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_疾病防控 牛卡他性败血症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
患病牛还可能出现全身血管扩张、眼球充血、黏膜苍白等严重症状。
牛出血性败血症疾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给养牛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危害。
及早发现、诊断和有效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对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控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1、临床症状: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包括高烧(40℃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一旦发现牛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隔离并寻求兽医帮助。
2、实验室检测:利用实验室技术可以对牛的出血性败血症进行确诊,主要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炎症指标检测等。
血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确定病原体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实时监测:对可能感染的牛群,应该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体温监测、饮食情况观察、病变部位检查等。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病牛只,减少病情扩散。
4、病原学检查: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牛只,还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抗药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加强养殖环境卫生: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是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手段。
要定期清理牛舍,加强饮水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2、严格检疫措施:对于引进的新牛只,应该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防止将病原体引入到养殖场。
对患病的牛只也应该及时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3、合理饲养管理:牛的饲养管理也是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要注意为牛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饮水量充足,避免因为饲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和压力增加。
4、采取预防措施:在高发季节或者养殖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适时接种疫苗、使用抗菌药物等,提高牛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
织 囊 ;肺 小 叶 呈 胶 样 浸 润 ,切 面
无大理石状,其胸腔内可见大量
813299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20援01.068
纤维素渗出液,同时肺膜上存在 纤维素块,肺膜下方可见出血 点;病牛胸内淋巴结出现肿胀现 象,切面可见大量出血点。 4 防治措施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牛出 血性白血病的首选防控措施。一 旦某一区域内存在牛出血性败 血症的暴发流行,应立即对患病 疫区的牛、猪以及羊等各种易感 性哺乳动物进行隔离和紧急接 种疫苗,可有效遏制牛出血性败 血症的扩散蔓延。与此同时,还 需对患病动物的活动范围进行 限制,至少 2 周以内不得外出放
对急性感染的病例,将四环素按 100mg/kg.bw 溶解至葡 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 次 /d;环丙沙星按 50mg/kg.bw 静脉注射,2 次 /d。为防耐药性的产生,需要对药物进行轮换 使用。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以自场配用抗出败多价血清。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诊治。对无治疗价 值的病牛需要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公害处理,对该病的传染 源进行有效控制,严禁病牛流入到市场中。对被病牛污染的 场地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从而彻底清灭致病菌。
参考文献 [1] 秦玉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综合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
(07):86-87. [2] 李志军,等.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2019
(03):100-10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 年第 01 期 85
剖检病牛可见头颈部及咽喉部有皮下水肿,一 些病牛甚至蔓延至其胸前部,将其水肿部切开,流出大量的 淡黄色浆液;局部淋巴结也有水肿,切面可见大量汁液;另 外,有一些病牛也呈败血型病变。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和防治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和防治1. 病因与流行病学牛出血性败血病(Bovine hemoplasmosis)是由一种微小的细菌类群——赤色杆菌属(Mycoplasma)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播疾病。
赤色杆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会繁殖、破坏红细胞,导致出血和贫血。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包括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区。
在牛群中传播极为广泛,往往是慢性发生,严重影响牛群健康和生产效益。
2. 临床表现牛出血性败血病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贪睡、牛的精神状态下降等,同时表现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结膜及粘膜变得苍白,肌肉出现疲乏或无力等。
在晚期病症中,尿液混浊,出血或血尿,牛乳生产减少,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引起死亡。
