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物质的热容

合集下载

物质比热容表

物质比热容表

110
450
49036209
钻孔空间内导热油(L) 19
25
110
2500
4001358
钻孔后42*1370*2700热压板 1072 25
110
450
40999192
100×500×400导热油箱 18
25
110
2500
3825000
15*1300*2600夹板
46
25
110
3000 11635650
混合物的比热容可以通过纯净物的比热容计算出来,应为混合物是不确定 木材是多孔性有机材料,木材
成分含量的,所以一般不定义比热容。比如 铝和铁的合金 铝占50%铁占
绝干材的比热随温度的升高而
50% 那么比热容就是 (c铝+c铁)/2
在0-100℃温度下的平均比热
1焦耳 = 1瓦×1秒 = 1 瓦秒
各种木材的比热
铬 钴 锂 镁 锰 铱 钠 硬橡胶 玻璃 花岗岩 石膏 冰 大理石 云母 石蜡 尼龙 聚乙烯 瓷器 石英 木材(松)
0.45 0.43 3.6
1 0.48 0.14 1.3 1.67 0.84 0.8 1.1 2.2 0.9 0.88 2.1~2.9 1.8 2.1 0.8 0.8 2.4
木材是多孔性有机材料,木材比热与温度、含水率等因子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绝干材的比热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湿木材(含水木材)的比热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

冰(水)
H2O
3

固体的比热容物质 铝 锑 金
比热容 c/KJ.kg-1k-1
0.9
0.21
0.13
物质 铅 钙 碳
比热容 c/KJ.kg-1k-1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避免导热油变质的措施1.保证导热油质量对有机热载体的性能指标严格控制,主要有粘度、闪点、残碳、酸值、水分等。

2.控制导热油的流速导热油在热油炉中的流动应为稳定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流速。

流速越慢,边界层越厚,该处介质温度与主流温度之差越大,就会造成管壁超温,加速导热油变质、失效。

主要措施为循环油泵的流量与杨程应保证导热油在热油炉中必要的流速。

热油炉运行中,循环油泵不允许停止,泵的应定期维护保养。

3.控制导热油的温度应保证热油炉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热油炉的最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膜温与导热油主流体温度应始终存在一个温度差(一般20~30℃左右)。

为防止膜温过高,避免导热油分解、聚合、结焦及老化,主要措施有:(1)开始点火升温时,因油温低,粘度大,油膜较厚,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一般应在40—50℃/h以下,火焰应均匀,避免局部热负荷集中;(2)在热负荷降低或暂时停用时应打开旁路回油调节阀,调节系统流量,使热油炉管内的导热油具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3)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负荷运行。

(4)正常停炉时,循环泵要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打开旁路,以使导热油继续流动,停止送风、引风,待油温降至100℃以下时,循环油泵方可停转。

(5)有机热载体炉应定期清灰。

(6)定期检查、检验、维护热油炉监测仪表,使其灵敏、准确、可靠。

4.避免导热油氧化通常设置高位膨胀槽,用以隔绝高温热载体直接与空气接触。

高位槽可充氮保护,无充氮保护的,应保持一定液位,并装有最低液位报警器。

5.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滤芯材料应能滤去悬浮状态的聚合物。

过滤器应便于拆卸、更换。

6.停电保护突然停电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导热油超温、受热面金属发生过热,主要措施有:(1)打开所有炉门,迅速将炉膛内的燃料取出,使大量冷风进入炉膛,迅速降低炉温。

同时迅速关闭出油总阀,打开放油阀门,将高温油缓慢放人储油槽,并让膨胀油槽中的冷油慢慢流入锅炉,及时带走热量。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编辑本段定义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c=△E(Q)/m△T△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比热容测试仪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主单位统一为焦耳,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各种物质的热容

