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期末作业 含答案(2020年整理).doc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da1d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4.png)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工程材料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金属材料的常用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σ和抗拉强度σb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两种。
5、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一般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
6、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7、常用的洛氏硬度测量标尺有HRA、HRB、HRC。
8、金属材料常用的冲击韧性指标是冲击韧性值ak9.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0.控制金属结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和搅拌。
11.按照几何形态特征,晶体缺陷分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2.在铁碳合金相图上,按含碳量和室温平衡组织的不同,将铁碳合金分为六种,即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3.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4.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
15.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16.普通热处理分为_退火、正火、_淬火_和回火。
17.钢的淬火方法包括_单液淬火_、双液淬火_、分级淬火_和等温淬火。
18.钢常用的回火方法有_高温回火_、_中温回火_和_低温回火_等。
19.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_球化退火_和_去应力退火(或低温退火)_。
20.钢的淬硬性是指钢经过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它取决于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
二、选择题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D.疲劳极限2.锉刀的硬度测定,应用(D)硬度测定法。
A.HBS;B.HBW;C.HRB;D.HRC。
3.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B)。
A.越高;B.越低;C.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D.没有变化。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通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通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3d4afafdaef5ef7ba0d3c61.png)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空缺的横线上。
每空1分,共1×20=20分。
)1.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2.刀具角度标注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组成。
3.YT类硬质合金主要由:碳化钨、碳化钛和钴组成。
4.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5.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范成法)。
6.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及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二、判断题(在每个小题前面的括号中做标记,正确者做“√”,错误者“×”。
每小题1分,共1×10=10分。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2.低碳钢的塑性太高,可以通过正火适当降低塑性,提高硬度。
(×)3.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
(×)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8.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没有影响(×)9.砂轮的硬度与磨料的硬度是同一个概念。
(√)10.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流动的方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5=20分。
)1.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
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题库带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c0f7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f.png)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题库带答案第⼀章机械制造概论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填空题1.机械制造的⽅法根据可根零件加⼯时加⼯⼯具与零件之间是否需要机械作⽤⼒,可将机械制造的⽅法分为(机械加⼯)和(特种加⼯),其中机械加⼯⼜分为(净成形)和(切削加⼯)。
2.⽣产系统由(决策层)、(计划管理层)、(⽣产技术层)三个层次组成。
3.机械制造中的⼯艺系统是由机械加⼯所使⽤的(机床)、(夹具)、(⼑具)和⼯件组成的⼀个相对独⽴的系统。
4.可以将零件的⽣产类型划分单件⽣产、成批⽣产和⼤量⽣产三种⽣产类型。
5.⽣产纲领是指计划期内应当⽣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产纲领),其中计划期⼀般是指⼀年。
零件的⽣产纲领应计⼊(备品)和(废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 N=Qn(1+a)(1+b) ]⼆.单项选择题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产定义为使⽣产(C)转变为⽣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输出系统。
A.对象 B. 资料 C. 要素 D信息2.度量⽣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 D)。
A 产量 B. 产值 C.利润 D. ⽣产率三.判断题1.制造系统是⼀个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输⼊输出系统。
(正确)2.多品种、中⼩批量⽣产⽇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产⽅式。
(正确)3.特种加⼯是不需要利⽤⼯具直接对加⼯对象施加机械作⽤⼒的⼀种加⼯⼯艺,如电⽕花成形加⼯、电⽕花线切割加⼯、激光加⼯、超声波加⼯、离⼦束加⼯、光刻化学加⼯等。