3. 预防和控制(1)免疫防控疫苗预防是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用于免疫的疫苗通常是含有变异血球体和暴露血球体两种主要衣原体抗原的多价病毒疫苗。
应该在繁殖期(春季和秋季)的初期给予一次基础注射免疫,然后每年接种一次加强免疫,以保持免疫力水平。
(2)病媒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蜱媒传播,因此应加强蜱媒控制,消除或减少蜱的密度,避免发病。
采取以下措施:①消毒:对扩展牛栏和清洗和消毒车辆等需要防止感染的地方进行消毒。
②管理密度:尽量防止过多牛头集中在一起,这可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③草地控制:在收割和管理牧场时清除杂草和矮树叶,以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3)治疗当发现牛出血性败血病时,必须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
应将患牛与健康牛分开,进行严格隔离,并对患牛进行草药疗法。
4. 结论在预防和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传播中,疫苗预防和病媒控制是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
如果出现疫情,及时隔离和治疗可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致死率的升高。
总之,预防和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系统的防治措施来保证畜牧业的健康。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摘要】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牛群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介绍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强调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重要性。
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减少牛群感染的风险,提高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未来研究应该着重在拓展诊断技术、提高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的防控策略和持续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牛的健康,促进牛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防控、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防控措施、治疗建议、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性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这不仅对牛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养殖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易被忽视,一旦病情发展到晚期,则很难挽救。
及早诊断和有效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掌握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对保障牛只的健康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论述,希望能增加养殖户和兽医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了解,提高其对该病的警惕性,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只有重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工作,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病率,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产安全。
1.2 研究背景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造成牛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目前的牛只养殖过程中,牛出血性败血症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疾病。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认识不断提高,研究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
目前对该病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诊断方法不够准确、防控措施不够完善等。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对养牛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牛出血性败血症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它会导致牛体内产生血液凝固障碍,从而引发内脏器官受损和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紊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症,农民和兽医需要理解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养牛业者更好地管理牛群,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种致病细菌引起的,其中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体。
这些细菌会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牛体内,引发感染,并在牛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释放内毒素,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和广泛的炎症反应。
这些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内脏器官损伤,最终导致牛出现败血症症状,如高烧、呼吸急促、虚弱、食欲不振等。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防疫管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与牛舍和饲料环境的卫生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农民应加强牛舍的清洁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和尿液,保持空气流通畅通,消毒饲料槽和饮水槽,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
