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遗尿患者的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6岁以上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持续性夜间尿床的现象。

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是由肾虚、膀胱气滞、脾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

1. 药物治疗中医药对小儿遗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泡澡等。

中药内服疗效稳定,治疗期为1-3个月。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主要是因为肾虚和膀胱气滞引起的。

膀胱气滞主要是由于膀胱气道不畅或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可以服用活血通络、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枸杞、山楂等药物。

肾虚主要是由于肾气不足或肾阳虚弱引起的,可以服用补肾壮阳、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肉桂、杞子、菟丝子等药物。

中药外敷和中药泡澡疗效较快,但适用范围较窄。

外敷可采用百部麻油、苦参油等中药搽、按摩腰背穴位,促进睡眠,并起到补肾温阳的作用。

泡澡可用当归、生姜等药物,将药材放入温水中,将小腹和腰部泡至皮肤红热,有助于补益肾气,缓解膀胱气道不畅的现象。

2. 食疗治疗中医认为调整饮食可以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含锌的食物,如海鲜、瘦肉、燕麦等。

此外,应忌辛辣、腥膻、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如酒、咖啡、糖、荔枝等。

遗尿患儿饮食应规律,尤其应控制晚餐时间,不要晚饭过于丰盛,睡前也不宜过饱。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对小儿遗尿也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可以刺激周围经络,调节膀胱和肾脏,有助于缓解症状。

按摩部位为小腹、背部和腰部等肾经穴位区域,比如腰部大肠俞穴、背部膀胱经穴、小腹三阴交穴等。

按摩时间10-15分钟,每天1-2次,持续4-6周即可见效。

总之,采用中医药、饮食调理和按摩等多种方法,有助于治疗小儿遗尿。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在使用中药治疗前,最好专家指导和监督下使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引言小儿遗尿,即夜间尿床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在中医眼中,小儿遗尿多属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原理、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中医理论与小儿遗尿关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肾脏功能不完善有关,主要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有关。

肾虚失韧是指肾脏功能不健全,无法控制尿液排出,而湿热蕴结则是指湿气和热气在膀胱中滞留,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因此,通过调理肾脏功能和祛除湿热,可以有效治疗小儿遗尿。

3.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3.1 营养调理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增强肾脏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增加补肾食品的摄入,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多饮水,多吃蔬果,并注意合理搭配。

3.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方剂:•四神汤:由黄柏、连翘、栀子、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湿的作用。

•左金丸:由当归、黄耆、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肾脏、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中药调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药和剂量,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肩窝下,是调节脾胃和益气补阳的穴位。

•脾俞:位于背部脊椎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脾胃功能的穴位。

•肾俞:位于背部腰部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肾脏功能的穴位。

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肚脐周围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肚脐周围,可以刺激脾胃功能和肾脏功能。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脾俞和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小儿遗尿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遗尿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遗尿中医诊疗技术(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排尿失常性疾病,一般指3岁以后仍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指3岁后仍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夜间尿床;继发性遗尿是指曾经出现过自觉控制排尿,而在年龄增长之后(4~5岁)再次出现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夜间尿床。

此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12~18岁,男孩较女孩多见。

病因病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1.下元虚寒证[证候] 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 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 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乌药、益智仁、山药。

伴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远志以化痰浊、开窍醒神;伴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运。

2.脾肺气虚证[证候] 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溏,四肢欠涩,或虚胖或消瘦,肌肉松软,常自汗出,易患感冒,舌淡苔白,或舌质胖嫩,脉象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方药]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益智仁、山药、乌药。

若困寐不醒者,加石菖蒲、远志清心醒神;若大便稀溏者,加炮姜、煨葛根运脾温阳;食欲缺乏者加砂仁、神曲消食和胃。

3.肝经湿热证[证候] 睡中遗尿,尿量不多,次数也较少,但尿味臊臭难闻,尿色黄,平时性情急躁,好动出汗,或夜间磨牙,夜卧易惊,大便偏干,形体多偏瘦,或手心灼热,口中气臭,唇舌红赤,舌苔黄或黄腻,脉象滑数。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遗失、遗尿症,是指患儿在夜间睡眠时未能自觉地控制大小便功能,表现为在睡梦中突然尿失禁,足量的尿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排出,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遗尿多发生于睡眠深度时,甚至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影响其健康成长。