(正确)第⼆章⾦属切削原理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填空题1.下图为车削⼯件端⾯的⽰意图,图上标注的主动动是( 1 ),进给运动是(10 );已加⼯表⾯是(2 ),过渡表⾯是(3),背吃⼑量是(9 );⼑具前⾓是(6 )、后⾓是( 5 )、主偏⾓是8 ,副偏⾓是(7)。
3.切削运动包括( 主)运动和( 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4.进给量越⼤,表⾯粗糙度(越⼤);5.当⼯件材料硬度提⾼时,切削⼒(增⼤);6.⾦属切屑时,切屑层⾦属的变形⼤致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其中第⼀变形区为(3),第⼆变形区为(2 )。
机械制造基础-专科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专科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2f4fd763231126fdb1127.png)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
封。
线。
20 ~20 学年第学期机械制造基础课试卷试卷类型:专科卷学号:姓名:班级:。
密。
封。
线。
25《机械制造基础》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 铁素体2. 0.9%,增加3. 低合金刃具钢,高速钢,碳素工具钢。
4. 板条5. 高温回,回火索氏体。
6. 主轴,刀架7. 淬火,热硬性。
8. 低,韧性9. 死;活10. 工艺基准,设计基准11. 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刀具寿命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到完全报废实际切削时间的总和。
(√)2.砂轮硬度选择原则是:磨硬材料应选软砂轮,磨软材料应选硬砂轮。
(√)3.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生产批量越大,对生产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越低,但工艺文件要求越详细。
(×)5.用65钢制成的沙发弹簧,使用不久就失去弹性,是因为没有进行淬火、高温回火。
(×)6.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高,淬硬性高的钢淬透性一定好。
(×)7.珩磨是对预先磨过的外圆表面进行的精密加工。
(×)8.由于T13钢中的含碳量比T8钢高,故前者的强度比后者高。
(×)9.60S i2M n的淬硬性与60钢相同,故两者的淬透性也相同。
(√)10.硫、磷是碳钢中的有害杂质,前者使钢产生“热脆”,后者使钢产生“冷脆”,所以两者的含量在钢中应严格控制。
三、填表题(每空格0.5分,共16分)3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答题要点:正火、退火、调质2.答题要点:主要由两者结构不同决定。
具体表现为:1.扩孔钻比钻头刚度和强度更好。
2.扩孔钻齿数一般较钻头多,故导向性较好,对孔的形状误差修正能较好。
3.扩孔钻主切削刃较钻头短,故切屑较窄,分屑与排屑较容易。
3.答题要点:强度不够。
五综合分析图(每题24分)1.答题要点:选用40Cr。
机械制造基础(2020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2020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12bf931126edb6e1a1051.png)
机械制造基础(2020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2分)以下不属于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是()。
A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B上工序的表面破坏层C上工序的尺寸公差D下工序的尺寸公差参考答案:D2(2分)以下不属于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是()。
A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B上工序的表面破坏层C上工序的尺寸公差D下工序的尺寸公差参考答案:D3(2分)下面对工件在加工中定位论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加工要求,尽可能采用不完全定位B为保证定位的准确,尽可能采用完全定位C过定位在加工中是可以使用的D在加工严格禁止使用欠定位参考答案:B4(2分)锥销常用于工件孔端的定位,可限制工件()个自由度。
A3B2C1D4参考答案:A5(2分)加工总余量的数值,一般与()有关。
A半精加工的加工余量B精加工的加工余量C毛坯的制造精度D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参考答案:C6(2分)在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定位工件时,实际使用的是工件的()。
A外圆柱面B轴线C测量基准D装配基准参考答案:A7(2分)淬火零件的磨削余量应该比不淬火零件的磨削余量().A大些B小些C一样D不一定参考答案:A8(2分)机床夹具中夹紧装置应满足以下除()之外的基本要求。
A夹紧动作准确B夹紧动作快速C夹紧力应尽量大D夹紧装置结构应尽量简单参考答案:C9(2分)加工一测量用平板,保证其到底面的高度尺寸,通常需要限制工件的()个自由度。
A3B4C5D6参考答案:A10(2分)()是由零件在产品结构中的功用所决定的.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设计基准D装配基准参考答案:C11(2分)在实际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A不完全定位B欠定位C过定位D完全定位参考答案:B12(2分)()是由零件在产品结构中的功用所决定的。
A定位基准B测量基准C设计基准D装配基准参考答案:C13(2分)制订夹具公差时,应保证夹具的定位、制造和调整误差的总和不超过工序公差的()。
A1/2B1/3C1/4D1/5参考答案:B14(2分)定位销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mm的中小孔定位中。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作业 含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作业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9900990c69ec3d5bb7565.png)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作业一、填空1、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和塑性、硬度、布氏硬度、疲劳强度。
2、铁碳合金固态组织分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3、常用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焊、埋弧焊、电阻焊、钎焊。
4、车床由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床鞍、尾座、床身等部分组成。
5、切削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6、硬质合金主要分WC基硬质合金、Fic基类硬质合金。
7、定位、夹紧两个过程称为安装。
8、机床夹具按其通用特性则可分为通用、专用、组合、可调、直动线。
9、机床夹具的组成钻模板、钻套、压板、圆柱销、夹具体、挡销、菱形销。
10、定位元件有支承钉、支承板、V形块、定位销等。
11、特殊定位方法有圆孔定位、圆锥孔和圆柱销定位、外圆柱定位。
12、常用的夹紧机构有斜稧、螺旋、偏心、铰链。
二、单项选择题1.判断下列哪个定义正确: CA.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
B.安装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若干次定位夹紧下所完成的工作。
