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合集下载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南阳市公示语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南阳市公示语翻译
原 文 读 者对原 文的反应
,

,
对 于 公 示语 的 交 流 交 际 目 的 欠
缺考虑

翻译 信 息 之 间的对 等程 度

,
也要考虑 到 本地 读 者 和外来 读 者
, 。
例 创一 流服务 原译
w it h t h e i f
:
:
,
迎 四 海 宾客
。u :
的 地 区 文 化差 异 基 于 公 示 语 的应 用 功 能 特 征 本 文从 功 能 对等角度对南 阳 市部分 公示 语 翻译 出现的 问题 进 行 探 讨

以词 害意
,

这样 翻译会导 致译 文不 符合 英语 标牌 和标
,
识 特点
使其 达不到 交 流 的 目 的 导 致译 者死 译或 者硬 译 的
忽略 了 公
,
原 因极 有可 能是 译 者对原 文真 正的含 义 缺乏 理 解
示 语 翻译 的 功 能 对等 的原则
依 此原则 公 示 语 的翻译要 达到 中 文 和 英 文在意 义 和 功 能上的 全 面 对等 既 要考虑 原有 信 息 和
e s
字把 翻译 视为一种 交 际 形式

,
着重 于翻 译 的 内容 和 结 果
,

将 店名 译 为
:
t
,
c hi e k e
n ,
R
t
a u r
n a
t
会使
译 文 读 者 和 原 文 读 者 对所接受 信 息 能否 做 出 基 本一 致 的反 应为 依 据
在形 式 和 内容 的关 系上
, ,
不 少西 方人 望 而 却步 此处可 以 考虑 用 简单 的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探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探究

XU E SHU TA N TA O学术探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探究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予华摘要:交通公示语是公示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国际形象和人文内涵。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初步总结了城市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失误,并探讨了提升交通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功能理论翻译;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原则;翻译失误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公示语(public signs)在城市中有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可涉及政治、环境、交通、旅游、建筑等领域。

从某种角度上讲,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是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门面”,此领域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国友人对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第一印象的优劣。

本文从城市交通公示语英译现状剖析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功能理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翻译策略。

一、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20世纪70年代,“等效原则”迎来了历史性革新,德国翻译理论专家凯瑟林·来斯提出了翻译功能理论的初步理论轮廓。

她认为,译者应首要关注译文的功能性特征,应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评价译文质量。

随后,来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在翻译功能理论基础雏形上创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性理论——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的要旨:翻译行为的目的主宰翻译行为的实施过程,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

二、交通公示语公示语意指在各种公共场所向大众公示必知语言行为内容的语言,它包含标识语、公共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语等。

公示语的特征性功能如下: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劝说功能,交通领域公示语广泛存在于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火车、民航等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其目的是指示、引起公众注意或公众宣传。

