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复习摘要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简述夏、商、西周的文教政策。

(一)学在官府第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第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第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官师合一1、教师由官吏兼任,官职为当教师的前提条件;2、师资的选聘任用,均由政府包办;3、教师无真正的专业精神可言。

(三)政教合一l、教育与政治的叠合,教化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施教机构就是行政机构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2、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密不可分;3、读书与做官发生密切联系。

2、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一)崇法尚刑,以法为教(二)强化文化学术的高度统一1、书同文:许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

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

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2、行同伦:“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3、禁私学,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是指在政府机关附设“学室”,由吏对弟子进行教训,以培养刀笔小吏。

4、禁游宦。

“游宦”是指通过游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达到从政做官目的的知识阶层。

5、设三老以掌教化6、颁挟书令,焚书坑儒(三)设置博士官3、了解李斯、赵高、胡毋敬所编写的字书名称。

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

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

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4、简述汉初以及汉武帝制定的文教政策。

(一)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教育政策1、重视知识分子作用2、允许开办私学,恢复各派学术3、废除挟书令(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2、兴太学以养士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5、了解卧碑文、训士卧碑文的对应朝代。

国子监设绳愆厅;立《卧碑文》(明)、《训士卧碑文》(清)。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重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重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文教政策1、秦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统一文字、严禁私学(焚书坑儒)、吏师制度(以官吏为师,仅学法律)。

2、汉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汉初时期: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

3、隋唐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崇儒兴学、兼用佛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

4、宋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5、明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推崇程朱,删节《孟子》。

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

屡兴文字狱。

)6、清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

2)广兴学校,严订学规。

3)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开科取士,编辑书籍。

严禁立盟结社。

销毁不利书籍。

)7、我国古代文教政策有哪些特点?答:1)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文教政策的制定。

2)古代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统治政策的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政策是一致的。

3)古代文教政策一般在鼓励官学发展的同时,多数朝代也允许私学的发展。

4)古代文教政策注意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选用的关系,尽量做到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与选用人才的官吏制度的统一。

5)古代文教政策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6)古代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应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官学制度1、请简述西周的官学制度。

天子设立:成均(南学)、上庠(北学)、辟雍(太学)、东序(东学)、瞽宗(西学)大学诸侯设立:頖宫国学小学闾设塾党设庠乡学州设序乡设校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进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教育学复习摘要

教育学复习摘要

教育学复习摘要一、教育: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礼记.学记》。

三、古代教育的4个基本特征:1、等级性2、工具性3、专制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四、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6个基本特征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5、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五、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是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学专著的出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其中《普通教育学》被称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三部分。

教师、学生是主体,教育影响是中介、桥梁。

六、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内容:1、专业知识的发展2、专业能力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

七、教师成长的途径包括以下四项:1、专业学习,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和基础;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八、学生发展:指学生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九、教育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和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而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教师活动、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生活动所作用的全部对象。

十、教育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师行为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组合。

十一、教育的功能: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特征。

教育学复习提纲总结

教育学复习提纲总结

教育学复习提纲总结第一篇:教育学复习提纲总结绪论⌝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理想国》——柏拉图《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专著)。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爱弥儿》——卢梭。

一部小说体教育名著,系统阐述了卢梭的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论》——斯宾塞。

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20世纪初,出现了“实验教育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1916年出版。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只是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从他的经验论原则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新的教育思想,借以实现其民主思想。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的教育对象的主张:有教无类(概念)3.《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4.《中庸》关于教育学的过程与步骤《学记》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及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的概念及地位秦、汉教育秦代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汉代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对汉代教育影响汉代的太学、鸿都门学的概念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建议选士制度家底教育代表人物、著作3.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4.颜之推及《颜氏家训》唐代学制的特点科举制度的概念3.文教政策唐代的文教政策(一)重振儒术1、尊孔2、提高儒士的地位3、皇帝亲临观释奠。

4、重视儒经的整理和研究(二)兼重佛老1、崇佛2、大倡道教4.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隋代学校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教育管理方面,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行政长官:(二)专科教育得到了发展(三)教育政策的摇摆5.隋唐的科举制度6.韩愈的教育思想特点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教育文教政策特点王安石改革的主要内容3.宋代科举宋代书院,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朱熹的教育思想、教育阶段的划分,学习内容,读书方法第九章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魏源关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京师同文馆(概念)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癸卯学制(概念)中体西用(概念)第十章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清末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重点梳理)2..葵卯学制第十一章民国初期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壬子葵卯学制“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922年的新学制“局限与进步性”(新学制概念)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教育:农民运动讲习所(概念)4.国民政府教育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了解)第十五章革命根据地教育抗日军政大学的主要特点。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1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1. 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天子所设大学, 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1) 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 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 礼:“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