要定期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牛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预防细菌感染。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要注意给牛群提供适宜的饮食,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合理配制日粮,确保牛群的健康和良好的免疫功能。
要避免过度运动和紧张情绪,减少牛体内应激反应,保持牛群的稳定状态,有利于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3. 清洁饮水供应清洁的饮水供应对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非常重要。
要确保牛群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施,防止细菌的污染和传播。
不能让牛群饮用污浊的水源,以免引发胃肠疾病和细菌感染。
三、治疗方法当牛出现牛出血性败血症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危害牛群的健康。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
2020年第11期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侵袭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的特点。
牛一旦感染会造成大量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方案,提出了具体的防控策略,供参考。
1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该病牛的头颅、咽喉、胸部等组织器官大量出血,引发局部水肿,病情进展与传播速度较快。
该病的传播途径广泛,如污染的饲料与水源经牛的消化道、呼吸道会感染致病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
再比如,蚊虫叮咬、外伤也会造成该病的流行。
该病不受牛的年龄、性别、季节、地区限制,发病范围极广,所以为了避免该病大面积暴发,需要对病情及时诊断。
根据患病牛的临床表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
(1)败血型常见于幼龄牛,主要的临床表征为幼龄牛体表温度上升、精神状态较差、体弱多病、眼睛常有泪液流出。
一些幼龄牛在颈部甚至会出现水肿且排便异常,常带有血丝或黏液,散发出恶臭味,在2d 之内感染的幼龄牛就会死亡。
(2)水肿型常见于幼龄牛、牦牛、水牛,主要是在患病牛的头部、咽喉部等组织处出现水肿,初期发病肿胀部位会出现高温疼痛感,随后相应症状会减轻,但是相继而来的是呼吸异常、舌头肿大等症状,病死率极高。
(3)肺炎型是最常见的疾病种类,首发症状为干性、疼痛性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呼吸障碍,对胸部进行挤压,有疼痛感出现,且流出脓性的鼻液。
疾病发展到末期,会出现血便、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在一个月内会使病牛死亡。
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重点观测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需要考虑病牛是否患有牛出血性败血症。
(1)涂片镜检收集病死牛的各项组织器官进行涂片,在革兰氏染色与瑞氏染色后,可显微镜下观察确诊。
(2)细菌培养,将病料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类型主要为鲜血琼脂与麦康凯琼脂,在培养箱内放置20h 左右,观察培养的菌落形态与大小,其中病死牛的菌落呈现出光滑性、半透明性以及原整性,菌落大小中等,用折射光进行照射,出现荧光反应。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牛出血性败血症又称牛出败,属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较高,病牛的败血症表现极为明显,各组织器官有血性炎症病变,如未能及时对症的治疗以及干预,极易导致患牛死亡,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很严重。
1 流行病学1.1 病原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短杆菌类型,该病菌的形状为细小球状且病菌两端的形态为钝圆形,以分散形式存在,且无鞭毛,无芽孢。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如将其放置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下,仅能够存活2~3d,在病牛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之中的存活时间能够延长至6~10d,在腐败尸体中则可存活1~6 个月。
阳光对其直射,几分钟之内即可死亡,且大部分的消毒液均能杀除该病菌。
1.2 易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范围较广,家禽、家畜以及各类野生动物均可感染,但牛的易感性明显较高,猪、羊、兔也可感染,驴、马、骆驼以及犬类动物的感染率较低。
1.3 传播途径患牛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病死牛尸体中也有大量病菌,如健康牛群与上述物质接触后可发生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并出现出血性败血症。
该病症可以通过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进行传播,牛的饮水水源受该病菌污染之后,极易导致牛群中出现大面积感染发病。
1.4 流行特点该病呈地方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且在牛类之间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病菌的侵袭性较强,但不同动物之间大多不会出现交叉感染,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但气候变化速度较快及多雨潮湿时期的发病率较高。
2 临床症状2.1 败血型该型病牛的尿液以及鼻孔中会有带血,体温快速升高到41~42℃,随后出现腹泻、腹痛,患病初期病牛会排出稀粥样的粪便,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变为液态,且掺杂大量的血液粘液以及脱落的胃肠壁黏膜,粪便恶臭难闻,腹泻后病牛的体温水平会有所下降,如未能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导致病牛失血量增加,败血型病牛的病程只有12~24h。
2.2 水肿型水肿型病牛主要表现为头颈部、咽喉部、胸前部位出现炎性水肿,通过触诊可感受到该部位有明显的肿块,且手术部位能够明显感觉灼热异常,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且会有明显流涎表现,所以,又称“清水症”。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该病主要影响牛和羊,但也会影响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并对养殖业和畜牧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本文将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方法。
