交集 之处 ,但 是 占 决 定地 位 的价值观 却 明显是 不 同的 。明确 这两 种文 化 在
适 当的教学 情 景 ,营造 和谐 的课 堂 气氛 ,达 到最 佳 的学
习效果 。 2注 重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际 效 果 。 在 中 国 的 外 语 课 堂 上 , .
参 考文献 :
学习 者往往 是知 识 的被动接 受者 ,他 们 习惯 于听 教师讲
课 ,记 笔 记 ,缺 乏 主 动 讨 论 和 参 与 的 意 识 和 勇 气 。 因此 , 在 医 护 英 语 的 课 堂 上 . 当 学 生 最 初 接 触 “ 景 交 流 ” 的 情 教 学 模 式 时 ,可 能 会 感 到 不 适 应 。 例 如 ,面 对 情 景 活 动
仁 、义 、智 、信 ,主 张以和 为贵 、谦 让互助 、非攻 反战 。
在中 国传统 道德关 系 中, “ 利他 ”永 远高 于 “ 己” 利 ,作
及 这 些 规 划 的 自 动 化 , 以 将 它 们 转 化 为 实 际 情 景 中 的 流 利 运 用 ” 在 医 护 英 语 的 情 景 交 流 教 学 模 式 中 , 了解 学 生 。 的认 知 方 式 的 差 异 有 利 于 教 师 针 对 不 同 的 学 习 者 ,选 择
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毕业综合训练课题名称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专业商务英语班级12级商英(2)班姓名陈春玲学号112107010123指导老师谭红英江西科技学院字体不对,篇幅太短,修改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一.英语在中国早起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因为西方殖民者抵达了我国少部分地区,英语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只有极个别的人会说真正的英语,所以英语语言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
而唯一和英语发展有联系的是当时的“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只有口头形式,没有正规的书面形式,是说汉语和英语的人们在交流中随意形成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
1664年,英国人在广州建立了他们第一个通商驿站,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奉行的是“天朝上国”的理念,没有人会想学习外来语种,所以“洋泾浜”英语在18世纪的广州只形成了一个雏形。
从1843年开始,随着条约通商口岸的建立,“洋泾浜”英语被广泛传播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尤其是在当时的上海极为盛行。
上海或其他籍的商人为了争取与外商直接交流,纷纷学习英语,同时一些出版商也乘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又因旧上海滩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泾浜”,而最后确立了“洋泾浜”英语这个名字。
但是在十年后的19世纪,由于中国社会的衰落和人们对标准英语的偏爱,“洋泾浜”英语也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继而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向全世界开放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西方国家。
盛行一时的“洋泾浜”英语在这一阶段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有助于现代化建设的标准英语。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从国际交流、教育和贸易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外国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在急剧增加。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英语的教授与学习,规定参加全国考试的学生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开始进入下一步的高等教育。
从汉语国际教育角度看英语语法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从汉语国际教育角度看英语语法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话题。
从语音到语法,从词汇的借用到概念的补充,从国民心态的分析到两种语言的互译,从国民经济的发展到国际地位的变化,这些都是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不但体现在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词汇方面。
英语词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没有声调,英语语音有重音和次重音、重读和非重读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发音方式不同。
简单地说,汉语讲的是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而英语讲的是重音和次重音,或重读,或不重读。
当今,中国人在汉语中常夹杂一些英语单词,如:Hi,0K,Bye-bye 等,无意识中,中国人学会了一些音调语言的发音;再比如:中国各地机场的英语广播,播音员说出来的汉语的地名往往没有声调,听起来像英文地名,如:Beijing,Sichuan,Hunan,Shanghai等。
英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汉语。
在中国的青年学生当中,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用英语的句式说汉语,有时,在写文章时也这样。
比如: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建议你去看医生。
(If you don't mind,I suggest you go and see the doctor.)英语句式和词汇一样,对汉语的表达都有影响。
尤其是青年学生当中,他们使用外来词汇和英语句式的激情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就语音、语法和词汇这三个要素而言,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个要素方面,即词汇方面。
现代汉语吸收英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译外来词;第二,借用英语的表达方式;第三,在外来词的基础之上继续扩展;第四,借用大量的英文字母缩略词。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识 ,这对促进英语学习者对英语 国家文化的了解 、 更好地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但 同时 ,也 呈现 出一 定的认 识偏 颇 ,这 种跨 文化 交 流 更 多表 现 出 了一 种 单 向的 交 流 , 以课 程 设 置 而
言, 有精读 、 视听说、 英美文学选读、 英美概况、 英
阶段是 广大青 年 人生观 、世 界观 、道德 观形 成的 重
收和传播 ,两者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 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亦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 的侧重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学习逐渐转向了对 跨文化交流的重视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量增加了
目的语 国家的 人文 、地 理 、风俗 、习惯 等方 面 的知
么不能用恰 当的英语表达 中国文化 , 导致跨文化交
际能力 发展失衡 ,不但 无法 满足 交流对 象对 中国传
