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参与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体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参与和奉献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准备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参与社区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一、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公德的意义,理解“我参与我奉献”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通过所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发学生的公德心和奉献精神。
2.关注身边的卫生和环境问题,学习如何参与维护环境和卫生。
3.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通过播放宣传片进行课前预热,介绍社区服务周的活动宣传。
2.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首先进行素材收集,找到自己身边或社区中有公德精神的人或组织,并进行简述,受表彰的原因、方式等。
3.课堂展示阶段。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表彰仪式,由他们来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介绍并发出自己的赞誉。
4.针对脏乱差现象的探究,在讲解清理卫生之前,让学生上网查找与自然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使其有充分的认识和认知,进而点燃学生保卫环境自然的强烈意识。
5.自组织进行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
学生根据社区卫生、安全、环保等方面需求,组成小组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并在服务过程中记录服务的过程,不断优化服务方案。
四、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
语文课堂上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能动手进行服务课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组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使学生能够理性合作,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服务工作。
3.讲解法。
通过讲解整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环境知识和认知。
五、板书设计公德心和奉献精神社区卫生和环境问题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六、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在实施社区服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
2.针对学生的报告和课堂表彰剪影加以评定。
3.参评的标准为:服务设计是否充分周详,服务实施是否协作有力,服务效果是否优异,主题服务是否有创新,乐于服务的志愿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我参与我奉献》这一章节,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在讲解公益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时,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举例:如课堂纪律、交通规则等,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2)公共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道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举例: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礼貌,如何关爱弱势群体等。
(3)公益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了解公益活动的形式和途径。
4.学生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但从课堂表现来看,部分同学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仍显得有些紧张,这可能与我给予他们的鼓励和肯定不够有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难点解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公共秩序维护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参与我奉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他人或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奥秘。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奉献,体会到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感谢;3.思维目标: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进行积极向上的行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们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奉献的含义,体会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认识到奉献和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感受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显示本节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2.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手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奉献与分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习重点与难点(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难点。
3. 学习内容(25分钟)1)观察课件,了解奉献的含义1.展示课件,介绍奉献的含义;2.引导学生们思考:奉献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平时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奉献精神?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
2)差异化教学:观看小视频,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1.播放小视频,学生们观看后进行讨论;2.目的:让学生们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的理论依据。
3)情境模拟,感受奉献的价值1.情境模拟:一个老人摔倒在路边,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帮忙,该怎么办?2.学生们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讨论,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4)差异化教学:读故事,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1.分组读故事《植树先行》,鼓励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其中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奉献和分享精神;2.学生们思考:自己平时有哪些可以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事情?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奉献的重要性;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奉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五、教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献的含义与意义,懂得了奉献的重要性,树立了以“奉献”为核心价值的为人处世信念;同时,学生们从故事中学会了积极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
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认识和感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的力量。
3.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 调动学生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领会志愿精神的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意义和行为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歌曲《我的祖国》的播放,让学生回忆起祖国在历史上的艰难时刻和英雄们的奋斗。
2.讲授(30分钟)
1)了解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板书)。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奉献”是什么,为什么要奉献,奉献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4)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志愿军士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探究志愿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5)通过故事、图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奉献的形式和方式。
3. 活动(40分钟)
1) 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人物,思考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为他人服务。
2) 分组进行奉献行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结合身边的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奉献行动,并在下个班会上进行展示。
4.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总结奉献的形式和方式,唤醒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参与意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课题:友善相待,文明有礼研究目标: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正能量。
重点: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
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是环卫工人。
他们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3.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2.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感受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2.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将小善聚成大爱。
3.能结合疫情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加强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增加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公益的力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难点: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小善可以聚大爱。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感受温暖1.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执勤”图片)师:今天来学校时,在大门口我看到了这些身影,谁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家长校门执勤)过渡:爸爸妈妈不仅在校门口执勤,还做过许多帮助他人的事。
看,这是李明的爸爸——2.想一想:(课件出示故事:爸爸的爱心车)师:听一听李明同学爸爸的故事,想一想:爸爸参与了什么公益活动?他的行为有什么作用?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看,在高考那几天,许多人参与了高考爱心公益活动,免费送水、交通管制、志愿服务队,都给高考带来了温暖。
)4.小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公益事业正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更加温暖。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就是:6.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志愿者1.生活中的志愿者师:开爱心送考车的李明爸爸就是一名志愿者,你的爸爸妈妈在校门口执勤,也是志愿者。
在你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志愿者?他们做了哪些温暖他人的公益活动呢?(板书:公益活动)(课件出示:调查表一“身边志愿者大搜索”)生交流(投屏展示学生搜集的志愿者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源)(课件出示:各个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图片)(预设: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师:可以说,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6 我参与 我奉献---服务社区(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 我参与我奉献—服务社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和社区对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理解社区服务的含义,具备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3.能够通过行动参与社区服务,展现关爱社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内容。
2.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3.为社区服务的例子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讲授 + 提问 + 互动”模式。
