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

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

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

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D.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商朝时期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说明的是天人关系的转移,不是消失,故A错误。

材料中天人关系,并不是儒家的天命观,故B错误。

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并不是人伦关系,故C错误。

材料的意思是说商人注重神,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屈从于神;周人认为天人相通,基本平等;春秋时期注重人,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人的份量加重,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D正确。

2.下表是商鞅死因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A.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B.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C. 历史评价目的在于阐明历史事实D. 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为刘氏王朝所灭,故西汉司马迁其对秦代人物的评价不可能避免地带有否定倾向;改革开放前,历史研究深受阶级斗争学说影响,因此侧重强调商鞅的阶级属性;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减弱,因此评价商鞅也相对变得客观许多;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因为研究历史的角度不同,人们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随之发生变化,故选A。

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而材料所列结论显然都是历史评价,排除B;评价应基于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能因为历史评价而有所改变,C项说法错误,排除;历史叙述方式会影响到历史结论的得出,但不会是决定,D 项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旨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此类型的题目在未来的任何命题中都将是发展趋势,需引起关注。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2.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C.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D.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3.“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

”材料反映的是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 提高陪审员的收入B 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 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5.恩格斯说:“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

”下列能反映这一“要求”的史实是A 1688年光荣革命B 《权利法案》的颁布C 责任内阁制形成D 1832年议会改革6.《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A 《权利法案》B 1787年宪法C 1875年宪法D 1871年宪法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 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而《战国策·燕策一》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理解错误的是()A.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B.《史记》的记载比《战国策》更可信C.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D.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复杂过程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儒家强调()A.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B.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C.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相生相胜的科学认识4.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的强化B.礼崩乐坏局面C.儒家占据主流D.华夏认同增强5.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①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②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③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④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是秦朝C.以吏为师、刑法严苛D.通过改革确立君主专制7.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即位不久,出现日食。

他趁机下了一道罪己诏,主动承认自己“人主不德,布政不均”。

公元前177年,又出现了日食,而这一次,文帝则让宰相周勃去封地任职,使他离开长安政治核心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15页)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15页)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学校:丹东四中命题人:张海燕李丹校对人:张海燕李丹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2.下表是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请通过选择完善表格A.盐铁官营制、九品中正制B.尊儒制度、科举制度C.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度、行省制度3.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4.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5.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清代雍正年间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明清时期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初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边有各样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医生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推行:A 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C宗法制D郡县制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 跟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用,儒学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假如指:A. 迸发了“七国之乱” , 社会动乱 , “德政”遇到欢迎B. 专制主义系统开始成立, 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基础D.道教盛行 , 佛教传入 , 儒家学说遇到挑战3. 致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拥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A. 社会环境稳固B.自然条件改良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4.“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公民不待劝而竟于学。

”“此法”应为:A 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光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领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 .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 .致良心,知行合一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获取了大多半人的支持。

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苛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反应出:A. 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独一要素B. 清初君主专制获取进一步的增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遇到宗法思想的影响7.明清期间 , 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域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 , 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域 , 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乡村都栽花卉 , 被誉为“花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学年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1)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学年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1)

2019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命题学校:葫芦岛一高中命题人:施广鑫校对人:方恒武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

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A、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B、建立了内外服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采取了分封政体2、《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B、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C、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D、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3、《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

”这段文字实质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4、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

……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

这一规定A、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C、标志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D、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5、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

辽宁省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辽宁省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学校
2019— 2020学 年 度 下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高 一 试 题
年班
学号
( 装

姓名 ○
历史卷(共计 45分)
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道小题,每小题 1.5分,共计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题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史纲要》(上)前两单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列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时间文化命名位置发掘文物以磨制石器为主,饲养前7000—前5000年裴李岗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猪、狗等家畜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骨前6500—前5500年后李文化山东地区器前5800—前5400年大地湾文化甘肃及陕西地区石英砸击技术产品以磨制石器为主,农作物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河南、陕西地区为栗和黍,陶器规整精美A. 原始农耕生活已开始B. 打制石器开始广泛使用C. 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D. 文明发展有了较高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此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出现以粟为主的栽培作物,生活逐渐稳定,文明发展有了较高水平,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中仅仰韶文化涉及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该选项不能完整的概况材料;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磨制石器为主,不是打制石器开始广泛使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我国一处典型的早期遗址,从大汶口出土的两组墓葬随葬品对比来看:一组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这反映出A. 早期国家开始形成B. 私有制逐渐产生C. 原始农业向前发展D. 社会分工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墓葬随葬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悬殊较大,这表明私有制产生,已出现贫富分化,因此B选项正确。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校高一(上)期初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校高一(上)期初历史试卷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下大小宗是相对的,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燕国的国君是本族中的大宗,B项正确;
周王是所有封国的大宗,A项错误;
CD两项是燕国国君的小宗排除。
7.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 )
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
【答案】
B
【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王室主要和异性诸侯国进行联姻,体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B选项符合题意。
一夫多妻制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校高一(上)期初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文化分布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开始于(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
【答案】
【解答】
A是西周,排除;
B不属于国家管理结构,排除;
商代国家机构的体系是中央“内服”制与地方“外服”制。所说的“内服”制机构,是指京都内设置的中央国家各级机构,“外服制机构指的是设置于畿外的地方学侯国机构。所以C符合题意;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五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6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学家周季维在河姆渡出土的稻粒形态分析鉴定,书中指出:“在同层堆积中尚存大量空秕稻壳及稻叶、茎秆凝块……证为水生型一年生栽'培稻,而非采集稻野生稻和多年生野生稻。

