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100道含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100道含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100道含答案1、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 [单选题] *A. 莲叶(正确答案)B. 田野C. 鱼D. 池塘2、写下千古名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著名诗人邵康杰属于我国哪个朝代?() [单选题] *A. 北宋(正确答案)B. 南宋C. 元朝D. 清朝3、《长歌行》中表达时光如梭,光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单选题] *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正确答案)C.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讲述的是什么的力量?() [单选题] *A. 太阳B. 月亮C. 风(正确答案)D. 雪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提及的玉门关在哪里?() [单选题] *A. 漠北沙地B. 新疆戈壁C. 甘肃敦煌(正确答案)D. 宁夏平原6、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的? [单选题] *A. 对比B. 拟人C. 比喻D. 夸张(正确答案)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正确答案)8、唐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飞将”指的是哪位英雄人物? [单选题] *A、“飞将军”李广(正确答案)B、“飞大帅”李毅C、大将军霍去病D、大将军卫青9、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反映的是? [单选题] *A、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前B、作者对未来的忧虑之情C、作者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和志向(正确答案)D、作者不忘师恩,负重前行10、以下诗句中能体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寂静空旷之感的是? [单选题]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正确答案)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1、《送元二使安西》中,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及举例解析1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及举例解析1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及举例解析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完整版)初中物理资料-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

(完整版)初中物理资料-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

初中物理资料-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例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解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一定相同。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本题中研究的是桥的运动状态,“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选C。

点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具体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应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定,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说明山是运动的,而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肯定是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因此是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说明船是运动的,所以是以山为参照物,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经典题目,对于这类参照物的题,一定要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

例3.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解析: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

故选A。

点评:此题中“不疑行船动”和“唯看远树来”两句研究的对象不同,所选的参照物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的辨别之间的关系。

例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_,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___是运动的。

初三语文54古诗词鉴赏(一)

初三语文54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一、考点指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原以选择题居多,但去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二、题型例析1、概括品质古诗词有许多托物言志,赞美人物(植物)品质的诗词,这些诗词能启发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解题时要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从诗中筛选出最能表现梅的品质的词句:飞雪、不争春、春来报,这样可以概括出梅的品质: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2、理解心境诗词是诗(词)人性灵的体现,好多古诗词表达了诗(词)人的人生体验和心境。

例: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但余钟磬音。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解这道题时,要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第五句中的“悦”来回答,作者的心境为“欢悦”。

3、选择诗句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因此,它们有适合自己的语境。

具体运用时,要选择合适的语境。

例: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

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啧西行军》)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解这道题时,首先要了解A—F这六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1)处填的诗句是表现雄奇景观的句子,应是D;(2)处填的诗句是表现风雪酷寒的句子,应是C;(3)处填的诗句是表现慷慨悲壮的句子,应是A;(4)处填的诗句是表现惆怅无奈的句子,应是F。

古诗词里的物理及解析

古诗词里的物理及解析

古诗词里的物理及解析解读一、《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乘船在江南水乡苏州城外枫桥停泊过夜时写下所见所闻的景色和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全诗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这五种景色,写出了秋夜江船上诗人思乡、忧愁久久不能入眠的情绪。

通过品读这首诗,可以直接联想到的物理知识有:1、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月亮不是光源,但它可以反射太阳光,被月亮反射的太阳光能够在真空和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到达地面。

江中渔船上灯火是光源,灯火星星点点,非常昏暗使江边枫树朦朦胧胧。

2、机械运动。

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夜深人静月亮渐渐地落下。

3、声音的产生。

乌鸦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声啼叫,寒山寺的钟声由于撞击振动而发出悠悠的声音。

4、声音的传播。

乌鸦的啼叫、寒山寺钟声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到诗人的客船,引起诗人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引起听觉。

5、声音的特性。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色,诗人通过音色分辨出乌鸦的啼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

6、凝华现象。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秋夜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客船、树木上形成霜。

解读二、《襄邑道中》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写下《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红。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具东。

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物体的颜色与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1、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

2、诗人身在船上,船和云运动快慢和方向相同。

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它们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都是静止的。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云和船都是运动的。

所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具东”。

解读三、《望庐山瀑布》庐山以优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歌颂了大自然的神奇。

诗中用一个“生”字把香炉峰和缭绕峰顶的烟雾都写活了。

参照物和古诗词赏析

参照物和古诗词赏析

参照物和古诗词赏析在我们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一个有趣且重要的元素——参照物。

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判断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需要参照其他物体一样,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也常常需要通过参照物来凸显和表达。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参照物。

在物理学中,参照物是被选定为衡量其他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标准物体。

在古诗词里,参照物可以是具体的景物、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情感氛围、历史背景。

通过这些参照物,诗人能够更生动、准确地传达他们的所见所感。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明月和清泉就是一种参照物。