遗尿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遗传、生活环境、心理因素、身体发育等有一定关系,但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肾不足、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相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主要从辨证施治入手,采用中医药调理法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基本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较复杂,需从脾肾虚弱、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2.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遗尿的也可结合西药治疗。

辅助运用一些中成药、中药颗粒或者采用一些西药辅助治疗,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3. 个性化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情况各异,治疗需因人而异。

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脾肾虚弱型: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夜尿量多,面色晦黯,容易疲乏乏力,舌质淡白,脉象沉迟。

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益气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2. 肝郁胁迫型:患儿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易激动或易怒,夜间尿频、尿急、尿不尽,舌质偏红,脉象弦滑。

可以应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

3. 心神不宁型:患儿情志不宁,易受惊恐,易惊醒,夜间迷梦、口渴、多汗、舌质红,脉象细数。

可以选用安神补心汤等镇静安神的中药进行治疗。

1. 观察对象:从某医院门诊收集了100例符合小儿遗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5-10岁,平均年龄7.5岁。

2. 治疗分组:将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50例。

中药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

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随访1次。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也称尿床,是指在儿童已经达到控制排尿的年龄(通常为5~6岁)后,仍然发生无意识的尿液排出现象。

小儿遗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丰富多样,疗效明显,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功能失调。

其中主要原因有“肾虚”、“脾虚”、“胃火”、“湿热”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一、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与脾肾功能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具有滋补脾肾、固涩止泻功效的中草药,以调节脾肾功能,加强膀胱控制能力,对小儿遗尿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子、茯苓、白术等。

家长需要根据中医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中药材,按照医嘱的方法和用量进行煎煮服用。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小儿遗尿也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选穴调理脾肾,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足三里等。

家长可以选择到正规的中医针灸诊所,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进行针灸治疗。

三、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热疗的中医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调理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家长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掌握艾灸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家庭艾灸治疗。

四、推拿治疗:儿童推拿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疾病的中医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推拿按摩调理脾肾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推拿手法温和,适合小儿接受。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就医:发现小儿遗尿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的中医诊所就诊,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帮助。

医师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配合治疗:家长需要积极配合中医医师的治疗,如按时服用中药、进行针灸、艾灸或推拿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夜间睡觉时无意识地排尿,通常超过5岁的儿童应该能够控制排尿。

小儿遗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及早采取治疗十分重要。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遗尿被认为是膀胱虚弱或肾气不足所致,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理论分析小儿遗尿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由于膀胱虚弱或肾气不足引起的。

膀胱主管小便,与肾气密切相关。

如果肾气不足,膀胱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排尿不受意识控制。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重点在于调理肾气和膀胱功能,以达到控制小便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1. 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利用药食同源的原理,选用一些有益于肾气和膀胱的食材熬制成药膳,供小儿食用。

可以选用黑芝麻、红枣、山药、糯米等食材,熬制成粥或汤品,供小儿连续食用一段时间,以补益肾气和调整膀胱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气血,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对于小儿遗尿,可以选择一些与肾脏和膀胱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增强肾气和调整膀胱功能。

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小儿的遗尿症状。

中药疗法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选用一些药材熬制成中药药膏或者汤剂,供小儿服用来调理身体的功能。

对于小儿遗尿,可以选用一些补益肾气和调整膀胱功能的中药,比如肉苁蓉、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熬制成中药汤剂供小儿服用,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中医养生保健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对于小儿遗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

饮食方面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益肾调膀胱的食材,如黑芝麻、山药、菠菜等;作息方面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心情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

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改善小儿遗尿的症状。

对于小儿遗尿的治疗,中医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膳疗法、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按摩疗法和养生保健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遗尿,改善小儿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尚未能够自控大小便,导致尿床或者其他尿失禁。

小儿遗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有效缓解和治愈小儿遗尿问题。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是由于脾肾阳虚、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肝肾不交等身体内在失调导致。

