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原理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工作原理是指通过继电器将电力系统各部件的状态信息传递给保护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流保护:电流保护主要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判断是否存在过载、短路等故障。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会被动作,将信号发送给保护设备,从而切断故障电路。

2. 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是通过对系统中电压进行监测和测量,当电压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会动作,将信号传递给保护设备,以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损坏。

3. 低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基本原理与过电压保护相似,但是保护对象是电压过低的情况。

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会触发保护动作,以避免设备在电压过低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

4. 频率保护:频率保护用于监测电力系统的频率,当频率偏离正常范围时,继电器会动作,将信号传递给保护设备,以防止电力系统发生频率过高或过低的故障。

5. 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是用于判定系统中发生故障的位置,以便精确地切除故障区域。

它通过测量故障点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来判断故障的距离,从而实现保护动作。

6. 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重要方式。

它基于物理定律,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电流的差值,
来判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短路、接地等故障。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比较电力系统中各种参数(电流、电压、频率等)的数值,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通过继电器将信号传递给保护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保护。

继电保护知识点范文

继电保护知识点范文

继电保护知识点范文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起到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角色,它主要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和故障情况,控制和保护设备运行,以防止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崩溃。

下面是一些关于继电保护的重要知识点。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出现异常和故障时产生的电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的大小和相位关系,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以及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继电保护主要依靠电气原理和电磁原理来实现。

2.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测量元件、判别元件和动作元件。

测量元件用于检测电流、电压和其他电力系统参数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判别元件根据测量元件提供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以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动作元件根据判别元件的判断结果,对故障进行处理,如断开故障电路或发出警报信号。

3.继电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可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类为主保护和辅助保护。

主保护主要用于检测并保护主要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

辅助保护主要用于检测并保护电力系统的其他设备,如电缆、线路和开关设备等。

4.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类型:继电保护主要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短路、过电流、过压、欠电压、失电、地电流等故障情况。

短路是电流在电力系统中的失控现象,会导致严重电能损失;过电流是电流超过额定值的现象,可能导致设备过热和烧毁;过压和欠电压是电压超过或低于额定值的现象,可能引起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失电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供应中断现象;地电流是电流通过地面的现象,可能导致接地系统损坏。

5.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处理方式:继电保护通常采用的故障处理方式包括断路、切除、转换和发出警报信号等。

断路是通过断开故障电路来切除故障。

切除是利用开关设备将故障电路切换到备用电路。

转换是将故障电路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备用电源。

发出警报信号是通过声音、光信号或通信信号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故障。

6.继电保护的技术指标和要求:继电保护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完整)继电保护原理及四性

(完整)继电保护原理及四性

继电保护原理及四性一、继电保护的原理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

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一)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角)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时是有明显区别的。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利用这些参数的变化,在反映、检测的基础上来判断电力系统故障的性质和范围,进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如发出警告信号或令断路器跳闸等)。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分析1、取样单元它将被保护的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物理量(参数)经过电气隔离并转换为继电保护装置中比较鉴别单元可以接受的信号,由一台或几台传感器如电流、电压互感器组成.2、比较鉴别单元包括给定单元,由取样单元来的信号与给定信号比较,以便下一级处理单元发出何种信号。

(正常状态、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比较鉴别单元可由4只电流继电器组成,二只为速断保护,另二只为过电流保护。

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即为给定单元,电流继电器的电流线圈则接收取样单元(电流互感器)来的电流信号,当电流信号达到电流整定值时,电流继电器动作,通过其接点向下一级处理单元发出使断路器最终掉闸的信号;若电流信号小于整定值,则电流继电器不动作,传向下级单元的信号也不动作。

鉴别比较信号“速断”、“过电流”的信息传送到下一单元处理。

3、处理单元接受比较鉴别单元来的信号,按比较鉴别单元的要求进行处理,根据比较环节输出量的大小、性质、组合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动作;由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构成。

电流保护:速断—--中间继电器动作,过电流,时间继电器动作.4、执行单元故障的处理通过执行单元来实施。

执行单元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声、光信号继电器;(如电笛、电铃、闪光信号灯等)另一类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分闸线圈,使断路器分闸。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它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保护。

