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普雷斯顿詹姆斯
湘教版地理选修三4.1做合格的旅游者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二)北魏郦道元
河北涿州城南道元村郦道元故居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二)北魏郦道元 郦道元幼时曾随父亲 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 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 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 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 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后来仕途坎坷,埋头著书, 撰写《水经注》。
秦岭山脉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六)明代徐霞客 徐霞客22岁开 始出游,30多年间历 尽艰险,足迹遍布大 半个中国,北至河北、 山西,南达广东、广 西、贵州、云南,完 成了中国古代旅行家 的空前壮举。
徐霞客雕像(贵州)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六)明代徐霞客
青壮年时期, 徐霞客旅行寄兴的成 分较大,北登恒山, 南及闽粤,东涉普陀, 西攀太华,偏重于搜 集访胜,撰写了名山 游记17篇。
郑和船队想象图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五)明代郑和
郑和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对西太平洋和 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 海洋科学数据,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六)明代徐霞客
徐霞客(1587— 1641),名弘祖,别号 霞客,江苏江阴人,是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 家。他自幼“特好奇 书”,欲“问奇于名山 大川”。
公元前126年,张骞等人回到长
安。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 域及中亚、西亚诸国,其副使的足迹 遍及里海、地中海沿岸各国。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二: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一)汉代张骞
美国普雷斯顿· 詹 姆斯在《地理学思想史》 中说,“地中海文明的 发现,应归功于公元前 139年的地理学家张 骞”。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一、哲学类(桔黄色)(一)1981年起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著,庞景仁译,4、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6、人类理智研究,〔英〕休谟著,关文运译,7、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王太庆校8、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9、袖珍神学,〔法〕保尔?霍尔巴赫著,单志澄等译,10、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1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12、逻辑学,〔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13、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14、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俄〕赫尔岑著,李原译,16、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17、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孙瑞禾译,18、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二)1982年起20、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21、物性论,〔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22、人性论,〔英〕休谟著,关文运译,郑之骧校23、人类理智新论,〔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24、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德〕康德著,庞景仁译,25、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27、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中江兆民著,吴藻溪译,29、实验心理学史,〔美〕E?G?波林著,高觉敷译,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译,(三)1985年起31、巴曼尼得斯篇,〔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意〕布鲁诺著,汤侠声译,33、健全的思想,〔法〕霍尔巴赫著,王荫庭译,34、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韦卓民译,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德〕费希特著,粱志学沈真译,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37、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38、我的哲学的发展,〔英〕罗素著,温锡增译,39、论灵魂,〔阿拉伯〕伊本?西那著,40、劝学篇,〔日〕福泽谕吉著,群力译,东尔校41、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42、躯体的智慧,〔美〕坎农著,范岳年魏友仁译,43、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胡世襄校44、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45、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贺绍甲(1996新译)(四)1986年起4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47、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48、范畴篇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49、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kui)译,50、培根论说文集,〔英〕培根著,水天同译,51、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52、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53、知性改进论,〔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55、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56、自然哲学,〔德〕黑格尔著,梁志学薛华等译,57、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58、感觉的分析,〔奥〕马赫著,洪谦唐钺等译,59、美学史,〔英〕鲍桑葵著,张今译,60、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1、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煞论,〔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62、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张今校(五)1989年起63、论有学识的无知,〔德〕库萨的尼古拉著,尹大贻朱新民译,64、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65、哲学史教程,〔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66、科学与近代世界,〔英〕怀特海著,何钦译,67、人类的知识,〔英〕罗素著,张金言译,68、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叶蕴理译,69、哲学的改造〔修订版〕,〔美〕杜威著,许崇清译,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著,周礼全吴允曾晏成书译,72、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73、基督教并不神秘,〔英〕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吴云贵校74、自然哲学,〔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75、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著,陈步译,76、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77、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六)1991年起78、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79、哲学辞典,〔法〕伏尔泰著,王燕生译,80、人类知识起源论,〔法〕孔狄亚克著,洪洁求洪丕柱译,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82、苏鲁支语录,〔德〕尼采著,徐梵澄译,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等译,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著,李真李先(kun)译,87、科学哲学的兴起,〔德〕赖欣巴哈著,伯尼译,(七)1996年起88、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9、灵魂论及其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90、斯宾诺莎书信集,洪汉鼎译,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92、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法〕克洛德?