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文学杂项 2008年11月1日
人物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号
号也叫别号或别字。号与字不同,字是成年是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王安石,晚号半山。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礼貌的称谓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庙号
汉代时,有功有德的皇帝还有庙号。称祖称宗,每一朝或代的第一个帝王常称“太祖”“高祖”或“世祖”。唐以前,对殁世的帝王,多称谥号。唐以后,多称庙号。
名
按《礼记》所记古人取名应该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来三个月由父亲取“名“名是幼时由长辈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长辈呼唤的,上古时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给起名,当时最流行的风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后,隶主贵族更把人的出生时神秘化。据说人命名时应遵守的礼仪有信象类假,所谓信就是如鲁公子出生时手
里有纹类似友字于是名友。所谓象,
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土丘,于是名丘。所谓类,即生子与其生父有某处相类似,如齐桓公太子与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所谓假,如孔子儿子出生时,鲁君派人送鲤鱼来贺于是名鲤。战国时期,人们用灼龟卜兆的方法命名。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男取女名,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此外还有在姓名之间加某个衬词,像教材中提到的烛之武,孟施舍,申不害。之施不都是姓与名之间加的衬词。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
“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他们是: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八艳”是: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二十四史》来历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合称四史。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我国主要地方剧种
广东: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广西:桂剧、壮剧、彩剧;湖南:湘剧、湖南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河北: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柳子戏;山西:晋剧;江西:赣剧、江西采茶戏;陕西:秦腔、眉雩剧、碗碗腔;浙江:越剧、绍剧、婺剧;江苏:锡剧、淮剧、扬剧、昆剧;安徽: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四川:川剧;云南:滇剧、云南花灯;福建: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贵州:黔剧;青海:青海平弦戏;甘肃:陇剧;宁夏:秦腔;西藏:藏戏;新疆:维吾尔族歌剧;吉林:吉剧;黑龙江;龙江剧;辽宁:评剧;内蒙古:满族戏;台湾:芗剧、台湾歌仔戏;北京:评剧、曲剧、京剧;上海:沪剧、越剧;天津:河北梆子、评剧。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002 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 第一部韵书《切韵》。
004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 第一部字书《字通》。
006 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00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010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0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014 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 第一部兵书《孙子》。
016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 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
018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 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
020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023 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 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025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027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029 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 第一部栽培学名
著《荔枝谱》。
031 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 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 第一部矿物学专著《
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 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
035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 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037 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039 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古书合称
001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002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003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004 四梦: 南柯记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005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006 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石头记 金瓶梅
007 十通: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续通典 续通志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清续文献通考
008 十才子书: 三国演义 好逑转 玉娇梨 平山冷燕 水浒传 西厢记 琵琶记 白圭志 斩鬼传 驻春园小史
009 十三经: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古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京剧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并无朝代之分,除“清装戏”之外,各朝代均穿明代服装。由于封建社会服饰等级制度森严,所以戏剧服饰并不是以历史时代实际面貌的反映,而是从历史生活实际中归纳出来的特殊形制的“绘画之服”。戏衣的色彩主要有黄、红、绿、白、黑的上五色(即正五色)和紫、蓝、粉、红、湖色、香色的下五色(即副五色),而实际上副色的运用已远不止此五色。传统戏衣的质料以绸、缎、绉为主,并绣有镶金错银的精美图案,如龙、凤、兽、鱼、虫、花卉、云、水及水旱八宝、暗八仙和各种民间吉祥纹样。京剧传统戏衣按不同形制发属“大衣箱”和“二衣箱”。“大衣箱”主要有:富贵衣、加官蟒、官衣、男女帔、花素褶子等五十余种,“二衣箱”主要包括了:男女靠、大铠、兵卒坎、茶坊衣等四十余种。另外,通常所说的“三衣箱”则主要指内衣、彩裤和靴鞋。脸谱主要是指净角和丑角的脸部装扮。丑角的化妆较为简单,在“本色脸”的面部中心部位抹一块形状各异的白粉,再以墨笔点戳画出眉眼等。净角的脸谱则可堪称京剧的“子品牌”。净角“花脸”始于宋、元杂剧,明清时形成了以点、线、形、色的绘画方法,既整体美观又具体细腻地塑造人物的骨相面貌、肌肉纹理和五官部位的新风格。京剧行才人辈出。“开山大师”程长庚、“伶界大王”谭鑫培、“武生泰斗”杨小楼,“通天教主”王瑶卿,个个身怀绝技。到二三十年代,流派渐成体系。余叔岩、言菊明、高庆奎、马连
良,史称前“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位争辉戏坛,史称后“四大须生”,其中谭富英为谭鑫培之孙,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最显著、舞
台生涯最长的须生名宿之一。继四大须生后,戏坛上又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位以男演女的大师开创了京剧的新世纪,而且成了京剧走向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这四位爷虽为男人,演女性却十分出彩儿,梅兰芳的翩翩舞姿、程砚秋的哀婉凄楚、荀慧生的活泼俏皮、尚小云的英姿飒爽,让多少后人叹为观止。尚小云属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材,而且率先把“苏格兰舞”和“呼拉舞”等西方舞蹈引入京剧。“四大名旦”虽有竞争,却恪守艺德,彼此礼让互不创抢,他们先后争排新戏,曾出现有一定影响的“四妃”: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尚小云的《汉明妃》、程砚秋的《梅妃》、荀慧生的《鱼藻宫》。“四红”:《红线盗盒》、《盗红绡》、《红拂传》、《红娘》。“四剑”:《一口剑》、《峨嵋剑》、《青霜剑》、《鸳鸯剑》。“四大反串”:《木兰从军》、《珍珠扇》、《赚文绢》、《荀灌娘》。旦行继“四大名旦”之后,又出现了“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这四位也曾称雄一时,其中尤以张君秋的最为出众。
戏曲脸谱的色彩
红色:一般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
紫色:表现骁勇、刚毅、正直、坚强、胆大。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如张飞、李逵、项羽。
白色: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如曹操、赵高。也有脸谱中保留一定肉色的部分,表现不像大白脸那么坏。
蓝色:表示勇猛、粗犷,较黑色更有强烈性格。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
赭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色与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
“文房四宝”及别称
我国汉代已经用毛笔蘸墨写字,在书写用纸尚未发明以前,人们是把字写在木条或竹惩上,每格简牍上可书写20多个字,然后用牛皮绳或麻绳串编成册。从西汉及东汉初期出土的文房用具,有木简、削刀、毛笔、墨、砚五种,可说汉代是“文房五宝”。时至东汉,蔡伦改革造纸工作,“蔡侯纸”问世,从此结束了使用木简、竹简的时代,“文房五宝”自此改为纸、笔、墨、砚“文房四宝”了。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文房四宝”非常钟爱和讲究,给它起了许多有趣的别称。纸的别称有:楮先生、楮知白、好、侯、楮待制、剡溪遗老、楮国公、尺二冤家、文庙、
云舫等。笔的别称有:聿、不律、弗。墨的别称有:麋丸;砚的别称有:陶泓、墨器、墨海、石虚中、即墨侯、石端明、岩屋上人、离石乡侯、铁面尚书、润色先生、壁龙、石灰、石泓、宝泓、玉带生
等。
“文房四宝”的精品是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