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酒丹参生产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丹参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丹参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丹参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丹参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深秋、初春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熬令紫色”(《千金》)的炮制方法。

宋代有微炙、炒令黑色(《总录》)、焙制(《宝产》)等方法。

明代增加了酒洗(《人门》)、酒浸(《原始》)、酒炒(《辨义》)等法。

清代又增加了猪心血拌炒(《害利》)、酒蒸(《笔花》)等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屑。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丹参片每100千克用黄酒10千克。

【饮片性状】丹参为类圆形的厚片,片面红黄色或黄棕色,见有散在黄白色筋脉点,呈放射状排列,中心略黄,周边外表黯红棕色。

气微,味微苦涩。

酒丹参,表面黄褐色,略具酒香气。

【质量标准】丹参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方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丹参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含丹参酚酸B不得少于3.0%。

丹参饮片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酒丹参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

【炮制目的】丹参味苦,性微寒。

归心经、肝经。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能。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丹参多生用。

生品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力强,并能通行血脉,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等。

酒制后,缓和寒凉之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之功,并能通行血脉,善调妇女经脉不匀。

丹参生产工艺

丹参生产工艺

丹参生产工艺丹参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药材,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酚酸等有效成分。

丹参生产工艺是指将丹参进行加工、提取和制剂制备的过程。

首先是丹参的收获。

丹参在生长期一般为4-6年,当丹参的主茎具有一定粗度时,即可开始收获。

一般采用株株收获的方式,将丹参整株拉起,摘取药材部分。

接下来是丹参的初加工。

丹参采摘后,要迅速处理,以免丹参中的有效成分流失。

首先将丹参进行初步清洗,去除泥土和杂质。

然后将丹参的叶部去除,保留主茎的部分。

最后将丹参进行晾干,以便后续加工。

然后是丹参的粉碎和提取工艺。

将晾干的丹参进行粉碎,一般采用研磨或者破碎的方式。

将研磨好的丹参粉进行提取。

一般采用水提法或者醇提法来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水提法是将丹参粉与水进行浸泡,然后用水进行提取。

醇提法是将丹参粉与醇溶液进行浸泡,然后用醇溶液进行提取。

提取后得到的丹参提取液中含有丹参的有效成分。

最后是丹参制剂的制备。

根据不同需求,丹参提取液可以制备成不同的制剂。

常见的制剂有丹参口服液、丹参胶囊、丹参注射液等。

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药液的浓缩、过滤、加工等步骤。

制得的丹参制剂可以直接用于药物治疗,也可以在中药制品中使用。

以上就是丹参生产工艺的大致过程。

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丹参的生产工艺对于保证丹参的质量和药效至关重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工艺参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同时,也要加强种植、收获和加工的管理,确保丹参的种植环境和质量可控。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丹参的药用价值。

丹参生产工艺规程

丹参生产工艺规程

xxxx 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丹参炮制工艺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丹参炮制的生产全过程。

职责:工艺员、车间操作人员、QA 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

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丹参,成品代码C10321.1.2.【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1.3.【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涩。

1.4.【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1.5.【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1.6.【规格】统。

1.7.【用法与用量】10~15g 。

1. 8.【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9.【贮藏】置干燥处。

1.10.【贮藏期】暂定24个月。

2. 工艺流程及质控点3生产操作及工艺条件:3.1.净选:3.1.1.准备,按照《净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前检查,包括现场文件是否准备齐全、现场设备、状态标志等是否准备到位。

3.1.2.操作,将领取的丹参原药材摊摆在选药台面上,去净杂质及残茎,挑选出发霉变质的药材以及除泥沙等杂质,将丹参大小分档。

物料平衡97.5%-99.5%。

3.2 洗润:3.2.1.准备,按照《洗润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前检查,包括现场文件是否准备齐全、现场设备、状态标志等是否准备到位。

3.2.2.操作,将净选好的丹参入洗药池冲洗至净,洗净用容器盛装,按照丹参大小分档分开闷润,浸泡20-30小时至透,每8小时换水一次,自然闷润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

3.3 切制:3.3.1.准备,按照《切制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前检查,包括现场文件是否准备齐全、现场设备、状态标志等是否准备到位。

丹参工艺规程

丹参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44201 丹参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丹参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丹参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丹参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丹参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丹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散结、舒经止痛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提取、浓缩、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对丹参进行前处理。