贝尔纳著,夏康农管光东译,郭庆全校94、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范岱年校95、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96、释梦,〔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97、性心理学,〔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98、人生的亲证,〔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章坚校99、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100、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101、逻辑与知识,〔英〕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102、哲学研究,〔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陈维杭校103、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104、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八)1999年起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106、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107、新系统及其说明,〔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108、泛神论要义,〔英〕约翰?托兰德著,陈启伟译,109、自然的体系,〔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110、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胡企林校111、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韩水法译,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113、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晏成书译,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著,戈革译,115、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116、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陈小文孙周兴译,117、多元的宇宙,〔美〕威廉?詹姆士著,吴棠译,118、物理学和哲学,〔德〕W?海森伯著,范岱年译,(九)2001年起119、谈谈方法,〔法〕笛卡尔著,120、道德原则研究,〔英〕休谟著,121、算术基础,〔德〕G?弗雷格著,王路译,王炳文校122、欧洲科学的危机,〔德〕胡塞尔著,123、路标,〔德〕海德格尔著,124、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徐大建译,125、计算机与人脑,〔美〕约?冯?诺意曼著,126、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金?默顿著,127、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著,张晖译,128、圣教论,〔印度〕乔荼波陀著,巫白慧译,释增1、薄伽梵歌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增2、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增3、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古罗马〕西塞罗著,增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著增5、宗教经验之种种,〔美〕威廉?詹姆士著,增6、权力意志,〔德〕尼采著,增7、拓扑心理学原理,〔德〕库尔特?勒温著,增8、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德〕海德格尔著,增9、科学社会学,〔美〕R.K.默顿著,增10、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二、历史?地理类(黄色)(一)1981年起129、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译,崔妙因译,130、法兰克人史,〔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著,寿纪瑜戚国淦译,131、法国革命史〔法〕米涅著,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13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马香雪校133、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134、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二)1982年起135、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136、佛罗伦萨史〔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137、路易十四时代〔法〕伏尔泰著,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138、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威廉?戚美尔曼著,北京编译,社译,(三)1985年起139、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王以铸译,140、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41、长征记〔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142、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143、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谢德风译,144、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145、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傅正元译,146、查理大帝传〔法兰克〕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147、克拉维的东使记〔土耳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148、拿破仑时代〔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端木正校149、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四)1986年起150、内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王士俊译,151、史集〔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52、一六四〇年英国革命史〔法〕基佐著,伍光建译,15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仁敢译,154、古代的地理学〔苏〕波德纳尔斯基编梁昭锡译,155、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阿?魏根纳著,张翼翼译,156、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阿尔弗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张翼翼校(五)1989年起157、新科学〔意〕维柯著,朱光潜译,158、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G?P?古奇著,耿淡如译,卢继祖等校谭英华校注159、新史学〔美〕詹姆斯?鲁滨孙著,齐思和等译,160、地理学思想史〔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六)1991年起161、工作与时日神谱〔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译,162、西印度毁灭述略〔西〕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著,孙家(kun) 译,163、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著,陈维振周清民译,16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著,林光江禾译,165、气候与生命〔苏联〕П?C?贝尔格著,王勋吕军等译,166、理论地理学〔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七)1995-96年167、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168、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169、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170、秘鲁征服史〔美〕普雷斯科特著,周叶谦刘慈忠吴兰芳刘方译,17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172、宪章运动史〔英〕R?G?甘米奇著,苏公隽译,张自谋校173、历史著作史〔美〕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李活校174、蒙古帝国史〔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175、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176、地理学的性质〔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光庭译,177、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高泳源校(八)1999-2001年178、巴布尔回忆录〔印度〕巴布尔著,王治来译,179、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白凤森杨衍永译,180、风俗论〔法〕伏尔泰著,梁守锵译,181、法国文明史〔法〕基佐著,沅芷伊信译,182、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英〕理查德?亨利?托尼著,183、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项英杰校184、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英〕E?P?汤普逊著,185、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等译,吴模信校186、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增1、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著,增2、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增3、西方的兴起,〔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增4、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增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增6、历史是什么?,〔英〕E.H.卡尔著,增7、希腊史,〔英〕N.G.L.哈蒙德著,增8、封建社会(上、下卷),〔法〕马克?布洛赫著,增9、中世纪之秋,〔荷〕约翰?赫伊津加著,增10、古代城邦,〔法〕古朗治著,增11、俄国史教程(1-5卷),〔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增12、蒙塔尤,〔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增13、往事纪年增14、欧洲文明史,〔法〕基佐著,增15、宗教改革史,(上,下卷),〔英〕托马斯?林塞著。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
