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书笔记
我曾经有个观点是,阅读小说如同阅人,有些人你可以一见钟情,没有理由,或者说说不出理由,就是一见面就爱上了,打个通俗比喻,一看到酸梅子就口齿生津,再俗一点,一见到骨头狗之口水便情不自禁流出来。
作家作品中,有很多一开始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随着参其作品进一步了解我可能转变态度,当然也有讨厌到底的,名气再大也不喜欢。
但是我说过,福克纳、卡佛等人是我一见如故的小说家。
现在,我要再加一个,他就是赫拉巴尔。
这个小说名字“过于喧嚣的孤独”是吸引我的因由之一,然后一翻开看就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勾住了,要不是有重要事办,我可能一口气读下去。
他用独白的语体讲述一个新鲜的故事,故事里充满隐喻与哲思,这些哲思能深深触动我。
然后书中有一些照片,有一些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也令我极感兴趣。
令我十分惊讶的是,这个赫拉巴尔,直到48岁才开始写小说,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迅速成为大师级小说家。
我之前举过一些少年成名的大师级小说家,如乔伊斯、芥川龙之介、王蒙、格非……但没关注没想到小说界竟还有这样大器晚成的人。
后来又查了
查,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八十岁才开始写小说。
我这里顺便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小说这门手艺,你什么时候掌握什么
时候写都不晚。
问题是,你能否像赫拉巴尔那样,从废弃书籍中找到钻石般
的有价值的书籍并充分吸收消化融汇贯通。
也就是说,你如果把写小说当作
是你的生命一样去经营,你很可能有成功的那一天。
你得热爱她,你得融入
她也让她融入你,她就是你你就是她,虚就是实实就是虚,这样一来,可能
就成功。
看完前四章,说几句。
《过于喧嚣的孤独》一开篇就给人一种散文语体的形态。
或者说,看起来不像是小说,至少不是正宗的小说路数。
就是什么呢?一个人唠叨,东拉西
扯地讲述,讲述个没完。
我不知道别人读这个小说时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受是新奇,不厌倦,
愿意听赫拉巴尔不停地叨叨。
其实读小说读多了,往往看一个开头,就能够
大致推断小说整体的表现手法。
现在读到第四章,印象更深了,这完全是一
部现代小说,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小说,荒谬是其特色。
而小说一开始,我认为是写实的,但写着写着,小说就开始悬浮起来,
后来飞了起来。
什么意思呢?“我”是一个废纸打包工,负责将全国各地运
来的废弃纸品轧实打包,写在地下室工作这一块,绝对真实。
但后来就写到
了下水道与老鼠及鼠族间的战争,写废纸处理厂的锅炉工竟然是科学院院士,
还有其他工友也居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这个,就有了隐喻,或者说影射。
这个影射甚至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写下水道老鼠之间战争时,对于现实的
讽刺与批判达到了一个高潮,令你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冷战,即二战前后苏美
两国的关系尤其是战后争霸的史实。
之所以说荒谬,是因为不仅写了下水道间的鼠族,还写了人。
只不过人
是变形了的,甚至带有漫画与动画的特征。
你比如写那两个穿红裙子与绿裙
子的女人,写上司主任与交警,人物形象无一不是经过了夸张与变形处理,
我们看过漫画是吧,漫画往往把某个人最突出的特征给放大,让你觉得呀,
真是这样的啊,真像啊,这么个印象。
还有一个荒谬现象就是“我”居然能
像X光一样看穿下水道里的生态结构,这就不仅是荒诞了,你完全可以说这
就是魔幻。
当然,我们说,他这个写下水道老鼠之间战争的事,有模仿卡夫卡《地洞》的嫌疑。
说句老实话,卡夫卡的《地洞》我没看完,耐着性子强迫自己看,瞌睡过好几次才进展了几页,不过,也算是看过了。
《地洞》也讲过在地下不停地挖洞,甚至运用中国的孙子兵法挖掘、拓展、经营地洞,里面可以储藏大
量的物质,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的建构。
所以,当看到老赫写下水道这
个情节时,我就觉得老赫有抄袭卡夫卡的嫌疑。
但是话怎么说呢?一切的创新与进步,无不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
那谁说过,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好在,下水道这个情节,在全篇中只占一小部分,整体来讲,这个小说还是有自己极其独特的味道的,起码从写作的技术上讲,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
虽然是独白,但是与别的独白不同,辨识度还是蛮高的。
