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篇1深夜。

孤灯。

翻着泛黄的书页,嗅着淡淡的书卷气,我的心灵也抛却了浮华,得到了洗涤。

之前读过很多东坡的诗词,在我的印象中,他仅是一位北宋伟大的文人,留下遗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读。

这几天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才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才子一生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迹。

林语堂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化严肃为简便,为我们讲述了一代文豪苏轼的故事。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可这位几百年才能出现的一位旷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被政敌迫害的政治家,一个终身颠沛流离的才子”。

政坛多风雨,此后宦海沉浮,他一贬再贬,由黄州而惠州,由岭南而海南,愈贬愈远。

应对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难,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绕行的暗礁,冲天而起的却是最美的雪浪。

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幸,化解苦难,成就了绝美诗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苦难面前,东坡的人生始终充满期望和浩然之气。

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去趟政治浑水,倒不如求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

于是,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

”有禅意,有不羁,更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无悔。

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我前进的目标。

”苏轼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之志,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是一剂良药,激励着他们。

如今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多少人在历经挫折之后迷失了自我,选择了沉沦。

而苏轼,看透繁华,依旧坚持着初心。

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篇2近日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心中颇有感触。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10篇)《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篇1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单纯和挚真。

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的致命短处就是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心思,写*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他常以己度人,往往看不透别人的内心和本质,在贤妻王弗在世时,常能加以提醒,使苏轼避免了许多错误。

王弗仙逝后,影响了东坡一生的“乌台诗案”与其性格有着必然联系。

他心直口快,口不择言,又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在言语中,他随时都能吐露真理,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不会有太多顾忌,这性情直接制约了他的政治生命。

然而,若没有这份单纯和挚真,又哪来的名垂千古、可亲可爱又可敬的苏东坡!一个人想法多了,难免变得复杂而事故,处世便没有那种潇洒与豪放,思想和文字上也难免患得患失,无法抒发本真,而文学甚至世间万物的境界无法四字:返璞归真。

东坡做到了。

东坡的魅力在于他不拘小节的醉态。

他酒量甚浅,却极为好饮。

他曾言“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

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他几乎逢酒必醉,并以此作为评价朋友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

醉态的东坡更为有趣,往往倒地便睡,或偎依在朋友怀中,待天近黄昏,才踉跄着回家。

有心事的人从不敢酣醉,没有那份无愧于天地的坦然,哪有醉态可掬的东坡居士。

文人多好饮,酒能助其找到灵感,但诚如李白、苏轼者,却无几人,李、苏二人的酒量都很差,但正是这份钟爱与坦荡,才有了万古流芳的瑰宝。

少年读苏东坡一点浩然气读后感

少年读苏东坡一点浩然气读后感

少年读苏东坡一点浩然气读后感提起苏东坡,那可真是如雷贯耳。

在我少年时读他的诗词文章,感受他的那股浩然之气,真是让我又佩服又感慨。

记得最初接触苏东坡的作品,是那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词句一读起来,就仿佛能看到一个洒脱不羁的身影,对着那轮明月,抒发着心中的豪情与思念。

当时的我,虽然还不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开阔的意境,却深深吸引了我。

随着年岁渐长,读的苏东坡作品越来越多,对他的了解也愈发深入。

尤其是他那股浩然之气,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苏东坡的一生,那真是坎坷不断。

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

可人家愣是没被这些挫折打倒,反而活得有滋有味。

就说他被贬黄州吧,换做旁人,可能早就唉声叹气,觉得人生无望了。

但苏东坡呢?他在那里开荒种地,给自己取名“东坡居士”,还乐呵呵地写下了,描述自己种地的点点滴滴。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你瞧,他连种地时听到的雨声都觉得那么美好,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心境啊!在黄州的日子里,苏东坡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

有一次,他们跑到赤壁去游玩,这一游,就有了那篇大名鼎鼎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光是这开头,就美得让人陶醉。

他们在船上喝酒聊天,谈论着人生的得失,苏东坡感慨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可紧接着,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瞧瞧,这就是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他明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但他不会因此而消沉,反而能从大自然中找到无尽的乐趣和慰藉。