在治疗小儿遗尿时,中医通常会采取补肾益气、调理脾胃、固肾止泄的方法,同时结合患儿的具体体质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1. 补肾益气法:常用的中药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益肾气、强壮脾肾,增强机体的功能,从而改善尿液失禁的情况。

2. 调理脾胃法:常用的中药有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丸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遗尿情况。

3. 固肾止泄法:常用的中药有足卫胶固片、葛根汤、金匮肾气丸等。

这些药物可以固肾止泄,调整膀胱功能,增加膀胱的收缩力度,减少尿液失禁的发生。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膀胱的收缩能力,改善尿液失禁的症状。

推拿和艾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强体内阳气,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配合中医医生的治疗,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培养孩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更好地配合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过程中,功夫是绝对的,需要孩子及家长的耐心。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小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孩子家长考虑的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也被称为小儿尿失禁,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尚未学会控制尿液,导致日间和/或夜间尿液不受控制的情况。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因肾气虚弱、膀胱升降失常等原因引起的病症。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膀胱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止遗尿的目的。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食疗调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方剂有五灵脂、金匮肾气丸、八珍汤等。

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以补肾气、固脾胃、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中药通常以煎煮或蜜丸的形式服用,并根据病情持续用药一段时间,直到康复。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的流动,从而治疗小儿遗尿。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神门、大椎、关元、命门等。

通过定期针灸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膀胱控制能力,减少小儿遗尿的发作次数和强度。

3.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认为,饮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小儿遗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些食物有助于补肾阳、固肾气、滋补脾胃,如糙米、黑豆、黄豆、猪肾等,可以根据小儿具体的病情,结合中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达到调理肾脏、膀胱功能的目的。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多样,通过中药、针灸和食疗等综合调理,可以改善小儿的脏腑功能,提高膀胱控制能力,减少遗尿的发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图快而急于求效,要坚持治疗过程,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遗尿,俗称“尿床”,是指小儿在睡眠中无法控制打尿,导致床单、裤子等被湿淋淋的情况。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问题,对小儿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与脏腑功能紊乱、脾虚湿困、膀胱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可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主要与脑部和肾膀胱功能有关。

脑部对尿的控制主要通过大脑皮层和下丘脑进行调控。

肾膀胱功能与肾气和膀胱气有关,肾气充盛则能控制小便,膀胱气充盛则能控制尿液的储存和排出。

小儿遗尿的病机,主要是脑部与肾膀胱功能失调,导致小儿无法控制排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通常运用中药和针灸两种方法。

中药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和疏通经络,从而调整肾膀胱的功能,提中医患者的尿液控制能力。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慎小儿遗尿方、柏子仁丸、金匮肾气丸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小儿的尿液控制能力。

针灸方法可以选择中医师经过系统训练后掌握的手法,如拔罐、火罐、艾灸等。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患儿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小儿遗尿属于脾虚湿困型、膀胱功能不稳定型和脾肾亏虚型等三种类型,中医师会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规律、避免寒冷刺激等,以加强脾肾功能的调理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能通过调整脑部和肾膀胱的功能,提高小儿的尿液控制能力,从而改善小儿的尿床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等,以加强脾肾功能和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特点,对小儿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在治疗小儿遗尿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中医儿科学孩子遗问题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遗问题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遗问题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遗尿问题中医这样调理孩子遗尿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遗尿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调理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遗尿的。

遗尿,在中医看来,主要与孩子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常虚,脾常不足。

如果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就不能温煦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出现遗尿;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无法固摄尿液,也会引起遗尿。

此外,心肾不交、肝经湿热等也可能导致孩子遗尿。

中医调理孩子遗尿,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

通过观察孩子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判断遗尿的病因病机,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肾气不足型的遗尿,孩子通常表现为睡中遗尿,尿量多而清长,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肢冷畏寒,腰膝酸软等。

治疗上,中医会以温补肾阳、固涩止遗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菟丝子散加减。

菟丝子、肉苁蓉、附子等补肾阳的药物可以增强孩子的肾气,五味子、牡蛎等则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帮助减少遗尿的发生。

