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孔子教育思想简答题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重视因材施教。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简答题)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们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杜威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第二章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特点)简答题重点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公共必修课2015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课本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教育起源的主要学说:(1)神话起源论,由于原始先民的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科学认识包括教育在内的问题,这些神话就成了指导人们理解和实践的工具,也就成了一种教学目的,宋代朱熹;(2)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源于本能的生物现象,利托尔诺、沛西;(2)心理起源论,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既是教育,孟禄;(3)劳动起源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起源观),教育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4)生活起源论:生产劳动的需要说,沙毓英;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厉以贤、毛礼锐;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孙培青、胡德海。

2、教育的发展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孙培青、胡德海。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2)、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教育特点:(在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a、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b、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教育内容封闭;d、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e、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3)、现代社会教育特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a、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率先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普及义务教育标志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正式诞生);b、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c、教育的内容上加强了自然科学的教学,教育的手段逐步现代化。

4)、西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经验与思想的积累形成阶段:a、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史上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b、柏拉图在《理想国》和《美诺篇》认为民主与个人主义的泛滥只会导致雅典的衰亡;c、亚里士多德首次将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念的专著;e、维多利诺创办“快乐之家”学校旨在强调个性愉快活泼的得到发展;f、伊拉斯谟认为学习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又需要学习的兴趣伴随而教师则应讲求教育的技巧和方法;g、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

大学_《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_《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教育学》期末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教与学的矛盾3、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5、不均衡性6、最近发展区7、内容的广泛性8、发展价值 9、教书育人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15分)1、D2、C3、D4、B5、B6、 B7、C8、B9、A 10、D11、D 12、C 13、D 14、D 15、D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双轨制双轨制,就是把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要求,构成学制上两个不同的轨道和系统。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育合力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1)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实践。

2、简述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到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776—1841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

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掌握教育规律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全文-大学课件-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全文-大学课件-

· 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学校产生的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2.传统教育:以赫尔巴特为首,忽视学生的主 动性和能动性 现代教育:批判赫尔巴特,提倡重视学生的 主动性和能动性。
3. 20世纪初各国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改革。
主题三:教育﹒人﹒社会与教育目的
· 一教育与人 1.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 儿童的关键期 2.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 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 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
(三)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化教学:
· 1.道尔顿制 · 2.个别教学 · 3.开放课堂
· (四)教学过程 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明了: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想:新旧观念之间产生联合 系统: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 方法:联合形成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二班主任
· 1.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管理者—指导者 2.开展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的策略
· ▲4.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 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 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柏拉图; 荀况;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
二者的对立有其社会的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
· 5.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不是为日后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工具, 教育应当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地位和价值,成 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
· 二教育与社会
· 1.教育的经济功能: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 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据此,教育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再生产劳动者来实现。
·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政治 社会化。“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 三教育目的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现代教育价值具有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价值或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内外价值论 2)教育的知识价值论 3)教育的文化价值论。

结构主义教育家罗杰斯、马洛斯等人认为,价值是多元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探索知识结构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上。

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在现实教育中,确实存在对价值的不同选择。

教育价值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即一种教育有无价值,只是相对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此外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还表现在个体的教育选择与社会的教育价值选择的复杂关系上——二者或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或完全无差异,如在全面发展教育与重智轻德体之间的选择,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选择等,就存在此类问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93)一、名词解释1. 教育原则2. 教学设计3. 教学评价4. 教育目的5. 教育规律6. 德育过程7. 教学原则8. 教育艺术9. 课程二、简答题1. 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功能。

2. 课程研制包括哪些主要阶段?3.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环节?4. 简要说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5. 简要说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6. 简要说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7. 简要说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8. 中小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原则?9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哪些根本区别?10.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1. 简要说明教育的政治功能。

12. 简要说明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论述题1. 联系实际,论述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2. 简要论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3. 简要论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原则答: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2. 教学设计答:教学设计是为了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借助各种教育媒体和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的形态和过程。

3. 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质量进行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4. 教育目的答: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5. 教育规律答:教育规律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6. 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教育学: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2、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基本途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5、“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自主自觉地进行调研审视与研制课程方案的过程6、“教学”的概念。

