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合集下载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一、引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深入研究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意义、方法和路径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认同、坚定信念和强烈自信的状态。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大学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只有具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大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美好,进而产生对国家的热爱和为国家发展献身的情感。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只有培养了文化自信,大学生才能更加自觉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大学生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立足,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才。

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只有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才能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学校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又融合了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乃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是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当务之急文化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对峙文化的存在。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融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各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当地的本土文化。

比如美国随着好莱坞、迪斯尼、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风靡全球,不仅为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到处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

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动声色而颇具杀伤力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于主导地位。

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在国内外复杂环境里,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心理容易出现矛盾,往往陷入苦恼和困惑之中。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基本原则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文化实践活动。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高校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开展建设工作。

根据对文化发展规律和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大学文化建设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原则,应坚持个性化与遵循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相统一原则,应坚持独立性与担承社会责任相统一原则,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原则,应坚持系统化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统一原则。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活动,才能建设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学是传承文化、研究文化、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

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继承和传播具有先进性的各种文化成果,大学不断创造出的最新文化成果引领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先进文化也指导着大学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00后”一代大学生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他们作为新时代的创造者和接班人,怀揣着对祖国未来的殷切期望,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培育“00后”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文化自信的内容、培育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0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自信。

这其中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他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与独特魅力有深入的认识,并以自己的理解与创新传承发展。

其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所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他们应该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自觉接受并传承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和贡献。

作为“00后”大学生,他们要具备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勇敢地担负起为国家发展建设的使命。

二、培育“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途径培育“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首先,在教育课程中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素。

通过课堂教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各个学科,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阅读相关经典著作等途径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从而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在未来,应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育、学习、传承、作用、实践意义、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

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具有浓厚的革命情怀和精神力量,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至关重要。