1. 疫苗接种目前,使用疫苗接种成为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疫苗主要是由杀死的布氏杆菌制成,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牛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来防止感染。
接种时间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建议在1-2个月龄时接种。
2. 环境清洁和消毒布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在动物的体表、消化道、粪便和动物居住的环境中找到。
因此,保持动物居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定期消毒畜舍、动物仪器、工具和饮用水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布氏杆菌的传染和繁殖。
3.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降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感染率,包括必要的饲料和饮用水卫生要求,提供适宜的饲料和营养成分,定期剪羊毛和修剪趾甲来减少细菌的繁殖。
在牛出血性败血症疫情高发期间,应尽量避免动物交叉感染。
4. 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应立即请医生诊断并开始治疗,因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疾病。
早期诊断可以减少牛的伤害和缩短恢复期。
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注射药物和补充营养,但在一些情况下,因为病情严重和免疫功能下降,动物可能无法存活。
总结在预防和控制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过程中,疫苗接种、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清洁和消毒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布氏杆菌是高度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因此,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既要减少对动物的伤害,也要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除此之外,加强监测和管理牛出血性败血症,才能顺利解决这种疾病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的影响。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与防控措施摘要:在牛场养殖中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牛群病症,其发生不但具备一定的致死率也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做好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研究分析,论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防控对策就极为必要。
关键词: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与防控措施1.牛出血性败血症基本概念牛出血性败血症俗称锁喉风,属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其发生原理是基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感染源头多见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等导致的生牛感染。
牛出血性败血症基于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性,因此在病发情况下病菌可在病畜周身存留,包括周身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能检出病菌存在,少部分病畜可能存在病菌局限于肺脏器官和上呼吸道器官的情况。
而根据现有研究可见,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但一般情况下阴雨天气、气温闷热、季节交替等都是较为常发的牛出血性败血症时期[1]。
2.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治疗牛出血性败血症相对于其他疾病具备较为突出的特征表现,因此在相关专业兽医医师诊断和专业养殖户判断下可以实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快速精确确诊。
而根据现有的诊断经验和病理学研究,可以将牛出血性败血症根据其具体的症状、病畜情况等归结为三种类型的牛出血性败血症。
2.1牛出血性败血症病情表现1)败血型。
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症多见于抗病能力弱和免疫能力不足的犊牛。
在发生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症时,多见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心跳加速、精神萎靡、饮食停滞等,在外在表现上多表现为黏膜潮红、鼻镜干燥并伴随浆性黏液流出,部分病牛可见血丝伴随流出。
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症病牛在排泄物表现上多呈现腹泻症状,粪便质地细软且伴随黏液及肠胃细胞脱落。
若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症时间较长,就容易出现水肿表现,并且有死亡的可能性,一般犊牛更容易因为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而死亡。
2)水肿型。
水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症也是牛出血性败血症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一般情况下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水肿型病症发生,多存在于抗病能力较弱的生牛中,且多以水牛为多发牛种。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和防治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和防治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本病以发热、贫血、细胞内“放线杆菌”增生和血液凝固障碍为主要病征,病程急剧,死亡率高,是我国牛类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本文着重介绍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和防治。