C.工位是指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下,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每占据一个正确位置所完成的加工。
D.工步是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及切削深度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那部分加工。
2.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CA.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就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其值是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尺寸的变化量。
B.基准不重合一般发生在①直接得到加工尺寸不可能或不方便,②在制定工艺规程时,要求定位基准单一以便减少夹具类型或进行自动化生产。
C.为了保证设计尺寸,在选择基准时必须采用基准重合的原则,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D.基准不重合误差不仅指尺寸误差,对位置误差也要考虑。
3.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A.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全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db4d74f18583d048645957.png)
一、名词解释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9.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20.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
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
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
4.5.6.7.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8.什么叫加工余量?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表面层影响因素: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尺寸公差中没有包括的上工序留下的空间位置误差本工序的装夹误差9.什么叫时间定额?组成部分?时间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组成部分: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10.夹具的工作原理?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
最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要点
![最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d003f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5d.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要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p 减少,进给力Ff 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
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
其工作角度将会:( C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
2、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 )A、刃倾角大于0°;B、刃倾角小于0°;C、前角大于0°;D、前角小于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0c7594b73f242336c5fca.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减少,进给力F f??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
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互锁装置。
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
其工作角度将会:(C)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
??2、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A、刃倾角大于0°;B、刃倾角小于0°;C、前角大于0°;D、前角小于0°。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8f4c1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f.png)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切削方式有哪些?A. 车削、铣削、磨削B. 车削、铣削、钻削C. 车削、钻削、磨削D. 铣削、钻削、磨削2. 机械加工中的“三要素”是指什么?A.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B.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角度C. 切削速度、切削角度、切削深度D. 切削角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3. 以下哪种材料最适合用于制造轴承?A. 铸铁B. 不锈钢C. 铝合金D. 铜合金4. 机械加工中,工件的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什么?A. 机床的精度B. 刀具的精度C. 夹具的精度D.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5. 什么是数控加工?A. 数字控制加工B. 数字化加工C. 计算机辅助设计D. 计算机辅助制造6. 金属切削过程中,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切削力B. 切削速度C. 切削摩擦D. 切削深度7. 机械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单位是什么?A. 毫米(mm)B. 微米(μm)C. 纳米(nm)D. 米(m)8. 什么是热处理?A.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冷却的过程B.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的过程C.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淬火的过程D. 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回火的过程9. 以下哪种焊接方法属于熔化焊接?A. 电弧焊B. 气体保护焊C. 激光焊D. 摩擦焊10. 机械制造中,什么是“五轴加工”?A. 一种可以加工五个方向的机床B. 一种可以加工五个面的机床C. 一种可以加工五个角度的机床D. 一种可以加工五个零件的机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机械加工中,工件的定位基准通常分为______和______。