由于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参照公共交通领域公示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尽量使用符合译语风格文体和表达模式,从而让译文能对译语接受者发挥其预期的功能。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公共标识语的规范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公共标识语的规范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公共标识语的规范翻译作者:顾胜男韩春荣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共标识语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所以其翻译质量也关系到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公共标识语翻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研究公共标识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纠正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错误,总结和归纳公共标识语的特性以及公共标识语的翻译策略,从而规范公共标识语的使用。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对等理论城市形象全球化【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public signs are becoming a major channel for promoting and popularizing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is good or not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Nevertheless,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is paper corrects mistakes,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public signs to standardize the use of public signs and to stud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Key words】Public Sign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ity Image; Globalization 1. Introduction of Public Signs1.1 Definition of public signsPublic signs are sign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ublic places, which ranging from catering,traveling, recreation, accommodation, shopping to medical servic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financial service.Signs have developed from a narrow meaning to a wide significance. Nowadays, it has a wider range that covers a variety ranging from public signs to 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such as Keep Silence, traffic signs such as Strictly No Parking, brief directions in supermarket, cinema and other institutions such as Evacuation Chart, and directions appearing in scenic places such as Please Protect Cultural Relics.1.2 Function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nsPublic signs have brought us great convenience and help; we cannot deny that our life cannot do without the proper guidance which public signs have provided to us. Therefore,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classify the public signs in terms of their concrete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hat they deliver. According to Prof.Lv Hefa, there are four basic functions of signs:Prompting, directing, restricting and compelling.Based on these four functions, this thesis will research the Chinese-English signs translation. If we want to master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s of signs translation, first stress their features. Ni Chuanbin and Liu Zhi have discussed such features in their works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倪传斌,刘治,1998.2:18—20).Their striking features include conciseness、directness、suitable mood and combining letters with pictures and capitalization.2.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o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2.1 Error analysis of moder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Duan Liancheng is the first scholar to classify 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In his article which entitled “A Call on Translators for Good Publicity Materials” (Duan Liancheng, 1990), he analyzes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main types with symptom A and symptom B.In Lin Wusun’s speech “Improving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s Translation so as to Better Introduce China to the World” (Lin Wusun, 1992), his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is similar to those of Duan Liancheng’s.Though the above classification is dealt with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it is also applied to the problems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Duan Liancheng’s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 I divide these popular translation problems into concrete parts: Spelling problems, grammatical problems, lexical problems, unidiomatic expressions, Chinglish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problems.2.2 Concep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Equivalence” here cannot be comprehended as its literal meaning, but in terms of approach. Formal Equivalence concentrates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a message. Those translations would refer to such correspondences as poetry to poetry, sentence to sentence, and concept and concept.Functional Equivalence was first put forward in 1964; its appearance replaced the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generally be equivalent to that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source text.There are two main parts i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maximal equivalence and minimal equivalence.Dynamic Equivalence (Maximal Equivalence)(Nida, 1964:159) refers to the translated text readers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and appreciate it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and it attempts to convey the thought that expressed in a source text.Formal Equivalence (Minimal 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translated text readers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and it attempts to render the text word for word.Dynamic Equivalence is more readable while formal equivalence is literal fidelity; there is no sharp boundary between them.3. Solutions to Public Signs 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3.1 Translation Techniques3.1.1 Follow international standardAlth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signs, some of them have the same function; we could use them for reference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In China, smoking is forbidden in almost every public place,so we can often see the sign“禁止吸烟”everywhere.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they also have such demand,because “No Smoking” is seen in public places as well.such two signs have the same function-prompting. So“禁止吸烟”is translated into“No Smoking” instead of “It is forbidden to smoke” or “Smoking Forbidden”. However,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not to use rare and unnecessary words. Here are some general norms of international signs: Cashier,Full House,On Sale, Lost and Found, Bon Voyage, Approaching Prohibited and so on.3.1.2 AdditionPublic signs at scenic places which include dynasties, legends or other cultural information often have been translated literally. Therefore, most foreigners who do not know Chinese culturewill get confused for this kind of signs. Thus,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addition, which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 comprehension of the original signs in order to add necessary information. Here are some examples: Closed to Visitors, No Scribbling on the Wall.3.1.3 OmissionChinese people tend to use flowery words in writing for different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cultures. However, English writing strives for clearness and simple expressions, words of not much use for understanding of target text or words that may produce negative effect or pose as understanding barriers will be left out. Therefore, translators should omit some unnecessary adjectives or cultural elem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English version easier for foreigners. Here are some examples:慢速行驶—“Drive Slowly” is better than “You must drive slowly”. 前方学校—“School Ahead” is better than “There is a school ahead”.3.1.4 Suitable moodFor thousands of years’ feudalism, Chinese people had formed the habit of ordering and being ordered. 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emphasize on equality and often express feelings in a soft and tender way. So when we translate public signs, we are supposed to avoid those harsh expressions such as “Do not pick Flowers”, for this way can only arouse their unpleasant feelings. In English expressions,“Do not” is seldom used. I nstead are some tender and soft expressions. Therefore,it is advisable to translate this sign as “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3.2 Requirement for TranslatorsActually translation is not an easy work, because it requir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be serious and accountable, as well as should be proficient in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Nord, 2001:77). In order to achieve precis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must stick to remembering that translation means a careful attitude, ric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knowledge.References:[1]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Leiden:Brill,1964.[2]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中国翻译,1990(5):2-10.[4]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上海科技翻译,1998.2:18-20.[5]林戊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J].中国翻译,1992(8):5-10.。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论文导读::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英语论文题目。

论文关键词: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对外宣传材料不断译为各国语言。

各大城市也加快脚步与世界接轨,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在城市面貌上,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

公示语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也就是说,公示语是以公众为对象,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服务。

