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案例版 教案

合集下载

《医学统计学》案例版 教案

《医学统计学》案例版 教案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1章绪论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内容。

2.掌握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3.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

4.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5.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概率、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难点:总体和样本;概率、抽样误差、资料的分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督导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收集资料(collection data)⏹整理资料(sorting data)⏹分析资料(analysis data)第三节统计资料的类型⏹变量(variabal)⏹变量值(variabal value)⏹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 )⏹等级分组资料( ordinal data )第四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随机事件(random event)与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2.同质(homogeneity)与变异(variation)3.总体(population)与样本(sample)4.抽样研究(sampling reaserch)与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5.参数(parameter)与统计量(statistic)6.概率(probability )教学步骤1.介绍统计学及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学科特点。

医学统计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实验设计类型
01
介绍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如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析因设计等。
实验设计原则
02
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随机化、重复、对照等。
样本量估算方法
03
介绍样本量估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基于检验效能和把握度的
样本量计算等。
03 数据收集与手 段获得的数据,如临床试验、
包括建立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确 定拒绝域、计算p值、做出决策等。
假设检验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假设检验被广泛应用 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差异、评估 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等。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用于研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 度,通过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来评估各 因素对结果的贡献。常见的方差分析包 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1 2 3
学习成果展示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医学统计学相 关的数据分析任务,并展示分析结果。
学习方法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方法 和经验,如定期复习、小组讨论、寻求教师指导 等。
学习挑战与应对
学生诚实面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并 分享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如加强自主学 习、寻求同学帮助等。
介绍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方法,如频数分布、集 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
量等。
推断性统计
阐述假设检验和参数估 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t 检验、方差分析、卡方
检验等。
回归分析
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原 理和应用,包括线性回
归、多元回归等。
生存分析
阐述生存分析的概念、 方法和应用,如生存曲 线、Cox比例风险模型
等。

医学统计学第七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第七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第七版教学设计一、引言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适合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将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医学统计学数据;3.学生将能有效地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提高研究、临床实践和卫生管理水平。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章统计学基础1.统计学介绍;2.统计学的应用范围;3.统计学的历史;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3.2 第二章数据搜集与处理1.数据的定义和类型;2.数据的质量控制;3.数据的搜集方式;4.数据的处理方法。

3.3 第三章统计推断1.统计推断介绍;2.抽样方法;3.置信区间估计;4.假设检验。

3.4 第四章双因素分析1.双因素分析概述;2.方差分析;3.回归分析;4.交互作用分析。

3.5 第五章生存分析1.生存分析概述;2.单因素生存分析;3.多因素生存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教师在讲解统计学基础概念和原理时,注重与临床实践结合,举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同时,学生还将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促进交流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评价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考试、论文和小组讨论等。

考试将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两种形式,以检验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知识和应用的理解;论文将要求学生结合实践领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突发学生对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将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课件、尽职说明、案例和数据集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学习和课程设计。

医学统计学教案 (1)

医学统计学教案 (1)

xx大学本专科生实验课教案【结果解释】指导学生能够读懂分析结果,结论为相关系数r=0.849,双侧Pearson检验的概率为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脂病人年龄和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课堂练习作业】教材第11章180页例11-1、11-2。

二、简单直线回归【理论复习】回顾简单直线回归概念与分析方法。

【例题介绍】例 2. 利用例题1数据建立年龄(age)和胆固醇(ch)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1)写出回归方程(2)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3)输出age与ch的相关系数,age与ch的均数和标准差。

【分析步骤】建立数据库(已完成)建立两个变量age和ch,其中age代表年龄,ch代表胆固醇正态性检验(已完成)绘制散点图(已完成)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操作演示】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年龄进入Independent (s) 框作为自变量,选择胆固醇进入Dependent框作为因变量。

单击Statistics →Descriptives →Continue →OK。

【结果输出】【结果解释】指导学生能够读懂分析结果中的系数估计、标准化系数估计,t检验、ANOV A分析的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确定系数、调整的确定系数等结果,以及建立回归方程。

