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兰亭集序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了解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是学习兰亭集序的重要的前提。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共5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8课 兰亭集序(共58张PPT)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酒杯
作诗 排列 旁边
映衬、围绕
乐器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流觞曲水
茂林修竹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自然万物 用来 和风 放开、 敞开 穷尽
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 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 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 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王 羲 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 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 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 法及行文的巧妙。 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4.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 ”等词的多义性。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 姨 母 帖 》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 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 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 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 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 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 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 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 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 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兰亭集序》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兰亭集序》课件(共41张PPT)

王羲之——兰亭序
兰 亭 集 序
【初读思考】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B.文章二、三段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C.全文的感情变化可概括为“乐”“悲”“痛”。 D.《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批判了当 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明确: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雅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闲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永和…癸丑…暮春…” “…兰亭…” “群贤…少长…” “此地有…,又有…” “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信可乐也”
【明确】选C。应是“乐”“痛”“悲”。
整体感知
一(1、2)介绍兰亭集会


二(3)抒发人生感慨

三(4)简述写作缘由


小组合作讨论:
一、文章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 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 受?
二、举例子说一说你对第三段的理解。 作者“痛”什么?
三、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悲什么?先来看后世文人“其致一也”的诗 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李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 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 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 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 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 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 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三月初,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很多贤才都聚集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或者饮一杯酒,或者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远的情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令人心情舒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阔无穷,低头细察自然界万物的繁多,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值得快乐啊)。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依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即使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年老之境即将到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才发现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会随着产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命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兰亭集序拼音与译文版

兰亭集序拼音与译文版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jùn)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ɡ)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ɡ)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ɡ)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zào)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zāi)!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àn),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作品原文XXX⑴九年,XXX(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XXX⑸毕至⑹,少(shào)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tuān)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xì)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XXX(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XXX(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新课本,虽趣(四声)舍万殊的“趣”字读qǔ。

作品注释1、XXX:东晋天子司马聃(XXX)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XXX九年上巳节,XXX与XXX,XXX,XXX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XXX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8兰亭集序

8兰亭集序
人 教 版 语 文
颜,些许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者,只在于山、水、
林、竹、天、风而已。
第三单元
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竹子,也只言其“茂”、
言其“修”,而弃其绿、弃其碧、弃其翠,极力造成一种
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宴集,可以说是良辰美景之中的 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不过分表露,笔端的 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只在结尾处以“信可乐也”四字 正是作者思想性格的体现。
1.疏通文句,弄懂文意。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手头
的工具书、资料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何景抒何情达何理。
第三单元
2.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借助注释了解王羲之、苏轼、
王安石等人的简单生活经历,了解作者写作文章时的心境
与目的。 3.分析不同的表达方式,透过现象理解本质。结合作 者心境评价散文的思想内容。 4.对散文作品鉴赏和评价,主要看作品所描述的社会
版 语 文
第三单元
9.开阔视野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边的说明
性文字。序言有的是作者或编者写的,有的是别人写的。 其内容和作用,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人 教 原则,介绍或评价作品等。内容简明扼要,篇幅一般比较 短小。但有的序言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论述比较深广,篇 幅较长,是一篇完整的论说文。序言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属 于序跋类文章,它与专用于临别赠言的“赠序”是两种不 同性质的文体。
版 语 文
的关系,找出支撑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文眼和线索,
顺藤摸瓜,透彻理解文意等。
第三单元
3.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品味语言。揣摩散文语言,
要通过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品味去感知散文的意境和
作者的情感,去挖掘文章的隐含信息和深层意思,同时, 根据作者的不同语言风格领悟文章的语言之美。语言是思 想的载体,品透了语言,也就参悟了文章的思想,领略了 文章的情致。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兰亭集序》告诉我们如何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价值。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不知老之将至”之前并无“曾”字,而且从原文图片中也可看到没有“曾”。

应该是后人所加。

请广大网友注意。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8兰亭集序PPT课件人教版

8兰亭集序PPT课件人教版

贤能不待次而举
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一一觞一咏
悟言一室之内
(6)于会欣于于会所稽遇山 阴之兰亭
终期于尽
(7)虽虽虽趣世舍殊万事殊异
及其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之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向之所欣
引以为流觞曲水
(9)以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本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我国古代散文从简单的 记事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议论政事、 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类的抒情散文则产生较晚。起 初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到了东晋时期,世事离乱,偏安江南 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 水,此时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才开始出现并逐 渐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 审美能力更强,于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便大量涌现。“唐宋八大
5.要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 给予恰当的评价。
6.体验古人徜徉山水的乐趣,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我们 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师说·单元所学】 1.疏通字句,把握文章大意。阅读古代作品,首先要克服 语言困难,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其次要反复诵读,体会句读 语气;进而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分出写景、议论、抒情的层次。 2.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语句。山水游记类散文往往通过议 论性语句,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寄托作者的理想或政治抱负。 阅读这类文章,就要留意文中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作用的语 句,抓住这类语句,就能化繁为简,纲举目张。