随着这一语言文体的出现,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隶属于公示语的文体,包括标示语、标识语、警示语等。

作为城市面孔的公示语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

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其目的是要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更加方便的学习、旅游和工作。

但在这些双语公示语中,有很多英译不规范甚至有明显语用错误的现象,这不仅未能达到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最初目的,同时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此,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公示语翻译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目的既然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实现原作意图英语论文题目,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但目前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缺乏跨文化意识,使得外国人不能很好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等。

有些翻译错误的出现问题是由于从事汉英翻译的译员语言功底不过硬所致。

刘利音指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有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

(刘利音,2007)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 在公 示语汉英翻译 中的应 用
俞 碧 芳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 系, 福建福清 300 ) 5 3 0

要 : 为 对传 统翻 译 “ 作 等值 ” 的一 个 重 大 突破 和 翻 译 理论 的重 要 补 充 。 译 功 能理 论 强调 译 文 在 译 观 翻
语 文化 中的交际功能 , 为翻译 目的决定译文 , 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 , 而为公 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 认 也 从
20 :3 ) 公示 语提 示顾 客务 必要 保管 好 自己的物 品 , 06 18该 如果 出现 丢 失现象 , 馆 或酒店 则 不 负责 宾 任 。既然 已经 告知 了可 能导致 的后果 , 以是否 实施完 全 由顾 客本 身决定 。 所
( 指 令 功能 二)
指令功能是指用公示语提供的信息来指导人们 的行为 , 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效果 。此类公示语 措辞简洁, 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汇 , 并采用祈使句 。 例如: 严禁停车(o a ig 简洁明了地 N r n) pk , 指出不得在此地停车 , 其中暗含 的意义是 : 如果违反指令 , 则可能会产生不 良 后果。严禁 随地吐痰 (o p t g N ii ) s tn 也是用祈使句来传达强制性命令 , 以便禁止人们随地吐痰。
2 1 年第 3 01 期 总第 15期 0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 U N LO U I G B AN H O U IN N R LU I E ST O R A FF Q N R C FF J O MA N V R IY A S m o 1 5 u N .0

引 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给公众观看、 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文字语言 。它属于对外宣传 的一 个重要部分 , 其应用广泛, 涉及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诸如指示牌 、 路标 、 商店招牌等。作为一种交 际工具 , 它向公众传达请求、 警告、 提示等 目的, 在我们的生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 由于我 国不断发展经济并扩大对外交流, 所以, 公示语在当今 的社会活动 中占据越 来越重要 的地位, 其翻译活动也变得不可缺少。 当前 国内有关公示语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 本文以 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 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翻译 中的实际应用 , 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 试 示 语 的英 译 。 二 公 示语 的功 能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
1.3 功能翻译的基本要点
功能翻译的基本要点包括有连贯法则 、目的法则和文本类 型。 1.连贯 法 则 在汉英 翻译 的过程 中,要求英文 翻译具有连贯可读性 。这样要求 的 目的在于 ,翻译主要倾向于译文读者 ,那 么,就需要将语言 的文化 背景考虑在翻译要素当中 ,以保证语 言表达 准确达 意。也就是说 ,在 翻译中的连贯法则 ,就是要 求在交 际环境 中 ,文化之 间交流 的意义是 不容忽视 的。 2.目的法 则 在旅 游景 区的标 志语 ,其作 用是 为 了传达 一些必要 的信息 。那 么 ,其所 达到的 目的就是为前来景 区旅游 的游客提供必要 的信息 ,并 且将 中国的传 统文化通 过这种 方式展示 出来 。那么 ,在对于标志语进 行 翻译 的时候 ,就要存在着一定 的 目的性 ,以适 当地选择翻译策略和 翻译方法 。 3.文本 类 型 对于旅游景 区的标志语 的文本类型进行定位 ,就需要明确标志语 信息 的功 能性 和译文 的可接受性 。从原理上来划分 ,文本类型可以被 划 分为信 息类 、表 达类和 呼唤类 。但 是对于标 志语进行 翻译 的过 程 中,这三种类 型的文本并不存在 明确 的界 限,因此 ,翻译要更为倾向
于考虑译文 的可接受性 。从标志语 的信息传递功能而言 ,其是要提示 游客或者是起到一定 的警示作用来禁止游客 的某些行为。那么在翻译 中,就要做到源文信息 的准确传递 ,而避免令人产生歧义。由于译 文 的接受者往往缺乏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 以及社会 陛知识的了解 ,所 以 , 翻译要符合译语 的文化规范 ,以使游客能够通过 自己所驾驭的语 言的 文化理解来解读中国的社会文化。
在旅游景 区,标识语是为 了便于游客 了解旅游景区的信息而公开 展示给游客的信息 ,一般会 以文字 的形式或者是 图形来表达。被我们 所熟悉的游览须知 、路边以及公共 服务设施等等 ,包括景 区的告示和 各 种服务项 目等等 ,都会采用标识语 的方式告知游客 。这其 中也包括 景区的各种提示标牌 和警示标牌 。这些默无声息 的标志语对于维护旅 游景观 的正常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不管从文化交流还是便民利民的层面上来说都具有很大意义。