本文将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是通过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减小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故障检测:继电保护通过监测电力系统中的参数变化,如电流的突变、电压的异常等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2. 故障定位:一旦继电保护检测到故障,它会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故障的位置,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故障切除: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会及时切断故障点与电力系统其他部分的连接,以防止故障扩大,并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4. 信息传递:继电保护可以通过传递故障信息给操作人员,使其能够及时了解系统发生的故障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常见的继电保护设备1. 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过电流故障进行检测和保护。

它通过监测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过电流故障,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2. 跳闸保护装置:跳闸保护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它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电路,以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跳闸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自动进行判别,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 差动保护装置:差动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差动故障进行保护。

它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差动故障,并及时切除故障点,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4. 低压保护装置:低压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低电压故障进行保护。

它可以监测系统电压的变化,一旦系统电压低于设定值,就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5. 过频保护装置:过频保护装置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过频故障进行保护。

它可以检测电力系统中频率的变化,一旦频率超过设定值,就会自动切断电路,以避免故障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基本概念一、继电保护的初步了解继电保护呢,就像是电力系统的小卫士。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它是干嘛的。

它主要就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啦,像短路呀或者不正常运行状态的时候呢,迅速准确地把故障部分从系统里切除或者发出信号啥的。

这听起来是不是还挺酷的?就好像一个超级英雄及时出手拯救世界一样!不过呢,这其中的原理可是有点复杂的哦。

我觉得在这最开始了解的阶段大家可以先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一旦出故障,那得多乱套呀!整个电网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呢。

所以这一步虽然看似只是个初步概念的理解,但真的很重要,不要小瞧它哦!二、继电器的基本构成这一块我通常会在学习测量元件的时候多花些时间。

为啥呢?因为它是基础嘛,如果测量都不准,后面的逻辑判断和执行不就都乱套了嘛。

而且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看起来很相似的概念,大家可别搞混咯。

比如说,不同类型的继电器测量的电气量可能会有差别,这时候一定要仔细分辨呀!你是不是也觉得这里有点绕呢?三、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之过电流保护咱们再来说说这个过电流保护原理吧。

简单来讲呢,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正常运行时的数值,就可能是出问题了,这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就得发挥作用了。

那它是怎么知道电流超没超呢?就靠前面说的测量元件啦。

测量元件检测到这个过大的电流后呢,逻辑判断元件就开始工作啦,它判断这个电流大到是不是已经属于故障状态了。

如果是呢,执行元件就会动作,把电路断开。

四、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之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有点类似呢。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超过了正常范围,那也是很危险的可能会损坏设备什么的。

同样的,测量元件先检测电压,然后逻辑判断元件判断这个电压超标的程度是不是达到了故障的标准,如果达到了,执行元件就采取行动断开电路或者发出报警信号。

在这里呢,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电压这个东西很敏感的。

有时候一些外部因素,像雷击呀或者突然甩掉大量负荷,都可能引起电压的波动。

所以在考虑过电压保护的时候,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故障状态,并采取控制措施来迅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点,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分类、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用来对故障进行保护的设备。

它可以检测系统中的故障,并通过切除故障点、发送报警信号等手段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分类根据继电保护的功能和应用,可以将其分为主保护、备用保护以及辅助保护。

1. 主保护:主保护是对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进行保护的措施。

主保护对应用最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点,并能适应系统的各种工作条件。

2. 备用保护:备用保护是为了当主保护出现故障或失效时,起到替代保护作用的设备。

备用保护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保证在主保护失效时仍能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

3. 辅助保护:辅助保护是对系统中的辅助设备和线路进行保护的措施。

辅助保护的主要作用是检测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并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报警,以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三、原理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气量的变化检测和测量。

通过对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电气量的测量,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点。

1. 故障检测:继电保护能够检测到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类型(包括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

通过对电流、电压等电气量进行检测和测量,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

2. 故障切除:当继电保护检测到故障时,会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故障点的切除。

切除故障的方式包括断开故障电路、切除故障设备、切换备用设备等。

3. 报警通知:继电保护还能够通过发送报警信号或故障信息来通知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故障。

四、应用继电保护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机等。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装置。

它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事件,例如短路、过电流、过载和接地故障等,及时发出信号切断故障部分或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和分类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1.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的变化来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事件。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例如短路或过载,系统中的电流、电压或功率会发生异常变化。

