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8.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9.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1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高一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推行郡县制是政治上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是经济上的统一,修建长城则是军事上的防御措施。
因此,选项D包含了所有正确的措施。
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答案:B解析: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则没有达到这样的盛世。
二、填空题3. 清朝入关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军机处解析:清朝入关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国家大事,是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一次大规模航海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展示明朝的强大。
同时,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交流与贸易。
三、简答题5. 请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段时期。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推行儒家思想,加强道德教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解析: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文帝和景帝通过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思想,加强道德教化,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四、论述题6. 分析“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谐的一段时期。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个方针是(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
这里“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含义是(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上海公报》5.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6.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7.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8.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
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
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D.郡县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1. 我国距今约7000 至5000 年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简表如下。
名称地域成就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黄河中游制作彩绘陶器,培植出粟等主要作物黄河下游制作红陶并使用磨制石器,会建红烧土排房长江下游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据此说明当时我国境内原始文化的特点是( )①分布广泛,多姿多彩②已经进入农耕定居生活状态③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④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如图为侯马盟书中的一片。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既包括加强宗族内部团结以打击敌对势力的内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等。
该盟书反映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A. 文明精粹,铁制工具广泛使用B.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目减少C. 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D. 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当成熟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 )A. 秦孝公的变法主张B. 商鞅变法的成效C.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D. 商鞅的变法思想4. 公元前60 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 )A. 北庭都护府B. 安西都护府C. 西域都护府D. 澎湖巡检司5.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
材料中“魏主”是指( )A. 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 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 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 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6.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调整统治政策,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下列史事中属于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是( )A. 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B. 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C. 选官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D. 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7.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他推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消除思想上的异己,巩固统治。
此外,他还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最后,修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选拔了大量人才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ABCD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门第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社会地位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
其次,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官员,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此外,科举制度的实行也强化了中央集权,因为考试的组织和监督都由中央政府负责。
最后,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因为人们为了通过考试,需要接受教育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 阅读以下材料:“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根据材料,分析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通过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扩大明朝的影响力,从而巩固中央集权。
解析: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
其中,派遣郑和下西洋是其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
通过郑和的航海,明朝不仅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联系,还促进了贸易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高一历史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 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在诸子中的特点最年长且最贤能人缘最好后也是吕雉,同上行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掌握。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位继承问题, 它继承了西周的宗法制 度,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 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
依据上述标准,只有 C 项的刘盈符合标准。
A 、D 为庶子不符合标准,B 为女子不在其中。
2. “直到 1500 年以前, 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 一个起程点了。
”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A .迪亚士B .哥伦布C .达伽马D .麦哲伦参考答案:B3. 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A.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苏联经济发展缓慢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苏联改革成效不大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外部原因”及所学知识可知,A 是根本原因,也是内部原因,B 和 D 也都 是内部原因,而 C 属于外部原因,故答案为C 。
在此,学生要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学会对此经济模式进行评价。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4. 孙中山曾说过: “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 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 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从中 可看出孙中山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材料中孙中山的意思是想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 以避免刀兵四起、血流成河,如果袁世凯继续专制独裁,就进而推翻其统治。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3.“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4..在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A.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专制皇权趋向强化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7.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以下措施:(1) 统一度量衡,包括长度、重量、容量等;(2) 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统一使用秦半两钱;(3) 统一文字,废除六国文字,推行小篆;(4)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5)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秦始皇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明经科等;(2) 考试内容:主要考察儒家经典、文学、历史、政治等知识;(3) 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个阶段;(4) 考试目的:选拔有才学、有品德的人才担任官职。
解析:唐朝的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哪些?答案: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包括:(1) 广州;(2) 福州;(3) 宁波;(4) 泉州。
解析:这些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4. 请列举明朝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
答案:明朝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有:(1) 红巾军起义;(2) 李自成起义;(3) 张献忠起义。
解析:这些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阶级的觉醒,对明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5.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以下影响:(1) 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 导致中国在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落后;(3) 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略埋下了隐患。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以上即为高一历史试题的答案及解析。
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B.必须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才能定性
C.应该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科学判断
D.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这个观点错误
13.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说:“(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据此可知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材料“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墓葬有明显的差别,表明私有制已经产生,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故选D项;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独立产生,排除A项:南北文化的交融是逐渐发生的,五千年前,还处于独立发展的阶段,排除B项;仅是墓葬规模的差别,没有监狱、宫殿等国家机器,不能判断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排除C项。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15.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4.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5.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5.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
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7.《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
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8.“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9.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总分:9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家的集权思想B.儒家的民本思想C.墨家的非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2.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A.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B.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3. 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4. 下表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代不课户不课口课户课口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4521848053010407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447009885349280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146195877585822370799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从祀于孔庙,而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符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51年上半年,中央人民政府基本制止了外币流通,统一管理和经营外汇,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
