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表观遗传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领域,对于疾病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作用入手,着重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一、表观遗传学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表达在不改变基因组序列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可逆变化的学科。
这些可逆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变化等。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分化及发育,以及对环境刺激的响应。
表观遗传学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终止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观遗传标记的组态变化研究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闭症等。
二、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1.癌症癌症是一种细胞生长失控的疾病。
在癌症细胞中,表观遗传标记经常发生异常。
例如,DNA甲基化的异常增生是癌症细胞发生的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变化之一。
这可以导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减弱,促进癌症的进展。
此外,癌症细胞还可能对于组蛋白修饰、DNA构象改变等表观遗传标记发生异常,这些变化进一步加速了肿瘤的恶性转化。
2.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表观遗传学的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些非编码RNA因子,例如miR-126、miR-143和miR-145等,可以通过调节靶基因表达来控制心脏功能、细胞增殖等功能,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3.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机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而引起的。
表观遗传标记在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糖尿病预测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例如,针对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生物学过程,从而调节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4.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也与表观遗传学有关。
自闭症患者的脑组织中存在着DNA甲基化的异常,这些异常可导致对NMDA受体基因的表达降低并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于神经网络的形成和维持造成影响。
表观遗传学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表观遗传学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免疫细胞分化是机体对外界侵害的一种反应,它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功能的调控。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继承的学科,在免疫细胞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其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1.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类型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通过改变DNA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和三维结构,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表观遗传学主要涉及到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RNA的修饰等多种类型。
2.表观遗传学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在免疫细胞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述提到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类型。
免疫系统细胞发育中的关键分子信号控制细胞生存、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控过程决定了调节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时效,而这些过程可能与表观遗传学有关。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细胞发育中,甲基化调节了基因的表达,影响了基因的细胞特异性。
DNA甲基化也可以在同种细胞类型中不同状态的基因表达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它在调控信号转导途径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组蛋白乙酰化是另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类型。
免疫细胞中的组蛋白乙酰化调节了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
在组蛋白乙酰化有严格调节的异军分子环境中,一种乙酰化酶将乙酰化修饰加到受体上,从而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此外,组蛋白乙酰化调节了核蛋白酪氨酸激酶(AMPK)信号转导途径,增强了炎症和免疫应答。
3.表观遗传学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机制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免疫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目标是特定的基因,因此这些表观遗传学过程可以通过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因子的活性调节来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特别是在免疫细胞分化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重组和调节是分子机制的关键,也被认为是这些过程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
表观遗传学中的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中的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生物体连续遗传物质DNA外的遗传现象,主要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调控等组成。
其中,组蛋白修饰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组蛋白修饰指的是在组蛋白蛋白质上发生的一系列化学改变,这些改变对核糖体的结构形态、染色体紧密度、基因转录等方面均有影响。
组蛋白是核糖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同时也是染色体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组蛋白由多个核心组成,核心之间由疏松的连续的螺旋桥相连成稳定的纤维。
组蛋白的N端和C端是蛋白质的结构域,在不同的化学修饰下形成不同的组蛋白状态。
在表观遗传学中,常见的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醋酸化等,其中甲基化和磷酸化是最为常见的组蛋白修饰。
甲基化是指通过在DNA分子中甲基化腺嘌呤(5mC)以及克莱宁岛(CpG)保护性甲基化,改变基因表达的生物修饰作用。
与此类似,组蛋白中也存在一种改变基因表达的修饰方式,即甲基化的同家族修饰方式——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Histone Methylation)是指在组蛋白的氨基酸中添加一个或多个甲基,从而改变组蛋白在多个核糖体结构中的位置、DNA和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细胞的染色质结构、基因的表达以及染色质复制等生理过程。
组蛋白甲基化通常通过酶催化完成。
其中,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HKMT)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它主要促进Lysine残基变异,并与若干组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染色质的空间结构。