将采购回来的丹参进行清洗,去掉杂质和外皮,然后将丹参切碎成小块,以便后续的提取工作。

接下来,进行提取。

将处理好的丹参放入提取罐中,加入适量的水或者醇溶剂,使丹参浸泡在其中。

然后通过蒸馏、浸提、浸渍等技术,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以便后续的处理。

提取完成后,进行浓缩。

将提取液倒入浓缩罐中,通过加热蒸发,将水分和溶剂蒸发掉,逐渐浓缩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同时需要不断搅拌,以保证浓缩过程的均匀性和高效性。

浓缩完成后,进行干燥。

将浓缩好的丹参制剂放入干燥机中,通过空气烘干的方式,将剩余的水分蒸发掉,使丹参制剂达到一定的干燥度。

同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丹参制剂因高温或湿度变化而损失效果。

最后,进行包装。

将干燥好的丹参制剂按照一定的规格和包装要求进行包装,以便于贮存和销售。

通常采用纸盒、铝塑包装袋、玻璃瓶等包装形式,同时还需要附上使用说明和质量保证书等材料。

整个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和标准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制剂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产品质量检查、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检测等,以确保制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操作和控制。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才能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丹参制剂。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丹参的制剂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药效和疗效。

丹参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丹参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范围及责任1.1、目的:建立丹参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 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1.2、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丹参炮制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1.3、责任: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按该规程编制标准操作程序,生产部、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2、产品概述2.1药品名称品名:丹参汉语拼音:Danshen2.2药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2.3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2.4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2.5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涩。

2.6商品名:丹参2.7 等级/规格:统2.8 包装规格:聚乙烯袋装,250g/500g/袋。

2.9 复验期:暂定12个月。

2.10贮藏:置干燥处。

3、法定制法和依据3.1法定制法: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3.2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

3.3 批量:50kg3.4所用的原辅料清单和处方量:5、生产操作过程5.1领料车间领料人根据生产指令开具领料单,经车间主任审批签字后,领料人凭领料单去仓库领料,领料时应同发料人一起复核所领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质量,然后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

外包装应无破损、受潮、水渍、霉变、鼠咬等现象,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可拒绝领料,并向有关质量人员反映,待解决后领取。

5.2 净选5.2.1净选准备5.2.1.1仔细阅读批生产指令;5.2.1.2检查净选间清场状态标志;5.2.1.3检查设备状态标志;5.2.1.4检查生产用容器、用具清场状态标志;5.2.1.5领取净选丹参并核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等是否与生产指令一致;5.2.1.6以上各项检查合格后,将清洁状态标志清除,悬挂生产状态标志;开始净选操作。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发布稿)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发布稿)

有关“丹参”的生产技术规程
有关“丹参”的生产技术规程如下:
1.产地环境: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块,
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土壤的pH值为6.5~7.5。

2.种子采集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两年生丹参植株作为留种田,待种子成
熟后进行采集。

将采集的种子晾干,存放于通风干燥处。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采用浸种、催芽等方法促进种子萌发。

3.整地施肥:在种植前对地块进行深翻,打碎土块,清除杂草和石块。

结合整地施入基
肥,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

4.播种: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

条播时按行距25~30厘米开
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穴播时按行距25厘米左右开穴,每穴播种5~10粒。

播后覆土1~2厘米,轻轻压实。

5.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松土,并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提苗。

在生长期间要注
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造成丹参烂根。

同时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追肥,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6.病虫害防治:丹参生长期间易发生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和蚜虫、地老虎等虫害。


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注意安全用药。

7.采收加工:在种植后的第二年秋季至第三年春季采收丹参。

将挖出的丹参去除泥土和
杂质,按照大小分级处理。

晒干后将根和根茎扎成小捆,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酒丹参工艺规程

酒丹参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43101 酒丹参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丹参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酒丹参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酒丹参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酒丹参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9.3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按投料100kg计算)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过筛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技术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技术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技术及其质量评价研究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技术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摘要:丹参自古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退痈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近年来,酒丹参标准饮片作为一种新型制剂,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本文通过对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技术及其质量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酒丹参标准饮片;制备技术;质量评价引言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三七的根和根状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退痈等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酒丹参标准饮片是以丹参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制备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

一、丹参制备技术(一)丹参的采集与加工丹参一般在秋季进行采集,采集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以避免丹参失去药用价值。

采集后的丹参要进行晒干处理,晒干后的丹参应保持其形状完整,颜色呈红褐色,无霉斑、虫蛀等现象。

(二)丹参的提取工艺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酸、丹参素等。

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为水提法,即将丹参研磨成细粉,用水进行提取。

近年来,有研究者采用超声波提取、酶解提取等新型提取工艺,提高了丹参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质的含量。