继电保护装置会测量和监控系统中的各种物理量,并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是否发生故障。

一旦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会发出信号切断故障部分或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

2.构成:继电保护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物理量,如电流和电压等。

传感器一般采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2)测量元件:测量元件用于将测量到的物理量转化为与故障相关的电信号。

例如,电压互感器将测量到的电压转化为电压信号,电流互感器将测量到的电流转化为电流信号。

(3)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测量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采样和变换等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4)逻辑单元:逻辑单元根据信号处理单元提供的信息,通过逻辑判断和运算,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5)输出单元:输出单元接收由逻辑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切断故障部分或改变系统运行状态的任务。

3.分类:继电保护可以根据其作用对象、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作用对象分类:(a)母线保护: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母线。

主要功能是侦测母线上的故障和异常,如短路和过电流,并迅速切断故障电路。

(b)高压和中压线路保护: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和中压线路。

主要功能是侦测线路上的故障和异常,如短路、过电流和过载,并迅速切断故障电路。

(c)变压器保护: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

主要功能是侦测变压器中的内部故障和异常,如短路、过电流和过热,并迅速切断故障电路。

继电保护概念总结

继电保护概念总结

继电保护概念总结第一章绪论1、继电保护执行了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旳任务,因此叫继电保护。

2、仅靠保护装置并不能达到保护电力设备目的,必须经过断路器、互感器等配合才能实现继电保护相关功能。

3、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作用是分别获得母线电压、线路电流信息。

4、电能质量指标评价主要有两个:电压、频率。

5、继电保护主要作用是:自动将故障元件或异常运行元件从系统中切除。

6、继电保护基本任务是:切除故障元件和反映不正常运行状态。

7、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8、继电保护装置定义为: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告警信号的一种安全自动装置。

9、继电保护装置组成: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10、距离保护组成:测量元件、逻辑回路、起动元件。

11、一个保护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装置、互感器、接线、跳闸回路、辅助电源,有时还包括通信系统、自动重合闸装置,但不包括断路器。

12、继电保护并不能预测和防止故障发生,只有在发生电力系统故障时表现出来。

13、继电保护不单指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联系一次系统需求,电流、电压输入量,对断路器控制、动作行为来讨论保护动作行为。

14、保护用法:不能直接用于高压电和大电流设备上。

15、继电保护触点(接电):指交流或直流电路中可以断开或闭合电路的金属触点。

16、常开触点(动合触点):常态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

17、常闭触点(动断触点):常态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

18、保护起动:继电保护装置反映故障状态,相应元件做出动作行为。

19、保护动作:保护起动后经过一段时间间隔,相应元件触点关闭或打开。

20、整定:继保装置的起动值可以调整,调整过程和步骤称为继保装置“整定”。

21、保护跳闸:继电器(触点闭合)向断路器发跳闸命令,将断路器跳开。

22、触点释放及复位:外加电流降至起动值以下一定量,继电器开始释放。

通过一段时间,触点完全打开(或闭合),此过程称为继电器返回(保护返回)。

主要的继电保护原理归纳总结

主要的继电保护原理归纳总结

主要的继电保护相关原理归纳总结一、线路主保护(纵联保护)纵联保护:利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路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连接起来,将各端的电气量传送到对端,将各端的电气量进行比较,一判断故障在本线路范围内还是范围之外,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线路。

任何纵联保护总是依靠通道传送的某种信号来判断故障的位置是否在被保护线路内,信号按期性质可分为三类:闭锁信号、允许信号、跳闸信号。

闭锁信号:收不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

允许信号:收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

跳闸信号:收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与跳闸的充要条件。

按输电线路两端所用的保护原理分,可分为:(纵联)差动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纵联方向保护。

通道类型:一、导引线通道;二、载波(高频)通道;三、微波通道;四、光纤通道。

1.(纵联)差动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原理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即流向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零。

差动保护存在的问题:(一).对于输电线路1.电容电流:电容电流从线路内部流出,因此对于长线路的空载或轻载线路容易误动。

解决办法:提高启动电流值(牺牲灵敏度);加短延时(牺牲快速性);必要是进行电容电流补偿。

*注:穿越性电流就是在保护区外发生短路时,流入保护区内的故障电流。

穿越电流不会引起保护误动。

2.TA断线,造成保护误动解决办法:使差动保护要发跳闸命令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本侧起动原件起动;本侧差动继电器动作;收到对侧“差动动作”的允许信号。