我想特别提到老赫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联想力,就是他在小说中的这种叙述的“散漫”,或者说东扯西拉,但又形散神不散。
如果说联想力是横向的,那么想象力就是纵向的,就是,老赫在对于某个情节特别是细节的想象的连续度与深度上,令人赞叹。
我们看到后面,是确乎可以知道他写的那些情节与细节是假的,就好比我们看动画与漫画一样,现实中大约是没有的,但是,老赫却虚构出了一种“可能”,换句话说,他写的这些东西,理论上是存在的,或许会发生。
这就真正切中了小说这种文体最本质的东西,小说不是真实,或者说它没有义务去真实还原这个世界,去充当世界的平面镜。
如果要真实还原,故事与史记是最好的载体。
但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就在于它的虚构性。
小说的任务就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夸张、变形、重置与重组,创造出有别于客观真实的艺术真实。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篇看起来不像小说而像散文的小说,恰恰是真正的小说。
阅读由兴趣变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总不愿意去挑拣其中的“最”,因为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到读书是多么一件私我之事。
我们或许可以试图在人群里凭借微弱的书之气息寻找到某些同盟,然后沉溺于杯盏交欢里的畅谈,但是那些交集是如此的短暂和局限,于是,我更渴慕用文字去致敬文字。
如果阅读不止息,与心仪之书的邂逅总会不期而遇。
我喜欢那种彼时彼
刻的随性,而回顾往往意味着必需条理分明的划分出其中的“最”,就如此时,当我要在过去一段时期的阅读中只挑选一本书来说说的话,无疑是一件
困难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难于取舍。
不过,在我尝试去思索阅读本身的意义时,我还是想到了这样一本书,
一本我曾经错过,而今相遇,终将难忘的作品,它就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
当与中国暌违多年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授权版在20xx年5月30日正式出版时,似乎也重新唤回了大众对“孤独”的记忆。
如果说在马尔克
斯庞大魔幻的笔触下揭示出的是全人类的“孤独”命运,那么赫拉巴尔笔下
的“孤独”似乎只与个体有关,且他自己在谈到这部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
的小说时也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
可是几乎每一个热爱书,痴迷于阅读的人在与《过于喧嚣的孤独》相识时,都分明被作者炽热的文字灼烧着,但又深陷于小说主人公,一个在废纸回收
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那浓密又碎裂的呓语里——“三十五年了,
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
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这是阅读带来的孤独,也是值得享
受的孤独,在书本间跃动的文字从不曾安宁,可是读书本身却是孤独的,是
只有一个人可以享有的那种过于喧嚣的孤独。
“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
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
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
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阅读让有形进入了无形,当文字流进身体的时候,它
变成了思想和情感的宿主,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书籍痴狂的人,才会懂得
这份“不是读”的妙曼。
“通过阅读,我从书本中认识到天道不仁慈,一个有头脑的人因而也不
仁慈,并非他不想仁慈,而是这样做违背常情。
”“书教会了我领略破坏的
乐趣……”“我的心里有一盏小小的羯摩灯,每天我把思想的油注入这盏灯,是我劳动时不由自主地从书籍中读到的思想。
”阅读是可以上瘾的,它能让
我们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里看到自己的渺小,它可以冲破时空的阻隔带思想进
入无疆之土,阅读里的美好,只有习惯于阅读的人才能深切的体会。
“这台巨型机将是对所有小压力机的致命打击,我突然明白了,我看到
的这一切意味着我这个行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于是我知道以往那个时
代确实结束了。
”当汉嘉的独白渐进尾声时,他不得不面对科技进步对他工
作的致命一击,这更意味着他或许将要离开他深爱的那些“废纸”,于是他
试图把自己与心爱之书一起打包到机槽里,完成最后一次操作。