明月的清辉洒在松林之间,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淌,通过这两个参照物,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间夜景。

我们仿佛能看到月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影子;能听到清泉撞击石头发出的清脆声响。

这种宁静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再看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在这里成为了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参照物。

旅居在外的诗人,看到洒在床前的月光,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

明月的存在,让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更加深沉。

因为在传统的文化中,明月常常象征着团圆,而此时诗人独处他乡,与亲人相隔甚远,明月的明亮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诗词中的人物也可以作为参照物。

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成功成为了一个参照。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机遇的感慨,如果没有那场有利的东风,也许战争的结局会完全不同,大乔小乔可能会被曹操掳去,锁在铜雀台中。

这里,周瑜的成功与可能的失败形成了对照,让读者对历史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除了具体的景物和人物,情感氛围也能作为参照物。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凄凉、愁苦的氛围贯穿始终。

通过这种氛围的烘托,后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词句,更能让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寂寞。

与物理参照物有关的古诗

与物理参照物有关的古诗

与物理参照物有关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对物理参照物的描绘和借喻。

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还反映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与物理参照物有关的古诗吧。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古诗中常常以明月作为参照物,借以表达人们对自然之美、人生之幽远的感慨。

明月高悬在天空中,仿佛是一轮圆满的明镜,照射出人间万象。

作者透过把酒问青天的方式,表达了对明月的敬仰和对人生命运的追问。

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句诗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的景象,用长江代表时间的流逝,浪花淘尽英雄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消逝。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也象征着历史的洪流。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生于南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涌现。

古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物象,来抒发对春天、生命和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这句诗中的红豆,正是一种物理参照物来表达对生命、爱情和希望的美好祝愿。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崎岖多变的山水风景,河山交错,道路曲折。

作者通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来描绘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表达了人生的坎坷和起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5.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山水和谐,牧童与黄牛恬静自在。

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给人以自然纯朴、宁静祥和的感觉。

黄牛、牧童和歌声成为一种和谐的物理参照物,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诗描绘了旭日东升,映照在江面上的场景。

江花红艳如火,江水绿蓝似天,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句诗描绘了江山代代留下的才子佳人,他们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各展风采,留下不朽的成就和传世之作。

初一_参照物、运动的描述

初一_参照物、运动的描述

一、参照物、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参照物:一个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某物体为标准。

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对于参照物,要注意以下两点:1. 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我们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典型例题例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是以_ 为参照物的。

例2、小明乘车回家,小明看到窗外的树木、房屋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

例3、怎样解释法国飞行员在空中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例4、一队士兵以V1=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队伍长1200m, 骑兵通讯员以V2=10m/s的速度从队尾奔向队首传达命令,到达队首后又立即掉头以原速返回。

求通讯员往返一次用了多少时间?(掉头时间不计)针对训练题型一——引用语句中参照物的判断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为参照物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为参照物的。

2、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为参照物。

3、“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是以为参照物。

4、毛泽东诗词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为参照物。

5、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乌云遮住了太阳。

题型二——生活实例中参照物的判断1、乘电梯上楼,透过电梯房的玻璃看到楼房在向下降,这是以为参照物。

2、小明同学乘坐在运动的翻滚车中时,感觉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无风的上午,体育课上老师组织百米竞赛,张军同学跑步时感到风迎面扑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

品唐诗学物理

品唐诗学物理

品唐诗学物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脍炙人口,文学艺术价值也很高,而且许多诗句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了搜集整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妨抄录部分,与大家分享.一、与光有关的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平面镜成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二、与声有关的诗句三、与能量有关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态变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古诗词中的中考物理知识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

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

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

一、诗词中的能量知识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能转化为能。

(哈尔滨市)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

(河南省)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而本空应填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运动。

评析古诗中的物理现象

评析古诗中的物理现象

评析古诗中的物理现象我国古诗博大精深,寓意含蓄深刻。

詩人对自然现象观察细致且富有想象力。

也许诗人当时还不知其中自然科学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解释其中的原理。

但自然现象的神奇、直观,又给予诗人很多遐想。

于是,他们通过应用文学的艺术,表达诗人内心的思想、志向、托物言志、感物心怀,阐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

下面我就简评一些古诗中的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现象的解释。

1力学现象1.1参照物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其中诗人以自己所坐的船为参照物,描写两岸青山的运动,青山好像向诗人走过来。

诗人又以两岸为参照物,描绘船是从东边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向西边方向顺流而下。

诗人巧妙应用参照物,生动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的特点和小船由远至近出现。

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壮丽的山水图卷。

再如清朝孙原湘的《西陵峡》诗句:“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

”其中诗人以自己所坐的船为参照物,把江岸边上的树描绘成从帆底退去。

把前面楚台描述成扑向船橹一样。

正是诗人以船为参照物,才有了动、静物体正好颠倒过来写。

既写出船行至西陵峡独特的感受,又给读者以新奇的印象。

1.2机械能汉五朝刘邦的《大风歌》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人形象描绘狂风的威力,它具有强大动能,使满天云朵飞扬。