【课堂练习作业】教材第11章183页例11-4。

三、多重线性回归通过简单直线回归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实例演示多重线性回归的意义,以及多重回归模型与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筛选变量的3种方法。

【例题介绍】例3. 29名儿童血液中血红蛋白(Y)与钙、镁、铁、锰和铜的含量的数据,用多重回归方法筛选对血红蛋白(Y)有影响的微量因素。

要求:(1)写出回归方程(2)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3)输出决定系数、调整决定系数。

(4)输出X与Y的相关系数,X与Y的均数及标准差。

(5)比较对血红蛋白有影响的因素的作用大小。

【操作步骤】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选择Y进入Dependent框作为因变量,选择变量X1~X5进入Independent (s) 框作为自变量。

医学统计学教案2

医学统计学教案2

衡水卫生学校教案首页学科名称:医学统计学姓名:许秀军授课题目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二)授课学时 2授课班级医学检验1班授课日期目的与要求1、解释总体、样本、抽样误差等概念。

2、简答抽取样本应遵循的原则。

3、说出常用的抽样方法。

重点与难点1、抽样应遵循的原则。

2、常用抽样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电教课见习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导读法发现法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挂图模型仪器标本幻灯见习用车软件课件音像动物教学后记1、举实例演示抽样方法效果较好,不枯燥。

2、本次课的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慢。

注: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课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时间备注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维持教学秩序,整顿课堂纪律。

二、复习旧课:1、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有()、()、()、()。

2、常见的统计资料类型有()、()、()。

3、统计资料的来源有()、()、()、()、()。

三、导入新课:上一次课中我们讲解了统计资料类型以及统计工作内容,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我们还要明确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抽样原则及方法。

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四、讲解新课:(一)基本概念:1、变异:不同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因素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个体差异或称为变异。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变异的事物。

2、总体和样本:总体是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部(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所抽得的部分称为样本,样本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n)。

1ˊ7ˊ2ˊ2ˊ8ˊ第一节课一问一答式承上启下举例详细讲解举例说明教学过程时间备注3、误差:统计误差泛指观察值与真实值之差,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主要有三类。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为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矫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称作系统误差。

医学统计学教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教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9
目录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回顾描述性统计方法推论性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应用统计图表制作与解读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偏态分布
描述数据分布尖峭或扁平的程度。
峰度
直观展示数据分布形态。
直方图与箱线图
04
CHAPTER
推论性统计方法
用样本统计量直接估计总体参数,如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
点估计
根据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分布,构造一个包含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并给出该区间估计的可靠性。
区间估计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要推翻的假设。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验操作8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课程时间安排紧凑,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时间
02
CHAPTER
基础知识回顾
03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它们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01
事件与概率
掌握事件的定义、分类及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06
CHAPTER
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应用
设立对照组以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原则
实验对象应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以消除系统性误差。
随机化原则
各处理组应有足够的样本量,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统计学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教学设计

03
线上线下教学结合
鼓励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
度。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举措
学术氛围营造
学校定期举办医学统计学相关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鼓励学 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术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统计知识竞赛、数据分 析挑战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 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4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
作业成绩
根据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定,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度、互动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 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05
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
主流教材介绍及选用理由
《医学统计学》(第X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内 容详实、全面,适合作为医学统计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材 使用。选用理由:内容丰富、权威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知识体系。
《实用医学统计学》
该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选用理由: 实用性强、案例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剖析
选择典型案例
选择与医学统计学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
分析案例中的统计学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统计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拓展思维与举一反三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方案实施与跟踪
将改进方案落实到具体 的教学实践中,持续跟 踪和改进方案的实施效 果,确保教学质量得到 持续提升。
THANK YOU
期末考试成绩
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医 学统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组项目表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 团队合作、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 面的表现。
考核方式及时间安排
课堂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
每堂课进行记录,学期末进行统计和评分 。
每周布置一次作业,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 提交,老师进行批改和评分。
期末考试成绩
小组项目表现
学期末安排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学期中布置小组项目,学生需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并提交报告,老师进行评估和评分 。
补考和重修规定
补考规定
对于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时间安排在学期结束后 的一周内。
重修规定
对于补考仍未通过的学生,或缺勤率超过总课时1/3的学生,需重修该课程。重 修学生需参加下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并按照新的教学方案进行成绩评定。
统计软件操作实践
实践一
SPSS软件操作。通过上机操作, 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 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分析和结
果输出。
实践二
R语言编程实践。通过编程实践 ,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R语言进 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数 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
、统计建模等。
实践三
Python编程实践。通过编程实 践,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
05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计划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
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具备专业研究背景的中青年教 师,以及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学专家,实现教学团队的优势互补 。