一、临床表现1. 发热:炎症反应引起的体温升高,常在40℃—41℃之间。
2. 贫血:毒素的破坏性作用和溶血性质引起贫血,并可出现苍白、疲倦、食欲减退及少量乏力等症状。
3. 出血:病初可有全身出血、皮肤瘀点,后期出现黏膜出血和器官出血,如口腔、鼻腔、眼结膜、肠道等。
二、诊断1. 医学史和症状:从疾病发生、流行、传染性等方面,结合精确的病史界定牛是否患有出血性败血病。
2. 体格检查:由于病初很难发现明显的病征,所以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发现贫血、出血等依据。
3. 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血液疾病,确定贫血和凝血障碍等,各类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包括血常规、血液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4. 病原学检验:牛出血性败血病特异性表现并无明显,必须进行病原学检验才能准确地发现病原。
三、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结合养牛业的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防控、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免疫能力,有助于防治疾病的发生。
(1) 合理免疫:根据不同季节和疫情,采用合适的疫苗,提高牛的免疫能力。
免疫后应该做好检测和检疫工作。
(2) 提高饲养标准:解决营养不良问题和疾病传播问题,特别是在管理和兽医方面要加强监管。
(3) 不同养牛区域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强养牛环境修复,预防疾病传播。
2. 治疗措施:发现牛出血性败血病症状后,要迅速处理,进行细致、全面的治疗。
(1) 应用药物:用抗生素和免疫调节药物,增强免疫力,控制病情。
(2) 辅助治疗:采用输液、药物内服、注射等多种方法,加强护理和卫生。
综上所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牛类中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保障兽医治疗技术和防控水平日益提高,可有效降低牛繁殖的死亡率,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由牛肠道内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其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军团菌和沙门菌等。
牛出血性败血症严重威胁到牛的健康和生产力,因此其诊断和防控非常重要。
一、诊断1. 临床表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厌食、乏力、腹泻、腹胀、呕吐、发冷和体温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有些患牛还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腹腔出血、腹泻时有血便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受感染的牛常常表现出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降低和血小板减少等异常现象。
(2)血液和其他体液细菌培养:对疑似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患牛进行血液、粪便和尿液等体液细菌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3)病理学检查:对病死牛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其是否有出血倾向、内脏是否有病变等。
二、防控1. 改善环境卫生牛舍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积极开展消杀工作,定期对牛舍、饮用水和饲料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和生长繁殖。
2. 加强饮水卫生管理牛的饮用水应保持清洁卫生,水源应保证不受粪便和废弃物的污染,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具,防止水源传播病原菌,减少牛发生感染的机会。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是防止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措施,要根据牛的品种、年龄、体重、季节等因素,合理配置饲料,避免出现饱食、饥饿、营养不良等情况,同时也要避免饲料发霉和污染。
4. 防止动物群聚动物群聚是疾病传播和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避免牛的过度密集和长时间长期隔离,保证其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5.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避免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要给牛进行预防接种,定期对牛进行免疫,保证其身体健康。
同时,可加强营养管理,给患病牛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元素,协助其恢复健康。
总之,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致命率极高的疾病,其诊断和防控对于牛的健康和生产至关重要。
我们要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防止牛的过度密集和长时间长期隔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防控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确保牛的健康生产。
养殖牛场的卡他热防治措施
养殖牛场的卡他热防治措施随着人们对牛肉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牛场在农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然而,养殖牛场也常常面临着卡他热的威胁。
卡他热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它会给养殖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合适的卡他热防治措施对于养殖牛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养殖牛场应加强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定期清理牛舍和饲料槽,清除积存的粪便、尿液以及其他有机垃圾,以减少传染源。
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环境,确保养殖牛场的卫生条件达到标准,减少卡他热细菌滋生的可能。
其次,加强对养殖牛的个体管理。
定期体检牛群,及时发现患病牛只并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进行牛群的疫苗接种,提高牛只的免疫力,减轻卡他热的发生风险。
此外,牛场应定期更换牛舍的饲料槽,以避免细菌滋生,加强对饲养牛只的补充饲料卫生管理。
再次,做好饲料的消毒工作。
