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菌(内容参考)

合集下载

定植菌

定植菌

1、对于ICU的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涂片辅助判断的模式似乎并不适用。

定植乃是感染的必须过程:
对于未曾机械通气的患者,若条件致病菌定植于上呼吸道之后,其转归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条件合适(主要是宿主下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机制受损或削弱),进一步下行至下呼吸道,造成感染;另外的可能就是仅表现为上呼吸道定植,宿主免疫机制正常,并不造成感染,一段时间后因宿主上呼吸道生态平衡的恢复而消失。

但对于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宿主完整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不存在,上呼吸道定植菌可通过导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所以这类患者,只要不拔管,感染是一定会出现的,而且感染的原因菌就来自上呼吸道。

这类患者临床在插管的同时必定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而且是重锤猛击。

往往在插管初期,头三天内送检的标本要么不长菌,要么长少量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呼吸道定植抗力消失,环境菌株(高耐低毒)诸如不动铜绿PDR株等很容易占据整个上呼吸道并沿着导管下行。

在不拔管的情况下,临床不用药则细菌进一步下行造成感染,如用药又无法清除导管上定植的细菌。

所以这类患者,个人认为,即便上呼吸道定植,也需做药敏供临床参考!
2、还有一类特殊患者,老年痴呆,这类患者往往依从性差,临床治疗一般经验为主,但部分患者在长时间经验治疗后,临床无效。

此时上呼吸道定植的条件致病菌(非正常菌群)很可能是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所以这类患者在无法获取合格标本的情况下,上呼吸道标本的培养情况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治疗感染而非定植!”是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黄金法则
既然是定植菌,说明它们就是社区里的合法居民哇;和谐社会,和谐社区~~~。

如何判断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

如何判断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痰中检出MRSA,但临床上病人无任何感染症状?而MRSA是院感重点监测细菌,这种情况是否要治疗?是否需要隔离?有时候院感的同事也会咨询我们相关的问题。

我一般的解释是如果无临床症状可能是定植菌,可以不用治疗,但为了避免传播需要做相应的隔离。

但到底如何判断一种检出群到底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呢?这个问题曾经也非常困扰我。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如何看,请大家探讨一下。

以下是我在一论坛上看到的解释也拿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对大家理解此问题有帮助。

当然希望各位先分享自己的观点。

————————————————————————————————————樵夫(一)细菌的定植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

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二)定植的条件1.必须具有黏附力细菌只有牢固地黏附在机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才不会被分泌物、宿主的运动或其器官的蠕动冲击掉,这是细菌能够在人体定植的关键。

定植的微生物的黏附机制相当复杂。

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细菌要长期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也即定植部位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氧化一还原电势,以及+pH值和营养物质等要能满足定植细菌的需要。

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在定植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会因黏附不牢固而脱落,即使已初步定植的细菌也会随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被排除。

因此,从一开始就必须有大量的菌群,才可能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定植成功。

(三)定植抵抗力有些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人体定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环境条件不适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宿主的机体存在着定植抵抗力。

已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一般都具有抑制其他细菌再定植的能力,即定植抵抗力。

(四)去污染的概念所谓去污染(decontamination)就是人为地将机体的正常菌群或已定植的细菌,部分或全部去除的一种防止感染措施,一般可分为全部去污染和选择性去污染两个类型。

如何判断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

如何判断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痰中检出MRSA,但临床上病人无任何感染症状?而MRSA是院感重点监测细菌,这种情况是否要治疗?是否需要隔离?有时候院感的同事也会咨询我们相关的问题。我一般的解释是如果无临床症状可能是定植菌,可以不用治疗,但为了避免传播需要做相应的隔离。但到底如何判断一种检出群到底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呢?这个问题曾经也非常困扰我。
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细菌要长期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也即定植部位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氧化一还原电势,以及+pH值和营养物质等要能满足定植细菌的需要。
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在定植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会因黏附不牢固而脱落,即使已初步定植的细菌也会随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被排除。因此,从一开始就必须有大量的菌群,才可能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定植成功。
(一)细菌的定植
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二)定植的条件
1.必须具有黏附力细菌只有牢固地黏附在机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才不会被分泌物、宿主的运动或其器官的蠕动冲击掉,这是细菌能够在人体定植的关键。定植的微生物的黏附机制相当复杂。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
定植的微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导致感染)。
要结合“标本涂片、培养及临床表现”,才能判定是定植还是致病菌。

