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光刻胶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光刻胶知识简介

光刻胶知识简介

光刻胶知识简介光刻胶知识简介:一.光刻胶的定义(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见光谱增感染料)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

感光树脂经光照后,在曝光区能很快地发生光固化反应,使得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别是溶解性、亲合性等发生明显变化。

经适当的溶剂处理,溶去可溶性部分,得到所需图像(见图光致抗蚀剂成像制版过程)。

二.光刻胶的分类光刻胶的技术复杂,品种较多。

根据其化学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

光照后形成不可溶物质的是负性胶;反之,对某些溶剂是不可溶的,经光照后变成可溶物质的即为正性胶。

利用这种性能,将光刻胶作涂层,就能在硅片表面刻蚀所需的电路图形。

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光聚合型采用烯类单体,在光作用下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再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最后生成聚合物,具有形成正像的特点。

②光分解型采用含有叠氮醌类化合物的材料,经光照后,会发生光分解反应,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可以制成正性胶.③光交联型采用聚乙烯醇月桂酸酯等作为光敏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其分子中的双键被打开,并使链及链之间发生交联,形成一种不溶性的网状结构,而起到抗蚀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负性光刻胶。

柯达公司的产品KPR胶即属此类。

三.光刻胶的化学性质a、传统光刻胶:正胶和负胶。

光刻胶的组成:树脂(resin/polymer),光刻胶中不同材料的粘合剂,给及光刻胶的机械及化学性质(如粘附性、胶膜厚度、热稳定性等);感光剂,感光剂对光能发生光化学反应;溶剂(Solvent),保持光刻胶的液体状态,使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添加剂(Additive),用以改变光刻胶的某些特性,如改善光刻胶发生反射而添加染色剂等。

负性光刻胶。

树脂是聚异戊二烯,一种天然的橡胶;溶剂是二甲苯;感光剂是一种经过曝光后释放出氮气的光敏剂,产生的自由基在橡胶分子间形成交联。

从而变得不溶于显影液。

负性光刻胶在曝光区由溶剂引起泡涨;曝光时光刻胶容易及氮气反应而抑制交联。

光刻胶photoresist性能及发展趋势简介

光刻胶photoresist性能及发展趋势简介

光刻胶成分:树脂(resin)、感光剂(photo active compound)和溶剂(solvent)。

树脂是一种有机聚合物,他的分子链长度决定了光刻胶的许多性质。

长链能增加热稳定性,增加抗腐蚀能力,降低曝光部分的显影速度,而短链能增加光刻胶和基底间的吸附,因此一般光刻胶树脂的长度为8-20个单体。

对于正性(positive tone)光刻胶,感光剂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了树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从而使得曝光部分在显影过程中被冲洗掉;对于负性(negative tone)光刻胶,感光剂在曝光后诱导树脂分子发生交联(cross linking),使得曝光部分不被显影液溶解。

溶剂保持光刻胶的流动性,因此通过甩胶能够形成非常薄的光刻胶。

光刻胶的主要技术参数:1.分辨率(resolution)。

通常用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来衡量,CD越小,光刻胶的分辨率越高。

光刻胶的厚度会影响分辨率,当关键尺寸比光刻胶的厚度小很多时,光刻胶高台会塌陷,产生光刻图形的变形。

光刻胶中树脂的分子量会影响刻线的平整度,用小分子代替聚合物会得到更高的极限分辨率1。

另外,在化学放大光刻胶(CAR)中,光致产酸剂的扩散会导致图形的模糊,降低分辨率2。

2.对比度(contrast)。

指光刻胶曝光区到非曝光区侧壁的陡峭程度。

对比度越大,图形分辨率越高。

3.敏感度(sensitivity)。

对于某一波长的光,要在光刻胶上形成1/news177697613.html2G.M. Wallraff, D.R. Medeiros, Proc. SPIE 5753 (2005) 309.图像需要的最小能量密度值称为曝光的最小剂量,单位mJ/cm,通常用最小剂量的倒数也就是灵敏度来衡量光刻胶对光照的灵敏程度和曝光的速度。

灵敏度越高,曝光完成需要的时间越小。

通过曝光曲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对比度、分辨率和敏感度。

上图为ABC三种光刻胶的曝光曲线。

光刻胶行业深度:行业壁垒、前景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光刻胶行业深度:行业壁垒、前景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光刻胶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现已广泛用于集成电路、显示、PCB等领域,是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

