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海水的性质(第2课时)

合集下载

4.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2

4.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2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海水的温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图文资料,掌握区域内海水温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分析】:海水温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展示):P92课堂探究:2016年,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船航行至北极附近,考察队员们投放温盐仪,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

提问:你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吗?“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什么要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承转):了解海水的性质,对我们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为我们海上航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那海水性质有什么规律呢?本节内容将分别向我们讲述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基本特点及影响,本课时我们先来了解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

(二)新课讲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海水温度的概念及海水热量的来源)一、海水温度(师):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损失是海水的蒸发。

那海水的温度呈现出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学生活动):看图分析,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问题探究一):读图分析,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回答):1、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因素)2、中低纬度地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中高纬度地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

(洋流因素)(问题探究二):读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1月份与8月份水温图,分析其特点及原因。

3.2海水的性质教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3.2海水的性质教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海水的性质(2)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海水的基本性质,说明海水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分析海水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分析海水盐度、密度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海水盐度、密度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学法指导二、海水盐度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是因为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1、定义:海水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盐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5‰。

2、影响因素:温度、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洋流等。

3、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课堂思考:为什么全球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纬度带在副热带海区而不是在气温最高的赤道附近?(从区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说明)原因: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

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也大,但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晒盐:(条件:淤泥质海岸,晴天多)•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平原海岸,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2)制碱:例如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3)盐度的稳定性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如海水淡化、冲厕、工业冷却水。

活动:P54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红海地处副热带,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量小;加之海域封闭,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波罗的海纬度较高,全年温和湿润,蒸发弱;降水较丰富;河流发育多,淡水注入量大;加之海域封闭,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高中地理_海水的性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海水的性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目标分析】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4.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理化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学生展示法【导入新课】通过这幅画,我们已然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他意蕴厚重,气势磅礴,宛如一幅美丽的蓝色画卷。

其实一方面它美不胜收,另一方面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与之休戚相关。

接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大海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水的温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海水的密度盐度。

(承转)海边的人基本都尝过海水的味道,海水,既咸又苦,你尝过吗?昨天我去实验室配制了一杯海水样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为什么海水又咸又苦呢?和海水所含的盐分和盐度有关系,下面大家自学这四个问题,结合课本的52页第一段,提取有用信息,并记住。

【教学过程】一、海水的盐度1、概念提问,学生回答2、分布规律下面大家结合课本53页图,3.12和52页第二段来试着总结归纳。

提问学生回答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再提问,,为什么副热带海域最高呢?为什么在海洋表面温度最高的热带赤道地区,盐度却不是最高的呢?学生回答:副热带海域温度高,蒸发旺盛,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

赤道地区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是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没有副热带海域高。

提问,那以此我们能不能得出影响海洋表面盐度高低的因素呢?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那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只有这些吗?我们一起来看课本,54页活动题,来看为什么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而波罗的海就是以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通过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再总结影响海洋盐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节海水的性质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_的热量。

②热量支出:主要是________所消耗的热量。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

通常状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更幅度较大,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更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3)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________冬季。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________的分布。

(2)影响________。

(3)从全球尺度来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整作用。

(4)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更和日变更均比内陆地区小。

【推断】(1)某海疆水温高,是因为该海疆太阳辐射多。

( )(2)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变更幅度较大。

( )【学法指导1】海水热量的收支与平衡海水温度的变更主要取决于热量的收支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每年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因此,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随季节的变更而变更。

此外,洋流、大气运动、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温度。

【易错辨析1】赤道穿过的海疆是海洋平均水温最高的海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

在汲取热量相同的状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得多,同时陆地上方大气汲取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汲取的热量多得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运动传递给同纬度的海疆,导致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疆不在赤道旁边,而在10°N旁边。

如下图所示:【学问链接1】海水温度对气温具有调整作用(1)海洋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地球表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海洋。

3.2海水的性质第2课时盐度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2海水的性质第2课时盐度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2海水的性质第2课时盐度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一、课程标准结合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盐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了解海水盐度的基本知识。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水的盐度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三、教学重难点1.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海水的盐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海水的盐度课后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练一练:1.影响世界大洋盐度纬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锰,因此海水既苦又咸B.波罗的海因有大量淡水注入,蒸发又小,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域狭长,面积小B.内陆咸水湖注入的大量高盐度水C.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有众多河流淡水注入4.货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B.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C.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想一想:5.阅读下列材料及茶卡盐湖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雪山和品种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湖畔生长的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