各种物质的热容
附录Ⅶ 物质的摩尔热容(100kPa)
(1)单质和无机物
物质
Cp,m
Cp,m=a+bT+cT2,或Cp,m=a+bT+c′T-2
a
b×103
c×106
c′×10-5
适用温度
范围/K
J·K-1·mol-1
J·K-1·mol-1
J·mol-1·K-2
J·mol-1·K-3
J·K·mol-1
Ag(s)
293~1234
298~150
C4H8(g),1-丁烯
4
298~1500
C4H8(g),顺-2-丁烯
298~1500
C4H8(g),反-2-丁烯
298~1500
C4H8(g),2-甲基两烯
298~1500
C4H10(g),正丁烷
298~1500
C4H10(g),异丁烷
298~1500
C6H6(g),苯
298~1500
CaCO3(方解石)
298~1200
CaCl2(s)
298~1055
CaO(s)
298~1800
Ca(OH)2(s)
CaSO4(硬石膏)
273~1373
Cl2(g)
273~1500
Cu(s)
273~1357
CuO(s)
298~1250
Cu2O-α
298~1200
F2(g)
273~200
Fe-α
273~1041
含 氮 化 合 物
NH(CH3)2(g),二甲胺
C5H5N(l),吡啶
293
C6H5NH2(l),苯胺
278~348
C6H5NO2(l),硝基苯

