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9.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9.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等液体、金属等固体、空气等气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归纳得出:(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谈话:在密闭环境下,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空气受热或遇冷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
2.观察开放环境下空气受热后的现象。
启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个单元学习的角度,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
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形成的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意识,以及用科学的词汇表达结论、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空气的流动是风的成因。
教学 准备
教师:瘪乒乓球、气球、小塑料瓶、大烧杯、热水、冷水、烧瓶、弯玻璃管、带孔胶塞、红墨水等。蜡烛、酒精灯、纸条、纸蛇、细线、铁架台、香、火柴、模拟风的形成实验箱等。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空气受热遇冷后会出现什么变化(预设5分钟)
(3)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尝试解释发生的下列现象:
为什么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
为什么把小瓶再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
(5)初步推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设计更多的实验,观察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空气会流动,那么用什么容器能把空气装起来?
三、拓展与应用(预设5分钟)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2)根据两个实验装置的比较,发现可能和平底烧瓶中的空气有关。
2.将问题聚集到: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二)科学实践活动
1.讨论实验方法,组装实验装置。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用什么样的装置来收集气体?
·通过什么现象能使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的变化?
·怎样使空气受热和冷却?
2.用套着气球的小瓶做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2.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论和概括等方法,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结论。
【科学态度】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举例说出生产与生活中与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的现象或实例。
教学重点:
1.知道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1.提出问题
(1)通过喷泉实验提出问题:和研究液体时是相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出现的现象不同。
(1)提出问题:用平底烧瓶和气球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生提出设计方案预测,并说明理由。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4)尝试解释发生的现象:
•为什么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
•再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
(5)初步推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完整word版)《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一、复习引入师: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性质叫热胀冷缩。

许多液体也有这个性质,可用研究水的装置研究。

Q:水和许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Q: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呢?用研究水的装置?A:不行,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师:看书上33页黑框部分,空气如果受热体积膨胀会往外跑,只要观察到空气往外跑就可证明。

Q:空气如果跑到大气里能不能观察到?跑到什么地方才能观察到?A:跑到气球里,跑进气球时气球会鼓起来。

(引导这里通常能想到空气)二、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实验:在一个空烧瓶口套上一只气球。

将烧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1、热水中:气球会膨胀,鼓起来。

2、冷水中:气球会扁下去。

Q:从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或者扁下去?结论: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Q:同学们再仔细想下实验现象,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A:空气体积变化的更快,更明显。

三、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师:水和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是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它与什么因素有关?Q:空气有什么组成?水呢?A: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几位同学站在中间代表空气微粒,另外请几位同学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作为“气球”。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第1课时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第1课时教案
板书设计
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知识点①:空气的热胀冷缩
-知识点②: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知识点③: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知识点①:气体的分子运动
-知识点②:温度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③:分子间的间隔与体积变化
3.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知识点①:实验目的和原理
-知识点②:实验材料和工具
答案:实验设计:使用气球和注射器进行实验。将气球套在注射器上,抽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步骤:第一步,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抽出;第二步,将注射器放在热水中;第三步,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现象:气球会变大。
2.请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答案: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是气体的分子运动。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导致气体体积收缩。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前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证据意识,分析温度对空气体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有什么特性吗?它是否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示一些关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空气的奇妙变化。
简短介绍空气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空气热胀冷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气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3、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4、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空矿泉水瓶、塑料杯、热水、冷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提问: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物时,袋子为什么会鼓起来?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认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将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解释出现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提问:根据实验现象,说说我们得出什么结论?(5)讲述:实验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1、阅读课文第30 页第1、2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与观察发现,尝试解释孔明灯和热气球为什么能在空气中上升。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三)、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认识风是怎样形成的。

1、阅读课文第31 页第1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四、拓展与应用。

1、阅读课文第31 页最后一段,推测海滨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

2、学生汇报自己的推测。

3、小结: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高,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人教颚教版小学科学《9空气的热胀冷缩》