相对应的,组蛋白甲基脱去酶(HDM)也是组蛋白修饰中很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与HKMT相对应,而且通过去除组蛋白上的甲基,以及改变组蛋白的空间位置,同时在RNA 多样性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化的水平与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乳腺癌病变程度、血液恶性肿瘤等生理生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是指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而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调节基因表达的干预机制。
而转录后修饰则是指在mRN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通过各种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
本文将对这两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1、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蛋白质在翻译后发生的各种化学修饰。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细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翻译后修饰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和免疫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近几年,很多研究表明,糖基化其实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
不同的糖基化方式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功能、识别、传递和调节等。
而且糖基化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
2、表观遗传学在酒精代谢、肌肉增长和红细胞发育方面的作用蛋白质表观遗传学中最为经典的一种是乙醇代谢。
研究表明,乙醇摄入后,蛋白质表观遗传学中的一些组分会发生改变,造成代谢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乙醇代谢异常。
而且,近年来,研究者还发现,无论是饮酒量还是饮酒频率越高的人,表观遗传学中的酒精代谢酶的表达量也越高。
同时,表观遗传学也与肌肉增长和红细胞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肌肉增长方面,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表明,细胞骨架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和乙酰化等转录后修饰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红细胞发育方面,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能够影响红细胞发育和成熟过程。
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1、RNA剪接和RNA编辑的研究RNA剪接和RNA编辑是两种常见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经过剪接和编辑后,不同的功能蛋白质可以从同一个基因中产生出来,从而扩大了基因的编码能力。
表观遗传学修饰—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修饰—组蛋白修饰(1.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摘要:表观遗传学对于生物性状的传递有重要的意义,而组蛋白修饰对于基因的转录、表达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比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这些组蛋白的修饰都对基因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调控机制,本文间介了组蛋白修饰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以及组蛋白修饰与肿瘤的关系。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2-6510(0000)00-0000-00表换遗传学又称“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 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
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
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这个问题。
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不仅与染色体的重塑和功能紧密相关,而且在决定细胞命运、细胞生长以及致癌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如组蛋白磷酸化就在有丝分裂、细胞死亡、DNA损伤修复、DNA复制和重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2]。
组蛋白的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
1组蛋白的修饰结构基础真核生物约146bp的DNA缠绕核心组蛋白八聚体(各两分子的H2A, H2B, H3, H4)构成了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核小体再通过DNA 和组蛋白H1连接构成染色质纤维。
组蛋白不仅在染色体组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基因动态表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多发生在组蛋白的N-端尾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ADP-核糖基化、泛素化和小分子泛素化修饰[3],这些修饰有助于其他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从而产生协同或者拮抗作用来调控基因转录。
例如,乙酰化使组蛋白尾部正电荷减少,从而削弱了与带负电荷DNA骨架的作用,而促进染色质呈开放状态[4],甲基化激活或抑制基因功能主要依赖于修饰的位点,主要与赖氨酸残基的单甲基化、双甲基化或三甲基化有关[5]。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是对生物体细胞和组织中发生的遗传变化的研究,这里的遗传变化不是由基因序列改变导致的,而是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物的作用引起的。
这些遗传变化能够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和发育过程。
表观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一系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其中,DNA甲基化作为最早被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将DNA上的胞嘧啶碱基某些位置添加一个甲基分子,这样就能防止DNA区域被转录机器“读”取。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中最复杂和多样的调节机制之一。
组蛋白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去乙酰化等方式。
而非编码RNA又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能力的RNA,但是却能干扰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影响基因功能。
表观遗传学印记的传递表观遗传学途径通过环境、生活方式和代谢物的变化等制约下,形成了个体表观遗传学印记。
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子女,从而传递表观遗传学印记。
这种传递方式被称为非遗传性意义上的遗传,这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后代能够获得一定的遗传优势,也能增加某些种类相关疾病的风险。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包括:环境、营养、药物、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标记的产生和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影响个体表型的形成和发育。
表观遗传学的应用表观遗传学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以及生命健康的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念。
许多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表观遗传学紧密相关,因此开展有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从分子水平控制生命过程的角度解决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找到相应的治疗方法。