呼吸系统细菌定植与感染_冉茂娟

呼吸系统细菌定植与感染_冉茂娟
三、感染的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 分离培养、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镜检诊断仅用于在形态和染色上有明显特征的致病菌, 如淋病奈瑟菌和葡萄球菌等,而细菌的分离培养是诊断的核 心和基础。呼吸系统痰培养依然是应用最广、最为简单方便、 经济安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将筛选合格痰标本接种培养, 据菌落形态特征,对细菌菌种做出初步判断、菌落计数,再按 照常规做细菌鉴定。根据细菌数量( 单位: CFU / ml) < ( 105 ~ 106 ) CFU / ml 的阈值来确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孙敬等人
[5] 张昊,周新,张杏怡,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下呼吸道细 菌定植与肺功能关系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 ( 17 ) : 1034 - 1037.
[6] Tumkaya M,Atis S,Ozge C,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Quencyin COPD[J]. RespirMed,2007,101( 4) : 729 - 733.
[3] 徐焱,王丹华,徐英春,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部分定植细 菌定植特点及变化规律[J].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 ( 3) : 209 - 212.
[4] Murphy TF,Brauer AL,Sethi S,et al. Haemophilus haemolyticus: a human respiratory tract commensal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Hae mophilus influenzae[J]. J Infect Dis,2007,195( 1) : 81 - 89.
320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年 2 月 第 17 卷第 2 期

四川大学《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8802》在线作业2

四川大学《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8802》在线作业2

《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8802》在线作业2
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等级中
A:安全一级
B:安全二级
C:安全三级
D:安全四级
参考选项:D
患者为开放性肺结核,接触时应佩戴哪种口罩:
A:医用外科口罩
B:护理口罩
C:医用防护口罩
D:纱布口罩
参考选项:C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A:灭菌水平
B:消毒水平
C:清洁水平
D:去污水平
参考选项:B
下列哪种消毒剂属于中效消毒剂:
A:过氧乙酸
B:2%戊二醛
C:75%酒精
D:洗必泰
参考选项:C
内镜的消毒合格标准为:
A:≤5CFU/件
B:≤10CFU/件
C:≤15CFU/件
D:≤20CFU/件
参考选项:D
固体消毒剂包括:
A:邻苯二甲醛
B:过氧乙酸
C:戊二醛
D:过氧化氢
E:环氧乙烷
1。

2011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_专家共识

2011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_专家共识
通信作者: 张婴元, E-mail: yyz hang39@ hot mail . com; 汪复, E-mail: fuw ang31@ hot mail. com。
症医学科、呼吸病科、器官移植科、儿科、妇科等陆续 制定了各科侵袭性真菌病治疗或诊治指南, 但涉及 多学科的念珠菌病的规范化诊治的建议目前尚属缺 如, 这也是本届论坛提出/ 念珠菌病诊治策略0议题 的主要原因。鉴于念珠菌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参 与/ 论坛0的各学科专家一致认为, 在当前国内有关 念珠菌病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大系列临床资料很
下列各种念珠菌病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参考自美国念珠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附表3也参考自欧洲有关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抗真菌治疗指南以及成人非中性粒细胞减少住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处理等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制定的ifd等的治疗或诊治指南的相应部分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患者l3重症患者肺真菌病患者3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4和妇科真菌病患者的诊治指南
深部器官念珠菌病属 IF D, 由于国内尚缺乏大 系列的临床资料, 专家组认为可借鉴国外基于大量 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 IFD 诊断定义, 结合国情提出 诊断标准的建议。主要参考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 织/ 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 感染病研究院 真菌病研 究组( EORT C/ M SG) 2002 年制定的免疫缺陷者机会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修改后的定义与原定义相仿, 主要适用于药物 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 并不推荐用于临床决策。 然而该定义对 IF D 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专家组认为仍值得借鉴。但应注意的是该诊断 定 义用 于 临 床 试 验 或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时, 仅 确 诊 ( prov en) 和临床诊断( pro bable) 病例可作为研究对 象, 疑似( possible) 病例需除外。专家组认为如将该 诊断定义用于临床实践, 在处理符合疑似 IFD 诊断 标准的病例时也可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诊断详述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诊断详述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诊断详述*导读: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厌氧菌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有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如咳脓臭痰。

其他类型的多重感染缺少特征性症状。

一般而言,多重感染患者症状更严重。

多重肺部感染尽管临床上相当常见,但确诊甚为困难,一是因为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等实验室诊断技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二是由于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困难,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而在长期住院或抗菌治疗过程中其菌群经常变化,经口咳痰标本易遭污染,培养有多种细菌生长不表示真正存在多重感染,相反培养无菌生长或单一细菌生长并不能排除多重感染。

临床上凡有上述好发多重感染的病种和危险因素或者中重度肺部感染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应该提高警觉,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可能。

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症常见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如果临床症状典型,便可按多重感染处理。

