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搭理考复习大纲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通通级别:河外星系←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运动特点 :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3、由于地球上有生物,因此地球是一颗特其他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面条件: 包括太阳坚固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己条件:(1)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因此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因此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 (3) 地球上有液态水 ( 能形成海洋 )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本源,它可以保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供应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经过人为转变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激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引起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体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体为23 小时 56 分 4 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体为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 1) 昼夜更替现象;(2) 不相同经度出现了不相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 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辉、晨昏线,注明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x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零。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各种现象与规律。
在高二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地理知识,涵盖了广阔的内容。
下面是对高二地理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2. 地表作用和水文地理: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貌发展及其与水文地理的关系等内容。
3.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等内容。
4. 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5. 灾害地理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化:全球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2. 经济地理:全球经济格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区域分布与发展、资源配置与利用等内容。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的概念与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等内容。
4. 文化地理:文化的特征与类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保护等内容。
5. 政治地理:全球政治力量的分布、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等内容。
三、地理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应用、地理信息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2.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环境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四、地理实践与地理教育1.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调查的重要性、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践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2. 地理教育:地理教育的意义、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地理教育与公民素质培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包含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使我们对地球及其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特别提示(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
如下图所示: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三、确定日期范围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1.1.1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1.1.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1.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的五带1.2 地图的基本知识1.2.1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1.2.2 比例尺、地图符号与注记1.2.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2.1 地质作用2.1.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2.1.2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2 地貌类型2.2.1 陆地地貌:山脉、平原、高原、盆地2.2.2 海洋地貌: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2.2.3 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第三章气候与气象3.1 气候系统3.1.1 大气成分与大气层结构3.1.2 气候类型与气候带分布3.1.3 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3.2 气象现象3.2.1 气压、风、云、降水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天气预报第四章水文地理4.1 水循环与水资源4.1.1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4.1.2 地表水与地下水4.1.3 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4.2 河流与湖泊4.2.1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4.2.2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分类4.2.3 湖泊的类型与水文特征第五章人口与城市5.1 人口地理5.1.1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与人口流动 5.1.2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 5.1.3 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5.2 城市地理5.2.1 城市功能与城市结构5.2.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5.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地理6.1.1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6.1.2 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1.3 农业问题与农业政策6.2 工业地理6.2.1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6.2.2 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6.2.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政策第七章地理信息技术7.1 遥感技术7.1.1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1.2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7.2 地理信息系统(GIS)7.2.1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7.2.2 GIS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8.1.1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8.1.2 区域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地退化8.1.3 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8.2 可持续发展8.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2.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策略8.2.3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结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也与社会科学紧密相关。
常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常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2. 经纬度系统:地球表面通过经纬度网格定位,经度表示东西位置,纬度表示南北位置。
3. 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4. 地图的比例尺和指向: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指向通常以北为基准。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下的地貌,如地震、火山、地壳运动造成的山脉等。
-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如风化、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谷等。
4.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 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的地域性特征和影响因素。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如原材料、市场、劳动力、政策等。
-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在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 区域性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三个核心: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迁和短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河床、河岸。
- 湖泊与地下水:湖泊的形成与分类;地下水的类型与分布。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城市交通与绿化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区位理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工业区域的类型。
-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投资;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影响。
3. 环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与实践。
-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
-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国家与国际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技术与公众参与。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零。
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构成。
