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CT正常表现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表现刘雨成PPT课件
肺 野 lung field
肺 门 lung hilum
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 经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右肺门:上叶后静脉或下后干静脉与右 下肺动脉构成肺门角,右下肺动脉内为 中间段支气管,可测量其宽度。正常成 人不大于15mm 左肺门:上有肺动脉弓,呈逗点状。左 肺门比右肺门高
膈运动两侧对称。膈肌麻痹时可引起矛 盾运动
膈局部发育较薄弱,可向上局限性隆起, 称局限性膈膨升
膈低位时,可显示出膈在各肋骨前端的 附着点,呈波浪状,称波浪膈。多见于 肺气肿病人
SUCCESS
THANK YOU
2019/5/31
胸部CT thoracic CT
纵隔 mediastinum
五、超声检查
超声波仅对肺浅表部位的某些病变有 意义,对胸腔积液和纵隔肿瘤的诊断 有一定作用。
胸部摄片 chest radiology
胸廓 thoracic cage
胸廓软组织 soft tissue of thorax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iod muscle)和 锁骨上皮肤皱褶(skin reflection over the clavicle)
有时呈半月状凹陷 胸骨breast bone 胸骨柄可突出于肺野 胸椎thoracic spine (vertebrae)
胸 膜pleura
只有走向与X线平行时才能显示 水平裂 horizontal fissure 斜裂oblique fissure 侧位胸片上可见。
从T4、5斜向前下方,终止于前肋膈角 或后方2~3cm
三、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价值较 大,根据流空效应有利于了解肿瘤与心脏大 血管的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公式: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咽、鼻、鼻窦、喉、扁桃体等部位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突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5-7天。
-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较明显。
-鼻腔、喉咙有充血、分泌物增多。
-体温较常态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血常规检查或X射线检查正常。
2.肺部感染诊断公式: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发生的感染,其诊断公式如下:-体温超过38℃,持续数天。
-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明显。
-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等体征。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增高。
-X射线或CT检查可见肺实变或浸润影。
3.哮喘诊断公式: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间歇性阵发性喘鸣、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呼气流受限,可通过肺功能测试检测。
-超敏反应性,特定刺激可引起哮喘发作。
-白细胞计数正常。
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断公式: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疾病,其诊断公式如下:-慢性咳嗽,持续至少3个月。
-慢性喘息,活动后加重。
-气流受限,通过肺功能测试可检测。
-吸烟史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
5.肺结核诊断公式: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慢性咳嗽,咳痰超过3周。
-不明原因的低热,持续数天至数周。
-乏力、消瘦、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胸部X射线或CT检查发现结核性病变。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
以上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些诊断公式,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依靠诊断公式可能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唯一标准,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所以,对于任何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建议尽早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CT
三、间质性肺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72岁,因慢性 支气管炎病史30年,呈渐进 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 间断发热,最近1周加重就诊。 查体:T 37.9℃,R 30次/分; 两肺可闻及弥漫干湿啰音, 叩诊呈实音和过清音。口唇 发绀。手指呈杵状。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正常断面CT表现
正常胸部主要横断层面CT表现。
第二节 支气管病变
一、慢性支气管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75岁,因发 热、咳嗽、气短、发憋1 周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 管炎史40年。
2. 患者,男,71岁,因咳嗽、 气短、发憋1周住院,化验: 白细胞 12×1012/L,ESR 22mm/h,肺通气功能减低。
八、少见肺部炎症
(一)球形肺炎 【典型病例】
患者,女,11岁,自觉右胸部不适而就诊,胸透发现右肺下 野结节、行CT检查。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近期无 感染病史,既往健康、营养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患儿抗感染治疗10天后CT复查如下。