还有一次,苏东坡被贬到了惠州。

那里的条件可比黄州艰苦多了,可他还是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他发现当地的荔枝特别好吃,于是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哎呀,每天能吃上那么多美味的荔枝,就算一直在这偏远的地方待着又何妨?这种乐观的态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_4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_4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万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闲情逸致;“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壮士暮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众多精妙的诗词,也仅仅是苏东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

暑假里,带着对大文豪的景仰,我潜心阅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饱受磨难。

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间房中,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苏轼。

他成长于宋仁宗当政时期,其时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他生活无忧无虑。

从小苏轼在诗词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后来进京应试,成绩斐然,名动京城。

青年时期的苏轼正遇上王安石变法,政见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贬谪。

特别是在一向维护他的皇太后离世后,他遇到政敌的打击报复,被一贬再贬,直至流放到偏远地方,终了余生,享年六十三岁。

曾有人形容苏东坡为“乐天派”,对此我非常赞同。

他喜欢开玩笑,开玩笑的对象不分敌友。

在遭遇贬谪时,他对沿途乡野、高山、峡谷等美景醉心游赏。

在岭南的时候,他过得非常快乐,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

”他发现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还写信给儿子说,别让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

流放到海南,在古代无疑等同于死刑。

海南气候炎热,土地荒蛮,易生疾病。

但苏东坡仍然笑对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风,学习方言,兴办学校,称赞那里没有岭南的瘴气,还培养出海南第一位进士。

纵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不是经历过挫折与苦难的,苏东坡也不例外。

但他不同于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颠沛流离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

苏东坡纵使历尽沧桑,依然苦中作乐。

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过;贬谪流放,仍可心如止水,乐天知命。

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未曾读出对世道、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反而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的品鉴,对世事人情的豁达。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精选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精选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生活不可能一直如童话般无忧无虑,或阳光普照,或经大风大浪,或寒雨湿身,都应该是人生的常态。

一生经历坎坷的人不少,那为什么苏轼的名字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呢?我想最好的回容许是,“一蓑风雨任平生〞,正是这种对待风雨的态度成就了不一样的苏轼,改变了他生活本来的色泽。

苏轼的一生,传奇而跌宕。

出生眉山,苏轼自幼好学,高中进士后母亲去世,初出仕途时桀骜不驯,常被打压,后因王安石变法贬官外地,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此时的苏轼已蜕下了少年人的轻狂,投身于美食美景,?赤壁怀古?便都是那时留下的传唱作品。

一晃几年,他被重新启用,提拔速度如同坐火箭,苏家空前兴盛。

但是造化弄人,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真正下了毒手——苏轼被一贬再贬,身边的亲人朋友也相继离开了他,像一团云雾般飘散得无影无踪。

后于六十六岁病逝于真州。

苏轼是历史的长河中一颗巨星,熠熠生辉,逾千百年而不暗淡,而他的伟大与他经历过的所有挫折与困难都是分不开的。

“在寂寞里,磨炼了心志,洗涤了灵魂,并使他的才华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是的,伟大固然得益于他横溢的天才,但更多那么是来自生活的挫折与磨练。

“在痛苦中,有人堕落,有人迷离,有人却可以升华;有人寄情声色,有人流连于山水,而苏轼,选择向佛教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在谏官群袭,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贬于黄州,虽然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但并没有一蹶不振。

他开始了对佛教的学习,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不过他身上儒道的洒脱与飘逸仍淌在他的血液里。

相比从前,他更成熟地看清楚了官场,注重养生,乐于交友,开荒耕种,研究美食,文字少了一些对政治的不满和对新政者的厌恶,多了一份淡雅与禅意。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此时的名篇,所有的愤懑都随着“大江东去〞而逝。

我们无法想象,苏轼面对大川如何寄托自己“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只能揣度他怎样在一次次的苦难中,疗愈自我,悲悯苍生。

乌台狱中的折磨,黄州务农的辛苦,惠州的无限惨淡,海南缺衣少食的生活……这些都没有打败苏轼,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为什么?因为他豁达开朗、乐天知命的人格魅力,因为他“一蓑风雨任平生〞的随意与平和。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6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6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6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对书中的主题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文化背景,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对于苏轼,大部分人都在评论他文学修为方面的贡献,说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觉不如他们的感悟深、说得好。