”该鉴定表明A.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黄河下游率先进人农业社会C.河姆渡先民已成功培育水稻D.新石器时代农耕技术较粗糙2.下图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的典故。

该典故可以用来说明A.礼乐制度的不完备B.宗法制趋于强化C.中央集权制已崩溃D.分封制遭到破坏3.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魏、晋、韩、赵、燕(部分)等中原广大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货币,其形状源于生产农具中的铁伊。

这反映出当时A.货币受农耕经济的影响B.各诸侯国货币完成统一C.中原地区政治局势稳定D.棉花种植得到大力推广4.秦统一全国后,始皇帝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直道、驰道,“车同轨”,建立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这些举措A.开拓了国家的疆域B.导致秦末农民起义C.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践行了黄老无为思想5.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6.据考古发现,河北景县北齐封氏墓、南京林山梁代墓出土的青釉莲花尊,形体都很硕大,纹饰均以仰覆莲、忍冬花和宝相花为主,有的还饰以坐佛和飞天,或足部饰以菩提叶纹。

2020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

2020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王所居之处实际是国家政治中心,从商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约200余年,都城凡六迁,包括殷墟在内的六处都邑(2处在山东,3处在河南,1处在河北),并不全是殷的辖区,如邢、嚣、奄等就处在诸方国的地方。

据此可知当时殷商都城迁徙A. 形成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B.受制于频繁的自然灾害C.保持商在方国联盟的主导地位D.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安2.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

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A.青铜铸造的繁盛B.铁制农具的使用C.农业商业的发展D.统一大业的完成3.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他却自命“始皇帝”,希望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布衣出身的刘邦一成为帝王,就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反映出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家国同构格局开始形成C.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影响D.血缘分封体制全面恢复4.魏晋时期,地主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其实与东汉樊重的“闭门成市”一脉相承。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地主经济A.并未与商品经济完全绝缘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自给自足程度高排斥市场D.阻碍了制盐等行业的发展5.某同学根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绘制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 西汉C.唐朝D.明朝6.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以地方志中所载北宋进士统计,现在可考的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达9164人,占95. 2%.北方诸路仅466人.占总数的4.8%。

这是中国科举史上南北及第比例最为悬殊的时期。

此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地区流动B.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处于劣势C.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局相对稳定7.明洪武八年圣旨:“中书省官我跟前题奏,西安行都卫文书里呈来,说乌思藏哈尔麻剌麻卒尔普寺在那里住坐修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卷客观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文化分布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开始于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仰韶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 万多处,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 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B. 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 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 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答案】A【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程,故B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汉字与其它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同时,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的不同点,例如: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的源头。

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缺乏依据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内外服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故答案为C项。

A项西周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排除;D项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

【点睛】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

【点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

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准确识记和运用。

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 燕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世袭统治,分封其子弟并相对是大宗,所以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燕国国君,B项正确;周王相对于全国的诸侯来说是大宗,对各诸侯国间接统治,各诸侯国内自成一体系,卿大夫即是诸侯的小宗和也是士的大宗,ACD三项错误。

7.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 【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

8.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 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 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夏至周统治者由天下盟主演变为天下宗主,反映了西周实行宗法制以巩固统治秩序,使西周政治统治呈现宗法伦理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信息未反映部族文化融合现象,排除。

先秦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统治集团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D两项。

9.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等告诫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

”《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B.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 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将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C选项错误,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说法片面,不合史实,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选项。

10.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依旧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把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都控制在统治集团手中。

这种分封的变化A. 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 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 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 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答案】D 【解析】西周封邦建国,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破坏了商朝分封方国的血缘组织的模式,故D正确;西周没有形成君主专制,故A错误;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并不能体现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故B错误;西周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西周封邦建国,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朝分封方国的血缘组织的模式被改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据表可知,西周晚期A. 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B. 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C. 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上表显示周王的联姻对象有中国、齐国、番国等诸侯国,根据所学可知,周朝的统治者就是利用姻亲关系巩固和扩大以姬姓为首的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统治。

故B项正确。

一夫多妻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盛行,故A项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周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故C 项排除。

西周晚期周王地位日趋衰弱,故D项排除。

12.《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可知西周按等级分封土地,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等级而非血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诸侯在封地内有征派赋役的权利,故D项错误。

13.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个人观念淡漠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姓代表的是家族,凡是一个家族的人都有相同的姓,所以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说明家族观念浓厚,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男女的地位问题和专制王权,故排除AD;姓名是代表个人的,姓名的先后并不影响个人观念,故排除B。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14.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发展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 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C;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

【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15.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