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二轮专题人口与城市习题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6 人口交通与城镇化(含答案解析)

(6)人口交通与城镇化重难点知识分析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心的应用5.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1.图中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A.2008年总人数超过了2.5亿B.2010年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2015年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D.2008年—2015年月人均收入增长了300%2.下列关于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内地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东部沿海高新技术发展迅速C.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机会增多D.中西部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3.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性别结构B.能源价格的波动C.劳动力年龄结构D.劳动力市场供需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B.东亚地区C.西亚地区D.南极地区5.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土壤D.气候6.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截至2022年,山东省已有10个民航机场,其中济南遥墙、青岛胶东、烟台蓬莱、威海大水泊、日照山字河等属于国际机场。
根据规划,山东省将新建聊城、枣庄、泰安、淄博、德州机场。
届时,山东省地级市都将建有机场。
下图为山东省10个民航机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山东省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民航机场是()A.济南遥墙机场B.青岛胶东机场C.潍坊南苑机场D.烟台遥莱机场8.山东省的国际机场除济南机场外,大多位于()A.山东腹地B.东部沿海C.莱州湾D.胶州湾9.山东省地级市都将建有机场,反映出山东省()①对外开放度高②陆路交通欠发达③地形复杂,地势崎岖④经济比较发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城市中主要的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适用教材版本: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年至1950年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5亿人;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此回答2-3题。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原因主要是()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读右图所示的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5题: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6.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坐标图中,“*”处所表示的0-14岁的人口比重大约是()A.30% B.60%C.70% D.90%7.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4人口与城市试题

14 人口与城市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Ⅰ、图Ⅱ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图Ⅰ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Ⅱ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1.(2015天津文综,6)结合图Ⅰ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2.(2015天津文综,7)结合图Ⅱ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2015北京文综,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4-5题。
4.(2015江苏单科,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5.(2015江苏单科,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读我国某城市常住人口与就业人口变化统计表,完成6-7题。
6.(2015广东广州一模,5)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外迁B.环境因素C.住房价格D.农村工业化7.(2015广东广州一模,6)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 )A.就业压力增大B.交通拥堵加剧C.人均绿地减少D.社会治安变差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A. 出生率 - 死亡率B. 出生率 ÷死亡率C. 死亡率 - 出生率D. 死亡率 ÷出生率答案:C2.下列哪个国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A. 俄罗斯B. 印度C. 美国D. 日本答案:B3.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A. 人口总数 ÷面积B. 面积 ÷人口总数C. 人口迁移率 ÷人口数量D. 人口迁移率 ×人口总数答案:A4.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人口增长?A. 农业发展B. 医疗技术进步C. 教育水平提高D. 战争和疾病答案:D5.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除了城市化和农村化,还包括:A. 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B. 永久性迁移和临时性迁移C. 家庭迁移和个体迁移D. 地区间迁移和地区内迁移答案:D6.下列哪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最高?A. 尼日利亚B. 德国C. 印度D. 巴西答案:B7.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稀少国家?A. 中国B. 印度C. 澳大利亚D. 巴西答案:C8.城市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A. 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B. 就业机会减少和经济衰退C. 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粮食短缺D. 文化衰败和道德沦丧答案:A9.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减少农业用地B. 减少农业人口C.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D. 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答案:A、B、C10.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 城市市区的扩张D.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答案:D二、判断题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一定人口密度较高。
【√】2.人口密度越大,资源分配越均衡。
【×】3.东亚地区是人口密集区,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
【×】4.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2020年⾼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含解析)2020新⾼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农村“空⼼化”的成因与演进机制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农村空⼼化出现关联性最⼩的是( )A.第⼀产业效益低B.第⼀产业产值下降C.农村劳动⼒剩余D.农民经济条件改善2、针对农村空⼼化现象要( )A.严格禁⽌农民进城B.转化农民的⽣活⽅式C.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D.发展机械化农业解析第1题,第⼀产业效益低,⼤量的剩余劳动⼒迁⼊城市,导致农村空⼼化的出现;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农民的收⼊增加,农民在村外建房,也促使农村空⼼化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产业⽐重会减⼩,但产值不⼀定下降,B项符合题⼲要求。
第2题,严禁农民进城是不现实的,A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与农民的⽣活⽅式⽆关,B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的出现,使得⼀些房屋闲置与废弃,浪费了⼟地资源,故应加强宅基地管理,C项正确;发展机械化农业,会加剧农村空⼼化,D项错误。
答案 1.B 2.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数量占⽐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2000年相⽐,2016年该城市( )A.⼈⼝总数减少B.⽼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D.劳动⼒增多4.影响该城市⼈⼝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然增长B.医疗⽔平C.机械增长D.⽣育观念解析第3题,图中显⽰的是⼈⼝占⽐变化,⽆法根据图⽰信息⽐较⼈⼝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占⽐不⾜5%,不存在⽼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占⽐最⾼,约占80%,2016年21~50岁⼈⼝占⽐最⾼,说明⼈⼝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占⽐较⼤,该年龄段多数⼈⼝还没有参加⼯作,2016年25岁以上⼈⼝占⽐较⼤,该年龄段多数⼈⼝已经⼯作,故选D。