第27卷第5期2008年10月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ol. 27No. 5Oct. 2008__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评介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
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
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
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关键词: 传统地理学;实证地理学;激进地理学;人本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思想和关键论题中图分类号: K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22363 (2008) 0520001205收稿日期: 2008 - 04 - 01; 修回日期: 2008 - 06 - 16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40800)作者简介: 蔡运龙(1948 - ) ,男,贵州贵阳人,教授,博导,博士,主要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研究, ( E2mail) caiyl@urban. pku. edu. cn。
1引言作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科学思想史丛书》之一种,保罗·克拉瓦尔的《地理学思想史》(第3版) [ 1 ]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发展线索及要点。
鉴于目前广大中国地理学者和学生相当忽视思想,而这部著作又是“专门针对中国地理学界学者而构思的”(作者序) ,其启示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是一部关于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著作,作者是美国地理学家普詹姆斯杰马丁。
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地理学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地理学思想的梳理,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首先回顾了地理学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家们,如赫卡泰俄斯、埃拉托色尼等,他们对地理学的贡献。
这些地理学家们不仅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貌、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的研究为后来的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中接着讲述了地理学在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现代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地理学逐渐从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转变为一门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学科。
尤其是在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如探险、测量、遥感等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使得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日益丰富。
在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还重点分析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
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地理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其他学科的滋养,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阅读这本书,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更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
正如书中所说:“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的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移动和适应,以及人与地的相互影响。
”第二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地理学思想史》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2013年湘教地理选修Ⅲ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学以致用
2.被科学史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 躯的是( )
A.明代徐霞客 C.北魏郦道元 B.宋代沈括 D.明代郑和
解析:选B。宋代的沈括因在《梦溪笔淡》 一书中揭示了海陆变迁、流水侵蚀等地质原 理,被科学史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 躯。明代的徐霞客主要以游记的形式记载了 区域地理概况,在区域地理考察方面取得了 杰出的成就。郦道元在水文地理学方面有突 出贡献。
课标导航 1.了解当代旅游者应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你喜欢的相关旅游资料, 并给予解说。
基础自主学习
一、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1.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 旅游者的________越高,在旅游过程中的审 美情趣就越浓。 2.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旅游不仅仅为了开阔眼界,而是一种高雅的 ____行为。量力而行的____消费,成为人们 消费 适度 在旅游过程中普遍接受的准则。
(2)公元前139年,张骞等人受汉武帝派遣出 使西域。最远到达里海、地中海之滨,获取 了丰富的地理资料。公元前119年,张骞等 人再次出使西域及中亚、西亚诸国,足迹遍 里海 地中海 及____、______沿岸各国。 (3)张骞的两次出访,为开通古老而伟大的 洲际商路——________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绸之路 2.北魏郦道元 郦道元撰写的《______》,开我国古代山 水经注 水散文之先河,对唐宋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是我国古代研究水文的地理学巨著。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新课学前预览
第 一 节 做 合 格 的 旅 游 者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活动点拨 学业水平达标
新课学前预览
情景导入 某网站论坛关于做一个合格的旅游者的倡议: 将所有废物丢入垃圾桶,不要污染水和土壤; 不要购买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它们的制品; 尊重地方文化,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带到你所参观 的地方; 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不要去喂养它们; 要生活得和大自然更接近,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地理学思想史 普雷斯顿.詹姆斯.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黑格尔指出: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 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 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 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 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 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 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 程。 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 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他认为历史本身就展现了这种辨证模式。
现代时期
第四部分为现代时期,共分为3章,介绍了 二战以后的最近三十年的地理学的新动向, 并将该时期称 为 地理学的革命时期。 讨论居住空间的一章,作者探讨了区域方 面的内容,讲述了解释学派的论点和计量 革命的意义。后一章介绍现代地理学所采 用的新分析与观察方法(如遥感技术)。
现代时期
创新与传统是具有总结性的最后一章,作 者讲了描述与解释、自然与人文、专题与 区域,演绎与归纳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他 列举了现代地理学的几个尖端课题(如城 市地理学的中心地点论、环境保护学)。
谢 谢!
