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学论文】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他们饱受诗书的熏陶,因此,在日常和学生的交谈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

对于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或者文人逸事更应该如数家珍。

在课堂教学上,要保证在准确使用的基础上使得表述更加生动、形象。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知识面应该尽量宽一些。

例如,在教学《旧日的时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穿插一首比较经典的英语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进行教学,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跟着歌曲一起唱,当学生们看到教师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会为你而折服。

在优美的旋律影响下,在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会逐渐加深对于友谊的领悟,这样的教学比起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述效果更佳。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这些感受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文章时,需要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文章产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也能够随着文章的深入受到感染。

例如,在教学《长江巫峡》这篇文章时,如果教师单纯地使用朴素的语言对长江巫峡进行描述:“长江巫峡真是美呀!”只是突兀地说长江巫峡的美,并没有说出长江巫峡的美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在语气上表达出对长江巫峡美的感叹,这样的赞美显然是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探索的。

反过来说,教师在讲述长江巫峡美的时候,如果能够用充满感情的语气加以描述的话,也会激发学生对这种美的境界主动地去探索,而且还会产生美的向往,他们也就会主动地加入到对长江巫峡的特点的探索队伍当中。

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使用语言魅力进行教学的目的。

三、延伸“结束语”,余音绕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束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唱好“终曲”,则会收到“余音绕梁”之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课虽下但兴未尽,言虽尽但意无穷”的不舍之情。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语文语感教学的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语文语感教学的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语文语感教学的教学论文【正文】: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是汉字特有的一种情感凝结。

在阅读中,对于“新绿”的理解,有人仅停留在“刚长出的绿色”上,而有人却由此感到“蓬勃、朝气、希望”等说不完的旨趣;对于“秋”有人只知是四季之一,有人却透过文字,体会到“寂寞、惆怅、思念”等说不尽的意味。

可见,语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效果。

有了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就能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就重视对学生的语感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

”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那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语感活跃起来在课的伊始,如果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心灵深处的语感,在各种情境的作用下,被慢慢地激活,渐渐地活跃起来!1、示范朗读,孕育语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由此可见,朗读背诵是产生、增强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的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反复诵读,让学生领略字里行间的意蕴、情感,从中得到语言的感染和熏陶。

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应重视教师的范读。

教师经过了专业训练,长时间的实践,有着比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感受能力。

所以,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创设朗读的情境。

比如我在执教《雾凇》时,通过深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就感觉好像真的来到了雾凇的世界,正漫步松花江岸的十里长堤之上,欣赏吉林雾凇神奇景观。

这样,就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最终5篇)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最终5篇)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最终5篇)第一篇: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的丰富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践训练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换一换换,就是语言转换训练,在学习课文语言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评阅的表达形式,变课文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为多种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转换词语、句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如在《雾凇》中有这样的句:“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换“镀”字,比如“涂”、“贴”、“加”、“漆”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因为雾凇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是个逐渐的过程,一个“镀”字不仅体现了这一过程的特点,而且把这种很轻很薄的柔美也充分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只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品味出其神韵。

二、丢一丢丢,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范文的重点词句去掉,来训练语言,培养语感。

比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训练时,我故意丢掉“就”字,让学生体会,这样丢了行不行,对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经过讨论得出,去掉一个“就”字,就不能看出李时珍的那种“为了万民得福”而甘愿吃苦、只能“将就”住在破庙里之意。

通过这样一“丢”,学生便从中发现了问题,找到了语言的规律,获得了“语感”。

三、比一比有比较就有发现。

进行语言训练,也应让学生通过比较,比出问题,比出规律,领会语境。

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抓住两个词来比较: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宙斯……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通过比较,同学们能体会到“决心”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的勇气。

语文教学论文语感训练论文: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语文教学论文语感训练论文: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语文教学论文语感训练论文: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也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中提高。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语感是什么呢?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

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而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把非常完美的语句、段落分解得支零破碎,没有了韵味。

