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漕河泾开发区 情怀家国 科创引领 打造区域发展新标杆

洲最佳企业孵化器”,拥有包括科技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市知
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创新园、留 识产权服务中心、上海商标审查协
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 作中心 “三大中心” 先后在此落户 ,
接力式孵化链和全方位创新创业孵 成为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最集
化体系。此外,漕河泾开发区还拥 中、最完备、最国际化的区域。同时,
发区位列第十。
( 次 ) 企 业 放 贷 17.5 亿 元, 其 “ 双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信、双无” 金融模式被誉为 “漕河泾
漕河泾开发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一 模式”。知识产权领域,漕河泾开发
流水准的科创服务体系。漕河泾科技 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
创业中心被亚洲孵化器协会评为 “亚 展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园区风采 Showcase of ETDZ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协办
漕河泾开发区 情 怀 家 国 科 创 引 领 打造区域发展新标杆
◎ 上海市漕河泾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上海解放 70 周年,也是上海漕河泾 新兴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漕河泾 开发区)建区 35 周年。35 年来,作 为上海唯一同时具备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重功能 的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始终与祖 国、 与 上 海 同 呼 吸 共 命 运, 书 写 了 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
投资、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
未 来, 漕 河 泾 开 发 区 将 继 续 秉
融资租赁公司等 125 家各类金融机 承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打造
构,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科技金融服 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众创空间集聚
务产业链,累计发起基金规模 3300 区、科技服务示范区、成果转化先
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模式及核心竞争力研究

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模式及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漕河泾开发区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86-1996年)。
主体结构以产业为主。
(1)招商对象:以实体企业为主;(2)行业选择:从微电子起步,拓展到其他高科技领域。
(3)规模选择:总体能级低。
2、发展阶段(1997-2003年)。
主体结构实业和技术创新并举。
(1)招商对象:从实体企业拓展到科研单位;(2)行业选择:形成微电子行业、生物医药、新材料、航天四大板块(3)规模选择:讲求企业规模和单位产出率(二)发展业绩1、发挥了领头羊作用。
实现了“五个第一”:孵化企业水平第一(1997年);国家级科技园区第一批(1988年);开发区立法第一(199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批(2001年);单位产出第一(2002年);2、有品牌、有效益。
3、初步形成了“四化”。
(知识商品化;科技产业化;管理现代化;园区国际化)二、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模式——“环境+服务+制度”模式1、2、3、4、5、6、7、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清晰的长远规划指导;积极的制度创新探索;精心的人才集聚组织;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三、漕河泾开发区优势和劣势分析(一)优势1、区位优势:靠近市中心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好,周围有众多大学和研究结构,有20多所大学和120个科研院所。
12、政策优势:是全国唯一具有双重性质的开发区(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重忧惠政策)3、服务优势:(二)劣势1、物理空间不足2、产业分布分散3、研发机构集聚度不高4、产业链不明显(三)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1、2、3、4、5、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品牌优势发挥问题;发展空间拓展问题;管理体制完善问题;园区环境优化问题;四、提升漕河泾开发区核心竞争力1、漕河泾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其独特性表现为难以简单模仿又无法直接购买,具备五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
漕河泾:灵魂深处的自主创新

从 事高新技 术产业企业 超过 8 %。2 0 0 0 6年 , 开发 区高科技 企业共 实现销售 收入 1 8 . 元 , 1 46亿 占当年度 园 区总销售 收入的 9 .%。 65 自上 世纪 9 O年 代 以来 , 括思科 、 M、 包 3 飞利浦 、 泰科 电子等在 内 的大型外 资研发机 构和包
多 功 能 的服 务 , 织 各 类 专 项 成 果 转 化 、 流 、 易 对 接 活 动 , 同构 建 、 造 促 进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组 交 交 共 打 展 示 交 流 交 易 的面 向 开 发 区 、 向上 海 、 射 长 三 角 和 全 国 的 一 站 式 固定 服 务 平 台 。 面 辐
转化促进 会是迄今 为止全 国惟一一 家 由政协成 立 、 旨在促进科 技成 果转化 的服务 机构 , 它的独 特性与前 瞻性曾得到全 国政协 主席贾庆林 的高度赞赏 , 而作 为漕河泾技 术创新工 作的主 要承担 者, 创业 中心此 次与促 进会 的强强联 手 , 意在 充分利 用政 协联 系广 泛、 有效 整合 各 方资源 的优 势, 同时也发挥创业 中心 自身作 为国家级孵化器在 产业 、 品牌 、 服务促进 成果 转化等多 方面 的优 势与经验 , 为广 大企 业提供推介 、 交流 、 评估 、 招标 、 融资 、 交易 、 代理 、 培训等 “ 九位 一体 ” 全方位 、
作为漕河泾 6家孵化器 中惟一一家 国家级孵化器 , 成立 1 0余年来 , 创业 中心始终把培 育具
有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视 为 己任 , 筑 了较 完 善 的 以 “ 准 化 、 范 化 、 域 化 、 际 构 标 规 区 国 化 ” 化 为 特 点 的孵 化服 务 体 系 , 开 发 区 中 小 科 技 型 企 业 提 供 管 理 、 场 、 资 、 训 等 6大 方 四 为 市 融 培 面 的服 务 , 计 孵 化 企 业 3 0余 家 , 活 率 达 到 9 .% , 现 出 一 批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技 术 累 0 存 04 涌 和 产 品 , 育 出新 涛 、 智 等 一 批 知 名 高 科 技 企 业 。 业 中 心 通 过 不 断 加 强 对 以企 业 为 主体 的 技 培 高 创 术 创 新 体 系和 区 域 创 新 创 业 体 系 的建 设 , 力 促 进 了漕 河 泾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升 , 时 也 当仁 有 同
开发区好的改革经验做法案例

开发区好的改革经验做法案例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开发区的发展,不断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区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改革经验和做法。
以下是十个符合标题内容的开发区好的改革经验和做法案例:1. 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引进外资、放宽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果。