古典时期
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 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 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 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 进。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 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
古典时期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 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 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 动方面的新概念。 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 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 著作,二者的去世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 与结束。
沈括与地理学
一、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地理学说早在萌芽时期的远古就已出现,只不过那时的学说大多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推测、假想、玄念,既不一定是地理现象的科学归纳,也用不着在地理变化中接受检验。
和近、现代科学的学说比来,浅陋、粗糙,有的甚至荒谬,都很显然,但这些古代地理学思想上的观念,正是今天科学的萌芽。
以今天的科学观点来说,地理学说的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很久,从世界看来,出现的时间迟早不一,比如地貌上的剥蚀沉积学说,沦海桑田的海陆变化说,综合自然地理上的垂直地带和水平地带的学说等,在中国大约11世纪就已出现,而在西方,一般晚五六百年;有关岩溶地貌的研究,中国也要较西方早数百年。
因此,地理学说的出现,在中国是中古时代的事情,而西方一般是近代的事情,其形成的条件和时代背景,也都有差别,不可以一概而论之。
早在1925年竺可桢在《科学》第十一卷6期上,就发表了“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记述”的专论文章,对沈括提出的一系列地理学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高泳源也于1954年7月在《地理知识》上发表了“我国古代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一文,也曾经提及沈括的地理学说;侯仁之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1962年版中,更较为确切地概括了沈括学说的成就与意义;最近,在全国第二次地学史学术讨论会上,陈家麟又专撰了“地理学家沈括及其成就”的文章,又重新提出评价沈括对地理学的贡献与成就。
沈括(1031—1095年)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他在科学上创树很多,《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一生著述很多,《宋史·艺文志》所录就有22种155卷。
现有传刻本为《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19卷,《苏沈良方》15卷;其它则先后散佚。
他制作的十二气历较格列高利(Gregorius)历先进,800余年后英国气象局使用的肖伯纳历几乎与十二气历完全相同;他比西欧早400年记录磁偏角;至于天文、数学、医学、药学、物理学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
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
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好了开启的准备。
他们同在柏林1859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古典地理学就此终结。
十九世纪,随着德国学术界的革新,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首先创办,大学的创立意义十分深远,不仅通过教育的方式为普及专门知识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使得关于学科知识的讨论经常发生,而且还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学术成果保存并传承下来。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的地理学的“辩证”的发展阶段才正式开始。
直到二战以前,是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地理学的发展更多地归功于个人的才能,地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基于如下五个问题:(弗雷德·勒克曼)①人类应该选择宇宙间的`什么事物来观察并记载?②观察它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③对观察到的事物如何进行概括来解释他们在地球上的某种重要几何布局?④如何来解释这些布局模式或言之成理?⑤怎样来交流这些成就?近代地理学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发轫。
这期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频繁,所以形成了一国别为基础的各种流派:德国的新地理学,法国和英国的新地理学,苏联的新地理学,美国的新地理学。
在这一近代时期最富于“辩证”意味的地理学内部的辩论,当属苏联地理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方面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分合问题,主张二者结合的一方以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他们坚持人地关系在地区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则以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甚至在实用上都不能合成一门学科”;并且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和地理学决裂,彻底抛弃地理观点”。
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第1章地理知识的产生人类从猿猴变成人之后,成为有智慧的高等动物,它首先是能能动地适应地理环境。
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地方可以避开洪水?什么地方可以躲雨?什么地方可以不受其它动物的侵袭?……由于对自然的依赖,可以说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地理知识。
因此,地理知识的产生是很早很早的事情,几乎和人类产生同时。
地理知识的产生尽管是很早的事情,但最初的地理知识是极浅薄的,可以说与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有关,范围也大都局限于自己所见所闻能达到的地方。
至于地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则是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期之后。
侯仁之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其生活的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生活下去。
最初,他们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捕鱼,什么地方去打猎,什么地方去采集作为食物的果实和块根等等。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渔猎时代。