我就在其他方面谈谈个人看法吧。

我以前对苏轼了解仅限于诗词,读完《苏东坡传》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

苏轼天资聪慧,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父亲是大学问家,无论做人、做事都堪称表率,母亲深明大义,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苏轼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诲。

这种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家国情怀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我感觉少了一些逆境磨炼,性格中也就少了刚强,我想这可能也为苏轼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不占上风的原因。

苏轼一生都在纠结“出世”与“入世”,他一直都想归隐,但迟迟下不了决心。

他也想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报复,但缺乏政治斗争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从他面对“王安石变法”的作为到对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态度,他都是持一种厌倦的观点,自古优秀的政治家必须集救国志与强国法于一身,而苏轼明显缺乏后者,虽然他曾经身居高位(当过帝师),影响巨大,但始终没有跳出文人性情。

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实现,而他本人也没有能力去创造或者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个人命运始终是与国家命运一致的。

如果苏轼兄弟没有从小立下为国为民的志向,估计他以后的成就不会这么大,诗词中的意境不会这会高,也不会得到人民真心的爱戴。

所以说为民情怀伴随苏轼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难的黄州、岭南及至海南流放时,支撑他以积极态度生活的还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心肠。

从苏轼的成长轨迹及做人做事风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妻子真心,对兄弟和睦,对朋友以诚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个地方,都能影响、团结、带动一大批人。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王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他两任抗州,为当地两修“六井”,斗瘟疫、扩西湖,修苏堤,筑河坝,任密州时带领百姓抗蝗灾大生产,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园,就连在岭南、海南地区在个人温饱情况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在想着在政策面上为周围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如果他个人不具备这些素养,他不会被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帮助他,他的'诗词也不会流传千古。

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苏东坡传》有感

高中生优秀作文精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苏东坡传》有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苏东坡传》有感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

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

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场。

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

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

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

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

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苏东坡传简短感悟(优秀10篇)

苏东坡传简短感悟(优秀10篇)

苏东坡传简短感悟(优秀10篇)苏东坡传简短感悟篇1起初我对东坡的了解只停驻于他的诗词,但合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我不禁对东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态度肃然起敬。

从了解到喜欢,直至与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尘莫及,但他就像一盏明灯,引我前行。

东坡写诗作画,练字,亦好美食,喜钻研。

至今令人大快朵颐的东坡肘子,因弟弟而兴起的瑜伽术,全情投入的酿酒炼丹,纵观东坡的一生,相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为一个兴趣广博的顽童。

经历永远充沛,总有自得其乐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每个瞬间,了解东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亲近它不遥远也体会着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许得是天长地久的誓言,即使历尽生死,东坡仍将妻子放于心上,期待梦中相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离多天各一方,东坡也借着月亮念着弟弟。

宦海沉浮,吾弟定要安好。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这天地间可曾有不好的人,东坡倾心待人,朋友也是随他遍布天下。

贬谪流放是东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得罪奸佞,流落他乡,他也无所畏惧,风雨飘摇中,自能一笑置之。

走黄州,岭南,海南岛。

艰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对敌不可低头,对百姓定要鞠躬尽瘁,越是走进东坡的一生,越适应他的浩然正气。

而震撼权术,斗争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讳,绝不委从。

他真,他正,他刚。

滔滔海浪亦不能将他的本性折损半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潇洒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温存和生命别样的篇章。

苏东坡传简短感悟篇2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

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最早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诗文,看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后,为东坡完美的人格所倾倒,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生爱慕之心,胸中涌动着一种激情,似奔腾汹涌的长江之水,继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启迪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发向上,这就是东坡千古不变的精神魅力吧!苏轼伟大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他完美的人格正源于他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

他有一颗仁爱的赤子之心,对妻子东坡柔情似水,“十年生不思量,自难忘。

”缠绵凄婉,至死不渝的真情,让人动容,“惟有泪千行”。

他和子由更是手足情深,两人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高歌,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道出了对弟弟的无尽思念,令所有写月的诗篇顿时黯然。