饲料是卡他热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加强对饲料的消毒非常重要。
首先,对贮存饲料的仓库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饲料储存干燥、无虫害。
其次,对饲料进行热处理,高温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减少传播。
同时,饲料槽也需要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确保牛只食用的饲料卫生安全。
此外,合理的养殖管理也是卡他热防治的关键。
根据季节和天气条件,合理调整养殖牛的饲养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造成细菌传播。
在高温的夏季,要注意给养殖牛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避荫设施,防止牛只因中暑而引发卡他热。
此外,注意牛只的运输和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对于新引进的牛只,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
最后,加强养殖牛场的卫生管理宣传和培训。
定期组织养殖牛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疫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防病意识。
同时,向养殖牛场周边农民宣传卡他热的防治措施,加强全民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养殖牛场的卡他热防治措施,需要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牛只的个体管理和饲料消毒,合理调整养殖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宣传和培训。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卡他热在养殖牛场中的发生风险,保障养殖牛场的健康发展。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3年第01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01.044牛出血性败血症又称牛出败,属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生率较高,病牛的败血症表现极为明显,各组织器官有血性炎症病变,如未能及时对症的治疗以及干预,极易导致患牛死亡,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很严重。
1流行病学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短杆菌类型,该病菌的形状为细小球状且病菌两端的形态为钝圆形,以分散形式存在,且无鞭毛,无芽孢。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如将其放置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下,仅能够存活2~3d ,在病牛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之中的存活时间能够延长至6~10d ,在腐败尸体中则可存活1~6个月。
阳光对其直射,几分钟之内即可死亡,且大部分的消毒液均能杀除该病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范围较广,家禽、家畜以及各类野生动物均可感染,但牛的易感性明显较高,猪、羊、兔也可感染,驴、马、骆驼以及犬类动物的感染率较低。
患牛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病死牛尸体中也有大量病菌,如健康牛群与上述物质接触后可发生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并出现出血性败血症。
该病症可以通过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进行传播,牛的饮水水源受该病菌污染之后,极易导致牛群中出现大面积感染发病。
该病呈地方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且在牛类之间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病菌的侵袭性较强,但不同动物之间大多不会出现交叉感染,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但气候变化速度较快及多雨潮湿时期的发病率较高。
2临床症状该型病牛的尿液以及鼻孔中会有带血,体温快速升高到41~42℃,随后出现腹泻、腹痛,患病初期病牛会排出稀粥样的粪便,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变为液态,且掺杂大量的血液粘液以及脱落的胃肠壁黏膜,粪便恶臭难闻,腹泻后病牛的体温水平会有所下降,如未能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导致病牛失血量增加,败血型病牛的病程只有12~24h。
水肿型病牛主要表现为头颈部、咽喉部、胸前部位出现炎性水肿,通过触诊可感受到该部位有明显的肿块,且手术部位能够明显感觉灼热异常,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且会有明显流涎表现,所以,又称“清水症”。
牛出败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牛出败病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基层畜牧养殖发展中,养牛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牛肉的需求旺盛,推动了养牛业的发展。
但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牛出败病,牛出败病即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
它是由一种叫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
是一种常见的牛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由于传播速度快、死亡高,常常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对一起牛出败病情的防治与治疗过程做探讨。
关键词:牛出败诊断;防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牛肉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重视。
当前牛肉价格不断走高,主要是因为人们开始注重自身健康,牛肉购买量增加,同时牛肉的货源始终紧缺,因此养牛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牛出败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牛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做好对牛出败病的诊断与防治成为兽医学研究中的焦点。
我国在动物防疫上的一系列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牛出败病得到了控制,但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养殖户的防疫观念不强,没有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得牛出败病仍时有发生。