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机制及应用
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机制及应用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表达的一系列化学修饰。
这些化学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结构、DNA的可访问性以及基因转录时的调控。
表观遗传修饰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及其它生物学领域。
表观遗传修饰的种类、作用及调控机制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几类。
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最古老且被广泛研究的一种修饰方式。
DNA甲基化是在基因组DNA中的胞嘧啶的C5位添加甲基基团,形成5-甲基脱氧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5mC)的修饰手段。
DNA甲基化在发育、成熟、肿瘤、免疫和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氧化应激、DNA损伤修复等生理过程。
不仅如此,DNA甲基化还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可将细胞的表观记忆传递给下一代细胞,从而维持某些细胞特异性的表达状态。
除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也是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主要蛋白质,主要作用是包裹DNA,维持染色体的结构及稳定性。
组蛋白中有多种翻译后修饰,例如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磷酸化等,这些修饰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与组蛋白之间形成不同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及非编码RNA的表达。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愈创木屑蠹卵巢癌中,H3K4me3在上调转录因子MYC和FOSL1时作为一个趋势的预测因子。
可以看出,组蛋白的修饰状态会对基因表达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上述两种表观遗传修饰,非编码RNA也在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
这些RNA不具有编码能力,但可以对染色质结构、转录活性及RNA稳定性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
例如,miRNAs是一类小分子RNA,表达存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中。
通过与mRNA配对并抑制其翻译,miRNAs可以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的应用基于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机制及其作用,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究这些修饰在医学、生物学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和人体免疫系统
表观遗传和人体免疫系统表观遗传与人体免疫系统近年来,科学界对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表观遗传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什么是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基因表达水平的可逆变化,主要是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机制调控的。
与传统的基因遗传学不同,表观遗传学并不改变基因序列本身,而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影响不同细胞类型的发育、功能和疾病进程。
表观遗传与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指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细胞因子的神经和生物学反应过程,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然而,不同的细胞类型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谱,这与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调控免疫基因表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抗原递呈细胞(APC)为例。
APC可以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并将抗原片段表达在细胞表面上,与T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免疫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APC需要表达一系列的共刺激分子来调控T细胞的激活,而这些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紧密相关。
此外,组蛋白修饰也在调控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组蛋白是一种碱性蛋白,它可以与DNA结合形成染色质。
组蛋白的修饰包括甲基化、酰化、泛素化等,这些化学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状态,从而调控基因表达水平。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cRNA)也在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它们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如转录、RNA剪接、翻译、RNA稳定性等。
ncRNA的表达谱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调节炎症反应等方面。
结论总而言之,表观遗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不同免疫细胞类型在免疫反应中,都表现出独特的基因表达谱,这是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调控的。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我们对于免疫反应的理解和干预手段也将更加深入和有效。
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DNA序列的了解和解码能力越来越强大。
然而,我们发现基因组的完整性并不仅仅由DNA的序列本身决定,还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本身的情况下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它与DNA序列本身的完整性等同重要。
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几种形式。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将甲基基团加到基因组的DNA序列上,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剪接和功能。
组蛋白修饰也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改变染色质状态来影响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开放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可访问性和转录状态。
非编码RNA是一种在RNA水平上进行调控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干扰RNA的可用性和翻译性来影响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非常显著。
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复杂而精细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细胞内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中调整基因表达的模式。
例如,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在有些组织中,某些基因会被抑制,而在另一些组织中可能会被激活。
表观遗传修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可能。
此外,表观遗传修饰还可以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生命周期、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信号通路。
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重要。