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2. 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改革:上海自贸区通过推动金融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简化行政审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3. 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广东珠三角地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4.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政策: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5.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市场开放:义乌国际商贸城通过开放市场、打造国际化的商贸平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家前来采购和交易。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6. 天津滨海新区的投资环境优化:天津滨海新区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7.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的产业转型:大连金普新区通过推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8. 黑龙江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9. 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外开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入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请示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入上海
经济技术开发区请示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88.06.07
•【文号】
•【施行日期】1988.06.07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文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
入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请示的批复
(1988年6月7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
你市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日《关于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入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国务院同意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列为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规定。
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部,东起桂林路(含路东的上海通信设备厂),西至虹梅路及路西一点六平方公里,北临蒲汇塘,南到漕宝路(含路南生物工程中试基地),规划面积五平方公里。
三、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兴办新兴技术产业,其建设要纳入上海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资金由你市
自筹,所用外资由你市自借自还。
四、要加强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和协调管理工作。
创新,超越创新——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业之路

新 体 制 , 技 术 , 产 业 , 河 泾 对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起 到 了 巨 新 新 漕 大 的 示 范 、 动 和 辐 射 作 用 。 作 为 全 国 首 批 以公 司 化 运 营 的 开 拉
发 区 , 河泾成功 的发展 实践和科学超 前的理念 , 漕 为我 国发 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提 供 了可 靠 的事 实 依 据 和 经 验 ; 发 区 多 年 来 形 开 成 的永 不满 足 、 而不 舍 的创 业 传 统 为 新 一 轮 的 开 发 建 设者 留 锲 下 了永 恒 的精 神 动 力 源 泉 。
中心 、 区 总部 和 创 新型 企 业 。 大 批头 脑 型 项 目涌入 , 漕 河 地 ~ 使
泾 由 生产 制 造 功 能 向研 发 服 务 功 能延 伸 , 生 产 工 厂 转 变 为研 从
发中心。
漕 河 泾 是一 个 与 全球 研 发 同步 的 “ 新 高地 ” 已经 集 聚 了 创 , 中 外高 科 技 企业 1 0 2 0多 家 ,其 中具 有研 发功 能 的 中 外商 投 资
在 漕 河 泾 , 能 环 保 已经 成 为 园区 建 设 发 展 必 不 可 少 的~ 节 环 ,腾 龙 引凤 ” 是 生 动演 绎 其 中一 家企 业 因 达 不 到 园 区 的 “ 正
节 能 环 保 标 准 而 被 请 出 园 区 有 一 家 公 司 , 为 它 一 直 是 用 还 因
如 今 ,漕 河 泾开 发 区 已逐 步 形 成 了 信 息 ( 成 电 路 、 电 子 、 算 机 软 硬 件 )航 天 航 集 光 计 、 空、 物医药、 生 新材 料 、 能 源 、 车 配 套 研 发 新 汽 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截至 2 0 0 7年 年 底 , 开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漕河泾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公司开发模式的成功典型。
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理解开发区体制设计的规律。
一、概要漕河泾开发区全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其前身为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
1984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发展微电子技术为突破口,决定在漕河泾地区建立微电子工业区。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漕河泾是全国最早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总规划面积5.984平方公里。
该区位于教育科研机构稠密的智力区,周边的学校有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理工科高校4所,徐汇区附近有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等高校。
科研院所近百个,其中较著名的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测试技术研究所、工微所、能源所、激光所、光电所、航天803研究所、航天第八设计部、机械部21所、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该开发区的主攻方向。
目前,开发区内形成了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群,研究开发、金融数据、科技创新等功能中心;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经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86家,占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6%。
2001年,该开发区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新增外资1.3亿美元。
这对一个小型开发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在外经贸部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名列第四。
仅在天津、大连和广州等大型开发区之后。
其中,行政管理、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三项指标均列第二位。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1.上海漕河泾模式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最优秀的园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开发区领域“管运分离”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标杆式的存在。