再如唐朝王维的《少年行》诗句:“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是一首描写战斗场面的诗。

一个人能拉开两张雕花大弓。

张开的弓,它具有很大的弹性势能。

在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就转化为箭的动能。

使箭能够射杀远处的敌军将领。

2光学现象2.1平面镜成像据考古研究,公元600年左右,我国齐家文化后期,已经制造出相当水平金属反射镜叫鉴,作为镜子使用,所以古代就有很多关于镜成像的诗句。

唐朝张九龄的《照镜见白发》诗句:“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古诗词赏析

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古诗词赏析

最新初二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古诗词欣赏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参照物,是相对于山运动的船,“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一句是选地面为参考系的.2、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是以为参照物。

解析:诗中的“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两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牛从桥上过”时若以桥下的水流作为参考系,自会“桥流水不流”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为参照物。

解析(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4、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解析: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

故选A。

点评:此题中“不疑行船动”和“唯看远树来”两句研究的对象不同,所选的参照物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的辨别之间的关系。

5、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_,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___是运动的。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_______的。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月落”指天将破晓,月亮落下山,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月亮是运动的。

与机械运动有关的诗词习题分析及练习

与机械运动有关的诗词习题分析及练习

与机械运动有关的诗词习题分析及练习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赵洪伟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

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借助古诗词学习物理知识,能起到一石二鸟的特殊效果。

1、有一首诗这样写道:“自卧竹杖顺水行,卧看两边万重山。

疑是青山往后走,原是竹舟顺水流。

”“青山往后走”这是以为参照物,“竹舟顺水流”这是以为参照物。

分析:“青山往后走”是说青山向后运动,这是以竹杖为参照物的;“竹舟顺水流”是说竹舟随水前流,这是以岸边的青山为参照物的。

答案:竹杖(竹舟)、岸边的青山(树木)2、有这样一首诗:“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

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

”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为参照物,“晚云遮明月”是以为参照物。

分析:“月羞躲云中”说月亮是运动的,这应以云为参照物;“晚云遮明月”说云是运动的,这是以月亮为参照物的,答案:云、月亮3、唐朝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为参照物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为参照物的。

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孤帆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

答案:船、青山4、唐朝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结合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算出船从白帝城行到江陵的平均速度大约是km/h。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处于运动的条件下,所选的参照物不能是()A、河岸B、山C、山上的树D、轻舟上的人分析:(1)从白帝城到江陵约1200里,即600千米,假设船行驶的时间为12小时,根据公式υ=s/t得υ=600km/12h=50km/h。

参照物古诗

参照物古诗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诗中所选参照物分别 是行船和河岸。这运用了物理 学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原 理。
2,小小竹排江中游
这句说的是竹排我们看着是在运动的, 而且在我们看来是相对江岸在运动的。所以 说这里面的参照物是江岸,或者说是江岸上 的青山。而相反的,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 说的是பைடு நூலகம்山似乎在走动,而这里青山的走动 是相对于正在运动的竹排而言的,所以说这
里面的参照物是竹排。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愁眠 其中“月落”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
月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 俱东。
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诗人以 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5,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 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的桥流水不流:本应是水 相对于桥的位置发生变化,水 是流动的,而偏偏桥动,是桥 相对于流水的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是水。
6,“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 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 己走来。所以是远树是运动的, 是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 自己”为参照物。

参照物和古诗词赏析

参照物和古诗词赏析

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例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解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一定相同。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本题中研究的是桥的运动状态,“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选C。

点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具体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应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定,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说明山是运动的,而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肯定是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因此是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说明船是运动的,所以是以山为参照物,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经典题目,对于这类参照物的题,一定要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

【例3】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解析: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

故选A。

点评:此题中“不疑行船动”和“唯看远树来”两句研究的对象不同,所选的参照物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的辨别之间的关系。

【例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_,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___是运动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述物和参照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述物和参照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述物和参照物
摘要:
1.描述物的概述
2.参照物的概念
3.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描述物和参照物分析
4.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述物和参照物分析
正文:
1.描述物的概述
描述物,顾名思义,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物品或景象。

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描述物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描绘场景和塑造形象。

恰当的描述物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引导读者产生共鸣。

2.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是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用来作为比较基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通过参照物,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绘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变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描述物和参照物分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这句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这里的描述物是瀑布,参照物则是地面。

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描述,作者形象地展示了瀑布的高度和气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4.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述物和参照物分析
“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句诗描绘了明月映照下的江水之美。