例如,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然而,表观遗传修饰在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的细胞中存在着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异常。
这些异常可以导致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癌症的进展和转移。
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者可以抑制或激活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表观遗传学的作用机制
表观遗传学的作用机制一、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序列中,位于胞嘧啶碱基上的一个甲基基团,这种甲基化修饰可以影响DNA的转录活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在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胚胎发育、细胞分化、肿瘤发生等。
二、染色质重塑染色质重塑是指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组分,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重塑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的磷酸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构象,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重塑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肿瘤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三、非编码RNA调控非编码RNA是指不能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microRNA、siRNA、piRNA等。
这些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mRNA结合,抑制其表达或者诱导其降解,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非编码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胚胎发育、细胞分化、肿瘤发生等。
四、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修饰是指通过共价键将氨基酸残基或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与蛋白质进行连接,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修饰的方式包括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定位和相互作用等,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功能。
蛋白质修饰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发生等。
五、基因组印记基因组印记是指在基因组上标记父源和母源等位基因的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
基因组印记可以通过甲基化或者特殊的蛋白质标记等机制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不同来源的等位基因在表达上存在差异。
基因组印记可以影响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等。
六、X染色体失活X染色体失活是指在雌性哺乳动物中,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被沉默的现象。
这种失活是通过一种称为X染色体失活中心的区域来实现的,该区域可以诱导整个染色体上的基因沉默。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里面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表观遗传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的发育、生长、疾病和环境适应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解释基因序列相似度高的不同物种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且还可以解释人类群体中的异质性。
表观遗传学不仅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医学、生物技术和农业领域的热点领域。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是指一系列的表观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一系列过程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表观修饰,是指靠羟甲基转移酶将甲基转移到DNA分子上,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通过对CpG位点的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标志,对基因表达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DNA甲基化外,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它可以通过四种基本的化学修饰方式来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甲基化、乙酰化、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和泛素化。
乙酰化可以促进基因的表达,而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饰则通常用于抑制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修饰方式共同作用,才能决定一个基因的表达量和时机。
除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外,非编码RNA调控也是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非编码RNA是一种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它可以与其他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
非编码RNA可以调节基因表达的多个环节,包括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信号通路的调节、剪切和稳定性等方面,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表观遗传学是通过对DNA分子上的化学修饰机制来调节基因表达的,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一系列调控机制。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复杂而又微妙,在生物的发育、生长、分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表观遗传学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间的差异以及人类群体中的异质性,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基础。
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
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重点提要:viruses在细胞内被RIG-Ⅰ识别后,介导怎样的信号传导通路在RLRs识别病毒RNA后,引起MAVS的活化,进而将信号转导给下游的TRAF3、TBK1激酶和IKK-i复合体,进而磷酸化活化IRF3/7 ,活化的IRF3/7转移至细胞核内,并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
而活化的MAVS还可通过TRAF2/6或者FADD、RIP1、TRADD、Caspase 8 /10通路将信号转导给IKK复合物,最后导致NF-kB和IkBα复合物的磷酸化,磷酸化的IkBα从NF-kB上脱落并降解,活化的NF-kB入核促进促炎因子和炎性趋化因子的产生[21]。
此外,另一种接头分子STING也可以与RIG-I和MAVS相互作用活化IRF/IFN,很多实验已经证明DNA 在刺激IFN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STING在RNA病毒刺激细胞内RLR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RIG-I可以被E3泛素化酶调节,TRIM2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作为一个泛素连接酶可以与RIG-I结合,对其CARD结构域的K172赖氨酸残基进行K63连接的泛素化修饰,促进RIG-I与MAVS的结合和信号通路的活化。
此外,E2泛素耦合酶Ubc5(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5)参与活化RIG-I信号通路,可能参与MAVS下游的IKKγ的K63泛素化,促进IKKγ招募TBK1和IRF/NF-kB的活化。
TRIM25和Ubc5并不参与MDA5的泛素化。
同样RIG-I通路也可被泛素化负调控,E3泛素酶RNF125可以将K48泛素链结合到RIG-I和MDA5上,促进它们被蛋白酶体降解[24]。