(三)丹参颗粒制备丹参提取液可以通过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成丹参颗粒。

丹参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关键是掌握好浓缩工艺的条件,以避免因高温或长时间的加热而导致丹参中活性成分的丧失。

二、酒丹参标准饮片制备技术(一)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工艺酒丹参标准饮片是以丹参为主要原料,加入酒精等辅料,经过浸膏、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

酒丹参标准饮片的制备过程中,浸膏过程的时间、浓缩过程的温度和时间、干燥过程的温度等都会对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制备工艺需要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制品质量。

(二)酒丹参标准饮片的质量评价酒丹参标准饮片的质量评价主要从外观特征、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

外观特征包括外观色泽、形态特征等;含量测定主要是针对丹参酮等有效成分的测定;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80%乙醇丹参提取工艺的整体操作流程

80%乙醇丹参提取工艺的整体操作流程

80%乙醇丹参提取工艺的整体操作流程
生产80%乙醇丹参提取物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新鲜的丹参植物,并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除去杂质、切碎等。

2. 浸提:将处理后的丹参植物与80%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浸提设备中,进行浸提操作。

浸提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3. 浸提液浓缩:将浸提得到的混合液通过蒸馏或蒸发浓缩,去除部分乙醇,使浸提液中的有效成分浓缩。

4. 沉淀和分离:通过沉淀剂或其他方法,将浸提液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沉淀下来,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得到澄清的提取液。

5. 浓缩:对澄清的提取液进行二次浓缩,使得提取物浓度达到80%的要求。

6. 检测分析:对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溶剂残留等指标的检测。

7. 包装储存:符合质量标准的80%乙醇丹参提取物进行包装,标注相关信息,并储存于指定的条件下。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包括对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原料和产品的卫生、消毒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操作流程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是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是

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又称为红参,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丹参药材主要采用根部,其含有丹参酮、丹参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制造丹参药物的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采集和处理丹参材料:丹参的根部为主要药材,通常在秋季至早春季节进行采收。

采集后,将丹参材料进行清洗和除杂,去除泥土、杂质等。

2. 材料研制:将清洗后的丹参材料进行切片或切碎,使其易于研磨和提取有效成分。

3. 提取有效成分:通过加水、酒精或其他溶剂将丹参材料浸泡,进行提取。

一般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浸泡提取、煮沸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浸泡时间和溶剂浓度等参数。

4. 过滤和浓缩:将提取后的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然后,将药液进行浓缩,通常使用真空浓缩器或蒸发器进行处理,以获得浓缩液。

5. 干燥和粉碎:将浓缩液进行干燥,通常采用喷雾干燥器或烘箱进行处理。

干燥后的药材进行研磨和筛分,以得到粉末状的丹参药物。

6. 制剂加工:根据不同的制剂需求,将丹参粉末进行加工,如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剂等。

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辅料和溶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甘油等。

7. 包装和质检:将制好的丹参制剂进行包装,通常采用铝塑包装或胶囊瓶包装。

包装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含量测定、溶出度、微生物检验等。

总的来说,丹参的制剂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采集和处理原料、材料研制、提取有效成分、过滤和浓缩、干燥和粉碎、制剂加工以及包装和质检等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获得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丹参制剂产品。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发布稿)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发布稿)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发布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总则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舒经活络的功效。

在丹参的生产过程中,丹参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丹参产品质量、提高产值、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规范丹参生产流程,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原材料选用1. 选用品质优良的丹参种植基地,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无污染。

2. 丹参采收应选用生长年限在3-4年的根茎,选取粗壮不空洞,无病虫害的丹参植株进行采收。

三、生产工艺1. 采收后的丹参应迅速洗净泥土,去除杂质,并进行分类。

2. 对分类后的丹参进行清洗,不宜使用化学物质,可采用清水浸泡、冲洗的方式清洗。

3. 清洗完毕后,将丹参进行晾晒,避免阳光直射,以保持其色泽和滋味。

4. 将晾晒后的丹参进行干燥,可采用晾晒或低温烘干方式,干燥至含水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加工制备1. 对于丹参植株的加工,应选用清洁、无菌的器具和场所,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2. 将干燥后的丹参进行加工制备,可进行粗碎、切片、炒制等操作。

3. 在炒制过程中,应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保证丹参药材的质量,避免烤焦和破损。