人教颚教版小学科学《9空气的热胀冷缩》
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学四年级
9空气的热胀冷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一:给你烧瓶、气球、泡泡水,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空气抓住、密封 起来吗?小组讨论,只想不做,方法画 在任务单上。
活动二:用什么办法使抓住的空气受热受 冷?出现什么现象就可以说明空气有热胀 冷缩的性质?小组讨论,只想不做,实验 方法画在任务”单上。
活动三:小组合作按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 验,先用气球的,再用泡泡水的,记清空气 受热前后和受冷前后的状态。实验可以多做 几次。
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了?
冬天,打足气的篮球第二天为什么瘪了呢?
冬天,打足气的篮球 第二天为什么瘪了呢?
冬天的时候用暖水瓶倒 水来喝,塞子塞回去以 后,为什么有时候塞子 会跳起来?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

2. 掌握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的解释。

2.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空气球一个- 透明玻璃杯一个- 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张贴一些气体热胀冷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过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什么案例可以举例说明?”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简要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原理,如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加剧,间隔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减缓、间隔减小导致气体体积收缩等。

- 介绍气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火焰的燃烧、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设计等。

-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将空气球吹气充满,然后放到温水中。

同学们观察空气球的变化并以文字和图像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 另外使用一只空气球和冷水重复实验,同样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记录。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对于不同温度变化的反应。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互相质疑,引导他们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

5. 拓展应用(15分钟)- 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的煤气管道、高铁轨道的设计等,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设计能够控制气体体积变化的实用设备。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向学生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 强调学习科学需要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记录能力的重要性。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吴启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设计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生:气球塑料袋皮筋师:瘪乒乓球两个(其中一个是破裂的)、试管6支,气球6个,能封闭的塑料袋,细管6个,大塑料管6支;红墨水,冷热水等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有一个瘪乒乓球,谁有办法帮老师把球回复如初?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挤等等。

(二)、老师演示用水泡的方法。

可以把瘪的地方朝上,让球慢慢鼓起来。

演示实验,验证同学想法。

(三)、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乒乓球鼓起来,说说你的猜想?预设一,有同学说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他说说热胀冷缩怎样使球鼓起来。

老师可以启发,球壳能否挤压,使球鼓起来。

预设二,如果同学说不上来,老师就启发。

可能使乒乓球鼓起来的因素。

(四)、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1、既然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首先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师总结;如扎口的塑料袋,气球,带盖子的瓶子,注射器……2、我们抓住了空气,那怎样给空气加热和遇冷呢,因为你要研究空气在冷和热里的变化呀?可以试管加热,但比较麻烦,可以有热水和冷水代替。

3、现在又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看见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学生讨论。

这是一个难点。

所以老师要鼓励讨论。

老师也演示方法。

通过讨论,老师归纳如下方法:试管套气球塑料袋密封试管加细管,细管加红墨水等等。

4、学生小组决定方法,到老师拿器材,分组合作实验。

老师也去指导。

实验时老师提醒学生分好工,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气体受热此后体积会胀大,受冷此后体积会减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相关。

二、感情目标: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研究兴趣。

三、教法、学法: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解说和沟通。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用多种方法察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难点:察看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微粒运动游戏”解说热胀冷缩现象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蓝墨水、图片等六、教课过程:1、实验导入新课:空瓶装热水——倒出——拧紧瓶盖——察看现象(1)、师:请同学们谈谈瓶中有什么。

(2)、在空瓶装入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猜一铺把热水倒出后,瓶子是什么形状的(3)、把热水倒出,拧紧瓶盖,让学生察看现象,并试试解说原由。

2、设计并达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师:在我们的身旁各处都有空气,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想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们一定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假如用锥形瓶来采集空气,需要把采集到的空气密封吗为何(2 )如何让采集到的空气受热、受冷呢(3)如何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师:请同学们小组里议论。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今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械。

你们能利用老师供给的这些器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师:同学们能够小组合作来共同达成。