【CT诊断要点】
1. 病灶一侧靠近胸膜,两侧缘刀切样垂直胸膜,呈“刀切 征”。 2. 晕征。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显示晕圈状改变。 3. 病变边缘毛糙,有较粗的毛刺或锯齿状改变,周围血管 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其周边出现局部充血征象被认为 是球形肺炎特有的特征。 4. 胸膜反应。病变有时与胸膜广泛接触,但与外侧胸壁胸 膜间脂肪间隙存在。 5. 在某一位置观察成球形,而多个角度观察时,其形态可 变化,三维重建时可以发现它的三条轴线相差较大,即一 条轴线可很短,这样球型肺炎并不是球型而是扁平状。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增 殖 灶
浸润型肺结核 图片
纤 维 增 殖 灶
III型肺结核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虫蚀样空洞
空洞表现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结核球X线表现: 肺内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圆形
X线表现
• 部位: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 性质:多样,可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模糊阴影或
结节、索条影,空洞形成,可以是渗出、增生、 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并存。
• 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较小, 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伴钙化, 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 干酪性肺炎:大叶性或片状高密度阴影,高千 伏或体层摄影显示病变中多发虫蚀样空洞,下 肺常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吸收后,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 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 图片
CT表现 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病
灶表现为小叶性高密度影,可早期发现原 发灶内的干酪坏死
(二) 血源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肺内形成病灶。 病灶细小,易漏诊,两周后出现“粟粒样结 节”, 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特点,正常肺 纹理常 被遮盖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
右中叶实变(肺炎) 图片
CT:支气管气像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三)结节状阴影
1. 腺泡结节影: φ<1 cm呈类园形,花瓣状 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
呼吸系统正常、异常X线表现及常见疾病诊断
低
肋软骨:不显影呈游离状;
钙化:第一前肋25岁起钙化,其余由下而上钙化, 钙化时呈不规则斑片状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胸廓 肺 纵隔 膈
肋骨先天变异
颈肋、叉状肋、肋骨融合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胸廓 肺 纵隔 膈
肋骨先天变异
颈肋
第七颈 椎发出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异常X线表现
㈡肺部病变
渗出性病变 增殖性病变 纤维性病变 钙化性病变 空洞性病变 空腔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肺部病变
渗出 增殖 纤维化 钙化 肿块 空洞与空腔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㈡肺部病变 1.渗出性病变:机体对急性炎症的反应,肺泡腔内渗出液代替了腔内 气体 浆液性及血性,见于肺炎、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病变范围不 同,影像表现不同。
女性乳房、乳头 女性乳房重叠于两肺下 野形成半圆形、密度高 下缘清楚、上缘模糊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胸廓 肺 纵隔 膈
乳头影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胸廓 肺 纵隔 膈
骨性胸廓
(1)锁骨 (2)肋骨
12对前后肋骨不在同一水平
后肋走向:水平向外密度高 前肋走向:外上向内下,密度
定义:终末细支气管以 远的肺泡过度充气 , 并肺泡壁破坏 机制:终末细支气管炎
正常X线表现 异常X线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弥漫性阻塞 性肺气肿:桶状胸、膈 低平;肺野透明度增加, 单、多发肺大泡,中外
呼吸系统-基本病征 肺炎、肺结核
周围型肺癌
(厚壁空洞)
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6)钙化影 (calcification) 病理上属于变质性疾病,受到破坏的肺组 织内出现钙盐沉积,一般发生于退变和坏死组 织内。
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结核病灶的愈合阶段
也可见于肿瘤、囊肿壁、矽肺、成骨肿瘤的肺
内转移、肺泡微石症
钙化病变的特点
X线表现:
右上肺干酪性肺炎
右上肺实变,其内见虫蚀样空洞
干酪性肺炎
右上肺片状密度不均的模糊影,其内 见虫蚀样空洞,并右中肺支气管播散
双上肺渗出性 病变,内见多 个虫蚀样空洞
薄壁空洞
洞壁为薄层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干酪 组织,厚度≤3mm,内外缘较为清楚,多 无液平,周围无大片状阴影,可见斑点 状病灶 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或肺转移瘤。
良性肿块: 边缘光滑、 清楚,密度 不均,可见 钙化
胸部外伤
血肿
恶性肿瘤
呈浸润性生长且多无包膜;
生长迅速,肿块各处生长速度不同而多呈分叶状;边 缘不锐利或有毛刺;