五、包装贮存1. 对加工制备好的丹参药材,应立即进行包装,选用无菌、防潮、防霉的包装材料。

2. 包装后的丹参应存放在通风干燥、低湿度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 丹参的储存期限一般在一年内,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

六、质量控制1. 对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建立档案和质量追溯体系,记录生产工艺和检验结果。

2. 对于丹参产品的质量控制,应依据国家药典和相关标准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七、安全生产1. 在丹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2. 对于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和伤害。

八、环保意识1. 在丹参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环保意识,控制废物和废水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泡制丹参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泡制丹参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泡制丹参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泡制丹参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如下:
材料:
- 丹参根片:100克
- 酒精:100毫升
- 蜂蜜:适量
步骤:
1. 将丹参根片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其晾干。

2. 将晾干的丹参根片放入一个玻璃瓶中。

3. 倒入100毫升的酒精,酒精的浓度为50-60度最佳。

确保丹参根片完全浸泡在酒精中。

4. 用玻璃瓶的盖子将瓶口封好,轻轻摇动一下瓶子,使酒精充分浸润丹参根片。

5. 把玻璃瓶放置在阴凉且通风的地方,静置7天。

6. 每天摇晃瓶子一到两次,以确保丹参根片与酒精充分接触。

7. 待酒精与丹参根片充分融合后,过滤掉丹参根片,将液体倒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中。

8. 添加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蜂蜜的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9. 放置数天,让蜂蜜与丹参液体混合均匀。

10. 最后,将制作好的丹参液倒入小瓶中,密封保存。

备注:
- 丹参制剂被认为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乏力等症状。

但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以了解个人情况和剂量。

- 如有过敏或不适现象,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一种丹参酒生产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丹参酒生产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丹参酒生产工艺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宗欣,赵延春,赵锐
申请号:CN200810157983.4
申请日:20081020
公开号:CN101724538A
公开日:
201006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酒生产工艺方法。

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取有效成分,配伍合理,口感协调,防止酒体浑浊、沉淀的丹参酒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方案为:100公斤药材配伍:丹参20公斤、红花2公斤、枸杞15公斤、菊花3公斤、当归15公斤、生地10公斤、山药10公斤、泽泻5公斤、牛膝10公斤、杜仲10公斤;加500公斤水,浸泡12小时,加热到慑氏80度,保温2个小时,快速冷却至常温,过滤后取水提取液;过滤后剩下的药材加入65度曲酒浸泡30-60天后过滤取酒提取液;将水提取液加到酒提取液中,把酒度调至36度,过滤存放在容器中;再按过滤液比36度曲酒为1∶3.5的比例配制,打入冷冻罐中,冷却至零下慑氏15度,并保持温度5-7天,低温过滤,过滤液存放罐中,即可灌装。

申请人:李宗欣,赵延春,赵锐
地址:276200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叠翠路191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丹参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生产档案与追溯。

本文件适用于丹参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063 复合肥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525 有机肥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202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其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4 产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育苗5.1 苗床准备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前茬为小麦、葱、蒜等作物的地块做育苗田。

苗床施足基肥,深耕后整平耙细,做成宽1.2m左右,高12cm~15cm的畦,畦间距30cm。

5.2 选种与播种5.2.1 选种选择两年生植株、当年6~7月成熟的无病虫、籽粒饱满的种子。

种子要求净度85%以上、发芽率60%以上、千粒重1.6g以上,含水量10%以下。

5.2.2 播种7月中旬至7月底,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轻轻镇压,覆盖遮阳网后,立即喷灌浇水,或趁墒下种后覆盖遮阳网。

忌大水漫灌。

每667m2用种量5kg~6kg。

5.2.3 苗圃管理丹参播种后,应观察出苗情况,适时调整遮阳网高度,防止幼芽长入遮阳网缝隙中。

当2/3丹参苗长出2片真叶时,于傍晚逐步揭去遮阳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丹参、酒丹参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丹参、酒丹参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丹参酒丹参5.1.2规格:厚片5.1.3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5.1 5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5.1.7用法与用量:10~15g。

5.1.8贮藏:置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黄酒。

每100kg丹参用黄酒10-20kg。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丹参生产工艺流程图:6.2酒丹参生产工艺流程图:6.3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3.1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丹参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3.2净制:6.3.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和残茎。

将净丹参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3.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丹参转至下道 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2.3质量要求6.3.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2.4净制标准(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3.2.5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1)指标:95-100%。