但是由于汉语的文字和表达习惯与英语有本质上的区别,许多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给人以误导,无法发挥公示语应有的指示作用,还影响着城市在外籍人士心中的形象。

因此,如何完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应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福建地区轨道交通设施公示语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译者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标签:功能对等理论;公示语翻译1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公示语是公众在公共场合所见的文字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它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

公示语的双语化是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必然;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意图在于让外籍人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更加便捷、自如地了解、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虽然经过多年的英语教育,国人的英语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已有很大提升,但英语公示语与英语应用于日常沟通、生活有极大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不当现象,令人啼笑皆非,不能达意反而更容易令人产生误解。

例如,福州地铁站刚试营运的时候,福州火车南站(Fuzhouhuochenanzhan)用拼音作为翻译就曾引起了人们激烈的讨论。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研究表明各学者的研究理论视角各不相同,研究角度多从交际翻译策略、语用学、生态翻译学出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福建地区一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的,也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从功能对等视角下看汉英公共标识语翻译

从功能对等视角下看汉英公共标识语翻译

2021年第17期文学研究32从功能对等视角下看汉英公共标识语翻译郝美霞 金怡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摘 要:标识语是公共场所中的引路灯。

人们依靠公共标识语为指导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一体,国外游客的增多使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功能对等和公共标识语进行概述并举出翻译示例进行分析,以此为公共标识语翻译更为规范及标识语标牌制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对等;汉译英;公共标识语一、功能对等理论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也是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长期翻译《圣经》的过程与实践中根据翻译的本质摸索出功能对等理论。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注重于文字表面的词词对应,而要从宏观出发,实现两种语言间功能的对等,这包括文体语义风格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统一。

功能对等的理论认为翻译应该从读者出发,强调读者的理解感受,而不是拘泥于翻译的形式。

在功能对等当中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低水平即翻译基本内容;高水平则是读者可以通过翻译几乎同等的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含义。

在功能对等中翻译中传达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句法篇章和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

二、什么是公共标识语?公共标识语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人们交际与沟通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它通过文字和简单的图标组合向公众传达必要或有用的信息。

公示语应用的范围也很广,如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医疗服务、教育金融等方方面面。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公示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汉译英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必然会使用到相关的翻译理论。

由于公示语表达简洁明了且大量使用名词短语和动词词组,以下仅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两个方面对例子进行分析。

公示语是实用性很强的文体类型,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通常公示语较简短,引人注目,容易理解。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翻译-文档资料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翻译-文档资料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翻译随着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与国际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成为了中国与国际的文化接轨方面最直接的因素,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

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都在完善对外宣传体制,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公示语方面―逐步实现双语化,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示语用文字或图片、图示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简洁而准确。

一、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公示语(public signs)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其使用范围涉及到环境、政治、交通、旅游、建筑等诸多领域。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不容低估,公示语既是一种颇具魅力的语言交流手段。

它既能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规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1、公示语简洁明了公示语是一种应用文体。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大多简洁明了。

如禁止停车 No Parking、问询处Information、正在营业Open、免费入场Admission Free等的翻译均简洁而准确地表达了相关意义。

2、公示语的功能公示语的功能强大,表现在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这四种应用功能。