这些结论证明K48位泛素化修饰可以作用于信号通路中的各种分子来抑制RLR信号通路的转导。
除了泛素化蛋白,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在RLRs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概念
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指在基因组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的表型特征。
表观遗传学修饰是一种可逆的遗传修饰方式,它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需要改变基因序列本身。
这种修饰方式在个体发育、疾病发生和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它通过在D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来改变基因的表达。
DNA 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组蛋白修饰是指通过改变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状态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多种方式,它们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紧密度,从而影响基因的可及性和转录活性。
非编码RNA 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们可以通过与DNA或RNA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转录后修饰、RNA干扰等方式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决定细胞的命运和组织的形成。
例如,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一些基因会被甲基化修饰,从而在后续的发育过程中被关闭。
这种修饰方式可以使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在成体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调控细胞的功能和特化。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一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以影响突触的形成和功能,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
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异常有关。
例如,癌症的发生与DNA甲基化的异常紧密相关。
在癌症细胞中,一些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发生改变,导致这些基因的表达被关闭,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也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异常有关。
研究表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的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遗传疾病的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调控
遗传疾病的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调控遗传疾病是由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它们可以通过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机制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遗传疾病中的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调控两个重要角色。
一、遗传修饰遗传修饰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一种机制。
它可以通过改变基因序列中的DNA碱基,如突变、插入或缺失等,来影响基因产物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者使个体对疾病易感。
例如,囊性纤维化病(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由CFTR基因突变引起。
这个基因编码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负责细胞膜的离子交换。
突变会导致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进而影响离子通道的功能,导致黏液在肺部和胰腺等器官中大量积聚,引发疾病症状。
除了DNA序列突变外,基因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也是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
DNA甲基化是一种通过在DNA分子中添加甲基基团来改变基因表达的机制。
这种修饰方式可以导致某些基因的静默,从而影响特定功能或特征的表达。
二、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对基因活性和表达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
这种调控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而是通过化学修饰和染色质结构的组织状态改变等机制来实现。
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式。
DNA甲基化已在前文中介绍过,它是通过加在DNA分子上的甲基基团来改变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则是通过改变染色质上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如酶促修饰、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来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
此外,非编码RNA也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在细胞过程中发挥多种调控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与mRNA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研究发现,一些非编码RNA在遗传疾病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某些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三、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调控的关系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调控在遗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相互作用。
表观遗传学和表观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表观遗传学和表观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在生物学中,表观遗传学和表观修饰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这两者的关系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生命的演化与进化也有一定的贡献。
一、什么是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表观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一个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与DNA结合形成染色体的蛋白质,以及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化学修饰方式。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反映生物体物质基础(DNA)不变的前提下,基因表达如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以及这种基因表达变化如何影响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等等。
表观遗传学主要与作用因子,转录启动子,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相关。
二、什么是表观修饰表观修饰是指在基因表达调控中,通过对染色体蛋白进行化学修饰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
表观修饰包括了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
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不仅仅是基因本身发生变化,而是在基因DNA序列周围产生一系列化学修饰,如组蛋白修饰、DNA 甲基化等。
这些化学修饰会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表观基因的表达状态,形成表观遗传。