保护向对侧发允许信号条件:保护起动;差流元件动作3.弱电侧电流纵差保护存在问题(变压器不接地系统的弱电侧在轻载或空载时电流几乎没有变化)解决办法:除两侧电流差突变量起动元件、零序电流起动元件和不对应起动元件外,加装一个低压差流起动元件。

4.高阻接地是保护灵敏度不够在线路一侧发生高阻接地短路时,远离故障点的一侧各个起动元件可能都不启动,造成两侧差动保护都不能切除故障。

解决办法:由零序差动继电器,通过低比率制动系数的稳态相差元件选相,构成零序1 段差动继电器,经延时动作。

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原理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保护措施,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切除故障部分,从而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实现依赖于一些基本原理,本文将介绍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原理。

一、电流保护原理电流保护是继电保护中最常见的一种保护方式。

它基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就会触发动作,进而切除故障部分。

电流保护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电流互感器和继电器。

电流互感器将高电压线路中的电流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低电流,并通过继电器进行监测和切除故障。

二、电压保护原理电压保护是继电保护中另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

它主要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异常情况,如过高或过低的电压。

电压保护的实现需要使用电压互感器和继电器。

电压互感器将高电压线路中的电压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低电压,并通过继电器进行监测和切除故障。

三、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以比较电流差值来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的保护方式。

它主要应用于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的保护。

差动保护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电流互感器和继电器。

电流互感器将设备输入和输出侧的电流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低电流,继电器通过比较两侧电流的差值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并触发动作切除故障。

四、过电流保护原理过电流保护是一种以电流超过额定值来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的保护方式。

它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线路和设备。

过电流保护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电流互感器和继电器。

电流互感器将高电压线路中的电流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低电流,并通过继电器进行监测和切除故障。

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原理分别是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这些原理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了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和切除故障,有效避免了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第六章_继电保护原理(最通俗易懂实用)

第六章_继电保护原理(最通俗易懂实用)
外在: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
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和负荷的具体情况,对这两方面 (不拒动、不误动)的性能要求适当地予以协调。 在系统有充足的旋转备用容量、各元件之间联系十 分紧密的情况下,应着重强调不拒动的可靠性;反之, 则应强调不误动的可靠性。 对于传送大功率的输电线路保护,一般宜于强调不 误动;而对于其它线路保护,则往往强调不拒动。 对于大型发电机组的继电保护,无论拒动或误动跳 闸,都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信赖性和安全性同样 重要,因此可采用三中取二的双重化方案或双倍的二中 取一双重化方案。
“四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统 一 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和负荷的具体情况,对这4个方面的要
求适当地予以协调。 经济性考虑:
选择并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时,应考虑经济条件,按被 保护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保护方式。
对于重要的系统元件,如果选用简单价廉的保护装置, 由于技术性能不佳,出现拒动或误动所带来的损失是惊人 的。而对较为次要的数量很多的电气元件,则不应装设过
正常运行: 电流:为负荷电流,两侧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相位相差 180)。 内部d1短路: 电流:线路BC两侧电流大小一般不等,方向相同(即相位相同); 差动保护原理
基本原理的总结
电流 I : 故障时增大 - 过电流保护 正常状态时 两侧电流相位相同 内部故障时 两侧电流相位相反 电压U :故障时降低 -低电压保护 阻抗Z :Z模值减小 -阻抗(距离)保护 -差动保护
电 力 系 统
继电保护原理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1. 电力系统的三种状态:故障、不正常运行、正常状态 (1)故障状态:发生短路故障,各种型式的相间、单相短路 故障。 .故障产生的后果: ①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使故障元件进一步损坏; ②短路电流流过相邻非故障元件,可能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 ③故障附近地区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 工厂产品的质量; ④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 个系统瓦解。

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原理

电磁兼容性试验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06
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自主地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提高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保护电路。
虚拟化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电网模型,模拟电网的运行状态,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视化,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性能。
故障诊断
优化保护
智能维护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的电网运行数据,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及应用前景
数据高效处理
通过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预警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预警
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包括短路、断线、接地等,这些故障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监测和保护。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监测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当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断故障电流,保护设备和电网,防止故障扩大。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xx年xx月xx日
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应用继电保护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与新技术应用
contents
目录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01
继电保护是指利用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参数的变化,通过继电器或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和控制的一种措施。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分析,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电路中的故障,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效率。