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可以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先进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应包括:研究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57作者简介:吕展榕(1994-),女,汉族,硕士,科员,沈阳药科大学,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唐丹(1982-),女,汉族,山东莱州人,研究生,沈阳药科大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姚屹北(1984-),男,汉族,硕士,科员㊁副研究员,沈阳药科大学,研究方向:思政教育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吕展榕 唐 丹 姚屹北(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本溪117004)摘 要:推动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不仅是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梦 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先决条件㊂本文通过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分析树立文化自信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联系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对影响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因素进行了分解,为高校做好思政工作,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出对策㊂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F 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7.026 文化凝结在人类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中,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是发展振兴的深层力量㊂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的精神是否富足,对本国㊁本民族的文化是否有足够的自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条件㊂党的十九大以来,从 三个自信 到 四个自信 的变化,不仅是语层面上的变化,从根本上讲,将 文化自信 置于与制度自信㊁理论自信㊁道路自信并列的位置上,是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的有力证明㊂大学生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博大精深㊁繁荣发展的中华文化深深镌刻于思想当中,能够引导大学生用开放㊁自信㊁担当的眼光看待未来,这与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㊂因此,高校㊁社会要共同努力,在日益复杂的现实情境下引导大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推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㊂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完整的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囊括其中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础㊁更广泛㊁更深厚的自信㊂当代中国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发展大变局相互交融的拐点上,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你中有我㊁我中有你㊁命运与共㊁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力量对比在此消彼长中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㊂实现民族复兴,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先决条件㊂对自身的文化越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平等的心态与其他文化展开对话,越能够主动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养分为自身的发展服务,也就越有能力从容应对变局㊂因此,树立文化自信不仅事关过去和现在,更是事关未来的头等大事㊂2 树立文化自信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是大学的重要目标㊂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大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工程师㊁科学家,更重要的是要为全社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正确的人才㊂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不仅可塑性强,而且吸收接纳能力十分强㊂但大学生受限于自身的年龄和阅历,因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十分容易被不良价值观㊁不良思潮误导㊂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当代大学生目睹了文化价值碰撞与社会关系变革的现实情况,在多元价值理念下,稍有不当就极容易是非难辨,目迷五色㊂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思想 压舱 ,为价值 定盘 ,推动大学生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㊂ 德育 首当其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起点㊂德育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还包括理想信念教育㊁价值取向教育㊁文明素质养成教育㊂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其中发挥出关键作用㊂通过引导大学生用全面端正的观点看待本国文化㊁吸纳外来文化,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将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紧密结合,将个人理想的实现注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协调统一㊂因此,从教育的价值功能上看,树立文化自信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价值功能上是相统一的㊂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旨在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华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可于继承,目标是发挥文化对于人的精神的引领作用,以文化来塑造人的品格㊂从这一点上看,培育文化自信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上也是相匹配的㊂3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㊂(1)内因㊂内因即是与大学生自身㊁学校教育等相关的因素㊂我们的国家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继承者,应该要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㊂一是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不足㊂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58大学生虽然接受多年社会主义教育,但对于很多文化层面的知识只知皮毛,而没有深刻领会文化的内因内核,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㊂而且大学生毕竟阅历较浅,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培养塑造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也尚处于发展当中㊂很多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只限于课本中知识,对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没有系统清晰的认识,也没有把培养文化自信与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㊂二是高校文化自信培育不到位㊂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温床,是塑造大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大花园,很多高校专注于学生专业知识㊁就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形式大于内容㊁宣传重于实效的倾向,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思政教育有行动,而无法衡量学生是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入心入脑㊁指导实践㊂三是教师队伍能力存在差距㊂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路人,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和能力的塑造具有最直接的影响㊂但在很多高校中,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流于形式,缺乏站在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面前帮助学生梳理文化自信脉络的能力,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㊂(2)外因㊂外因即是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来自全球化㊁市场化㊁网络化等领域的思潮对于树立文化自信的冲击和影响㊂一是来自意识形态领域和价值观方面的冲击㊂当今世界不可避免地逐步迈向更加多元的方向,不同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在全世界形成各种各样的碰撞,不断相互融合㊂但面对来自西方国家一些腐朽思想文化流入的现实,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辨别和抵制能力㊂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文化市场,与经济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的教育人㊁引导人㊁凝聚人的功能被消遣㊁娱乐功能所替代,大学生容易在这些思潮下迷失自我,丢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传承㊂二是网络时代面临的文化向心力挑战㊂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模糊了不同国家㊁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㊂虚拟世界中存在的消极思想极容易通过互联网相互传播,很多人把互联网视为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封建㊁暴力㊁色情等内容,容易捕获好奇心强㊁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无形中冲击了文化向心力的凝聚㊂4 文化自信视角下增强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对策4.1 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作用要不断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强化政治意识,提高组织引领能力,将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全过程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甄别,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的不良侵蚀,将树立文化自信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㊂在现今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趋势下㊂我们大学生要坚持文化的自主性㊂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的产物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㊂尽管我们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兼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但原本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国的土地,散发出中华民族风格与智慧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㊂4.2 要正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党的十九大以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视日益增强㊂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很多不良思潮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影响,不少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 文化自觉 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严重不足㊂高校和社会都要正视这些问题,直面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上的侵蚀,正视文化教育中的短板,调动各方力量解决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将对未来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培育人才的具体行动,将文化教育真正渗透入教育的始终㊂4.3 要发挥好不忘初心㊁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作用 初心 存着文化自信的力量,源自民族精神的千年传承㊂只有树立文化认同㊁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孜孜以求的复兴梦想才拥有灵魂㊂要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注重文化自信培育效果,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目标鲜明㊁形式多样㊁具有专业特点㊁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具有特色和有品牌效应的教育活动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㊂这类课程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㊁传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文化传统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人生观㊂4.4 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的阵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育高素质大学生的营养基,要利用好这个阵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如社团活动㊁文化交流会㊁传统文化展示会等方式,结合本校㊁本地区㊁本专业的特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逐步培养文化自觉㊁树立文化自信㊂高校要为大学生搭建起网络文化阵地平台,参加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如参观博物馆㊁纪念馆㊁文化馆,参加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如创建主题教育网站㊁举办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等㊂将青年学生培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㊁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者,以及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㊂参考文献[1]刘水静.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觉与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研究回顾与前瞻[J ].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5).[2]许筱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及涵育路径[J ].教育评论,2017,(9).[3]郭巧云.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多维审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思想道路息息相关,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国家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以应对外部文化的冲击和考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挑战至关重要。