1984年成立、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的漕河泾开发区采用的是法定公司制(“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的独特操盘与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漕河泾开发总公司进行开发运营。
没有管委会、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漕河泾总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对接当地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在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另类。
这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让漕河泾(也就是上海临港集团的前身)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园区的开发运营当中,是为数不多的在产业和地产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相当有竞争力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漕河泾模式已经在上海各处复制,包括上海临港产业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浦江科技城等,基本也都具有鲜明的“管运分离”特征,尤其是浦江科技城,管委会是虚设的,主任由上海闵行区领导兼任,不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是临时性非常设机构,日常运营维护完全交给园区公司。
这个浦江科技城管委会实质上相当于一个财政通道——区政府给园区公司一定的预算授权范围,管委会是预算单位的二级单位,单独有财政账户,园区公司总经理在管委会有职务,方便走决策,走流程,走资金,这是上海闵行区与漕河泾模式之间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改革。
2.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模式无锡新加坡工业园(WSIP)是与苏州工业园区齐名的中新两国合作园区样板,如此高规格、重量级的园区,虽然是由政府推动,但并未设置管委会,而是由中新两个股东方合资的平台公司星洲股份来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自1993年至今已经运营了27年时间,成绩非常突出。
截止2019年底,园区已高起点完成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15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到位外资31亿美元,并实现4.4万人就业。
“4+3+3”打造漕河泾数字园区

“4+3+3”打造漕河泾数字园区作者:汤伟来源:《信息化建设》2009年第08期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素有“上海硅谷”的美名。
二十多年来,这片规划面积达14.28平方公里的投资热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前来兴办实业。
为更好地服务入驻企业,漕河泾开发区在信息化服务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开发区初步形成了“4+3+3”数字园区架构和5大业务平台构建的总公司ERP系统,数字园区建设成效凸显,这些信息化手段给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企业需求催生“数字园区”战略漕河泾开发区属于公司化运作的国家级开发区,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作为漕河泾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吸引企业入驻,总公司始终全力打造以IS09000和IS014000 为代表的双优园区、以宽带网络和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园区和以科技绿洲为代表的国际园区,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来此入驻。
据数字显示,开发区已入驻中外高科技企业达120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4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内设立了70多家高科技企业。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区内企业从质与量上对信息化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适应这一需求,2000年,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提出了建设“漕河泾数字园区”的战略,用信息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国际化和总公司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自此,开发区数字园区规划实施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起来,开发区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2001年,总公司组织成立了信息化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组和秘书组;2002年上半年完成《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信息化规划2002-2005》的编制;2002年10月启动历时四年的开发区总公司ERP项目;2005年低基本实施完成了规划内容;总公司实施一把手工程,总经理亲自挂帅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长;为把“数字园区”战略落到实处,漕河泾开发区组织成立了“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委员会在信息技术专家组顾问的指导下,开展开发区电子政务、电子服务的推进工作;从2000年战略的提出到2005年实施完成和后续不断完善、扩展,开发区初步形成了“4+3+3”数字园区建设架构、5大业务平台构建的总公司ERP系统。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型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探析27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开发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上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自成立以来,漕河泾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地区。
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当时,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青浦区建设一个改革开放试验区,以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漕河泾就被选定为这个试验区的地点,并于1992年成立了漕河泾开发区。
在成立初期,漕河泾开发区主要以吸引外资企业为发展方向。
通过提供便利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漕河泾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前来投资。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漕河泾开发区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开发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漕河泾开发区逐渐从单一的制造业聚集区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区。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漕河泾开发区还吸引了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当前,漕河泾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以金融、科技、创意设计等为特色的产业进一步壮大。
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漕河泾开发区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创新资源。
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建设了一批先进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还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转移。