脾气虚弱型的遗尿,孩子往往会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自汗出,面色萎黄等症状。

调理时,以益气健脾、升阳固涩为主。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是常用的方剂。

黄芪、白术、党参等可以健脾益气,升麻、柴胡能升提中气,山药、乌药、益智仁等有固涩小便的作用。

心肾不交型的遗尿,孩子可能会有睡眠不安,多梦易惊,白天多动少静,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表现。

中医治疗会以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为法,常用的方剂是交泰丸合导赤散加减。

黄连、肉桂交通心肾,生地、竹叶清心降火,桑螵蛸、覆盆子等则能固肾缩尿。

肝经湿热型的遗尿较为少见,孩子会有遗尿尿量少,色黄味臊,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腻等症状。

治疗时,以泻肝清热、利湿止遗为主,常用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能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等有利湿的作用。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遗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或成人无法自己控制尿液的排出,出现尿床情况。

传统中医认为,遗尿症与肾脏功能不协调、膀胱失禁等有关,可以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和膀胱控制能力。

2.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杞菊地黄丸、消渴散等,来调理肾脏、脾胃、气血等方面的功能,改善遗尿症的症状。

3. 推拿按摩:使用特定的按摩手法刺激腹部、腰部和下腹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机、增强肾脏和膀胱的功能。

4. 中医调理:中医师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生活调理方案,包括饮食调节、作息规律、情绪调节等,帮助患者改善运化功能和减少遗尿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遗尿症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具体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尽早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需要配合患者的主动调理和配合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儿童超过5岁仍无法控制小便,晚上睡觉时尿床的症状。

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有许多,通常包括胆汁反流、尿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心理因素以及尿液、肾脏等器官的疾病等。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下面详细介绍。

一、概述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由脾肾阳虚、膀胱失约所致,其治疗的方法是以调理脾肾、固膀胱为主。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旨在促进身体器官的平衡,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缓解尿床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小儿遗尿采用中药汤剂、冲剂或胶囊为主,其中以补益脾肾、固膀胱的中药为主。

具体用药名方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

药物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要随便乱用。

2、饮食养生养生保健对预防小儿遗尿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建议: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为主,少食过热过酸过咸的食物;多吃豆类、红枣、中药养生食物。

另外,饮食时间要有规律,避免过度饥饿和过度饮食。

3、针灸理疗小儿遗尿患者可采用针灸治疗,主要是在腰部、下腹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

通过针刺和按摩的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脾肾、固膀胱的目的。

4、推拿按摩三、预防方法小儿遗尿发作后,家长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从而预防其再次发生。

家长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夜晚过度兴奋。

2、正确饮食,少吃过热过酸过咸的食物,多食用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物。

3、加强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建立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语:小儿遗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治疗外,家长还应该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患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遗尿是指小儿在4-5岁以后,尚未形成自主尿控的情况下,白天和夜间均无法控制尿液的排出,导致尿床或尿裤子。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目标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补益肾气,从而达到控制尿液排出的效果。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按摩推拿等。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方剂:1. 方剂:(1)六味地黄丸:用于肾虚型遗尿,可滋养肾阳,强壮腰膝。

成分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牡蛎等。

(2)五子衍宗丸:用于小便频繁、尿液清长的遗尿,可收敛气血,固涩小便。

成分包括牡蛎、五味子、川牛膝、泽泻、砂仁。

(3)石斛六君子汤:用于脾虚湿积型遗尿,可健脾化湿,益气固肾。

成分包括石斛、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生姜。

(4)导尿胶囊:用于小儿尿道梗阻引起的遗尿,可通畅尿道,排出尿液。

2. 穴位贴敷: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穴”、“中极穴”和“足三里穴”。

家长可通过将纱布贴在这些穴位上,将药物敷在纱布上,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3. 按摩推拿:(1)肾俞穴按摩:用拇指指腹在小腹两侧脊柱旁的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寻找肾俞穴,以拇指指腹揉按穴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2)膀胱经沿脊柱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小儿脊柱两侧膀胱经的穴位,由颈椎至尾椎,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培养良好的小便习惯:定时排尿,饮食调节,避免喝过多水分和较浓的茶水等。