高壁垒和高价值量是光刻胶的典型特征。

光刻胶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全球供应市场高度集中。

而目前,我国光刻胶自给率较低,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国产替代的空间广阔。

随着国内厂商在高端光刻胶领域的逐步突破,未来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下面我们通过对光刻胶概述、发展壁垒、相关政策、产业链及相关公司等方面进行深度梳理,试图把握光刻胶未来发展。

01光刻胶行业概述1.光刻是光电信息产业链中核心环节光刻技术是指利用光学-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物理刻蚀方法,将图形传递到介质层上,形成有效图形窗口或功能图形的工艺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以芯片制造为例,在晶圆清洗、热氧化后,需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上,实现电路布图,之后再进行离子注入、退火、扩散、气相沉积、化学机械研磨等流程,最终在晶圆上实现特定的集成电路结构。

2.光刻胶是光电工艺核心材料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一种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是光刻工艺中最核心的耗材,其性能决定着光刻质量。

作为图像转移“中介”,光刻胶是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工艺发挥转移作用,首先将光刻胶涂覆于有功能层的基底上,然后紫外光通过掩膜版进行曝光,在曝光区促使光刻胶发生溶解度变化反应,选择性改变其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未溶解部分最后在蚀刻过程中起保护作用,从而将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基底上。

3.光刻胶分类(1)按反应机理可分为正性和负性光刻胶根据化学反应机理不同,光刻胶可分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

正性光刻胶受光照射后,感光部分发生分解反应,可溶于显影液,未感光部分显影后仍留在基底表面,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相同。

负性光刻胶正好相反,曝光后的部分形成交联网格结构,在显影液中不可溶,未感光部分溶解,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相反。

(2)按应用领域可分为PCB、LCD、半导体光刻胶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光刻胶可分为PCB光刻胶、LCD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技术门槛逐渐递增。

光刻胶发展历史

光刻胶发展历史

光刻胶发展历史光刻胶是一种重要的微电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IC)、显示器、固态照明等领域。

早期的光刻胶主要由天然树胶和天然橡胶制成,但其性能受到限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刻胶逐渐从半合成、合成到全合成的过程中逐渐逐步优化。

本文将就光刻胶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

早期的光刻胶主要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来,包括树胶和橡胶。

这类光刻胶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印刷术,当时就使用了树胶作为印刷墨水的材料。

19世纪末,德国药剂师叶尔·雷堡(Heirich Hertel)首次使用橡胶作为印刷胶版。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农业化学家华莱士·卡罗萨夫(Wallace Carothers)在橡胶中添加有机溶剂后,制备出了最早的化学改性橡胶,其中一种被称为“霓虹橡胶”(neoprene)。

这对光刻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半合成光刻胶的发展:20世纪二战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光刻胶变得越来越重要。

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国化学家叶古斯塔夫·尼穆(Gustav Nitzsche)在利用与光敏单体混合的橡胶中加入了稀释剂后,制备出了一种最早的半合成光刻胶,以提高其可溶性和敏感度。

1954年,美国经济共同体成员公司(英文缩写CCA)首次采用这种半合成光刻胶,开创了半导体领域的新纪元。

20世纪60年代,工程师和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制备全合成光刻胶,以及如何制备更高性能的半合成光刻胶。

此时,工程师们研究了大量的光刻胶化学结构,并发现含有苯乙烯、杂环化合物和含氰基类化合物的共聚物、聚合物和共聚物等化合物能够有效提高光刻胶的敏感度、分辨率和抗干扰性。

尤其是含有苯乙烯或一些类似化合物的单体,可以制备出更耐久,更灵活和更高精度的光刻胶。

例如,甲基异丁基苯乙烯共聚物和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就成为了最常见的全合成光刻胶中的组成部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合成光刻胶已基本统治了整个半导体行业。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芯片技术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光刻胶在
电子行业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光刻胶行业被认为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本文旨在分析光刻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企业在行业的
地位和发展状况。

一、光刻胶行业概况
光刻胶行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行业,由于其对电子工业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光刻胶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高分子光刻胶、金属光刻胶、低分子光刻胶和硅油光刻胶,其应用广泛,从芯片制造、电路板制造到半导体零件装配等,都可用光刻胶替代传统的刻蚀过程。

二、光刻胶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光刻胶市场也迅速发展,结构调
整也不断进行中,制造商正在努力开发新技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1.高性能光刻胶
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对光刻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高性能光刻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目前,企业正在努力开发出具有高性能、质量稳定的光刻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光刻胶的节能
由于光刻胶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变得
越来越重要。

