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孔子教育思想简答题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重视因材施教。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简答题)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们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杜威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第二章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特点)简答题重点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公共必修课2015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课本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教育起源的主要学说:(1)神话起源论,由于原始先民的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科学认识包括教育在内的问题,这些神话就成了指导人们理解和实践的工具,也就成了一种教学目的,宋代朱熹;(2)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源于本能的生物现象,利托尔诺、沛西;(2)心理起源论,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既是教育,孟禄;(3)劳动起源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起源观),教育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4)生活起源论:生产劳动的需要说,沙毓英;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厉以贤、毛礼锐;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孙培青、胡德海。

2、教育的发展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孙培青、胡德海。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2)、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教育特点:(在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a、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b、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教育内容封闭;d、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e、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3)、现代社会教育特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a、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率先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普及义务教育标志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正式诞生);b、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c、教育的内容上加强了自然科学的教学,教育的手段逐步现代化。

4)、西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经验与思想的积累形成阶段:a、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史上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b、柏拉图在《理想国》和《美诺篇》认为民主与个人主义的泛滥只会导致雅典的衰亡;c、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念的专著;e、维多利诺创办“快乐之家”学校旨在强调个性愉快活泼的得到发展;f、伊拉斯谟认为学习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又需要学习的兴趣伴随而教师则应讲求教育的技巧和方法;g、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大学_《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_《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教育学》期末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教与学的矛盾3、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5、不均衡性6、最近发展区7、内容的广泛性8、发展价值 9、教书育人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15分)1、D2、C3、D4、B5、B6、 B7、C8、B9、A 10、D11、D 12、C 13、D 14、D 15、D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双轨制双轨制,就是把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要求,构成学制上两个不同的轨道和系统。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育合力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1)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实践。

2、简述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到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3、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5、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6、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7、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教育即生长;(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8、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3)一、名词解释1. 教育原则2. 教学设计3. 教学评价4. 教育目的5. 教育规律6. 德育过程7. 教学原则8. 教育艺术9. 课程二、简答题1. 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功能。

2. 课程研制包括哪些主要阶段?3.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环节?4. 简要说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5. 简要说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6. 简要说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7. 简要说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8. 中小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原则?9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哪些根本区别?10.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1. 简要说明教育的政治功能。

12. 简要说明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论述题1. 联系实际,论述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2. 简要论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3. 简要论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原则答: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2. 教学设计答:教学设计是为了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借助各种教育媒体和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的形态和过程。

3. 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质量进行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4. 教育目的答: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5. 教育规律答:教育规律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6. 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行动研究法:是以教师作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以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教育活动的改进为研究目的的实践反思活动。

3、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给教育下定义,也不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呈现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4、校本研究法: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既注重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又关注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研究。

5、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教育即学校教育,即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了人才培养总的质量规格。

7、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8、课程: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等的规划和设计,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其进程的总和。

9、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在光与课程基础上,为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统一性,可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科组织教材,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素有组织的进行传授,能够让人系统的掌握文化遗产。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他认为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10、学科教程标准:学科教程标准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中的地位,规范性地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是对课程的总体设计,也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质量测评的依据。

大学教育学期末考题

大学教育学期末考题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25分)一、教育的概述(解答)广义的教育定义为: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三、学制的形成:双轨制:欧洲单轨制:美国中国分支制:苏联和德国(选择)四、义务教育的特点: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简答)五、当代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全民化、终身化(朗格朗)、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六、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题因素七、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差异性,主体性,开放性课程(15分)一、课程的概念(辨析题)1、课程作为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综合;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把课程是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一九年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二、课程的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理论2、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4、人本注意课程理论三、课程的类型(优缺点):1.分科课程:一种单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优点:剔除了与本课程无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较短时间快速便捷了解学科基本内容;便于组织教学与评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缺点: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2.活动课程:优点:有助于使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有利于学生在文化、学科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缺点:容易导致学科知识的支离破碎;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施具有风险性3.综合课程:优点:实现课程内容以及教育价值的有机整合;增进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现学生心理的整体发展;缺点: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组织的难度较大;课程实施的难度增大;四、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简答)1.影响课程因素的种类:课程自身因素;教育条件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社会性因素;自然性因素;2.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知识;社会;学生;五、“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含义主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简答)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科世界3、寻求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性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述)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上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1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

17、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

18、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19、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1、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大学教育学科在学期末考试中的重点复内容。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教育理论
- 了解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 熟悉教育思想史及其代表人物
- 掌握不同教育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教育心理学
- 了解研究的定义和过程
- 掌握主要研究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
- 理解研究者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 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学校管理、师生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过程
教育方法与技能
-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如授课、讲解、辅导等
- 了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
- 理解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 掌握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 分析教育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研究方法
- 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如调查、实验、案例研究等
- 分析和解读教育研究结果
以上是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取得好成绩。

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全文-大学课件-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全文-大学课件-

· 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学校产生的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2.传统教育:以赫尔巴特为首,忽视学生的主 动性和能动性 现代教育:批判赫尔巴特,提倡重视学生的 主动性和能动性。
3. 20世纪初各国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改革。
主题三:教育﹒人﹒社会与教育目的
· 一教育与人 1.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 儿童的关键期 2.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 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 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
(三)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化教学:
· 1.道尔顿制 · 2.个别教学 · 3.开放课堂
· (四)教学过程 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明了: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想:新旧观念之间产生联合 系统: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 方法:联合形成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二班主任
· 1.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管理者—指导者 2.开展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的策略
· ▲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 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 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柏拉图; 荀况;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
二者的对立有其社会的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
· 5.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不是为日后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工具, 教育应当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地位和价值,成 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
· 二教育与社会
· 1.教育的经济功能: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 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据此,教育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再生产劳动者来实现。
·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政治 社会化。“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 三教育目的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凯洛夫的《教育学》。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1、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2、主要观点: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2、主要观点: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1)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它们的幼仔的活动也是教育;(2)人类的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其起源应该延伸到动物界;(3)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1、代表人物:保罗·孟禄2、主要观点:教育形式和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1、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2、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2)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是以人类的语言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是为传递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5)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超阶级的永恒的。

3. 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

二、填空题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功能)实现的∶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论(四种):神学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教育法》正式颁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理论):【主要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五)劳动技术教育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因素: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与促进;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与促进。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3、我国历史上几个重要学制的名称、内容和地位。

1902年“壬寅学制”;地位: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地位: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现代学制;内容: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神,规定男女不得同校。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内容: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学科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922年“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

4. 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特征:1、职业角色: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2、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社会性;工作的复杂性;劳动的创造性;言行的示范性;劳动的长期性。

5. 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是什么: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意义: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的以上意义也可以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来表达。

任务(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名词解释1. 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2.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单轨学制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

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要么是自上而下,要么是自下而上的。

4. 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这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

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

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5.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6.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

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7. 教育行政体制:指的是国家宏观教育的管理体制,它要解决的是国家机关管理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国家对整个教育的宏观的办学体制,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