三、表观遗传学与表观修饰的生物学功能表观遗传学和表观修饰的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影响关键的表观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1、蛋白质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组蛋白是染色体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通过多种化学修饰方式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例如,如果在组蛋白N端的赖氨酸上加上乙酰化,那么这个组蛋白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正常结构,会导致基因表达区域的染色质结构变松,变得更容易被转录因子找到,从而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
2、DNA甲基化调控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是指在某些位置,DNA链上的腺嘌呤基因通过加上一个甲基基团而发生化学变化。
这种化学修饰通过在染色体结构上引入不同的信号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甲基化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基化属于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能够使得某些基因的转录因子调控活性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计划,从而使得胚胎发育进程顺利进行。
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学
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学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命运决定以及复杂的生物现象解析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概念、机制以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1. 概述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个体遗传特征形成和继承规律的重要分支。
遗传修饰是指染色体上基因座的遗传活性通过某种方式被影响,从而引发个体表现型的变化。
表观遗传学则是研究非DNA序列变化对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而这些表观遗传修饰可通过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以及非编码RNA等多种机制实现。
2. 遗传修饰的机制遗传修饰发生在DNA、染色质或RNA分子水平,包括染色体伸缩变化、DNA甲基化、核小体位置调节、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多个方面。
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生理和生化特征,甚至影响后代的遗传特征。
例如,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修饰方式,它可以通过在D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3. 表观遗传学的机制表观遗传学涉及到多种介导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
组蛋白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状态。
DNA甲基化则通过在DNA分子上加上甲基基团来静默基因的表达。
此外,非编码RNA也在表观遗传学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4. 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学的功能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在维持基因表达稳定性、发育过程调控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通过这些机制,个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不同的表现型。
此外,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还参与了细胞命运决定、器官发育和调节、免疫系统的稳定等生物过程。
5. 遗传修饰与表观遗传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不仅仅影响生物学领域,还对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表观遗传学修饰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了解遗传修饰和表观遗传学的机制,人们可以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
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重点提要:viruses在细胞内被RIG-Ⅰ识别后,介导怎样的信号传导通路?在RLRs识别病毒RNA后,引起MAVS的活化,进而将信号转导给下游的TRAF3、TBK1激酶和IKK-i复合体,进而磷酸化活化IRF3/7 ,活化的IRF3/7转移至细胞核内,并诱导I 型干扰素的产生。
而活化的MAVS还可通过TRAF2/6或者FADD、RIP1、TRADD、Caspase 8 /10通路将信号转导给IKK复合物,最后导致NF-kB和IkBα复合物的磷酸化,磷酸化的IkBα从NF-kB上脱落并降解,活化的NF-kB入核促进促炎因子和炎性趋化因子的产生[21]。
此外,另一种接头分子STING也可以与RIG-I和MAVS相互作用活化IRF/IFN,很多实验已经证明DNA在刺激IFN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STING在RNA病毒刺激细胞内RLR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RIG-I可以被E3泛素化酶调节,TRIM2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作为一个泛素连接酶可以与RIG-I结合,对其CARD结构域的K172赖氨酸残基进行K63连接的泛素化修饰,促进RIG-I与MAVS的结合和信号通路的活化。
此外,E2泛素耦合酶Ubc5(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5)参与活化RIG-I信号通路,可能参与MAVS下游的IKKγ的K63泛素化,促进IKKγ招募TBK1和IRF/NF-kB的活化。
TRIM25和Ubc5并不参与MDA5的泛素化。
同样RIG-I通路也可被泛素化负调控,E3泛素酶RNF125可以将K48泛素链结合到RIG-I和MDA5上,促进它们被蛋白酶体降解[24]。
这些结论证明K48位泛素化修饰可以作用于信号通路中的各种分子来抑制RLR信号通路的转导。
除了泛素化蛋白,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在RLRs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免疫和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学
免疫和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研究日益深入。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毒、细菌和其他入侵者的重要防线,它能够识别和攻击外来的入侵者并消灭它们。
然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影响基因表达的染色体修饰。
这些修饰包括DNA甲基化、染色体重构以及非编码RNA表达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分化和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表观遗传学的作用显而易见。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调节免疫系统细胞分化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DNA甲基化,细胞可以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T细胞通过DNA甲基化调节其细胞分化和功能,从而对疾病作出反应。
除了DNA甲基化之外,其他表观遗传学机制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染色体重构可以影响免疫系统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类型分化。
另外,非编码RNA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来影响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除了了解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外,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治疗疾病。
通过了解表观遗传学如何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改变T细胞的DNA甲基化状态,人们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病能力,并将其用于治疗疾病。