光刻胶综述解读

光刻胶综述解读

此之前约1950年发明了重氮萘醌—酚醛树脂系光刻胶,它最早应用于印刷业,目前是电子工业用用最多的光刻胶,近年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光刻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型光刻胶产品不断涌现。

光刻胶按其所用曝光光源或辐射源的不同, 又可分为紫外光刻胶、深紫外光刻胶、电子束胶、离子束胶、X射线胶等。

2. 光刻技术及工艺电子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光刻胶的发展, 这是由电子工业微细加工的线宽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光刻工艺中离不开曝光。

目前采用掩膜版的曝光方式主要有接触式曝光和投影式曝光两种。

光刻工艺过程光刻胶的种类虽然很多,使用主艺条件依光刻胶的品种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但大体可遵从如下步骤:a.基片处理:该工序包括脱脂清洗、高温处理等部分,有时还需涂粘附增强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脱脂一般采用溶剂或碱性脱脂剂进行清洗,然后再用酸性清洗剂清洗,最后用纯水清洗。

高温处理通常是在150-160℃对基片进行烘烤去除表面水分。

粘附增强剂的作用是将基片表面亲水性改变为憎水性, 便于光刻胶的涂布, 增加光刻胶在基片上的粘附性电。

b.涂胶:光刻胶的涂布方式有旋转涂布、辗涂、浸胶及喷涂等多种方式。

在电子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是旋转涂布。

该方式的涂胶厚度一般取决于光刻胶的粘度及涂胶时的转速。

膜厚-转速曲线是光刻胶的一个重要特性。

c.前烘:前烘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胶膜中残存的溶剂,消除胶膜的机械应力。

在电子工业中烘烤方式通常有对流烘箱和热板两种。

前烘的温度和时间根据光刻胶种类及胶膜的厚度而定。

以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BN308系列紫外负性光刻胶为例,当胶膜厚度为1-2μm时,对流烘箱,70-80℃,20min;热板,100℃,1min。

d.曝光:正确的曝光量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曝光不够或曝光过度均会影响复制图形的再现性。

曝光宽容度大有利于光刻胶的应用。

光刻胶的曝光量同样取决于光刻胶的种类及膜厚。

以BN308系列负胶为例,当膜厚为1-2μm时,曝光20-30mJ/cm2e.中烘:曝光后显影前的烘烤,对于化学增幅型光刻胶来说至关重要,中烘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复制图形的质量。

光刻技术光刻胶的发展总结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光刻技术光刻胶的发展总结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光刻技术光刻胶的发展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光刻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微纳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

在光刻过程中,光刻胶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它能够将图案准确地转移到基片上,并保证器件的高精度和高质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光刻胶的发展进行概述和说明。

首先介绍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包括其在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行业的重要地位。

接着探讨光刻胶在光刻技术中的作用,解释其对图案转移过程的影响。

然后回顾了光刻胶的发展历程,包括初期阶段以及近年来新型材料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还探究了当前光刻胶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以及与其相关的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光刻胶的发展历程和性能特点,探讨其在光刻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关键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光刻胶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为光刻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领域更加快速、高效地发展。

此外,对于从事相关产业或学术研究的人士而言,本文也可作为一份辅助资料和知识补充,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

2. 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光刻技术是一种微影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和微纳加工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通过掩膜将图案投射到光刻胶层上,并通过显影过程在光刻胶上形成所需的图案。

2.1 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刻技术基于光学衍射原理,利用紫外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微细图案的转移。

首先,将需要制造的图形模式转移至透明玻璃或石英板做成的掩膜上。

然后,将掩膜与待加工物(通常是硅片)放置在附近并对齐。

接下来,使用紫外光源照射掩膜,在掩膜上投射出所需的图案。

投射过程中,由于掩膜上图案只有部分区域可以透过或阻挡光线传播到底片表面,因此会在底片表面形成一个复制了掩模图案的强度分布。

最后,在显影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化学物质将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溶解掉,留下所需图案的结构。

中国光刻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光刻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光刻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光刻胶主要用于图形转移用耗材。

光刻胶是一种胶状的物质,可以被紫外光、深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光照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是光刻工艺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细微图形加工。