这样的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漕河泾开发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
除了产业发展外,漕河泾开发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漕河泾开发区将繁华的商业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宜居的居住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大力推行环保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打造一个绿色、低碳的发展示范区。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上海市政府给予漕河泾开发区更多的政策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走在全国前列的开发区改革经验案例

走在全国前列的开发区改革经验案例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走在全国前列的开发区改革经验案例:1. 深圳前海自贸片区:前海自贸片区是中国首个自贸片区,成立于2015年。
该片区以国家级自贸试验区为基础,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前海自贸片区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
这一经验表明,自贸片区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其他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2. 上海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开发区之一。
浦东新区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和金融创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浦东新区的成功经验包括优化投资环境、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引进外资企业、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一经验为其他开发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 广东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该开发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并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注重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经验表明,开发区应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4.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提供优质的科研基础设施、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
中关村科技园区还注重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一经验表明,科技园区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
5.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成功的园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注重环境保护、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苏州工业园区还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完整word版)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漕河泾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公司开发模式的成功典型。
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理解开发区体制设计的规律。
一、概要漕河泾开发区全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其前身为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
1984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发展微电子技术为突破口,决定在漕河泾地区建立微电子工业区。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漕河泾是全国最早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总规划面积5.984平方公里。
该区位于教育科研机构稠密的智力区,周边的学校有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理工科高校4所,徐汇区附近有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等高校。
科研院所近百个,其中较著名的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测试技术研究所、工微所、能源所、激光所、光电所、航天803研究所、航天第八设计部、机械部21所、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该开发区的主攻方向。
目前,开发区内形成了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群,研究开发、金融数据、科技创新等功能中心;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经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86家,占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6%。
2001年,该开发区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新增外资1.3亿美元。
这对一个小型开发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在外经贸部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名列第四。
仅在天津、大连和广州等大型开发区之后。
其中,行政管理、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三项指标均列第二位。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简介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简介一、园区概况地址:上海市宜山路900号科技大楼A区17楼电话:+86-21-64850000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9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白1984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为主,一致力)发展方针,在科学规划、集约开发,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依托上海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步伐,以外资带动内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上海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区域之一。
二、产业介绍经过十多年开发建设,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产业配套环境不断完善,高科技投资领域凸现集群化趋势,主要集中在一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这些产业群体起点高,后劲足,且联动、集聚效应明显,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成本。
正是这种集聚优势和规模经济,吸引了国内外著名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三、环境概况漕河泾开发区积极创建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和国际园区,园区先后通过了工S09001、IS014001认证,并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014000国家示范区”。
目前开发区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一)地理环境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于上海西南面,东至桂林路(含邮通设备厂),南至漕宝路(含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西至新泾港,北至蒲汇塘。