常用固体、液体物质比热容

常用固体、液体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名称相态比重15.6至21℃比热15.6时kJ/Kg℃乙酸100% 液 1.05 2.01乙酸10% 液 1.01 4.02丙酮100% 液0.78 2.15醇含乙醇95% 液0.81 2.51醇含乙醇90% 液0.82 2.72 铝固 2.64 0.96 氨100% 液0.61 4.61氨26% 液0.9 4.19Aroclor 液 1.44 1.17石棉板固0.88 0.8沥青液 1 1.76固体沥青固 1.1-1.5 0.92-1.67 苯液0.84 1.72砖墙固 1.0-2.0 0.92盐水-氯化钙25% 液 1.23 2.89盐水-氯化钠25% 液 1.19 3.29 干粘土固 1.9-2.4 0.94煤固 1.2-1.8 1.09-1.55(4℃)煤焦油固 1.2 1.47固体焦固 1.0-1.4 1.11铜固8.82 0.42软木固0.25 2.01棉固 1.5 1.34棉籽油液0.95 1.97导热姆 A 液0.99 2.64导热姆 C 液 1.1 1.747-2.72 乙二酸液 1.11 2.43 脂肪酸-软脂液0.85 2.73 脂肪酸-硬脂液0.84 2.3 鲜鱼固 3.14-3.43鲜水果固 3.35-3.68汽油液0.73 2.22耐热玻璃固 2.25 0.84玻璃棉固0.072 0.66胶,2份水1份干胶液 1.09 3.73 甘油100%(丙三醇)液 1.26 2.43 蜂蜜液 1.42 盐酸31.55%(氯化)液 1.15 2.51 盐酸10%(氯化)液 1.05 3.14 冰固0.9 2.09冰淇淋固 2.93猪油固0.92 2.68铅固11.34 0.13皮革固0.86-1.02 1.51亚麻油液0.93 1.84 氧化镁85% 液0.208 1.13 枫树浆液/ 2.01鲜猪肉固/ 3.27牛奶液 1.03 3.77-3.89镍固8.9 0.46 硝酸95% 液 1.05 2.09 硝酸60% 液 1.37 2.68 硝酸10% 液 1.05 3.77 1#燃油(煤油)液0.81 1.97 2#燃油液0.86 1.843#燃油液0.88 1.84#燃油液0.9 1.765#燃油液0.93 1.726#燃油液0.95 1.67 API中部原油液0.85 1.84 API汽油液0.88 1.76 纸固 1.7-1.15 1.88石蜡固0.86-0.91 2.6 熔融石蜡液0.9 2.89 酚(碳酸)液 1.07 2.34 磷酸20% 液 1.11 3.56 磷酸10% 液 1.05 3.89 邻苯二酸酐液 1.53 0.97 硫化橡胶固 1.10 1.74 SAE-SW(8#机油)液0.88 /SAE-20(20#机油)液0.89 / SAE-30(30#机油)液0.89 / 矽固 1.45-1.35 0.8 海水液 1.03 3.94丝绸固 1.25-1.35 1.38 烧碱50% 液 1.53 3.27 烧碱30% 液 1.33 3.52 豆油液0.92 1.0-1.38 钢固7.9 0.46 不锈钢300系列固8.04 0.5 蔗糖60%糖浆液 1.29 3.1 蔗糖40%糖浆液 1.18 2.76 糖,甘蔗及甜菜固 1.66 1.26 硫磺液 2 0.85 硫酸110%(发烟)液/ 1.13 硫酸90% 液 1.84 1.47 硫酸60% 液 1.5 2.18 硫酸20% 液 1.14 3.52 钛(商用)固 4.5 0.54 甲苯液0.86 1.76 四氯化碳液 1.58 0.88 松木油液0.86 1.76 鲜蔬菜固/ 3.06-3.94 水液 1 4.19果酒液 1.03 3.77木材固0.35-0.9 3.77羊毛固 1.32 1.36锌固7.05 0.4相对空(空气的密度是 1.29kg/m3)的比重15.8至21℃比热15.8℃时kJ/Kg℃空气气 1 1氨气0.6 2.26苯气 1.36丁烷气 2 1.91 二氧化碳气 1.5 0.88 一氧化碳气0.97 1.07 氯气 2.5 0.5乙烷气 1.1 2.09 乙烯气0.97 1.88 氟利昂-12 气/ 0.67 氢气0.07 14.32 硫化氢气 1.2 1.05 甲烷气0.55 2.51 氮气0.97 1.06 汽气 1.1 0.94 丙烷气 1.5 1.93 二氧化硫气/ 0.68 水蒸汽气 2.3 1.9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J/(kg・K)比热容量(25℃)J/(kg・K)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 锂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3CH2OH 9 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石蜡CnH2n+2 62至122固2200 2500甲烷CH4 5 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2H6 8 气1730 1729 尼龙混混固1700 1720乙炔C2H2 4 气1500 1511聚苯乙烯CH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氢H2S 3 气1100 1105 氮N 2 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空气(海平面、干燥、混混气1005 1035 0℃)氧O 2 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2 3 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 2 气1040 1042 铝Al 1 固900 897 石绵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 F 2 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1 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4 5 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2 3 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 氯Cl2 2 气520 520 钻石 C 1 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 1 固450 444 黄铜Cu,Zn 混固380 377 铜Cu 1 固385 386 银Ag 1 固235 233汞Hg 1 液139 140固135 135 铂Pt1金Au 1 固129 126铅Pb 1 固125 128水蒸气(水)H2O 3 气1850 1850 水H2O 3 液4200 4186 冰(水)H2O 3 固2060 2050 (-10℃)。

各种物质的热容

各种物质的热容
298~1500
C6H14(g),正己烷
298~1500
C6H14(l)正己烷
C6H5CH3(g),甲苯
298~1500
C6H5CH3(l),甲苯
281~382
C6H4(CH2)(g),邻二甲苯
298~1500
C6H4CH3)2(l),邻二甲苯
C6H4(CH3)2(g),间二甲苯
298~1500
C6H(CH3)2(l),间二甲苯
C6H4(CH3)2(g),对二甲苯
298~1500
C6H4(CH3)2(l),对二甲苯
含氧化合物
HCOH(g),甲醛
291~1500
HCOOH(g),甲酸
300~700
HCOOH(l),甲酸
CH3OH(g),甲醇
300~700
CH3OH (l),甲醇
CH2COH(g),乙醛
298~1500
CH3COOH (l),乙酸
273~1300
H2SO4(l)
l2(g)
298~
I2(g)
N2(g)
273~2500
NH3(g)
273~1400
NO(g)
273~1500
NO2(g)
N2O(g)
273~500
N2O4(g)
2O5(Ng)
O(g)
O2(g)
273~2000
O3(g)
S(单斜)
~392
S(斜方)
273~
(g)
273~2000
(1)单质和无机物
物质
Cp,m
Cp,m=a+bT+cT2,或Cp,m=a+bT+c′T-2
a
b×103