12.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切削液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3.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用______、______和______来表示。
14. 机械加工中,刀具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______、______和______。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b23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6.png)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学号:姓名:一、填空。
(每空1分,计35分)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珠光体和。
2.有些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晶体结构还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称为。
3.HT200牌号中“HT”表示,数字“200”表示其。
4.在铜合金中,铜和锌的合金称为_ ,,而铜和锡的合金称为__ _____。
5.铸造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和有关。
6.锻造时,金属允许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称,停止锻造的温度称。
7.机械加工中,轴类零件常用或作为定位基准。
8.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和四种。
9.按误差的特点和性质,测量误差可分为、和。
10.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主运动是,主偏角是,刀具前角是,加工表面是。
11. 机床精度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包括机床主轴误差和机床导轨误差。
其中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包括、和三种基本形式。
12. 根据产品零件的大小和生产纲领,机械制造生产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
13. 夹具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元件、装置、元件、和其它元件。
二、判断。
(每题1分,计15分)1.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会使钢产生冷脆,因此钢中含硫量应严格控制。
()2.合金的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冷裂的基本原因。
()3.所谓冷加工就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热加工就是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进行加工。
()4.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是联动的,具有自动定心作用,所以它的定位精度一般要高于四爪卡盘。
()5.车床的主轴是带动工件旋转的,而铣床的主轴是带动铣刀旋转的。
()6.在卧式铣床上加工表面有硬皮的毛坯零件时,应采用逆铣切削。
()7.牛头刨床的刨刀是作往复运动的,而龙门刨的刨刀是作间歇移动的。
()8.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时,作为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工艺基准。
()9.工件定位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要限制六个自由度。
()10.工件被夹紧后,则六个自由度就被全部限制了。
()11.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各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所以一般是不能重复的。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机械制造基础试卷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机械制造基础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5d3aaaf1ffc4ffe47acfa.png)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第一篇工程材料一、填空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 强度 、 塑性 、 硬度 、 冲击韧性 、 疲劳强度 。
、金属材料的常用的强度指标主要有 屈服强度σ 和 抗拉强度σ 。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 变形 和 断裂 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 伸长率δ 和 断面收缩率ψ 两种。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一般可通过 拉伸 试验来测定。
、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有 布氏硬度 、 洛氏硬度 、 维氏硬度 。
、常用的洛氏硬度测量标尺有 、 、 。
冲击韧性值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 体心立方 、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
控制金属结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 增加过冷度、 变质处理 和 附加振动和搅拌 。
按照几何形态特征,晶体缺陷分 点缺陷 、 线缺陷、面缺陷 。
在铁碳合金相图上,按含碳量和室温平衡组织的不同 将铁碳合金分为六种,即 亚共析钢 、 共析钢 、 过共析钢 、 亚共晶白口铁 、 共晶白口铁 、 过共晶白口铁 。
奥氏体是碳在 γ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面心立方 。
铁素体是碳在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体心立方 。
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是由 加热 、 保温 、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普通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
钢的淬火方法包括 单液淬火 、 双液淬火 、 分级淬火 和 等温淬火 。
钢常用的回火方法有 高温回火 、 中温回火 和 低温回火 等。
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 完全退火 、 球化退火 和 去应力退火 或低温退火 。
钢的淬硬性是指钢经过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它取决于 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 。
二、选择题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
屈服点 抗拉强度 弹性极限 疲劳极限锉刀的硬度测定,应用( )硬度测定法。
; ; ; 。
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 )。
越高; 越低; 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 没有变化。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7d17f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c.png)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减少,进给力F f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