继电保护的概念

继电保护的概念

继电保护的概念继电保护的概念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雷击、接地故障、短路故障等),会导致电网中出现过流、过压、欠压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会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

因此,为了保护电力设备和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在电力系统中设置继电保护。

二、继电保护的定义继电保护是指利用各种测量元件(例如变压器、传感器等)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通过继电器等装置及时切断故障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连接或采取措施消除故障,并使正常部分不受影响。

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故障时快速地将受到威胁的设备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以避免更大范围的事故发生。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按照功能分类:1. 过流保护:用于检测和切断过载和短路故障。

2. 过压保护:用于检测和切断过电压故障。

3. 欠压保护:用于检测和切断欠电压故障。

4. 地面保护:用于检测和切断接地故障。

5. 频率保护:用于检测和切断频率异常的情况。

按照实现方式分类:1. 电气式继电保护:采用电磁继电器或静态继电器等装置进行控制。

2. 数字式继电保护: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计算机技术进行实现,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易于调试等优点。

四、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 测量元件采集数据:通过变压器、传感器等测量元件对系统中的各种参数(例如电流、电压、频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

2. 控制装置进行逻辑运算: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逻辑运算规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发出命令给执行装置。

3. 执行装置进行动作:执行装置根据控制装置发出的命令,切断故障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连接或采取措施消除故障,并使正常部分不受影响。

五、继电保护的应用范围继电保护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各个环节。

在发电厂中,继电保护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在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主要用于保护变压器和开关设备;在配电网中,继电保护主要用于保护线路和配变等设备。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主要功能是在电力系统发生异常工况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电力设备和电网,以防止设备的损坏和电力系统的事故。

本文将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基本原理等内容。

一、继电保护的定义继电保护是一种根据被保护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气量的变化,通过电气信号传递和处理,自动地实现对异常状态的判断,采取保护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系统。

继电保护可分为设备保护和系统保护两大类,其中设备保护主要针对单个设备,而系统保护则是针对整个电力系统。

二、继电保护的作用1. 设备保护:继电保护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高压线路等。

当这些设备发生过电流、过载、短路等异常情况时,继电保护能够及时切断故障部分并发出警告信号,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 系统保护:继电保护还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保护。

当电力系统出现过载、短路、接地故障等情况时,继电保护能够及时切除故障,并通过自动重启等措施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探测电气量的变化,如电流、电压、频率等,来判断电力设备或电力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动作。

具体来说,继电保护根据设备或系统的额定工作值设定保护临界值,当电气量超过这些临界值时,继电保护会立即识别并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通常由测量元件、信号处理单元和保护动作装置等组成。

测量元件负责测量电气量,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测量值进行处理和判断;保护动作装置负责控制断路器、刀闸等设备的开合,实施保护动作。

四、继电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操作时间划分常见的有快速保护、中速保护和慢速保护;按照保护功能划分常见的有过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

其中,过流保护是最常见的一种继电保护方式,它通过对电流的监测,一旦超过设定值就会切断电路保护设备。

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动画

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动画

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动画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定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如下:1.故障检测:继电器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一般来说,当电流或电压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会触发继电保护系统。

2.故障定位:一旦检测到故障,继电保护系统需要准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以便快速采取措施。

这一步通常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在电力系统中的传输时间来实现的。

3.故障隔离:确定故障位置后,继电保护系统会将故障部分与正常部分隔离,以避免故障扩大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保护控制:一旦故障隔离完成,继电保护系统会通过控制开关等装置,对故障部分进行控制操作,使故障得到修复或绕过。

二、继电保护的应用动画以下是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应用动画演示,通过动画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过程。

1.故障检测阶段在这个动画中,可以看到继电保护系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参数。

当电流或电压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动画中的继电保护系统会触发报警并标出发生故障的位置。

2.故障定位阶段一旦发生故障,动画中的继电保护系统会测量电流和电压在电力系统中的传输时间。

通过计算传输时间,系统可以精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并在动画中以箭头的形式标出。