”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 (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

“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

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

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御”是指驾车。

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

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 (什么是稷下学宫?)(P2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分析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分析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分析一、古代教育1.古代教育的起源和特点:古代教育起源于家庭和社会,注重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教育方式以讲授和默写为主。

2.先秦时期教育:先秦时期的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灌输,兴起了辅助教育的家塾和师徒制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士人。

3.秦汉时期教育:秦始皇实行过焚书坑儒等措施,但汉代恢复了儒学的地位,建立了国子监和郡学,推行师生契约制,培养了大批的文人和官员。

4.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教育几近瘫痪,但在佛教的影响下兴起了僧官学,培养了一批佛学专才。

同时,士人开始注重私塾教育,培养了一批文化人。

5.唐宋时期教育:唐代开设了国子监、州学和私塾,并出现了科举考试的制度,培养了大批的进士和官员。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教育制度,并兴起了书院教育,培养了一批文化名人。

二、近代教育1.明清时期教育:明清时期兴起了私塾教育的黄粱梦,但国子监仍然是最高学府,科举考试仍然是最重要的选拔机制。

2.中国近代教育的嬗变: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面临外来的列强侵略和思想文化的冲击,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戊戌变法都试图教育,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3.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出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教育理念,主张民主、科学、自由的教育。

5.当代教育与发展: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出现了一系列与发展的新动向,包括选拔制度的、课程、教育投入的提高等。

以上是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的分析,包括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两个大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还有相应的细分内容,例如各个朝代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机构等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进行记忆和梳理,以帮助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最新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最新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天子所设大学,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1)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礼:“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

”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

“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

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

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御”是指驾车。

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

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什么是稷下学宫?)(P2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复习纲要.doc

《教育学》复习纲要.doc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纲要绪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它是礼记中的i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

郭沫若考证,乐正克内容:1229字。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询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教学原则: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1)教育公平2)教育功能3)教育目的, 论述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学校类型、课程内容,并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

提出班级授课制卢梭和《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假设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按个体成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n标、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提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Z-,是营谋社会牛活的手段, 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木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利用实验、统计和比鮫的方法,采用定量的手段研究教育学问题,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木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提出来了。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复习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复习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复习考研专业频道为大家提供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好好掌握下面的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复习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

2.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2)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

3.“六艺”教育——(1)礼的作用:明确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2)乐的作用: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3)礼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道德精神修养;(4)射御:军事技能训练;(5)书数:小学的学习内容;《史蒥篇》是西周的小学文字教学用书。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2.齐国的稷下学宫——(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①学术自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历史意义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深入研究中国教育的过去对于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古代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在这个阶段,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儒家教育开始兴起。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仁爱”、“礼仪”等价值观念,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在古代,士人教育成为社会精英的象征,科举制度也逐渐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子弟,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

官学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要教育机构,它们培养了大量的士人,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统治力量。

此外,宗教教育也在封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佛教、道教等宗教机构成为教育的中心。

三、近代教育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清朝末年,西方的近代教育开始传入中国,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等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理念,他们主张“教育救国”,呼吁改革传统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新式学堂、私塾等新型教育机构开始兴起,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现代教育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了全民教育制度,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教育资源。

