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题西林壁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山,并用自己的诗句写下了庐山的美。
朗读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 峰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 应有高亢之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明明是身在庐山,为什么却不识 庐山的真面目呢?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题西林壁
-.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解诗题
题①西林②壁
[宋]苏轼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明诗意,品诗句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题①西林②壁 从正[面宋看] 苏,轼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 巍横峨耸看立成;岭从侧远成处峰、,近处、注释高处、低处看,庐山 会远呈现近出高各低种各不不同同的。样子。① ② 之〔 〔题 西所〕林以书 〕写西认林,不寺题清,写在。庐今山江西真庐 正不的只面缘识貌③庐身,山在是真此因面山为目中我,。正身处山 ③脚庐〔下缘山。〕之因为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启发呢?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 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 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 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填写观察档案
Hale Waihona Puke 古诗诗人《题西林壁》 苏轼
观察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庐山
各不同
表现手法

苏轼《题西林壁》PPT

苏轼《题西林壁》PPT
—— ·
题 西 林 壁
北 宋
苏 轼

知 人
诗 词
诗 词
历 史

论 世
内 容
赏 析
趣 闻

第一章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 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 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 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进京应试
目 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 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 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 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 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 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 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 只得第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 正的面目,是因为我 身处在庐山之中。

第三章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 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 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 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 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 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 庐山记游诗。
诗句赏析
完 感结
谢 聆 听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 就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 和历史背景
宋朝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背景
课程目标
理解题西林壁的诗词内容和意境 掌握苏轼的诗词风格和特点
了解宋朝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
02
题西林壁的背景和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变法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直到哲宗元祐元年才结束。
04
题西林壁诗词主题 思想分析
主题思想概述
诗词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题在 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表达了 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洞察 。
诗词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和苏轼 的感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 的抒发,展现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和对人生的理解。
主题思想解读
人生感悟
苏轼在诗中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 人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视角和 经验,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
03
题西林壁诗词内容 解析
第一句诗词解析
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
这句诗描述了庐山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景象。横看和侧看, 远看和近看,高看和低看,庐山都有着不同的面貌。这表达了观察角度不同, 看到的事物也会不同的道理。
第二句诗词解析
内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题西林壁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题西林壁诗词内容解析 • 题西林壁诗词主题思想分析 • 题西林壁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
目录
CONTENTS
• 题西林壁诗词的创作风格分析 • 题西林壁诗词的影响与价值 • 题西林壁诗词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17
题: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身:自己 此: 这
2021/3/7
CHENLI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不清楚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中。
2021/3/7
CHENLI
19
问题探讨
1、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 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 面目?
壁缘
2021/3/7
CHENLI
25
背诗比赛
加油 !
2021/3/7
CHENLI
26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
CHENLI
8
横 看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2021/3/7
CHENLI
9
侧看
奇峰陡峭
2021/3/7
CHENLI
10
远看 隐天蔽日
2021/3/7
CHENLI
11
近看 危崖险岩
2021/3/7
CHENLI
12
从高处看 深沟幽壑
2021/3/7
CHENLI
20
小结:
❖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 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 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 山的全貌了。
2021/3/7
CHENLI
21
诗中蕴含的道理:要想对某 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正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021/3/7
CHENLI
22
❖填空: ❖不识大象真面目,—————— ❖不识大海真面目,—————— ❖不识———真面目,————❖要识——————,——————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01
因为
02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当堂小测
比一比,再 组词。
缘(

绿(

隐(

稳(

侧(

测(

峰(

锋(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 、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 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书写
01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
壁上的一首诗
西林寺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墙壁
解诗题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 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地阐
述观点。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宋字代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 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 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 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 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

《题西林壁》.公开课ppt课件

《题西林壁》.公开课ppt课件

03
题西林壁的内容与解析
题西林壁的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
题西林壁是一首描绘庐山景色的 七言绝句,通过对庐山不同角度 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
的赞叹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庐山游览时所作, 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 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品主题
题西林壁以庐山为载体,通过描绘 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景观的赞叹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庐山游览时所作,表达了 01 他对庐山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苏轼在诗中通过描绘庐山的形态、气势和自然风 02 光,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苏轼在创作此诗时,正值他经历人生低谷,面临 03 着政治上的困境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诗中也
蕴含着他对人生道路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03 实际应用
说明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如何解决现 实问题。
课程目标
01 知识目标
明确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02 能力目标
强调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03 情感态度目标
阐述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
列举课程的主要章节和主 题。
教学资源
提供课程所需的教学材料 和资源,如教材、参考书、 软件等。
公开课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题西林壁的作者与背景 • 题西林壁的内容与解析 • 题西林壁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 题西林壁的实践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当前社会背景
介绍课程所涉及的主题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
02 学科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PPT教学课件 图文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PPT教学课件  图文

【翻译】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 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 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同学们再见!
题西林壁 苏 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 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 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 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 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 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 结论。
【作业】
【赏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 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 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 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知人论世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 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 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 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 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
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 侧:侧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各不同: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感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
解题
《题西林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目录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谢谢观看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 远近高低各不同。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01
4
2021/02/01
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 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 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 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著有《东坡全集》。他一生坎 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
22
自身,自己。
2021/02/01
23
这。
2021/02/01
24
书写。
2021/02/01
25
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 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2021/02/01
28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 要描写庐山?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 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 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 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
再次朗读这首古诗。 2021/02/01
2021/02/01
1
看着这些可爱的红苹果,你们
想吃吗? 那我就来把这些苹果切一刀, 请你想一想切开之后,你会看
到什么形状?
2021/02/01
2
同学们,你们平时到 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 时,有没有注意到在树杆 上、竹子上、柱子上和墙 壁上有些什么东西?
2021/02/01
3
在古代,这是发表作品的 一条途径呢。古代的酒楼、驿 站、寺院等地,大多有一处粉 刷不错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 题咏留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 在一座寺院的墙壁上的。
34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文化修养特别高的家庭, 一家老小都是当时的文坛名人。21岁时,苏东坡 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 修。欧阳修读罢苏东坡的文章后,禁不住对其他 参评官说:“快哉!快哉!吾当避路此人,出人 头地。”意思是说:高兴啊,高兴啊!我应当让 开道路,放他出一头地。由此可见,年轻时的苏 东坡是多么才华横溢。
2021/02/01
36
2021/02/01
16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 横在眼前,所以是横看。
2021/02/01
17
从侧面看。
2021/02/01
18
指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不同的角度看。
2021/02/01
19
认不清。
2021/02/01
20
因为。
2021/02/01
21
只因为。
2021/02/01
2021/02/01
31
想一想: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 句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 句诗?
2021/02/01
32
学了《题西林壁》这首诗, 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你还知道哪首描写庐山的诗?
2021/02/01
33
2021/02/01
29
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 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 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 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 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
2021/02/01

30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 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 意见。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欣赏了这么美的庐山,你们 想不想再把这首诗读读呢, 那就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 式来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 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 也可以表演读……
2021/02/01
14
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 诗中读懂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一下小 博士!
2021/02/01
15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人们就用“出人头地”来形容超过一
般人,高人一等。
2021/02/01
35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2021/02/01
6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发表 在寺院的古诗说了些什么。
2021/02/01
7
2021/02/01
8
庐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跟 随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 吧!
2021/02/01
9
2021/02/01
10
2021/02/01
11
烟云 远眺庐山
2021/02/01
26
你们能用画画出苏轼描绘的 这座庐山吗?
从这一、二两句诗中,你知道 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 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2021/02/01
27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 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 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