3.故障隔离阶段故障定位完成后,动画中的继电保护系统会自动控制开关等装置,将故障部分与正常部分进行隔离。

在动画中,可以看到原先连接故障部分的线路被隔离开,并且继电保护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

4.保护控制阶段经过故障隔离操作后,动画中的继电保护系统会进一步进行保护控制。

例如,如果故障是因为某个设备损坏,系统可以关闭该设备并启用备用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些动画,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应用过程,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机制。

三、总结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检测、定位、隔离和控制的方式,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用于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免受故障和过电流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依靠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异常变化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并对故障设备进行隔离和保护。

其基本原理包括故障检测、信号传输、故障判断和动作执行等环节。

1. 故障检测:继电保护装置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以确定是否存在设备异常。

常见的故障包括过电流、过电压、短路、接地故障等。

2. 信号传输:一旦检测到异常信号,继电保护装置会将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室或操作人员,以便进一步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故障判断:中央控制室或操作人员会根据接收到的异常信号进行故障判断,通过比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理论模型,确定具体的故障类型和位置。

4. 动作执行:一旦故障类型和位置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将发送信号给断路器或其他隔离设备,使其迅速切断故障电路,并保护其他设备免受影响。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原理的关键设备,其主要组成包括输入电路、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判别元件和动作元件。

1. 输入电路:输入电路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充当了信息采集的作用。

输入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用于采集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将信号传递给后续的测量元件。

2. 测量元件:测量元件是用来对输入电路中采集的信号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转换。

常见的测量元件包括电流变压器、电压变压器等,能够将采集到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转换为标准的模拟量或数字量信号。

3. 比较元件:比较元件用于将测量得到的参数与事先设定的保护参数进行比较。

当测量参数超过或低于设定的保护参数范围时,比较元件会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判别元件进行下一步判断。

4. 判别元件:判别元件负责对比较元件发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故障。

叙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叙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叙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继电保护。

这玩意儿就像是电力系统里的“保镖”,确保我们的电力设施不被各种意外搞得乱七八糟。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继电保护,电流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设备随便受损,真是让人心慌慌啊!所以,继电保护就像是守护神一样,时时刻刻盯着电流的动向,一旦发现问题,立马发出警报,甚至切断电源,避免更大的麻烦。

1.1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说到工作原理,继电保护可不是简单的开关。

它通过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当某个数值超出预定范围时,就会“亮起红灯”。

比如说,电流过载就像是喝醉酒的人,开始失去控制。

这个时候,继电保护就会立马出手,切断电路,确保其他设备不受牵连。

就好比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看到孩子玩得太疯,赶紧把他们拉回来,别让他们摔了!1.2 保护装置的类型其实,继电保护也有很多不同的“角色”。

常见的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接地保护等。

就像一个团队里,各司其职。

过流保护就负责看着电流,确保它不跑得太快;过压保护则是监控电压,避免“冲动”过大;而接地保护则像是大地的好朋友,确保任何漏电现象都能及时被发现,保护咱们的安全。

真是各显神通,各有千秋!2. 继电保护的重要性2.1 保障设备安全要说继电保护的重要性,那可真是毋庸置疑。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会被频繁地损坏,维修费用就像大海里的水,根本止不住。

而有了继电保护,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保护罩,时刻守护着设备的安危,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省下来的钱可真能买不少好吃的呢!2.2 提高系统可靠性除了保护设备,继电保护还提升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就好比一支球队,大家默契配合,才能打出好成绩。

继电保护能够迅速响应故障,及时切断问题电路,确保其他部分正常运转。

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不会因为个别零件的故障而停摆。

想想看,这样的系统多么让人放心啊!3. 未来的发展趋势3.1 智能化的演变说到未来,继电保护也在不断进化。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

继电保护及原理归纳主要的继电保护及原理一、线路主保护(纵联保护)纵联保护利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路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连接起来,将各端的电气量传送到对端,将各端的电气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是否在本线路范围内还是范围之外,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线路。

任何纵联保护总是依靠通道传送的某种信号来判断故障的位置是否在被保护线路内。

信号按期性质可分为三类:闭锁信号、允许信号和跳闸信号。

闭锁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收不到这种信号保护动作就不会跳闸。

允许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收到这种信号才能使保护动作跳闸。

跳闸信号是保护动作与跳闸的充要条件,收到这种信号才能使保护动作跳闸。

按输电线路两端所用的保护原理分,可分为:(纵联)差动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纵联方向保护。