师:好了,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沟通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小组报告实验方案,其余学生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小组的改正建议。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是多种多样。

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解答一下吗(1)锥形瓶口上套着的气球起什么作用(2)套着气球的锥形瓶在两种水中摆放的次序是如何的3、学生实验4、师:哪个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组报告。

5、师:同学们,空气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二者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演示,学生谈谈自己察看后的感觉。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与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由分子组成的,热能会使空气分子活动加快;2.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3.能够观察、记录并解释热胀冷缩现象;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空气球、水杯、生活用火柴或蜡烛、透明塑料瓶、水和冰块。

2.教材:小学科学4课本《空气的热胀冷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能举例说明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课本的介绍,讲解空气是由很多个微小分子组成的,并且这些分子不停地在运动。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也会加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增大,空气体积就会扩大,形成“热胀”。

而当温度下降时,空气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空气体积就会缩小,形成“冷缩”。

3.实验操作(15分钟):首先,老师展示一个实验:将一个空气球放在生活用火柴或蜡烛的火焰上加热一会儿,然后迅速取下火焰,观察空气球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每个学生都拿一个透明塑料瓶,将瓶子口塞住,然后用手轻轻摩擦塑料瓶的身体几秒钟,再将手拿开。

观察塑料瓶的变化,并让学生解释其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摩擦产生了热量,导致了空气的热胀现象。

4.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

鼓励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原理,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论。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关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加热空气会使分子运动加快?”、“为什么冷却空气会使分子运动减慢?”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观察到哪些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等等。

5.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运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特性?例如,热气球、温度计等。

《空气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冰水中
生:放在热水中
气球可能会变大,
泡泡
想办法使空气
由“无形”变
为“有形”,
有利于观察
完善实验
方案
通过实验
验证猜想
三、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实验记录:
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
3、问:实验过程中,烧瓶中的空气有没
有增加?
问: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根据实验结果,我能得出的结论是:
二、空气热胀冷缩的本质
温度升高后,空气微粒运动速度,微粒间距离,物体就。
温度降低后,空气微粒运动速度,微粒间距离,物体就。
三、应用
怎么使瘪掉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PPT:1、用什么办法抓住空气?)
师:同学们真棒!想到那么多方法,
其实最重要就是把空气密封起来。
2、出示材料PPT,提问:
如果给你锥形瓶、烧杯、气球、泡泡水,
冷水、热水和常温水,
你能想办法把空气抓住吗?
3、问:我们已经想到办法抓住空气了,
那又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受冷呢??
(PPT:2、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受冷?)
生:空气受热膨胀
从实验现象,
尝试概括结论
形成初步的概

继续了解
受冷后的
变化
四、














1、水和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它们谁的本领大呢?
2、教师演示:

《空气的热胀冷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分析一、教材简介《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小学自然科学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篇教材的进修,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从而认识到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掌握温度变化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介绍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即温度升高时空气分子活动增加,体积扩大;温度降低时空气分子活动减少,体积缩小。

2. 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通过实验展示空气受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空气热胀冷缩的应用:介绍空气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球的充气、温度计的原理等。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空气受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3. 案例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材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通过教师讲解、实验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评判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评判学生对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能力:评判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

《空气的热胀冷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 掌握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导学内容:1.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什么?2.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3.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是什么?4. 空气的热胀冷缩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空气。

那么,你知道空气是如何受热胀冷缩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个主题。

第二步: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1.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指空气在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空气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互相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空气体积膨胀;当空气受冷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互相之间的距离减小,导致空气体积收缩。

2.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是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

热运动使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空气的体积发生变化。

第三步:探究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1.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是遵循热胀冷缩定律。

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空气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随温度的降低而收缩。

2. 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V2=V1(1+αΔT),其中V2为最终体积,V1为初始体积,α为热胀系数,ΔT为温度变化量。