不仅对家人,东坡对朋友对百姓也是至真至诚,仁爱有加,甚至对他的政敌都能以直抱怨。

正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乐一直陪伴他。

东坡一生沉浮宦海,饱经忧患的拂逆,却仍保持天真淳朴,终生不渝。

因为他生性倔强,又过于心直口快,加之才华过人,就得罪了许多奸佞小人,小人的龌龊就是见不得美好,诬陷永远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于是东坡屡遭贬谪、流放,甚至逮捕入,狱险些丧命。

面对所有磨难,他仍不忧不惧,泰然处之。

因为他身上具有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所以无所畏惧。

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苦中作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东坡种稻、植桑、种菜、养蚕,自给自足,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

“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却也怡然自得。

“酒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

”如此悠哉游哉,比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艳阳!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诗意的生活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1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1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1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1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苏东坡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

我在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

看到这些描述,大家或许和我一样,想要再一次去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爱的大诗人。

本书共二十八章,从苏东坡的童年写到终了。

读林先生的作品让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阅读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读这本书,并不顺利,文中摘录了一些诗词,遇到诗词,不得不停下来想去弄明白诗词的含义,所以目前还没有读完一整本。

苏东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说很精彩。

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欢他与王弗的感情,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王弗身故后在苏东坡的诗词中,能感受到苏东坡对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苏东坡与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让我特别羡慕和喜欢,两人不只是兄弟,还是良师益友,如果有两个宝宝,培养出他们那样的感情,也无憾了。

书中还有一些育儿方法,比如:东坡小时候努力苦读经典名著,抄写背诵;父母与孩子,晚辈高声朗读,老辈倚床而听,帮小朋友纠正错误等,很多美好的小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传记,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欢喜,有苦闷。

阅读的同时心情也随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书,回味无穷。

《苏东坡传》读后感2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4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4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范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范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范文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你会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1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

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

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

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

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

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

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

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

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

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

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

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

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

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

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

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

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8篇)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篇1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

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

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

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

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

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

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

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

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

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苏东坡传》有感清晨,寻一佳处,轻开扉页。

夜晚,轻合书页,沉思良久。

读《苏东坡传》,也是在读一个文人的风骨。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东坡先生一生守正不阿,放任不羁,率真不知变通。

他曾直言对于不惬心之事,“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对于朝政之弊直言而谏。

他曾呈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并在书信中详实叙说了新法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而后,“乌台诗案”发,经历了此次劫难的东坡先生却不易其志。

在那个朝党之间互相倾轧,在位者缄口不言之时,是他,敢于冒被罢黜甚至生命危险发声。

他不屑于向新势力谄媚巴结,看不下朝廷高官尸位素餐,不甘于从此缄口不言。

他要发声,要批评,要抨击。

他始终站在黎民百姓一边,力解百姓之所难,竣疏西湖,修建苏堤,治理洪水。

在那个人人只想为自己谋利,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甚至不惜搜刮百姓,欺下瞒上之时,是他,为百姓之事奔波忙碌,一心只愿天下黎民安康。

他骨子里的浩然正气,足以使很多人自惭形秽,也足以使他站在道德精神最高点,俯视整个朝廷。

人间有味是清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东坡先生老年时,他曾这样风轻云淡地回忆。

他一生一贬再贬,地点一偏再偏,条件一苦再苦,但他似乎丝毫不以为意。

在岭南瘴疠之地,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在中国最偏远的海岛,他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他的乐观与旷达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无论人生遭受多么困苦的窘境,无论人生陷入多么难熬的低谷,他似乎始终甘之若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他摒弃怨天尤人,丢掉自怨自艾,寄情山水,结交好友,亲自务农,创美食,开乡民教化,将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

他以孩童般最纯真无邪之心面对生活,在漫漫长夜的深处发现萤火的光亮,发现星光的美丽。

这是比“穷则独善其身”更高一层的境界啊!东坡先生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先生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东坡先生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论苏东坡的人格(转载自百度文库)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

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

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以下简称《苏》)中写道:“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了。

他的很多新法,如青苗法,免疫法,保甲法等,实际实施时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

与此同时,王安石把反对他的许多贤臣都变贬到了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很多趋炎附势毫无学识的小人。