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食品未得到充分开发。

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尽快走出青海。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了解海水化学成分的方法,并能分析海水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3.掌握海水中各化学成分的作用,理解海水的化学性质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海水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了解海水化学成分的方法。

难点:1.理解海水的化学性质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海水的组成和性质海水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溶解在水中的液体。

它的主要组成如下:•淡水:纯水的含量很少,通常只占海水中的0.0001%左右•氯化物:构成了海水中主要的成分,其含量超过了3.5%。

•硫酸盐:海水中硫酸盐存在于多种形式中,它的含量很少,只有万亿分之一。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很小,只有几亿分之一。

海洋中的其他化学元素也包括镁、钠、钾、钙、铁和溴等元素。

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味、气味、密度和透明度等。

海水的颜色通常是蓝色或绿色的,这是因为海水中的光线被水和其他物质吸收,而只有蓝色和绿色光线能够穿透水层。

2. 海水化学成分的分析海水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物理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海水的物理性质来了解海水中的成分和组成。

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将海水中的成分添加到一系列试剂中,并通过试剂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化学性质和成分。

仪器分析则是利用特定的仪器来测量海水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如电导率计、色谱仪、质谱仪等。

3. 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的化学成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水中的化学成分包括酸度、盐度、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

其中酸度和盐度是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海水的酸度是指海水中的水、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游离态二氧化碳协同决定的,它通常用pH值来表示。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水中的pH也随之降低,这被称为酸化。

盐度是指海水中各种盐类的含量,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盐分质量来表示。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基本因素:海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01收支情况,热量来源主要是□02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是□03海水蒸发。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04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05较小,保持低温。

(2)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06低纬向□07高纬递减。

(3)季节分布:夏季普遍□08高于冬季。

3.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表层水温还受到□09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4.海水温度的地理意义(1)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10结冰期,通航时间□11较短。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12调节作用。

1.判断正误。

(1)相同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没有差异。

(×) (2)大气运动不影响海水运动。

(×) 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水深度 B .海水运动 C .大气运动 D .太阳辐射答案 D解析 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3.说明海水对气温调节作用的表现。

提示 海水比热容大,因此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于陆地。

沿海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二、海水盐度1.概念:海水中盐类物质的□01质量分数。

2.平均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0235‰。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03高;蒸发量越□04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05低。

(2)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06较低。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07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08赤道和两极逐渐□09降低。

5.海水和海洋盐类物质的开发利用(1)利用海水晒盐:日照□10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利用海水制碱。

(3)发展海水养殖。

高一【地理(人教版)】海水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教版)】海水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人类利用海洋方式的变化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钟




【提问】读图,说出三种颜色的曲线分别代表哪种海水性质?描述其变化规律。
【提问】请说出赤道地区海水性质的特点?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提问】观看视频,“海水断崖”与哪种海水性质有关?——海水密度
1分30秒


海水性质的不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以结构图梳理知识。
5分钟




【承转】
海洋一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但在不同的时期,海洋对我们的影响也会不断产生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聚焦波斯湾沿岸的著名城市——迪拜,看看在不同的时期,迪拜对海洋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事件2】
海水自然结晶成盐现象
图片——海水自然晶盐
【讲述】
它来自于我国天津长芦盐场。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盐是从海水当中提炼的,这与哪种海水性质相关呢?(海水盐度)
图片:中国三大盐场分布示意图
【提问】除此之外,海水盐度还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图片: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
1.利用海水,提取镁、溴、碘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元素。
2.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取淡水资源。
3.海水盐度对渔业的影响。
【事件3】
德军潜艇偷袭事件
【提问】德军潜艇关闭了动力设备,那它是如何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
读图,分析了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海水密度差异导致的海水运动,了解德军潜艇能关闭动力设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原因。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海水的物理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海洋、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温度、盐度、密度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海水性质的能力,理解其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海洋现象。

4.区域认知:了解不同海域海水性质的差异,理解其背后的自然地理因素,形成对海洋环境的区域认知。

二、教学重点•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三大基本性质及其特点。

•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海水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将海水性质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海水性质示意图、实验视频、案例分析等)。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盐度计、密度计等,视条件而定)。