其后,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萌芽,又从一个地区的停留生活相对的定居下来,这就要求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周围环境,更加熟悉更加了解。
他们不但要知道水泽的分布,地势的起伏等等,还必须知道气候的特征以及地方种植的可能性;他们不但要能辨别方向,而且还要计算路程。
”①美国学者P·詹姆斯认为:“一开头是好奇心引起的。
我们可以设想,原始人所想到的一些最早的问题必然是和天然环境的特性有关的。
人与许多其他动物认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段作为他的生存空间;并且,和其他许多动物一样,他对别人的生存空间内的草可能长得更绿些会觉得羡慕,好奇心驱使他去探究他所看到的远处山丘以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但是,他所发现的世界是他自己头脑的近似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
”①类似的观点很多,不胜枚举。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人类最初的地理学著作,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希腊的,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统统不是人类最初产生的地理知识。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学者们认为是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的作品,距令约2000—3000年;但半坡文化距今约7500余年,学者们认为中国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源于此时;即使地理知识不先于文化的产生,也应该在半坡文化时肇始。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
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
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
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
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
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
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
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
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地理学思想史》阅读报告
第三篇现代地理学
第十五章居住空间的概念
现 代 时 期
第十六章观察与分析的新方法
第十七章创新与传统
现代时期地理学
▼在居住环境一章中,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解释学派的论点 和计量革命的意义,说明了因果关系、函数关系和概率论 在地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普通系统论的哲学基础上 根据同型性概念、利用地理模式来研究人口地理、城市地 理与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新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作者在观察方法中列举了测量制 图新技术、航空摄影制图和利用雷达和红外线的遥感技术 所摄取的地球卫星图象等。在新的分析方法中讲到了数理 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程序,并列出了在地理学研究中所 应用的八项主要程序。
个人阅读体会之二
• 一门学科发展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 苏联的建设地理学,他们绘制全苏景观类型图,不仅用于 教学目的,而且也为经济区划提供基础。 • 美国新地理学当中对土地分类的研究,水利资源的规划, 还有对拓荒带的研究,这不完全着眼于开辟新垦地的可能 性,也可能看到从非优良农地撤退的必要性。此外也有零 售店的地址选择问题。
美国新地理学
• 作者把戴维斯推崇为美国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不仅创立 了地貌发育的侵蚀轮回说,还发起了成立美国地理学会等 学术机构,接着作者评述了杰斐逊、鲍曼、亨丁顿、森普 尔、布里格姆、约翰逊和史密斯等人的工作与观点,他介 绍了戴维斯以后在美国所出现的各种地理思潮,如人类生 态论(巴罗斯),区域分异说(哈特向)、连续居住的序 列说(惠特尔西)和空间系统理论。
著作的基本框架
◆本书共十七章,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他强调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观 点来看地理学历史思潮,主要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 的。他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概念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基本 理论问题 ◆第二部分是古典时期 ◆第三部分是近代时期 ◆第四部分是现代时期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0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一、地理书目(一)综合类[1](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地理学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2](英) 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
[3]杨吾扬.地理学思想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未购买)[5]陆大道. 21区位论和区域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6]牛文元编著.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理科学. 科学出版社,1995年。
[8]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9]大卫.哈维著. 地理学中的解释. 商务印书馆, 1996年.[10]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1]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
[12]R.J约翰斯顿.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商务印书馆,2000年。
[13]刘盛佳.地理学论丛.武汉出版社,2002年。
[14]爱德华·W·苏贾(Edward W Soja)著,周宪,许钧,王文斌译. 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 商务印书馆,2004年。
[15]大卫·哈维著. 希望的空间.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美)皮特,周尚意译. 现代地理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2007。
[17](法)保罗·克瓦尔(Claval, P.)著; 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等译. 地理学思想史(第3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杰弗里·马丁(Martin.G.J.) 著, 成一农, 王雪梅译.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4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美)苏珊·汉森编,肖平,王方雄,李平译.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商务印书馆,2009年。
