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记录(留样再测)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记录分类》
4.5.10 XXXX-PF20.1 1.《预防措施要求表》
保存期限:6 年
第4页共7页
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质量诊断实验室
分类号 分类名称
记录/计划溯源文件/编号
第 20 类 记录的控制
XXXX-PF21 记录控制程序
第 21 类 内部审核
XXXX-PF22 内部审核程序
第 22 类 管理评审
XXXX-PF15.2 2.《低值易耗品年度采购计划》
XXXX-PF15.3 3.《仪器设备采购申请单》
外部服务和供应 第 15 类 品采购
XXXX-PF15 序
外部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 4.5.6
XXXX-PF15.4 4.《低值易耗品采购申请单》 XXXX-PF15.5 5.《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单》
XXXX-PF07 程序
现场检验检测管理和控制 4.3.2
XXXX-PF07.1 1.《现场检验检测实施记录》
第8类
安全和风险评估
XXXX-PF08 序
风险、安全与内务管理程 4.3.4
XXXX-PF08.1 1.《外来人员进入检验检测现场登记 表》
XXXX-PF08.2 2.《安全检查记录》
XXXX-PF08.3 3.《风险评估报告》
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计划、记录(档案)分类目录
文件编号:XXXX-PF21.2
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计划、记录(档案)分类目录
序号: 分类号
分类名称
第 1 类 法律地位
第 2 类 法律责任 第 3 类 人员管理
记录/计划溯源文件/编号
准则条款 记录/计划编号
记录/计划迷城
存放处
一、 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4.1.1
FAW-试题2014.10-Copy讲解
FAW-试题2014.10-Copy讲解ISO/IEC17025:2005试题判断题:1.本标准充分吸收了ISO9000标准中的所有要求,因此,依据本标准进行的认可和依据ISO9000标准进行的认证是等同的2.实验室应依据标准方法开展检测,不得使用非标准方法和自定的方法3.第三方实验室应能确保其活动的公正性,而第一方和第二方实验室则不需如此要求4.标准本身包含了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5.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6.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要覆盖在固定设施,固定场所中进行的工作7.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只能由一个人负责,多人负责不符合管理要求8.实验室的受控文件表示是有效文件9.质量方针声明应由质量负责人发布并宣贯执行,并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10.在无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文件的变更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批11.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地点均应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文件12.质量体系文件必须依据文件的修改程序进行修改,不允许任何的手写修改13.合同评审时,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项目可以不进行评审14.合格的分包方是指必须获得了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15.实验室在需要采购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物品,试剂或消耗性材料时,采购文件中的技术内容应经过审查和批准16.采购影响实验室输出质量的物品,只有经过实验室重新检测后才能使用17.实验室应对所有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的记录18.实验室仅对自已的检测项目负责,不就已分包的工作对客户负责19.当发现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结果不符合已和客户达成的要求时,实验室必须马上停止工作,并立刻通知客户20.实验室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实现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1.标准对不同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要求相同22.每次进行完纠正措施后都应实施附加审核,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3.实验室的质量记录至少应包括来自内审,管理评审的报告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24.为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记录仅以文本的形式保存25.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26.对检测实验室来说校准计划就是送检计划27.从事检测的工作人员的能力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无关28.本标准只要求实验室长期雇佣的人员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工作29.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只要实施有效的监控就可以了,不用将这些要求形成文件30.在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不必对设施和环境条件提出控制要求31.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在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可无条件进入实验室32.实验室内审工作最好是每年进行一次33.实验室编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仅在对外校准时使用,自校准时或其他情况都无需考虑34.实验室所有开展的检测工作都应制定检测细则,这样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35.对于实验室自定方法,非标方法及标准方法的扩充和修订,在开始进行检测之前应经过方法的确认36.实验室租用的设备主要考虑有无检定合格证,不必考虑其他要求37.标准要求对全部设备或参考标准器都必须进行期间核查38.被检测的物品的标识要确保在检测过程中不发生混淆,必须是唯一的39.接收的检测物品有无异常情况与实验室没有关系,由客户自已负责40.当检测报告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以清晰标明多项选择:1.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文件管理(2)管理评审(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能力验证(5)内审结果(6)数据分析(7)宣贯质量文件(8)加强人员培训2.实验室()应该编制作业指导书(1)对所有检测项目(2)在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时(3)使用标准方法时(4)使用非标准方法时(5)对检测方法修改后(6)标准中缺少样品处置方法(7)标准中缺少必要的仪器操作方法3.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1)每隔一年进行一次(2)周期通常为一年(3)每年进行两次(4)两年进行一次(5)由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决定审核时间间隔(6)有几个内审员主动完成(7)在评审完成进行即可4.实验室管理评审应:(1)每隔一年进行一次(2)典型周期为12个月(3)每年进行两次(4)在质量管理体系发生较大变更时进行(5)参加能力验证出现不合格结果时进行5.实验室的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2)无尘的,干净整齐(3)符合卫生和安全的有关规定(4)光线充足并有供暖设备(5)使检测结果有效6.实验室的数据控制要求对计算和数据传送进行()检查(1)全部(2)系统和适当的(3)20%(4)一些(5)只核对结果7.实验室实施分包时应:(1)将分包安排口头通知客户(2)必须得到客户的书面准许(3)分包给合格的分包方(4)分包给获得计量认证的实验室(5)只能分包给获得ISO17025认可的实验室(6)分包给关系比较密切的实验室(7)一定不可以是政府指定的和客户指定的8.当出现不符合工作时实验室应实施既定的政策和程序。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实验室比对、留样再测、标准物质……)及结果判断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实验室比对、留样再测、标准物质……)及结果判断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用于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精密度,同时反映了实验室分析质量的稳定性。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传递测量法、多台套设备比对法、两台套设备比对法、标准物质法、留样再测法、实验室间比对法等。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特点:(1)比较方便简单灵活。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都是由实验室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均为实验室内部的人员。