肉瘤和转移瘤多呈边界清楚的球形; 肿块内容易出现坏死而致密度不均匀。
右上肺叶肿块
右中上肺肿块
右上肺肿块
恶性肿瘤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 肿块,见分叶和毛刺征
消失;液量进一步增加可遮盖膈面,上缘在第4肋前端 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影;
中量积液:上缘在第2肋前端以下、第4肋前端以上, 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影;
大量积液:上缘在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患侧肋间隙增宽、膈肌下降、 纵隔向健侧移位。
双侧少量胸水
双侧外侧肋膈角变钝, 上缘呈弧形向外上。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是指患者在就诊时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可能的诊断。
本文将根据我所给的任务名称,分别介绍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1.哮喘: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喘鸣音、胸闷和咳嗽等。
诊断要点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功能检查可见可逆性气流受限等特点。
2.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和胸痛等。
诊断要点包括胸部X光片可见肺实变、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左移等。
3.肺癌: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以及体重下降等。
诊断要点包括胸部CT或PET-CT可见肿瘤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病变性质。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 1.心绞痛:临床表现为胸痛、心慌、气短和出汗等。
诊断要点包括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或抬高、心肌酶谱可见升高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可确定狭窄程度。
2.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水肿和颈静脉怒张等。
诊断要点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可见左心室功能受损、血液生化指标可见BNP升高等。
3.心律失常: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异,例如心房颤动可表现为心悸和气短。
诊断要点包括心电图可见相应的心律失常波形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持续记录心律变化。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1.中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和面部麻木等。
诊断要点包括头颅CT或MRI可见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病灶、血液生化指标可见D-二聚体升高等。
2.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
诊断要点包括临床特征如静止性震颤、心脏核磁共振可见黑质退行性改变等。
3.癫痫: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意识丧失、抽搐和舌咬伤等。
诊断要点包括脑电图可见癫痫样放电、颅脑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等。
四、消化系统疾病的1.胃溃疡: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饥饿感和反酸等。
诊断要点包括胃镜检查可见溃疡或炎症病变、尿素呼气试验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肝炎: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恶心和肝区疼痛等。
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
影像诊断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发现病变
通过影像检查可以早期 发现肺部病变,避免病
情恶化。
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检查可以明确病变 的形态、大小、密度等 特征,有助于判断病变
的良恶性。
指导治疗
根据影像表现可以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
术、放疗、化疗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影像检查可以评估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CT检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01
优点
CT检查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检查方便快捷,患者无
痛苦;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02
缺点
CT检查有辐射性,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对于某些肺部疾病的诊断有一
定局限性;价格相对较高。
03属物品;检查过程中要听从医生指
肺癌
CT表现为肺门肿块或纵隔淋巴结 肿大,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 张,肿块边缘可有分叶,毛刺及 胸膜凹陷征。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CT表现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 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实变区 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胸 腔积液。