地球表面被陆地和海洋所覆盖,具有大气层和水圈。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3.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地形和地势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4.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居住的人的总量。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的地区。
2.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流动的现象。
3.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乡村现代化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接近城市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4.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
5.交通运输与通讯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是连接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重要手段,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运交通等。
三、地理技术知识点1.地图与地图阅读地图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阅读是理解和解释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和图例等信息的能力。
2.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收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有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四、区域地理知识点1.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自然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自然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274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基础。
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斜与地区气候地球赤道与黄道面之间的倾角引起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是其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各层之间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特点。
3. 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表现为风,垂直运动表现为对流和垂直气旋。
4. 天气与天气变化天气是指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状态,其变化受到热带气旋、锋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下渗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水在不同形态循环流动。
3.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湿润气候条件下水资源丰富,干旱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匮乏。
第四部分:地表水与地下水1. 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其分布受地形、降水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影响。
2. 地表水的利用与污染地表水的利用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对地表水造成威胁。
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多样性。
4.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模板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模板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理环境】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季节3. 地球的重力场与地质构造【地球的大气圈】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 大气圈的循环与气候变化3. 大气圈的影响与保护【地球的水圈】1. 水圈的分布与运动2. 水圈的功能与资源利用3. 水圈的管理与保护【地球的陆地圈】1. 陆地圈的形成与演化2. 陆地圈的地貌与地理景观3. 陆地圈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的生物圈】1. 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2. 生物圈的物种与生态系统3.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3. 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经济与区域发展】1. 经济发展的要素与指标2.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整合3.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2. 农业结构与农业技术3. 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工业与城市发展】1. 工业化与城市化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3. 城市发展与工业问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3. 环境治理与资源利用三、地理研究方法的总结1. 野外实地调查与观测2. 统计分析与地图制作3. 地理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四、地理学科与地理思维的总结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思维与地理方法3. 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应用五、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世界地理概况与地理位置2. 世界地理区域与地缘政治3. 世界地理环境与地理景观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概况与地理位置2. 中国地理区域与区域发展3. 中国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以上是高中地理的重点知识点总结模板,根据具体知识点的要求,可适当进行扩展和演变。
在学习地理时,可以根据这个模板的结构,系统地总结地理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图
1. 地图:旨在反映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比例和关系的地理性图表。
2. 地图坐标:两个坐标,横向经度,纵向纬度,用来定位具体地点。
3. 比例尺:在地图上展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大小的比例关系,表示地图上一米实际相当于多少米。
4. 方位:定位一点关于另一点的距离和方向,有主方位和次方位之分。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某地区的总人口数,包括人口总量、男女比例、年龄比例、人口密度等。
2. 地区教育:反映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可由公共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学生报考教育程度、大学生报考成绩、国家承认的教育机构等综合判断。
3. 交通:指一定行政单位范围内涉及的人员、物质和资金的流动情况。
4. 农业:农作物、畜牧业、渔业、蔬菜加工等农业生产活动。
三、自然地理
1. 气候:指地面上空气的长时间变化规律,主要特征是温度、
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2. 植被:地表植被的类型和分布,包括树木、灌木、草原、湿地等。
3. 水土:指地表下深处的土壤,以及表面土壤受水、风、植被等影响形成的表层土壤。
4. 地貌:地表上由岩石、河流、气候、植被等所构成的特定的地貌形态。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与四季变化- 昼夜更替与时差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注记- 地图的种类(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坐标系与定位方法-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二、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2. 气候类型与分布- 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气候类型的判断标准- 气候分布图的阅读3. 气候系统与天气现象- 大气环流与洋流- 气压系统与风带- 常见天气现象(雷暴、台风、寒潮等)三、水文地理1. 水循环与水资源-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河流与湖泊- 河流的流域与水系- 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湖泊的形成与分类3. 海洋地理-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海岸线的类型与特征-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四、地貌与地质作用1.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地貌形态的分类与特征2. 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 地质构造的类型(断层、褶皱等)-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分布3.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特征与分类- 岩石的形成与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五、生物地理1.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能量流动-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地理环境与生物分布- 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物种适应性与演化- 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六、土壤与土地利用1. 土壤类型与特性- 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类型(砂土、黏土、壤土等)- 土壤的肥力与改良2. 土地资源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土地利用的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2. 可持续发展策略- 可持续资源管理- 生态农业与清洁能源-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以上是高中自然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貌学、生物学、土壤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和水圈。
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过程。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由硅、镁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也是人类居住的区域。
大气圈和水圈则环绕在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解释: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这两种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
3.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解释: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的朝向太阳或背对太阳,形成白天和夜晚。
由于地球的自转是连续的,因此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也是连续的。
这个现象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地球上的许多其他生物的活动节律。
4.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解释: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某一地区时,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也最高,反之则温度最低。
这种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5. 地貌形成:各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解释: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自然力量,如风、水、冰、重力等。
