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六与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六与第七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6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6.1复习笔记认识论的真正发展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是认识论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助于我们改造主现世界、提高认识能力,更自觉地从事实践活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1)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a.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

人的实践是以自觉目的性为特征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它要求人们形成关于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案。

这就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需要,即提出了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b.实践又使认识的发生具有了可能性。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分化的起因和标志。

主体之所以为主体,就在于他能够把自我与对象区分开来,并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发起者。

人是以工具为中介,在同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客体的概念,并意识到自己是主体,由此开拓了人所特有的认识活动。

②实践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劳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劳动为原初、根本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渐在人脑中得以“内化”,从而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③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语言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劳动一开始就需要人们彼此协调动作、交流经验,由此产生了语言。

交往的扩大和语言的发展作为两个强大的推动力,使人的认识活动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作为人的认识能力标志的,就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认识结构。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①个体的认识发生过程在个体认识的发生过程中,主要包括:a.儿童的可塑性活动所引起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由社会对儿童发生影响并引起儿童反应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哲学原理随堂练习

马克思哲学原理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9. 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
A.商品的价值 B.生产价格 C.工资的形式 D.成本价格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0.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7.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C. 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在市场上按价值全部卖掉
D. 社会资本再生产需要的物质资料按价值全部买到
问题解析:
23. 某工人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150%,100% B、150%,200%
C、100%,200% D、150%,300%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私有制的产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南斯拉夫c.越南 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景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沦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D.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于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辖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 人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c.奥地利 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D.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 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 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 D. 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 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尤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 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敷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6)--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试卷答案

(6)--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答案要点] 这种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渗透着灵魂的、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有机体中生长出来的。

由于这种自然观把一切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都归为某种带有灵魂的有机体,因而它又被称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2. 外部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外部自然,是指在人之外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

3. 自然的人化[答案要点]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去利用和改造各种自然物质,使自然界按照人的尺度和目的发生变化,使自然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

4. 人化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已经同人类发生联系、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造、这样那样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那部分自然。

5. 天然自然[答案要点]无论是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还是人类产生以后仍处于人类活动范围以外的自然界,都属于尚未纳入到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历史之中的那部分自然界,我们将其统称为“自在自然”或“天然自然”。

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答案要点] 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当代的实践活动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态势,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态问题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它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故被人们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7. 生态伦理学[答案要点] 生态伦理学致力于改变人类以往的错误观念,努力确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强调人类只能在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所许可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有节制的物质能量交换,要求人们自觉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8. 绿色科技运动[答案要点] 绿色科技运动则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第10章 【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第10章 【圣才出品】

第6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概念题1.反映答:反映是指物质固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

通常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

这是物质一般反映特性的最高级、最复杂的表现形式。

2.感性认识答:(1)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式:①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的反映;②知觉是多种感觉组合而成的整体,是对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③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觉、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是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2)感性认识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感性认识以直接性和形象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已经包含着认识由直接向间接、由个别向一般发展的趋势。

3.理性认识答:(1)理性认识的含义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形式:①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思维的“细胞”,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②判断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在内容上则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反映。