统文化的了解需求 ,而且 由于表达不准确 ,容易造
成外国人对 中国文化的误解 , 从而产生了 “ 中国文 化失语现象”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2 . 1 7
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语教学离不开语 言 输入 与输 出 , 没有有 效 的输入就 没有有 效 的输出 。
由于 中国传 统 文化 在英 语教 学 中的缺 失 ,无论 是英
教 信仰 、文学 艺术 等方 面 。它 是 中华 民族几千 年 文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 文化的产物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承担着传承文 化的重任 ;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 ,是人类用来 表达思想 、传递感情 的交际工具 。W i d d o WS O n ( 1 9 8 3 ) 指出, 语言学习应确立学习 目的, 而大部分 人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 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
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双师型”教师队伍。
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
专职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还必须具有至少五年以上的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丰富的实际知识;一般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较强。
兼职教师主要是从企业、行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人。
三、对我国高职课程文化建设的启示我们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时,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还要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为主的特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
首先,在课程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突出职业性。
一方面,课程教材内容以应用技术为主,增强岗位适应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怎么办”和“如何做”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注意建立与现代生产管理同步的实训体系,校外要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合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实践性的学习。
其次,建立完备、科学合理与可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最后,建立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精神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课程目标文化;以课程缔造为价值取向,以体验、参与、合作为标志,以产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来实施文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1]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4):1.[2]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J].学术探索,2002,(1):102.[3]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00.[4]姜大源.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版),2005,(11):17.[5]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71.[6]朱桃福.德国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其借鉴[J].教育发展研究,2004,(2):59.[7]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2,(3):78.摘要:教材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连接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内容的工具。
八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法
八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法1.交际法:这是重点强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方法。
教师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对话,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用语和简单的交际语言表达。
交际法适用于初级英语学习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的能力。
例如,教师会以买东西、问路等为例,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2.语法翻译法:这是一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通过翻译文本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
语法翻译法适用于中级至高级英语学习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语法规则,从而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
3.录音教学法:这是通过录音和听力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技能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播放录音材料,让学生倾听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语音准确性。
录音教学法适用于所有英语学习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和语音准确性。
4.任务型教学法:这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任务,如观看视频并写相关总结,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阅读、写作及口语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中级至高级英语学习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英语进行任务完成的能力。
5.听说教学法:这是一种注重学生听力和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听说教学法适用于初级至高级英语学习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6.阅读教学法:这是一种注重学生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应用能力。