苏东坡对这些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书皇帝,然而成效甚微,并最终在群小的弹劾下被贬到了杭州。

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遭到谪贬之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

当他看到为躲避不堪负担的重税而流亡异乡的百姓,当他听到被关进监狱的良民的哀叹,他胸中总是积起愤懑与不满,而这种感情都被他写在了诗文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历史在浩荡的长河中一点一点沉淀,当我们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往事如烟,逝水流年,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苏辛,正如“光焰万丈长。

”唐诗宋词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

深邃如江海,高妙如山川。

李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由他所著的《苏东坡传》,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东坡传奇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纵观苏轼一生,可谓造化弄人,屡遭波折。

年少成名,曾经庙堂之高,也曾游放岭南,一身才华,却起伏坎坷。

尽管人生尽是不如意,可苏轼没有自怨自艾,他苦中作乐,兴趣广泛,亲近自然。

擅长诗词、文赋、书法、作画,甚至是烹饪,以至于后来的“东坡肉”声名远扬,流传至今。

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在中华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陌上花开,蝶霞飞迟,昔人已改,江山犹是。

是时,挚爱的元配夫人已与他生死两隔数年,悼念亡妻凄婉哀伤。

流光退却,华发渐升,凉月堕江。

子瞻至情至信,一生交友无数,知己更是遍布天下,兄弟情深意厚,妻子关爱有加,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人生给每个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场盛大的疼痛,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子瞻首历人生黑暗,于生死间来去几番,仕途终不得圆满。

子瞻仕情渐疏,于坡地开垦,补贴家用。

东坡之号,自此而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何等坦然!宦海沉浮,直面挫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须行?”这是何等洒脱!昂然挺立,捋须而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论苏东坡的人格(转载自百度文库)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

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

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以下简称《苏》)中写道:"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了。

他的很多新法,如青苗法,免疫法,保甲法等,实际实施时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

与此同时,王安石把反对他的许多贤臣都变贬到了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很多趋炎附势毫无学识的小人。

苏东坡对这些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书皇帝,然而成效甚微,并最终在群小的弹劾下被贬到了杭州。

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遭到谪贬之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

当他看到为躲避不堪负担的重税而流亡异乡的百姓,当他听到被关进监狱的良民的哀叹,他胸中总是积起愤懑与不满,而这种感情都被他写在了诗文中。

《苏》中说:"单独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但合起来看,则是些动人的抗暴诗。

"他的诗文使当权的小人无法忍受,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坐牢103天。

然而出狱当天他又写了一首讥刺奸臣的诗,并自笑:"我真是不可救药。

"可见他并不为权势所趋,并不为威逼所吓倒,而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真理。

后来英宗皇后把苏东坡召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当苏东坡来到京城之后,他仍然意志坚定的与朝廷中的腐败无能之辈对抗,他想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的吏治。

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不会讨好朋友,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他只知道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对于这些,他是丝毫不在乎的。

苏东坡坚持"人应当有不同意权",坚持"广开言路",坚持文人的独立思考,他也坚持废除那些迫害百姓的新政。

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他的坚持使青苗法完全废止,使赤贫百姓的欠债连利息在内一律宽免,更使腐败的吏治出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聚蚊成雷,积羽沉舟,寡不胜众。

"在无数的谣言重伤,玷辱污蔑中,苏东坡自己觉得仿佛正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潮的山谷,最终还是选择了请求外放。

之后再没有哪位大臣像他那样在朝中坚持着正义与群小对抗了,苏东坡死后25年,北宋灭亡,曾经鼎盛一时的王朝在北方铁骑之下化为了灰烬。

二在苏东坡的坚执下,也有一部分人格是柔软的,温暖的,静静散发着光芒的,那便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苏》中提到有三封信,可以算是苏东坡写的三大人道精神的文献。

第一封是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

他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便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

他在信中叙述了杀婴的情况,并作出建议:"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

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绸之。

人非木石,亦必乐从。

但得出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也。

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记哉!"同时苏东坡还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向贫苦的孕妇赠与金钱、食物、衣裳。