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互锁装置。
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
其工作角度将会:(C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c9bd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6.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1.机床误差是由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引起的。
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是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三种几何误差。
2.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
3.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应遵循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4.工件的装夹过程包括定位和夹紧。
5.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是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其中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切削层公称宽度和切削面积。
6.切屑可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大类。
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刀具前角较小时,往往产生节状切屑。
7.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即变形系数、相对滑移和剪切角。
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其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切屑可分为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
2.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相对滑移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3.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4.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称为磨钝标准。
5.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安装。
6.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7.系统性误差可以分为常值性和变值性两种。
1.刀具后角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都会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与Tp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中符号C代表车床。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成形运动,而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2020年整理).doc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2020年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0617bc06bec0975f465e27c.png)
习题一.是非题1.计算车外圆的切削速度时,应按照已加工表面的直径数值进行计算。
(X)2.大批量生产中,一般选用通用夹具和专用机床。
(X)3.铣床的主运动是间歇运动而刨床的主运动是连续运动。
(X)4.刀具前角的大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而后角不能是负值。
(J)5.刨床的变速箱是它的进给传动部件。
(X)6.工件被夹紧,即实现工件的安装。
(X)7.钻头钻孔时,由于刀具的刚度问题,易产生引偏的缺陷。
(J)8.逆铣时切削厚度的变化是由零到最大。
(J)9.磨削过程的实质是切削、刻划和抛光的综合作用过程。
(J)10.采用欠定位的方式,既可简化夹具结构,又不会影响加工质量。
(X)11.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X)12.钻床的主运动是钻头的旋转运动,进而运动是钻头的轴向移动。
(J)13.牛头刨床的切削速度是指切削行程的平均速度。
(J)14.热处理前已加工好的中心孔,热处理后必须研磨,以保证定位精度。
(X)15.对于任何一个零件的加工,均包含粗、半精、精、光整加工四个加工阶段。
(X)16.在车床、铣床、镗床、外圆磨床上都可以加工外圆表面。
(J)17.刀具的主偏角具有影响切削力、刀尖强度、刀具散热及主切削刃平均负荷的作用。
(J)18.工件在夹具中安装一定要完全限制其6个不重复的自由度才能满足要求。
(X)19.扩孔可以完全校正孔的轴线偏斜。
(X)20.磨齿既可对未淬硬齿面进行精加工,也可对淬硬齿面进行精加工。
(J)二.选择题1.扩孔钻扩孔时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等于(D)。
A.扩孔前孔的直径 B. 扩孔钻直径的1/2C.扩孔钻直径 D. 扩孔钻直径与扩孔前孔径之差的1/2 2.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C )。
A.前角和后角 B. 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 D. 工作角度车平面主要适用于3.适合加工轴上月牙槽的设备为(B)。
A.卧铣 B. 立铣 C. 刨床 D. 车床4.加工一批小光轴的外圆,材料为45钢,淬火硬度为40~45HRC,批量为2000件,宜采用(D)。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965dcbb4cf7ec4afed056.png)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一、金属切削基础知识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
(AB)A 切削速度B 进给速度C 进给量D 切削深度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
其特点是。
(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
(镗刀连续转动)4. 当车床上的挂轮架和进给箱的速比一定时,如主轴转速变快,此时进给量加快。
(╳)5. 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
(A)A 刨斜面B 磨外圆C 铣斜齿D 滚齿7. 切削加工时,须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有。
(B、D)A 刨斜面B 磨外圆C 铣直齿D 滚齿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C)A 车削B 刨削C 铣削D 镗削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B、F)A 车床B 插床C 磨床D 镗削E 拉床F 刨床11.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C、F)A 车床B 插床C 磨床D 镗削E 拉床F 刨床12. 任何表面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沿着运动而形成的。