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轻实践;追求讲得透彻,忽视自悟自得,忽视语感的培养。

为了消除以上弊端,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下面从几方面谈谈:1.多读多悟,诱发语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我们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以读为主,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学生阅读量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样的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着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特点,去感悟其在表情达意上的“分寸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训练语感。

语感的最高体会是对语言的语表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深入感知,而这种语感的获得要通过反复阅读,不断对语言进行揣摩、欣赏。

因此,读就成为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了。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语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是从认识词语、原句的理解到复句结构的掌握,从口语表达能力的完善到文言文鉴赏能力的发展,都会与语感联系在一起。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设置语言相关游戏、实施语言主题活动,让学生把学习语言变为一种乐趣。

根据这种思想,语言教学里就可以把学习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在此之中孩子的语感也将会有所发展。

其次,要让学生多参与。

在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参与,主动思考,多做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实际行动,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语感水平。

此外,也需要有适当的引导性训练。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满足他们对语言的需求。

例如,5-6年
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比如让他们复述、表演以及口头描述等。

7-8年级的孩子可以增加文字相关的训练,
比如拼写、辨析以及推理等。

9-10年级可以开展比较复杂的
文字训练,比如阅读理解、科学写作以及文言文欣赏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上述是本人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看法。

培养学生语感,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把握好语言学习的节奏,加强
引导性训练,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学生多参与,从而使他们提高语感能力,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探究【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经验色彩十分浓厚的能力,需要有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多重体验。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是有其价值的。

语感是一种感知外部信息的能力,从小就应当采用专门的训练进行语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从信息社会中准确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式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方法一、朗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式从古到今,不论是私塾还是现代化的学校,小学语文的教学从来离不开朗读课文。

每天早上,教师都会利用早读这段宝贵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

为什么是朗读课文而不是用作课程的学习呢?早上是人头脑最清醒的时间,对于先接触到的信息更容易记忆。

这段时间用来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大脑更易于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更容易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有利于语感的培养。

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通常朗读的水平不会差。

在抑扬顿挫和断句方面更是有着优秀的感知能力,这些都得益于朗读时对语感的培养。

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朗读对于语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今后学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如何,获取信息是否快捷,是否能准确把握别人说话的意义,能否准确向外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等多重方面,对其生活,工作皆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课文的编排,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七律长征》、《古诗两首》等,可以看出,越往高年级,对语感的培养要求也越高,从课文到诗词,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是有着明确目的的。

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将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达到培养其良好语感的目的。

二、课堂中对优美词句的感知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语言能力还并不完善,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语文语感能力培养的论文

语文语感能力培养的论文

语文语感能力培养的论文语文语感能力培养的论文一、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语感的形成是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

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

语感敏锐的人,能很快地捕捉到文章丰富的内涵,还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

语感的能力,来自于读书的积累。

书读多了,感觉自然灵敏,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能力自然加强。

语感丰富敏锐,便能通晓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需要特定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

与课堂阅读不同,课外阅读比较自由,可不拘形式,不受时间的控制,在自由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所读对象更容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感悟。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这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感心理结构的最基础的一步。

然而,仅仅局限于阅读,那还是表层的,深层次的在于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

一本书读完,对很多学生来说,只是“雨过地皮湿”,大脑皮层没刻下深刻的印记。

这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好的语句,经常阅读。

据外国语言学家统计,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至少要和它打4000次照面。

要使学生记住所摘录的优美语句,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经常看看、背背外,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摘录的语句,也可叫学生出手抄报,将摘录的优美语句分门别类地组合在一起,在班上展出。

这种形式多样的识记法,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积累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运用。

在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写景状物的句子,可以叫学生用自己学到的语句来替换。

也可以结合课文出一个小作文题,叫学生运用摘录下的句子做口头作文。

至于每周的大小作文,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多多地运用摘录下来的语句。

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大为加强。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的能力基础,在其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表达的合力,是一个人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

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

”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情趣的理解力。

小学语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而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

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还得根据教材的特点、文章体裁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和方法。

我们试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韵文等。

下面分别谈谈这些体裁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记叙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状物的文章。