2. 心理疏导: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减少焦虑和压力。

3.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辣椒、葱、生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尿液排出。

4. 尿床防护:使用防水床垫、尿布等防护用品,保持干燥卫生。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剂,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配合医生的治疗,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日摆脱遗尿困扰。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夜间睡眠中不受意识控制地排出尿液。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方法独特,已经被广泛应用。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因脾肾不足或湿热内蕴所致。

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肾气不足、脾虚湿重会导致小儿遗尿。

湿热内蕴则是指体内因为饮食不当、气候潮湿等原因引起的湿气留滞,湿邪下注,阻碍膀胱通畅。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是从调理脾肾功能和清除湿热入手。

首先,中医会推荐小儿按时作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腰部和肾脏。

此外,中药治疗也经常用于小儿遗尿。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治疗方剂:
1. 四神汤:四神汤主要由黄柏、人参、桂枝和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补益脾肾,祛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小儿遗尿,特别是由脾肾不足引起的症状。

2. 二妙散:二妙散含有夜交藤和麦门冬这两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的作用,可以改善小儿湿热内蕴所致的遗尿。

3. 女贞子加川芎汤:女贞子加川芎汤由女贞子、川芎、白术、茯苓、当归等中草药组成,可补肾益阳,疏利水道,对于肾虚引起的小儿遗尿有很好的疗效。

而且,中医推荐小儿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减少遗尿发生的概率。

同时,中医还支持使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治疗小儿遗尿。

总之,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有清除湿热、调理脾肾等多方面的方法。

因此,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但是在治疗前,必须了解小儿遗尿的病因,进行一次全面的中医诊断,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小童在睡眠中出现解大便或小便的情况,使床铺或衣物染湿。

小儿遗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适,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社交适应能力。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方法较多,下面我们按照中医理论对小儿遗尿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讲解。

小儿遗尿的病因1. 脾肾不足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小儿脾虚肾亏时,膀胱失去庇养,管理失前,导致随意排尿,引起遗尿不止。

此种类型小儿一般精神不佳,容易疲劳乏力,精神抑郁呆滞。

治疗原则是补益脾肾,增强膀胱的功能。

小儿肝肾两虚时,膀胱失去制约,而出现遗尿。

此型小儿性格多烦躁,易怒,多梦、易醒、夜间呼吸困难、多汗、肢体乏力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补益肝肾,养阴敛降。

3. 肝胆火盛型小儿由于饮食、生理心理因素等影响,肝火犯胆,暴躁易怒引起失禁,临睡前常出现尿意,但实际上膀胱盛满,排出的尿量很少,甚至不排尿,表情痛苦。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定志安神。

4. 脑源性遗尿型小儿脑发育不良、受伤、感染、虚弱等因素影响时,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乃至不能完成膀胱和括约肌的调节功能。

治疗原则是激活神经、调整膀胱功能。

1. 茯苓六君子法治疗小儿脾虚型遗尿,以茯苓六君子汤最为常用,方剂将茯苓、白术、半夏、甘草、人参等六味药材组成,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益气养血、固脱止泻、健脾除湿。

苦杏仁、五味子拌面汤也是常用配方之一。

2. 枸杞麦冬汤治疗小儿肝肾两虚型遗尿,可服枸杞麦冬汤。

该方剂将枸杞、华山参、麦冬、生地黄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清心除烦、利尿止遗尿的功效。

3. 柴胡清肝汤治疗小儿情志不畅、肝胆火盛型遗尿,可服用柴胡清肝汤。

方剂将柴胡、黄芩、栀子、生地黄、黄柏、泽兰、知母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利尿止遗尿的作用。

4. 杞菊地黄汤治疗小儿脑源性遗尿,可服用杞菊地黄汤。

方剂将种子、菊花、天麻、白芍、丹参、龙眼、石菖蒲等药材组成,可以激活神经、调整膀胱功能,对于小儿遗尿有着较好的疗效。

遗尿症的中医诊疗

遗尿症的中医诊疗

遗尿症的中医诊疗小儿遗尿症(enuresis in children)是指3岁以上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个月。