毗邻徐家汇休闲、购物及娱乐中心,周边交通网络完善,地下铁路、火车站南站及机场快线均近在咫尺。
其中浦江高科技园区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内。
(二)人文环境上海是中国多元化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不仅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费用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而且高科技工业领域的人力资源尤为优秀。
放权,是园区市场化的第一步

放权,是园区市场化的第一步导读:政府淡出园区管理,除了“管委会+公司”,还有哪些可行的模式?如今,在强烈的发展诉求和体制机制掣肘的冲突下,「专业人做专业事」已经成为政府的共识。
这两年,各地政府围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目标做了大量探索。
今天,笔者和大家分享政府园区市场化运作的几种先进经验做法,供参考。
第一部分:管委会主导的「管委会+公司」模式「管委会+公司」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体制改革方向。
在该模式下,由政府注资成立平台公司,由公司承担园区的融资开发、基础建设、招商运营等任务;而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园区的顶层规划、政策制定、行政审批、社会事务管理等职能。
在该模式下,园区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同时管委会繁重的工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让管委会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重要决策和行政事务上。
但就目前来看,园区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去,园区平台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政府融资,起一个「钱袋子」的作用,因此政府只会关心平台公司融到多少钱,并不会重视公司本身的发展,往往导致平台公司背负巨额债务。
而随着财政部对地方债的监管趋严,平台公司也需要转型成为一家能够「自我造血」的公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平台公司则必须在以往的建设开发业务之外,探索产业招商、产业服务、产业投资等新的盈利增长点。
第二部分:企业主导的「公司+管委会」模式企业主导的「公司+管委会」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设立园区,由地方政府批准成立园区管委会,并授予管委会一定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是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模式。
在「公司+管委会」模式下,企业作为园区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而管委会主要以行政职能为主,很少或完全不参与园区的具体经营。
而与之对应的是——政府除了在前期会给予企业一定扶持,后面都需要园区自负盈亏。
采取这一模式的知名园区有苏州工业园、上海紫竹高新区等,其中,紫竹高新区主体「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由七家单位共同组建,民营企业紫江集团为第一大股东(55%);运营上,公司负责土地征用、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管委会只在大方向上提供指导;盈利模式上,园区前期以政府扶持资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后期则通过房地产开发和产业配套服务实现「自我造血」。
漕河泾开发区承建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漕河泾开发区承建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近日,为总结推广政府部门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等方面的典型措施,表扬先进、激励真抓实干,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全国170余件优秀案例中遴选出政府部门工作类型典型案例15篇、协会工作类型典型案例7篇、服务机构及其他类型案例14篇,上海共有3篇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工作)典型案例,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报送的《上海市徐汇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成功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工作)典型案例。
上海市徐汇区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由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承建,主要为全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融资、专利商标保险、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和证券化等服务。
漕河泾金融平台通过整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资源,以“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为基础,打造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IPO上市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辅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服务功能的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该平台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展金融服务相关数据系统建设并建立了线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从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探索到实践,充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特色服务模式,通过广泛走访企业,对接互动,挖掘企业金融需求,定向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漕河泾开发区通过金融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超20亿元,实际贷款额超3亿元。
同时,金融平台工作创知识产权金融多项记录,如上海市年度实际质押融资贷款额度最大单、上海市商标保险第一单、上海市商标海外维权保险第一单、徐汇区商标质押融资首单以及徐汇区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首单等。
通过“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不仅实现了增加企业信贷融资额度,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找到一条特色化缓解徐汇及漕河泾开发区广大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路径。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型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探析精编版27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型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探析共27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 型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探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卡 连柯(名 言网)
漕河泾:灵魂深处的自主创新

漕河泾:灵魂深处的自主创新
陈华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区》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1984年,上海高新区的雏形——漕河泾开发区诞生。