此举旨在()A.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B.统一货币与抢占市场C.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D.稳定金融与提振经济2.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8%,美国增速为3.6%。
日本增速为15%。
据此可推知()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推动发展C.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严重落后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苏日本3.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
”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
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B.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C.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D.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4.下图是一篇文章的提纲,描述了中古时期的文明。
这反映了中古时期()A.世界文明的变迁B.人类社会的发展C.区域文明的多元D.跨区域间的互动5.中古时期,法国瓦朗西安城市颁布了市民合约,规定:凡抢劫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均需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如果市民在其他城市的集市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反合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反合约一样。
市民合约的规定反映出该城市()A.财产交易现象频繁B.注重保护市民权益C.封君封臣等级严格D.契约观念十分盛行6.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一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D. 神农尝百草,发明了“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A项,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正确;B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正确;C项,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正确;D项,神农尝百草,发明了“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因为《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而不是神农氏。
所以,答案为D。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C.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 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化发展。
A项,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确;B项,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的说法错误,因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但并不是道家思想的全部;C项,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正确;D 项,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法制建设,正确。
所以,答案为B。
3、下列哪个朝代被史学界称为“唐朝的影子”?A. 唐朝B. 契丹C. 宋朝D. 辽朝答案:D解析:辽朝在历史上有“唐朝的影子”之称,这是因为辽朝的建立与唐朝的扩张有关。
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辽朝继承了唐朝的部分制度和文化,因此被称为“唐朝的影子”。
其他选项中,唐朝是本题的主体朝代,契丹是辽朝的建立民族,宋朝是唐朝之后的朝代,均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答案是D。
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商鞅变法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唐太宗贞观之治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2.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3.1947年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形势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克里姆林宫的走卒取得政权。
”出于这种认识,美国采取了(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D.分裂德国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5.“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6.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7.“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英国被允许加入共同市场,欧洲就有可能被大西洋组织所并吞,而大西洋组织是受美国管理的。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4.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写道:“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 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
”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里克利D.庇西特拉图6.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 )A.公民B.政治C.城邦D.民主7.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8.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意识B.__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广东省广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材料中“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指的是( )A.设立内阁制B.废丞相,设军机处C.设立中朝制D.设立参知政事答案:B解析: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B项正确;内阁制形成于明朝成祖时期,是皇帝为处理国政而设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与材料“统‘政府’于‘王室’之下”不符,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拔亲信近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职,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形成内外朝制度,与材料“废宰相”不符,故C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与材料“废宰相”不符,故D项错误。
2、唐朝前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专权B.完善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唐朝前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分散相权,防止宰相专权,故选A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三省长官都是中央官员,排除B项;同时有多个宰相议政,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 项;三省长官都是官僚阶层,他们的存在不会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
3、中国古代史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时期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B.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C. 元朝时期地方设立“行省”制度D. 清朝时期在地方上废除行省制答案:D解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这是秦朝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西汉初年为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清朝时期在地方上继续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只是对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如设立总督和巡抚等,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未废除行省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3.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4.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
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5.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A.东晋B.隋朝C.北宋D.南宋6.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7.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8.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9.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10.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军事化管理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制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4.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5.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7.右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
这个城市应当是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北京8.隋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证三个部门相互牵制B.完善中央集权C.防止相权过重D.保证政令畅通9.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10.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11.下列地区中,是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的殖民地是A.新尼德兰 B.弗吉尼亚 C.印度 D.佛罗里达1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A.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B.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市镇的出现13.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14.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B.“革命”指的是俄国二月革命C.一战加速了俄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D.反对资本家的这场革命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15.】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 汽车的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史。
新中国第一辆自行制造的汽车下线地点在A.长春 B.沈阳 C.北京 D.上海16.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跨了一大步。
这里的“原则”指()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C.扩大民主范围和途径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的要求17.《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了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18.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D.“主权在民”的观念在不断强化20.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这次战争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二、判断题21.古希腊城邦的狭小,客观上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22.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从新大陆掠回大量商品,导致物价下跌,贵金属价格暴涨,引发了“价格革命”。
23.外国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在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2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的真正停火。
三、连线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
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
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四大支柱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探讨这个(些)要素与西方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
(要求:自行拟定论题,围绕该论题展开探讨。
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
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
”材料二情景再现情景一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情景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2)以上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材料三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材料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8.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前代制度相比最突出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
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
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材料二请回答:(1)广州十三行是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2)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如何?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及认识。
四、简答题31.[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