阅读教学法适用于中级至高级英语学习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7.微教育教学法:这是一种注重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微教育教学法适用于任何英语学习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中国近代英语教学法发展要略
探索研究TAN SUO YAN JIU中国近代英语教学法发展要略张娜太原学院外语系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2)1 西方初步舶来1.1 西方传教士在华英语教学活动清末民初,开西学东渐之风,我国外语教学最初的实践来自于19世纪初期,英美教士来华创办的教会学校、以及后来清政府官办的同文馆及各类西式学堂。
这些教学机构中最早的英语教师往往由传教士担任;由此,传教士阶层成为了中国英语教育史上最早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以传教士为主要教授者的中国早期英语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830年美国传教士在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在广州建立第一所教会学校——贝满学校起,至1950年新中国政府从收回教会的教育权为止,前后绵亘120年[1]。
第一阶段,是传教士英语教育的拓荒阶段,从1830年起至1860年止。
这一阶段划分的时间节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
因为清廷采取的限制传教的政策,传教士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举步维艰,整体办学规模较小,教学水平较低,在1860年前已有的50所有教会学校中仅有约1000学生在学习英语。
第二阶段,是传教士英语教育的繁盛阶段,从1860年起至1936年止,起点是标志着国门洞开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终点为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中间经历了清王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
但是这一时期的清廷已经积极开展“洋务运动”,组织同文馆和西式学堂,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借助这样的政治背景,传教士的英语教学得以顺利开展,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传教士们为中国培养了近代史上第一批英语教育师资,且经过数次群体性集会研讨确立了英语的主体教学地位,在教会学校里,英语不但是必修的主要课程,而且是其他科目的授课语言。
上海圣约翰大学采取的“浸入式英语教学法”颇为成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创设全英文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成为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上的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是传教士英语教育的衰落阶段,从1937年起至1949年止。
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
247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文/张亚文 王 妙 王国英两种:(1)完全音译词。
即按照英语发音用汉字加以改造后进行记录,如 “俱乐部(club)”“香波(shampoo)”“托福(TOEFL)”“华盛顿(Washington)”“巧克力(chocolate)”“席梦思(Simmons)”“克隆(clone)”等。
(2)音译兼意译词。
因为不能说其是从意思上与英文词进行对应,这类词只是译者在翻译时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从而形成既表音又能组成某种字面意思的词,使人能够产生某种联系,所以这类词从根本上讲是音译。
如:“可口可乐(coca cola)”,不能理解为“可口的可乐”;同样“脱口秀(talk show)”,不能理解为“脱口的秀”。
3.音译加译类词。
即在翻译的时候在译音的同时在该词后面或前面加上类别,如“卡片(card)”“艾滋病(AIDS)”“酒吧(bar)”“啤酒(beer)”“比萨(pizza)”“雪茄烟(cigar)”等。
4.半音译半意译词。
这类词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音译兼意译词,前者属于音译词,而半音译半意译词则是将一个词分为两部分翻译,一部分采用译音方式翻译,另一部分采用意译方式翻译,如“新西兰(New Zealand)”“康桥(Cambridge)”“乌托邦(Utopia)”“迦南圣地(the Land of Canaan)”等。
5.字母词。
字母词的来源有以下几种:(1)英文单词,如“Windows”(视窗系统);(2)英文缩略词,如“WTO”“GDP”“DNA”“ NBA”等;(3)汉语英文缩写,如“CCTV”“CBA”等;(4)汉语拼音缩写,如“HSK(汉语水平考试)”,又如网络流行语中的“GG”“MM”等;(5) 包含有英文字母的词,如“B超”“X光”“阿Q”“APEC蓝”“江南style”“航母style”“新技能get”“PH值”“T恤衫”等。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作者:陈师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
本文总结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领域,并从词义层面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词义;扩大;缩小;词性褒贬作为人类交流的媒介,语言并非一层不变。
相反,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跟随人类的活动在不同民族间转换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产生了。
外来词,或外来语,也称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涉及领域1.日常生活领域T恤(T-shirt)、比基尼(bikini)、牛仔裤(jeans)、星巴克(Starbucks)、麦当劳(McDonald’s)、吐司(toast)、可乐(cola)、自助餐(buffet)、软饮料(soft drink)、培根(bacon)、奶酪(cheese)、香波(shampoo)、隱形眼镜(contact lenses)、空客(airbus)、地铁(metro)、波音飞机(Boeing aircraft)、超市(supermarket)、汽车旅馆(motel)等。
2.艺术文化领域摇滚乐(rock)、爵士乐(jazz)、芭蕾(ballet)、尊巴(zumba)、健身(fitness)、吉他(guitar)、小提琴(violin)、蹦极(bungee)、高尔夫(golf)、肥皂剧(soap opera)、奥林匹克(Olympic)。
3.专业科技领域硅谷(silicon valley)、高科技园(hi-tech park)、视频通话(video call)、试管婴儿(test-tube)、集成电路(IC)、数据库(data bank)、智能手机(smart phone)、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等。
4.社会领域派对(party)、社区(community)、代沟(generation gap)、蜜月(honey moon)、白领(white collar)、丁克(DINK)、雅思(IELTS)等。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
养 文 化 差异 意 识 的 重 要 性 和 必要 性 。其 重 要 性 可 以从 教 育部颁 布的《 大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要 求 ( 修订 本) 》 中窥 见
斑, 该 要 求 中 明 确规 定: “ 大 学英 语 课 程 不 仅 是 一 门 语 言基 础课 程, 也 是拓 宽知 识 、 了解世 界 文 化 的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兼具 有 工 具 性 和人 文性 。因此 , 设 计 大 学英 语 课 程 时 也 应 当充 分 考 虑 对 学 习者 的 文 化 素 质 培 养 和 国 际化 知 识 的 传 授 。” 由 此 可见 。 英语教 学中必须开展文化教 学.
