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合集下载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有无相生》教案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 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有无相生》名师课件1

《有无相生》名师课件1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 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 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 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 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 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 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 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 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 宽容大度,推己及人。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 “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 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 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 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无相生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பைடு நூலகம்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 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 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 当“轻诺”、“多易”。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
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 走出来的。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 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小结: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1、3、4) 有无相生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
本文告诉我们:客观地对待学 习与生活
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第2则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
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 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 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 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
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 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 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 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 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 道理是永恒的。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一篇: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语录体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2、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

教学设计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重点讲授12两则,3-7则已学生讨论质疑解惑形式完成。

3、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一、导入:道家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我们探求字的本源,在金文中,“道德”两字是这样写的(板书)“道”指那种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德”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

后期在下面加个心字,表示不但如此做,还要如此想。

《有无相生》(上课实用)ppt课件

《有无相生》(上课实用)ppt课件

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强调了自我修养的价值与意
义。
20
第5则:为无为,事 无事,味无味。大小 多少,报怨以德,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是以圣人终不为 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是以圣 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矣。
• 事:名-动,做事。 味:意动,作为滋味。
小结: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 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 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12 。
第六则:其安易持, • 持:守持。
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 兆:先兆。
泮,其微易散。为之 • 谋:谋划、解决。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泮:通“判”,分离。
3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
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 —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 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 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 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 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 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 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 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 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 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 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 慎终如始
---做事要善始善终
14
不可忽略小的事物或问题,大的事情或问题都 是从小开始的。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 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田稼恶.,籴贵民饥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兵兵弃.旱甲相曳乘兵.,而天走下 大屈
故上兵.伐谋
大 樊小将多军少以.,穷报困怨来归以.丹德
(5)以倚 何柱以.而解笑忧,?箕唯踞有杜以.康骂曰
夫焚夷百以家.近之,言则,游以.者愚众黔首
(6)则是险以以兵远强,则则..灭至者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4)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软弱 (5)其死也坚.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使坚强
课前基础预练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三十辐.( ) 埏.( )埴 自矜.( )者 起于累.( )土
共一毂.( ) 凿户牖.( ) 余食赘.( )形 其死也枯槁.( )
答案:fú ɡǔ shān yǒu jīn zhuì léi ɡǎo
1.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其脆易泮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死而不亡者寿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起于累土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通“现”,表现 (2)“泮”通“判”,分 离 (3)“亡”通“妄”,荒谬 (4)“累”通“蔂”,盛土的工 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

第6-1节《老子四章》(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1节《老子四章》(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课《老子》四章知识点01概念突破【即学即练1】有人认为老子把“无”作为“有”的主要对立面来考察是片面的。

你觉得该怎么样理解呢?答案:①“有”和“无”无非是人们为了便于描述这个现实世界所给与的两个相对概念,或者是两个名词。

在逻辑上它们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把它们颠倒过来,就变成了“无”和“有”,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无”代表“有”,“有”代表“无”。

就其相对性,所以只能是两个同等的概念,如果作为对立面考察就等同于肯定一个概念,而否定另一个概念,从而破坏了这种相对性,因而是片面的。

②老子通过车子、陶器、房子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这几样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

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

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有无相生”,是就利和用关系而言,利和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有就有无,有“实”就有“虚”,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也没有本末。

老子把无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考察,就不会存在片面性,从《老子》其他几章关于“无”的论述可知,如果没有车轮、瓷器、房子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中空的无在哪存在呢?又如何发挥作用呢?所以老子说老子片面强调“无”的作用的论调也是不合理的。

③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未,崇本而举末。

这是因为,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只有守住其存在的另一面的无,才能利于有。

倘若以有为本,以有治有,很多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

解析:建议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从老子是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剖析,得出结论是否。

他是把他们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方面。

然后总结全面看待“有”和“无”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02理解分析【即学即练2】学者柳诒征说:“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

”文中说了哪些对待之理?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一)答案:此处的“对待”是指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33张PPT)
都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是民主的,与己 相异者是独裁的,就要铲除他。
第二章
解释: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 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 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 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 友善。(因众人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 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 民心不纯、世风日下。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 对立。)
树干大到要几人合抱的大树,
也是从小树苗开始长成。九层高 台也是从一砖一瓦积累而成。要 完成千里之行的重大功业,也是 要从眼前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 的去实行。(做人要实实在在,不 要好高远。说一丈,不如行一 尺。)
一般人做事,常常在几乎快要成功的时
候,因缺乏恒心而失败了。(做一件事情, 无论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时就是最危险的 时候。因为快成功会使自己昏了头,一高兴, 眼前的成功反而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 回首已百年身”。)“慎终如始”,青年同 学们对这几个字要好好记在脑海里,这是一 生成功的大原则。他告诉我们,到了成功的 时候,你要保持开始时的那个态度,那个本 色。则永远没有失败,永远是进步的。
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
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大自然、万物 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 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
(自我筑梦一场空)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人生的妙哲学,做人要怎么做, 要怎么为人处世,你才会迈向真正 的成功。如果你为所欲为任性的去 做,你就会形成最后的一场空。老 子希望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人生 的每一步要清楚地走,做真正有智 慧的人,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福。
二、领会老子“有无相生,
超越二元对立”的大智慧。知道、 学道、明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运用到写作中去。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思考选文中涉及的老子的宇宙认识观及人生智慧,包括后者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