老师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图表等方式,让学生对社区服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认识,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形成能为社区服务的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课堂前准备一张社区地图和社区服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社区。
2.请一位同学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什么是社区?”3.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是什么,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够为社区做些什么。
第二步:讲授(2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和内容,并通过图表等方式表现出来。
2.介绍学生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如义务劳动、环保合同、志愿者服务等。
3.提高学生对社区服务的保护意识,防止破坏环境、损害公共财物等行为的发生。
第三步:实践(50分钟)1.学生分组参与社区服务行动。
2.发现自己可以帮助到社区内的哪些人或事物,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督促维护。
3.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与分享体验,不仅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更增强了社区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和社区融为一体。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针对本次实践活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经验的分享,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
2.回到课室,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将服务行动和学习心得写成日志、文章或小视频等形式,宣传社区服务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扩大服务的领域。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请学生写一篇总结体会的小作文,对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体验进行记录和归纳。
2.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3部分构成:课堂表现、服务行动反馈和总结回顾。
3.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践行出社区服务的价值,从而构建更美好的社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展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1.五步行动计划;2.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为: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的流程;2.培养学习者的参与公益活动意识和兴趣。
本课教学的难点为:1.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2.如何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1.通过多媒体辅助讲解,呈现公益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2.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3.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展现和交流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头脑风暴: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收获了什么?2.回归课本:回顾和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兴趣。
2. 学习过程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
–讲解五步行动计划的内容及意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我感恩、我付出”;–结合实践活动反思五步行动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
2.学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制定自己的公益计划;–小组合作实践:设计公益活动方案;–展示交流,体验成果和收获。
3. 总结环节组织小组分享自己的公益活动体验和感想,点评优秀作品和出色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点,强化学生对公益活动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开展学生民主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以改进自己。
2.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展现能力、口语表达水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课后作业1.完成反思自己所参加过的公益活动,简单写下参与的感受和收获。
2.整理学习笔记,复习本课内容和五步行动计划。
七、教学资源1.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3.微课视频和公益活动图片素材。
6《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3.能够表述出自己的奉献体验和感悟。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2.敬爱师长,尊重他人。
3.学会奉献,关注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奉献?为什么要奉献?2. 讲授(10分钟)1.讲解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介绍小组活动的任务和流程。
3. 活动(30分钟)1.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2.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项奉献行动,记录下整个过程,并准备分享。
3.学生需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们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谁做出了奉献行为?是什么行为?–做出这个奉献行为的感受是什么?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奉献行动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1.课件。
2.学生手册。
2.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
2.教师评价。
五、作业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回答以下问题:1.我是如何参与团队协作的?2.我有哪些奉献行为?3.我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小组在协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时我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参与我奉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授:1.公益的定义和意义;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感受奉献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PPT,播放歌曲、图片和短视频等方式,先引导学生了解公益和捐助、志愿者等相关概念。
2. 学习1.学习公益的定义和意义通过PPT的图片,用生动、易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益,并且向他们阐明公益的重要性。
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通过PPT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社会各界的公益活动,从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到拯救海豚、治理河流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公益活动是多样的、广泛的而且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3.感受奉献的快乐通过PPT的图片、文字和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奉献,以及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以学校常规下的志愿服务或者学生自己的投入实例,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快乐。
3. 练习1.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与公益奉献相关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心得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2.书面练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公益事业、奉献等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解答题等,同时加大书写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梳理学生对公益及社会关注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检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参与组织的练习,以及回答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教学效果通过练习题、讨论课、小结等方式检查教学效果,对课堂讲解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优化措施。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我参与我奉献》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参与的经历,对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此外,学生在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方面也有所认知,但对奉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有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个是有的人虽然条件有限,但仍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参与 我奉献”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
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我参与 我奉献”,并将感悟和想法记录下来。
当堂检测:
1. 请学生简要概述“我参与 我奉献”的概念和重要性。
- 社会实践活动: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 网络文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公民责任的文章,如《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公民参与的重要性》等。
2. 拓展建议
- 深入阅读: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推荐书籍,思考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反思。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勇敢地站上台,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展示了他们在表达和沟通方面的进步。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严厉,这可能会让其他学生感到不舒服。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给出更加建设性和友好的评价。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单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了“我参与 我奉献”的重要性。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
然而,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不如我预期的那么好。我选择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有些学生却难以将其与“我参与 我奉献”的概念联系起来。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讲解案例时更加细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案例,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非常活跃,他们的讨论热情很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我参与 我奉献”的意义和实践。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所以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明确讨论的要求和方向。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一、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奉献精神;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集体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奉献”的定义,理解奉献的内涵;2.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为学生播放相关奉献精神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奉献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2. 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奉献吗?它与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有什么关系?•你身边有哪些人在做奉献的事情?•你曾经有过哪些有关奉献的经历?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逐渐明确奉献的概念和内涵,并了解身边奉献的事迹和经历。
3. 分组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奉献项目进行探究和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探究的内容可以包括:•该奉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参与该项目的人员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该项目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讨论。