★语 言
四川成都 西华大学 谭冬玲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 学学院 陈洪特
【 摘 要】 大 学英语教学的根本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 交际能力。语 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 系, 决定 了文化教 学
是 语 言教 学 的 重 要 内容和 手 段 。然 而 " 3今 的 大 学 英语 教 学 中却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文 化 失 衡 现 象, - 导 致 学 生跨 文化 交 际 的 失败 。 因此 , 有 必 要 在 大 学 英语 教 学 中加 大 中 国文 化 的 输入 , 在提 高 学 生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 的 同时 , 实现 中华 文化 的传
播与宏扬 。母语文化在英语教 学中的缺 失已经带来非常 严 重 的后 果 , 许 多同学, 甚 至 已经 通 过 四 级 考 试 的 同 学
无 法 用英 语 介 绍 中 国传 统 的 节 日: 用 英 语 无 法表 达 出 日 常三 餐 之 中的 豆浆 、 馒头和稀饭等 , 长此以往 , 我 们很 难 培养、 提 高学 习者 的“ 有 效 交 际能 力” 和“ 双 向 交 际 能 力” , 因为 跨 文 化 交 际 不是 单 方 面 向 一 方 面 学 习 . 而 是 交 际双 方都 了解 彼 此 的 文化 并相 互 让 步 、 相 互 尊 重 对 方 的 文化 习 惯 . 这 是 跨 文 化 交 际顺 利 进 行 的 必要 条 件 。 因此 在 大 学 英语 教 学 中加 强 中国 文化 的 输 入 , 有 效 利 用 英 语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为了更好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并重,加强跨文化交流。
这将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英语教学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1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思维的开拓和创新,通过教学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培养道德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通过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品行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1.3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只有在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
通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拓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与国际友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成语、俗语和典故,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英语交流中更具表达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英语教材缺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模块教材在教师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之前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英语教材内容以西方文化为重点,所以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中国的初中英语教育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内容为主,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跨文化视角下的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主要场所,其教学内容不仅应该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跨文化素养的培养。
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对于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探讨在跨文化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需要探讨为什么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视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技能。
初中英语课堂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学生接触最广泛的外语课程之一,跨文化视角的研究也为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交流能力提供了具体指导。
本研究对于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正文2.1 跨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特点分析教学内容更注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师会引入更多关于不同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跨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课堂氛围更加开放和互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也会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跨文化话题。