第二封信是苏东坡1092年任扬州太守时写给太后的。

一次他视察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

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

《苏》中说:"百姓的信用一旦毁灭,商业必然随之瘫痪。

万恶必由此而生。

"苏东坡深知这一点,于是上了一道长五千字的表章,细论处理呆账的办法。

信中引用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终于,1092年7月,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施行。

表彰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了。

第三封信是苏东坡不久于人世前写的。

东坡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对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过于章敦这个人。

贬东坡于岭南、于海南,想把东坡置之死地的正是此人。

等到东坡终于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以一般人的见识,东坡这时即使不幸灾乐祸,至少也可拍手称快,但东坡却不是这样。

这一点从章敦的儿子章援写给苏东坡的一封信和苏东坡的回信可以看出。

章援的信凄凄哀哀,诚惶诚恐,他为了老父亲向苏东坡求情。

他以为北归的苏东坡定能拜相,而拜了相的苏东坡大概不会忘记他父亲昔日的种种迫害,所以他满纸泪水地写信求情。

苏东坡抱病回信,信中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在信中,东坡不仅把章敦认作老友,从而打消章援怕他向其父报复的顾虑,而且让章援转告其父如何储药养生。

卧病在床不久就辞别人世的东坡,竟不惜耗费残余的一点心力精力去向"仇人"的儿子亲笔回信,还不厌其烦地转告这"仇人"如何保养身体,这样的心胸情怀在几千年的传统文人中鲜少见到。

除这三封信以外,还有很多事迹可以表现苏东坡人格中的人道主义的光芒。

有一次他花了几乎是全部积蓄买了一幢房子。

正要接来家眷,一天却遇见一个哭泣的老妇人,她败家的儿子把房子卖了,她自己却不愿搬出来。

苏东坡发现那正是他买的房子,结果把房子又退给了她,自己却既损失了钱财,又丢掉了房子,读后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还有一次苏东坡把当地无主野坟的骸骨重建一大冢而埋葬,并且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

《苏》中说:"他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只希望那些阴魂和睦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样。

"也正是因为苏东坡身上的人道主义的光辉,他深受百姓爱戴,成为了百姓之友。

《苏》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吧。

三《苏》中说:"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而正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真纯"的一部分,表现在其文章与事迹中,才得以传得千古美名。

苏东坡的"真纯"主要表现在诗文,政治和待人三方面。

在做文章方面,苏东坡提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但长行于所当行,长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苏东坡写文章如"行云流水"。

《苏》中写道:"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

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

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的表达出来,表达的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

"而"行云流水"不也正好是苏东坡性格的写照么?周国平将它称之为:"个性的不可遏止的自然奔泻",这不正是一种"真纯"么?在政治上,苏东坡亦是如此。

1092年5月,在他任杭州太守时,杭州一代大雨滂沱,多日不止,造成水库崩裂,稻田被水淹没,丰收的期盼眼见着化为了泡影。

然而当地的其他官员都于灾情都一言不发,纷纷奏报丰收有望。

此种情况只有苏东坡站了出来,他知道饥荒即将来临,一方面开始存粮,一方面上表朝廷,陈述实情,吁请急速设法。

半年之内上表七次。

然而官僚办事效率的低下,使苏东坡最终还是未能成功,事情还未完成便被调走了,结果1901年五谷歉收,造成了严重的饥荒。

待人"真纯"往往被认为不太懂得人情世故。

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还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

苏东坡做了官以后家里边经常来朋友拜访他。

王弗就经常躲在这个屏风后边儿细细地听。

有一天一个来访者走了,王弗从这个屏风后面出来就跟他说:"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

"这件事情不仅表现出苏东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

这方面苏东坡或许永远也无法成熟起来,因为那正是他人格中"真纯"的一面,无法改变。

四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同时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

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苏》中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当他被贬官黄州时,朝云生了-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城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当苏东坡到了黄州,失去了薪俸,成了个农民,又带着一家老小十数口,他生活期非常简朴,开始紧紧缩编地过日子。

他把钱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格瓦罐收在天花板上。

另外他还准备了-个大竹筒,存放剩余的零钱以备招待意外的访客。

面对境遇的陡落,苏东坡心中自然也苦闷难当,但是他移情于物,耕作田间,自得其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