具体流程如在光刻工艺中,光刻胶被均匀涂布在衬底上,经过曝光(改变光刻胶溶解度)、显影(利用显影液溶解改性后光刻胶的可溶部分)与刻蚀等工艺,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衬底上,形成与掩膜版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

根据在显影过程中曝光区域的去除或保留可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

正性光刻胶之曝光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会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分不溶于显影液,仍然保留在衬底上,将与掩膜上相同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

而负性光刻胶之曝光部分因交联固化而不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分溶于显影液,将与掩膜上相反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

1、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稳步增长《2020-2026年中国光刻胶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投资战略决策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稳步增长。

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达到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其中中国销售额为84.4亿美元。

与全球市场不同的是,中国半导体材料销售额从2010年开始都是正增长,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超过10%的增速增长。

而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受周期性影响较大,特别是中国台湾,韩国两地波动较大。

北美和欧洲市场几乎处于零增长状态。

而日本的半导体材料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

全球范围看,只有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处于长期增长窗台。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与全球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全球半导体材料逐步向中国大陆市场转移。

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占比来看,2018年排名前三位的三个国家或地区占比达到55%,区域集中效应显现。

其中,中国台湾约占全球晶圆的23%的产能,是全球产能最大的地区,半导体材料销售额为114亿美元,全球占比为22%,位列第一,并且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材料消费地区。

2023年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申明 (4)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政策背景 (4)(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发展 (4)(二)、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5)(三)、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5)(四)、宏观经济背景下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的定位 (6)二、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政策环境 (6)(一)、政策持续利好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发展 (6)(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7)(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7)(四)、宏观环境下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定位 (8)(五)、“十三五”期间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绩显著 (8)三、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9)(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9)(二)、现金流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的影响 (12)四、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发展模式分析 (12)(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地域有明显差异 (12)五、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发展现状 (13)(一)、2022年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发展环境分析 (13)(二)、国际形势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4)(三)、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经济结构分析 (15)六、宏观经济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的影响 (16)(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线性决策机制分析 (17)(二)、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竞争与行业壁垒分析 (18)(三)、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库存管理波动分析 (18)七、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19)(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的影响 (19)(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的影响 (19)(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的影响 (20)八、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产业投资分析 (20)(一)、中国光刻胶用光引发剂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0)(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1)(三)、中国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投资风险 (21)(四)、中国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投资收益 (22)九、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企业差异化突破战略 (23)(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产品差异化获取“商机” (23)(二)、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市场分化赢得“商机” (24)(三)、以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24)(四)、用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客户差异化“抓住”商机 (24)(五)、以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渠道差异化“争取”商机 (25)十、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风险控制解析 (25)(一)、光刻胶用光引发剂行业系统风险分析 (25)(二)、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第二产业的经营风险 (26)申明中国的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光刻胶合成工艺

光刻胶合成工艺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光刻胶合成工艺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光刻胶合成工艺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光刻胶合成工艺(大纲)一、光刻胶概述1.1光刻胶的定义与分类1.2光刻胶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1.3光刻胶市场与发展趋势二、光刻胶合成原料与制备方法2.1光刻胶合成原料选择2.1.1成膜树脂2.1.2光敏剂2.1.3溶剂与添加剂2.2光刻胶制备方法2.2.1溶液法制备2.2.2干法制备2.2.3湿法制备三、光刻胶合成工艺流程3.1原料预处理3.1.1成膜树脂的预处理3.1.2光敏剂的预处理3.1.3溶剂与添加剂的预处理3.2混合与溶解3.2.1混合设备与工艺3.2.2溶解过程控制3.3过滤与净化3.3.1过滤设备选择3.3.2过滤工艺优化3.4调整与检测3.4.1调整工艺参数3.4.2检测方法与指标四、光刻胶性能评价与优化4.1光刻胶性能指标4.1.1成膜性能4.1.2光学性能4.1.3化学性能4.1.4热稳定性4.2性能评价方法4.2.1实验室评价4.2.2生产线评价4.3性能优化策略4.3.1原料选择与配比优化4.3.2工艺参数调整4.3.3结构设计与改性五、光刻胶合成工艺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案例5.1光刻胶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5.2光刻胶在显示器件制造中的应用5.3光刻胶在其他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应用六、光刻胶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6.1新型光刻胶技术6.2绿色合成工艺6.3智能制造与自动化6.4产业链协同发展一、光刻胶概述1.1光刻胶的定义与分类光刻胶,又称为光阻,是一种用于光刻工艺的高分子材料。