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

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

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希望有所帮助!兰亭序原文及其译文篇1《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现按我的理解翻译如下:永和九年,此年癸丑,三月开初,决定集聚于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消灾祈福的“修禊”活动。

许多贤明有身望的人都来了,年青老少都有。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溪急流,在亭的左右晖映环绕,把水引入渠中,作为曲殇流水,依序而饮,排次列座,虽说没有丝竹齐奏的盛况,但饮一杯酒,咏一篇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悠远情怀。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作背景】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兰亭序全文及解释

兰亭序全文及解释

兰亭序全文(晋)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作品简介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

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8课《兰亭集序》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8课《兰亭集序》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8课《兰亭集序》语文教案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下册第8课《兰亭集序》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兰亭集序》课文原文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兰亭集序》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作者是东晋“书圣”王羲之。

本文是一篇书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谮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兰亭集序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课本《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 高一语文必修课本《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高一语文必修课本《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课本《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原文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作品原文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shào)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⑼,⑽,又有清流激湍(tuān)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之盛⒂,⒃,亦足以⒄。

是日也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34),感慨系(xì)之(35)矣。

向(36)之所欣,,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38),况(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新课本,虽趣(四声)舍万殊的“趣”字读qǔ。

作品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

文言文《兰亭集序》古文赏析

文言文《兰亭集序》古文赏析

《兰亭集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原文】兰亭集序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兰亭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

暮春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活动。

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由“此地有崇山峻 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 的铺叙;
最后由“是日也”领 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 集会的心情。
岂不痛哉!
痛惜??? 痛苦? ??
悲痛???
痛心? ??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人之相与 悟言一室之内(静) 当其欣于所遇 俯仰一世 放浪形骸之外(躁) 不知老之将至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
所之既卷,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生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 大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矣
理清背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 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 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 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 之矣”。
据载,王、谢、孙等11人各成诗两首,另有 郗昙等15人各成一首,余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 共成诗37首,合为《兰亭集》,由王作序325字, 以记之。
二、合作学习
通过诵读找出能概括作者感情的几个关 键字。
乐痛悲
1.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 “信可乐也”?
理清背诵思路:
先写集会的时间、地 点、事由、人物;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 结。
★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千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贴近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独特的悲壮慷慨的风格又称为
“汉魏风骨”。
一、走近作者
1.羲之其人
王羲之,善书法, 长于诗文, 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 风格潇洒放脱。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 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 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 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 达,为时人敬重。
2.羲之书法 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3.解题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到水边嬉 游,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 羲之和谢安、孙绰等社会名士41人至此修禊。一 群名人雅士,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 清流之上,顺水任游,停于谁前,则赋四、五言 诗各一首,否则罚酒。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 雅兴,令人神往不己。
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 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
最后交代了《兰亭集》的成 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总结全文。
聚 会 之 乐

死 生 之 痛

千 古 同 悲

三、问题探究
1.王羲之的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留 下叹声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他们凭借自己的精神与成就获得了永恒 的生命。你能举个例子吗?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作诗的情形
(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借题发挥
(诗人的生 死观)
成书的意义
(后之览者,亦将有 感于斯文)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
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 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 “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 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 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 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 的目的。
古同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以今及古、以今推来
★本文的写作意图? 沧桑感、厚重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理清背诵思路:
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 的 “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 于死生;
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 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四、小结全文
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 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 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寡欲和必然,抒写了一 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 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 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贴近时代背景
魏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 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整个社会 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上。浓厚的死亡意识笼 罩着这一个时代,魏晋时代的人对死的恐惧和由 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这种感受达到前所未有的 深度。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 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正是在人的觉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 面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 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以 说是一种源自于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王羲之虽然 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 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 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
课后再诵读一遍课文,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将你的思考形成文字,写一篇不少于 300字的感言。
2.为什么说这是一篇书序?
作诗的理由
成书的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