•相关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海洋科学书籍节选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海水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实验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海水性质实验,直观展示其特点。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海洋现象或事件,分析海水性质在其中的作用。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水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海洋风光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片海洋的水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吗?这些性质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1.海水温度•定义与重要性:介绍海水温度的概念及其对海洋生物、气候等的影响。

•分布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海水温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讨论太阳辐射、洋流、季节变化等因素对海水温度的影响。

2.海水盐度•定义与测量方法:介绍海水盐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如盐度计)。

•分布特点:展示全球海水盐度分布图,分析不同海域盐度的差异及原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A.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区分盐度和密度的概念B.让学生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在海洋上是怎样分布的C.让学生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D.让学生分析不同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了解人类对其应用情况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的影响”。

要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的影响前,必然建立在对海水性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具体要求包括通过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维度的海水温度分布图表,分析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理解海水盐度和密度的概念,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掌握三大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应用。

本“课标”特殊强调“运用图表资料”,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读懂图表信息,总结归纳各个性质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照区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再通过运用自然规律、结合影响因素解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评价中,学生通过读取图表信息寻觅规律的过程,以及学生通过识记规律来解释现象的过程,都作为考核学生的内容。

这是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的关注点。

水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之一 ,而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其中,海水的理化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教材安排在必修 1 的第三章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微观表现,同时对第三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海水性质的时空分布规律”没有在新课标中提及,却是课标要求的隐含条件,为本课重点内容。

温度、盐度、密度、物质的三态变化等概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物理课和化学课上有过涉及,学生可将基本概念迁移运用到对海水理化性质的概念解释中;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对海洋水体的大致分布有一定的宏观了解。

高中地理要求更加细致地认识海水的理化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类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江苏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江苏省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如何为沃野千里的长江流域提供永续之脉?专家们,其中有一点得到了公认: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统一的生态整体,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早已不限于某个区域。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A.各执一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洁身自好B.各抒己见牵一发而动全身独善其身C.各执一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独善其身D.各抒己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洁身自好【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

一般用于争论的场合。

“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结合语境“其中有一点得到了公认”,说明是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应选“各抒己见”。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没有走好,以致全盘都输了,比喻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招致彻底的失败。

结合语境“生态整体”“早已不限于某个区域”可知,应选“牵一发而动全身”。

“独善其身”原指独自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顾自己,不关心集体。

“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从语境看,强调的是合作共管,其反面应是“独善其身”。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3.2 海水的性质 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3.2 海水的性质 第二课时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海水的基本性质,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自学归纳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

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新课教学]:PPT展示海陆分布图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比重是多少?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1、定义: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2、影响因素:(海水热量的收支)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3、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请大家读图分析一下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是怎样的?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教学设计授新过程闪动三条曲线,引导学生读教材P55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分析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展示三个温度带的三条曲线,引导学生读地图册P25不同纬度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分析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特点?注意分段式描述分布特点并说出总趋势。

引导学生,自然界是复杂的,一般规律的背景下存在特殊的状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解密“长尾鲨”潜艇的坠毁事故,还原真相——“海中断崖”——特殊情况。

读图分析并综合分析影响海水密度时空分布规律的因素归纳影响因素读图分析运用分段式跃变层小组合作分析艇的状态理解“海中断崖”提升读图分析能力训练归纳能力训练归纳能力术语描述海水的密度ρ的深度变化对浮力的影响,进而影响潜艇航行的思维过程。

探究演练视频插播船舶冷知识——涂漆、吃水线、禁清船底。

认识船体的维护,船身上的吃水线,对海洋的生态保护。

探究吃水线的时空变化,理解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探究吃水线变化,应用密度规律解密分组讨论家乡的事儿区域认知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变式训练联系实际求真知作业课时作业整理知识清单八、板书设计九、评课总结授课过程设计新颖,学生互动活跃,变式训练到位,方法归纳简洁,分析思路明确。

板书有待改进。

十、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各组互相补救,教师最后援救,从“情境设问——概念阐述——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案例实践”,从视频提取关键词→挖掘地理信息→搜索存储信息→归纳整合信息→实践探究应用,思路明确,要点清晰,整理清单。