不同材料的热容

不同材料的热容

不同材料的热容
热容是一个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的能力。

不同材料的热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热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材料的热容的中文表达:
1. 金属:金属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热容,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紧密排列,热量能够很快通过导热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2. 塑料:塑料具有较低的热容,这意味着它们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会相对较快。

然而,某些塑料可能会融化或变形,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

3. 液体:液体的热容因化学成分而异。

一般而言,液体的热容比固体要高,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允许更多的热量存储。

4. 气体:气体的热容通常比固体和液体要高,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更大。

这样的特性使得气体可以迅速吸收或释放热量,导致气体的温度变化更加明显。

5. 石材:石材的热容较高,能够保持较稳定的温度。

这使得石材常常被用于构建隔热材料,以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性。

总之,不同材料的热容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热容对于材料的使用和应用十分重要,可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持久性。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名称相态比重15.6至21℃比热15.6时kJ/Kg℃树脂液 1.3 乙酸100% 液 1.05 2.01乙酸10% 液 1.01 4.02丙酮100% 液0.78 2.15醇含乙醇95% 液0.81 2.51醇含乙醇90% 液0.82 2.72 铝固 2.64 0.96 氨100% 液0.61 4.61氨26% 液0.9 4.19Aroclor 液 1.44 1.17石棉板固0.88 0.8沥青液 1 1.76 固体沥青固 1.1-1.5 0.92-1.67 苯液0.84 1.72砖墙固 1.0-2.0 0.92 盐水-氯化钙25% 液 1.23 2.89盐水-氯化钠25% 液 1.19 3.29 干粘土固 1.9-2.4 0.94 煤固 1.2-1.8 1.09-1.55(4℃)煤焦油固 1.2 1.47固体焦固 1.0-1.4 1.11 铜固8.82 0.42软木固0.25 2.01棉固 1.5 1.34 棉籽油液0.95 1.97导热姆A 液0.99 2.64导热姆C 液 1.1 1.747-2.72乙二酸液 1.11 2.43 脂肪酸-软脂液0.85 2.73脂肪酸-硬脂液0.84 2.3 鲜鱼固 3.14-3.43鲜水果固 3.35-3.68汽油液0.73 2.22耐热玻璃固 2.25 0.84 玻璃棉固0.072 0.66 胶,2份水1份干胶液 1.09 3.73 甘油100%(丙三醇)液 1.26 2.43 蜂蜜液 1.42 盐酸31.55%(氯化)液 1.15 2.51 盐酸10%(氯化)液 1.05 3.14 冰固0.9 2.09 冰淇淋固 2.93猪油固0.92 2.68铅固11.34 0.13皮革固0.86-1.02 1.51 亚麻油液0.93 1.84 氧化镁85% 液0.208 1.13 枫树浆液/ 2.01 鲜猪肉固/ 3.27牛奶液 1.03 3.77-3.89 镍固8.9 0.46 硝酸95% 液 1.05 2.09 硝酸60% 液 1.37 2.68 硝酸10% 液 1.05 3.77 1#燃油(煤油)液0.81 1.97 2#燃油液0.86 1.84 3#燃油液0.88 1.84#燃油液0.9 1.76 5#燃油液0.93 1.72 6#燃油液0.95 1.67 API中部原油液0.85 1.84 API汽油液0.88 1.76 纸固 1.7-1.15 1.88石蜡固0.86-0.91 2.6 熔融石蜡液0.9 2.89 酚(碳酸)液 1.07 2.34 磷酸20% 液 1.11 3.56 磷酸10% 液 1.05 3.89 邻苯二酸酐液 1.53 0.97硫化橡胶固 1.10 1.74 SAE-SW(8#机油)液0.88 / SAE-20(20#机油)液0.89 / SAE-30(30#机油)液0.89 / 矽固 1.45-1.35 0.8 海水液 1.03 3.94丝绸固 1.25-1.35 1.38 烧碱50% 液 1.53 3.27 烧碱30% 液 1.33 3.52 豆油液0.92 1.0-1.38 钢固7.9 0.46 不锈钢300系列固8.04 0.5 蔗糖60%糖浆液 1.29 3.1 蔗糖40%糖浆液 1.18 2.76 糖,甘蔗及甜菜固 1.66 1.26 硫磺液 2 0.85 硫酸110%(发烟)液/ 1.13 硫酸90% 液 1.84 1.47 硫酸60% 液 1.5 2.18 硫酸20% 液 1.14 3.52 钛(商用)固 4.5 0.54 甲苯液0.86 1.76 四氯化碳液 1.58 0.88 松木油液0.86 1.76 鲜蔬菜固/ 3.06-3.94 水液 1 4.19果酒液 1.03 3.77木材固0.35-0.9 3.77羊毛固 