正如赫拉巴尔自己所言,汉嘉的遭遇预示着一个时代的断裂,这是社会性的大课题,它不只属于彼时的捷克,曾经、现在或者未来,任何国家都逃不过。
不过,我还是想回到阅读本身,当下,传统阅读不也正面临着电子阅读的冲击吗?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们这些热爱纸质图书的人的顽固,可是如果你读了赫拉巴尔,你理解他笔下的汉嘉,就会真正懂得我们对于阅读、对于纸质图书的执著。
实在没有比这个题目更好的题目了。
我想,当赫拉巴尔写下它的时候,他的小说几近成功,太空里的黑洞已然生成正张开大口等待它的猎物——无辜而懵懂的读者的到来。
读完这本书,读了两遍,几番思量仍然不太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只是觉得它好。
一个铺天盖地的天罗地网。
第一遍读完,还是在夏天的泳池边上。
跳下水去,皮肤抵着池底就像汉嘉躺在压力机槽子里等待死亡的来临,在窒息将至之前我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再读一遍,把那些初读时像金星一般闪烁在脑壳外的字符一网打尽。
读完第二遍,已过中秋。
大惊失色,原来这本一百多页的书整整消耗了我两个月的精力,然而它消耗了赫拉巴尔的一生,他说:我为《过于喧嚣的孤独》而活着,并为它而推迟了死亡。
不记得上一次为一本小说这么绞尽脑汁是什么时候了,赫拉巴尔的第一句话就把猝不及防的我拽进了时光倒流的黑白纪录片: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
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第一遍读完,我说,这是一部传记。
一个卑微的人,但是热爱智慧的人的传记。
一个为了
亲近书而做了一辈子废品收购站的打包工叫做汉嘉的人的传记。
一个高贵的
人的传记。
之所以称他为高贵的人,是借书中出现的黑格尔的话:高贵的人
不一定是贵族,罪犯不一定是凶手。
第一遍读完,掩上书页我有深深的悲哀,原来智慧并不能拯救人类,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的原来不只是腐朽还
有人类最值得珍惜的文明,我们一如既然地奔向毁灭。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时在想什么样的文字是可以传世的,称得上好的
文字。
是诗性的,如《红楼梦》。
是神性的,如《圣经》。
是哲性的?有限的故事是无穷的可以延伸的隐喻。
小说里有一个意象牢牢地抓住我,那就是一
堆大粪。
这堆大粪出现了三次,成为了汉嘉人生无法逾越的障碍,它滑稽地
毁掉了汉嘉的爱情。
这堆大粪第一次出现是在汉嘉向曼倩卡表白爱情的乡村
舞会上,听完汉嘉的表白曼倩卡一激动去了野外的厕所小便,回来的时候长
辨子上浸满了大粪,随着舞蹈四处飞溅,成为人们的笑柄。
耻辱让曼倩卡迁
居他乡,他俩再一次相见已经是五年后。
再续前缘的两人兴致勃勃地去山区
滑雪。
此刻那堆大粪又出现了,曼倩卡在阳光下从高山上滑下来,汉嘉躺在
旅馆的平台上饮着酒动情地注视着她,她转进小树林,停留了一阵又美丽动
人地滑进人们的视野,只是滑雪板后面驮着一堆屎。
在平台上晒太阳的游客
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的爱情再一次被大粪击倒。
文中第三次出现的大粪在
现实生活中似乎是在前两次之前,“年轻的时候,我也曾对自己怀有美好的希望,有一个时期,我想我应该打扮得漂亮些……”汉嘉穿着时髦的凉鞋和一双紫色袜子,带着一束花去约会的路上,却一脚踏进一堆狗屎。
小人物的人生就是这样?世事无常不可把握?幸福似乎就在眼前其实却越来越远。
第二次读完书,我发觉当拉开时空距离打量汉嘉庸常的人生却是一部平凡的传奇。
传奇的妈妈,喜欢甘蓝的妈妈,骨灰撒进甘蓝地里,家人吃了。
传奇的舅舅,死后化作一滩淤泥,却是死在最喜爱的火车信号塔下。
传奇的工作,传奇的爱情……难道平凡而传奇的人生不是幸福的?多少人临死前回忆往事,只是一片空白。
小说里隐喻无处不在。
布拉格地下水道里激烈战争的灰鼠集团,“当我尖起耳朵仔细谛听时,我便非常清楚地听到了水声之外还有交战老鼠的尖叫声,牙齿咬进肉里,哀叫、欢呼、鼠体扭在一起的厮杀声,这些声音来自难以确定的远方,但我知道无论在哪个郊区,我只要掀开铁盖或铁格子下到井底,到处到处都在进行着一场老鼠的最后战争,看起来像煞是最后战争,它将以一片欢呼告终,然而一旦找到什么论据,一切便将从头开始。
”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吧,永远的争斗直至灭亡。
当然最美的还是汉嘉和吉普赛小姑娘的爱情。
两人一起放风筝,“我不禁浑身一阵哆嗦,突然间我觉得那风筝就是上帝,我是圣子,那绳子是使人得以同上帝沟通、得以同上帝对话的圣灵。
”这一刹那便是永恒。
泡一杯速溶咖啡,格子后面的同事说好香。
我没有转过头去,转过去也
看不见同事的脸,只能瞧见那坨冒出隔板半个身子的纸巾。
我们的办公室是
长方形的,用不明成分的化纤板隔成许多小格子,每天我就缩在自己的格子
里台面上堆着学生的作业本和我的书。
于是想起赫拉巴尔在小说里的一句话:我最喜欢去的地下室是暖气房,那儿有一些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让工作紧
紧拴在那里,犹如家犬拴在自己的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