英语中外来词的教学原则
英语中外来词的教学原则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外来词已在许多国家语言中成为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外来词语言丰富化的角度,阐述正确地学习和掌握外来词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外来词的难点,以及如何理解外来词的文化冲击。
关键词:外来词英语学习重要性文化冲击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
要精确计算英语中的外来词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外来词在历史长河中融入英语词汇早已被认为是英语的词汇。
还有一些外来词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消失。
西方语言学家认为至少有30%—50%的英语词汇可以确定是外来词,而且这个数字随着今天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还将上升。
英语中的外来词来源非常广泛,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甚至汉语等。
外来词有一个特点非常独特——不同国家来源的外来词能够反映该国家的文化特点。
比如来源于意大利语的外来词主要是音乐和饮食方面的,来源于法语的词汇主要是艺术与流行方面的,而来源于德语的外来词则多是科技和医药方面的。
如来自德语pretzel(一种脆饼干),stein(啤酒杯),wanderlust(旅行癖),sauerkraut(德国泡菜的一种),frankfurter(法兰克福香肠),hamburger(碎牛肉,牛肉饼,汉堡包),kindergarten(幼稚园);来自西班牙语alligator(来自el lagarto,蜥蜴),canyon(来自ca?觡on,峡谷),guerrilla marijuana mosquito mulatto(来自mulato)等。
英语中甚至还有很多词汇是来自汉语的,如来自普通话kung fu(1966年来自“功夫”),yin yang(1671年来自“阴阳”),kowtow(1804年来自“叩头”),tofu(1880年来自“豆腐”),lychee或litche(1588年来自“荔枝”),gung ho或gung-ho(热心)(1939年来自“共和”),mahjong或mah-jong(1920年来自“麻将”),feng shui(1797年来自“风水”),tai chi(1736年来自“太極”),yamen(1747年来自“衙门”),kaolin(1727年来自“高岭”),kylin(1857年来自“麒麟”),longan(1732年来自“龙眼”),pe-tsai(1795年来自“白菜”),petuntse(1727年来自“白墩子”),sampan(1620年来自“舢板”),suan-pan(1736年来自“算盘”),tao(1736年来自“道”),taipan(大商行的總經理)(1834年来自“大班”),Toumingdu(透明度)(來自19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用語“透明度”),Tuchun(1917年来自“督军”),ho-ho bird(1901年来自“凤凰”),wampee(黄皮果)(1830年来自“黄皮”),whangee(紫竹)(1790年来自“黄藜”)等;来自粤语typhoon(1771年来自“台风”),dim sum(1948年来自“点心”),yum cha(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2004]),wok(1952年来自“镬(炒锅)”),bok choy(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chop-suey(1888年来自“杂碎”),won ton(1948年来自“云吞”),chow mein(1903年来自“炒面”),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一种钱币)(1711年来自“丝”),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浅议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与跨国文化培养
- 129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浅议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与跨国文化培养江苏省太仓市弇山小学/顾唯页【摘要】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国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体验拉多(Lado 1964)早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国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培养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
那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呢?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从对比中发现中外文化差异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单纯从课本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且缺乏深度。
由于地域、民族、宗教信仰、历史等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各种核心价值观念的不同,在词语的内涵上的差异就更加明显。
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中西文化的比较,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文化内涵的差异体现在众多的颜色词汇中。
3A Unit6《Colours 》以Yang Ling 表演短裙魔术秀开篇,重点学习颜色类单词。