医学统计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方面的能力:1.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

2.掌握常见的医学数据分布特点和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

3.能够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4.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授课讲解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建立统计学思维框架。

2.学生自学:布置相关作业和自学任务,指导学生在案例中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的应用。

3.实践教学:实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医学统计概论让学生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认识医学统计学应用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基本数据类型和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2.统计描述介绍统计量的概念和统计分布的基本概念,包括中心位置、离散程度、数据分布和分组统计等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描述分析和图表绘制。

3.概率分布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性质和参数估计等内容,包括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χ2分布等。

4.参数检验介绍参数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内容包括单样本参数检验、两个样本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

5.非参数检验介绍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和方法,内容包括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

6.相关分析介绍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包括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相关系数等。

7.多元分析介绍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

8.SPSS应用引导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实现统计分析,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清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报告输出等功能。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数据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包括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面。

医学统计学的护理教案设计

医学统计学的护理教案设计

观察性研究结果解读与评价
观察性研究类型
了解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观
察性研究。
偏倚与混杂因素
识别观察性研究中可能存在的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因 素,并探讨其对研究结果的影 响。
数据解读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性数据 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性分析 等,解读数据结果并评估其可 靠性。
推论性统计学
1 2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介绍抽样分布的概念、种类及应用,讲解参数估 计的方法及步骤,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与P值
阐述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帮助学 生理解P值的含义及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
3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应用,讲解回 归分析的原理、步骤及模型评价,引导学生掌握 变量间关系的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02 03
个性化医疗与精准护理
基于大数据和医学统计学的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护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方向,通过对患者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护 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多学科交叉融合
医学统计学将与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多学科进行更深入的 交叉融合,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常用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 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实验设计、临床试验分析、生存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教学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环节。通过案例分 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医学统计学教案-统计方法与疾病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学教案-统计方法与疾病流行病学

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 据转换、数据合并等
数据描述与分析
数据类型:分 类数据、数值 数据、等级数 据等
数据描述:频 率分布、集中 趋势、离散程 度等
数据分析:假 设检验、回归 分析、方差分 析等
应用实例:疾 病流行病学研 究中的数据处 理与分析
01
02
03
04
统计分析软件介绍
SPSS:统计分析软 件,用于数据处理、
了解疾病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描述 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统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 的优势:简单易行,能够快速
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推论性统计方法
0 1 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描述数
据的分布和特征
0 2 推 论 性 统 计方法:用 于推断总 体参数和检验假设
03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样本数据
添加文档副标题
医学统计学教案-统计 方法与疾病流行病学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医 学 统 计 学 概 述
03
统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 的应用
04
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 统计方法
05
医学统计学中的数据处 理与分析
06
医学统计学中的质量控 制与报告撰写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医学统计学概述
质量控制的原则: 遵循科学、客观、 公正、透明的原则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确保研究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研究质量
统计分析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 设计统计分析方案,包括样本量、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步骤 实施统计分析方案,包括数据录入、清洗、分析和解释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包括结果、结论和建议