指示性:公示语是一种信息服务,其功能在于指示与提醒的服务内容。

如CAR RENTAL 租车服务、TRAVEL SERVICE旅游服务等。

提示性:公示语的指示性功能用处广泛,可以说随处可见,用于提醒人们的行为。

如 DANGER 危险、EXPLOSIVE 易爆物品等。

限制性:公示语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向公众提出相关的限制与约束性要求。

同时并不会强硬、粗暴、无理。

如KEEP RIGHT 右侧行驶、TICKET ONLY凭票入场等。

强制性:这类公示语要求公众必须采取或禁止采取任何行动,言语直白、强硬。

如NO ENTRY禁止驶入、NO FISHING HERE 此处严禁钓鱼等。

2、公示语的文体特点英语公示语的特点有以下5个:(1)全部大写,不加句点。

(2)字数较少。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精品文档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精品文档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工作、学习、旅游、长期居住, 因此, 公共场所标识语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译成英文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的, 如果译得不好, 不但让人看不明白, 起不到提示或帮助的作用, 反而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

然而, 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现象随处可见,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 提出的翻译错误分类说为依据, 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选取实例来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误译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示语研究概况( 一) 公示语的定义公示语研究专家吕和发把公示语界定为: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 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游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

”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定义。

本文中所指的公示语即采用此定义。

(二)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在我国,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 网站(e-signs), 并于2005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 , 各个网站也相继开辟专栏研讨公示语翻译问题。

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语言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功能对等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和应用

从功能对等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和应用

从功能对等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和应用摘要: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话题,公示语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娱乐和购物等等。

一个城市的公示语翻译好坏,直接影响国际友人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印象。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谈论公示语翻译的功能以及应用,以及功能主义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功能对等;公示语;功能和应用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84-02一、功能对等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在1964年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中,译者要关注的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交际效果的对等,而不是形式对等。

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谈其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功能和应用的影响。

奈达认为:“翻译实在接受语种寻找与原文信息最为接近的自然地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对等”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词汇,它是翻译标准的最高上限,而“部分对等”和“功能相似”就可以说翻译标准的下线,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的翻译行为来说,大多数都处于上限与下限之间,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抛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开始重视读者的反映,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直译和自由翻译之间的争议。

德国学者科勒甚至在1972年声称:“等效原则将成为压倒一切的原则。

”而刘宓庆等人指出:“在有些情况下等效是不可能达到的。

”二、功能对等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的功能(一)功能对等的功能功能对等理论首先给公示语翻译以理论支持,使其在翻译时有理可循。

而功能对等包含的“风格”,“意义”,“格式”,“文本”对等,又为公示语翻译的好坏提供了参照标准,令公示语翻译达到自然,忠实于原文的要求,使其不管在哪种语言文化中,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3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4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5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6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7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8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9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10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1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13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4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15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16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7 浅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错误18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19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20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2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23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25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26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27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28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29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30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31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32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33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34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3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36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37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38 中西方餐具文化对比研究—以筷子和刀叉为例39 中式菜名的英译40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41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42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43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44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45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46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47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48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4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5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1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52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5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54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55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6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5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58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59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60 《警察与赞美诗》和《重新做人》中主人公的不同命运6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62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63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6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65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66 英语单位名词研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67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68 广告翻译69 《紫色》中“家”的解读70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71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7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73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74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7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76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77 A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in Film Dubbing Translation78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9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80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1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82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83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8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85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7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88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89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90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多元文化中跨国企业绩效管理91 从商品分类看进口商品商标翻译方法92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93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94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95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96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97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98 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99 高校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100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101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102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103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104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105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06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107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08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09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110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111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112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113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114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115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1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117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18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119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120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121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122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123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24 认知语境在语言交际理解中的作用125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126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27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128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129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比较130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31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132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133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34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135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136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137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38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39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140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141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142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143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44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145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146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147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148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49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150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51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152 论网络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153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154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155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156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157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58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59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16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61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62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63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164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65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166 对《人性的枷锁》中枷锁的研究167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168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69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170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71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172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73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174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175 非言语交际在“别对我撒谎”中谎言分析的作用176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177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178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7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180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81 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182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183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184 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185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86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187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88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189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190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91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192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 t’s Possession193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194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96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197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98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199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第30卷第5期2008年10月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 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30No.5Oct.,2008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莫红利,金美兰(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能够为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为此,译者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文化习惯,遵循简洁明了、互文性和尊重译语文化习惯等原则,灵活采取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公示语翻译;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H0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1734(2008)0520113205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等等。