第四步:应用1. 空气受热胀冷缩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气球、温度计等都是利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除了气球和温度计,还有哪些平时用品利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导学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空气受热胀冷缩的规律,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空气热胀冷缩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热胀冷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物理现象,也是气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知识,了解热胀冷缩对气体性质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二、目标1. 了解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热胀冷缩对空气性质的影响。

3. 能够应用热胀冷缩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前导知识1. 了解气体的物态变化。

2. 掌握温度与气体体积的关系。

3. 知道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表现。

四、重点内容1. 空气的动能- 空气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其分子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

- 空气的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动能,热能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

2. 热胀冷缩的原理- 当空气受热时,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体积膨胀,密度降低。

- 当空气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体积收缩,密度增加。

3. 热胀冷缩对气体性质的影响- 空气受热膨胀时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 空气受冷收缩时密度增加,气压增高。

五、示例分析1. 当气温升高时,气体体积会膨胀,例如气球在夏天的气温高的时候会膨胀变大。

2. 在冬天气温低的时候,汽车轮胎通常需要加气,因为气温低使得空气收缩体积减小。

3. 空气中的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形成气流,造成气候变化。

六、练习题1. 当气体受热时,其体积会?A. 增大B. 减小C. 不变2. 空气受热时,其密度会?A. 增大B. 减小C. 不变3. 在夏天炎热的时候,气温升高,人体感觉到的气压会?A. 增大B. 减小C. 不变七、总结通过学习热胀冷缩的知识,我们了解了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和密度变化特点。

这种物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气球膨胀、汽车轮胎加气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导入空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气体,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它,但你是否知道,空气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一、授课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定义和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授课内容1、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通过课程开始时的讨论和导,先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这个概念,然后引出本次课的主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和运动,随着温度的变化,空气分子的间距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进行相关思考。

2、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教师会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探究这个现象的本质。

实验过程如下:① 准备材料:透明的小瓶,盖子,水、冰块、扣子、泡沫塑料球等。

② 操作步骤:第一步:将小瓶装满水,然后紧紧盖上瓶盖。

第二步:将一个泡沫塑料球放入水中并封紧。

第三步:用扣子将一个冰块夹在小瓶顶部的瓶口上。

第四步:等待几分钟,观察实验现象。

③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泡沫塑料球会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而移动。

当水温升高时,空气分子间的间隔就会扩大,水面上的空气会膨胀并占据更多的空间,导致泡沫塑料球向上浮动。

相反,当冰块放在瓶口上时,水温就会下降,空气的间隔变小,由于空气分子所占的空间变小,导致泡沫塑料球跟着向下移动。

三、授课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拓展,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记知识点并更好地了解科学的本质。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温度变化是如何影响物体的?2. 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准备一个空气球和一个加热装置,通过向气球中加热空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学习内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是什么?2. 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及实验验证3. 空气的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探究活动1.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加热和冷却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2. 小组讨论:讨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对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1. 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温度变化的关系2. 气压计的原理及应用3. 空调和暖气的工作原理五、课堂检测1. 选择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A. 温度的变化B. 湿度的变化C. 风向的变化D. 大气压力的变化2. 填空题:气球加热后会(),冷却后则会()。

3. 解答题:请简要说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周围的自然现象。

以上是本节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重要知识点,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共同促进学习效果。

祝愿大家学习进步!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1.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什么?2. 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3. 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气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
体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
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3、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
风的成因。

4、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烧瓶、烧杯、
铁架台、酒精灯、气球、空矿泉水瓶、塑料杯、热水、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物时,袋子为什么会鼓起来?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认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将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解释出现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提问:根据实验现象,说说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5)讲述:实验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1、阅读课文第30 页第1、2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与观察发现,尝试解释孔明灯和热气球为什么能在空气中上升。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三)、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认识风是怎样形成的。

1、阅读课文第31 页第1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四、拓展与应用。

1、阅读课文第31 页最后一段,推测海滨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

2、学生汇报自己的推测。

3、小结: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高,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