7年以后,它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23年后,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已增至54个,在这54个争相怒放的高新区奇葩中,漕河泾开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走在前列,根据商务部2006年最新排名,综合总指数排名第九,八大类指标中有五大类指标进入前十位,其中技术创新环境指标第四,发展与效率指标第三,社会及环境保护指标第二……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陈华
【作者单位】《中国高新区》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1
【相关文献】
1.选择漕河泾选择成功——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企业上市之路研讨会 [J], 郭霞
2.羊年再造一个"漕河泾"--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刘家平访谈 [J], 陈子君
3.漕河泾物业:新服务孵化新园区 [J], 凌晨
4.上海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1号楼结构选型及成本分析 [J], 汤炯
5.漕河泾物业:廿载匠心磨砺,再筑行此标杆——专访上海漕河泾物业公司董事长由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漕河泾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金融 │ Finance 2014.08 Shanghai Economy特别报道 │ Views 64大张江与产业发展 │ZhangJiang Report2014.08 Shanghai Economy漕河泾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Caohejingwas Recognized As "NationalIntellectual Property Pilot Park"日前,漕河泾开发区被国家知识 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这是继2012年12月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以来,漕河泾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又一里程碑。
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工作周期为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
其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有关规定,对试点园区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管理,督促试点工作方案的实施和落实。
试点期满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方案及《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考核指标》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漕河泾开发区将对试点工作方案中各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细化时间节点、落实责任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全面落实,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与提升区域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排名榜”。
张江园区有10多家企业榜上有名,占整个排名榜半壁江山。
张江园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该园区已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等企业共14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近100家。
今年一季度张江园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占上海50%,占浦东83%,其中设计业销售收入达31.38亿元,占上海 70.5%。
在此次新出炉的排行榜上,2013年度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前五名的包括张江两大龙头企业: 中芯国际和华虹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4——漕河泾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面积较小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公司开发模式的成功典型。
分析这一案例,有助于理解开发区体制设计的规律。
一、概要漕河泾开发区全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其前身为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
1984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发展微电子技术为突破口,决定在漕河泾地区建立微电子工业区。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漕河泾是全国最早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总规划面积5.984平方公里。
该区位于教育科研机构稠密的智力区,周边的学校有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理工科高校4所,徐汇区附近有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等高校。
科研院所近百个,其中较著名的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测试技术研究所、工微所、能源所、激光所、光电所、航天803研究所、航天第八设计部、机械部21所、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该开发区的主攻方向。
目前,开发区内形成了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群,研究开发、金融数据、科技创新等功能中心;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经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86家,占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6%。
2001年,该开发区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新增外资1.3亿美元。
这对一个小型开发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在外经贸部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名列第四。
仅在天津、大连和广州等大型开发区之后。
其中,行政管理、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三项指标均列第二位。
即将创建完成的质量和环境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国际园区等三个园区将更会进一步改善开发区环境。
二、管理体制1.体制框架漕河泾开发区设立于1984年初,从这个设立的时间看,市政府的初衷是建设类似北京电子城式的主体型工业城。
由于中央加快开放的决定,在上海闵行开发区和红桥开发区批准之后两年,漕河泾赶上了车,调整了战略,成为载体型开发区。
1988年7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市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开发公司更名为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公司下属企业包括:创业中心、新和物业公司、西区公司、新谷酒店管理公司等全资实体公司,西区发展有限公司等控股公司,以及上海新兴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等参股公司。
开发区发展总公司统一负责开发区的基础建设,资金筹集和运用,土地开发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产经营,创造投资环境,吸引目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创办企业,促进技术、产品贸易及综合业务发展,行使市政府授权开发区的管理职能。
这种体制是典型的公司代行政府职能形式。
例如在项目审批权的安排上,根据上海市政府特批,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享有对区内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自行审批的权力,为此专门设立了漕河泾开发招商中心项目审批办公室。
这一安排,使开发区总公司有了管委会的重要招商职能,使其具有了超自主体制的特点。
由于开发区区域小,位于城市市区内,大市政的条件较好,土地征用问题易解决。
工商、税务、人事、科技等职能没有授予,但在体制设计±,招商服务中心的全程代理给予了解决。
