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绪论部分
学前比较教育第一章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汉斯:认为影响各国教育制 施奈德:提出教育内在 度性质的因素有三类:自然 发展规律这一因素,强 的因素(种族、语言、地理 和经济)、宗教因素(罗马 调教育的内发因素以及 天主教、英国国教和清教徒 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 )和世俗因素(人文主义、 用。
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
主义)
1.教育系统内部因素;2.教育系统外部因素;3.内外相互作用的综合因素。 24
06
思考 1.
学前比较教育为什么是 跨文化比较研究?
07
跨文化是指两种及其以上不同的文化。学前比较教育是研究者以本国、本区域、 本民族的眼光研究他国、其他区域及其他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因此是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目的 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幼儿教育经验,以改
史静寰、 周采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 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 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05
本书
定义 学前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学前教育进 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 系,找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 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平行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被假 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或民族 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影响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 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互 相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 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16
(三)比较研究的内容来看
专题比较研究:把各国、各地区、各民 族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 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各民 族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
比较学前教育-绪论部分 ppt课件
本课程结构
绪论 国别研究(第1-8章)
➢ 英、法、德、美、俄、日的学前教育 ➢ 欧美、大洋洲及亚非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成果(第9-12章) ➢ 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瑞吉欧 总结(第13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四)20世纪70年代
➢ 英国的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见 解。(P9-10)
➢ 英国的霍姆斯在《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 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等著作中论述了问题研究法 ,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4个步骤和方法。(P10)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 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 等 为使命的。(P3)
➢ 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 (P3)
➢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 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说过“校 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 内的事情”观点。 (P3)
➢ 基本性质:(P14-15) 开放性 跨学科性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 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可比性
自考00401比较教育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①从研究领域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所有)整个领域;重点:学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学前教育问题②从研究时间来说,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③从研究范围来看,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④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①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②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③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研究意义:①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②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③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④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①从比较的时间看: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②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③从比较的内容来看: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④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⑤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⑥从比较的范围来看: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4.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
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②文献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已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③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④分析法: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研究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①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3. 学前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方面。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因材施教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 使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意义。
4.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学前教育学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
3.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绪论2. 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2)请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请列举三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学前比较教育绪论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概述
一、比较教育与学前比较教育
我国当代的比较教育学家也对比较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王承绪、朱勃和顾明远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 外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 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杨汉清、吴文侃也提出了对比较教育 学概念的看法,他们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 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 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前教育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中都会有不同的 表现。例如,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就有“成熟社会化”“行为主义”和“相互作用”等多种不同的 理论流派运用在实践中,也就出现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不同模式。 四、世界学前教育的理论变化和发展趋势
学前比较教育需要了解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其政 治、经济、文化、哲学背景和基础。学前比较教育是对同一或不同时空范围内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探究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实际上,学前比较教育既应当对一个国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 研究,也可以对不同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同一洲、同一地区或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学前教育 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同一性、相似性和异质性,并剖析原因。
第三节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三、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四、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绪论(2020-04-28 14_05_57)
。
28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 活教育理论 • 课程目标:做人、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 课程内容:大自然、大社会是
活教材 • 课程结构:五指活动课程 • 课程实施:整个教学法
29
作业
• 整理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然后谈谈其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30
27
2.五四以后的仿美转变期
(1)陈鹤琴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稚园。
(2)陶行知。192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 园—燕子矶幼稚园。
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化”,批判当时幼儿园 存在外国病、富贵病、花钱病。
(3)张雪门倡导行为课程,与陈鹤琴一起被称为“南陈北张”
• 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乐 、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
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 。
• 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
,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
常发展。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提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激发对学前教 育事业的热爱
(二)丰富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 (三)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培养专业素质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深刻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注重把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 (三)结合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学习学前教育学
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1、中国古代 谚语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西汉贾谊 《新书》 胎教 “外像内感”。 南北朝 时期颜之推 《颜氏家训》—中国封建社会第一 部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家教的典范。
(完整word版)比较学前教育选择题.全国试题
选择题【全国试题】第一章绪论考点: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观点(P29-31)1.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2.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4.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5.“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6.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起点标志:英国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萨德勒代表作——《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7.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8.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10.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11.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
1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14.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15.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是总体比较研究。
16.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研究。
17.对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纵向比较研究。
18.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点汇总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是奠定了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
2.“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3.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4、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5、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6、“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7、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8、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范围是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9.学前教育的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三个的定义要区分,能做选择题。
)7.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包括:整体研究、局部研究、专题研究、总体研究。
(能够理解做选择题)8、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11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
9、“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0、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11、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12、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13、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14、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15、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 .纵向比较16、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