通道类型包括:导引线通道、载波(高频)通道、微波通道和光纤通道。

纵联)差动保护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即流向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零。

但是,差动保护存在一些问题:1.电容电流会从线路内部流出,因此对于长线路的空载或轻载线路容易误动。

解决办法:提高启动电流值(牺牲灵敏度);加短延时(牺牲快速性);必要时进行电容电流补偿。

注:穿越性电流是在保护区外发生短路时,流入保护区内的故障电流。

穿越电流不会引起保护误动。

2.TA断线会造成保护误动。

解决办法:使差动保护要发跳闸命令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本侧起动原件起动、本侧差动继电器动作、收到对侧“差动动作”的允许信号。

保护向对侧发允许信号的条件是保护起动和差流元件动作。

3.弱电侧电流纵差保护存在问题(变压器不接地系统的弱电侧在轻载或空载时电流几乎没有变化)。

解决办法:除两侧电流差突变量起动元件、零序电流起动元件和不对应起动元件外,加装一个低压差流起动元件。

4.高阻接地时保护灵敏度不够。

在线路一侧发生高阻接地短路时,远离故障点的一侧各个起动元件可能都不启动,造成两侧差动保护都不能切除故障。

解决办法:由零序差动继电器,通过低比率制动系数的稳态相差元件选相,构成零序1段差动继电器,经延时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原理概念汇总
利用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特征,可以构成各种作用原理的继电保护。

例如,根据短路故障时电流增大,可构成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根据短路故障时电压降低,可构成低电压保护和电压速断保护;根据短路故障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相角的变化,可构成功率方向保护;根据电压与电流比值的变化,可构成距离保护;根据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相位和大小的变化,可构成差动保护;根据不对称短路故障出现的相序分量,可构成灵敏的序分量保护。

上述保护还可构成更为复杂的继电保护,例如,将过电流保护与方向保护组合,构成方向电流保护。

此外,除了反应各种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电气量的保护,如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和过热保护等。

一、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根据电流整定值选取的原则不同,电流保护可分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三种。

1、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根据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可以使电流保护的动作不带时限(只有继电器本身固有动作时间),构成瞬动保护,为了保证动作的选择性,采取动作电流按躲过被保护线路外部短路时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

这种保护装置称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又被称为第Ⅰ段电流保护或瞬动Ⅰ段电流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它存在线路末端保护死区。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值最大。

2、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由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其保护范围外的故障必须由另外的保护来切除。

为了保证速动性的要求,用尽可能短的时限来切除该部分的故障。

可增设第二套保护,即II段电流速断保护。

为了获得选择性,II段电流速断保护必须带时限,以便和相邻的I 段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通常所带时限只比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大一个或两个时限级差Δt,所以称它为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范围包括本线路全长和相邻线路一部分,但不会超过相邻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降压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

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值相比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要小得多。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简称过电流保护),即电流保护的第III段。

它的动作电流按照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并以时限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它不仅能保护本线路全长,而且也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不仅可作本级线路的近后备保护,还可作为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如果故障越靠近电源侧,则短路电流越大,而电流保护的动作切除故障的时间越长,这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主要缺点。

所以,在电力系统电流保护中采用电流速断保护或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作为本级线路的主保护,采用过电流保护作为本级线路的近后备保护,作为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二、电力系统的接地保护
我国电力系统中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通常有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三种。

一般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3—35KV的电力系统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过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因中性点直接接地,在故障相中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所以这种电力系统又称为大接地电流电力系统。

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
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电力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电力系统。

接地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又称为技术接地,如杆塔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CT及PT中性点接地等,主要是为了抽取某些需要的电气量及保护电气设备而装设的接地。

保护接地又称为安全接地,如变电所构架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试验仪器接地等等,主要是防止设备因绝缘不良漏电对人身的伤害。

零序电压、零序电流都属于接地保护。

三、电网的距离保护
所谓距离保护,就是指反应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装置。

测量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距离实际上是测量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之间的阻抗,该阻抗为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短路点越靠近保护安装处,其测量阻抗就越小,则保护的时限就越短;反之,故障点越远,其测量阻抗就越大,则保护动作时限就越长,这样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四、电网的差动保护
1、差动保护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动作原理是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原理构成的。