在对这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文中的表现手法。

1、写人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在教学写人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训练对文中所写人物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感悟,进而达到认识所写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语感的:①找直觉: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在学生预习课文、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提问:这篇课文写谁?他是一个人什么样人?这样的“逼问”学生就能一下子找到答案或接近正确答案。

此外,还可以用“找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一是找出中心句,二是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找出点明中心、承上启下、照应题目的关键句等。

②比较法:主要是比较句子所包含的意义、感情、用词的贴切,以及句式的优美,比较朗读人物语言时重音和停顿等。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体验、智能训练、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因为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科学方法。

一、生活是语感能力体验的试金石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如果将激励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就能从中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受到情操的陶冶。

因此,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把学习生活的源泉还给学生,这就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如,笔者在上《看云识天气气》一文时,就着力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云的变化,了解它们姿态万千、变化多端、新奇无比而又瞬间各异的特点,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提高了观察和理解能力。

俗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对课文的感悟,就应该让学生去认真地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加上已有的自身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加深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首次提出“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可见,语感的培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语感的概念夏丐尊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他在《我在国文教授上最进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讲到: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鱼吧。

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可见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从上面一段话可以看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

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即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

我们要将这种对语感的理解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促进小学生语感的形成,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的语感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小学生的日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够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更是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其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语感把握意图的准确性。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语文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既然语感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语感能力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电子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众所周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而通过这种良好的情境氛围自然也有利于熏陶学生的语感。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将静态、晦涩的文本资料转化为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立体画面,形成动静合宜、视听一体的动态图,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学习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并且通过音频所播放的文字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所建构的声光色形背景里,让学生来熏陶语感。

比如,我们在讲授《风筝》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播放PPT以展示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剪切的一小段放风筝的视频资料,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有意识地控制掌握阅读的语调、语气和频率),让学生在视听一体的声光色形背景里活跃语感思维,熏陶语感。

二、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一般而言,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词句往往包含两个层次意思:一是词句本来的含义;二是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

小学生要想对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有较深刻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语感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对这些重点词句的推敲和咀嚼。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应经常朗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寻找语感信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论文概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掌握精读文章、略读文章以及游览文章的方法。

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阅读为根本,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下时间,多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

在课上,教师也可以采取整体读、部分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逐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语言魅力,训练较强的语感,同时在进行朗读时,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到发音准确流畅,强调语句的连贯性。

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保持灵活的思维,能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主题句,能够感悟到文章的梗概,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也可以亲自进行范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较强的朗读能力。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来说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采用总结性范读、情感性范读、感知性范读等各种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各种技巧,从而在模仿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当然,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以及个性,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通过教师正确的范读,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语文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优美风景、神奇传说、感人故事、作者情怀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文章的内容映射在自己脑海中,进行反复朗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一、更新观念,加强学生知识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就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变革。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语感能力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有一种较强的感知能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的体现。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从创设课堂情境出发,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积极体会语言情境,进而实现对语言本身的形象和环境的感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语言情感,体会语言的美学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该从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中,教师可以从并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出发,通过讨论或畅所欲言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此种生活中存在的意境。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创设情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创造意境、使用实物和道具、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生活中的美好,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语言学科的丰富意境和感情都是由字词句表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在语文学科中语感,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字词句语感开始,而字词句的感知能力提高是建立在对字词句的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积累字词句的能力,并深刻地理解字词句的应用环境和表现效果,为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做好铺垫。

对于字词来说,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字词的准确含义,包括内涵和外延,也要准确理解字词使用表现出来的语言环境和使用范围。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文章中的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中包含的句子意境,感知句子表达所营造出来的丰富情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也是韵味十足,让学生在积累字词句基础的上面,才可以理解汉字所包含的奥秘。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明月”、“光”、“霜”等意境描述出来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从明月的特征、光的特点、霜的产生原因、表现出来的天气状况等向学生解释诗文中表现出来的思乡感情,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一人在外看到明月产生的浓浓思乡之情,这样一来,学生更会理解明月的表现效果,在理解以后的思乡诗文中也就会更能理解了。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教育论文(精选多篇)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教育论文(精选多篇)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教育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语感素质培养浅说教育论文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