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是比较灵活自由的;如果实验室数据出现异常时,就可以进行人员比对或方法比对及仪器比对等方式自行排查。
(2)多样性。
在日常试验中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是很多的。
可以通过人、机、料、法、环等方面针对不用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1传递测量法当对计量标准进行核查时,如果实验室内具备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则可方便地用其对被核查计量标准的功能和范围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可认为核查通过。
当对其他测量设备进行核查时,如果实验室具备更高准确度等级的同类测量设备或可以测量同类参数的设备,当这类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不超过被核查设备不确定度的的1/3 时,则可以用其对被核查设备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认为核查通过。
当测量设备属于标准信号源时,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2多台套设备比对法当实验室没有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或其它测量设备,但具有多台套同类的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首先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为y 1 。
然后用其它几台设备分别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分别为y 2 、、y 3 ……y n ,计算y 1 、、 y 2 、y 3 ……y n 的平均值为,则当时,认为核查结果满意,式中U 为用被核查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
3两台套设备比对法当实验室只有两台套同类测量设备时,可用它们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分别为y 1 、 y 2 。
浅谈检验检测结果质量的控制手段与实施心得
浅谈检验检测结果质量的控制手段与实施心得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检验检测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人员操作水平、仪器设备的稳定性、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异性都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对检测活动及结果实施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因素,以此来验证和评审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
质量控制手段包括外部和内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其中外部质量控制活动有能力验证和检测机构之间的比对等形式,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有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再测、盲样检测等形式。
关键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手段;实施心得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检验检测机构是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和持续改进是保障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1质控分类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内部质量监控和外部质量监控两种。
1.1内部质量监控盲样检测:利用内控标准物质或者有证标准物质作为盲样,安排检测人员进行分析,检查整体检测能力的水平是否满意;留样再测:定期安排检测人员对保留的样品进行再次分析,对比分析前后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标准物质监控:定期检测标准物质,绘制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图,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监控检测结果质量变化趋势;重复测试、人员比对:定期安排相同或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再次分析,对比分析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监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比对:如果针对相同参数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可对统一样品或同一批次样品进行不同方法的比对实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间比对:定期参加CNAS或其他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验证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是否与同行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保持一致;标准如果有要求时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如空白、平行样与加标等方式,各检测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质控图:用质量控制图来连续监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及发展趋势;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审查报告的结果。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通用要求》考试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通用要求》试题库《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一、名词解释1、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法律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2、生态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针对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海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要素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监测(检测)活动。
3、能力验证:依据预先制定的准则,采用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的方式,评价参加者的能力。
4、验证:提供客观的证据,证明给定项目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5、确认:对规定要求是否满足预期用途的验证。
二、填空题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2、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
3、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
4、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5、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的培训与考核等。
6、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
留样再测与检测结果控制限评价的方法
54 国内统一刊号 CN31-1424/TB 2014/6 总第244期
扩展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取 k = 2 ,则
(3)
扩展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取 k = 2,则
如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采用相同的方法, 同一台测量设备等条件,系统效应引起的其他分量 均可忽略,即 u1i = u2i ≈ 0,则
在留样再测中,实验室应选择性地保留被监视 的检测结果已测量的较稳定的样品,按计划确定的 时间间隔,实验室人员采用同台 ( 套 ) 设备在复现性 条件下对其进行再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与上一次 测量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以下控制限:
或
式中:En — 监视判据(比率),其中 En ≤ 1,则可 判断实验室检测能力满意,En ≥ 1,实验室检测能 力为不满意;
定度分类 u11、u21 分别为
,而 s1、
s2 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测量结果的单次实验标准 差,可以按贝塞尔公式或极差等计算得到。
同样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各分量不相关时
采用均方根法,强相关时采用代数法。上述各分量
中,用同一台测量设备测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分量是强相关,因为测量结果是求两次测量值的差
[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CL-01: 2006[S]. 北京: 2006.