在其他类型肺炎其多重感染包括二重感染的诊断需要确切的病原学证据。

血液和胸液标本培养结果最具诊断价值,下呼吸道防污染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需要结合定量培养。

咳痰经过筛选,取合格标本培养,若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是优势生长均达到106CFUml,有重要参考价值。

条件致病性真菌亦需从下呼吸道应用防污染技术进行采样,口痰标本培养结果无意义。

病毒检测因培养困难,血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参考价值。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和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真菌、卡氏肺孢子虫、分枝杆菌)结合特殊染色有重要诊断价值。

咳痰经过筛选,取合格标本培养,若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是优势生长均达到106CFUml,有重要参考价值。

X线病变范围更广泛,坏死性肺炎更常见。

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常见于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

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定植菌与感染菌区别有哪些

定植菌与感染菌区别有哪些

定植菌与感染菌区别有哪些
定植菌与感染菌区别如下:
1.生长环境不同
定植菌是指各种细菌,分别从不同地方落到人体的某一固定部位,然后在这个固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且对人体产生影响。

感染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可以在人体内很多地方迅速生长繁殖,并且释放毒素,对人体组织器官产生损伤。

2.生长条件不同
定植菌在人体内某个固定部位生长,需要机体不断供给营养,才可以生长繁殖。

感染菌不需要供给营养物质,同样会很快生长繁殖。

3.数量不同
定植菌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早期就需要很多数量,才可以附着在局部生长繁殖。

感染菌只需要少量进入人体内,就可以很快繁殖很多病菌,对人体产生危害。

4.需要的粘附力不同
定植菌必须要有很强的粘附力,才可以粘附在人体内生长繁殖。

感染菌不需要粘附力,就可以在人体内生长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皮肤上的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

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

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的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

口腔中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的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的杀菌作用,健康人的空肠常无菌。

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

成年人的空肠和回肠上部的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

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的1/3。

大肠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他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的细菌,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

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泌尿道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的细菌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而异。

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的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

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细菌在人体地分布
(一)正常菌群地含义
人自出生后,外界地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

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地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地微生物群,包含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它们在与宿主地长期进化进程中,微生物群地内部及其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地动态平衡地生态系统习惯称之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地又称为常居菌,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暂时寄居地,称为过路菌。

(二)人体正常菌群地分布
皮肤上地细菌常常与个人卫生及环境状况而有所差异。

最常见地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皮肤受损伤时,可惹起化脓性病菌病菌感染,如疖、痛。

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地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地优秀条件。

口腔中地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地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地杀菌作用,安康人地空肠常无菌。

若胃功用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特别是胃癌时,常常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

成年人地空肠和回肠上部地细菌很少,以致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

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衍,菌量占粪便地1/3。

大肠中微生物地种类繁多,首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她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地细菌,鼻腔和咽部常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首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她球菌占优势,此外还常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

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地。

泌尿生殖道地细菌,正常状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女性阴道内地细菌随着内分泌地变化而异。

从女性月经初潮至绝经前通常多见地为女性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女性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女性女性月经期后妇女,女性阴道内首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地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地,若有侵入地细菌未被消灭,则可惹起传染。

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病菌病菌感染。

85 正常菌群分布在人体哪些部位?
主编:姚大力
了解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对细菌感染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防止菌群失调。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如下表:
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分布
皮肤
*表皮葡萄球菌(85~100)
*酵母菌(念珠菌占1%~15%) #痤疮丙酸杆菌(45~100)
<-杆菌(不动杆菌属占25%)*金黄色葡萄球菌(5~25)
*非典型分枝杆菌
#消化球菌
土壤细菌
*类白喉杆菌(55)
#痤疮棒状杆菌(5~80)
#产气荚膜梭菌(2~60)
皮肤真菌
口腔和咽部
*链球菌(25~99)
*表皮葡萄球菌(30~70) *类白喉杆菌
#消化链球菌(100)
<伴放线杆菌
<卡他布兰汉菌(10~97)<克雷伯杆菌(18)
<其他G-杆菌(0~3)
>梭杆菌(15~90)*化脓链球菌(5~10)
*金黄色葡萄球菌(35~50)
#乳酸杆菌(50~70)
#消化球菌(100)
<脑膜炎球菌(0~20)
<流感嗜血杆菌(40~80)
<不动杆菌(5~30)
>韦荣球菌(100)
*肺炎链球菌(0~50)
*肠球菌(5~20)
*念球菌(6~50)
#放线菌(常见)
<非致病奈瑟菌(0~20)
<副流感嗜血杆菌(20~50)
<大肠艾希菌(0~5)
>拟杆菌(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