③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思维形式。

(2)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以间接性和抽象性为特点。

理性认识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以及进一步形成概念的逻辑体系即理论体系的过程。

4.理性因素答: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在人的知、情、意这三类意识要素中,“知”包括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5.非理性因素答:非理性因素是指情感和意志包括冲动、欲望、本能等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着作是;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A、非实用性B、非功利性C、智慧性D、技术性E、永恒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11. 哲学的功能有:;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2. 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哲学有智慧性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是科学的科学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1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A、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B、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C、世界是否永恒存在的问题D、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E、世界是否运动的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4.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有以下主要观点:;A、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B、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C、三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本原D、四元论:认为世界有四个本原E、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E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E、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静止是指;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3. 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唯心主义时空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5. 意识是;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6.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7. 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9. 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有;A、自然科学的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E、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E2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A、哲学物质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历史阶段B、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构成物质要素的原子C、以一定自然科学材料作根据D、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E、把世界的本原说成是某种特定的物质结构层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2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E、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E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B、物质世界不存在精神,意识的运动C、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E23.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24.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有;A、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B、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E、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的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0.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2. 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3.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6.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7. 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A、不可知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唯物辩证法;A、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B、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C、回答了世界“做什么”的问题D、回答了世界“在哪里”的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9.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20.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21.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2. 辩证的否定是;A、外力作用的结果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D、事物的自我否定E、绝对的否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3.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事物的本质联系B、事物的必然联系C、事物的稳定联系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E、客观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24.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第四章实践和认识1.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实践是指;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4. 概念、判断、推理是;A、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感觉、知觉、表象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A、诡辩论B、经验论C、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法思想D、经验论思想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1. 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13. 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认识的有;A、初步观察结果B、实验数据C、访问记录D、未经分析的检测结果E、对某人某事的初步印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A、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B、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C、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D、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E、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15. 关于“实践”定义的重新思考,涉及到的内容有:;A、实践除了“改造”,还有“保护”和“恢复”B、生活实践问题C、精神劳动实践问题D、科学技术实践问题E、真正实践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意识的加工厂D、思维的对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反物质”的发现,证明列宁的物质定义;A、过时了B、是正确的C、是不完整的D、是绝对不变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2.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B、世界的本原是气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E、世界的本原是无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3.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B、相互包含的关系C、永恒和暂时的统一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E、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E15.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表明;A、思想是观念的东西,不是物质力量B、思想要发挥其能动性,必须依靠物质力量C、思想只有与实践力量相结合,才会实现能动作用D、思想具有伟大的能动作用E、思想要发挥能动性,必须同物质力量相结合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第六章社会基本结构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6. 矛盾是反映;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质变是指;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普遍性C.绝对性D.客观性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练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B、C)学说,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A、辩证唯物主义学说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C、剩余价值理论D、阶级斗争学说E、无产阶级解放理论2、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A、B、C、D)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4、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C、D、E)A、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B、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的革命C、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D、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革命E、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5、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下面这些特征:(A、B、C、D、E)A、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B、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的社会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6、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B、C、D、E)A、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B、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艰巨任务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D、存在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E、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B、C、D、E)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

2019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答案

2019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答案

2019年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价值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我们的启迪
第五章从世界的物质性理解实事求是
第六章矛盾法则与人生智慧
11.(多选题)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
参考答案:ABCD
第七章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20.D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D 2. AC 3. CD 4. BD 5. ABCD 6. ABC 7. ABD 8. ABCD9. DCD 10. ABC三、判断题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恿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屉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

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晶面向社会的需要。

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普遍性C.绝对性D.客观性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p3)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最新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最新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单选题)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2.(单选题)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3.(单选题)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4.(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5.(单选题)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6.(单选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7.(单选题)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8.(单选题)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9.(单选题)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10.(多选题) 哲学的性质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6附标准答案

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6附标准答案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历史是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3.所有的社会意识形式都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C.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的规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规律
E.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正确答案:ADE
6.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大对抗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下列各项属于最初的奴隶主阶级形成的途径的有( )。
C.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正确答案:D
4.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个意思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正确答案:B
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7.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正确答案:D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B.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
A
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静止参考答案: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
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
5.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事物的相对性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事物的变化
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 矛盾是反映()。

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主体和客体之
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C
7.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B
8.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C 9. 事物
的度是指()。

A、事物的临界点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C 10. 质变是指()。

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
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参考答案:C 11.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

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参考答案:B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参考答案:B 13.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

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
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
D、洪水冲毁庄稼参考答案:C
14.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参考答案:D
15.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参考答案:B
16. 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

A、度 B、属性 C、量 D、特殊矛盾参考答案:C 17. 参考答案:A
18. 61-17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参考答案:A
19.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
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
D、本质的联系
E、外部的联系参考答案:BD 20. 辩证的否定是()。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参考答案:BD 21. 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考答案:ABCDE
22.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
D、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参考答案:BCD
2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哲学寓意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量变就是质变
E、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质变参考答案:ABC
24.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25. 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

参考答案:×
26. 现代科学表明,思维运动也是一种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