简单说就是如果输电线路首段和末端电流(或功率)不一致,存在差异,则说明线路中间有短路点,此时则要切除线路故障。

为此,在线路两端安装了具有相同型号和变比的电流互感器,它们的二次绕组用二次辅助导线连接起来,其连接方式应该使正常运行时或外部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器中没有电流,而在被保护线路内部短路故障时,其电流等于流向故障点的短路电流。

纵差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是线路两端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距离,在保护范围外短路,保护不动作,所以它不能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

2、横联方向差动保护,它是基于反应两回线路中电流之差的大小及方向的一种保护。

在阻抗相同的两条平行线路上可装设横联差动方向保护。

横联差动方向保护反应的是平行线路的内部故障,而不反应平行线路的外部故障。

3、母差保护,基于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原理进行判断和动作的。

即对任一正常运行的电气元件,其流入电流应等于流出电流,但元件内部发生故障时,其流入电流不再等于流出电流,会存在差流。

因为母线上只有进出线路,正常运行情况,进出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如果母线发生故障,这一平衡就会破坏。

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是否平衡,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相位是否一致,有的二者兼有,一旦判别出母线故障,立即启动保护动作元件,跳开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

如果是双母线并列运行,有的保护会有选择地跳开母联开关和有故障母线的所有进出线路断路器,以缩小停电范围。

五、变压器的保护
变压器的故障可分为油箱内部故障和油箱外部故障。

油箱内部故障有:绕组的相间短路、绕组的匝间短路、直接接地系统侧绕组的接地短路。

油箱的外部故障主要有:油箱外部绝缘套管、引出线上发生相间短路或一相碰接箱壳(直接接地短路)。

变压器的异常工作状态有:过负荷、过电流、油位下降、油温过高、外部接地短路引起的中性点过电压、绕组过电压或者频率降低引起的过励磁等。

1、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变压器的差动保护用来反应变压器绕组、引出线及套管上各种短路故障,是变压器的主保护之一。

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是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之间的一次电气部分。

变压器差动保护虽然能保护变压器内部和外部故障,动作迅速,灵敏系数高,但是接线复杂,多用于大容量重要的变压器主保护。

且它并不能保护所有内部故障,如变压器油
位下降,匝间短路等,因为匝间电流常小于动作电流,因此采用瓦斯保护作为主保护,对变压器内部故障全面保护。

2、变压器的瓦斯保护:油浸式变压器邮箱内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点的局部高温使变压器油温升高油内空气被排出形成上升气泡,若故障点产生电弧,则变压器油和其他绝缘材料分解出大量气体,这些气体自油箱流向油枕上部,故障越严重,产生的气体越多,流向油枕气流速度越快。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轻微故障时,产生少量气体,汇集在瓦斯继电器上部,迫使瓦斯继电器内油面下降,这时,开口油杯所受浮力减小而失去平衡,导致轻气体触点闭合而发出轻瓦斯动作信号,同理,当变压器漏油时,同样由于油面下降而发出轻瓦斯信号。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严重故障时,油箱内产生大量气体,变压器油箱和油枕之间连导管中出现强烈的油流,当油流流速达到整定速度值时,油流对挡板的冲击力克服弹簧的作用力,挡板被冲动,进而导致重气体触点闭合,发出跳闸脉冲,断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利用上述原理实现的保护称为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均为变压器的主保护,在容量较大的变压器上要同时采用,气体保护接线简单,灵敏度高动作迅速,但它只能反应油箱内部故障,不能保护油箱外的引出线和套管上的故障,而上述两种故障只能靠差动保护动作于跳闸,因此,瓦斯保护也不能单独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

3、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对于容量较小的变压器,可以在电源侧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它与气体保护互相配合,可以保护变压器内部故障和电源侧套管及引出线上全部故障。

4、变压器的零序保护:在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接地故障的几率很大,因此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的变压器,在其高压侧应装设零序保护,用来反映接地故障,并用作变压器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及相邻元件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

5、其它后备保护: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既是变压器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又是相邻母线或线路的后备保护。

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带低电压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负序过电流保护等。

如果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绕组绝缘寿命,因此还必须设置过负荷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