光刻技术的发展史

光刻技术的发展史

光刻技术的发展史
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平面显示器制造等领域。

以下是光刻技术的发展史:
1.接触式光刻技术(1950年代至1960年代):接触式光刻技术
是最早的一种光刻技术,它使用的是硬模板,将图案直接接触在光刻胶上。

2.投影式光刻技术(1960年代至1970年代):投影式光刻技术
使用投影光学系统,将掩膜上的图案投影到光刻胶上,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复杂的图案。

3.近场光刻技术(1970年代至1980年代):近场光刻技术使用
特殊的光刻胶和近场光刻头,可以实现比传统投影式光刻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复杂的图案。

4.紫外光刻技术(1980年代至今):紫外光刻技术使用波长为
248nm或193nm的紫外光,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复杂的图案。

目前,193nm光刻已成为芯片制造中主流的光刻技术。

5.双重曝光光刻技术(2000年代):双重曝光光刻技术是一种
新型的光刻技术,它可以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复杂的图案。

6.多重图案光刻技术(2010年代):多重图案光刻技术可以同
时实现多个图案的制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芯片制造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

光刻胶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光刻胶是一种涂布在半导体晶片上的光敏材料,主要用于半导体制程中的光刻过程。

在光刻过程中,通过使用光源照射模板,将模板上的图案转印到光刻胶层上。

然后,根据光刻胶层中某些区域的光的强弱程度,形成红外线或可见光辐射震荡等电路,以达到制备半导体芯片器件的目的。

二、分类特点光刻胶行业目前分为三种类型:紫外线光刻胶、深紫外线光刻胶和电子束光刻胶。

其中,紫外线光刻胶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市场份额最高。

光刻胶的特点是对原始材料的要求高,且有着高度的操作技能,制程与生产成本的高度关联性,反应性和敏感性的强烈性,一旦使用条件不当就极有可能影响硅片质量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各种优化的环保解决方案,以达到行业的稳定发展。

三、产业链光刻胶产业链包括光刻胶原材料、精细化工和生产设备。

原材料:光刻胶原材料是由有机物、无机物和小分子聚合物组成的特殊混合物。

不同的原材料可用于不同的产品规格和应用场景。

生产设备:包括薄膜制造设备、光刻制造设备、后处理装置等。

四、发展历程光刻胶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光刻胶行业由外国引进,原材料和生产技术均为国外标准,国内光刻胶行业处于相对薄弱和萎缩的状态。

阶段二:上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国家对半导体行业和信息产业的大力投资以及科技自主创新,国内光刻胶行业得以较为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相当的进展。

阶段三:21世纪初至今,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以及市场化发展趋势下,国内光刻胶行业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以革新进取、改革创新等方式实现了创新。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政策文件:1.半导体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16年)2.2016年半导体产业标准化工作要点3.自主创新政策法规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主要内容:政府部门扶持新兴产业,推动湖南半导体产业革命;加强半导体产业投入支持;制定产业规划,构建供给侧改革等环境;优化政策措施,完善产业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

我国光刻胶技术现状与问题

我国光刻胶技术现状与问题

23、紫外正型光刻胶
紫外正型光刻胶(根据曝光波长的不同分为g线正胶和i线正胶,其中:g线曝 光波长为436nm,i线曝光波长为365nm)中以邻重氮萘醌系正胶为主,它与 负胶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法蚀刻性强、耐热性好和去胶方便等优点;
其缺点是感光速度慢、粘附性及机械强度较差。 紫外正型光刻胶被广泛应用于分立器件、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制作
它与紫外光刻胶技术相比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基片上无衍射效应; ②能被聚焦在非常小的点上(0.1)或更小; ③在静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移动,很容易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扫描,这一点是现
代技术必需的; ④电子束光刻胶无需使用掩膜版,可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直写”。
33、分子光刻胶的概念
34、我国光刻胶研发历程
感谢观看
按曝光光源和辐射源的不同,又分为紫外光刻胶(包括紫外正型光刻胶、紫外负型 光刻胶)、深紫外光刻胶(包括248nm光刻胶和193nm光刻胶)、极紫外光刻胶 (157nm)、电子束胶、X—射线胶、离子束胶等。
在紫外正型光刻胶中又根据曝光波长的不同分为g线正胶和i线正胶。
215、国内光刻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成膜树脂的合成及纯化技术 成膜树脂是光刻胶的主体成分,其生产技术是光刻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目
前国所生产的各种光刻胶的成膜树脂主要来源是进口。现有的合成技术合成的树 脂只能满足低档光刻胶的配制,高档树脂及单体的合成及纯化技术是国内光刻胶 发展的瓶颈之一。
36、国内光刻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2
7、国际上光刻技术与光刻胶发展技术路线图
8、国际上光刻技术与光刻胶发展技术路线图2
9、国际上光刻技术与光刻胶发展技术路线图3
10、ArF浸入式光刻
11、浸入式光刻的原理和效果