支气管扩张 CT表现为“双轨征”及“印戒 征”,即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 宽,周围可见轨道样高密度影。
X线检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优点
操作简便、快捷,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缺点
对于某些细微病变或早期病变的显示效果不佳,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体位、呼吸 运动等),且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注意事项
在进行X线检查时,患者应去除金属饰品等可能影响成像的物品;对于孕妇或疑似怀孕的 女性,应尽量避免进行X线检查;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和体位,以获得最佳的检查结果。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大叶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充血期—阴性,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略低 实变期—叶或段分布密度均匀致密影, 内有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病变密度逐渐降低,密度不均 愈 后—完全吸收;索条影;机化性肺炎
胸部正位(A) 示右肺上叶大 片状模糊影, 密度较淡,下 界平直(↑)、 清楚(实变早 期);
胸片(B) 可见右肺中叶大 片实变阴影,上 界平直、清楚 (↑)(实变期)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可为局限性或弥 漫性,其形态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结节 、斑片或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像。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肺内有磨玻璃密度影像。肺弥漫网格状及小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
肺脓肿
病 理: 化脓性炎症,病灶中心坏死、液化, 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
感染途径: 吸入性 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症状: 高热、寒战,咳嗽 大量脓臭痰,放置 后三层
X线表现:
脓肿形成前—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 空洞形成—实变区内出现含液面空洞 慢性肺脓肿—厚壁,多有液平 多房空洞—为多个大小不等透亮区 周围炎性改变 脓胸或胸膜肥厚 血源性肺脓肿—两肺多发大小不一球形病变
可有空洞,有液平
CT表现:
厚壁空洞,有液平
一侧肺不张可出现下列何种表现( ) A. 纵隔移向健侧 B.患侧肺野透过度增加 C.患侧肋间隙增宽 D.患侧膈肌升高
气管、支气管异物
Bronchial foreign body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异物分三类 ①植物性异物:花生米、豆籽、瓜子,多 见 ②矿物性异物:硬币、徽章、牙托,较少 见 ③动物性异物:碎骨、碎壳、鱼刺,少见
Acute mil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两肺从肺尖 至肺底均匀 分布、密度 相似、大小 一致的粟粒 样结节;即 “三均匀” 特征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
二、大叶性肺炎
临床:起病急,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理:充血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消散期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青壮年,冬春季 病变部位在肺泡,支气管和间质少有改变。
急 性 肺 脓 肿
五、肺肿瘤
良性:少见; 恶性: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症状,例行体检发现。 呼吸道症状:咯血、刺激性咳嗽、胸痛。间断 性痰中带血。阻塞性或压迫性症状。转移性症状。 其他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喉返神经和膈 神经麻痹,Horner综合症(肺尖癌),杵状指和肺 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鳞癌多见)等。
CT表现 充血期: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 实变期:大片致密影,清晰显示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散在斑片状阴影
CT:支气管气像
三、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病理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出,并累及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围。 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四、肺脓肿
感染途径 ⑴吸入性——最常见 ⑵血源性 ⑶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 起病急剧,塞战,高热,咳嗽、 咳脓臭痰 病理: 充血—实变(坏死液化)—消散 CT表现: 早期:呈较大区域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病灶常紧 贴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亚肺段实变。 进展期:浓密阴影中有多个低密度灶,代表肺组织的 坏死和液化,继而出现空洞,空洞内见液平。
胸部CT 胸部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前 前
斜裂
后
背
尖后
斜裂 背
09/16
右肺 中叶窗
背 斜裂
上舌 下舌 尖后
背
斜裂
10/16
上舌
内 外
前
斜裂
外后
下舌
斜裂 背
11/16
上舌
内 下舌
外
前
斜裂
后 外
背
斜裂
12/16
内 外
斜裂
前 外后
下舌
斜裂 前内
外 后
内 外
斜裂 前 内 外后
13/16
下舌
前内 外
后
斜裂
14/16