第4题,2000年⾄2016年,该城市⼈⼝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量劳动⼒⼈⼝涌⼊城市,C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年份 出生人口 201117852012197320131776 20141897 2015 1654 2016 1883 2017 1765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1062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国家2022年出生率‰人口数量(千万)巴西 12.62 21.4 日本 6.17 12.6 意大利 6.33 5.9 韩国5.515.1A.巴西应鼓励生育B.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高中地理 高考二轮复习精选题--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6.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7~9题。
7.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8.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9.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读图回答10、11题。
10.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②受产业活动的影响:重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男性劳动力较多,因 此性别比高;轻纺工业区、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女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 比低。 ③受战争影响:战争发生地区,一般性别比较低。 (3)老年人口性别比:自然状况下,女性人均寿命较男性长,因此老年人口的 性别比较低。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续上表
(2022·湖南卷,7~8)
2.命题趋势
7.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 今后命题可能
聚落分
布局在……
延续现实性特
布及城
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 点,用基本知
市空间
于当地……
识、原理解释
结构、
(2022·全国乙卷,2~3)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向2 人口迁移及影响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中光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
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
表达思乡之情,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完
成(1)~(2)题。
(1)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有( )
↑
劳动年龄人口的 城市群人口 降低城市群人
涌入城市
→迅速增长 →口老龄化水平
↓
↓
农村人口 数量减少
进一步促进 地区之间发 产业聚集 →展差距加大
↓
迁出地的城镇化率上升
[参考答案] 1.C 2.C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法一 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信息考查某地人口增长特点 (2020·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10年35~39岁女性人数最多,说明当年她们出生时 人口出生率最高,由此可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时段为1971-1975年。 第2题,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人口与城市(1)

体系构建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答案] □1 人口合理容量 □2 商业区 □3 高 □4 多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命题揭秘 1.纵观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情况可以看出: 炙热点:城市化及其影响。 亚热点:人口迁移。 偶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城市区位。 2.考查形式上,以选择题为主,统计图、模式图、区域图为背 景,考查考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解析:(1)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因此常住人口减少主 要是人口外迁导致的,这也说明该省的劳动力较充足;城市 人口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该省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可知,该省目前 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2)根据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可知,该省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社会养老 保障体制来应对这一问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学案1 人口与环境
[最新考纲]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
考点一 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模式及特征图示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增 长模式
出现劳动力不足、 国防兵源不足、青 壮年负担过重等社
会问题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生 育,降低人 口自然增长
率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移 民,建立社 会保障制度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栏目 导引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 特征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C )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六人口与城市

专题通关训练六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广东佛山二模]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条明显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简称“圣图线”)。
以“圣图线”为界,人口分布“欧洲密、亚洲疏”。
这种格局制约着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且短期难以改变。
读2017年俄罗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空间格局图,完成1~3题。
1.导致“圣图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社会经济C.降水条件 D.交通运输2.“圣图线”西南侧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乡村地区 B.山地地区C.沿海地区 D.城市地区3.为了促进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接纳一定数量的国外劳动力②积极推进东部城镇化进程③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④将国内人口大量迁往东部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除了人口出生数量下降之外,带来经济发展红利的流动人口群体也开启了“回流模式”,且回流之潮不可阻挡。
下图为我国当前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4~5题。
4.返迁人口年龄集中在40~55岁之间,其主要原因是( )A.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B.农村实施土地流转制度C.发达地区普通劳动力需求下降D.农村养老服务更加完善5.为促使返迁人口再创造经济红利,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向人口返迁地区实施产业转移B.提高返迁人口的工资待遇C.降低发达地区的工人技能标准D.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2022·浙江杭州二模]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县城城区范围内2016~2020年常住人口变化率的网格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7题。
6.该县城城区常住人口的变化,体现了( )A.虚假城镇化 B.滞后城镇化C.城市乡村化 D.郊区城镇化7.为应对该县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发展城郊农业,促进非农产业向中心城区集中②更新与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③限制郊区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回流④加强老旧小区的改造,改善中心城区居住环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七) 人口与城镇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总体上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2.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多盐碱地、沼泽,不利于农业发展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2021·湘赣粤联考)近年来出现一些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有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懂得市场运作,这类农民工被称为“城归”。
“城归”可以给乡村带来人口红利升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就业,这将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3~5题。