为提高公司的非经济事务的协调能力和园区管理能力,其行政级别为厅局级。
上诲市没有为漕河泾开发区制定专门的开发区条例,但有统一的《上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为开发区的地位和职能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
这是上海所有开发区体制安排的特点。
2.政策安排漕河泾开发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行政策,包括中央财政将开发区新增税收全部返还开发区所在地政府,用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
二是对外商生产型企业的所得税实行优惠,并可以自行审批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
3.载体建设开发区初期的土地,是市政府划拨的。
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后,确定了近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土地开发,首先靠借贷开发,取得收入后滚动发展。
市政府给了l亿元贷款,进行开发启动。
总公司先后五次征用土地,90年代中后期,共完成了不足4平方公里范围的开发。
从土地和基础设施开发速度看,比其他开发区慢许多。
与天津等大型开发区相比,漕河泾开发区缺少了中央财政的直接返还收入。
在开发基础设施方面,虽然市财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部分补偿,但总公司在发展的初期,的确遇到了基础设施和厂房载体建设投入大、回收期长的困难。
漕河泾区位较好的优势,使总公司向土地集约利用方向发展。
首先,在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之前,开发区的产业方向就是增值较高的电子类项目,土地就比较节约。
二是提高项目建设的容积率,如对用地标准的控制指标为“容积率1.5-2”,大大高于其他开发区。
一家台湾公司原购地800O平米,通过将容积率从原来的1.6提高到2.5,用地缩小到5000平米。
主动减少(土地)销售的行为,说明了公司有内在惜售激励,三是公司集中建设多层标准工业厂房,为人区企业解决载体空间。
到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共建设了超过60万平米的标准厂房。
另外,还有办公楼、孵化器等其他类型的载体。
随着上海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出现,漕河泾地区寸土寸金的位置,使得这类载体的出租出售日益火暴。
据统计,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1万人在从事高科技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
四是公司开发其他高增值的房地产,如住宅、宾馆、商业楼面等。
如1992年,总公司与徐汇区政府合作,沿街破墙开店,建起了一条长1.6公里的科技商业街,吸纳了100多家技工贸企业。
五是利用机会,调整开发区规划,减少工业用地,增加公建用地和居住用地。
如1996年,利用浦东开放的大环境,对西区1.89平方公里区域规划用地进行了调整,减少工业用地8%,增加公建5%和各类居住用地近9%。
这种情况,是公司开发模式的典型性的体现。
目前,整个园区的工业房地产建设取得了成功。
公司系统也有了利润和积累,进入“良性循环”。
根据漕河泾总公司的资料,“2001年度仅总公司属的8个子公司经济责任考核指标,计划为1480.5万元,实际完成2148.8万元,超计划45.14%,比20130年实际超额完成54.01%。
其中,上交总部资产折旧和资产使用费1548万元,利润600万元,分别超计划35%和79%。
”这在开发区建设开发公司中是较为罕见的。
只有在成熟的公司开发模式下,才有可能在招商引资和载体产品经营上实?现“双赢”局面。
目前,开发区载体建设方向是高增值载体服务,如数字园区建设。
总公司已与上海电信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漕河泾开发区数字园区,为进区企业提供电信全面业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
总公司还分别与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和瀚洋投资公司合作,通过重组和增资,建立了上海英特耐特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信恒联网络有限公司。
新型载体的数字化目标是在基础电信普及率、企业上网满足率、大楼光纤到达率、政府办公网络化和园区服务信息化等五方面达到100%。
4.招商与服务开发区的公司运作模式,其区域管理和服务的表述也是公司化的。
如将为人区企业的服务分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售前眼务主要提供的是咨询代理服务,包括介绍合资公司涉外咨询代理情况、服务范围、收费情况、联系方法等。
售中服务是关于“企业申办’’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介绍项目审批办公室情况、联系方式、外商投资企业申办程序等。
售后服务是对进区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为之解决增资、经营范围变更、股权变更等生产经营问题,以及为进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员工生活等问题。
在招商方面,总公司设立了招商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从申报项目建议书到领取企业批准证书的全过程代理服务。
由于漕河泾开发区不像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具有全套的政府机构,大量政府交易发生在区外,所以,代理服务对投资者初期办理有关事务是极为重要的。
所有以上服务都为海外投资者在漕河泾开发区进行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
开发区设立了创业中心,已成功培育出科技企业140家。
创业中心坚持把引进国际化管理模式和营造国际标准的孵化环境作为走国际化之路的先决条件。
2000年,在全国创业中心中率先通过IS0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今年7月,创业中心第四代孵化基地坐落在开发区第一幢智能化数码大楼里,这里不仅具有通讯、安保、背景音响等功能,它的互联网系统也是比较先进的,每个孵化单元都可直接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大楼还按照国际孵化器标准,引进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报关代理公司、物业公司、商务中心等,为进驻企业,尤其是为留学生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运行机制和氛围。
三、体制点评1。
公司体制有相应职能漕河泾开发区虽然由总公司进行管理,但市政府仍然赋予其较强的体制和职能,包括党委建制、行政级别、项目审批等经济管制权力和必要的特许经营开发职能等。
区域也是新建型。
在资源方面,关于规划的控制性方案、土地出让和经营、贷款额度与担保、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等,都对提高公司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这些职能的赋予,使开发区总公司具有很多政府色彩。
这在当时的开发建设背景下是很重要的。
行政职能的赋予,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协调工作量。
高级别待遇,对公司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和及时获取党政信息也是必需的。
所以,公司体制仍然保留了超自主体制的特点,只不过其强度比大型开发区的管委会体制弱一些。
随着开发日益成熟,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化,公司将逐渐规范。
2.载体建设的深度增值漕河泾开发区不同于大型开发区的地方,一是位于母城之内,一般开发区则在母城之外;二是区域较小。
在人们的直觉上,上述两点似乎决定了其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开发水平较高。
漕河泾的现实则是其基础设施开发水平低于其区域综合水平。
在2000年3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列第四位。
综合指数有7项指标: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
漕河泾的排列名次分别是9、25、11、2、6、2、2。
可见,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名列25位,在排名中位次最低。
虽然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问题,但还是说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人与其综合水平相比,并不令人满意。
这与漕河泾可支配财力少于其他大型开发区有关。
与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开发区其他载体建设高水平发展。
标准厂房总量、写字楼、孵化器、商住、宾馆等高增值载体建设则相对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