以单词“red ”为例,对中国人来讲“红”代表着“喜气”、“成功”、“受欢迎”“红色”是幸运的颜色,是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红色应用的十分普遍,在英文里“red ”则多让人想起“流血”、“战争”、“愤怒”如“see red ”意思说“变得非常生气”,“be in the red ”则是“欠债了”,由此可见“红”在东西方语言中文化内涵各有不同,“黑”亦然,“black ”在英文里的含义有些在中文里是没有的比如:“black news ”坏消息;“black sheep ”害群之马,最令小学生惊讶的则是black tea 红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 打下一定 的基础 ” [ ] 3 ) ( 1 1 2 。围绕 着 这 个大 纲 , 语法 翻 译 法在英 语教 材 的编 写 方 面 、 在课 堂英 语 的具体 教 学 实 践 中, 一直 占着 主导 的地 位 , 挥着 自己独 特 的优 势 。教 师 可 发
养和语 法知识 的传授 , 忽视 语 言技 能 的培 养 , 音 、 汇 、 语 词 语
法与 课文阅读 教学脱 节 。 十 年 动 乱 之 后 , 国 的 外 语 教 学 逐 步 走 向 正 规 。 在 语 法 中
从 把英语成 绩纳人 正式的考试 体系 到现在 , 中国的英 语
教 学 已经 跨 过 了 二 十 多 个 春 秋 。随 着 中 国经 济 的 蓬 勃 发 展 , 以及英语 在与世界各 国交往 中重要地 位 的凸显 , 国的英语 中
高等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法 从 外 来 到在 中 国 的应 用
洪 颖
( 华 大 学外 国 语 学 院 , 川 成 都 6 0 3 ) 西 四 1 0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 上世 纪七 十年代末 到现在 , 中 国英语教 学法 中起 主 导作 用的教 学 法主要 有语 法翻译 法 、 从 在 听说 法、 交际 法和 任务 型教 学法等 , 综观 这些教 学法无 不带 着外来品 的痕迹 。但 没有一种行 之有 效的教 学法能 一劳永逸 地解 决外语教 学 中的问题 。只有根据具体 的教 学 实践 , 辩证地 思考各 种教 学法的利弊 和在教 学 中的适 应情 况 , 融各 家之 长 , 并创 建
法 , 听说法 , 到交际法 。 到 再
在 探 索 中 , 发 现 这 些 教 学 法 并 不 能 达 到 理 想 的 外 语 教 当 学 效 果 时 , 知 法 、 务 型 教 学 法 以 及 其 他 教 学 法 便 开 始 争 认 任
相崭露头角 。但综观 这些 教 学 法 , 无不 带 着外 来 品 的痕 迹 ,
以充 分 利 用 母 语 , 讲 课 后 所 附 有 的 汉 语 语 法 讲 解 的 内 容 , 先 再 对 课 文 的 句 型 和 文 章 进 行 以 翻译 为 手 段 的 教 学 。 1 2听 说 法 产 生 的 背 景 和 在 中 国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和实践 应用也 经历 了几 个 主 要 阶段 , 即从 传 统 的语 法 翻译
翻译法 的影响下 1 8 9 6年的《 日制 中学英语 教学 大纲 》 全 将英 语教 学 的 目的定为“ 对学 生进行 听 、 、 、 的基本 训练 , 说 读 写 侧
重 培 养 阅读 能 力 , 意 培 养 自学 能 力 , 进 一 步 学 习 和 运 用 注 为
教学也在探索 的过程 中不断 地进行改 革与创 新 , 以期 达到 二
自己 的特 色 , 更加 理 性 、 活地 选 择 , 能避 免 盲 从 , 到 最 满 意 的 英 语 教 学 效 果 。 灵 才 达 关 键 词 : 语 教 学 法 ;外 来 品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法 的利 弊 英
1 中国英语 教学法 中的“ 来” 象 . 外 现
随着社会 和文化 的发 展 , 类文 明的 不断 进 步 , 人 人们 开 始越来越 关 注教 育 的发 展 。1 7 98年 , 国家 教 育 部 制定 并 颁
布 了《 日制 十 年 制 中 小 学 英 ( ) 教 学 大 纲 》 详 细 说 明 了 全 俄 语 , 中小 学 外 语 教 学 的 目的 、 求 、 学 原 则 和 教 学 方 法 , 中 国 要 教 使
料和文 献 。在各 国老 百姓 的 日常 生 活 中谁也 不用 它 们来 作
为 口头 交际 的工 具 , 学习这 种语言 的 目的 只是 用来读 懂用这 种 文字写成 的各种 经文 、 术著 作 、 学 官方 公文 和 告示 等 。可 以看 出 , 在这 种背 景 下 产 生 的语 法 翻 译 法 以古 文 为 学 习对 象, 以阅读为主要 教学 目标 。至 于语 音上 , 丝 毫没 有严 格 则 的规定 , 缺乏一套 培养学 习者 口语 能力 的方法 。 更 语 法翻译法 是为培 养阅读 能力服务 的教学 法 , 其教学 过 程是先 分析语法 , 然后 把 外语 译 成本 族 语 , 主张 两种 语言 机
意见 》 意 见 》 出 ,凡 学 过 外 语 的 初 中 学 生 , 考 高 中 应 。《 指 “ 报 考外 语 , 考试 成绩从 1 8 9 3年起百 分 之 百计 入 总分 ”【。 。 I_ l 从 此 , 语 的学 习 与 考 试 成 绩 紧 紧 挂 钩 , 论 是 教 育 部 门 、 外 不 学 习者 还 是 他 们 的 家 长 , 开 始 意 识 到 外 语 学 习 的 重 要 性 , 都 中 国的外语教 育 , 特别 是 英 语 教 育 , 始 步 入 迅 速 发 展 的 阶 段 。 开
如 语 法 翻 译 法来 自欧 洲 。 直 接 法 是 十 九 世 纪 下 半 叶 始 于 西 欧 的 外 语 教 学 改 革 运 动 的 产 物 。 听 说 法 最 初 是 美 国 的 “ 队 军
听说 法最早 产生 于美 国( 十世纪 四十年代后 期 ) 其真 二 , 正起 因是 为 了适 应战争 的需要 。二 战以后 , 国政 府发 现被 美
械 对 比 和 逐 词 逐 句 直 译 , 教 学 实 践 中 把 翻 译 既 当成 教 学 目 在 的 , 当成 教 学 手 段 。 语 法 翻 译 法 重 视 阅 读 、 译 能 力 的 培 又 翻
的外 语教 学 得到 全 面恢 复 。1 8 2年 5月 , 育部 又 召开 了 9 教 全 国 中学 外 语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 布 了 《 于 加 强 中 学 外 语 的 公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