总之,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观遗传学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从而对免疫系统的运作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治疗疾病做出贡献。
遗传学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遗传学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遗传学是研究基因遗传和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的学科,它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遗传物质DNA上的一些化学修饰,这些修饰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个体的发育、生长和功能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表观遗传修饰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表观遗传修饰的种类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指DNA上的一些鸟嘌呤核苷酸被附加了一个甲基基团,从而改变了DNA链的特性。
DNA甲基化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基因组稳定,调节基因表达,参与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命过程。
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逆的修饰,受复杂的信号调控。
2.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是DNA紧密缠绕的主要蛋白质,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组蛋白修饰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开关,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发育和形态等生命过程的变化。
3. 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指不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分子,主要包括长链非编码RNA和微小RNA。
它们能够与DNA和RNA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和转录。
非编码RNA的发现已经成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新兴领域。
二、表观遗传修饰的作用机制表观遗传修饰能够影响染色质组装的状态,从而影响基因转录的过程。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 影响染色体结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能够改变染色体的构象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2. 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染色体上的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
3. 介导RNA加工和透明作用非编码RNA能够介导mRNA的加工和透明作用,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
三、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控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开关,通过阻止或促进转录因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分析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分析基因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然而,除了DNA序列的编码作用,还有许多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因素以及它们对基因调控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究竟是什么?表观遗传学指的是非DNA序列遗传影响,这些影响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构象和RNA干扰等。
这些影响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生理和行为。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最研究的主题之一。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碱基上附加一个甲基基团,这个甲基基团可以阻止相关转录因子结合DNA,从而阻止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组蛋白修饰形成模式通过链接某些氨基酸残基,会导致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表观遗传学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基因调控的重要部分。
表观遗传学可以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从而对个体发育、生长及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表观遗传学在多种疾病中涉及到不同的方面。
比如在乳腺癌中,组蛋白问题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
在胃癌发生中,DNA甲基化可以导致关键信号传导发生变化。
在精神疾病中,组蛋白修饰和RNA干扰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表观遗传学一方面可以研究提高我们对多种疾病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表观遗传学也可以影响基因的变异、重排和插入,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进化。
同时,表观遗传学也可以影响细胞信号调节、转录抑制和细胞周期控制。
表观遗传学为人类及其他生物发展演化和适应外部环境提供了生命的保障。
结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表达被调控的机制,它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
通过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有助于治疗并预防疾病。
表观遗传学将继续成为生物学中一个深入的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表观遗传学及蛋白修饰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重点提要:1.dsRNA viruses在细胞内被RIG-Ⅰ识别后,介导怎样的信号传导通路?在RLRs识别病毒RNA后,引起MA VS的活化,进而将信号转导给下游的TRAF3、TBK1激酶和IKK-i复合体,进而磷酸化活化IRF3/7 ,活化的IRF3/7转移至细胞核内,并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
而活化的MA VS还可通过TRAF2/6或者FADD、RIP1、TRADD、Caspase 8 /10通路将信号转导给IKK复合物,最后导致NF-kB 和IkBα复合物的磷酸化,磷酸化的IkBα从NF-kB上脱落并降解,活化的NF-kB入核促进促炎因子和炎性趋化因子的产生[21]。
此外,另一种接头分子STING也可以与RIG-I和MA VS 相互作用活化IRF/IFN,很多实验已经证明DNA 在刺激IFN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STING在RNA病毒刺激细胞内RLR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RIG-I可以被E3泛素化酶调节,TRIM2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作为一个泛素连接酶可以与RIG-I结合,对其CARD结构域的K172赖氨酸残基进行K63连接到RLR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调节或阻止RLR通路的信号转导。
2蛋白质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在NF-KB活化通路中的意义?(1)经典的NF-kB活化途径的活化过程:①静止状态时,NF-kB以无活性的潜在状态存在于细胞浆中,它与抑制因子IkB结合组成一个三聚体p50-p65-IkB②在IkBs激酶(IKK)催化IkBs的两个保守的丝氨酸残基磷酸化③IkBs在SCF-E3泛素化酶复合体的催化作用下多泛素化而被蛋白酶降解④活化的NF-kB转位到核内与与其相关的DNA基序结合以诱导靶基因转录恢复静息过程:活化的NF-kB快速诱导编码自身抑制剂IkBa的基因的转录新合成的IkBa进入细胞核,使NF-kB与DNA解离并排出细胞核,等待重新激活(2)非经典的,替代的或者新的NF-kB活化途径:广泛的IkBs家族也包括P50和P52前体形式的NF-kB1和NF-kB2,分别是P105和P100。
除了P50和P52序列外,这些前体还包括IkB样的锚蛋白区,它抑制与其相关的NF-kB亚单位的活性。