光刻胶工艺国内外对比

光刻胶工艺国内外对比

光刻胶工艺国内外对比以光刻胶工艺国内外对比为题,我们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光刻胶工艺进行比较。

一、国内光刻胶工艺的发展状况国内光刻胶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在设备和技术方面,国内的光刻胶工艺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国内一些大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能够生产高质量的光刻胶产品。

其次,在材料研发方面,国内的光刻胶材料已经实现了多样化和高性能化。

不仅能够满足传统的光刻工艺需求,还能够适应新兴的纳米加工和三维微纳加工等领域的需求。

此外,国内的光刻胶工艺还在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国外光刻胶工艺的发展状况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光刻胶工艺发展更加成熟和先进。

首先,在设备和技术方面,国外的光刻机设备更加先进和精密,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光刻加工。

其次,国外的光刻胶工艺在材料研发方面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光刻胶材料外,还涌现出了一些新型的光刻胶材料,如紫外光刻胶、电子束光刻胶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残留率,能够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求。

此外,国外的光刻胶工艺还在光刻胶薄膜的均匀性、光刻胶层厚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三、国内外光刻胶工艺的差距和问题虽然国内光刻胶工艺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国内的光刻胶工艺在设备和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的光刻机设备多数还依赖进口,无法满足国内高端光刻加工的需求。

其次,在材料研发方面,国内的光刻胶材料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的光刻胶材料的分辨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特殊加工需求尚无法满足。

此外,国内的光刻胶工艺在质量控制和工艺稳定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国内外光刻胶工艺在设备和技术以及材料研发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的光刻胶工艺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光刻胶工艺的水平,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光刻胶工艺和设备。

光刻胶的光学透过率

光刻胶的光学透过率

光刻胶的光学透过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光刻胶的概述
2.光刻胶的光学透过率定义
3.光学透过率的重要性
4.光学透过率的影响因素
5.提高光学透过率的方法
6.我国在光刻胶领域的发展
正文
【提纲】
1.光刻胶的概述
光刻胶是一种感光材料,主要用于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光刻技术。

它能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在特定区域暴露或抑制,为后续的蚀刻或沉积工艺提供依据。

光刻胶对于微电子器件的精度和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对其性能要求极高。

2.光刻胶的光学透过率定义
光学透过率指的是光刻胶在特定波长和厚度条件下,对光的透射能力。

它是衡量光刻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光刻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效果和成像质量。

3.光学透过率的重要性
光学透过率高意味着光刻胶在光刻过程中的成像质量好,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这对于制造更小、更快、更高性能的微电子器件至关重要。

此外,光学透过率还会影响到光刻胶的使用寿命和环保性能。

4.光学透过率的影响因素
光学透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刻胶的成分、厚度、制备工艺等。

为了提高光学透过率,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优化。

5.提高光学透过率的方法
提高光学透过率的方法包括:选用高透过率的材料、优化光刻胶的制备工艺、改变光刻胶的厚度等。

此外,还需要在保证光学透过率的同时,兼顾光刻胶的感光性能、耐蚀性能等。

6.我国在光刻胶领域的发展
我国在光刻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国产光刻胶的研发和生产,还在高性能光刻胶方面取得了突破。

这为我国微电子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光刻胶发展概述
苏义旭;马亮亮
【期刊名称】《化工管理》
【年(卷),期】2022()7
【摘要】光刻胶是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化学品,国内外均对该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文章从光刻胶的主要成分树脂为出发点,对光刻胶的种类进行了分类综述。

对国内市场的光刻胶研发情况进行了简述,并对促进光刻胶研发进度提出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苏义旭;马亮亮
【作者单位】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19
【相关文献】
1.光刻胶发展概述
2.全球石油市场艰难平衡发展风险加大——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20年展望
3.疫情促变局转型谋发展
——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21年展望4.国内外光刻胶发展及应用探讨5.国内外光刻胶处理装置的发展概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