[4] 金美峰. 计量标准期间核查方法探讨[J]. 中国计量,2008(11): 36-37.
[5] 江华. 关于计量标准期间核查实施方法的探讨[J]. 中国计量 2011(04): 43-44.
[6] 李成鑫,汪颖,赵翟. 有控制限幅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内模控制仿 真研究[G]. //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哈尔滨:第 17届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2005:433-436.
FAW-试题2014.10-Copy讲解
ISO/IEC17025:2005试题判断题:1.本标准充分吸收了ISO9000标准中的所有要求,因此,依据本标准进行的认可和依据ISO9000标准进行的认证是等同的2.实验室应依据标准方法开展检测,不得使用非标准方法和自定的方法3.第三方实验室应能确保其活动的公正性,而第一方和第二方实验室则不需如此要求4.标准本身包含了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5.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6.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要覆盖在固定设施,固定场所中进行的工作7.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只能由一个人负责,多人负责不符合管理要求8.实验室的受控文件表示是有效文件9.质量方针声明应由质量负责人发布并宣贯执行,并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10.在无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文件的变更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批11.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地点均应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文件12.质量体系文件必须依据文件的修改程序进行修改,不允许任何的手写修改13.合同评审时,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项目可以不进行评审14.合格的分包方是指必须获得了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15.实验室在需要采购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物品,试剂或消耗性材料时,采购文件中的技术内容应经过审查和批准16.采购影响实验室输出质量的物品,只有经过实验室重新检测后才能使用17.实验室应对所有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的记录18.实验室仅对自已的检测项目负责,不就已分包的工作对客户负责19.当发现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结果不符合已和客户达成的要求时,实验室必须马上停止工作,并立刻通知客户20.实验室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实现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1.标准对不同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要求相同22.每次进行完纠正措施后都应实施附加审核,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3.实验室的质量记录至少应包括来自内审,管理评审的报告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24.为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记录仅以文本的形式保存25.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26.对检测实验室来说校准计划就是送检计划27.从事检测的工作人员的能力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无关28.本标准只要求实验室长期雇佣的人员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工作29.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只要实施有效的监控就可以了,不用将这些要求形成文件30.在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不必对设施和环境条件提出控制要求31.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在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可无条件进入实验室32.实验室内审工作最好是每年进行一次33.实验室编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仅在对外校准时使用,自校准时或其他情况都无需考虑34.实验室所有开展的检测工作都应制定检测细则,这样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35.对于实验室自定方法,非标方法及标准方法的扩充和修订,在开始进行检测之前应经过方法的确认36.实验室租用的设备主要考虑有无检定合格证,不必考虑其他要求37.标准要求对全部设备或参考标准器都必须进行期间核查38.被检测的物品的标识要确保在检测过程中不发生混淆,必须是唯一的39.接收的检测物品有无异常情况与实验室没有关系,由客户自已负责40.当检测报告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以清晰标明多项选择:1.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文件管理(2)管理评审(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能力验证(5)内审结果(6)数据分析(7)宣贯质量文件(8)加强人员培训2.实验室()应该编制作业指导书(1)对所有检测项目(2)在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时(3)使用标准方法时(4)使用非标准方法时(5)对检测方法修改后(6)标准中缺少样品处置方法(7)标准中缺少必要的仪器操作方法3.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1)每隔一年进行一次(2)周期通常为一年(3)每年进行两次(4)两年进行一次(5)由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决定审核时间间隔(6)有几个内审员主动完成(7)在评审完成进行即可4.实验室管理评审应:(1)每隔一年进行一次(2)典型周期为12个月(3)每年进行两次(4)在质量管理体系发生较大变更时进行(5)参加能力验证出现不合格结果时进行5.实验室的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2)无尘的,干净整齐(3)符合卫生和安全的有关规定(4)光线充足并有供暖设备(5)使检测结果有效6.实验室的数据控制要求对计算和数据传送进行()检查(1)全部(2)系统和适当的(3)20%(4)一些(5)只核对结果7.实验室实施分包时应:(1)将分包安排口头通知客户(2)必须得到客户的书面准许(3)分包给合格的分包方(4)分包给获得计量认证的实验室(5)只能分包给获得ISO17025认可的实验室(6)分包给关系比较密切的实验室(7)一定不可以是政府指定的和客户指定的8.当出现不符合工作时实验室应实施既定的政策和程序。
质量控制记录
质量控制记录引言概述:质量控制记录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记录方式,用于记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过程。
通过详细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保障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质量控制记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质量控制记录的重要性1.1 提供可追溯性质量控制记录可以追溯产品或服务的每个环节,记录每个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这样可以在出现问题时追溯到具体环节,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1.2 保证质量一致性通过质量控制记录,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批次或不同环节的质量保持一致。