[1]公示语应用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政府机构、商业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行业、公共管理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旅游服务机构、街道小区、公共场所等等。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懂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或译者把眼光投向了这个领域,其中倪传彬、刘治提出了标记语由汉语译为英语的过程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的原则;[2]王银泉、陈新仁从标识用语交际信息失真、施为功能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和地道等方面对标识用语的英译失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约定俗成是标识语英译中不可忽视的翻译原则;[3]栗长江主要分析了公安标示语和警示语的特点,从实用角度提出了一些翻译的模式;[4]盛俐主要分析了城市标识语英译中存在的翻译失误,并结合标识用语的特殊性,从实用角度探讨了标识语的翻译策略。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是指公共场所、街道、社区等地方的标识、告示、广告等文字,其在语言上应该简洁明了,能够直接传达出指示、警示、宣传等不同的信息。

公示语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引导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宣传政策法规等,因此其翻译准确、传达方式清晰直接很关键。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作用公示语在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翻译文字必须准确直接,能够清晰精准地表达出信息内容。

例如,公示语“请勿随地吐痰”,在英文中翻译为“Donot spit everywhere”或者“No spitting”,这些句子简单明了,表达清晰,能够达到引导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目的。

如果翻译出现了歧义或者语言表达不当,则会影响到公示语的引导作用。

2.警示作用公示语在警示人们注意安全、防范风险方面同样也很重要,因此翻译中需要注意强调安全意识。

比如,公示语“危化品区域,闲人免进”翻译为“Hazardous chemicals area, no admittance for unauthorized personnel”,这句话强调了危险区域的范围,以及禁止外人进入的规定,能够有效警示人们注意安全。

如果翻译出现了语言错误或者表达不当,则将影响到公示语的警示作用。

3.宣传作用公示语在政策法规、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宣传也非常重要,因此翻译中需要注意宣传效果。

比如,公示语“文明出行,从我做起”翻译为“Civilized travel, starts from me”,这句话强调了文明出行的重要性,以及从个人做起的行动,能够有效宣传文明旅游的理念。

如果翻译出现了语言表达不当或者含义不准确,将会影响到公示语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公示语的翻译需要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准确直接、清晰精准地表达出信息内容,以达到引导、警示和宣传等不同的目的,从而起到维护公共秩序、提高社会文明和安全保障的作用。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浅议公共标志中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浅议公共标志中英翻译
以“ w a l k a r o u n d ”为例 ,T h e C o l 1 i n s C O B U I L D A d v a n c e d L e a r n e r D i c t i o n a r y( 2 0 0 6 )第 五版 在 6 5 页给 出了 “ a r o u n d ” 的 两个 释义 :
间 是 绝 对 等 同 的 ” 有显 著 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 思维模 式上存 在明显不同。 笔 者 曾看 到 公 园 的 一 处 公 共 标 志 , 中 文 是 “小 草 微 微 笑,请你绕一绕 ”,而英文却译成了 “ G r e e n g r a s s s m i l e s g e n t l y .P l e a s e w a l k a r o u n d ” ,此 翻 译给 读 者造 成 了困惑 。

不 当 ,如 “ O u t o f u s e ,P l e a s e u s e o t h e r d o o r s ”( 此 门
己坏 , 请 走 侧 门 )应 改 为 “ O u t o f u s e ,p l e a s e u s e t h e o t h e r d o o r s ” ;动 词 形 式 不 当 ,如 “ p a r k ”指 “ 公 园”, 但是 “ p a r k i n g ”意为 “ 停车 ”。
( 三 )中式英语
中 式 英 语 即 口头 语 或 书 面 语 深 受 汉 语 影 响 ,通 常 指 在 中 文 文 本 中 出 现 的 、 不 符 合 语 法 规 范 或 是 怪 异 荒 谬 的英 语 表 达 方 式 。如 下 例 : “ 小心滑倒 ” ( B e c a r e f u l n o t t o s 1 i p )被译 为 “ s 1 i p c a r e f u l l y ”,此翻译过多地考虑了汉语 因素而忽 视 了 英语 语 法 。 “ 注 意 安 全 ,坡 道 路 滑 ”被 直 译 为 “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浅谈功能派翻译理论关照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浅谈功能派翻译理论关照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 21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功能派翻译理论关照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田春霞【摘要】公示语是一种给公众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行为的服务性语言。