”[1]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2]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去落实。

近几年渐起一股语感探索热,有一些研讨争鸣文章见诸教育刊物上。

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就阅读所及,归纳人们对语感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语感就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它意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感受、领会、认知、验证、考察、切近物象,从而深入具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

”[3]“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

”[4]“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5]“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

”[6]“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言语对象的感觉、领悟和直觉把握,就是语感。

”[7]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语感的性质和特征,丰富了我们对语感的认识。

但我认为在概念上仍有含混不清的地方,诸多阐释,都比较笼统。

确切地说,“语感”应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的含义。

语感技能,“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因素的复合,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是听、说、读、写中自动化了的部分,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淀’相融合的一种心智技能。

”“是一种‘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的全方位的反应’”。

[8]这是一个外在的动态的心理过程,具体地体现为一种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的功能。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前,叶圣陶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感培养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

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

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

如欣赏李清照。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摘要:语感能力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语言作品反复“涵泳”的过程中习得的。

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培养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吟诵、推敲、揣摩、触发、鉴赏等方法的训练指导,引导学生“练内功”。

这分别从音韵体现、字面探究、含义辨析、经验感悟、价值评议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体现和揭示了语感训练主客观、内外多层次的方法范畴,值得探索和借鉴。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

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雅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理解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练习学生。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

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

感悟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语言。

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

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

常见有的人虽然未读几年书,当然谈不上什么学历,但他们谈天说地,辩论演讲却语气恰当、生动形象,并不逊于一些“读书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汲取了众人的语言精华,形成了较强的语感。

如有人说“某某长得真困难”,此时,就该留心分析、思考、或向人讨教,此话究竟是有语病呢,还是使用了某种我们平常较少使用的修辞手法呢?下次有机会,自己可否学习模仿一下呢?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精读课文,诱发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感强的入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

语感弱的人则反之。

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

关键词:积累语感培养语感体味语感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实践,其中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1.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

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

说是对听的检验。

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

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柳斌同志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
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
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
践活动中才能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32-01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平时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
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
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

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
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
悟自得——语感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
感放在重要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

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
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
的语言感受能力。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
语感。

”因此,对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寻各种有效的途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比较理解
抓住教材中语感训练的特点,经常进行比较揣摩、迁移运用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白杨》这篇课文用“高大挺秀”来描写白杨树,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让学生通过比较揣摩明白“挺秀”不仅写出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而且写出白杨树的清秀美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语言文字采用“增补”、“删减”、“替换”、“变序”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较对照中悟出语感的精确性,敏化了语感。

二、朗读感悟
语感培养的关键在于多读,“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仅能体验到文章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势,还能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地感受语言的魅力。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写到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这叶抓住“走”、“紧跟”、“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放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语调、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从中感悟五壮士坚决果断,准备献身的英雄气慨。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
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味语言,发展思维,积淀语感素养。

三、想象体会
文章所表达的信息,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有些词句学生只能浅表理解而无法深层内化。

这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在头脑中激活原来储存的相关情况,学生内心的相关视象就变得生动丰满起来。

如教学《第一场雪》描写雪后景色这一段,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展现画面,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和内心感受描述出来。

通过想象训练,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雪后景色的美丽壮观,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

感受语言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语言是文字的载体,好的文章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

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在写“山、水”两段,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把桂林山水的句式并容,写了青山衬“白银”,微风吹动,水花飞溅纷扬的迷人景象。

在教学这些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欣赏品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的韵味。

通过这些想象,学生就会切身感受到课文的形象美,把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

四、说写强化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也就是落实到说和写上,如教学《匆匆》一文时,引导学生仿照“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一句式来说话,学生更能理解时间来去匆匆和转瞬即逝,从而也会懂得珍惜时间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因为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而且深深地为邱少云的精神所感动,这时他们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读写结合,既升华了他们的情感,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课堂上结合课文学习的说写训练,使学生活用了书本语言,强化了语感实践,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驾驭能力。

总之,语感训练要以激情引趣,激发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不断教授给学生的语感图式,达到抓好学生语感训练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