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设计

图表设计原则
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色彩搭 配合理等设计原则,提高图表的可 读性和美观度。
动态图表制作
利用动画效果展示数据变化过程, 增强数据呈现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报告撰写规范及注意事项
标题与摘要
撰写简明扼要的标题和摘要,概括研究目的 、方法和主要结果。
正文结构
按照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组织正 文内容,保持逻辑清晰。
感谢您的观看
题型设置
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 力。
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平时成绩占比
课堂表现占20%,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项目贡献占 10%。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其他加分项
参与课外相关学术活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可适当加 分,最高不超过总成绩的10%。
THANKS FOR WATCHING
表格与图表
合理使用表格和图表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 注意图表标题、坐标轴标签等细节。
语言与格式
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表述方式,注意字体 、字号、行间距等格式要求。
06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制定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或见解,展现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介绍
完全随机设计
将实验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 组,适用于处理组数较少且样本量较 大的情况。
析因设计
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将 各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组合,形成不 同的处理组。
随机区组设计
将实验对象按区组进行划分,每个区 组内的实验对象具有相似的特征,然 后在每个区组内随机分配处理组。适 用于存在区组效应的情况。

医学统计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推论性统计学方法实验设计与样本量估算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推论性统计学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
推荐《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经典教材,以及相应的习题集和辅导资料。
教材教辅
推荐Coursera、edX等在线教育平台上的医学统计学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和巩固。
在线课程
关注《中华医学统计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等学术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
数据分析方法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可能存在的偏倚和局限性。
结果解读与讨论
介绍一项基于观察性研究的医学课题,如疾病危险因素调查、预后评估等。
案例背景
阐述对观察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
数据分析方法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探讨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和偏倚。
点估计
根据样本数据和一定的置信水平,构造出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用于评估参数的真实值可能落入的范围。
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无法直接知道总体参数的真实值,但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原理,即如果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则我们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假设检验的步骤

15.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

15.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

案例五
•问题:误用重复取样取代重 复实验
• 应选用多个标样,以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结 果建立回归方程,再检验总体回归系数是 否为1,以推断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是否具有 一致性。
案例六
• • • • • • • 目的: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治疗不稳定性心 绞痛的临床效果。 分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 组20例,3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 义。 A:布比卡因组。首次注入0.5%布比卡因5ml,然后连接 电脑控制微量注射泵以4ml/h速度连续给予0.0625%布比 卡因,连续9-22天不等; B: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组。以4ml/h速度连续给予 0.0625%布比卡因与10μg/ml吗啡复合液组,连续7-16天 不等; C: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13-27天不等。 A、B、C三组根据病情需要加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效应指标:心绞痛变化,心电图变化、血压心率变化。
设计
• 现有3种降低转氨酶的药物A、B、C,为了 考察它们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转氨 酶降低的程度之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 义,从两型患者的总体中各随机抽取9例, 然后分别均分入三个药物组中去。
设计
药物 A B C 100 120 50 甲 85 90 60 90 110 40 65 45 50 乙 75 30 60 100 50 45
设计
• 某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患儿的淋巴细胞转化 率(%)与化疗期的病情是否处于缓解阶段有 关,资料如下:
缓解 组
未缓 解组
1 2 3 .. . 6 7 8 1 2 3 .. . 6 7
化疗期 46 51 41 .. . 52 41 34 39 28 26 .. . 35 37
化疗间隙期 56 36 46 .. . 56 54 39 53 58 66 64 45

医学统计学教案设计

医学统计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
医学统计学的 定义和目的
医学统计学 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医学统计学 在医学研究
中的应用
医学统计学 与临床实践
的关系
医学统计学 的发展趋势
和挑战
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百分比、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可视化等
添加 标题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 等
添加 标题
结论和建议:提出改进治疗方法的 建议,提 病情、治疗方法等数据
添加 标题
结果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评估治 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巩固练习
提供一些实际的医学数据,让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 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设计一些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 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 些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让学 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巩固所学 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一些模拟试题,让学生 进行自我测试,以便及时了 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
提出医学统计学在临床实 践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统计学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讲授新课
讲解基本概念:定义、分类、 特点、研究方法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讲 解医学统计学的应用
引入新课:介绍医学统计学 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医 学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 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医学统计分析教学设计