从前体产生P50和P52的过程还没有被人完全的理解,但他需要翻译时和翻译后的蛋白酶的加工处理活动。
在翻译的同时有就会组成性的产生约等量的P50和P105,虽然这时P50还没有加工完成。
P52的产生主要但不完全是由于信号诱导的P100的加工完成的。
不像是IkBa、IkBβ、IkBε的降解,信号诱导的磷酸化及加工P100成P52不需要经典的IKK-γ依赖的信号途径。
IKK-a和NF-kB 诱导激酶(NIK)是必不可少的,但IKK-β和IKK-γ是不需要的。
因而这个途径又被称为非经典NF-kB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它调控的基因编码急性期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免疫调节分子、病毒瘤基因、生长因子、转录和生长调控因子等。
通过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NF-kB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进程。
3课件要点关键词索引固有免疫固有免疫Vs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工作机制(PAMP ,PRR,免疫信号,效应简介)固有免疫的调节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蛋白修饰(磷酸化,泛素化)表观遗传和蛋白修饰对固有免疫信号的调节课件内容:一.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1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2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3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二.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细胞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效应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等、穿孔素、颗粒酶,FasL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等,穿孔素、颗粒酶,FasL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96小时后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重排后产三.固有免疫如何工作1病原体成分:PAMP(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2固有免疫识别:PRR(模式识别受体)3固有免疫信号:激活细胞内信号传递4诱发对病原体的抵抗效应:产生抗病毒蛋白,细胞因子1PAMP: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病原体生存所必须的、同时又是人体宿主中没有的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而且是病原体中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比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
细菌胞壁中的糖类和脂类;PAM病毒、细菌的核酸成分;2PRR:PRR 是一类与PAMP相结合的人体受体。
它们能激活各种与机体抵抗微生物有关的信号通路,从而产生促炎症和抗感染相关的细胞因子等。
PRR主要类型:TLR, toll-like receptors;CLR, C-type lectin receptors;RLR, RIG-I-like receotors; NLR, NOD-like receptors;3固有免疫信号通路(1)TLR:TLR介导的信号通路(2)RLR:RIG介导的型号通路(3)NLR:炎症因子喜好通路(4)效应分子:TNFα信号通路;IFNs信号通路等(5)其他重要的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4诱发对病原体的抵抗效应(1)抗病原体蛋白:促炎症因子;NF-kB;抗病毒蛋白;ISGs,等(2)细胞因子:TNF-α这类细胞因子可以触发强烈的免疫反应,限制病原体的生长,同时招募免疫细胞到机体感染部位。
I型干扰素(IFN-I)不仅能激活抑制病毒复制、组装的信号通路,还能激活获得性免疫机制,清除感染病原体。
四.固有免疫的调节Part1表观遗传学Part2蛋白修饰Part3表观遗传学和蛋白修饰对固有免疫信号调节1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变化的,或者说是研究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学分支。
表观遗传:所谓表观遗传就是不基于DNA差异的核酸遗传。
即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全基因组的基因表达调控所决定的表型遗传。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染色质重塑,组蛋白共价修饰。
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核糖开关等。
A.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元件(如启动子)所含CpG岛中的5mC会阻碍转录因子复合体与DNA的结合。
启动子区域的CpG岛一般是非甲基化状态的,非甲基化状态对相关基因的转录是必须的。
DNA甲基化一般与基因沉默相关联;非甲基化一般与基因的活化相关联;而去甲基化往往与一个沉默基因的重新激活相关联。
B.组蛋白修饰的功能和意义a.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
b.组蛋白的N端是不稳定的,其延伸至核小体以外,会受到不同的化学修饰,这种修饰往往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c.被组蛋白覆盖的基因如果要表达,首先要改变组蛋白的修饰状态,使其与DNA的结合由紧变松,这样靶基因才能与转录复合物相互作用。
因此,组蛋白是重要的染色体结构维持单元和基因表达的负控制因子。
d.组蛋白修饰的类型1.乙酰化-- 一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相关联,乙酰化修饰大多发生在H3、H4的Lys 残基上。
2.甲基化-- 发生在H3、H4的Lys和Asp 残基上,可以与基因抑制有关,也可以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这往往取决于被修饰的位置和程度。
3.磷酸化-- 发生与Ser 残基,一般与基因活化相关。
4.泛素化-- 一般是C端Lys修饰,启动基因表达。
5.SUMO(一种类泛素蛋白)化-- 可稳定异染色质。
6.其他修饰2蛋白修饰常见的类型: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A.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指由蛋白激酶催化的把ATP或GTPγ位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上的过程,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调节方式,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B.蛋白泛素化修饰类型和作用:单泛素化(Mono-Ub):内吞作用,蛋白转运,DNA修复,组蛋白调节多位点单泛素化(Multi-Ub):内吞作用多聚泛素化(Poly-Ub)K63:内吞作用,DNA修复,信号转导;K48: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线性多聚泛素化:NF-κB信号转导泛素化蛋白酶体系统(UPS)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E3:泛素-蛋白连接酶DUB:去泛素化酶3.表观遗传和蛋白修饰对固有免疫信号的调节(1)表观遗传和固有免疫组蛋白H2B参与病毒和宿主源性DNA的识别,H2B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免疫应答。
例如疱疹病毒,核染色质的修饰可以调节病毒的潜伏期和再活化的循环过程,感染病毒的细胞会导致核小体沉积,因为病毒基因组组蛋白H3抑制性K9甲基化。
(2)磷酸化/泛素化和固有免疫A.TLR信号转导toll样受体B.RLR信号转导RIG-I 样受体C细胞因子信号转导TNF-α信号通路:TNF-α蛋白是PRR受体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后机体产生的主要效应分子之一。
a.NF-κB信号转导NF-κB: 核因子活化B 细胞κ轻链增强子转录因子复合体。
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动物细胞中并参与细胞对诸多刺激的响应。
该信号参与了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存活等。
在针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中,NF-κB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b.细胞凋亡途径IFNs信号通路:临床抗病毒治疗、抗肿瘤治疗:IFNs与IFNs信号IFNs的调控机制:a.PKD2抑制IFNs信号的重要调控机制。
b.抑制IFNs信号的完整的负反馈调节通路:IFNs-Tyk2-PKD2— IFNAR1.c.鉴定了一个抑制IFNs信号的去泛素化调控机制。
d.鉴定了调控IFNs抗病毒功能的关键去磷酸化酶PTP1B。
e.揭示了IFNs治疗CML不敏感的机理; 并为临床联合Imatinib和IFNs治疗CML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