此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为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纪录,对于考生而言,掌握中国教育史的要点是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一、古代教育
1.诞生于战国时期的两个特点教育思想:儒家和墨家
2.格致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受到重视的古代教育内容有经学、文学、音乐、书法等
二、封建时期教育
1.通过科举制度推动儒学的流行
2.私塾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出现及其特点
3.寺庙教育的兴起及其作用
4.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局限
三、近代教育
1.近代教育的起源:西方教育传入中国和教育的推动
2.中国的近代教育思想和代表人物: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等
3.晚清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清末教育的几个重要事件:戊戌变法、康梁变法、戊戌政变等
5.新教育的兴起和代表人物:严复、黄炎培、陈独秀等
四、现代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制度和方针政策: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
2.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划: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等
3.教育和发展:教育产业化、大众化、国际化等
4.教育困境和问题: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五、后现代教育
1.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冲击和改变
2.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3.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教育的兴起
4.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尽量详细地掌握这些要点,加上课堂笔记和相关教材的复习,相信你一定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中国教育史的学科特点时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一)古代教育——独立形成、发展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体制:官学(中央与地方)、私学、书院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与科举制度2、教育思想与实践(1)儒家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五位主要代表)(2)道家教育思想家(3)墨家教育思想家(4)法家教育思想家(二)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结合1、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1)洋务教育(2)留学教育(3)教会教育2、四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戍学制、戊辰学制3、国民政府的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4、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二、《大学》中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中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建国君民”、“化民成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三、《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原则(4个):豫(预防)、时(及时)、孙(顺序)、摩(观摩)方法(4个):问答、讲解、练习、类比四、传说中的古代学校的萌芽1、明堂2、成均(教音乐的地方)3、庠(乡学)4、序和校(军事教育)五、商代的四种学校:1、庠:道德伦理教育、习射2、序:习射、武舞3、学:右学—大学;左学—小学4、瞽宗:原是宗庙,高等学校(同“右学”、“辟雍”:学习礼乐。

)六、西周小学入学年龄古代小学的年龄不是很严格,一般是八到十五岁。

(西周小学强调的是德行教育,重视以道德来教育贵族子弟)七、辟雍(太学)的概念:位置居中。

习射练武、举行盛典之所。

由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负责。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礼记·王制》八、西周学校制度的特点1.学术官守,也称“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整理中国教育史⼀、原始社会教育1.起源(1)勒图尔诺(⽣物学⾓度):⽣物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的基础(2)孟禄(⼼理学):⼉童对成⼈的模仿是教育产⽣的基础(3)苏联教育研究者:教育起源于劳动(4)本书观点:⼈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类适应社会⽣活的需要和⼈类⾃⾝⾝⼼发展的需要,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构成(1)⽣产⽣活:⼯具、取⽕(燧⼈⽒)、渔猎、种植、原始⼿⼯业(2)宗教:⾃然崇拜、两性交往(3)体格训练与军事教育3.特征(1)教育⽬的单⼀(2)内容原始,局限于原始的⽣产的⽣产劳动(3)形态原始,未独⽴,⽆专门的教师与机构。

在⽣活中进⾏,没有独⽴于⽣活,以⼝⽿相传和⾏为模仿为主要⼿段。

(4)教育⽬的⼀致(5)教育权利平等4.⽅式⽅法(1)⾔传⾝教,⼝⽿相传(2)⾏为模仿⼆、夏商西周的教育1.奴⾪社会教育核⼼:奴⾪主贵族垄断政权,为培养⼦弟成为统治⼈才的需要⽽设置教育机构,形成学校制度。

2.奴⾪社会教育特征:(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员,学校制度开始形成。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了教育职能。

⽂字、典籍使⼈类的⽣产和⽣活⽅式发⽣改变。

(4)教育与⽣产劳动相分离,学校开始轻视体⼒劳动,形成“劳⼼者治⼈,劳⼒者治于⼈”的对⽴。

(5)教育⽅式崇尚书本,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私并⾏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育组织形式。

(这⼀段书上和笔记都没有,百度到的)3.六艺教育构成(2)射御:“射”指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的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射御”合指军事训练项⽬(3)书数:“书”指的是⽂字读写。

“数”指的是算法。

“书数”合指⽂化基础知识技能。

4.六艺教育特点:学在官府5.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1)官学:层次有别、主体不⼀、称谓不⼀、等级不⼀(2)私学6.学在官府、官师合⼀、政教合⼀的内涵及其原因(1)内涵: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是官师不分和政教合⼀。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提要- 2007-7-1 16:15:26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内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

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

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

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答:盂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J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

"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

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6.颇之推关于旱期教育有哪些论述? 答:魏晋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极其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

他之所以极力倡导早期教育,主要是认为:①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他从幼儿期与成年期的教育效果比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期心理单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

是学习的最佳时期;②幼儿期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教育的关键时期。

7.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

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

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

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

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8.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

写下了著名的《师说》。

《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

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

提出了卓越的见解。

其主要见解: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

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

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③关于教师的资格。

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

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

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9.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

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10.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

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

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

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扑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祥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

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

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①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

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②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百家争鸣精神;③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力主,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

11.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被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答: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

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

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

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

朱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

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

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12.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

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

"八股l'特点有三: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3.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