1.32 1.36锌固7.05 0.4相对空(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的比重15.8至21℃比热15.8℃时kJ/Kg℃空气气 1 1氨气0.6 2.26苯气 1.36丁烷气 2 1.91 二氧化碳气 1.5 0.88一氧化碳气0.97 1.07 氯气 2.5 0.5 乙烷气 1.1 2.09 乙烯气0.97 1.88 氟利昂-12 气/ 0.67 氢气0.07 14.32 硫化氢气 1.2 1.05 甲烷气0.55 2.51 氮气0.97 1.06 汽气 1.1 0.94 丙烷气 1.5 1.93 二氧化硫气/ 0.68 水蒸汽气 2.3 1.9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J/(kg·K)比热容量(25℃)J/(kg·K)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 锂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3CH2OH 9 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石蜡CnH2n+2 62至122固2200 2500甲烷CH4 5 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2H6 8 气1730 1729尼龙混混固1700 1720乙炔C2H2 4 气1500 1511 聚苯乙烯CH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氢H2S 3 气1100 1105 氮N 2 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空气(海平面、干混混气1005 1035 燥、0℃)氧O 2 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2 3 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 2 气1040 1042 铝Al 1 固900 897 石绵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 F 2 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1 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4 5 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2 3 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 氯Cl2 2 气520 520 钻石 C 1 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 1 固450 444 黄铜Cu,Zn 混固380 377 铜Cu 1 固385 386银Ag 1 固235 233汞Hg 1 液139 140固135 135 铂Pt1金Au 1 固129 126铅Pb 1 固125 128水蒸气(水)H2O 3 气1850 1850 水H2O 3 液4200 4186 冰(水)H2O 3 固2060 2050 (-10℃)避免导热油变质的措施1.保证导热油质量对有机热载体的性能指标严格控制,主要有粘度、闪点、残碳、酸值、水分等。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heat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编辑本段定义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或J/(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

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c=△E(Q)/m△T△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

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比热容测试仪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主单位统一为焦耳,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7.05
0.4
相对空(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的比重15.8至21℃
比热15.8℃时kJ/Kg℃
空气

1
1


0.6
2.26


1.36
丁烷

2
1.91
二氧化碳

1.5
0.88
一氧化碳

0.97
1.07


2.5
0.5
乙烷

1.1
2.09
乙烯

0.97
1.88
氟利昂-12

/
0.67


840
839
一氧化碳
CO
2

1040
1042

Al
1

900
897
石绵



840
847
陶瓷



840
837

F
2

820
823.9




750
750
石墨
C
1

720
710
四氟甲烷
CF4
5

660
659.1
二氧化硫
SO2
3

600
620
玻璃



600
84

Cl2
2

520
520
钻石
C
1

502
/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避免导热油变质的措施1.保证导热油质量对有机热载体的性能指标严格控制,主要有粘度、闪点、残碳、酸值、水分等。