内 外
下舌
斜裂 前 内 外后
三、胸部
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
CT 肺窗
显示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分段
分段标志: 肺纹理的走向
圆点:上下走行肺 段内纹理。
丫字:头朝哪里, 属哪一段。
R
L
CT 肺窗
弓层
R
L
CT 肺窗
弓层
前段
右 上尖段 叶
前左段 上 尖叶后段
R 后段
L
CT 肺窗
大血管根部层
R
L
CT 肺窗
大血管根部层
右中内叶侧段
外侧段
斜裂
内基
外基底段
右下叶
底段
R 后基底段
下舌左段 上 叶上舌段
斜裂
左外下基叶底段
后基底段
L
CT 肺窗
连续层面观察
01/16
尖
尖
02/16
前
尖
尖
后
03/16
前
尖
尖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的CT正常表现
在CT影像纵隔窗可显示胸壁的骨性部分。
胸壁前方有胸壁和胸锁关节。
肋骨呈条带状,可
见其骨皮质和骨髓腔。
肋骨的长轴与CT层面成角,在同一层面不能显示其全长,故肋骨的
序数和详细形态不易判断。
肋骨的斜行断面形态有时类似骨破坏。
胸椎位于胸廓后部,可分
辨出椎体、椎弓、横突和棘突。
椎管中央有硬膜囊。
肩胛骨位于胸壁两侧,左右对称。
在肺
尖层面第一胸肋关节有时突入胸廓内,类似肺内结节,根据具体特殊部位易于正确判断。
胸
壁的脂肪可使各组肌肉详细显示。
在胸壁第五肋以上有胸大肌及后方的胸小肌。
最前方为女
性乳房,可见皮肤、皮下组织和乳腺。
第七肋以下有腹直肌及腹外斜肌。
肩胛骨易分辨。
腋
窝部有丰富的脂肪,其内淋巴结肿大易于发现。
后壁有斜方肌、菱形肌和胸椎棘突周围肌群。
2胸膜
胸膜分为壁层和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被覆盖于胸壁的内表面,脏层胸膜包裹着每一个肺叶。
叶间裂由相邻肺叶的双层脏层胸膜构成,CT可以根据叶间裂识别肺叶。
右肺水平裂因与CT
层面平行,在CT上不易显示,但根据其邻近无肺血管影像可判断其位置。
斜裂表现为线状
影像,有时线状影像不明显,根据无血管区域,其位置可判断。
奇静脉裂是最常见的副裂,
发生率约为1%,CT上为肺尖部的带状影像,连向上纵隔。
位于胸骨表面的壁层胸膜与胸内
筋膜之间的脂肪层称为胸膜外或胸膜下脂肪,在身体较胖的人可达数毫米厚。
在HRCT上,
在前外、后外及侧胸壁肋间隙的内面,肺与胸壁交界处有1~2mm的带状软组织影,称为肋
间带。
肋间带是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胸膜生理液体、胸内筋膜和肋间最内肌的总和投影,
肋间脂肪与肋间肌肉分界。
在 HRCT上还可见在前部的肋骨、肋软骨和胸骨后有一纤细的带
状影,为胸横肌的投影。
3肺部
3.1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
层厚为8mm或10mm的常规CT扫描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树的分支情况,近似水平走行的支气管在同一层面可显示其长轴形态,如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上叶前段(BⅢ)和后段(BⅡ)
支气管,右肺中叶支气管、右肺及左肺下叶上段支气管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等。
斜行及上
下方走行的支气管呈不同形态的横断面,圆形或椭圆形。
肺动脉伴随支气管走行,右肺上叶
尖后支及前支肺动脉位于支气管的上、内侧。
后段肺动脉分为两型:为上升肺动脉型和回旋
动脉型,上升肺动脉型的后段肺动脉沿后段支气管下方向后上走行,回旋动脉型的右上叶尖
后支肺动脉向后外上方走行。
左上叶支肺动脉位于支气管内侧。
右中叶支肺动脉外侧及内侧
支分别位于同名支气管外侧走行。
左肺动脉上、下舌支位于支气管上方,两肺下叶支肺动脉
位于支气管外侧。
肺静脉位于肺段或亚段之间。
右上肺静脉分为中心静脉型(占80%),半中心静脉型(占10%),无中心静脉型(占10%)。
左上肺静脉也有类似的类型。
右上中叶支静脉位于支气管和肺动脉
的下方,在各段间走行。
左上舌支肺静脉在同名支气管和肺动脉下方层面上可见。
左、右下
肺静脉呈水平方向至左心房,因而在CT上显示其长轴影像,而肺动脉在左、右下叶支多为
横段面影像。
在形态上肺静脉的分歧角多为钝角,而肺动脉分歧角呈锐角。
在 CT连续层面上,较大肺静脉与肺动脉交替出现,追踪观察相邻数个层面的血管走行可将二者区别。
在解剖形态上,结缔组织包绕的支气管和其伴随的肺动脉称为支气管血管束,此为 HRCT重
要解剖结构。
在CT上可显示支气管血管束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及5级以上的支气管分支。
正
常结缔组织不能显示,支气管血管束自肺门至小叶肺动脉逐渐变细,边缘光滑清楚。
3.2次级肺小叶
次级肺小叶(以下简称肺小叶)是由结缔组织间隔包绕的最小肺单位,小叶支气管远端包括
3~5支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间隔称为小叶间隔,其内有静脉及淋巴管。
小叶中心有小叶支气管及伴行肺动脉。
肺小叶直径约为0.5~3.0cm,CT检查时,肺脏外围部
的肺小叶最易显示,表现为多边体形态,基底部位于脏层胸膜。
正常人CT上,小叶间隔不
易显示,在HRCT上偶可显示,表现为与胸膜垂直的线状影像,与胸膜相连。
小叶中央的点
状结构称为小叶核,为伴随小叶支气管的小叶中央动脉的横轴位投影,小叶核距离小叶间隔
及胸膜约1cm。
小叶中央动脉不在横轴位投影时表现为细小的分支状线形影像,此影像与胸
膜之间约有5mm的距离。
3.3肺门
在CT片上,正常肺门的高密度影像主要由肺动脉及肺静脉构成。
正常淋巴结不能显示。
在
肺门还可见支气管的壁及含气管腔。
在左、右肺上叶支肺动脉、左、右上肺静脉及左、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肺门区无大的血管,肺血管表现为结节状及条状影像易与淋巴结肿大区别。
在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左肺上叶支
气管位于左上肺静脉和左下叶支肺动脉之间,左主支气管壁在主动脉及左下叶支肺动脉之间
直接与肺组织相毗邻可显示部分管壁。
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后壁显示清楚,与食管、奇静脉隐
窝相邻,其厚度在3mm以内。
右下叶支肺动脉和右上肺静脉可形成分叶状结节影像,易误
认为是肺门肿块。
在右肺中叶支气管层面,右肺中叶支气管位于右下叶支肺动脉及右上肺静
脉之间,右肺下叶支气管的后壁可显示。
在下肺静脉层面,下叶支肺动脉的肺段分支直径可
小于1cm。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680-683.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3]王新房,张青萍.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