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指标和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1.3 证明合规性质量控制记录可以作为证明产品或服务合规性的依据。
通过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可以证明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和可信度。
2. 质量控制记录的实施方法2.1 设定质量控制指标在实施质量控制记录之前,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指标。
根据行业标准和客户需求,确定关键的质量指标,并设定相应的合理目标。
2.2 建立记录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系统,包括记录表格、数据库或软件等。
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都能够被记录下来,并能够方便地进行查询和分析。
2.3 培训和意识提升为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质量控制记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的认识。
通过培训和意识提升,可以确保质量控制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质量控制记录的内容3.1 质量控制措施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检验、测试、验证等。
详细描述每个措施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以及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3.2 异常处理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包括不合格品、客户投诉等。
详细描述异常的原因和处理过程,以及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浅谈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结果评价方法
浅谈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结果评价方法作者:崔洁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4期【摘要】检测实验室质量监控是确保检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工作。
实验室应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识别不符合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实验室常用的内部监控手段进行结果有效性的评价,以帮助实验室加强质控结果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监控比对统计评价中图分类号: O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227-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4.109【Abstract】The quality control of testing laborato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test resul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technical work of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The laboratory shall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in order to identify non-conformities and take corrective actions in time.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statistical tes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monitor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laboratory, so as to help the laboratory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quality control results evaluation.【Key words】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Comparison; Statistics; Evaluation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检测实验室在开展测量之前,必须建立满足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有完善的测量控制体系。
确保结果有效性控制程序
确保结果有效性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检测结果质量实施监控,科学的统计监视过程,及时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因素,验证和评审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能力验证活动。
3 定义:实验室间比对: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条件,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或材料的检验进行组织、执行与评价。
4 职责:4.1 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组织质量监控活动。
4.2 技术负责人批准年度质量监控计划,评价质量监控活动的有效性,组织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制定措施。
4.3 检测室根据计划要求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5 工作程序:5.1 质量监控计划的内容5.1.1 中心编制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中应包括质量控制项目、负责人、频率、判别准则等。
质量监控计划应尽可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检测项目和所有检测人员,监控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b) 使用其他已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c) 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d) 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e)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f)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g) 审查报告的结果;h) 实验室内比对;i) 参加能力验证活动;j)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
5.1.2 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规定限值等,中心应严格执行。
5.1.3 微生物检测领域针对微生物定量检测项目,应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如菌落总数标准物质、大肠菌群标准物质等)进行监控,或使用质控样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