2.控制导热油的流速导热油在热油炉中的流动应为稳定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流速。

流速越慢,边界层越厚,该处介质温度与主流温度之差越大,就会造成管壁超温,加速导热油变质、失效。

主要措施为循环油泵的流量与杨程应保证导热油在热油炉中必要的流速。

热油炉运行中,循环油泵不允许停止,泵的应定期维护保养。

3.控制导热油的温度应保证热油炉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热油炉的最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膜温与导热油主流体温度应始终存在一个温度差(一般20~30℃左右)。

为防止膜温过高,避免导热油分解、聚合、结焦及老化,主要措施有:(1)开始点火升温时,因油温低,粘度大,油膜较厚,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一般应在40—50℃/h以下,火焰应均匀,避免局部热负荷集中;(2)在热负荷降低或暂时停用时应打开旁路回油调节阀,调节系统流量,使热油炉管内的导热油具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3)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负荷运行。

(4)正常停炉时,循环泵要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打开旁路,以使导热油继续流动,停止送风、引风,待油温降至100℃以下时,循环油泵方可停转。

(5)有机热载体炉应定期清灰。

(6)定期检查、检验、维护热油炉监测仪表,使其灵敏、准确、可靠。

4.避免导热油氧化通常设置高位膨胀槽,用以隔绝高温热载体直接与空气接触。

高位槽可充氮保护,无充氮保护的,应保持一定液位,并装有最低液位报警器。

5.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滤芯材料应能滤去悬浮状态的聚合物。

过滤器应便于拆卸、更换。

6.停电保护突然停电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导热油超温、受热面金属发生过热,主要措施有:(1)打开所有炉门,迅速将炉膛内的燃料取出,使大量冷风进入炉膛,迅速降低炉温。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乙烷
C2H6
8

1730
1729
尼龙



1700
1720
乙炔
C2H2
4

1500
1511
聚苯乙烯
CH2
3

1300
1300
硫化氢
H2S
3

1100
1105

N
2

1040
1042
空气(室温)



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



1005
1035

O
2

920
918
二氧化碳
CO2
3

2050 (-10℃)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1.13
硫酸90%

1.84
1.47
硫酸60%

1.5
2.18
硫酸20%

1.14
3.52
钛(商用)

4.5
0.54
甲苯

0.86
1.76
四氯化碳

1.58
0.88
松木油

0.86
1.76
鲜蔬菜

/
3.06-3.94


1
4.19
果酒

1.03
3.77
木材

0.35-0.9
3.77
羊毛

1.32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
名称
相态
比重15.6至21℃
比热15.6时kJ/Kg℃
乙酸100%

1.05
2.01
乙酸10%

1.01
4.02
丙酮100%

0.78
2.15
醇含乙醇95%

0.81
2.51
醇含乙醇90%

0.82
2.72


2.64
0.96
氨100%

0.61
4.61
氨26%

0.9
4.19
乙烷
C2H6
8

1730
1729
尼龙



1700
1720
乙炔
C2H2
4

1500
1511
聚苯乙烯
CH2
3

1300
1300
硫化氢
H2S
3

1100
1105

N
2

1040
1042
空气(室温)



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



1005
1035

O
2

920
918
二氧化碳
CO2
3

2050 (-10℃)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Aroclor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509.1




450
450

Fe
1

450
444
黄铜
Cu,Zn


380
377

Cu
1

385
386

Ag
1

235
233

Hg
1

139
140

Pt
1

135
135

Au
1

129
126

Pb
1

125
128
水蒸气(水)
H2O
3

1850
1850

H2O
3

4200
4186
冰(水)
H2O
3

2060
乙烷
C2H6
8

1730
1729
尼龙



1700
1720
乙炔
C2H2
4

1500
1511
聚苯乙烯
CH2
3

1300
1300
硫化氢
H2S
3

1100
1105

N
2

1040
1042
空气(室温)