继续努力,尽善尽美。

拓展:海水密度跃层正密度跃层——随深度增加密度由小变大且变化较大时,潜艇的负浮力不大时,潜艇可以像潜坐硬海底一样潜坐在密度跃层上,故称“液体海底”。

潜艇凭此相对静止地悬浮在跃层水中,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在“液体海底”中慢速"静音"巡航,而不易被发现,在对方全无知觉的情况下,搜索并接近目标,确定截击方位,对水面舰只实施快速的攻击,然后隐蔽潜航,迅速脱离攻击战位。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1. 预习部分本节课的预习内容如下:•阅读第一册P69~P71页;•理解海水的组成成分及含盐量的分布特点;•掌握海水呈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导入活动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海洋的分布:–首先展示世界海洋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颜色和文字说明分析世界主要海洋的名称;–接着,运用幻灯片展示,指导学生关注海水的一些物理特性,如颜色、透明度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海水的物理性质:–实验材料:塑料瓶、海水、食盐。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装满海水,加入1勺食盐,摇晃后观察海水的变化。

–实验分析:食盐加入海水后,海水的含盐量增大,比重增大,导致海水的深度和透明度发生变化。

3. 提高与拓展1.通过问题提问,加深学生对海水物理性质的了解:–如何通过海水的颜色判断它的深度?–海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2.运用图线分析,展示不同海域海水的盐度差异:–通过地图展示,呈现不同海域海水的盐度数据,让学生根据图线分析盐度变化规律,并结合地理环境进行简单分析和解释。

4. 课堂作业本课的作业包括:•选择一篇海洋相关的新闻报道,理解海水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存在方式;•结合上课内容和自己所在生活环境的特点,撰写一篇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小论文。

5. 总结反思在本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水的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了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知识。

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此内容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性质》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视频:“为什么海水不能直接饮用”出示图片:地球水体的构成师: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为什么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生:(可能的答案)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因此不能直接 饮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海水盐度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板书)二、海水的盐度 阅读教材:“海水盐度的概念”师:全球不同海域的盐度相同吗?通过刚才的实验视频你认为在自然环境中海水盐度会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实验室要降低溶液的浓度可以怎么做?这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海 水的盐度还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不同海区海水的盐度不同,视频中通过加热蒸馏海水,说明海水的 盐度受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室中如果想降低溶液的浓度, 可以通过增加溶剂的方式。

水注入或是降水会降低海水的盐度。

师:请同学们读图思考,回答问题,总结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HE i” ilJHM*2 U4tt^1离亦W TMl -1说明淡出示图片:“世界大洋 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师: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区域,为什么是副热带地区?生:(可能的答案)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师:为什么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但盐度并不是最高的?生:(可能的答案)赤道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师:为什么高纬度海区海水的盐度很低?生:(可能的答案)极地海域,海水温度低,盐度也比比较低;师:为什么很多近岸地区海水的盐度比较低?生:(可能的答案)近岸地区,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师: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蒸发、淡水注入等。

(板书)1.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气温、降水、蒸发、淡水注入等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总结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一下两个特殊海域盐度特点的成因。

学生活动: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阅读教材资料分组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参考答案:红海地区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波罗的海地区全年温和,蒸发较弱、降水较多,比较湿润。

任务二: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红海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注入红海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对红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小;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河网密布,注入波罗的海的河流众多,流量大,对波罗的海海水的稀释作用强。

任务三: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红海和波罗的海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较小。

任务四: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红海盐度高的原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

周围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没有较大河流汇入。

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周围大约有250条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周围陆地为温带大陆性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蒸发量小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外洋盐度高的海水很难进到波罗的海师:可见,受河流注入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为封闭的海域盐度可能会比较特殊。

那么全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总的分布规律有时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图片:出示图片:“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师:请大家读图总结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生:(可能的答案)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递减(板书)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递减师:海水的盐度对我们的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图片出示资料和图片:“长芦盐场位置和景观图”“长芦盐场资料”师:请大家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长芦盐场形成的条件?生:(可能的答案)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形成条件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雨日较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适合晒盐、制盐。

出示视频:"海水淡化”师: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马尔代夫等国对海水淡化的依赖程度很高?生:(可能的答案)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马尔代夫是一个岛国,地表水缺乏,水资源短缺。