医学统计分析教学设计

02
提高了数据分析和解读 能力,对医学研究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
03
学会了使用统计软件进 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 作效率;
04
认识到医学统计学在医 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 重要性。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医学统计学提出了新的 挑战和机遇;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决策和精准医疗中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盲法实施
采用单盲、双盲或三盲等方法,以避免实验者和/或实验对象的主观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样本量估算与实验效能评价
样本量估算
根据实验目的、预期效应大小、可用资源等因素,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样本 量估算。
实验效能评价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实 验结论的推广价值。同时,还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和误差进行分析和 讨论。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
包括变量类型、数据分布、概率论基础等;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回归分析、生存 分析等;
研究设计和方法
实验设计、观察性研究、调查方法等;
医学统计学在科研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卫生经济评价等 。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01
掌握了医学统计学的基 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04 常用医学统计方法及应用 举例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频数分布
整理数据,了解数据分布特征。
集中趋势描述
计算均值、中位数等,反映数据 平均水平。
离散程度描述
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反映 数据波动情况。
参数检验方法
t检验
用于两组均数比较,判断差异是 否有统计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1章绪论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内容。

2.掌握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3.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

4.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5.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概率、参数与统计量、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难点:总体和样本;概率、抽样误差、资料的分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督导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MedicalStatistics)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研究设计(researchdesign)⏹收集资料(collectiondata)⏹整理资料(sortingdata)⏹分析资料(analysisdata)第三节统计资料的类型⏹变量(variabal)⏹变量值(variabalvalue)⏹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data)⏹等级分组资料(ordinaldata)第四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随机事件(randomevent)与必然事件(certainevent)2.同质(homogeneity)与变异(variation)3.总体(population)与样本(sample)4.抽样研究(samplingreaserch)与抽样误差(samplingerror)5.参数(parameter)与统计量(statistic)6.概率(probability)教学步骤1.介绍统计学及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学科特点。

10分钟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30分钟3.统计资料的类型。

15分钟4.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43分钟5.小结2分钟。

思考题或作业1.总体与样本是什么样的关系?2.统计资料分为几种类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3.简述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

4.收集资料时对统计资料有何要求?5.判断下列变量类型:大学教授的年收入,欧洲的国家数,血红蛋白含量,患病人数等。

6.为了了解某地20~29岁健康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现随机调查了该地2000名20~29岁的健康女性,并对其血红蛋白进行测量,请问本次调查的总体是()A.该地所有20~29的健康女性B.该地所有20~29的健康女性的血红蛋白测量值C.抽取的这2000名20~29岁女性D.抽取的这2000名20~29岁女性的血红蛋白测量值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二章1-3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频数表的编制方法及用途。

掌握频数分布的特征。

2.掌握平均水平指标的计算及其适用条件。

3.掌握离散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4.熟悉百分位数法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值变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适用条件及计算。

数值变量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难点:百分位数,方差与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2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一节频数表和直方图一、频数表频数(frequency)对一个随机变量做重复观察,其中某变量值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表(frequencydistributiontable)将各变量值及其相应的频数列成表格的形式频数表的编制:(1)求全距(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2)确定组数一般为8-15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全距/组数(4)确定各组段的上下限:以一个稍小于或等于最小值的整数作为第一个组段的起点数据(5)归组计数列表“下限≤x<上限”二、直方图对连续型变量,以横轴表示变量值,纵轴表示频数,用等宽的长方形代表各组的频数,这种频数分布图,称为直方图.频数表和频数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2.揭示计量资料分布的重要特征----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3.便于发现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例数大时,可以频数估计概率.5.便于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第二节集中趋势的描述----平均数a v e r a g e一、算术均数(arithmeticmean)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1.均数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2.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均数位于分布的中心。