学前教育学 绪论 课件
合适的教育环境
(1)自由的气氛
(2)结构和秩序
(3)真实和自然 (4)和谐和美感 (5)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 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
返回
Company Logo
感官训练
她设计和发展感官的一套教材、教具有: (1)帮助儿童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冷热、轻重和大小、 厚薄、长短及形体的触觉练习教具和活动; (2)鉴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及形体的视觉练 习教具和活动; (3)使儿童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培养他们初步 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听觉训练教具和活动; (4)提高儿童嗅觉和味觉灵敏度的嗅、味觉训练教具和活 动。
返回
Company Logo
昆体良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
注意婴儿的语言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 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因为儿童从 教育者那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认为游戏对增强智慧,培养品格有积极作用。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 出版。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返回
Company Logo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
为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
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却它的话他们
Company Logo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 育家,也是研究幼儿教育最早的理论家之一,主 张以母育学校来教育出生至六岁的孩子,应该在 家庭中由母亲进行教育,影响很大。福禄倍尔就 是以夸美纽斯理论为基础于19世纪创立了学前教 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第一篇:比较学前教育第一张绪论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2.文献法3.比较法4.分析法论述题: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学前比较教育
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康德尔发表《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立足历史,综合考察文化,经济,政治等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性质1).开放性2).跨学科性3).可比性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学期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1)整体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期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2)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期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2.问题研究1)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2)总体比较:对世界各国学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研究方法调查法(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文献法(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比较法(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比较研究)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称为( ) A.整体研究B.局部研究C.区域研究D.问题研究2.《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作者是( )A.萨德勒B.康德尔C.朱利安D.霍姆斯3.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是( )A.整体研究B.局部研究C.区域研究D.问题研究4.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 )✧A.参观访问法B.现场研究法C.问卷法D.文献法✧各国的学前教育沿革各国的学前教育现状各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动向英国学前教育✧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交给了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医疗费和伙食费以外,对保育学校的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哈多报告》1933 《关于幼儿学校和保育学校的报告》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习和幼儿部附属的保育班对七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相应的独立幼儿学校但至今尚未实现《普洛登报告书》(1967)官方首次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父母有权参与学校管理的观点才得到接受。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章讲义+笔记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童,也就是从胎⼉期到进⼊⼩学前的⼉童所进⾏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园)对幼⼉实施的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义和狭义两⽅⾯全⾯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个分⽀,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学前教育规律的⼀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婴⼉(0-3岁)和幼⼉(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童游戏、学前⼉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法,是收集⼀⼿资料最直接的⼿段,是其他研究⽅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为进⾏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种⽅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法有:实况记录法、⽇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为检核法。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P.30比较教育借鉴时代的开始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
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学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之为“比较教育之父”。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是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也是在这本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
库森:法国,是借鉴时代的比较教育学家之一。
把对普鲁士教育的考察结果写成了《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为法国政府制定初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法《基佐法案》提供重要参考。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P.31借鉴—改善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属于因素分析流派(单选)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单选)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P.31除了采用历史法外,还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属于《教育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比较教育。
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美国的诺亚和艾克斯坦从分析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手法入手,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
(单选)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体现比较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比较学前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单选)二、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所有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方法、幼小衔接等,都可以是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宽泛的意义上,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时刻。 ➢ 作为一门科学,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P1)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 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此书,奠定了 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P2)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二)20世纪初
➢ 到了20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 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 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 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教 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P4)
➢ 1、识记 ➢ 2、领会 ➢ 3、应用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考试都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 内容和 考核目标进行命题
2、识记占30%、领会占45%、运用占25% 3、试题难易程度: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
占30%、难占20% 4、考试试卷题型
考试试卷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P13)
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 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与康德尔同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 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 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P4)
➢ 1947年,施耐德的《各国教育的动力》指出影响教育理论和实际 的因素有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 政治、宗教、历史、外国影响、教育内部本身的发展动力等。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三)20世纪50年代
➢ 二战结束至今,比较教育学持续蓬勃发展 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 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P6)
➢ 随着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开始引入社会 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 美国的安德逊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主张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及 其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
教学方式
以教材为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历年真题 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核内容和考试要求”进
行每一节课的内容的讲解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比较教育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 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顾明远)。(P12)
(四)20世纪70年代
➢ 英国的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见 解。(P9-10)
➢ 英国的霍姆斯在《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 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等著作中论述了问题研究法 ,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4个步骤和方法。(P10)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
➢ 重视学校教育本身的过程。(P11)
(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比较教育的研究在方法的选择上日益呈现出折中的趋势。研究的 潜在方向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改革,意识到少数民族的地位和同一 性的重要性。 (P11)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 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 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P13)
比较学前教育
本课程结构
绪论 国别研究(第1-8章)
➢ 英、法、德、美、俄、日的学前教育 ➢ 欧美、大洋洲及亚非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成果(第9-12章) ➢ 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瑞吉欧 总结(第13章)
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 1949年,汉斯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分 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地 理和经济等;②宗教因素;③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 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P5)
➢ 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1898年,罗 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 美国的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法》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个步 骤:描述-解释-并列-比较。(P7)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发展了贝雷迪关于比较教育中采用定量研 究方法的思想,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比较教育,合著的《 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中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P8)
➢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要立足于历史,因为特定国家或民族的 教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 现在的继续。 (P4)
➢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P4)
“报导-描述”目的;“历史-功能”目的;“借鉴-改善”目的。
➢ 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 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 等 为使命的。(P3)
➢ 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 (P3)
➢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 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说过“校 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 内的事情”观点。 (P3)