3、对别有会心处,能做一点阐发、议论。

教学简易流程:一、关于老子其人。

下面是《史记老子荀卿列传》(采用三家校本。

注解保留原貌,略有删改)中老子部分,供老师选择使用。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周守藏室之史也。

□正义p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

”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索隐按:许慎云“,耳曼也”。

故名耳,字○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

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

孔子m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索隐刘氏云:“蓬累犹扶持也。

累音六水反。

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

”按:蓬者,盖也;累者,随也。

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耳。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

贾音古。

深藏谓隐其宝货,不令人见,故云“若虚”。

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皆无益於夫子,须去除也。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有无相生》教课设计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领会老子对于事物相辅相成,对峙一致的哲学思想,培育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2.依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别句式做到娴熟翻译课文,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要点】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领会老子对于事物相辅相成、对峙一致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经过有感情的朗诵文章,领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峙一致的自认为是,有道者不处(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庸做事要有预示,有头有尾(5、 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首创人。

生卒年代不可以考,约生于公元前 580 年,约死于公元前500 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首创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世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须,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以前向他问礼。

暮年见周王室日益衰败,便骑青牛而去,回故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别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例,(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世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人间全部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 (无为)”,理想政治境地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往”。

《老子》以“道” 解说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拥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久意义。

《老子》书中包含大批朴实辩证法看法,如认为全部事物均拥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 ,并能由立而化,“正复奇,善复妖”,“ 兮福之所倚,福兮之所伏” 。

又以世事物均“有”与“无”之一,“有无相生”,而“(无)” 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有余而不足,人之道否则,不足以奉有” 、“民之,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何如以死惧之?”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教案
知能准备
【学习目标】
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1、3、4)
有无相生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
课前预习
一、基础梳理
1. 作者: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
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
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整体感知
1.朗读。

读准字音,尤其是诗句要读出节奏和语气的轻重缓急。

在课文中行批
......生字注音。

2.强调字音:
(1)斯恶(è)已(2)音声相和(hè)(3)共一毂(gǔ)(4)埏埴(shānzh í)以为器(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ĕi)土
3. 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4. 特殊句式
抱怨以德()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必须先读懂文章的意思。

一、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与此相仿,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大家知道这位哲学家是谁吗?(老子)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子>选读》中的《有无相生》这篇课文。

二、课堂引讨
【展示互动一】
1.小组内代表分别诵读、翻译。

2. 梳理。

天下皆知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结构独立性)为(判断词,是)美,斯(连词,那么、就)恶(丑,与“美”相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副词,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对照,比较),高下相盈(充满),音声相和(应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6.梳理。

为(意动用法,把……当做有为)无为(道家指清静虚无、顺其自然),事(意动用法,把……当做事业)无事(道家指无为而治),味(意动用法,把……当做有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名词,难事)于(介词,从)其易(名词,容易处),为大(名词,大事)于其细(名词,细小处)。

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名词,容易的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名词,细小的事)。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名词,大事),故能成其大(名词,伟大)。

夫轻诺必寡(使动用法,使……减少)信,多易(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必多(使动用法,使……增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之,故终无难矣。

7.分析。

依然是从一系列对立项的逻辑关系中来考量事物、思考问题,使《老子》充满了一种智慧。

8.小组内代表分别诵读、翻译。

9. 梳理。

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易谋,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装土的工具)土。

千里之行(即“行千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几成(几乎成功)而败(使动用法,使……失败)之。

慎(慎重对待)终如始,则无败事。

10、分析。

本则体现了《老子》看待问题的(前瞻性)。

【精编精练】
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老子》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

这就是有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

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

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

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掉。

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

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

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

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师及时点拨与生共同评价
【及时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斯恶(è)已;物或恶(wù)之
B、自胜者强(qiáng);强(qiáng)行者有志
C、音声相和(hé);自矜者不长(cháng)
D、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死而不亡(wáng)者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
C、死而不亡者寿亡:死
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子主张无为,追求无为而治,无为即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B、老子很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他很重视“小”“弱”的一面。

C、老子告诫人们凡事要防患于未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D、老子认为要想排除困难,必须从容易的事做起,所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把事情看得容易些,这样难事也就不难了。

5、填充下列文句。

(1)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则无败事。

(4)故有之以为利,。

(5),自知者明。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答案:1.a 2.d 3.c 4. d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