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报告的成果,并讨论各组的奉献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及时点评和总结,强调奉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奉献。
5. 课堂活动(15分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奉献相关的小活动,如制作感谢卡、义卖募捐等,加深学生对奉献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问题导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奉献的思考和兴趣。
3.案例分享:通过分享身边的奉献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讨论、探究和展示等环节。
2.探究报告:评价小组探究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教师)课文提到“参与”的概念,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参与”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我们理解到“参与”不仅仅是指参加活动,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社会、关心社会事务。
-(2)关于“奉献”的意义
-(教师)那么,什么是“奉献”呢?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所学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能够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5.综合素养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设计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自信。
-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和“奉献”的概念理解深刻,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少数学生在测试中表现不佳,可能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4.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较高,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验,撰写出有深度的短文。
-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了对社会参与和奉献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规划。
-教师在作业批改后,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总体评价中,强调学生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参与和奉献的精神。
内容逻辑关系
1.课文重点知识点
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②参与和奉献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以及奉献精神在个人成来看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关于个人参与和奉献的例子。请大家认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讨论案例中的个人是如何参与社会、进行奉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公共参与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公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内涵和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社区生活(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记录其中的公共设施、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
(2)小组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我们的社区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通过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我们可以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活动二: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思考这些情境中体现的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
(2)小组讨论,总结参与公共生活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关注公共政策等。
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他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活动三:我为社区做贡献(1)学生思考自己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中可以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2)制定一份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和贡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公益活动的实践任务,如制定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计划,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充分发挥创意,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具体措施、时间安排等。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任务。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性,充分表达自己对公益活动的理解和感悟。
3.作业难度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4.家长参与作业,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
4.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使其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类型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参与我奉献”的含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指导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道德与法治知识,将其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我参与我奉献”的含义,强调参与公益活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
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找生阅读。
观看视频概括回答。
通过这段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环卫工的辛苦,向视频中爱心人士学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激发学生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
鼓励学生做善事可以从小事做起。
通过对比,发现帮助别人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要关注他人感受。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也要心存感恩之心,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谢意。
通过法条阅读感知国家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体会到弱势群体更需要人们的帮助。
学生阅读故事思考。
发表观点。
分小组合作完成,先分享收集事例,再做成卡片。
通过辨析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理解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看书中案例回忆自己的经历与同学分享经验。
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社区愿望。
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建设需要靠大家。
理解志愿者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敬意。
教师介绍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启发孩子参与公益活动。
1.阅读法条。
2.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3.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4.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有礼。
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
活动三:志愿者在行动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1.阅读故事《爸爸的爱心车》。
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愿意服务社会生活,有责任感、有担当。
教学
难点
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导入: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和谐有温暖的社区,这样的人人向往的和谐社区是需要社区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
1.播放视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观看视频回答。
观看视频,发现是因为社区里的每个人都是在为社区服务才成为了最美社区。
讲授
新课
活动一:社区是我家共同维护它
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活动园)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邻里公约》是为解决邻里沟通和社区冷漠等诸多问题而诞生的,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没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
思考回答。
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对环卫工人的感谢与关爱。
讲授
新课
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4.从实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5.老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发表自己的观点。
理解什么是农村社区。
看图思考。
分享经历。
谈参与建设想法。
指生朗读。
发表观点。
学生齐读。
鼓励学生做一个友善的人。
板书
我参与 我奉献
友善、平等、尊重、感恩
关爱弱势群体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言行合一
第二课时
课题
单元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
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
重点
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
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名人榜样的示范作用。
做善事不能嘴上说,要延伸到课后的生活当中,用实际行动证明。
课堂
小结
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中的浓浓大爱。
板书
我参与 我奉献
服务社区参与公益
共同维护志愿者行动
共同建设公益力量大
通过视频中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概括,发表自己的观点,懂得文明行为关键在行动。
延伸活动
阅读角:容止格言
阅读教材阅读角,体会文章含义。
阅读文章,理解内涵。
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什么是文明行为。
课堂小结
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活动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1.相关链接《农村社区》。阅读教材,说说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师: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书中的绘图。
3.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
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
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
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2020年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
课题
单元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者。
教学
重点
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教学
难点
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出示志愿者概念。
4.老师: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
活动四:公益力量大
1.阅读书中故事《公益的力量》。
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组合作制作事例卡。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
体会公益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分享案例,相互学习经验。得出结论。
教师概括总结,调动学生做善事的积极性。
拓展
活动
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2.课后活动: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期末评出班级“爱心小天使”。
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课余时间,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论大小。
1.播放视频《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评价视频中的公共场所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在公共场合无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后果?
2.师总结: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文明人。
观看视频思考。
回答问题。
举例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回答。
学生阅读回答。
阅Hale Waihona Puke 法条。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