这些力量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塑造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山脉、河流、峡谷、平原和沙漠等。
6.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释:气候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纬度、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速等。
了解气候的形成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7. 水循环: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空间概念
1、位置:指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处位置的一定的经、纬度。
2、绝对位置:指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具有特定的坐标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如城市的经、纬度。
3、相对位置:指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距离任何参照物的近远关系,如海岸线距离陆地的近远等。
4、地理距离:指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距离另一物体或某一特定参照物的近远关系,如港口之间的距离等。
二、地理要素
1、地貌要素:指地表及其表层下地质构造活动形成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平原、山脉、湖泊、河流等地貌要素。
2、气候要素:指地球表面大气组成、环流系统、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等,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
3、生态要素:指地球表面上动物、植被等生命及其在某一环境中与其它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系统。
4、人文要素: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多种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城乡群落等人文要素。
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地貌要素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地貌要素是气候要素的本质特征,地貌要素的分布与气候要素的分布密切相关。
2、气候要素与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气候要素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及分布,生态要素的分布与气候要素的分布息息相关。
3、生态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而产生人文要素分布与生态要素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1篇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2篇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它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的领域,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相关规律。
以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的领域。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如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
二、地球的形态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它由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地球椭球形状扁平。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日。
3.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年。
4.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倾斜23.5°,这个倾斜引起了地球的东西两极区域间的季节变化。
三、地球的大气圈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由气体组成,主要有氮气、氧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由对流圈、平流圈、中间圈、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2.大气循环:大气圈中气体的不断变化和运动形成了大气循环,包括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等。
四、地球的水圈1.水圈的概念:地球的水分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它们通过水的循环不断变化和转移。
2.水循环: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和转移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五、地球的岩石圈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由岩石组成。
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岩石圈最外层的一部分,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壳由岩石层、土壤层和岩土层等组成。
六、地球的地貌与水文1.地球的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不同高低起伏形成的地势形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和平原等。
2.地球的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球表面由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在地表形成了河谷和洪水平原等地貌。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全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全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基本概念,以及地图的阅读和解读方法。
3. 地图的种类与应用: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的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 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 地貌学:-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 土壤侵蚀与保护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 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践。
-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与国际合作。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GPS在地理信息采集中的作用。
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 常见地理实验项目及其教学意义。
2. 地理考察:- 地理考察的目的、方法与实施步骤。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椭球形的,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地球上各地的纬度和经度是测量地球形状和位置的基本要素。
2.地球的结构: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又分为陆壳和海壳,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有重要影响。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间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天,而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使得地球形成了四个季节。
3.地球的倾角与地理时间:地球的倾角确定了地理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要素与地理时间有关。
三、地理气候与气候带1.气候与气候因素: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统计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气压、风向等多种要素。
2.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和陆地分布、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等。
3.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上根据气候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不同的气候带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地貌1.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上地质现象和现象发生的过程,包括构造作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沉积作用等。
2.地表地貌:地表地貌是地质作用在地表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五、水资源与水循环1.水资源:水资源是指人类利用和开发的水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有所不同。
2.水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从水源到大气中再到地表和地下的一种循环过程,涉及蒸发、降水、融化、渗透等多个环节。
六、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由地球自然界提供的各种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破坏,维护可持续发展,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7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湖泊的形成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
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
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
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比如按湖水排泄条件分外流湖和内陆湖。
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
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湖泊发育的首要条件是湖盆,也就是汇水储水的盆地,第二就是水有来源。
湖盆的形成则有多种原因。
构造湖盆常见于地表的断陷带或裂谷带内,如沿东非裂谷发育的湖盆,俄罗斯境内里海、贝加尔湖等。
我国的云南省在昆明附近和大理附近发育有两个近南北向的盆地群,其中的滇池和洱海都是构造湖盆。
河成湖盆是河流发生弯曲改道、废河道两端游塞造成的湖盆。
火山作用造成火山湖盆,有两个大类。
一为火口湖,即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如吉林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的天池;二是火山喷出物将河谷堰塞成湖,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
冰川湖盆由冰川的刨蚀形成。
在山岳冰川区,原冰斗洼地区可积水成面积不大的冰斗湖;大陆冰川区则形成顺冰流方向排列、深浅不一的窄长湖盆。
冰川或冰硫物把河流堵塞也可形成湖,如新疆天山上的天池。
海成湖盆是海湾、湄湖等因邻区地壳上升与海洋自身隔绝而形成的,如欧洲的黑海曾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
杭州的西湖原是杭州湾的一部分,属海成湖,现湖水来源于雨水,故是淡水湖。
风成湖盆与风有关,风在吹扬风沙的同时,既可掘地成湖,也可堆沙成湖。
湖盆呈圆或椭圆形,顺风向延展。
西北及内蒙古的湖大多属此,如居延海,吐鲁番盆地内的罗布诺尔。
还有一种湖盆是陨击造成的,即地外物体撞击形成一个近圆形的坑,坑内注水即为湖。
2017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地图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往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 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 在东经1 的东面,在西经170 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017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
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