只有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潮流。

1.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性认知。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者和塑造者,应该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理性认知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要求。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课程,组织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对其的理性认知。

2.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教育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文化艺术晚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5篇

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5篇

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5篇第一篇: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这样的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

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方面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扩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方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逐渐式微。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对塑造个体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大学生中,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导致一些人在道德修养上出现偏差和缺失,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在未来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1.2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字数:251】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索赁2Ⅲ.-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刘永生,康丽滢,郭秀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
社会核心价值是一个民族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 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体系和价值观念,是一个历史范 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价值体系。中华民族根据时代 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与时俱进地丰富
[基金项目]2013年承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立项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研 究”(CDZY一201302)。 [作者简介]刘永生(1972一),男,河北平泉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副主任,讲师;康丽滢(1980一),女,河北承德 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
209
高校教师作为文化工作者应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生活中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立足于中国现实紧紧围绕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民族这个中心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反映中华民族的根本抱负和理想这个主题努力创造出丰富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我们时代进步精神的作品推进课堂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在大学校园创造良好的培育民族精神的外在环境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精神大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迎接世界文
化挑战、反对文化侵略的精神武器。在当今世界,西方发 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企图消解其

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 艺术教育71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谷绵绵/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从层层困难中一点一点创造的伟大成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科学的选择。

树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多次结合,了解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在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和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定时期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文化产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守护着我们,督促我们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仅是思想理论问题,更是如何在现实中加强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是需要推进的实践智慧。

高校是立德树人主阵地,新时代我国高校“铸魂”工程的实践,亟需结合新时代我国“0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理解,以期摸清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的逻辑进路与内在规律,汇聚党和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合力,通过大思政育人,努力提高文化自信培育的质量与效果。

2 理论观点从文化主体的维度进行理解,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信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它既不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走完全西化的道路,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充分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

从文化比较的维度进行理解,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中,不仅使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彰显出来,使本民族的民众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及生命力充满信心,同时也注重“他信”问题,在文化对话中实现他信;从创造的维度进行理解,在继承基础上倡导文化创新,鼓励文化延续和自强,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保障;从具体的实现方式进行理解,讲好中国故事、胶东故事,在文化处于西强东弱的境遇下建构中国的话语体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在文化超越与创新中提升文化自信以及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世界影响力。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1. 引言1.1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红色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指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用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进步思想和优良传统的文化形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需要深刻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道德、情感和精神内涵,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影响。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红色文化,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大学生心中永远闪耀,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走向未来,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1.2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现状目前大学生教育中红色文化的融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虽然我国在教育体制中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是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却面临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忽视或片面理解的情况。

很多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缺乏亲身体验和实践。

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冲击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态度不够认真,甚至存在对传统价值的怀疑和偏离。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情况尚有待提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满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求。

当代大学生特色的社会主义情怀浅谈

当代大学生特色的社会主义情怀浅谈

浅谈当代大学生特色的社会主义情怀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走的愈加坚定而充满信心,大踏步向前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各行各业群众的支持,然而在众多的群体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富有高知识水平而又不拘泥保守规则,敢于突破创新;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叛逆,思维天马行空;他们热爱祖国,不容任何人侵犯和亵渎,甚至被称为愤青一代。

他们就是当代中国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特色社会主义情怀正文对于大学生的研究与培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重点,也是国家建设的人才培育重点。

大学生走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不仅关乎其自身成长,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