这里的描述物是江水,参照物则是天空中的银河。

作者通过将江水与银河相比,形象地表现了江水在月光映照下波光粼粼、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对江水的美景产生无限遐想。

综上所述,描述物和参照物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知云与我俱东物理题

不知云与我俱东物理题

这道题目是一道诗歌与物理相结合的题目,涉及到参照物和运动的相对性。

首先,从诗歌的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以推断出诗人和云都是向东运动的。

也就是说,诗人与云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相对静止。

其次,由于诗中提到“卧看满天云不动”,这其实是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船为参照物时,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所以诗人看到的云是相对静止的。

因此,答案是: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

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

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

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液化)。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习题赏析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习题赏析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习题赏析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时出现了一些学科浸透题。

由于语文中的一些古诗词,甚至歌词等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借古诗词来考察学生根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题型是经常出现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进步学生的阅读理解才能、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

下面对本人搜集到的一些此类习题进展解析,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诗词与光学例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解析:“皓月〞即月亮,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为人类效劳的,它本身不发光,不属于光源;“静影沉璧〞中的“影〞指的是“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答案是:C。

例2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桃花看上去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吸收其它色光,只反射红色的光。

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是:C二、诗词与声现象例3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的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方言、土话解析:分开家乡多年,乡音未改,这里的“音〞指的是音调、响度还是音色呢?我们知道,音调有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而频率和振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所以"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的是音色。

答案是B。

例4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答复声学问题〔〕黄昏农村小河旁,姑娘单独洗衣裳。

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

棒打衣服悄无声,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参考答案:〔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单独一人洗衣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

_2021高考诗歌鉴赏事物、景物、人物形象示例及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汇总

_2021高考诗歌鉴赏事物、景物、人物形象示例及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汇总

2021高考诗歌鉴赏事物、景物、人物形象示例及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汇总2021诗歌鉴赏事物形象示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png):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只该。

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15.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6分)参考答案14.B 【解析】“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

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

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全词结构显得很精致。

15.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测量常见的几种特殊方法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有钢卷尺、三角尺、直尺,而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仪器并不常用。

当我们手边测量工具仅有直尺和三角尺时,而测量的对象却是不规则(或者非直线形)物体,用常规方法不能直接测出其长度,现举一些长度测量常见的特殊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兴趣,活跃思维。

1.化曲为直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较短的曲线。

具体做法:把棉线的起点放在曲线的一端点处,让它顺着曲线弯曲,标出曲线另一端点在棉线处的记号作为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起点至终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度。

实例:测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硬币的周长、圆柱的周长、胸围、腰围等。

2.滚轮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比较长的曲线。

具体做法: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

实例:测操场跑道的长度、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辅助法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

具体做法: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图所示(注意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物体,并与刻度尺垂直)。

实例: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人的身高等。

4.累积法
适用范围: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

具体做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实例:测一张纸的厚度,可将100张叠起来测量,除以100算出平均数。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将细铜线密绕在铅笔上,用总宽度除以匝数算出铜线的直径。

5.几何法
适用范围:对于不能分割或攀登的某些较高的树木、旗杆或建筑物等。

具体做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

如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

实例:要测一旗杆AB的高度
先测出其影长BC,人的高度A′B′及人的影长B′C′,它们分别构成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图所示。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得。

综上所述,长度测量的方法及形式多种多样,同学们不妨在实际生活中开动脑筋尝试应用,有利于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参照物和古诗词问题赏析
例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解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一定相同。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本题中研究的是桥的运动状态,“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选C。

点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具体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应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定,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说明山是运动的,而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肯定是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因此是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说明船是运动的,所以是以山为参照物,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经典题目,对于这类参照物的题,一定要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凡是选作参照物的物体都认为其是静止的,而参照物的选取又是任意的,注意灵活选择参照物。

例3.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解析: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

故选A。

点评:此题中“不疑行船动”和“唯看远树来”两句研究的对象不同,所选的参照物也不相同,应注意区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的辨别之间的关系。

例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______,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________是运动的。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_______的。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月落”指天将破晓,月亮落下山,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月亮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流水;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例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和______。

解析: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答案为:船、岸边。

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例6.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话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是______的。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以“青山”为参照物,“舟”与“青山”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舟”是运动的,所以说“轻舟已过万重山”;因为“地球”与“卫星”同步,以地球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又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青山;地球;运动。

例7.“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为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经改建后,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更加秀丽迷人,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

解析: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与河岸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与游船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游客与游船保持相对静止,所以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例8.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月之东驰”是因为选_____为参照物。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的。

解析:“月之东驰”是说月亮在运动,而月亮正是相对于“游云西行”来说的,它们之间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此时所选参照物为云;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与云的位置都在发生改变,所以它们都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云;运动。

点评:中国的古诗文中很多都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在理解时首先要明确诗文的含义,再与相应的知识进行对号入座,并用现代的物理知识对古文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