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核心信息,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交际功能是公示语翻译的最高标准。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的翻译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回译”和“归译”等两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公示语 公示语翻译一、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甚至定居。

为了方便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多数城市的公众场所都张贴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

但是,许多公示语的语言性、功能性翻译失误比比皆是。

失败的英译公示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交际功能,也极大破坏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本文拟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公示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对公示语的翻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功能翻译理论简述功能派翻译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

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功能派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1.赖斯——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学说。

1971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是赖斯最为经典的著作,她在该书中第一次提出“翻译功能论”的思想,并将“功能类型”的概念引入翻译理论。

虽然在理论上赖斯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并指出 “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她发现在一些情况下等值是不可能而且不可取的。

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译文应当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2.费米尔——翻译目的论。

弗米尔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指出,翻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行为活动,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弗米尔的思想旨在打破对等理论的局限,挣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的束缚,他提出应当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322-326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3043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s of PublicSigns at the Perspective of the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Qi Zhou, Xuxing Huang, Xiajing Yao*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CUG), Wuhan HubeiReceived: Apr. 15th, 2020; accepted: May 25th, 2020; published: Jun. 1st, 2020AbstractAs a language conveying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public sig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However, errors and omissions are frequentlyseen in the translation works of urban public signs. As a consequence, those signs usually fail to fulfill their due func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public signs are mainly intended for information- providing, instructing and cautioning, from which the expected functions can be concluded as in-formational and appellative. Hereby, the texts of public signs can be respectively categorized as informational text or appellative text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func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comprising skopos rule, coherence rule and fidelity rule,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in Wuhan City. And the norms applicable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types are concluded—that is, to ensure the accurate 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level as well as the appellative function in pragmatics.KeywordsSkopos Theory, Wuhan City,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formative and Appellative Texts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周淇,黄旭星,姚夏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通讯作者。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王子璇(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

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

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郭建中,2000,P67)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1. 用词不当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

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2. 语义残缺公共标识语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部分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容易导致语义残缺甚至语义偏差,不利于语言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作者:王子璇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6期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

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
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

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郭建中,2000,P67)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
1. 用词不当
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

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2. 语义残缺
公共标识语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部分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容易导致语义残缺甚至语义偏差,不利于语言文化交流。

例如公共标识语翻译过程中的“高层施工现场”翻译时容易遗漏词语直接翻译为“high-rise construction sites”遗漏了“building”一词,“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s”中英译文存在明显的译文内容不对称现象。

(二)句法不对等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语言,对于语法层面要求甚高,公共标识语翻译素材中语法错误的现象显而易见。

例如“转移时先人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中有的同学给的译文是“When transferring, 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human beings rather than property;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young and old, the sick,and the disabled rather than others”。

其中,“young”和“old”兩个单词前应加上冠词“the”。

另外,译文中分号后面的“priority”错误,只有句首字母大写才更符合英文的习惯。

(三)篇章不对等
很多译者在翻译公共标识语时是完全直译的,出现不认真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的现象,这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例如句子“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直译的译文为“Try to send a distress signal, and use floating objects such as boats, wooden boards, wooden beds,etc.”,不符合英文的结构和措辞。

正确的翻译应为“Try everything possible to send SOS signals. Use such floating objects as boats, boards, or wooden beds whenever necessary.”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四)文体不对等
语言在文体上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应充分解读源语言中的语言文字,同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解读与语言中的非文字符号,把公共标识语的翻译看作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

四、如何规范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一)遵循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在进行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应该跳出中文文字的约束,把文字背后蕴含的含义用正确并且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方式翻译出来。

这样的翻译过程对译者的要求很高,他们要对两种不同语言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避免一字一译。

(二)储备专业翻译团队
公共标识语翻译对翻译团队的储备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招募具有专业翻译技能的译者,或招聘在翻译技能优秀的学生作为志愿者,组成专业的公共标识语翻译团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不规范的现象再出现。

(三)制定统一翻译标准
目前,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多具有很明显的地方性和随意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式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由权威机构和专业译者应用场合较多的公共标识语制定统一翻译标准,这样确保了公共标识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中国,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彰显了一个国家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传统,它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

高度重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遵守严格的翻译理论,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尽快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叶子南 .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