(2)计算公式如下:++=100%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6.3.2.6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3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将药材从滚筒口送入洗药机中后,按《洗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启动机器,开启水泵,饮用水将通过水泵喷水管喷入旋转着的洗药筒内,使洗药筒内的药物得到充分清洗后,肉眼观察无泥沙。

将洗净丹参置于洗药池润透或置于软化箱软化,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40-50℃,时间10-15分钟以内),不得重复软化。

6.3.3.1洗、润结束后, 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洗净的丹参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3.2质量要求6.3.3.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3.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3.3洗、润标准(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 。

用目测法、弯曲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用肉眼观察无泥土,药材弯曲而不折断,润药程度符合规定。

6.3.3.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 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4切制:按照《切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切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调整好切药机后,启动切药机,然后不断将药材加入料槽内,每30分钟检查出料情况,异形片不得超过10%。

6.3.4.1切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丹参转至下道 工序,及时填写切制生产记录及物料平衡。

6.3.4.2质量要求6.3.4.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4.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4.3切制标准(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00g 。

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异形片不得过10%。

6.3.4.4切制材物料平衡限度 (1)指标:90~99%。

(2)计算公式如下:%100%⨯+=润药后数量杂物量切制后数量)切制物料平衡(6.3.4.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5干燥:按照《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将饮片分别均匀装在烘盘中,架在烘车上,推入热风循环烘箱内,设定温度60-80℃,当达到设定温度后,持续60-90分钟,或置于阳光棚晾晒。

6.3.5.1干燥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干燥后的饮片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5.2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3.5.3质量要求:6.3.5.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5.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5.4干燥标准:(1)取样方法:随机在不同物料筐中取样5处,每次100g 。

用“四分法”取样约100g 。

(2)合格标准:用《水分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5)测定,应不得过13.0%。

6.3.5.5物料平衡:(1)物料平衡指标:≥60%。

(2)物料平衡公式:%100%⨯+=净药材投料量取样量干燥后数量)干燥物料平衡((3)投料量按净制后药材数量计算。

6.3.5.6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6酒炙:6.3.6.1酒丹参:取丹参片,按照《饮片酒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CYJ-1100炒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照酒炙法,加黄酒拌匀,闷透,置炒药机内,设定温度75±5℃加热,炒制25±5分钟,炒干。

取出,放凉。

6.3.6.2酒炙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酒炙后的饮片运入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6.3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3.6.4质量要求6.3.6.4.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6.4.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6.4.3酒炙标准(1)取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检查炒制程度。

(2)酒炙标准:炒干,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6.3.6.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7包装6.3.7.1内包装6.3.7.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3.7.1.2 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3.7.1.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3.7.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6.3.7.1.5各种包装内包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6.3.7.1.6装量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6.3.7.1.7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部取样,待检验合格后换绿色标识。

6.3.7.1.8内包装标准:(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5袋。

复核重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3.7.1.9物料平衡限度: 6.3.7.1.9.1内包装物料平衡 (1)标准:98-100% (2)计算公式如下:++%=100%⨯合格品数量废弃物量取样量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投料量(半成品)6.3.7.1.9.2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如下:++%=100%⨯使用量损坏量剩余量包装(标签、包装材料)物料平衡()领用量6.3.7.1.10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7.2外包装:6.2.7.2.1按《批包装指令》单中规定的包装规格,领取外包材;6.3.7.2.2检查核对:对该批号的饮片,逐件核对《物料状态卡》和数量应正确一致。

6.3.7.2.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 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3.7.2.4装箱或装袋:按指定数量,整齐码放在纸箱或编织袋内,保证内包装袋(PE 罐)之间松紧适宜。

6.3.7.2.5封口:纸箱:胶带在纸箱开口处粘贴,要求平整牢固;编织袋用手提高速缝包机封口。

6.3.7.2.6挂签:在编织袋的右上角位置缝上标签或在纸箱的右上角空白位置贴上标签。

6.3.7.2.7交料:经QA 检查合格,将外包合格的饮片交仓库待验。

6.3.7.2.8清场:包装结束,及时清场并填写批生产记录。

6.3.7.2.9包装完毕,及时填写饮片包装生产记录, 入成品库待验,贴黄色待验标识。

6.3.7.2.10外包装标准:(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件。

复核数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3.7.2.11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100⨯++=领用量剩余量损耗量使用量包装材料物料平衡限度6.3.7.2.12总收率 (1)控制标准: ≥80% (2)计算公式如下:%100%⨯=投料数量成品量)收率(6.3.8工艺环境卫生要求:6.3.8..1设备、容器、器具,生产场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物料必须按程序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