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舞台、生产的场所,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人类从猿猴变成人之后,成为有智慧的高等动物,它首先是能能动地适应地理环境。
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地方可以避开洪水?什么地方可以躲雨?什么地方可以不受其它动物的侵袭?……由于对自然的依赖,可以说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的内容成了人类初期知识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地理知识。
因此,地理知识的产生是很早很早的事情,几乎和人类产生同时。
地理知识的产生尽管是很早的事情,但最初的地理知识是极浅薄的,可以说与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有关,范围也大都局限于自己所见所闻能达到的地方。
至于地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则是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期之后。
地理学思想史的内容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正如中国地理学家黄秉维所指出的:“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就是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在有了文字以后得到更好的积累,早期的人类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并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并且随着国家间的交流而得到传播。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地理大发现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认识到地球是球体星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的开始,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地理学大师的共同努力,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日益强烈,如何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地理学面临的新课题。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
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
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
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
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
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
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张相文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贡献
25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内外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学者们已经开展过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1-6]。
学界一般认为,1874年德国开始在大学设立地理学教习,建立地理系,是近代地理学起源的标志[7];而二十世纪初张相文等人创办的中国地学会,以及张相文《新撰地文学》一书的出版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源。
普雷斯顿·詹姆斯的《地理学思想史》中提到:“把地理学引进中国的大学,应该归功于曾在国外留学过的两位中国国学者。
一位是在苏格兰学习过地质学的丁文江,另一位是在哈佛大学学过气象和气候学的竺可桢。
”[7]丁文江和竺可桢分别在1911年和1918年回到中国,传播地理学、气候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开展相关科研事业。
但在丁、竺之前,张相文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相文[8](1867-1933)字蔚西,号沌谷,江苏泗阳人,中国地理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因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而被称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
他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便从事地摘 要: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编撰了我国最早的近代地理学教科书,创建了中国地学会,创办了《地学杂志》,同时他又注重实地考察,强调学以致用,培养了大批地学工作者,对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试从客观的时代背景和主观的个人特质两方面分析张相文成为时代先驱、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关键字:张相文,近代地理学,贡献张相文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贡献张佳静近理学的教学、研究和著述工作,在天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推动我国地理学发展达二三十年之久。
张相文的一生,正处在中国旧的舆地学开始走向没落、新的西方地理学开始传入的时期,他也成了改革旧舆地学,推动新地理学发展的先驱。
古希腊世界图式的转变和地理学的兴起
科学与人文古希腊世界图式的转变和地理学的兴起鲁博林摘要古希腊地理学因其基于地球观念和几何化建构的特征,在古代地学中独具一格。
其形成与世界图式的转变密不可分。
古希腊的世界图式,经历了从基于地平观念的圆形世界,到基于地球观念的球面世界的转变过程,并反映在当时地学、制图学的相关论述之中。
同时,几何学作为地球观念的基础,逐渐成为描绘大地的合法甚至最优的方式——借助于几何学,古希腊人看待大地和“人居世界”(oikoumene)的视角悄然发生转变。
古希腊的地理学超越有限的经验描述,将朴素的经验传统嵌入一套基于几何观念、以经纬度进行标示的地球框架之中。
这标志着古希腊地理学从源流复杂的文学传统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特的知识领域而兴起。
经历了阿那克西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历代学者的努力,地理学最终在埃拉托色尼的手中完成了基本雏形的建构。
关键词古希腊地理学制图学圆形地图埃拉托色尼中图分类号 N09: K91文献标识码 A提起西方古代地理学,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等古希腊地学的标志性人物,而地理学(geography)一词,概念的源头也在古希腊语中——其原意就是指对大地的描绘。
在现代学科范式尚未形成的古代世界,凡以大地作为描绘对象或主题的知识门类,往往被国内学界通称为“地学”。
不同的文明尽收稿日期:2020-05-22作者简介:鲁博林,1987年生,四川广安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在读博士。
Email:*********************。
管知识形态各异,但都有对大地的描绘,因而都诞生了各自的“地学”。
古希腊也不例外,从希罗多德对异域的风土人情描摹,到斯特拉波依帝国行省的分类记述,构成了古希腊地学一条重要的线索。
然而古希腊地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还形成了一套以地球观念为基础、依靠几何方法绘制大地的知识谱系,在描述性的地学传统外自成一体——这就是本文探讨的古希腊的“地理学”。
