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书笔记

我曾经有个观点是,阅读小说如同阅人,有些人你可以一见钟情,没有理由,或者说说不出理由,就是一见面就爱上了,打个通俗比喻,一看到酸梅子就口齿生津,再俗一点,一见到骨头狗之口水便情不自禁流出来。作家作品中,有很多一开始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随着参其作品进一步了解我可能转变态度,当然也有讨厌到底的,名气再大也不喜欢。

但是我说过,福克纳、卡佛等人是我一见如故的小说家。现在,我要再加一个,他就是赫拉巴尔。

这个小说名字“过于喧嚣的孤独”是吸引我的因由之一,然后一翻开看就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勾住了,要不是有重要事办,我可能一口气读下去。他用独白的语体讲述一个新鲜的故事,故事里充满隐喻与哲思,这些哲思能深深触动我。

然后书中有一些照片,有一些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也令我极感兴趣。令我十分惊讶的是,这个赫拉巴尔,直到48岁才开始写小说,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迅速成为大师级小说家。

我之前举过一些少年成名的大师级小说家,如乔伊斯、芥川龙之介、王蒙、格非……但没关注没想到小说界竟还有这样大器晚成的人。后来又查了

查,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八十岁才开始写小说。

我这里顺便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小说这门手艺,你什么时候掌握什么

时候写都不晚。问题是,你能否像赫拉巴尔那样,从废弃书籍中找到钻石般

的有价值的书籍并充分吸收消化融汇贯通。也就是说,你如果把写小说当作

是你的生命一样去经营,你很可能有成功的那一天。你得热爱她,你得融入

她也让她融入你,她就是你你就是她,虚就是实实就是虚,这样一来,可能

就成功。

看完前四章,说几句。

《过于喧嚣的孤独》一开篇就给人一种散文语体的形态。或者说,看起来不像是小说,至少不是正宗的小说路数。就是什么呢?一个人唠叨,东拉西

扯地讲述,讲述个没完。

我不知道别人读这个小说时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受是新奇,不厌倦,

愿意听赫拉巴尔不停地叨叨。其实读小说读多了,往往看一个开头,就能够

大致推断小说整体的表现手法。现在读到第四章,印象更深了,这完全是一

部现代小说,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小说,荒谬是其特色。

而小说一开始,我认为是写实的,但写着写着,小说就开始悬浮起来,

后来飞了起来。什么意思呢?“我”是一个废纸打包工,负责将全国各地运

来的废弃纸品轧实打包,写在地下室工作这一块,绝对真实。但后来就写到

了下水道与老鼠及鼠族间的战争,写废纸处理厂的锅炉工竟然是科学院院士,

还有其他工友也居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个,就有了隐喻,或者说影射。这个影射甚至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写下水道老鼠之间战争时,对于现实的

讽刺与批判达到了一个高潮,令你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冷战,即二战前后苏美

两国的关系尤其是战后争霸的史实。

之所以说荒谬,是因为不仅写了下水道间的鼠族,还写了人。只不过人

是变形了的,甚至带有漫画与动画的特征。你比如写那两个穿红裙子与绿裙

子的女人,写上司主任与交警,人物形象无一不是经过了夸张与变形处理,

我们看过漫画是吧,漫画往往把某个人最突出的特征给放大,让你觉得呀,

真是这样的啊,真像啊,这么个印象。还有一个荒谬现象就是“我”居然能

像X光一样看穿下水道里的生态结构,这就不仅是荒诞了,你完全可以说这

就是魔幻。

当然,我们说,他这个写下水道老鼠之间战争的事,有模仿卡夫卡《地洞》的嫌疑。说句老实话,卡夫卡的《地洞》我没看完,耐着性子强迫自己看,瞌睡过好几次才进展了几页,不过,也算是看过了。《地洞》也讲过在地下不停地挖洞,甚至运用中国的孙子兵法挖掘、拓展、经营地洞,里面可以储藏大

量的物质,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的建构。所以,当看到老赫写下水道这

个情节时,我就觉得老赫有抄袭卡夫卡的嫌疑。

但是话怎么说呢?一切的创新与进步,无不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

那谁说过,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好在,下水道这个情节,在全篇中只占一小部分,整体来讲,这个小说还是有自己极其独特的味道的,起码从写作的技术上讲,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虽然是独白,但是与别的独白不同,辨识度还是蛮高的。

我想特别提到老赫的想象力与联想力。联想力,就是他在小说中的这种叙述的“散漫”,或者说东扯西拉,但又形散神不散。如果说联想力是横向的,那么想象力就是纵向的,就是,老赫在对于某个情节特别是细节的想象的连续度与深度上,令人赞叹。我们看到后面,是确乎可以知道他写的那些情节与细节是假的,就好比我们看动画与漫画一样,现实中大约是没有的,但是,老赫却虚构出了一种“可能”,换句话说,他写的这些东西,理论上是存在的,或许会发生。这就真正切中了小说这种文体最本质的东西,小说不是真实,或者说它没有义务去真实还原这个世界,去充当世界的平面镜。如果要真实还原,故事与史记是最好的载体。但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就在于它的虚构性。小说的任务就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夸张、变形、重置与重组,创造出有别于客观真实的艺术真实。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篇看起来不像小说而像散文的小说,恰恰是真正的小说。

阅读由兴趣变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总不愿意去挑拣其中的“最”,因为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到读书是多么一件私我之事。我们或许可以试图在人群里凭借微弱的书之气息寻找到某些同盟,然后沉溺于杯盏交欢里的畅谈,但是那些交集是如此的短暂和局限,于是,我更渴慕用文字去致敬文字。

如果阅读不止息,与心仪之书的邂逅总会不期而遇。我喜欢那种彼时彼

刻的随性,而回顾往往意味着必需条理分明的划分出其中的“最”,就如此时,当我要在过去一段时期的阅读中只挑选一本书来说说的话,无疑是一件

困难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难于取舍。

不过,在我尝试去思索阅读本身的意义时,我还是想到了这样一本书,

一本我曾经错过,而今相遇,终将难忘的作品,它就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

当与中国暌违多年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授权版在20xx年5月30日正式出版时,似乎也重新唤回了大众对“孤独”的记忆。如果说在马尔克

斯庞大魔幻的笔触下揭示出的是全人类的“孤独”命运,那么赫拉巴尔笔下

的“孤独”似乎只与个体有关,且他自己在谈到这部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

的小说时也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

可是几乎每一个热爱书,痴迷于阅读的人在与《过于喧嚣的孤独》相识时,都分明被作者炽热的文字灼烧着,但又深陷于小说主人公,一个在废纸回收

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那浓密又碎裂的呓语里——“三十五年了,

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

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这是阅读带来的孤独,也是值得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