因而,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做好对牛出败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确保养牛业得到稳定发展。
一、牛出败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小鼠实验感染验证。
牛败血型与浮肿型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区别,肺炎型应注意与牛肺疫相区别:羔羊巴氏杆菌病与败血型肺炎链球病相区别。
1.1牛出败病的临床诊断通常情况下,内源性感染是牛出败病产生的重要源头,也有部分牛出败病是由呼吸道等外源感染形成的。
患有牛出败病的病牛排出的病菌毒性较强,很容易感染到其他健康的牛群。
在临床上来看,牛出败病的主要症状是病牛鼻腔内有液体流出,这种液体具有较强的黏性和脓性,身体温度持续升高,在病牛的咽喉处和头颈处会出现水肿,其中内脏出血最为典型。
牛出败病的潜伏期在4天左右,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分为水肿型、败血型、肺炎型。
夏季棚圈养殖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防控和气象条件关系
X u m u s h o u y i牛出血性败血症,当地俗称“锁喉风”。
本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本菌易存在于得病牲畜的各个组织里,体液当中以及分泌物或粪便等排泄物中,仅有很小比例慢性病例存在于得病牲畜肺脏小病灶中。
本病属动物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牛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但根据巴氏杆菌是存在的特性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过牛咳嗽、打喷嚏而传染给健康的牛,经过与气象条件的分析得出:棚圈养殖牛出血性败血病和夏季的气象条件变化存在一定关系。
本文通过2010-2019年音德尔镇平均每年100头牛连续10年的发病资料与气象条件分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该病。
所以建议棚圈养殖牛户在夏季6-8月降水较多、空气温度比较高的条件下应及时通风排湿,并对棚圈以及四周应定期消毒,可大幅度降低此病的发生。
1、2010-2019年棚圈养殖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防控与气象数据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症及剖检变化,棚圈养殖牛出血性败血病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168小时,病程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三种。
败血型以高烧为主,棚圈养殖牛得此病最高体温可达43℃,粪便刚开始为黏稠状,后为流线状,并伴有恶臭味,个别病牛的鼻孔内部和尿液当中有血丝或血块,发病期一般在24小时左右可见;浮肿型以颈部、咽喉部或胸前部出现快速炎症水肿,个别病牛还有齿痕舌,呈现红紫色;发病期多为36小时左右;肺炎型以便秘为主,个别病牛混有血液,发病期一般在168小时左右。
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用西药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或中药牛蒡子、白矾等配方。
西药采取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中药采取水煎灌服,或中西药结合使用。
用药后一般可在12小时病情有所好转。
2010-2019年德尔镇棚圈养殖牛发生出血性败血病统计与气象数据详见表1。
根据表可知2010-2019年夏季棚圈养殖牛发病最多为2013年18头,最少为2019年6头,且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控措施
2 临床症 状
区牛只健康无疾病 ;其次 ,加强疾病检疫制度 ,先隔离饲养一段 时间,确保健康无病害后 ,可混入大群饲养。
败血型:体温升高到4 l ℃ ~4 2 ℃,精神萎靡 ,被毛粗乱 ,结 加强 日常饲养管理 ,尤其是保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减少一 膜潮 ,鼻镜干燥 ,食欲废绝 ,泌乳及反刍停止 ,继而腹痛下痢, 切 可诱 病 因 素 ,提高 牛 机体 疾 病抵 抗 能力 ,对 于 牛 出败 病 的预 防 0 % 粪便 恶 臭并 混有 黏膜 片 和血 液 . 有 时 鼻孔 和尿 中有 血 ,常在 1 d 内死 效果 较好 。养殖 圈栏 要及 时清扫 ,定期 组织 消毒 ,可用浓 度为 1 亡。 的石 灰乳 或者是 浓度 为3 0 %的草木 灰水溶 液消 毒都有 很好 的防治效 浮 肿 型 :除 体 温 升 高 ,精 神 萎靡 等 全 身 性 症 状 外 、在 头 、 果。 卷
第6 期
疫 病 防 控
牛 出血性败血病 的防控措施
程德福
( 青海省 刚察县农 牧科技示范牧场 ,青海刚察 8 1 2 3 0 0 )
假定健康牛群预防措施 :一旦牛群 中有感染病例出现 ,在加 牛 出血 性 败 血病 也 称 为 巴 氏杆菌 病 ,是 由多 杀性 巴 氏 杆菌 引 起 的一 种 急性 、热性 传 染 病 ,常 以 高温 、肺炎 、内脏 器 官 广泛 出 强 临床 治疗 的同 时 ,必须 要 针对 的没发 病 和疑 似 发病 牛进 行 预 防 治疗 。注 射 针 剂 ,如 青 霉 素 、链 霉 素 和磺 胺 嘧啶 钠 等 。青 霉 素2 血为 临 床特 征 。 万I U / k g 体重 ,链霉素1 5 m g , k g 体重 ,混合后 ,肌 肉注射,2 0  ̄ y a ; 1 流行特 点
犊牛败血症的症状?牛出血性败血症预防措施?
犊牛败血症的症状?牛出血性败血症预防措施?犊牛败血症的症状?小牛主要表现是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狂奔乱跳、常发喘鸣、时而呻吟,呈伏卧式,后倒地不起,头颈值伸,难以转动,数小时内死亡。
牛出血性败血症预防措施?犊牛败血症的症状?小牛主要表现是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狂奔乱跳、常发喘鸣、时而呻吟,呈伏卧式,后倒地不起,头颈值伸,难以转动,数小时内死亡。
牛出血性败血症预防措施?犊牛败血症的症状急性和急性病例以高热和腹泻为主要症状,病牛体温可高达40°C〜41.5°C,精神沉郁,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有些病犊从脐带断端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若治疗不及时,病犊迅速衰竭、死亡。
有些病犊除肠炎症状外,还表现多发性关节炎症状。
当发生败血性休克时,则表现恶寒战栗、皮肤及四肢厥冷、可视黏膜青紫、昏迷等症状。
犊牛败血症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患病牛的具体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而使用周期,在治疗3~4天,发现病情难以控制时,才需要更换抗生素进行治疗。
牛出血性败血症预防措施适时免疫接种:通常情况下,每年4月份之前都要采取免疫接种以防治该病,且要间隔一段时间进行补针,确保防疫效果。