诚然,在科学史的大部分语境中,广义上的“地理学”和“地学”是不必做出区分的。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0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一、地理书目(一)综合类[1](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地理学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2](英) 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
[3]杨吾扬.地理学思想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未购买)[5]陆大道. 21区位论和区域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6]牛文元编著.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理科学. 科学出版社,1995年。
[8]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9]大卫.哈维著. 地理学中的解释. 商务印书馆, 1996年.[10]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1]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
[12]R.J约翰斯顿.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商务印书馆,2000年。
[13]刘盛佳.地理学论丛.武汉出版社,2002年。
[14]爱德华·W·苏贾(Edward W Soja)著,周宪,许钧,王文斌译. 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 商务印书馆,2004年。
[15]大卫·哈维著. 希望的空间.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美)皮特,周尚意译. 现代地理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2007。
[17](法)保罗·克瓦尔(Claval, P.)著; 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等译. 地理学思想史(第3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杰弗里·马丁(Martin.G.J.) 著, 成一农, 王雪梅译.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4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美)苏珊·汉森编,肖平,王方雄,李平译.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商务印书馆,2009年。
读书报告 地理学思想史
5
第三篇现代时期(1945—1972)共分为三章, 介绍了二次大战以后的最近三十年来地理学的新 动向。作者把这个时期成为地理学的革命时期。 这一篇中,詹姆斯阐明了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空 间的范式,探索了区域一词的含义、区域分析的 方法、区域类型与级别,阐明了通论和区域地理、 描述与解释的关系,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解释学 派的论点和计量革命的意义。另外,作者还专门 介绍了现代地理学中所采用的新的观察与分析方 法。
8
3、地理学思想史指要—杰弗里· 马丁《所有可能 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作者:叶超,蔡运龙。 主要内容:(1)地理学与地理思想史 地理学思 想史是地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 说是地理学史的精华,它渗透并体现在地理学史 的发展过程中。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地理学至 关重要,它是了解地理学内容和理解地理学性质 的必然路径。通过了解地理学思想史,我们可以 把握地理学的关键并抓住它的突出特点。
12
二是近代地理学阶段---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以洪堡《宇宙》——自然地理学、李特尔《地学 通论》——人文地理学、 李希霍芬:用综合的观 点研究自然界、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理研究为主 要代表,标志着综合自然地理学萌芽时期。 三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20世纪四十年代理论 体系的形成,主要以并列斯尼克《普通地理学原 理》 、伊萨钦科《自然地理学原理》为主。
作者: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 )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理学的学科战略地位、地理学 的发展概况、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自然地 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
15
文章摘要主要谈到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 住机遇、迎接挑战。 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 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 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 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 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 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 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 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 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 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由上述辩证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不简单 是理论上的所谓“正、反、合”的问题, 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评判作 用。如果当时的实践无法解决争端,就交 给未来的实践,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或许 实践不仅能告诉你谁是正确的,还能让你 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地理学思想史》
[美]普雷斯顿.詹姆斯 著 汇报人:
作者简介
普雷斯顿.詹姆斯:生于1899年,美国地理学 者。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地质—地理系,获 学士及硕士学位,其后又获克拉克大学哲学 和文学博士以及东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博士。 锡拉丘兹大学地理系荣誉教授。一生受过许 多特颁的奖金和荣誉,著有《拉丁美洲》一 书,编写过多种中小学地理课本,并在各种 地理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古典时期
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 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 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 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 进。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 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