3.“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B.国家政策优惠,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迅速D.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现象较严重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主要是指( )A.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度提高B.劳动力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均衡化5.“城归”对“返乡”地产业活动的影响不包括( )A.创造就业机会B.带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C.促进产业升级D.导致产业恶性竞争加剧(2021·山东泰安二模)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土地投资和开发日益强盛,用地空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图。
据此完成6~7题。
6.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 )A.三类用地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B.居住用地分布在近郊和重要旅游区C.三类用地集中度高,呈多中心状态D.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城市外围低7.甲区虽然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规模大,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低B.人口规模巨大,商业服务需求高C.中心城区环境差,商业服务外迁D.邻近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水平高(2021·四川凉山一模)1986—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从24.52%快速上升到57.35%,是对世界城镇化率贡献最大的国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含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项正确。
第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1.D 2.C3(2013·广东文综,5)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 143 19.5 72 75印度1.4 389 30.6 63 66法国0.7 118 18.4 78 85美国0.9 34 20.1 76 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由表中人口指标可知,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印度人口密度是38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中国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2,女性为75,差值为3,而美国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为76,女性为81,差值为5,中国与美国不相等;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是19.5%,法国是18.4%,中、法差值为1.1%,而美国是20.1%,中、美差值只有0.6%,因此中国与美国最接近;中国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是表中四国最低的,故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7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 ,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
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 十三五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
略。据此完成 1~2 题。
1.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 产业转型升级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不断上升 ,而老年人 口比重不断下降 人口年轻化会导致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
人口老龄化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 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持续增长 ,最终会超 出环境的承载能力 , 进而引发各种资源、 环境和社会问题
3.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 “ 性别比 ”来衡量 ,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用来反映
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
传教育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4. 人口文化结构 ,即人口素质过低产生的问题
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 ,美国老年人向 “ 阳光地
带” 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
移。 2. 人口迁移的影响
(1)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经济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专题 人口与城市 练习青岛一中 高三地理集备组 2012.3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1~2题。
表2项目年份 2000年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90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41.38 苏中23.12 20.80 苏北43.1737.82图8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4.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5-6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 80045~59 1600 500025~44 2000 3000015~24 2400 275000~14 640 50005.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6.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 安徽C.湖南D.河南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9.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0.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11.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14-15题。
2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0MN3060距市中心距离(km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年1990年1982年楼高2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0年1990年1982年楼高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PQ51015距市中心距离(km )甲城市 乙城市图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15.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16.图1 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图1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17-18题。
17.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18.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C.改善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 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20.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21-22题。
表1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 83 66 3221.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出生率低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22~23题。
图922.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答案】C23.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A.土地形状不规则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双选)24.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①B.②C.③D.④25.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26、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在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I)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7、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4分)(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4分)(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28、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答案:(1) 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3)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第三产业。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29、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
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