(母线、导线)13. 切削用量包括、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二、刀具知识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
(A)A 基面B 切削平面C 正交平面D 进给平面15. 刀具的住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
(D)A 使主切削刃锋利B 减小摩擦C 控制切削力大小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21. 车刀刀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解答(doc 19页)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解答(doc 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d158ff9767f5acfa1c7cdbe.png)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解答(doc 19页)第一部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非机类专业用)1.(1)理化性能:根据材料使用中工作条件不同,对材料的理化性能要求不同。
如飞机上的一些零部件,需要密度小的材料,如铝合金制造,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要选用耐腐蚀性好的材料制造。
(2)机械性能:根据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情况不同,选用不同机械性能指标的材料。
65Mn 736 9 30 5.用钢制造:电吹风、电熨斗、不锈钢餐具等。
用铁制造:铁锅。
用有色金属制造:铝锅、铝盆、铜制自来水龙头等。
6.车床中钢制零件:主轴、各传动轴、高速齿轮等。
铁制零件:床身、齿轮箱、尾架等。
7.塑性变形是一种永久性变形,外力去除后变形并不消失,而弹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物体恢复原状。
8.同素异晶转变——固态金属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晶格类型的现象。
例如纯铁在912℃以下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在912℃~1300℃之间具有面心立方晶格。
9.金属在结晶过程当中,晶粒的粗细与晶核数目的多少及晶核长大的速度有关。
10.固溶体:溶质原子融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之为固溶体。
化合物: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元按一定的原子比相互化合而成的新物质。
机械混合物:组成合金的组元在互配的情况下既不溶解也不化合,而是按一定的重量比例,以混合的方式存在着,形成各组元晶体的机械混合物。
具有固溶体结构的金属材料其强度和硬度比纯金属高,而具有化合物结构的金属材料通常硬度很高,而且脆性大,具有机械混合物机构的金属材料不仅决定各组成的性能,还与各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情况有关,通常它比单一固溶体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11.合金状态图即是表明合金系结晶过程的简明图体。
其用途是利用合金状态图可以分析合金随成分及温度的变化,其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情况。
12.铁素体:碳原子溶入α—Fe的固溶体。
含碳量为小于0.02%。
特点: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渗碳体:铁和碳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作业
一、填空
1、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和塑性、硬度、布氏硬度、疲劳强度。
2、铁碳合金固态组织分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3、常用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焊、埋弧焊、电阻焊、钎焊。
4、车床由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床鞍、尾座、床身等部分组成。
5、切削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6、硬质合金主要分WC基硬质合金、Fic基类硬质合金。
7、定位、夹紧两个过程称为安装。
8、机床夹具按其通用特性则可分为通用、专用、组合、可调、直动线。
9、机床夹具的组成钻模板、钻套、压板、圆柱销、夹具体、挡销、菱形销。
10、定位元件有支承钉、支承板、V形块、定位销等。
11、特殊定位方法有圆孔定位、圆锥孔和圆柱销定位、外圆柱定位。
12、常用的夹紧机构有斜稧、螺旋、偏心、铰链。
二、单项选择题
1.判断下列哪个定义正确: C
A.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
B.安装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若干次定位夹紧下所完成的工作。
C.工位是指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下,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每占据一个正确位置所完成的加工。
D.工步是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及切削深度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那部分加工。
2.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C
A.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就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其值是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尺寸的变化量。
B.基准不重合一般发生在①直接得到加工尺寸不可能或不方便,②在制定工艺规程时,要求定位基准单一以便减少夹具类型或进行自动化生产。
C.为了保证设计尺寸,在选择基准时必须采用基准重合的原则,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D.基准不重合误差不仅指尺寸误差,对位置误差也要考虑。
3.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A.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D.当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大于六个时,才会出现过定位。
4.车丝杠时,产生内螺距误差的原因 B
A.机床主轴径向跳动
B.机床主轴轴向窜动
C.刀具热伸长
D.传动链误差
5. B 为变值系统误差。
A.调整误差
B.刀具线性磨损
C.刀具的制造误差
D.工件材料不均匀引起的变形
6.在大批量生产中一般不使用 C
A.完全互换法装配
B.分组互换法装配
C.修配法装配
D.固定调整法装配
7.有一铜棒外圆精度为IT6,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A.粗车-半精车-精车
B.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C.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D.粗车-半精车-精车-磨-研磨