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



1005
1035

O
2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918
二氧化碳
CO2
3

840
839
一氧化碳
CO
2

1040
1042
Al
1

900
897
石绵



840
847
陶瓷



பைடு நூலகம்840
837
F
2

820
823.9




750
750
石妥
C
1

720
710
四氟甲烷
CF4
5

660
659.1
二氧化硫
SO2
3

600
620
玻璃



600
84

C12
2

520
520
硫酸110%(发烟)

/
1.13
硫酸90%

1.84
1.47
硫酸60%

1.5
2.18
硫酸20%

1.14
3.52
钛(商用)

4.5
0.54
甲苯

0.86
1.76
四氯化碳

1.58
0.88
松木油

0.86
1.76
鲜蔬菜

/
3.06-3.94


1
4.19
果酒

1.03
3.77
木材

0.35-0.9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见物质比热容


7.05
0.4
相对空(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的比重15.8至21℃
比热15.8℃时kJ/Kg℃
空气

1
1


0.6
2.26


1.36
丁烷

2
1.91
二氧化碳

1.5
0.88
一氧化碳

0.97
1.07


2.5
0.5
乙烷

1.1
2.09
乙烯

0.97
1.88
氟利昂-12

/
0.67


酚(碳酸)

1.07
2.34
磷酸20%

1.11
3.56
磷酸10%

1.05
3.89
邻苯二酸酐

1.53
0.97
硫化橡胶

1.10
1.74
SAE-SW(8#机油)

0.88
/
SAE-20(20#机油)

0.89
/
SAE-30(30#机油)