因此,在近日香港“占中”事件的发生,其影响不可避免的波及到广大学生,尤其是正处热血的青年大学生。

早在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大学生所爆发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后来的抵制日货等爱国游行中,大学生群体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社会和国家所重视,而同样因为其自身的不成熟性,也导致了一些过激的爱国行为。

社会对这样一部分群体更多的用“愤青”这样的词来称呼他们,久而久之,愤青已然渐渐化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代称。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一个最具特色也是最值得被重视的群体,相比较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处于知识学习、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这样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充满活力与激情,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力。

但是同样的,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也使得其带有一定的叛逆和冲动的情绪,对规则的约束表现出排斥。

有观点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主义情怀,对国家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缺乏理智关心和思考。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但是,综合看来,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当代中国大学生一直行走在正义的道路之上,一直在用富有大学生特色的社会主义情怀诠释着这个世界。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的天职从来都是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便坚持的教育原则和宗旨,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务意义经验正文: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解析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解析

2020年10月第5期总第64期高校辅导员摘要:文化育人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新时代语境中,高校文化育人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依托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媒体,推动主流文化融入校园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内涵;时代新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618(2020)05-0013-05文化育人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它是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或载体将教育内容融于其中,使人在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的教育方式。

文化育人是一个包含着以何种文化育人、如何育人以及育成什么样的人等要素的系统过程,它能促使人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推动人从孤立、片面的状态走向完整、自由的状态,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文化是人创造的产物,其一经产生就深刻地影响着人,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先进科学文化也有消极落后文化,有主流文化也有非主流文化。

不同的文化培育不同的人,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无不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

在文化多样化的环境中,高校育人工作应根据时代特征与青年学生特点,选取既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内容来培育当代大学生。

这种教育内容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区别于封建落后文化,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种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又面向世界,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和人民的选择,能够给大学生以精神滋养和思想洗礼。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00后”一代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有效途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符号以及文化传统的自信。

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以下重要性:1. 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柱,对于塑造“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文化认同感。

2. 增强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帮助“00后”大学生更好地认同中国,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3. 推动教育事业和价值观的发展。

“00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培养正确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状然而,当前“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文化传统产生怀疑。

其次,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最后,当前大学生存在着“追求新、淘汰旧”的思潮,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和漠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为了培养“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力。

浅谈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讨

浅谈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讨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然而,在这背后,我们也必须面临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

对于文化自信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去拥有,还要去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当今时代的核心。

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新的内涵。

这些文化的内涵包括尊重人民的自由和个性,平等和公平,尊重历史和遵循国情,生态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价值观念。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精英和未来的栋梁,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始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信心。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表态,它更应该是基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行动。

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动中去,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吸收其精髓,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会崇尚社会的正义和民主政治。

此外,文化自信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文化生态和多样性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并思考如何做到具有个人特长的同时,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除了以上措施外,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文化自信,使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不仅要拥有思想上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注重行为上的自信。

我们应该在专业、职业、个人等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

总之,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强化文化自信,解决文化自卑和文化依赖的问题。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自信的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创造一个自己的天地。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文化。

而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要让大学生具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和骄傲、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创造成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成果,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大学生了解、认识和接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其次需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舞蹈、音乐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要加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还需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壮大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包括中国文学、中国电影、中国音乐、中国美术、中国舞蹈、中国剧照等,在国际上也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同时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伟大成就和重大事件,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史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

这种认同和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理想、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民族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为什么要认识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是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在学习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只有深入认识和研究它,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

这种认同和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大学生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

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互动。

二是信息化。

电子计算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连成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往,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模式。

三是市场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

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

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

"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面对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从方法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学生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进性与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毫无疑义的。

在坚持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先进性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人民性,离开了人民性和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就会使文化发展失去活力,失去对象。

不仅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而且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

二是时代性与民族性。

如何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五四以来围绕当代中国文化选择所展开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是继承性与创新性。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

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资源。

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是主导性与多样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导性,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五是吸纳性与辐射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提高两个能力。

一是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二是向外
辐射民族文化的能力。

形象地说就是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并举。

六是开放性与自主性。

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