古典时期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 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 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 动方面的新概念。
但就我国目前的地理学及“大人文地理学” 的分科现实来看,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谁 也没有错。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认 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日益分离。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我们把“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从大的“人文地理学”中分离出来,一方 面是因为这两门学科是同级别学科中发展 势头最强势的,另一方面,他们在研究的 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也不存在必然的共同 理论基础,或者是直到目前人文地理学也 还没有找到本学科独特的理论基础。人地 关系学说也不够强势。这也在表明人文地 理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发展偏于薄弱的现实。
本书内容及结构
该书共有17章,分为4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言和第一章,可以算作全书 的导言,概括介绍地理学思想史的性质、 阶段划分以及地理学学科的总括介绍。 詹姆斯把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上述三 个时期作者在后三个部分分别叙述。
古典时期
第二部分古典时期共分5章,作者是用一系 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 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从地球形状的扁平 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 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 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无 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 了一定的基础。
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 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 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
介绍了白兰士、白吕纳、等人的地 理思想,并指出法国学派的特点是 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平衡发展,最后 介绍了法国的《世界地理》巨著。
评述了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和郝伯 森的世界大自然区,并论述了英国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状况。
现代时期
第四部分为现代时期,共分为3章,介绍了 二战以后的最近三十年的地理学的新动向, 并将该时期称 为 地理学的革命时期。 讨论居住空间的一章,作者探讨了区域方 面的内容,讲述了解释学派的论点和计量 革命的意义。后一章介绍现代地理学所采 用的新分析与观察方法(如遥感技术)。
现代时期
创新与传统是具有总结性的最后一章,作 者讲了描述与解释、自然与人文、专题与 区域,演绎与归纳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他 列举了现代地理学的几个尖端课题(如城 市地理学的中心地点论、环境保护学)。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黑格尔指出: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 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 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 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 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 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 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 程。 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 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他认为历史本身就展现了这种辨证模式。结合 Nhomakorabea决裂
巴朗斯基、萨乌什金 康斯坦丁诺夫
坚持人地关系在地区 上的统一性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 经济学科,应当和地理学决 裂,彻底抛弃地理观点”。
阿努钦(60年代)
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 理学,也抨击了的“非自然” 的经济地理学。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从上述的“辩证” 的角度来看,可以称其为一个非常好的例 证。阿努钦选择了一条理论上的中庸之道, 他的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无疑是翔实而 又扎实的。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适用于历史。当我们 讨论事情时,我们也是以辩证的方式来思 考。我们会试看在别人所说的道理中找出 缺失。黑格尔称此为‘否定的思考’,可 是当我们在一个道理中找到缺点时,我们 也会把它的优点保存下来。
本书中的辩证法及我的认识
《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 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尤其 是在近代时期,地理学进入了真正意义上 的“辩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最富于“辩证”意味的地理学 内部的辩论,当属苏联地理学中的哲学思 想和方法论方面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 分合问题 。
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 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 著作,二者的去世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 与结束。
近代时期
第三部分近代时期共列8章,是本书的主体, 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近代时期也就是 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 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以后,德国 的新地理学就传播到法、英、俄、美等国。 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 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
重点介绍了苏联地理学界在哲学思 想和方法论方面展开的激烈争论。
德国 法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作者以一战的先后分两章介绍了美国的地理学 发展情况,他把戴维斯推崇为美国地理学的开 山大师,并评述了杰斐逊等人的观点。 美国初期的地理学渊源德国,也受到英法的影 响,芝加哥大学被认为是美国地理学的发轫中 心。其自然地理和地质学合一,人文地理学则 与社会学合一。 最后用专节评述了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 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