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冲刺:
1、新型城镇化最早2007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定义和发展模式,最早出自一篇文章: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作者张荣寰,在生态文明理论中提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2014年1月20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修改完毕并上报,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战略重点和配套制度安排。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谈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一、传统的城镇化,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
2、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目的在于造福百姓,让
百姓真正融入现代文明,共享中国乃至人类发展的成果。这些年来,中国城镇化成绩斐然,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各种问题也频频出现,尤其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叠加进行,使得矛盾更为复杂,“两栖”状态、“候鸟式”迁徙、二元结构等无不有待解决。如何继续在城镇化历程中盯住“人”来作文章,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是当下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这是古人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构想,也揭示出最朴素、永恒的民生诉求。李克强总理提出城镇化要以“三个1亿人”为切入点,正是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其中,尤其要妥善安置进城农民。进城农民顶着城市的“半边天”,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常常徘徊在城市边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变“忧居”为“安居”,变“就业”为“乐业”,让其能够在城镇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
3、物质条件的改善是起点,却不是终点。面对繁华都市,却像隔着“玻璃门”,奔走于水泥丛林之中,仿佛无根“浮萍”,这恐怕代表了许多人的感受。安“身”重要,安“心”更重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充实,要让百姓在精神世界实现城镇化,从心灵上、思想上融入现代文明。相对于住高楼、改户口等直观指标,现代文明下城镇化内涵更需要丰富。只有在文化、法治、科技等各个领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建立起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起人们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才是有血有肉的城镇化、现代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财、物往城市聚集,更不能“以城吞乡,驱民上楼”。进城安居只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翼,而另一翼则是乡村建设。日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
这其中正蕴含着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思路。这些年,由于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乡村的“秀才”都挤进了城里,客观上加大了城乡二元分化,一些乡村失去活力,面临凋零的危险,还有一些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风貌逐渐湮灭,让人找不到乡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发展乡贤文化,正是要通过一批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将部分乡村的“空心”重新充实起来。只有建设好乡村,让中国的乡村更宜居、宜业、宜人,融入现代文明,我们的城镇化才能走得更理性、更顺利。
央视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5日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统筹“新四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带领占世界1/5的人口实现城镇化,并非易事。责任重大,需要迎难而上;时不我待,还得稳扎稳打。坚持要以人为本来作文章,让现代文明从形式到精神普及到城乡大地,百姓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中国发展图景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作答要求
一、概括题
根据“给定材料1”,概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解析】
一、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搞成“一样化”发展,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三、不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要传承自身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
二、分析题
请根据给定材料,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分析透彻,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
精神文化方面:让百姓真正融入现代文明,共享中国乃至人类发展的成果。
民生方面:妥善安置进城农民,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让其能够在城镇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经济方面: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要由原来城镇化过分依赖工业化,改变为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等的多力支撑体系。
总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提出对策题
根据“给定资料3”,说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15分)
要求:准确,对策具体,合理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解析】
问题:1、重视物质条件改善而忽略精神充实。2、新型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以城吞乡,驱民上楼。”3、“新四化”发展不协调发展。
对策:1、在文化、法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建立起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起人们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