中医学又称“遗溺”。

西医学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主要症状: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睡眠较深,不易唤醒。

发作频率:3~5岁,每周至少有5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5周岁以上,每周至少有2次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或者自出生后持续尿床,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未见异常,泌尿系统B超或可见膀胱容量小,腰骶部核磁共振检查或X线检查或可见隐性脊柱裂。

2.需与遗尿症鉴别的病种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畸形,尿崩症,神经源性膀胱、脊髓病变。

二、辨证施治1.下元虚寒证症候:以夜间遗尿为主,熟睡不易叫醒,天气寒冷时加重,小便清长,面色少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弱。

治法:温补肾阳,固摄止遗。

主方:桑螵蛸散(《本草衍义》)合菟丝子散(《太平圣惠方》)加减:桑螵蛸、远志、附子(先煎)、山茱萸、鹿角霜(先煎)、石菖蒲、菟丝子、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肉苁蓉、茯神、五味子。

加减:伴有寐深不易唤醒者,加麻黄。

兼有郁热者,加栀子、黄檗。

兼有湿热者,加龙胆、黄芩。

2.肺脾气虚证症候:以夜间遗尿为主,小便清长,可伴有白天尿频,感冒后遗尿加重,自汗、动则多汗,面色少华或萎黄,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脉弱或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固摄小便。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柴胡、山药、白术、太子参、乌药、陈皮、炙甘草、益智仁、升麻、当归、覆盆子、菟丝子。

加减:寐深难以唤醒者,加麻黄、石菖蒲。

兼有里热者,加栀子。

3.脾肾两虚证症候:时有睡中遗尿,熟睡不易叫醒,尿清长,进食冷饮后遗尿加重,白天或有小便失禁,精神紧张时小便次数增多,自汗、动则多汗,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控制尿液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意外失禁的现象。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遗尿通常是由于肾脏、膀胱、肾气虚弱或肝郁气滞等不同的病因导致的。

虽然这种疾病并不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这种病症却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

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主要是肾气不足或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补益脏腑,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改善小儿遗尿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肾益气的药物如枸杞子、黄芪、大枣等,疏肝解郁的药物如柴胡、香附、川楝子等,益脾健胃的药物如半夏、茯苓、泽泻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煮、煲汤或制成丸剂的方式服用,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方法。

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改善器官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命门、关元、神阙等。

通过适当的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小儿体内的肾气和脾胃功能,达到止遗的目的。

推拿按摩治疗也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重要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来调理脏腑功能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手法按摩,可以刺激小儿体内的经络和穴位,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肾脏的功能,从而改善小儿遗尿的症状。

可以通过腹部按摩、足底推拿等方式来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遗尿的症状。

在使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小儿具体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小儿遗尿病因和症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小儿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要保证小儿有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过辛辣、过甜或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脾胃功能,加重遗尿的症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小儿遗尿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12岁的小儿亦有延至成人。

临床上分为持续性和再发型。

前者指从未建立起自觉排尿;后者指患者已不再遗尿,而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出现遗尿,多由精神因素诱发。

二、治疗方法
1.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肾、膀胱、遗尿点、兴奋点、脑点、肺、脾。

【操作】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生王不留行贴压与穴位后,每天按压2〜3次,每次2〜3分钟,以手压有稍痛感为宜,保留5天后取下。

休息2天后再换贴,4周围1疗程。

2.艾灸疗法
【操作】取穴双侧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用艾条点燃一段,在上述穴位上施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1次/天。

10次为1疗程。

3.按摩疗法
【操作】补脾士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

每日下午1次,7天为1个疗程。

①揉丹田:用右手掌根按揉脐下丹田处约5分钟。

②揉肾俞: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第2腰椎两旁L5寸处肾俞,约
1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用右手拇指罗纹面按揉内踝尖上3寸处三阴交,各约50次。

4.中药外敷疗法
【药物】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山茱萸、补骨脂、桑蝶峭各10g,丁香、肉桂各5g。

【操作】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取2g,米酒调和,敷于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每日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