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定义
铁路选线设计之断链

断链的表示
断链的表示方法有:直线(假断链);门式 或矩形。
为了方便,断链位置常取直线上(且后里
程位于百米标处),而非曲线上。标注断链 时,常将其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但当断链位置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小于 50米时,为方便起见,将断链位置距前2个 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LOGO
断链的应用
LOGO
3.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
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 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 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 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 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 )。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从前面讲断 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 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断链点设置具 有如下特点:
LOGO
2. 断链的产生(续)
(2)局部改线
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 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 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 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 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 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线路走这里不行, 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 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 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线路,打桩, 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 设计的线路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LOGO
又根据X2点的连续里程以及各断链点的连续 里程,判别点X2处在DE段,则:
DX2=X2点连续里程-D点连续里程 =6000-5296=704(m)。
所以,X2点连续里程:
D点设计里程+DX2=CⅡK51+500+704=CⅡK52+204
公路、铁路断链说明

公路铁路断链计算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断链即长链短链

断链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4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1)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2)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3)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
(4)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解: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
断链及其处理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断链一词。
那么,什么是断链呢?总的来说,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出现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
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长链:k3+110=k3+105.21 长链4.79 m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长链-∑短链。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关于断链

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断链产生的原因:(1)选线过程中,常常提出局部比较方案,由于局部比较方案线路长度往往与贯通方案相应段长度不等,这时,二方案汇合点里程不同(或测量错误所致),就需要设置(普通)断链(汇合点后面的直线段的10m整数桩),减少其对其他部分线路里程标注的影响。
(2)线路设计中,常需要调整路线之曲线参数或增减曲线(交点)或生成第二线等,使得线路局部长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插入”断链,以方便线路局部调整,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
该断链俗称“内业断链”。
(3)线路测量中也容易产生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即前面的新桩号大于后面的老桩号)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即前面的新桩号小于后面的老桩号)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叫改线范围可能更合适)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即未改线的老线位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这样是为了使得后面的整数老桩号部分不用重新测量,一般宜设在直线段的10M整数倍桩上)。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此话很关键,会以下面的例子配以图示来说明)例题:例1: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 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BK3+444.600,AK3+655.400=BK3+440。
(1)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答:AK3+660处:这里是当然的,因为断链布置的原则是老桩号能利用的越多越好,前面也说了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公路断链的计算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长短链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链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米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字号:小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215.4米)。