二、几何均数geometricmean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三、中位数median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第三节离散趋势的描述1.极差range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2.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range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3.方差variance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4.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5.变异系数coefficient⑴意义⑵适用条件⑶计算教学步骤1.频数表和直方图20分钟2.集中趋势的描述40分钟3.离散趋势的描述38分钟4.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其适用情况及计算。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哪些?其适用情况及计算。

3.如何编制频数表、其分布特点与分布类型。

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2章4节第3章1-3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态分布的特点、标准正态分布及正态分布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2、掌握率、构成比、相对比。

3、掌握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4、了解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常用的动态数列分析指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态分布的特点、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法确定参考值范围。

率、构成比、相对比,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难点:正态分布,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四节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概念。

2、正态分布的特征。

3、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4、正态分布的应用第三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一节常用相对数1、率2、构成比3、相对比第二节动态数列1、绝对增长量2、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三节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2.正确区分构成比与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计算观察单位不等的几个率的平均率时,不能将几个率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

正确算法是将几个组的患者数除以总检查人数。

4.相对数的比较应该注意其可比性。

5.对样本的比较应遵循随机抽样,要做假设检验。

教学步骤1.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30分钟2.正态分布的应用。

20分钟3.率、构成比和相对比22分钟4.动态数列10分钟5.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15分钟6.小结3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书上24页~26页练习题中有关题目书上42页~44页练习题中有关题目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3章4节、第4章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率的标准化法。

2、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要求和结构,熟悉常用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掌握选择统计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要求、常用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选择统计图的基本原则。

难点:选择统计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四节标准化法1.概念当比较的两组资料内部各小组率明显不同,且各小组观察例数的构成比也明显不同时,直接比较两个合计率是不合理的。

因为其内部构成不同,往往影响合计率的大小,需要按统一的内部构成进行调整后计算标准化率,使其具有可比性,这种方法称为率的标准化法。

2.计算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选择标准的方法:(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

(2)互相比较资料中任选一组数据作”标准”。

最好用合并数据作为”标准”。

3.意义: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地当时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两组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第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第一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二、统计表的基本要求三、统计表的种类第二节统计图一、统计图制作的原则和要求二、常用统计图教学步骤1.标准化法32分钟2.统计表25分钟3.统计图40分钟4.小结3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书P62-63练习题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5章1-3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概念、意义与计算。

2.掌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估计、t分布。

3.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4.掌握单样本t检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概念、意义与计算;t分布的特征;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单样本t检验。

难点:t分布的特征;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五章总体均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第一节总体均数估计一、均数的抽样误差描写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量称为标准误(standardError)。

均数标准误的用途:1.衡量样本均数的可靠性。

2.与样本均数结合,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3.可用于均数的假设检验。

二、t分布三、总体均数的估计1.t分布法:当σ未知,n<50时,总体均数1-α可信区间为:2.正态分布法:σ已知,总体均数1-α可信区间为:σ未知,n≥50时,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为:第二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一、假设检验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第三节单样本t检验教学步骤1.均数的抽样误差和t分布30分钟2.总体均数的估计20分钟3.假设检验的概念和基本思想25分钟4.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2分钟5.单样本t检验10分钟6.小结3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书P84-86练习题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5章4-7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1.掌握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与应用。

2.掌握大样本z检验的计算与应用。

3.了解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熟悉假设检验的注意要求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计算与应用;大样本z检验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t检验与z检验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板书提纲第四节配对t检验第五节两独立样本t检验一、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二、两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三、t`检验四、两独立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第六节大样本z检验一、单大样本z检验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第七节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和注意事项一、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二、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教学步骤1.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40分钟2.两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t`检验15分钟3.两独立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10分钟4.大样本z检验20分钟5.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和注意事项12分钟6.小结3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书84页4-8大题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章节(课题)第6章1-2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1.掌握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了解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