针对微生物定性检测项目,应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或用标准菌种人工污染的样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中心应根据工作量、人员水平、能力验证结果、外部评审等情况对定期做出明确规定,如:定量检测项目 6 次/年,定性检测项目 4 次/年等。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评价
1 n
n
Yi
i 1
b)加权平均值:参与参考值计算的各参比实验室的不确定度有显著差异:
Y n i
Yr
u2
i1 i
n1
u2
i1 i
ui---第i个实验室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c)中位值法:参比实验室数量足够多,且测量值较分散:将数据按大小排列,形成一个数列,
位于中间的那个数为中位数,符号为Me,作为参考值。
Y1 Y2 Yn
{ Yr=Me=
Y( n1) / 2 (Yn / 2 Y( n / 21) ) / 2
n 为奇数
n 为偶数
3. 比对结果评价
通常,某参比实验室测量结果与其不确定度的一致性,可用归一化偏差En来进行评价。 当采用中位值确定参考值时,则用Z比分数评价。
3.1 通过归一化偏差En评价
d)多地点实验室,每个地点都需符合a),b)要求; e)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f)内部质量控制的结果; g)考虑CNAS、客户和管理机构对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的要求。 h)实验室间比对(包括能力验证)可获得性;如不可获得时,应由其他措施来确保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没有适当能力验证领域,应当强化内部质量控制,自行实验室比对等措施确保其能力,也可 看做能力验证工作一部分。
织,纸张,石油,食品,玩具,塑料,煤炭等)
(5)实验室间比对(当能力验证与测量审核不能时) 4.3 制定外部质量控制计划(能力验证),应考虑: a)每个专业领域的每个子领域都应列入计划,并符合CNAS能力验证领域与频次要求; b)CNAS能力验证领域与频次表中未列入的(子)领域,如有可能,在认可周期内计划1次; c)同一项目/参数如有不同/多台仪器/不同方法,可将1台,1个方法列入计划,其他的做内部比 对;
标本留样再测用于自动血沉仪质量监测效果评价
标本留样再测用于自动血沉仪质量监测效果评价蒋 菲, 阮森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要:目的 评价标本留样再测对全自动血沉仪的质量监测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82例患者,采集其静脉血5.6 mL ,4 h 内采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检测。
选取高、中、低水平6份标本,连续检测10次,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评价重复性;将标本分别室温和4℃冰箱放置24 h (4℃冰箱放置24 h 需温度平衡)后,再采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检测,与标本采集4 h 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重复性测定结果显示变异系数<15%,符合仪器厂家的要求。
样本采集4 h 内的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24 h 后检测结果有差异(P <0.05),4℃冰箱放置24 h 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标本留样再测可用于全自动血沉仪的质量监测,而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是值得推广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自动血沉仪;红细胞沉降率;质量控制;留样再测作者简介:蒋 菲,女,1986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文章编号:1673-8640(2020)06-0624-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2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为保证ESR 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各临床实验室均应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参加室间质评。
但是,ESR 质控品价格昂贵,目前除厂家定期的仪器校准外,国内极少有临床实验室开展ESR 室内质控。
实验室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盲样检测、留样再测、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等[1-2]。
其中,留样再测是考核实验室检测能力较为常用、便捷的方式。
试验室质量控制十大常用方法
实验室质量控制十大常用方法1.标准物质监控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入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
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整体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方法,只要前处理方法不同,不管仪器方法是否相同,都归类为方法比对。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方法及评价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方法及评价一、结果监控的概念及目的影响实验室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样品、方法、溯源性、与结果有关的材料等等,一般来说,将上述影响因素控制好了,即可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然而,任何因素的控制都会存在偏差,而这些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失准,因此需要定期地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监控实质就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进行实验验证,找出造成结果失准的因素,或者发现结果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结果失准的再一次发生或预防结果失准的发生。
二、结果监控的时机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监控是一种定期实施的技术活动,应该对每一项检定、校准和检测项目进行监控。
一般情况下,在以下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安排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监控活动。
──对新开展项目试运行结果的监督;──新上岗人员的考核;──顾客投诉涉及的项目和参数结果的校核;──重要测量设备(如计量标准)计量性能失控的预报;──重要测量设备变更或改造后投入使用;──重要的检定、校准和检测(如仲裁检定(验)、涉及大额贸易的验货、能力验证、现场考核试验等)结果的校核;──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情况后,对已检结果的验证;──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等。
三、结果监控的方法及评价准则1、统计方法应用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进行过程控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将一个过程定期收集的样本数据按顺序点描绘而成的图示技术,一般用两幅图组合使用,一幅用来监控测量数据均值的变化,一幅用来监控测量过程的变异。
对于某个需要监控的测量过程,应选定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建立过程参数。
核查标准应选择与被测对象测量范围、准确等级等指标接近的而又具有较好稳定性的仪器、样品或其他物品。
常用的控制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值─极差()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