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8350.000米。
断链及其处理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断链一词。
那么,什么是断链呢总的来说,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出现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
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长链:k3+110=k3+ 长链4.79 m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Σ长链-Σ短链。
断链处理在测量过程中,因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量距计算错误,或在分段测量中由于假定起始里程而造成全线或全段里程不连续,以致影响路线实际长度时,统称为“断链”。
断链的产生将给测设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应尽量减少。
对于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如能及时发现且返工工作量不大时应及时返工更正,不作断链处理;但如果发现较晚,实测里程已推进较远,此时若要到现场逐一修改桩号就相当麻烦,且影响后续作业组顺利工作,一般均按断链处理。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为了避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出现断链(桩号不连续),仅将发生错误的桩号按实测结果进行现场返工更正(改用新桩号),然后就近与下一段正确的桩号联测,以断链桩具体说明新老桩号对比关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缩小返工范围,使以后的各桩号里程,不致因局部出现问题而变动。
断链有“长链”与“短链”之分,当原路线桩号里程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叫“长链”。
断链桩一般宜设在直线段的10M整数倍桩上,并在桩上注明新老里程关系及长(或短)链长度。
如图8-9为一改线路段,原设JD12取消,改由交点JD11径接JD13、这样将使路线相应缩短。
今以老K3+110桩号为断链桩,改线后测至该桩为K3+,即短链4.79M,反映在断链桩上应写明“K3+=K3+110(短链4.79M)”。
一般习惯写法是等号前面的桩号为来向里程(即新桩号),等号后面的桩号为去向里程(即老桩号)。
所有断链均应填写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根据断链记录按下式即可算出路线总里程。
路线总里程=末桩里程+∑长链一∑短链断链的出现,将导致桩号里程与路线实际长度的不一致,必须通过换算才能得出确切距离。
为此,在展绘平面导线,土石方计算,以及纵断面绘制与设计都必须注意有无断链情况,若有,则应考虑距离的修正。
断链(长链、短链)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 + 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 处又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 等同于BK3+,AK3+ 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
则新路终点A K8+500R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因改修引起的线路长度变化,改线后长度变短,桩号也变小,为短链,所以新桩末桩里程为老桩桩号-短链长;改线后长度变长,桩号也变大,为长链,所以新桩末桩里程为老桩桩号+长链长)=+米工程测设中:由若干个测段,在某一个位置,后一段标识桩号大于前一段桩号标识,则为长链,实际线路长大于标识长;后后一段标识桩号小于前一段桩号标识,则为短链,实际线路长小于标识长。
(如:在某一点,前一段的桩号为AK6+600,后一段的桩号为BK6+300,后一段小于前一段为300米,所以为短链,表示为BK6+300=AK6+600(短链300米),比如B线路里程到了BK6+900,而路线实际上线路长度为7+200米了,所以短了300米,长链相反)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中文词条名:中桩组-断链处理英文词条名:在测量过程中,因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量距计算错误,或在分段测量中由于假定起始里程而造成全线或全段里程不连续,以致影响路线实际长度时,统称为“断链”。
断链的产生将给测设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应尽量减少。
对于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如能及时发现且返工工作量不大时应及时返工更正,不作断链处理;但如果发现较晚,实测里程已推进较远,此时若要到现场逐一修改桩号就相当麻烦,且影响后续作业组顺利工作,一般均按断链处理。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为了避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出现断链(桩号不连续),仅将发生错误的桩号按实测结果进行现场返工更正(改用新桩号),然后就近与下一段正确的桩号联测,以断链桩具体说明新老桩号对比关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缩小返工范围,使以后的各桩号里程,不致因局部出现问题而变动。
断链有“长链”与“短链”之分,当原路线桩号里程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叫“长链”。
断链桩一般宜设在直线段的10M整数倍桩上,并在桩上注明新老里程关系及长(或短)链长度。
如图8-9为一改线路段,原设JD12取消,改由交点JD11径接JD13、这样将使路线相应缩短。
今以老K3+110桩号为断链桩,改线后测至该桩为K3+,即短链,反映在断链桩上应写明“K3+=K3+110(短链”。
一般习惯写法是等号前面的桩号为来向里程(即新桩号),等号后面的桩号为去向里程(即老桩号)。
所有断链均应填写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根据断链记录按下式即可算出路线总里程。
路线总里程=末桩里程+∑长链一∑短链断链的出现,将导致桩号里程与路线实际长度的不一致,必须通过换算才能得出确切距离。
为此,在展绘平面导线,土石方计算间距,以及纵断面绘制与设计都必须注意有无断链情况,若有,则应考虑距离的修正。
断链的权威定义铁路上的长短链分为外业断链和内业断链,内业断链是在设计阶段产生的,比如已经设计好了,因某种原因要修改(比如曲线半径修改),就要设置断链。
如果不采用断链的方法,所有已经设计好的文件就要全部修改里程,这样工作量就太大了。
施工时先按此施工,竣工时再统一排里程。
有时断链并不是一米半米的,做概算时应按实际长度(去掉断链)计算。
外业断链,单线铁路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复线铁路长短链是绝对会用到的,复线地段里程要求上下行要统一,并行地段上下行里程相同很容易,但碰到复线非并行地段就没法做到统一了,这时候一般以其中一条线为基准(我们一直以下行线为准)其里程一直顺延,另一条线里程丈量时从分线开始直到再次并线时所量出的里程和基准线里程不是同一个值,有可能长有可能短,长了就设置长链,短了就设置短链,但是长短链的设置要避开桥梁、隧道、曲线。
应根据现场实测值设置。
我这的资料里现场最长的一条长链要两公里多。
现场长短链没有特殊标志区分,只有带公里标的长链在公里标的数字后会加一个字母以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