三个国家都临海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师:我国哪些地区适合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生:(可能的答案)我国的华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径流量较小,因此水资源短缺。

最适合发展海水淡化。

师:人们除了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还能从海水中获取什么资源?生:(可能的答案)人们除了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外,还能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化学物质。

师:除了获得淡水和各种化学物质外,海水的盐度还有什么影响?我们来看资料出示图片和资料:“台风对渔业的影响”资料:”苏迪罗”致福州渔业损失惨重福州新闻网2015年8月1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黄)记者昨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此次台风给福州市渔业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11日监测,受“苏迪罗”台风影响,罗源湾鸟屿一岗屿海区表层水盐度仅为日常监测盐度的50%左右。

技术中心于11日通过短信平台向全市渔业系统干部职工及养殖户发出防范信息,提醒该海区及周边养殖户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海水低盐度引发的养殖灾害。

师:为什么台风会影响沿岸海水的盐度?海水盐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影响海产养殖业?生: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例如,台风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如应对不当,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师: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海水的盐度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海水中大量的盐类物质,给我们利用海洋水资源制造了障碍,海水盐度的变化影响了水产养殖活动;另一方面,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用盐和其他的化学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海水淡化,培育海水稻等方式,不断提高对海洋水的利用水平,让海洋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板书)3.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一直接利用、提取资源、养殖等出示动画:“海中断崖”羽HT低师:上一节课我们提到“海中断崖”事件导致了潜艇遇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海中断崖”和海水的密度有关。

那么海水的密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板书)三、海水的密度1•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出示图片:“海洋表面海水密度分布” “海洋表面海水温度分布”师:比较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和密度分布,说出海洋表面密度的分布规律,并思考其影响因素?生:(可能的答案)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密度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主要受温度影响。

赤道地区纬度低、温度高、密度较小;极地地区纬度高、温度低、密度较大。

出示资料:“死海的传说”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

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师:尽管死海不是海是一个咸水湖,但是死海的故事说明水的密度还受哪一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死海的故事说明水的密度还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大海水的密度就越大,盐度越小海水的密度就越小。

出示图片:“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师:判断图中三条曲线的含义?分析图中A点密度较大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A地位于副热带海域,温度高,盐度也高,密度较大。

出示资料:“海水的压力”资料:海水的压力地面标准大气压等于1.0325 巴,也等于1.03323 千克/立方厘米,亦即76 厘米汞高的压力。

若海水的密度取1.03 克/ 立方厘米,根据静压公式,则一个大气压相当于水深10.03米。

换句话说,即每增加水深10 米,约增加一个大气压。

师:海水的密度在垂直方向上会怎样变化?为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师:一般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压力增加,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是不同海区的变化情况不同,还受到温度、盐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水密度垂直变化的情况非常复杂,有时候还会出现随深度增加密度减小的情况。

(板书)影响因素——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和深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出示资料:“我国潜艇从“海中断崖”死里逃生” 资料:我国潜艇从“海中断崖”死里逃生2014 年,我国海军372 潜艇在执行任务时突遇“海中断崖”,在潜艇急速下掉的3 分钟里,战士们冷静的关闭上百个阀门,有序关停电气设备,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科学有效地进行应对。

在372 潜艇即将下沉到极限深度时,潜艇掉落的速度逐渐变小,在悬停10 余秒后,艇体终于开始上浮。

海军372 潜艇从“海中断崖”死里逃生,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师:什么是“海中断崖”?为什么“海中断崖”会导致潜艇遇难?生:(可能的答案)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师:除了“海中断崖”外还有一种现象较“密度跃层”,我们来看看这又会对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出示资料:“密度跃层”资料:“密度跃层”密度跃层是因为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沿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

密度跃层是海水的密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个飞跃变化的过渡水层,有的甚至厚达几米。

一般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

人们又把密度跃层称为" 柔软的液体海底" 。

因为密度跃层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

这样,当下层海水的鱼类所必需的溶解气体一旦用尽,又无法从上层水中得到相应的补充, 致使鱼类和其他生物窒息而死。

同样,上层水中海洋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盐也得不到下层水的供应,致使它们不易生长和繁殖。

师: “密度跃层”与“海水断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 (可能的答案)“海中断崖”是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突然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