是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教学交往活动,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7、教学原则: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8、教育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9、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

10、启发性原则:指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智力11、什么叫儿童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何作用?儿童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意志和发展要求支配自己和行为,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

作用:1、发挥儿童主体性,使儿童积极参与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探讨教育理论,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思想:从中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洛克、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等,都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来探讨教育问题。

实证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个体性: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和发展个性的过程,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个体功能: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促进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

3.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规范性。

非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

非正式教育:指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交往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要求。

2.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社会需求:教育目的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教育目的必须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3.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规范。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范文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范文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大学教育学期末重点复习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大学教育学科在学期末考试中的重点复内容。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教育理论
- 了解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 熟悉教育思想史及其代表人物
- 掌握不同教育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教育心理学
- 了解研究的定义和过程
- 掌握主要研究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
- 理解研究者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 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学校管理、师生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过程
教育方法与技能
-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如授课、讲解、辅导等
- 了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
- 理解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 掌握学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 分析教育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研究方法
- 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如调查、实验、案例研究等
- 分析和解读教育研究结果
以上是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取得好成绩。

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制度D. 教育活动答案:A2. 教育学中,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A. 任何时期B. 早期教育C. 敏感期D. 学前教育答案:C3.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品德D. 促进身心健康答案:C4. 教育的目的是()。

A. 培养人才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个人素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反馈教学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过程D. 教育过程答案:A8.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B. 目标、内容、方法、管理C. 目标、内容、评价、管理D. 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答案:A9.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

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改革B. 教学方法改革C. 教师素质改革D. 教育体制改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尊重学生B. 因材施教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教育答案:ABCD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

A. 诊断功能B. 反馈功能C. 导向功能D. 激励功能答案:ABCD4. 课程实施的步骤包括()。

A. 课程设计B. 课程实施C. 课程评价D. 课程反馈答案:ABCD5.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

A. 个体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因素D. 教育因素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任务;探讨、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2.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3.《学记》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教育文献,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尊师重教等教育原理,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第一,在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在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范教育学著作。

5.《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制度,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开创了对教育学进行专门研究的先河,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所著,该书已清晰的形成教育学科的自觉意识,提出了教育学科化的问题,对各种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这本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学者利用试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试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是拉伊等人。

它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8.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杜威等人,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生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师生鼓室内戏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9.当代教育学发展呈现的特点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有助于掌握教育的具体规律,提高教育工作效率;③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要观点: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是以人类的语言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是为传递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5)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超阶级的永恒的。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或国家开发的课程。这是一种基于国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而设计,并依据公民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1)教育部总体规定基础教育课程;
(2)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3)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教科书(课本):
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课程标准:
即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
件。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1.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理论):
【主要内容】
(1)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xx·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主要观点:
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
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1、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xx·能
2、主要观点:
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
起源的学说。
(1)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它们的幼仔的活动也是教育;
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功能)实现的∶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3、我国历史上几个重要学制的名称、内容和地位。
1902年“壬寅学制”;地位: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癸卯”学制;地位: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现代学制;内容:
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神,规定男女不得同校。
任务(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名词解释
的长期性。
5.xx的意义、任务、内容是什么:
xx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xx意义: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的以上意义也可以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来表达。
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的设计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课程是与学生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教师的职责就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各种情景,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课程即活动:
代表人物是杜威。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需要,并将之转化为课程目
标,再进一步将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上。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
3.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讲读。
2.谈话法:
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磋商,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2)人类的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其起源应该延伸到动物界;
(3)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
保罗·xx
2、主要观点:
教育形式和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
1、代表人物:
前xx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
3.单轨学制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要么是自上而下,要么是自下而上的。
4.分支型学制:
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这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5.义务教育:
4.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
二、填空题
1.教育: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论(四种):
神学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教育法》正式颁布: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因素: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与促进;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与促进。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xx: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xx:
《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xx昆体良: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内容:
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学科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922年“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
4.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特征:
1、职业角色:
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2、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社会性;工作的复杂性;劳动的创造性;言行的示范性;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