目前,奶牛养殖过程中广泛使用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较好,一般每头牛必须注射4mL以上,控制在6mL以下。
定期消毒:牛舍发生疫情必须由专人进行消毒,同时对病牛可能经过的地方进行灭菌消毒,每天1次,连续至少7天。
好选择氧乙酸、氯制剂等消毒剂。
采取无害化处理: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死牛,尤其是进行剖检时往往会对场地、水源等造成污染而引起传播,因此对病死牛必须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禁止食用或者销售,同时还要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疫情再次暴发。
做好监督管理:要加强疫情监测工作,认真记录疫情报告,好安排专人进行24h值班制。
对于进出牛场的车辆、人员以及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消毒、登记,禁止疫区畜禽及其相关产品进入本场。
牛出血性败血症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10期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较为急性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巴氏杆菌属中特定血清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其主要特征为败血症与炎性出血。
临床表现牛全身皮肤出现局部性出血。
若牛感染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治疗过程不规范,则很有可能导致死亡,严重的还会危害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养殖户的稳定发展。
本文分析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以及主要防控对策,供参考。
1流行病学分析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有效控制,必须充分掌握其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据调查分析,牛出血性败血症呈世界性流行,该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感染初期很难被发现。
病牛与带菌牛是传染源。
通常该病只在牛群传播,不能感染其他牲畜,但不同的牛群也会存在一定的感染几率有所不同。
病牛主要通过自身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污染牛群的生长环境与水源以及饲料等感染其他牛群,从而实现传播。
与此同时,该病还能通过飞沫传染,若养殖户没有及时做到隔离工作,会严重影响整体牛群的健康。
改病主要感染黄牛、水牛以及牦牛等相关牛群,不分年龄和性别都易感,其中幼龄牛以及抗体较弱的牛群更易感,会给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引起养殖户重视。
该病通常以散发形式传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以春、夏季多发,原因是春夏季气候存在一定的变化,会导致牛生长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牛群进行消毒和清洁,导致滋生病菌而感染该病。
此外,养殖场通风条件与温度相对较低,缺乏一定的营养,易导致牛处于疲劳的生长情况,牛抵抗力低下,易感染病菌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
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d ,主要症状是牛结膜充血,脉搏跳动的次数不断增加,同时还会出现懒惰、运动异常的现象,经检测牛体温会不断提升。
若没有及时治疗,牛会因呼吸困难以及体温升高而病死。
剖检病死牛可发现其口鼻以及相关部位有流血现象,且病程较长时临床表现三种类型。
牛会突然发病,表现食欲不振以及肌肉震荡,同时还有腹泻现象,且腹泻中混杂血液。
牛体温会急剧降低或突然上升,进而影响牛的正常生长,随病情发展出现虚脱以及不进食的现象,最终导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出血性败血症
牛的出血性败血症可表现为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3种类型。
败血型常见于犊牛,体温
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肌肉震颤,腹痛下痢,粪中带血,死亡前体温下降,主要病变为浆膜、鼓膜及内脏器官、肌肉、皮下组织有广泛出血点;水肿型常见于牦牛,除了上述症状外,在咽喉部、颈部、胸前发生炎性水肿;肺炎型比较多见,主要发生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畜呈痛性于咳,后变为湿性,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
【处方1】抗出血性败血病血清,大牛60-100ml,小牛20-40ml,皮xia注射或静脉
注射。
注射后12-24小时内病情未见好转,可重复应用1 次。
【处方2】(1)青霉素,200 万-300 万IU,肌内注射,每日4 次。
(2)硫酸链霉素,
200 万IU,肌内注射,每日2 次。
直至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后,继续用药2日。
本方与方1 合用效果更好。
【处方3】10%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钠注射液200-300ml,静脉注射,1 日2次。
直至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后,再继续用药2日。
犊牛剂量减半;15岁以上老牛剂量酌减,与方1合并用药效果更好。
【处方4】盐酸土霉素,5-10ml/kg 体重,肌内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
注射,1日2次,首次量加倍,连用3-5日。
【处方5】新生霉素钠,2-5mg/kg体重,注射用水溶解后肌内注射,或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 日2次。
【处方6】新胂凡纳明,2-3g(极量4g),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静脉注射。
本方用于肺炎型病例,必要时隔3-5日重复应用1次。
【处方7】10-2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100-150ml,肌内或静脉注射。
【处方8】氯霉素,成年牛每次2.5-3g,2-3岁小牛6-8mg。
每日2-3次,肌内注
射。
【处方9】四环素,10mg/kg 体重,葡萄糖生理盐水每kg体重50ml,静脉注射,每
日2次,连用2日。
【处方10)】加减普济消毒饮:大黄、薄荷、玄参、柴胡、桔梗、连翘、荆芥、板蓝
根各60g,酒黄芩、甘草、马勃、牛蒡子、青黛、陈皮各30g,滑石120g,酒黄连25g,升麻20g。
水煎候温灌服。
【处方11】玄参、大青叶、鸡血藤、鱼腥草、麦冬各100-200g。
水煎灌服。
【处方12】鱼腥草250g,射干、灯心草、小杨柳、车前草各60g,威灵仙30g。
共
捣烂加水
灌服。
【处方13】山豆根45g,射干45g,玄参30g,桔梗25g,薄荷、牛蒡子、黄岑、荆芥、大黄、芒硝、甘草各30g。
共研细末,开水调服。
【处方14】牛蒡子45g,玄参35g,桔梗30g,白矾20g。
水煎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