8.镗孔时,镗床导轨在 C 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A.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B.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C.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直线度
9.在安排工艺路线时,为消除毛坯工件内应力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常进行的退火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 A 进行。
A.粗加工之前
B.精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都对
10.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工件材料在切削加工中, D 在切削区域产生的温度最低。
A.碳素结构钢 B.合金结构钢
C.不锈钢 D. 铸铁
11.在划分工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只要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改变了任意一个则将成为另一工序
B.若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不变,则认为是同一工序
C.一个轴类零件,外圆在进行粗磨后,把工件卸下后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取回在同一台磨床,由同一个工人进行精磨,则粗磨和精磨可认为是同一工序
D. A、B、C都正确
12.在加工精密齿轮时,用高频淬火把齿面淬硬后需进行磨齿,则较合理的加工方案是 B
A.以齿轮内孔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B.以齿面为基准定位磨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C.以齿面定位磨齿面
D.以齿轮外圆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13.下列加工工序中 C 不是自为基准加工的
A.浮动镗刀镗孔
B.无心磨床磨外圆
C.齿轮淬火后磨齿面
D.浮动铰刀铰孔
14.有三点和工件相接触的一个自位支承,限制工件的 A 个自由度
A.一
B.二
C.三
D.四
15. A 为常值系统误差
A.机床、夹具的制造误差
B.刀具热伸长
C.内应力重新分布
D.刀具线性磨损
16.车丝杆时,产生螺距累积误差的原因 C
A.机床主轴径向距动
B.车床主轴轴向窜动
C.机床传动链误差
D.刀具磨损
17.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C 作为定位基准。
A.选精度高的外圆 B.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C.两端中心孔 D.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加工的外圆
18.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 为基准。
A.不加工表面
B.加工表面本身
C.精基准
D.三者都对
19.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可将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区,那么,加工硬化现象发生在 D 区内。
A.第一变形区 B.第二变形区
C.第三变形区 D. 第一变形区和第三变形区
20.在材料为45#的工件上加工一个Φ40H7的孔(没有底孔)要求Ra=0.4,表面要求淬火处理,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A.钻-扩-粗铰-精铰
B.钻-扩-精镗-金刚镗
C.钻-扩-粗磨-精磨
D.钻-粗拉-精拉
三、判断题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
2.低碳钢的塑性太高,可以通过正火适当降低塑性,提高硬度。
(√)
3.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
(√)
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
8.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没有影响(×)
9.砂轮的硬度与磨料的硬度是同一个概念。
(×)
10.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流动的方向。
(√)
11.普通机床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主运动必定有且通常只有一个,而进给运动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
(√)
12.砂轮的硬度是指组成砂轮的磨粒硬度。
(×)
13.在插齿机上只能插削直齿圆柱齿轮。
(×)
14.精密加工时,机床的精度一定高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
(×)
15.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晶的过程,同样遵循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
也可称为二次结晶。
(√)
16.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
(×)
17.材料的硬度越低越好加工。
(×)
18.扩散磨损是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
19.金属的化学成份对其锻造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
20.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主要发生硬质点磨损。
(×)
四、简答题
1.刀具切削部份的材料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答: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⑵强度和韧性⑶耐热性、工艺性
2、常见的切削形态有哪几种?
答:⑴带状切削、⑵节状切削、⑶单元切削(粒状切削)
3、夹紧装置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元件、增力及传动元件、动力装置
4、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哪些?
答:⑴加工原理误差⑵机床几何误差
⑶主轴回转误差⑷导轨误差
5、减少残余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⑴零件结构要简单、壁厚要均匀
⑵安排适当的热处理工序
⑶划分加工阶段
6、切削液的种类和作用是什么?
答:种类:水溶液、切削油、乳化液
作用:润滑、冷却、清洗和防锈
五、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加工后经测量有如下图所示的锥形形状误差,试分析可能产生上述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答:⑴工件的单性变形⑵工件定位基面与夹具定位面之间的接触变形⑶主轴回转误差⑷导轨误差⑸传动链误差
锥形加工误差
2、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加工后经测量分别有如下图所示的鞍形形状误差,试分析可能产生上述形状误
差的主要原因。
鞍形加工误差
答:误差:⑴刀具误差⑵夹具误差⑶调整误差⑷切削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⑸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而引起工件的形状误差⑹其他作用力引起的加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