0.89
/


1.45-1.35
0.8
海水

1.03
3.94
乙烷
C2H6
8

1730
1729
尼龙



1700
1720
乙炔
C2H2
4

1500
1511
聚苯乙烯
CH2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37
31.46
3.39
-3.77
273~2000
O3(g)
38.15
S(单斜)
23.64
14.90
29.08
368.6~392
S(斜方)
22.60
14.98
26.11
273~368.6
(g)
32.55
36.11
1.09
273~2000
S(g)
-3.51
SO2(g)
39.79
47.70
7.171
Br2(g)
35.99
37.20
0.690
-1.188
300~1500
Br2(l)
35.6
C(金刚石)
6.07
9.12
13.22
-6.19
298~1200
C(石墨)
8.66
17.15
4.27
-8.79
298~2300
CO(g)
29.142
27.6
5.0
290~2500
CO2(g)
37.120
44.14
J·K-1·mol-1
J·mol-1·K-2
J·mol-1·K-3
J·K·mol-1
烃 类
CH4(g),甲烷
35.715
17.451
60.46
1.117
-7.205
298~1500
C2H2(g),乙炔
43.928
23.460
85.768
-58.342
15.870
298~1500
C2H4(g),乙烯
43.56
-63.521
298~1500
C2H5OC2H5(l),乙醚
170.7
290
CH3COOC2H5(l),乙酸乙酯
169.0
293
C6H5COOH(s),苯甲酸
155.2
155.2
卤 代 烃
CH3Cl(g),氯甲烷
40.79
14.903
96.2
-31.552
273~800
CH2Cl2(g),二氯甲烷
51.38
9.04
-8.54
298~2500
Ca(s)
26.27
21.92
14.64
273~673
CaC2(s)
62.34
68.6
11.88
-8.66
298~720
CaCO3(方解石)
81.83
104.52
21.92
-25.94
298~1200
CaCl2(s)
72.63
71.88
12.72
-2.51
298~1055
C2H5OH(l),乙醇
71.1
106.52
165.7
575.3
283~348
C2HOH(g),乙醇
124.73
20.694
-205.38
-99.809
300~1500
CH3COCH3(l),丙酮
75.3
124.73
55.61
232.2
298~320
CH3COCH3(g),两酮
22.472
201.78
307.311
-160.159
32.748
298~1500
C4H6(g),1,3-丁二烯
79.54
-2.958
340.084
-223.689
56.530
298~150
C4H8(g),1-丁烯
85.65
2.540
344.929
4
41.664
298~1500
C4H8(g),顺-2-丁烯
78.91
8.774
81.6
20.42
103.68
-24.640
300~700
CH3OH(l),甲醇
62.8
CH2COH(g),乙醛
123.4
31.054
121.457
-36.577
298~1500
CH3COOH(l),乙酸
72.4
54.81
230
CH3COOH(g),乙酸
114.6
21.76
193.09
-76.78
300~700
273~1400
NO(g)
29.861
29.58
3.85
-0.59
273~1500
NO2(g)
37.90
42.93
8.54
-6.74
N2O(g)
38.70
45.69
8.62
-8.54
273~500
N2O4(g)
79.0
83.89
30.75
14.90
2O5(Ng)
108.0
O(g)
21.93
O2(g)
C6H4(CH3)2(l),对二甲苯
183.7
183.(g),甲醛
54.4
35.36
18.820
58.379
-15.606
291~1500
HCOOH(g),甲酸
99.04
30.67
89.20
-34.539
300~700
HCOOH(l),甲酸
49.4
CH3OH(g),甲醇
28.577
0.879
1.958
298~1500
HBr(g)
29.12
26.15
5.86
1.09
298~1600
HCl(g)
29.12
26.53
4.60
1.90
298~2000
Hl(g)
29.12
26.32
5.94
0.92
298~1000
H2O(g)
33.571
30.12
11.30
273~2000
H2O(l)
33.47
65.3
273~800
CHCl3(l),氯仿
116.3
CHCl3(g),氯仿
65.81
29.506
148.942
-90.713
273~800
CCl4(l),四氯化碳
131.75
97.99
111.71
273~330
CCl4(g),甲氯化碳
85.51
C6H5Cl(l),氯苯
145.6
含 氮 化 合 物
342.448
-197.322
34.271
298~1500
C4H8(g),反-2-丁烯
87.82
8.381
307.541
-148.256
27.284
298~1500
C4H8(g),2-甲基两烯
89.12
7.084
321.632
-166.071
33.497
298~1500
C4H10(g),正丁烷
97.45
-8.54
298~1800
SO3(g)
50.70
57.32
26.86
-13.05
273~900
(2).有机化合物
在指定温度范围内恒压热容可用下式计算:Cp,m=a+bT+cT2+dT3
物质
Cp,m(298.15K)
Cp,m=(T)
a
b×103
c×106
d×106
适用温度范围/K
J·K-1·mol-1
75.296
H2O2(l)
82.29
H2S(g)
33.97
29.29
15.69
273~1300
H2SO4(l)
137.57
l2(g)
55.97
40.12
49.79
298~386.8
I2(g)
36.87
N2(g)
29.12
26.87
4.27
273~2500
NH3(g)
35.65
29.79
25.48
-1.665
CuO(s)
44.4
38.79
20.08
298~1250
Cu2O-α
69.8
62.34
23.85
298~1200
F2(g)
31.46
34.69
1.84
-3.35
273~200
Fe-α
25.23
17.28
26.69
273~1041
FeCO3(s)
82.13
48.66
112.1
298~885
FeO(s)
59.50
255.01
281~353
C6H12(g),环己烷
106.27
-67.664
679.452
-380.761
78.006
298~1500
C6H14(g),正己烷
143.09
3.084
565.786
-300.369
62.061
298~1500
C6H14(l)正己烷
194.93
C6H5CH3(g),甲苯
103.76
-33.882
557.045
-342.373
79.873
298~1500
C6H5CH3(l),甲苯
157.11
59.62
326.98
281~382
C6H4(CH2)(g),邻二甲苯
133.26
-14.811
591.136
-339.590
74.697
298~1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