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 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 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学基础的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发生在现代。

在现代,教育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包括个体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等。

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

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和教育的质量保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等。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提供客观的事实和证据,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理论研究是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来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原理的方法,它可以提供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咨询、教育研究等。

教育管理是研究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政策等。

教育评价是研究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保证的学科,它关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教育评估、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评价等。

教育咨询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和培训的专业服务,它关注教育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咨询师的角色和技能等。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背景的学科。

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复习和回顾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活动,通过它个体在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参与。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一般来说,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层面。

个体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社会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育目标。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案例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教育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界刺激对行为的条件反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控制,认为教学应当以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教育学所有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全

教育学所有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

(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

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教育学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

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

——我们认可的观点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整理教育学1、教育本质概念:教育是一种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活动,都是教育。

B、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3、教育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延续需要以及社会中每个成员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5、教育学主要揭示两大教育规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a、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2、环境——人的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发展的方向、进程和速度3、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的内因和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关键作用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条件:(评“教育万能论”):①合理的社会条件,是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与环境因素相一致。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③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a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发展关键期。

b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

c适应人的身心发展阶段性,教育要有针对性。

d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尊重发展的生命性和可能性。

e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问题:为什么教育要适度超前生产和发展??教育目的:1、概念: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综合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综合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导论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历史发展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答:教育学经历的阶段有: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前教育学阶段乐征克《学记》,孔子《论语》,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理想国》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科的形成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2、什么是现代教育学?答:现代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教育学 全册 复习资料

教育学 全册 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全册复习材料资料来自互联网,谨供参考!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

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这样一个具有永久思想魅力的教育问题,并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简答或多选)(1)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

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3)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4)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教育者和学习者等方面内容。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基础学科。

它以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等。

教育学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教育学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对传统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科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阶段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科学体系,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实证研究。

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3. 应用教育阶段应用教育阶段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的研究开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4. 软科学教育阶段软科学教育阶段是教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开始注重对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育学基本理论: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

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精品】2023年中小学法律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精品】2023年中小学法律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精品】2023年中小学法律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准备参加2023年中小学法律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提供《教育学》科目的复资料。

以下是该科目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适应性、系统性、个性化、终身性等
-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2. 研究和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 研究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研究中的作用
- 研究风格和研究策略的个体差异
3. 研究与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 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化过程和文化传承
- 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层次
-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教学策略的设计
5. 教育评价与学业考试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学业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 教育评价与学业考试的关系和改革
学生在复《教育学》科目时,可以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 阅读教育学的基础教材,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 多做教育学的题和案例分析,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 参加教育学的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扩展对教育学的了解;
- 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复时间和内容。

希望本文档对考生复《教育学》科目有所帮助,祝您顺利通过2023年中小学法律资格证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

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

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

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

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

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

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

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

②健全的教育制度。

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

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三、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有的人认为受教育的水平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有的人则反对择校、升学,批判“读书做官论”、读书成家论;有人认为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协调器;有的人则认为教育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加工机。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它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有何联系?答: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对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评价:①对个人的意义。

通过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找到更好的工作地点、单位、岗位与境遇,在职务、薪酬与地位上获得逐步晋级与提升,得到多方面的个人利好与家庭的幸福,或实现更为崇高的目标与理想。

②对社会的意义。

通过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可以激励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选贤任能,有效地调节社会各系统、单位、层次的人才结构,使其得到改进、优化,以改善其效率、水平,提高其整体功能,从而使社会得到发展与进步。

③对教育的意义。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流培养人,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尽可能好的社会流动条件,以冲决社会的保守与封闭,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在提高服务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效能中,使教育自身得到发展,并使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得到改善。

(2)对题目中几种观点问题的看法:题目中的几种观点分别是对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不同看法。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的作用。

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个人自身的素质,也有赖于社会条件,有赖于社会给予人的就业机会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机制和空间。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意味着肯定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个人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尽可能地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启发每个人的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创造性,引导每个人保持与他人、与自然和其自身的和谐,成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公民,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

①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找到更好的工作地点、单位、岗位与境遇,在职务、薪酬与地位上获得逐步晋级与提升,得到多方面的个人利好与家庭的幸福,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反过来促进了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这样,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动也更加容易实现,也就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发挥更加充分。

四、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五、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的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六、a.1985年9月10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b.以教师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以学生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C.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戴圣的《学记》,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活动课的好处:做中学、交流和合作。

e.1993年10月31号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f.教育对人起着指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因素。

七、德育原则主要有: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和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基本要求如下:①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知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基本要求如下: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基本要求如下: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基本要求如下:①尊重和信赖学生;②严格要求学生。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基本要求如下: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赖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①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②通过集体教育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基本要求如下:①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②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③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三级管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它具有五种基本特性。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都有开放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